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https://img.taocdn.com/s3/m/6db647f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5.png)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认识社会思想的主流和支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类共同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类共同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7d1710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c.pn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类共同价值观余品华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决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作了阐述。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
它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江泽民关于“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论述的继承和发展,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
一当前为什么突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价值观的认识和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主要讲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很少或几乎不提价值观。
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主要突出的正是价值观。
它们把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和标志,作为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思想武器,作为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我国哲学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价值观的热潮,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特别是对邓小平价值观思想更开展了较深人的研究。
90年代起,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要进行“三观”教育。
他指出,在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我们的干部要经得起考验,一个重要办法,就是要认真学习,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更明确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
价值观的重要性绝不低于世界观、人生观。
它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
价值是指事物的好坏。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价值观直接表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明人们对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好坏)的看法和态度。
它是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事物或现象所蕴含的对自身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https://img.taocdn.com/s3/m/0f57bdb7941ea76e58fa04f8.png)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党对精神文明建 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第10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和谐 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 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10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是凝 聚和激励全国各族 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 标志。
第10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 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 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
第10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 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 而艰巨的任务。
第10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0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 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 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 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 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心得体会3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5c130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1.pn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心得体会3篇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是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心得体会一: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
刚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我以为这是一本难懂的长篇阔论式的理论类书籍,可翻开书却发现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100个生动的小故事,配以名言点评,内容丰富厚实,既深刻又通俗易懂。
精读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浅。
本书用100个例子,归纳了理想信念、民主法治、忠臣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厚兼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12个方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文字,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是啊,理想信念,能让身处黑暗的人看见光明,使困于逆境的人看见希望。
书的第一部分“理想信念”中用十个小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理想信念的强大魅力。
这十个小故事中第一个就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它能给我们以无穷的动力,它能让我们克服一切苦难。
我一直都知道马克思写了《资本论》,也知道他一生都不富有,但是我不知道马克思是在流亡海外、贫困交加的情况下坚持了四十年才完成了《资本论》。
马克思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我想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做支撑,马克思早就放弃了艰苦的写作工作,转行做别的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了,而不是不惜流亡海外也要完成旷世巨作《资本论》。
同时,我也看到,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06b334f69eae009581bec75.pn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07年09月05日17:19:35 稿源: 天山网原创发表评论订阅新疆手机报《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把它作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支撑,堪称六中全会的突出亮点。
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有一套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原则和理念,这些价值原则和理念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维系社会的团结、稳定、和谐。
没有对这些原则和理念的普遍认同,整个社会就没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就不可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就无法实现和谐。
这些价值原则和理念不是单一的东西,它是由许多层次构成的一个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位于整个价值体系的核心位置和最高层次。
在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的地和生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
旗帜指明方向,灵魂决定命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它不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背景,而且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历史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作为前提和基础。
如果这些根本制度和原则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就不可能形成并维系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中国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昭示人们在思想上精神上应该坚持什么,即不论新形势下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都不能动摇。
《毛概》精品课教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概》精品课教案-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17d201805087632301212a5.png)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课堂教学设计】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发展教育和科学(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学内容】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建设无产阶级思想为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学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的糟粕等思想,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09247a08bed5b9f3f90f1c43.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1、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3、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是国家软文化实力的核心内容。
5、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的结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它以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我们的主心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它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它提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保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核心内涵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必由之路),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测试题(最全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测试题(最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b88e3d75b0717fd5370cdc40.png)
1. 单选题:(1.0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A.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C. 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 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参考答案:A2. 单选题:(1.0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C.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答案:A3. 单选题:(1.0分)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C. 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D. 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参考答案:A4. 单选题:(1.0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A.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B. 资产阶级专政C. 无产阶级专政D. 工农联合专政参考答案:A5. 单选题:(1.0分)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A.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B. .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C.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D. 坚持以德治国方针参考答案:A6. 单选题:(1.0分)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C. 道德建设D.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参考答案:A7. 单选题:(1.0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 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C. 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D. 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参考答案:A8. 单选题:(1.0分)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是A.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参考答案:A9. 单选题:(1.0分)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团结——批评——团结C.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D. 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参考答案:A10. 单选题:(1.0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 民族区域自治B. 联邦制C. 民主自治D. 邦联制参考答案:A11. 单选题:(1.0分)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改革创新B. 共产主义C. 集体主义D. 与时俱进参考答案:A12. 单选题:(1.0分)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A. 经营方式B. 运行方式C. 管理方式D. 调控方式参考答案:A13. 单选题:(1.0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股份制B. 股份合作制C. 集体所有制D. 全民所有制参考答案:A14. 单选题:(1.0分)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参考答案:A15. 单选题:(1.0分)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是A. 批判地继承、发扬B. 完全吸收C. 文化复古主义D. 民族虚无主义参考答案:A16. 单选题:(1.0分)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 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C. 达到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D. 满足人们的富裕生活需要参考答案:A17. 单选题:(1.0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时间是A. 15年B. 10年C. 20年D. 25年参考答案:A18. 单选题:(1.0分)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四有”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是A. 有理想B. 有纪律C. 有道德D. 有文化参考答案:A其中,理想是“四有”的核心,是公民的精神支柱;道德是“四有”公民的行为规范,是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则是公民文明素质的基础,是公民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https://img.taocdn.com/s3/m/669edd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5.pn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石。
