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派别
探索活动
洋务运动
基本主张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
中央: 师夷长技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变法维新 康有为,梁启超 三民主义 孙中山
进步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第 7 课
“活动与探究”: p35页
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因为 1)顽固派力量强大; 2)维新派力量弱小; 3)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4)没有发动群众。 所以,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3)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用自己的死,唤起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变 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法 组织团体: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 又把《 》改名为《 》,作为强学会的 维 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时间: . 发布一系列变法令 新 高潮: (1898年是旧历 年,称这次变法为 ) 运 戊 主要内容: . 结果:失败 动 戌 戊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根本原因: 。
兴起: 公车上书 原因: 直接原因: 。 时间 年。 人物及内容: 、 等人联名上书 ,反对 , . 意义: 。 结果: 。 发展: 公车上书失败后 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 创办报刊: 、
1898年9月, 发动者: 发动政变, 变 戌 时间: 结果:把 囚禁在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法 政 、 逃往国外, 不肯逃走,他说:“ ” 变 不久, 等 人被杀害,后人称他们为“ ”。 这次变法历时 天,史称“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第7课、戊戌变法
时间:1898.9.21
囚禁光绪皇帝
捕杀维新派人士 除保留“京师大学 堂”外,其余新法 全部被废除。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杨锐
康广仁 刘光第 杨深秀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 流血才成功的。中国 还没有人流血,让我 来作第一个吧!
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又称戊戌变法)
三、“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 潮
1、时间:1898年6月~9月(103天)
人物:光绪帝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等维新派人士。
问题1、变法有利于维护那个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
问题2、变法能得到那些人的拥护? 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 问题3、变法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顽固派
2、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性质) 1.意义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一、公车上书背景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895年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公车”指汉代以 公家车马送应举之 人赴京,后世将公 车作为举人赴京应 试的代称。在这里,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 有为组织参加科举 考试的各省举子所 为,因此历史上就 称为“公车上书”。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 7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2、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在甲 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 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3、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 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 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光绪帝与康有为、 梁启超在一起
《定国是诏》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 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 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三)“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有利于发展资本 主义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传播。
经济方面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 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参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 政。 治。 堂,创立京师大学堂;提倡 办报、译书、出国留学。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
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 展,起到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
军事方面
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 兵,增强海防实力。 有利于增强军队的
战斗力。
42
(四)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意义:
1、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3、意义:①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 的传播。 ②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③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 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第7课 戊戌变法
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 (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 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各直省 莫不发愤,连日并递,章满(都)察 院。……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 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 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 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
《时务报》与《天演论》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观万古之世,能变则全,不 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 弱之本原”。“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 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八股取士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害在使天下无 才”,是导致中国贫弱落后的一大根源。严复更尖锐术”、 “滋游手”,其中任何一害都足以亡国。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废除“八股”、引进西学 第三、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 故,非鸿章之过。
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仿照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 合宜者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
——盛宣怀档案资料《甲午中日战争》下册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在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 性爱国行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 ——《康南海自编年谱》 子干政的禁令,创有清一代“二百年未有之壮 举”,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 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从此,变 法维新从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 政治运动。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7课 戊戌变法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公车上书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 变官制
——梁启超 ——奕訢 我国地广人众,沿海甚多,不能不设海军护卫。既设海军,必全按 西法,庶足不以御外侮。西人创立海军多年,其中利弊,著书立说,无 微不至。我国海军章程,与泰西不同,缘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 所以难而操胜算也。
课件2:第7课 戊戌变法
梁启超逃亡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宣传保皇立宪,主
梁启超
张改革,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回国,参与组织和策划
(号广阶任东级18公新启73,会蒙-1又人 思92号, 想9)饮是 家字冰中 ,卓室国政如主资治,人产活,了文大京反化学图对教,书袁育主馆世和持馆凯学清长复术华。辟研大在的究学学护,国术国组学研战织研究争共究方。学院面社,特19、担别20任是年讲京对,学师中梁牡图国启、书历超受馆史潜聘与文心南北化于开 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非凡成就。1929年1月29月病逝于北京
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 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既无强 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清帝是指谁?
