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官职升迁任免有关的文言词语

合集下载

-古代有关人才选拔、官职任免、升迁、调动的词语

-古代有关人才选拔、官职任免、升迁、调动的词语

古代有关人才选拔,官吏任免、升迁、调动的词语文言文中常见官职变动词语古文在记叙人物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

而这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意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

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

《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选•陈情表》9、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10、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11、进:(1)推荐。

如:臣进西门豹。

《史记•魏世家》(2)出来做官。

如:是进亦忧。

《岳阳楼记》12、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更选将官。

《谭嗣同》13、察:考察和推荐。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14、当:任,充当。

如:当侍东宫。

(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陈情表》15、点:指派。

如:可汗大点兵。

《木兰辞》16、简:任命,选拔。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二、表调动官职(一)表升迁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

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再如:岁中四迁。

文言文中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词语

文言文中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词语

⑻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 记》)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降职并外放, 相近) 贬连州刺史。( 。(《 刘禹锡传》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⑽黜(罢免官职) 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启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 书博鸡者事》 《书博鸡者事》) ⑾夺(削去、罢免) 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启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⒂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 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 转迁” 表示调职; 右迁” 迁除”表示升职; 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左迁 左迁” 迁谪”表示削职。) ““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 。(范晔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 张衡传》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汉书 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 ⒃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梁启超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⒄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京官外放, 意思相近)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 。(范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 衡传》 衡传》) ⒅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 。( 张衡传》 晔《后汉书 张衡传》)
范晔后汉书后汉书张张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降职后汉书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传调调动调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

文言文中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常用词

文言文中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常用词

我国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任命、授予、兼任官职1、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2、起:①起用。

②任用例:起复授本官。

——《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五良史》3、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召。

~书。

4、征:征召。

例:州三礼辟西主簿。

——《宋书•隐逸列传》5、拜:授予官职。

例:乃拜恂河西太守,行大将军事。

——《后汉书•邓冠传》6、除:拜授官职。

7、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指官员生时8、赠:用于追封已故者,指官员死后。

9、授:授予官职,从授予印物而来。

10、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爵位、官职的意思。

11、为:做,当任某职。

例:其父为长安丞——《后汉书•邓冠传》12、以……为。

任命官职。

——《史记•李斯列传》例如:以良为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地。

——《史记•留侯世家》13、守、知:任……太守,任……(知县/知州)14、简、简拔:挑选录取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先帝简拔。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15、引(荐\举):举荐,推举,选拔。

16、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

例: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

——《宋史》17、通籍:称初作官,意为在朝中已经有了名籍。

例: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杜甫《夜雨》18、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19、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0、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21、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

(二)表示兼职或代理1、权:暂时代理官职。

例: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

——《金史•列传第六十二》2、兼:兼职。

例:廷议以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

兼河南道御史。

——《明史》3、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例:又领扬州刺史。

古代有关人才选拔、官职任免、升迁、调动的词语

古代有关人才选拔、官职任免、升迁、调动的词语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屈平既绌(通“黜”),其后秦欲伐齐(《屈原列传》)而主谳者亦各罢去(《狱中杂记》)
诬去贤使君(《书博鸡者事》)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书博鸡者事》)
“知”后常跟地名,表做某地的长官;“主”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可结合语境,灵活翻译。
臣进西门豹。《史记•魏世家》
(2)出来做官。如:
是进亦忧。《岳阳楼记》
12、"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
更选将官。《谭嗣同》
13、"察:
考察和推荐。如: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14、"当:
任,充当。如:
当侍东宫。(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陈情表》
15、"点:
指派。如:
可汗大点兵。《木兰辞》
废弃不用。
如: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论语•微子》不胜其任者废免。《管子•明法解》
6、夺:
削除。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7、放:
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
如: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8、绌:
通黜,废弃,贬退。如:
屈平既绌。《屈原列传》
9、革:
革除。如:
革职查办。
4、行:
代理官职
如:
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泷冈阡表》
5、"假:
暂时代理。
如: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地文言词语归纳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地文言词语归纳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征召。

2.征:征召。

3.除:任命,授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6.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7.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授:授予官职。

10.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1.仕:做官。

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

4.累迁:表示多次升迁。

5.放:免去,罢免。

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出京做官,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yīn bǔ: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夺:削去,罢免。