它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和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内涵和重要性体现在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塑造上。
它对社会各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各界应当积极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内涵、引领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文化建设、基石、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基础。
它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建设和谐文化,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各个方面的文化建设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时代内涵。
它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当代精神风貌。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基石,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只有坚定信仰、正确引导,才能使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更加和谐、稳定和持久。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统一性、相容性和超越性的特点,可以引领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观念、凝聚共同精神力量。
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的思想联系和情感共鸣,还可以引导个体行为和社会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文化建设中找到根本、在社会建设中立稳脚跟。
2. 正文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41d641c231b765ce04081487.pn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内容摘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基点,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核心。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具体化。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分为两类,一为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
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41416dd941ea76e59fa0417.png)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民族精神 的体现
毛泽东诗词《七 律· 长征》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64字精神” “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抗洪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民族精神的体现
“64字精神”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同 志提出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要发扬的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 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 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 无私奉献
“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 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 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
“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 们的青年,要有理想”——邓小平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 本。” ——江泽民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 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胡锦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 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内容
是历史与现实 宏观与微观 抽象与具体的
完美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 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 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 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https://img.taocdn.com/s3/m/cea88524dd36a32d73758119.png)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整个文化发展繁荣的首要任务?1、在任何文化中,价值信仰系统都居于核心地位。
第一,人作为一种文化生物,其独特性主要在于其有价值追求。
第二,无论是谁,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都有一个价值评价和价值排序。
价值排序往往决定人非常现实的行动和行为。
第三,人类文化的其他因素只有被价值这根红线串起来的时候,它才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不然不会完整。
2、价值系统是国家和社会的灵魂。
3、从世界视野来看,文化价值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
世界上的几大古典文明,真正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来自哪里?来自中国悠久的历史,来自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独特性。
4、社会各种转型引起精神领域失序,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对我国社会多种转型引起的文化断裂、传统衰微、价值紊乱、价值真空和社会失范、社会脱序等现象,有责任重新建立秩序,首先是精神的秩序。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5、之所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很大程度上是强调意识形态的创新,改变意识形态创新滞后的局面。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8f1bfda5022aaea998f0f42.png)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陶力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 引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和谐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1]。
那么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2]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涉身处世,取舍抉择必然要碰到的基本问题;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解决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3.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f58577e31b765ce05081455.png)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
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C.纪律建设。
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092332cc5da50e2524d7ff3.png)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
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
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
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试题1附答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试题1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3971b5f0e7cd1842536ca.png)
【真题演练】例1.(2007年宁夏高考,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①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②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③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例2.(2007年山东高考,2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例3.(2008年广东高考,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答案:B例4.(2008年广东高考,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答案:AB例5.(2008年海南高考,13)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
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例6.(2008年山东高考文综,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
试述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试述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da00cd576eeaeaad1f33066.png)
试述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条件下强调和谐文化建设,其主旨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从公平正义的文化权益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强调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对话、竞争,并在消除文化逆差后充分显示中国的文化综合实力,强调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进而形成缓释日常矛盾冲突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精神,强调对创新精神的激活。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包括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要素,其核心价值层面则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方面内容构成。
这是和谐文化最基本的内核和根本,也是和谐文化的主要方面,决定了和谐文化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以这样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内核的和谐文化,意味着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的和谐社会。
和谐文化的价值理念,本质地规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开辟了全新的境界。
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但是,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唯物史观,才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才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
化的根本
【内容摘要】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内容丰富,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认识社会思想的主流和支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
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必须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
想。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分清是非曲直、辨明善恶美丑、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准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内容丰富,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紧紧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变化的新特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把建设这一体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还要深入群众生活、深入改革开放的前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掌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的理论研究,并深入研究这一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吸收、借鉴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
第二,要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唱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和谐文化的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的主流舆论。
精心组织有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题的舆论宣传,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大力宣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气象,大力宣传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精神的思想观念,形成正面舆论强势,不断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坚持“三贴近”,加强价值观教育。
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与之相伴,人们思想活动的
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
这就要求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尊重差异,扩大共识,包容多样,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拓展宣传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渠道,做到面向基层,切实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只有坚持“三贴近”,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才能成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