光绪帝
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帝国主义试图瓜分中国和人民的起义反抗
3、总结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月,和梁启
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任
康有为
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百日维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
(1858—1927)清末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设立
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
后为保皇派首领。 回国宣传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 会失败呢?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①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单力薄,脱离广大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②客观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 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历史证明: 通过改良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 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 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 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公车上书
历史小百科
何谓『公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 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 应试的代称。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什么是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 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语出:《诗·大雅·文王》。 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
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 准备活动?
1.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成立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北京强学会遗址
3.《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4.与顽固派的论战
5.三次上书光绪帝Fra bibliotek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败后
创《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1.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2.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 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3.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戊戌变法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
此又被称为
“百日维新”
中 南 海 瀛 台
戊戌政变
中
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杨 锐
林 旭
刘光第
杨深秀
2、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发动“戊戌政变”。
课堂练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的 软弱妥协(脱离群众;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梁 启 超
主 张 : 兴 民 权 、 设 议 院 , 在 中 国 实 行 君 主 立 宪 , 发 展 资 本 主 义 。
维新变法变法的开始阶段——
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
签订。
(2)时间,人物: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
(3)内容:上书光绪皇帝,反
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4)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在政治领域学习 西方的政治体制)
变法背景
1、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
3、思想基础:
康 有 为
康有为,广东南 海人,从小熟读 四书五经,后来 了解到俄国和日 本都靠变法迅速 强盛起来,开始 宣传维新变法。 梁启超,广东新 会人,青年时期 和其师康有为一 起,倡导变法维 新,并称“康梁”
第7课 戊戌变法
预习指导
(看课本第32~34页,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人、内容、结 果及其影响。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 维新变法活动? 3.戊戌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结果及其影响。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5.做课后P34“练一练”。
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变法的结果:
失 败
慈 禧 太 后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 派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帝 杀害“戊戌六君子”
二、百日维新
时间: 1898.6-1898.9 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 结果: 失败 影响:
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中国近代第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维新变法运动概况:
兴起:公车上书,变法揭开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 发展: 创办新式报刊,组织政治团体
《中外纪闻》
强学会
高潮:“百日维新” (内容) 结局: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
败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3.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预习指导
(看课本第32~34页,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人、内容、结 果及其影响。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 维新变法活动? 3.戊戌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结果及其影响。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5.做课后P34“练一练”。
第7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1. 背景)
刺激列强 侵略中国 的野心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前 严重
一、公车上书(2. 经过)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 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 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 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 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 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 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 “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 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 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 前请代奏。
1.历史 意义
2.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 解放运动,虽挫败了,但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脱离了群众以及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根 本原因)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 重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 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 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 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 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5.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a. 创办《万国公报》,介绍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维新政治 团体---强学会遗 址
5.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b.组织强学会 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
第7课戊戌变法
)
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
为首的“后党”的斗争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
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
“公车上书”意即“举 子上书” 。汉朝时, 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 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 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 “公车”。在这里,由 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 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 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 就称为“公车上书”。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一幕:粉墨登场
视频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何
时何地?公车上书 1895 北京 该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康有为 梁启超
这一历史事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有什么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 半殖民地化加深
1895年,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筹化变法.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 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 给皇帝的.
第三幕:大展宏图
1898.6.11-1898.9.21 政治上:改革,撤旧用新 经济上:鼓励私人办厂 文化教育上:新式学堂 翻译 传播新思想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C)
A.强学会的成立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强学会属于(
C
)
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
3.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D
)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7课 戊戌变法
9.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10.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根本原因在于
15.1898年6月到9月,清朝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1898年是旧历的( ) A.辛亥年 B.戊戌年 C.甲子年 D.辛丑年
16.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 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第七课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 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1898是农历戊戌年,所以史称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
主张使用非暴手段,在不推翻清
政府统治的前提下,提倡君主立 宪制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开近代工业先河。 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 思想启蒙,开政治民主的先河。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⑤ 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
答: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 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 太后更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请据此和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下这道密诏的是清代哪一位皇帝?
