中医基础理论养生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课件
▪ 3)地域性 ▪ 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
互。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 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 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7
▪ 4)相兼性 ▪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
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 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风寒湿 三七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 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4
▪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 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正气充盛者则可自我调节而 不病,正气虚弱之人则可发病;气候正常, 个体正气不足,仍可发病,这时对于病人 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 属六淫致病范畴。
5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1)外感性 ▪ 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
12
▪ 伤风:主要表现有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或喉痒、咳嗽、鼻塞等;可用物品有:菊花、茶 叶、薄荷等。
13
2)寒邪
▪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 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 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 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 邪为病也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 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 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证, 称为外寒病证。
▪ 虚火:头晕耳鸣、两颧发红、口燥咽干、两目干 涩、干咳少痰、潮热、盗汗、失眠健忘、色红少 苔、脉细数;可用的食品有熟地粥、黑木耳等, 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等。
26
诊断食疗举例
▪ 1.风寒头痛:头痛恶寒、遇寒痛甚、鼻流 清涕、口不作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 疗宜祛风散寒;可用的食物有生姜、葱、 肉桂、荠菜等;家用便方:生姜数片、红 糖半两,茶叶一撮,水煮服;或:葱白6寸, 生姜30克切片,水煮服,盖被取汗。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治则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治则课件
常用方法 扶正: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调摄、体育 锻炼等。 祛邪: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消导、祛痰、活 血化瘀等。 运用原则 1. 辨清虚实: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 2. 掌握主次 3. 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治则
•11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单独扶正——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 单独使用 单独祛邪——适用于实证或真实假虚证
1.急则治其标 2.缓则治其本 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13
三、正治与反治
正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 又称“逆治”。 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 “从治”。 适用于疾病的症状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
合并使用 扶正兼祛邪——适用于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祛邪兼扶正——适用于邪盛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的虚实夹杂
证(正虚不甚,尚耐攻伐,若兼顾扶正反会助
邪)
先后使用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的虚实
夹杂证(正虚较甚,不耐攻伐,若兼顾攻
邪更伤正气)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治则
•12
二、治标与治本
•15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反治常用方法:
寒因寒用: 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 (真热假寒证)
热因热用: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 (真寒假热证)
塞因塞用: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因虚而闭塞不通症状的病 证
(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用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病证
(•真中医实基础假理论虚养生证治则)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治则
•19
第四节 康复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及保健课件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及保健课件
2023 WORK SUMMARY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及 保健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REPORTING
目录
•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 中医保健的基本原则 • 中医养生的日常应用 •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PART 01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阴阳平衡
总结词
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是指人体内的阴阳两种气必须保持协调,使身 体达到最佳状态。
情志养生
情志养生的原则
01
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压力。
情志养生的方法
02
包括调节呼吸、放松身心、静坐冥想等,以帮助缓解压力和调
节情绪。
情志养生的注意事项
03
避过度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注意心理的平衡和调
节。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的原则
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经络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调理身体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针灸、推拿 、中药等。这些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和个体差异进行 个性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同时,中医还强调 饮食调理的重要性,提倡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选择合适 的食物,以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艾灸疗法
通过艾灸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 ,可以温通经脉、散寒祛湿, 对于寒湿体质的人有很好的保
健作用。
PART 05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
01
02
03
避免过度饮食
中医认为饮食要适量,过 饱过饥都会对身体造成负 担,应遵循“三分饥七分 饱”的原则。
避免过度劳累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医生态 度要和蔼,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手法 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时间 过长;要结合望闻问诊,全面分析判 断。
2024/2/2
27
06
防治原则与策略
2024/2/2
28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思想贯彻
强调养生保健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 情志等方式,提高人体正气,预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2024/2/2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24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根本动力。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 变化的基础,阴阳失调则 会导致事物出现异常变化。
9
五行概念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定义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 能量状态,代表事物的不同属性和相 互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之间相乘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 克制,相侮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 制。
五行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养生学之中医基础ppt课件