2.窜:放逐、贬官。

(窜梁鸿于海曲)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6.左迁、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9.黜、(绌通黜):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

②降职并外放。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

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

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摘要:一、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1.表授官、做官的词语2.表调动、补任的词语3.表升官、加封的词语正文:在我国古代,官员的升迁调动有着严格的制度和特定的词语表达。

根据古诗文,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类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职。

如《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周练四山东卷《詹鼎传》: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

《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贬官降等。

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琵琶行》:左迁九江郡司马。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 以官职。

2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 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 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5. 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 7.选 &起 9.复 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11. 仕:做官。

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 仕。

12. 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孔雀东南飞》:授予官职。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 “迁调”表示调职;“右迁” “迁除”表示升职;“左迁” “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晋爵” o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 •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四、表1.2.3.4.到O“贬官、免官”的词语。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1 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1) 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 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 尝(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尝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 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 封、陟等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萧统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 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 (京官外调) 例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张衡传》)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南史 •何远传》) 王夺郑伯歧,郑伯不朝。

(《左传 •桓公五年》)3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 例句: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 事文帝,十年不得调 ,无所知名。

(《汉书 •张释之传》 )4 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 :(1) 表示兼职的 : 领、加、兼等例句: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 ,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三国志 •诸葛亮传》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

(《<指南录>后序》)(2) 表示暂时代理的 :摄、代、署、权、判、行、假 (临时的 , 非正 式的) 例句: 以亮为军师 , 署左将军府事。

( 《三国志 •诸葛亮传》 )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宋史•李纲 传》)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列家》)5其他:表示追封官职的, 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 补 例句: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三去相,三复位。

(《史记•平原君列传》)另外 , 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 , 如: 去、不应、不就、 不行、不拜徐令。

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

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

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一、授职荐举: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拜:授给官职。

取阳晋,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召:征召。

累召不应。

《张衡传》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

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

《孟尝传》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告子下》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提:提拔。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后一例“封”动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后以军功封定阳子。

《<指南录>后序》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用)

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用)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
暂任、代理官职。如《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8.守:
代理官职。如《三国志·王修传》: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9.行:
代理官职。如《泷冈阡表》: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七、与
1.知:
主持。如《宋史·黄庭坚传》:
知舒州。
2.典:
主持;主管。如《书·尧典》:
命汝典乐。《三国志·吴仪传》:
专典机密。
3.主:
主持,掌管。如方苞《狱中杂记》: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
4.视事:
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
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厉,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骚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6.坐:
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新唐书·魏微传》:
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78.秩满:
官吏任期届满。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南史·虞寄传》
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竝如故。《陈书·袁枢传》
永和初,出为何间相。
8.出宰: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
废掉官职。如《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平既绌。
1
0.“免:
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
王陵遂病免归。1
1.“夺: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文言词语归纳1000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文言词语归纳1000

5.权:暂时代理官职。如《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 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6.摄:暂代官职。如《新唐书·杜如晦传》:俄检校侍中, 摄吏部尚书。
7.署:暂任、代理官职。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 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8.守:代理官职。如《三国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 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 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新唐书·魏微 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如《南史·虞寄传》前后所居官, 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 察刑政,称为行部。)汉,郭伋字细侯。
六、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史记·项羽本纪》:乃相 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2.兼:兼任,同时监管。如《宋史·李纲传》:积官至 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 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如《宋 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 州。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 等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பைடு நூலகம்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 职。如:《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 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文
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
•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如《新唐 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五篇范文)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五篇范文)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五篇范文)第一篇: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1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尝(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

(《后汉书·孟尝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张衡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萧统《陶渊明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提拔。

《北史魏收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例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张衡传》)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南史·何远传》)王夺郑伯歧,郑伯不朝。

(《左传·桓公五年》)3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例句: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知名。

(《汉书·张释之传》)4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1)表示兼职的: 领、加、兼等例句: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三国志·诸葛亮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

(《<指南录>后序》)(2)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例句: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宋史·李纲传》)乃以吴叔为假王。

古代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是什么

古代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是什么

古代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是什么在官职职位中升迁任免是最常见的问题,当然在升迁任免中也会运用到一些常用的词语。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doc