第7课_戊戌变法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刘 光 第
杨 深 秀
杨 锐
康 广 仁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2、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3、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4、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脱离了广大人民 群众。 (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换 我 了
歌谣小结
•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合作探究
无力回天
• 戊戌政变时,谭嗣同表示“有心杀贼,无 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六君子 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 寻死 ”,还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 柴烧,认为他们死的不值,你怎么看待他 们的献身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 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二
第7课 戊戌变法
1、戊戌:wù、xū 2、记忆口诀:
横戌(xū), 点戍(shù), 戊(wù)中空,
戍—[shù] 戍边
序幕: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 思考:公车上书失败后, 康、梁等维 新人士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 富强的道路,《马关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 的民族危机。 为摆脱民族危机,康有为、 梁启超等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 运动,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在当 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 法的失败也证明了: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优秀课件
中就的头
国有人苦 「
的舍,干 我
脊身就的 们
梁求有人 从
. ——
」
法 的
为 民
, 就
古 以
人请有 来
,命拼 ,
这的命 就
鲁 迅
就人硬 有 是,干 埋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
第四幕
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历史在沉思
风云起波澜
军事方面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 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 上了休止符
第三幕 无力扭乾坤
风云起波澜
日月换“新天”
无力扭乾坤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 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 上了休止符
诗中“杀”指哪一历史事件?
准备科考的 读书人
八旗兵
风云起波澜
日月换“新天”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 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无力扭乾坤
历史在沉思
实业家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经济方面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 革财政。
政治方面 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文化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 译书局。
序幕—公车上书
政治团体形成—《中外纪闻》、强学会
戊 戌
高潮—百日维新
变 失败—戊戌政变
法 性质—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
国运动
1.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 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第7课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 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
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
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
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在维新运
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
史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光绪帝师翁
同龢、孙家鼐、李鸿藻等都列了名,两江总督 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 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 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 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 外。
创刊于1896年,梁启超主笔 以“变法图存”为宗旨 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
谕:“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
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
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 喙哓哓,空言无补。„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 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 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 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严复 (1854—1921)
严复《天演论》
维新思想家,“致力于以译述警世”,抨击
君主专制,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发表译著《天演论》,系统介绍进化论
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诠释进化论,阐
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
在思想界起到振聋发聩作用,为维新运动提 供思想武器,对知识界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达尔文主义,并非科学理论,弱肉强食
主观原因
光绪皇帝没有实权,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 借孔子学说为变法依据,改革理论不成熟 过于激进未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社会承受力 孤立与排斥慈禧太后丧失权威力量的支持
第7课戊戌变法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产生了什么影响?
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
变者,天下 之公理也。
史料解读
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 有心杀贼, 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 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想一想, 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想一想,维新 派要杀得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派要杀得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试一试
填写出戊戌变法中的四位历史人物:
为走救国之路, 康有为 ______再次上书,
光绪帝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下诏变法。 慈禧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 谭嗣同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慷慨就义。
读史明智
•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
二、变法酝酿—开馆办报
北 京 保 国 会 遗 址
中外纪闻 Leabharlann 学会保国会 国闻报南学会 实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 时期学会、 时期学会、 学堂、 学堂、报 馆分布示 意图
“若不及时 若不及时 图治, 图治,数年之 四邻交逼, 后,四邻交逼, 不能立 国。……即无 即无 强敌之逼, 强敌之逼,揭 竿斩木, 竿斩木,也可 忧危。 忧危。” ──康有为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 书》
第7课《戊戌变法》
1898年
三个阶段: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一、“公车上书”具备的基础与直接原因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3、思想基础 早期的维新思想宣传。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 度、法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外国人利用出版报纸和杂志的特权,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 特别是李提摩太,全身心投入制度变革的事业……。康有为的很多改革 思想即来自于传教士。 1891年,康有为开办了万木草堂,18岁神童梁启超听康有为讲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历史启示: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结构) 背景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早期维新思想的宣传 思想准备 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维新派
(知识结 构)戊戌 变法
戊 戌 变 法
领导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等)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具有群体性的觉醒。 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乃 摒弃一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 5、公车上书的影响 探求变法。 新科状元张謇:“抱为中国伸 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办厂, 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起 “实业救国”。 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了维 名门之家的曾朴:“一腔热血, 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满腹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 写小说。
宣传鼓动:
过程 进入高潮: 最终失败: 积极作用:
第7课 戊戌变法
快速回答
• 这次上书的“公车”主要是哪些人?