养生学之中医基础ppt课件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又在自然中生存。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春善病齄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
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天地有五运六气的节律周期变化,不但有“年节律,月节 律”,而且还有“日节律”,人体的气血阴阳不仅受天气 变化的影响,也随昼夜变化而变化。
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人与环境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A:生理上的整体性
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 面:
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 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
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 即形神一体观。
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 小肠经
中医养生学主要包括了“药膳”的运用、四时调 摄、起居保健、精神调养.运动养生、饮 食营养及抗老防衰七个方面。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
1、整体观念 “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养生学的
理论基础。特别强调人体生命与环境、与自然的关系。 (1)整体观念的概念
C:确定保健原则: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
(二)和谐适度的宗旨
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首其中正,保其冲和,是生 命健康的前提。
(三)综合、辨证的调摄
中医养生学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 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进行 全面的、综合的防病保健;反对千篇一律,应根 据自身的体质特点灵活运用。
“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平衡)
阴阳学说认为:机体内部阴阳的变化能适应外 界环境,与四时阴阳变化协调,则机体能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养生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养生 ppt课件
• 凡属静的,寒的,向下的,在内的,晦暗 的,衰退的,抑制的,虚弱的,有形的均 属阴.
人体五脏与其相对的阴阳五行的关系,也 就是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即相互 资生,助长的意思,相克既相互制约,克制 的意思。
首先我们要了解五行是指:金、木、水、 火、土
即: 肝(胆) 属木 心(小肠) 属火 脾(胃) 属土 肺(大肠) 属金 肾(膀胱) 属水
• 内部脏腑阴阳失衡,因 此治本需调理阴阳平衡。 中医诊病首先要明辨阴 阳,阴阳不辨,调病往 往是南辕北辙。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 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概括一切事物 的属性,阴阳在组织结构上外为阳, 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上半身 为阳,下半身为阴,五脏为阴,六 腑为阳等
阴阳
• 凡属动的,热的,向上的,在外的,明亮 的,亢进的,兴奋的,强壮的,无形的均 属阳.
则脾健也。 3、土生金:金属从土中提炼,脾脏功能好,可促使肺功能正常,脾运化
水谷以养肺,培土生金。 4、金生水:有石头的山可长树,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石头比喻“金”,
只有黄土没有石头,没有水,不长草的山不能长树,石头内含金属元素, 古人称“金生水”肺功能好,可促使肾功能正常运行。
5、水生木:花草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功能好,可促使肝功能正常。 二、相克
1、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肝功能不好会影响脾胃功能正常。 2、土克水:土能挡水,脾脏功能不好,会影响肾功能的正常。 3、水克火:用水能灭火,肾功能不好,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产生肾性心 脏病。 4、火克金:火可溶化金,心脏功能不好,可影响肺脏的功能,如心肺衰 竭。 5、金克木:用斧头可劈木来比喻,肺功能不好,可影响肝脏功能。
•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 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概括, 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 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 的映了疾病的本质。

中医学养生基础 PPT课件

中医学养生基础 PPT课件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4) 通调水道
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 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宣发: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 分向上、向外输布,外达全身皮毛,代谢后以汗的 形式由汗孔排泄; 肃降: 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 分,向内向下输送到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以濡润 之,并将废水和剩余的水液下达于肾,生成尿液, 排出体外。
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 多余的水
肺宣发到皮毛→汗
肾与膀胱→尿液
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水液内停
返回本节首页
湿、痰、饮、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 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 花,外有心包护卫。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 是指心气推动和 调节血液循行于 脉中,周流全身 的作用。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治则PPT课件
中医养生旨在保养生命、预防疾病,其核心理念是增强正气。养生的六大基本原则包括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注意形体锻炼、谨和五味以及防止病邪侵害。这些原则衍生出多种养生方法,如顺时养生、调神养生、惜精养生、传统健身术、饮食养生和药物养生等。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关键,要遵循四时阴阳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性调神则强调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护肾保精需注重房事有节,食疗保肾,运动保健以及针灸药物调治。体魄锻炼可促进气血流畅,调节精神情志,需注意运动量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显著作用,可增强系统的功能和代偿能力。通过实践这些养生方法和原则,人们可以更好地保养生命,预防疾病,提高生质量。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证实:其科研小组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苹
果中的有用成分——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
的增殖。
弘前大学的三浦富智讲师等使用老鼠
做为实验,对比了在被移植癌细胞后食用
苹果多酚水溶液和蒸馏水的效果。他们得
出的结论是,在生存率实验和癌细胞增殖
实验这两方面,苹果多酚都显示了有比较
好的抗癌功效。
2024/10/5
养生
28
相关报道
❖ 《养生方》是一部以养生为主的方书; ❖ 《却谷食气》、《十问》也介绍了一些养生理论和
技艺。
2024/10/5
养生
18
佛家养生思想的渗入
❖ 如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 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
❖ 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功法,后成为中 医养生学中的健身术之一。
吃苹果预防高血脂症 日本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苹果能够减少人体
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有益身体健康。 吃苹果还能够增加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减
少肠内的不良细菌数量而帮助有益细菌繁殖。 每天吃苹果可以大大改善肠内的细菌菌丛状况, 从而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
2024/10/5
养生
29
相关报道
可显著增加肺活量 实验结果果发现,每周至少吃5个甚至更
❖ 荀子——“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
2024/10/5
养生
9
道家养生说 —老子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 老子言“虚其心”,虚即道,道即自然。自然能化 育万物,虚为万物之始
❖ 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 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
5、 常喝水、 少饮酒、不抽烟、利身体。

