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三幕经典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教学提纲

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教学提纲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结构主义视角下《肖申克的救赎》分析

结构主义视角下《肖申克的救赎》分析

结构主义视角下《肖申克的救赎》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经典电影。

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看,电影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美国笔记账房管理员安迪(Andy)的人生历程。

在安迪服刑之前,他错失了人类无尽的心理需求,包括爱、尊重和安全感。

然而,在肖申克监狱,安迪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它允许他享受自由,尊重个人价值,并可以实现他的梦想。

结构主义观点认为,安迪的梦想是他拯救自己的最终希望,而实现梦想的唯一方法就是逃出监狱。

电影的结构十分巧妙,强调了“从下至上”的概念,表达了“承认现实,改变现实”的理念。

安迪从一名笔记账房管理员变成了一名股市大亨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律和精神活力,醒悟了自己的价值,以及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决心。

在结构主义观点中,《肖申克的救赎》表明:记住,即使你处于低点,你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改变你的现实,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宿命;让你的梦想成真,即使是落后的环境,仍然可以有一个希望的未来。

因此,本片给了我们一个鼓舞人心、充满希望的结局:通过勇敢和机智站起来,不要害怕梦想,不忘初心,我们也可以实现我们美好未来的梦想。

《肖申克的救赎》三次救赎总结

《肖申克的救赎》三次救赎总结

彡彡九致力于打造高品质《肖申克的救赎》三次救赎总结当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我在想,在肖申克监狱中的各种不同罪名的罪犯中,或许还有很多男主角一样被错判的。

因为那些所谓的执法者根本没有把别人的生命当作一回事,他们想到的只有自己。

贯穿整部影片的是三次救赎。

第一次是男主角安迪帮监狱长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三瓶的奖励;第二次是安迪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第三次是安迪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

安迪所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使自己在监狱中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交到了朋友,并让狱友们得到了快乐。

在肖申克监狱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安迪的所作所为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堆可以取暖的火,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了一丝温暖。

安迪,因为检察官的轻率结案而入狱的倒霉蛋。

安迪在刚入狱的一段时间一言不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被狱友一次次的欺负后他找到了在监狱中生存的法则,并为监狱的生活带来了一片生机。

在得知真正的杀人凶手后,毅然从关押了自己的监狱逃跑。

虽然安迪越狱了,但我依然要为他喝彩。

因为他我懂得了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的丰富多彩,就像瑞德说的:有些人你把他关在笼子里也遮不住他的光芒,他注定是属于外面的世界的。

布鲁克斯,一个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人。

在获得假释后,因为体制化的影响选择了自杀。

看到这里我在想:为什么他会这样的死去,我们能为那些刚走出监狱大门的人做些什么?我想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你为别人付出后,你的生命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我想如果有一个人真心的去关心布鲁克斯,那么他也就不会选择自杀。

瑞德,是安迪在狱中的最好的朋友。

他在监狱中的前三十年每次的假释机会都被拒绝了,在安迪走后他思想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并因此获得了假释。

在假释后有着和布鲁克斯一样的感受,却因对安迪的承诺而活了下来,可以说是安迪改变了他的生活。

汤姆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他在刚到肖申克监狱时玩世不恭,后来在安迪的帮助下获得了高中文凭。

肖申克的救赎三幕经典理论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三幕经典理论分析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明微 2014141051089 三幕式结构理论分析《肖申克的救赎》——用智慧改变人生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

好莱坞许多电影会采用经典的三幕式结构,这意味着在电影的某些特定时刻会出现一些有着特定功能的特定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大都为情节递进和人物塑造服务。

创作者往往利用观众对故事进展的好奇心理和人物的移情作用来开展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

本文就以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来分析这部影片三幕式结构的设置以及主人公安迪如何用智慧改变自己的人生。

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人物、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几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人公? 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 戏剧性情境又是什么? 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

经典的三幕式结构具体如下:第一幕:建立起人物关系、介绍中心人物以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给电影打基础,引起观众注意。

第二幕: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人物为解决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作斗争,进一步通过矛盾与主要斗争开展情节。

第三幕:强化故事中出现的状况,使之达到一个高潮或是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中心人物用通常是用戏剧化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中心人物安迪。

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好奇心和移情作用以及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逐步带入整个故事。

整部电影有了故事主人公,接下来就是设置戏剧性的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 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实现自我救赎呢? 戏剧性前提要为电影引出一个大的方向和目标,主人公所有的言行都是为此而努力奋斗的。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电影作品分析:《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作品分析:《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一,镜头,景别,色彩,蒙太奇等方面分析。

影片开始的背景音乐叫If I Didnˊt Care ,音乐一直响在开头男主角的回忆当中影片开始的字幕是黑底白字,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晚上,也是黑色的,两个白色的路灯出现在兴趣线上。

