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教案)
第2节密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密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归纳、对比。
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实验。
【课前准备】教师:天平、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两组,其中有一组包有白纸);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学生(分组):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他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
那么王冠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二、进行新课(一)生活中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如何区分不同的物质?老师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或水和盐水。
学生观察铁块、铝块、铜块的颜色,并进行鉴别。
学生观察液体,说明区分的方法:闻气味,可区分出酒精和水;尝味道可区分出水和盐水。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包有白纸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铜块。
如何区分哪块是铁块、铝块和铜块?学生将长方体金属块分别放在两只手上。
学生预设回答:对手压力最大的是铜块、其次是铁块、对手压力最小的是铝块演示验证:将金属块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比较质量。
质量/g体积/cm3铜块10铁块10铝块10(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由以上测量提出探究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2.实验方案: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
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组测量铝块。
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密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密度的教学设计,希望你对物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密度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密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
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
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1、激趣引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内容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木块石块石块2(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g=1#kg=103kg(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吨,体积是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03kg;V=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103kg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3kg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3千克。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课堂导学:课前预习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我们通过对前面学习知道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上0.9×103kg/m3,那么大家来计算一下1kg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上面的知识点来解释为什么冬天自来水管会冬裂?2、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课内探究(一)密度与温度1、问题思考: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2、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3、我来归纳: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在冷藏室的气球体积,在炉火附近的气球体积。
由于密度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
4、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做一个纸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5、我来归纳:酒精灯附近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推动纸风车转动起来。
可见,温度(“能”或“不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教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的应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
重点: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铁块、木块、铝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密度计,让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出密度概念。
2. 知识讲解:(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³(kg/m³),常用单位有克/厘米³(g/cm³)等。
3. 例题讲解:计算物体密度,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5. 实验探究:(1)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2. 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3. 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应用题:根据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颗石子和一块海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石子和海绵的质量相同,但体积却有很大差异?
2.学生分享: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尝试解释石子和海绵体积差异的原因。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密度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探索密度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密度规律。
3.针对学生对密度公式理解不深的问题,采用直观演示、实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实例讲解:教师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水、铁、木头等,讲解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
3.学生跟随: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如“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一节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巩固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涉及章节:6.1密度及其特性;6.2密度的计算;6.3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定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 学会使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3. 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密度的测量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及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密度计、天平、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直尺、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引出密度概念。
2. 新课内容:(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计算公式为ρ=m/V。
(2)密度的计算:结合实例,讲解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进行单位换算。
(3)密度的测量: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密度计算和单位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浮力、物体的浮沉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密度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在黑板上展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 板书例题及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应用题、实验报告。
(1)计算题:已知某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应用题:解释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3)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答案:(1)密度计算题答案:ρ=m/V。
(2)应用题答案:如船舶的浮力与密度有关,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能浮在水面上。
(3)实验报告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值。
物理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6.2 密度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2
问题:此时既不能仅通过比较质量来分辨,也不能仅通过比较体积来分辨。究竟通过比较什么能够分辨铝块和铁块,这正是本节要探究的问题。
学生脱口而出
(2)分组利用下述器材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器材:天平、刻度尺、体积不同的正方体铝块(1-4组)和铁块(5-8组)
实验表格:(略)
(3)请你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在课本图6.2-2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在条直线上.