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doc

合江中学2012级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三——高中文言文中相关知识点补充一、文言文中表官职升降调动的词语(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 ,然后向上荐举 ,任以官职。

如《张衡传》: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2.除:任命 ,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陈情表》:寻蒙国恩 ,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 ,荐知泾阳县。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如《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张衡传》: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职。

如《宋史·辛弃疾传》:召见 ,嘉纳之 ,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 ,选为建章监 ,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 ,任以官职。

如周练四山东卷《詹鼎传》:复起 ,为上虞制。

9.复:恢复原职务。

如《张衡传》:顺帝初 ,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 ,特指君招臣。

如《后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公车特征拜郎中。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如周练四山东卷《詹鼎传》:除留守都卫经历 ,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

②《张衡传》: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③《张衡传》:再转 ,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 ,“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贬官降等。

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

《琵琶行》:左迁九江郡司马。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等等的词语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等等的词语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等等的词语————————————————————————————————作者:————————————————————————————————日期:ﻩ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

(见书本282页)1 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尝(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

(《后汉书·孟尝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张衡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萧统《陶渊明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提拔。

《北史魏收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2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放、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例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张衡传》)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南史·何远传》)王夺郑伯歧,郑伯不朝。

(《左传·桓公五年》)3 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例句: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知名。

(《汉书·张释之传》)4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1) 表示兼职的:领、加、兼等例句: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三国志·诸葛亮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

(《<指南录>后序》)(2) 表示暂时代理的:兼、领、摄、代、署、权、判、行、守、假(临时的,非正式的)、例句: 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官职升迁任免有关的文言词语、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
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
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
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5.举:
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授:
授予官职。

如《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
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元史贾鲁传》: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9.复:
恢复原职务。

如《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
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后汉书张衡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11."仕:
做官。

如《论语子张》:
学而优则仕。

2."仕宦:
做官,任官职。

如《孔雀东南飞》: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
进身为官。

如《晋书许迈传》:
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担负、担任。

如《史记?蒙恬传》: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
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
(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
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后汉书张衡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
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累迁:
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
累迁敦煌太守。

4.放:
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6.补:
补任空缺官职。

如《汉书萧望之传》:
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7.荫补:
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新唐书?李德裕传》:
以荫补校书郎。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
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晋、进:
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
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
史辛弃疾传》: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擢:
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南史何远传》: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超擢:
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5.陟:
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拔:
《文选陈情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7.提:
提拔。

如《北史?魏收传》: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
① 降低官职,降级。

② 降职并外放
2.放:
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3.谪:
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左迁: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5.左除、左降、左转:
降职。

6."出:
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7.黜、绌:
废掉官职。

如①《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8.免:
罢免官职。

如《史记吕后本纪》:
王陵遂病免归。

9.夺:
削去,罢免。

如高启《书博鸡者事》: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
官员年老辞职。

如蔡邕《陈太丘碑文》:
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
辞去官职。

如《宋史包拯传》: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
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左传 襄公三年》: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
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
通传》: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5.乞骸骨:
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② 《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
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
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如《战国策 秦策三》:
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新唐书 白居易传》: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①《后汉书王龚传》: 乞身”如《后汉书李 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汉书
疏广传》:
以刑部尚书致仕。

六、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
临时的、代理的。

如《汉书苏武传》: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兼:
兼任,同时监管。

《旧五代史甘荷余传》:
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3.领:
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南史虞愿传》:
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4.判:
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权:
暂时代理官职。

如《宋史李纲传》:
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6.摄:
暂代官职。

如《新唐书杜如晦传》: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
暂任、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8.守:
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王修传》: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9.行:
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武帝纪》:
太祖行奋武将军。

七、"与“官员任职相关”的其他词语1.知:
主持。

如《宋史黄庭坚传》:
知舒州。

2.典:
厶•/、•
主持;主管。

如《书尧典》:
命汝典乐。

3.主:
主持,掌管。

如《世说新语政事》: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4.视事:
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如范《后汉书张衡传》: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
新官到任如《后汉书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 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6.坐:
因犯,, 罪或错误。

如《汉书》: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新唐书魏微传》:
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8.秩满:
官吏任期届满。

《南史?虞寄传》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