和开始的字幕相似。

并且开头先黑场,然后以淡入出现场景。

镜头中一直有开始的那首音乐,交代完当时的环境及场景后,出现话外音。

话外音出现后,镜头转到现实,男主角在法庭上被庭审。

安迪说到他的妻子去跟昆丁混在一起时,画面直接切出那两个人在一起的场面。

这是叫板式蒙太奇。

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出现,叫板式蒙太奇。

当法官说完判安迪无期徒刑,为两位死者偿命时,安迪精神上受到打击,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了黑场镜头,一是表现安迪闭上眼睛后眼前一片漆黑,反映出他当时完全绝望的处境,二是为了转接到下一画面,起到转场的作用瑞德第一次被问到假释情况时表现出了很慌乱的表情,手里攥着帽子,看起来很紧张。

从这也能预测出他的假释会被驳回。

在这里引入瑞德这一主要人物,是要通过他内心世界的独白,展开后面事情的发展,及安迪是新生活。

这是第一次出现烟,烟是这部影片的一个符号。

以后还会出现很多次。

烟是可以麻痹思想,减轻压力的东西,在监狱中,犯人们更需要这些。

反应出监狱中犯人们被压怕、被奴役,他们感到非常的压抑。

这时候的画面想起了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刺耳的声音揪起了监狱里所有人的心。

瑞德的表情使观众感到一丝不安。

这是影片总最长的一个长镜头。

长镜头1,交代了环境;2,这里的长镜头也表现了安迪从一个自由的、美好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无自由、无希望的世界的痛苦的;3,表现了牢狱生活的漫长、痛苦。

这是以犯人的视觉拍的镜头。

这是他们刚来到监狱,从镜头中可以看出他们进入的是一个大笼子,是一个束缚自由,湮灭希望的大笼子。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符号“烟”,他们用烟作为赌注。

“烟”也作为一种消遣的东西。

当安迪听到全部回房,准备点名时,抬起头看着天空,画面中天空渐渐变小,黑色部分渐渐覆盖整个画面,表现了安迪的自由天空一去不复返,他将面对的是监狱里黑暗的、没有一丝希望的生活。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导演并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美国电影。

这部电影于1994年上映,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而享誉世界。

剧情概要本片讲述了安迪·杜弗雷恩(蒂姆·罗宾斯饰)被错误定罪并入狱,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二十年的故事。

在监狱中,他与桑德兰(摩根·弗里曼饰)成为了朋友,并展开了一系列打击犯罪体制的行动。

最终,安迪成功逃脱并曝光了前任犯罪局长等人的腐败行为。

角色分析1.安迪·杜弗雷恩(Andy Dufresne):本片男主角,一个冤案受害者。

他机智、聪明,并利用他的专业技能与狱中囚犯建立起了联系,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复仇和逃脱。

2.桑德兰(Ellis 'Red' Redding):本片的叙述者兼主要角色,也是监狱中顶尖的搞定人物。

他在影片中成为安迪的朋友,愿意帮助他完成任务并提供各种资源。

3.诺顿局长(Warden Samuel Norton):肖申克监狱的独裁者,他利用犯人进行非法活动来获取个人利益。

主题探讨1.希望与坚持信念:《肖申克的救赎》主题之一是对希望和信念的探索。

安迪永不放弃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尽管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但他坚守内心所信仰,并最终实现了自由和复仇。

2.自由与奴役:电影通过描绘监狱生活深刻地探讨了自由和奴役之间的关系。

囚徒们被束缚住,在牢笼中度过他们剩余的生命,而追求自由成为他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

3.人性与道德观念:《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展现了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

从诺顿局长和其他协助其腐败行为的官员到良善而正直的安迪和桑德兰,影片反映了人性在艰难选择面前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

成功之处《肖申克的救赎》在呈现剧情和塑造角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巧妙地将斯蒂芬·金小说中沉重而复杂的主题转化为令人动容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

心灵的救赎——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现象

心灵的救赎——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现象

心灵的救赎——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心理现象《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心理影视巨作,看完这部电影,我们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在我们感慨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惊人意志的同时,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部影片中心理细节。

影片一开始,当检察官在陈述自己的分析推理时,就提到了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安迪的犯罪动机当然就是不满于他妻子与情夫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检察官分析中有一个证据性的细节:枪的一个弹匣只能装六颗子弹而受害者各中四枪,因此罪犯中间还停下来装子弹,以便再次开枪。

这个过程中,如果是出于一时冲动。

罪犯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停下自己的行为。

于是,检察官据此判断这是一次复仇行为,这个推理充分运用了与犯罪动机有关的心理学知识。

当安迪被判终身监禁送到肖申克监狱时,那里的罪犯有个习惯就是喜欢逗新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监狱里的人也希望找到自己的自尊,他们在监狱里受到狱警们的压制和管束,在新人来的时候,他们就想欺负别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也许是因为监狱里的生活太无聊,又或许像弗洛伊德所描述的那样,“性”是人的本能,所以在肖申克监狱里也会存在同性恋者——“姐妹花”。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指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