请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照表格和图象,说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教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
合作探究释疑解难
1、实验:探பைடு நூலகம்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同学们有这样的经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那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没有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问题:
(1)该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分别需要什么测量仪器?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问。
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最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实验数据记录到白板上,其他小组对比自己的实验记录看否需要完善。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思考、交流
为后面得实验结论做铺垫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分析实验证据的能力
使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即可判断,使学生有成就感。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由已做实验引入新课1、请学生交流做“热牛奶与冷牛奶哪个先结冻”的实验经过与结果。
2、师:有一个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但他所得出的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否定与讥讽,在这样的情况下,姆潘巴是怎样做的呢?3、引出课题,齐读二、阅读感受(一)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姆潘巴是个怎样的学生?2、全班交流对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读感受自由读课文,思考: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随机组织教学):1、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让他惊愕不已1)朗读体会,姆潘巴为什么“惊愕不已”?(从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这一反常的现象)2)齐读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发现)2、初中、高中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和讥讽,让他想不通1)默读想象:当老师相继否定和讥讽他的发现时,姆潘巴的表现如何?2)交流3、大学教授虽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肯定了他的提问,并以实验证实了姆潘巴问题的确存在。
1)朗读,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气”?姆潘巴为什么“鼓足勇气”?他在博士提问时会想些什么?2)当证明姆潘巴的现象属实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3)交流师:从一次意想不到的.实验中看出姆潘巴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又从他的问题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讥讽时,你又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学生?(勇于提问努力探索)4、最后,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姆潘巴问题”还真是个世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复述课文根据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质疑问难小组选择方式读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提出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三、拓展延伸1、谈谈生活中“我的发现”和“我知道”2、颁发“小博士”奖章3、学生推荐有关方面的书籍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八年级密度教案
八年级密度教案一、前置知识1.理解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掌握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
2.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掌握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
2.实验法。
3.案例教学法。
4.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 密度的概念及其特点(1)老师进入课堂后首先讲授密度的含义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密度概念的认识。
(2)老师通过举例,详细解释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3)通过讲解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密度。
(4)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密度的特点:密度是一种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物质的形状、尺寸、质量而改变。
2. 密度的计算方法(1)老师通过实验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2)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密度的单位是克/立方厘米(g/cm3)或千克/立方米(kg/m3)。
(3)老师还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计算密度。
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老师通过案例讲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老师提醒学生密度在工业、医学、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3)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密度应用案例,培养思维能力。
七、课堂练习1.计算铁锤的密度,已知铁锤的质量为500g,体积为200cm3。
2.计算质量为100g的物体体积为50cm3,它的密度是多少?3.一块铝制的正方体,边长为10cm,质量为27g,请计算出铝的密度。
4.某银行存款箱,尺寸为50厘米×25厘米×40厘米,装有47个50元大钞。
这个箱子的密度是多少?5.玻璃和木材,两者哪个密度更大?为什么?八、课后作业1.阅读有关密度实例后,总结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自行寻找材料,编写实验报告,讲述密度的计算方法。
2024年初中物理《密度》标准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密度》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密度》,具体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的应用、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等。
重点讲解第1节“密度是什么”和第2节“密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知道密度的单位及其计算公式。
2. 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测量方法。
难点: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物体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两个相同体积但质量不同的物体(如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提问:为什么质量不同?引导他们思考密度这一概念。
2. 教学新课(1)讲解密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密度是什么。
(2)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关于密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实验教学(1)分组进行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天平等实验器材。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误差的产生原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2. 密度公式:ρ = m/V3. 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2. 答案:(1)密度 = 质量 / 体积(2)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应相近,允许一定误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等。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优秀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密度》,内容包括: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实验物品(如石块、木块、水等)。
学具:每组一个密度计、天平、量筒、实验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密度计,引导学生观察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提问:为什么密度计在煤油和水中浮沉情况不同?从而引出密度概念。
2. 例题讲解(1)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2)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利用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让学生根据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2)拓展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质量等。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 密度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根据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 答案:(1)密度 = 质量÷ 体积。