• 1895年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其中领袖人物是康、 梁。
• “公车上书”有哪两项内容?
•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 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
• 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统治的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 产生了什么影响?
•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序幕
思考分析:
戊戌变法为什么那 么快归于失败?有人说 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杀 掉荣禄,戊戌变法就能 取得成功。你认为有可 能吗?为什么?
变法失败
思想认识
任何政治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都是不 行的。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 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但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 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 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 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 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 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 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 光绪。1889年亲政。
谭嗣同留下的千古诗篇:
变法期间:《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临变之时: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 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 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 嗣同始! 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刑时候: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戊戌变法的影响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早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60年代)
2.后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90年代)
: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主要活动
著书 讲学 办报 论战
演 稿
示 1
文
2 3 后 等
橡塑保温板 嶉幷夻
戊戌变法
《应诏统筹全局折》 ( 1 )施政纲领:
( 2 )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 3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
戊戌政变
1.以慈禧套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2.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
3.“戊戌六君子”
4.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 被废除.
重点与难点师生互动探讨
戊戌变法
学习方法
1 归纳法 2 比较法
课文解读与串讲
19世纪末面对中华民族严重的民族危 机 ,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 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努力?
思考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中 国 各 阶 级 的 努 力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地主阶级(清政府)
“预备立宪”
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 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二、知识链接
1. 易混知识清单: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1)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 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 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2)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 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 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 破坏性作用,它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 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的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为后来的辛 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 序幕的事件是( ) B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强学 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 A 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定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先进思 想的传入 3.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D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 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四.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 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胶澳事(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瓜分豆 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 忧危。 ——康有为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 亡。 ——康有为 材料三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 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 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第7课
戊戌变法
【老师寄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 步则国进步, ——梁启超〈少年中 国说〉
执教:桐林中学曾志谋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 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通过本课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 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 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 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8.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D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9.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B )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 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 帝和慈禧争夺统治的斗争 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B.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 D.光绪帝没有实权 1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 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三的观点不正确。通过资产阶级维新变法, 建立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宪制的国家在我国行不通,变法不 可能成功。
【学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 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 的弯路的反思!)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任用维新派进行变法。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一指明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和民族危机的 加深,国家处于危亡时刻;材料二指明必须通 过变法才能改变局面,挽救民族危机,缓解阶 级矛盾。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公车上书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事件是______ ______。 《马关条约》签订的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___ __ 年,当 ____ _______消息传到北 1895 康有为 梁启超__,邀请各省 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____ ___和_____ 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中外纪闻 3.强学会的机关报是____ _______。 光绪帝 1898____年,____ 4.戊戌变法的时间是___ 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 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 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百日维新 “_____________” 。 顽固派 ___派, 慈禧 5.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___ __ __为首的____ 发动了___ 政变 _______, 等六人被杀害。 谭嗣同 6.戊戌政变时,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 谭嗣同 哉”的维新派人士是 _____ ___。
4.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 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B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5.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 目的是( C ) 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 6.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 ) 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7.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 正确的是( ) B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 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 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