精选教育中医基础理论与养生PPT课件

精选教育中医基础理论与养生PPT课件

(三)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1. 阴阳的对立性: 2. 阴阳的转化性 3.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1.阴阳的对立性:
即阴阳双方必须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 较而确定其属性,单一事物无法定阴阳。
2.阴阳的转化性
即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 方向转化,属阴的事务可以转化属阳, 属阳的事物也可以转化属阴。
3.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 天人相应 ❖ 阴阳平衡 ❖ 邪正盛衰
2 内容思想
2.1 天人相应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宝命全形论》) ❖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
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 喜怒。” (《调经论 》)
❖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 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 此寿命之本也。” (《生气通天论》)
五运六气学说
运气学说是探讨自然界天象、气象变化规律与
人群疾病发生及流行关系的一门学问。运气学说贯 穿着“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 要大论》)的思想。古人在长期观察中发现,日月星 辰的环转、气象的变化,对生物界特别是人身有重 要的作用,从而试图用宇宙节律来探讨气候变化影 响下的疾病发生与流行,其说理推演工具是干支甲 子和阴阳五行。于是逐步形成了以五运、六气、三 阴三阳为理论核心的,以大气运动、气候变化及相 应的生物生化、疾病流行为基本内容的五运六气学 说。
表现为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对立制约 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
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 互牵制互为胜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4
医学课件
4
▪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 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正气充盛者则可自我调节而 不病,正气虚弱之人则可发病;气候正常, 个体正气不足,仍可发病,这时对于病人 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 属六淫致病范畴。
2020/11/4
▪ 6)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 从口鼻入,或是两条途径兼而有之。
2020/11/4
医学课件
9
▪ 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括了生物 (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 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
2020/11/4
医学课件
10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 风、寒、暑、湿、燥、火各自性质和致病 特征,主要是运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即以自然界之气象、物象与人体临床表现 相类比,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的验证,不断 推演、归纳、总结出来的。
2020/11/4
医学课件
14
▪ 外感风寒:主要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 痛;得热减轻,遇冷加重;可用物品有:生姜、 肉桂、荠菜等;
▪ 内汗证:主要表现有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呕吐 清水、小便清长、局部冷痛,甚至四肢厥冷等; 可用物品有:干姜、小茴香、蒜、羊肉等;
2020/11/4
医学课件
15
3)暑邪
▪ 在暑气重的季节或以上三种情况,饮食上 可多吃西瓜、赤小豆、绿茶、山葡萄藤绿 豆糖水、冬瓜梅子糖水、玉米须糖水等等;
2020/11/4
医学课件
18
2020/11/4
医学课件
19Βιβλιοθήκη 4)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至至处暑5个节 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 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淫胜, 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 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 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 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2020/11/4
医学课件
11
1)风邪
▪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清阳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 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 邪。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风邪为病, 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来去疾速,善动 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 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证。风 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 长”。
2020/11/4
医学课件
6
▪ 故又称为“时令病”。由于气候异常变化 的相对性,故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 有热病。
▪ 3)地域性
▪ 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 互。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 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 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2020/11/4
2020/11/4
医学课件
12
▪ 伤风:主要表现有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或喉痒、咳嗽、鼻塞等;可用物品有:菊花、茶 叶、薄荷等。
2020/11/4
医学课件
13
2)寒邪
▪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 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 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 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 邪为病也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 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 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证, 称为外寒病证。
中医基础理论(二) 病因病机
2020/11/4
医学课件
1
一、病因
(一)六淫
▪ 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当自然界气候异常 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淫则可侵 害人体,导致外感病的发生。
2020/11/4
医学课件
2
1、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
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
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好人类赖以生
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人类长期
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
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
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
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
病因。
2020/11/4
医学课件
5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1)外感性
▪ 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 入,或两者同时受邪。由于六淫病邪均自 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外感致病因素,所致 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 2)季节性
▪ 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 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 病。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 中暑:临床表现有,轻者热身烦渴、恶心 呕吐、胸闷;重则或见喘喝,大汗出,手 足厥冷,突然晕倒;处理:将患者移至阴 凉处,用温水抹脸擦身,给予温开水,令 其清醒;过后可喝椰子汁、冬瓜汤等解暑 食品;
2020/11/4
医学课件
17
▪ 暑湿:表现有寒热阵法、心烦口渴、胸闷 呕吐、食少倦怠、便溏、小便短小、苔黄 腻、脉濡数;可用的食品有南瓜汤、绿豆 汤等;
▪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 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 暑乃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 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 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 立秋之前。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 暑。”
2020/11/4
医学课件
16
▪ 伤暑:主要表现有身热、多汗、烦渴、倦 怠无力,小便短赤,是暑病之较轻者,起 病也较缓;可用“老甘薯红糖糖水”;
医学课件
3
▪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好侵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 邪气,所谓又称其为“六邪”。
▪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这 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 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 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东应寒而暖,或夏 应热而寒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急骤, 如严寒酷热,或爆冷暴热等。此时六气则 变为六淫而侵人发病。
医学课件
7
▪ 4)相兼性
▪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 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 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风寒 湿三七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 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也。”
2020/11/4
医学课件
8
▪ 5)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 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如寒邪 入里可以化热,暑热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