(2)质量 = 密度× 体积;体积 = 质量÷ 密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探讨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5篇例文.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5篇例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1【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放录像]?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一名同学板演学生演算、教师巡视.100m=8.33 m/s 12s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百米冠军:[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可以.[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生]v=s t[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3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初二物理教师密度教案4篇.doc
初二物理教师密度教案4篇初二物理密度教案1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熔化和凝固: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初二物理密度教案2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关于初二物理密度教案5篇
关于初二物理密度教案5篇关于初二物理密度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 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生甲]向介面偏折.[生乙]向法线偏折.[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1]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减小)而增大(减小).[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生]看不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师]当光线垂直射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初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2一、走进分子世界[设计说明]通过对引言及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
物理密度教案模板共5篇 中学物理密度教案
物理密度教案模板共5篇中学物理密度教案下面是分享的物理密度教案模板共5篇中学物理密度教案,供大家参阅。
物理密度教案模板共1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密度的应用【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认识目标:1.掌握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知道密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了解测密度过程中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 1 学时)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讨论【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例题: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克,体积为5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二)自学与互帮1.自学内容一:量筒(量杯)的使用自学方法:阅读P12-13 信息快递:(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测量单位是。
符号是。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2)量筒的使用:①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mL,②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③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相平,④如图6-8(b)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mL,水和物体总体积V2= mL,测得物体的体积V物为mL。
2.自学内容二:测量水的密度自学方法:(1)需要的实验器材(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①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的液体,其体积为:V③测量剩余液体与烧杯的的总质量的液体质量m2 ④则水的密度(表达式):⑤思考:步骤①③ 能颠倒吗?为什么?2.自学内容二:阅读P12活动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自学方法:(1)需要的实验器材:金属螺母、水、烧杯、细线、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思考:先测质量还是体积?为什么?)a.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c.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密度》的第一节,主要内容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密度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演示仪、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物体等)。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密度演示仪,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物体,有的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2. 知识讲解(15分钟)(1)密度的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kg/m³(国际单位制),g/cm³(常用单位制)。
3. 例题讲解(10分钟)例题1: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00g,体积为100cm³,求其密度。
解答:ρ = m/V = 200g / 100cm³ = 2g/cm³例题2:一个物体的密度为0.8g/cm³,体积为500cm³,求其质量。
解答:m = ρV = 0.8g/cm³ × 500cm³ = 400g4. 随堂练习(10分钟)练习1:一个物体的质量为300g,体积为150cm³,求其密度。
练习2:一个物体的密度为1.5g/cm³,体积为200cm³,求其质量。
5. 实验操作(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2. 例题解答过程。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50g,体积为120cm³,求其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3. 密度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密度的应用。
教学器材: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引导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
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预习检查:
1、同种物体,其质量和体积比值()。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3、密度是指:()。
4、密度的常用单位有( )和()。
5、水的密度是:()。
冰的密度是:()。
6、密度的计算公式:()。
三.新科讲授: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测量不同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测三次,同样测量水的质量和体积3次。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水,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水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水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V
m =ρ (2)密度单位: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 3和g/cm 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333633
g/cm 10cm 10g 1011kg/m -=⨯=, 3336--33kg/m 10m 10kg 1011g/cm =⨯=
小结:
1.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 密度单位的换算
3. 实验过程反思
练习设计:
1.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度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3的蜡块,质量是0.45kg,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 kg/m3,如果将蜡块切去3/4后,剩余蜡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3.为了研究物质的密度,某同学用两种不同的物质做实验,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了下列表中:
分析上表,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选择上述结论填入以下几个空格中:
⑴比较1、2(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⑵比较1、3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⑶比较2、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4.人们常说“黄金比铁重”,这句话若用科学语言表述,应当是()A.黄金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B.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C.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小D.黄金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 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
由图
可知,A 、B 、C 三种物质的密度ρA 、ρB 、ρ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C
B A ρρρ<<
B .
C B A ρρρ><
C .C B A ρρρ>>
D .C B A ρρρ<>
7.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
松木块做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请你在图提供的方格纸上,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
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要求写出两条)根据结论,可引入什么物理量?
8.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
9.一个钢球体积为52cm 3,质量为156g 。
(1)这个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是空
心的, 空心处的体积是多少?(3)如果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铅,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ρ钢=7.8×103kg/m 3,ρ铅=11.3×103kg/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