监狱里的同性恋是境遇型同性恋,这种同性恋是因为环境或者遭遇而后天形成的。

比如一个人总是呆在男女比例失调的环境里面,身边总是同性,总是承受来自同性的刺激,就容易变成境遇型同性恋。

“姐妹花”的同性恋关系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欲望,还让他们在监狱里结成一派,互相有了依靠,所以他们敢肆意妄为,遇到看不顺眼的人就暴打一顿,借以发泄。

在重修工厂屋顶时,安迪听到狱警们讨论缴税问题,便主动上前帮助看守长哈德利逃税,这一次冒险的经历让他差点丢掉性命,但最终却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也许像瑞德说的那样,安迪这样做只是为了找到做人的感觉,哪怕只是一小会儿,而且这次和狱警打交道也让安迪赢得了友谊,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让一直以来总是被欺负的他终于得到了一些心灵上的补偿。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剧情分析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剧情分析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剧情分析《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经典电影。

该片于1994年上映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观众喜爱。

本文将对该电影的剧情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主要主题和情节发展。

1. 故事背景《肖申克的救赎》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为背景,讲述了安迪·杜佛兰在一个被称为肖申克州立监狱的监狱中度过他长达19年时间的故事。

2. 主要角色介绍•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原本是一名成功的银行家,在被指控谋杀妻子和她情人后被判冤案入狱。

•红(Red):监狱中有声望且富有经验的囚犯,成为了安迪最亲密最信任的朋友。

•比尔·戴顿利(Warden Samuel Norton):监狱的狱长,表面上深具魅力和权威,实际上却是一个腐败的人。

3. 剧情分析3.1 安迪入狱故事一开始,安迪被错误地指控并定罪谋杀妻子和她情人,进入了肖申克州立监狱。

他在监狱中经历了初始的适应和折磨,但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3.2 安迪与红的友谊在监狱里,安迪结识了红,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一同经历了困难、劳作以及心灵上的交流。

红也是那个帮助安迪最终获得他解放的关键人物。

3.3 安迪“沙漏”计划为了实现自己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安迪开始实施名为“沙漏”的计划。

他通过欺骗和利用监狱管理者、使用银行业务知识来洗钱并夺取该院负责人赃款。

同时,他默默耕耘,在监狱图书馆工作并成为教育监狱里的其他囚犯。

3.4 安迪逃亡最终,安迪成功地以自己精心策划的方式从肖申克州立监狱逃亡,并替代了之前通过欺诈得来位于墨西哥的银行赃款。

他把红所承诺的见面地点告诉红,并且鼓励他也开始一个新生活。

4. 主题分析4.1 希望与自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希望与自由。

安迪在困境中保持着对自由和正义的信念,并通过不屈不挠和聪明才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的坚持和决心激发了其他囚犯们重新找回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文艺音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分析

文艺音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分析

文艺音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题分析《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文艺电影,主要讲述了安迪·杜佛兰在被误判入狱后,通过勇气、智慧和坚毅的努力逐渐获得自由和救赎的故事。

该电影的主题深刻、感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一、自由的重要性安迪作为一名冤狱犯,一直追求自由。

他试图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申诉自己的无罪,也想方设法地在狱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通过挖掘隧道等方式向自由靠近。

最终,他和同伴逃出了监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像安迪一样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前行着。

比如,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学者、维权人士因表达个人观点或行使公民权利而被判刑入狱。

他们虽身陷囹圄,但通过努力争取自由的权利,最终也能够走出囚笼,重获自由。

二、人性的复杂性《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形象各异,有好人也有坏人,他们的性格也存在着复杂的内心世界。

比如,宿管长诺顿一开始表现得非常严厉,事实上他虽然残忍,但也有自己的烦恼和苦衷。

而另一名监狱看守布金斯表面看起来险恶,但内心却是有正义感和良心的。

这样复杂的人性形象,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和理解人性。

案例:现实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正直善良的人,也有狠毒阴险的人,但同样也存在着矛盾和复杂性。

比如,某名政治家,表面上似乎是贤达正直的形象,但实际上他却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草菅人命,这样复杂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探索人性的本质。

三、希望的力量在电影中,安迪一直怀有逃出监狱、重获自由的希望。

他和同伴一起耐心地挖掘隧道,在整个逃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关于自由的信念和勇气,最终得到了自由。

这种希望不仅在电影中体现,而且对生活也具有启示。

只有不断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希望,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案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安迪一样的人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也有自己坚持的信念与希望。

比如,国内的一些初创企业家,创业压力巨大,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信念,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也有很多人通过努力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和成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美国电影。

电影根据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曾经被冤枉入狱的银行家安迪·杜佛兰(蒂姆·罗宾斯饰)在肖申克监狱的磨难和挣扎中,最终通过自学和智慧,成功逃脱并揭露了监狱腐败的故事。

电影以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自由和人性为主题,展现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生存和不屈精神。

下面,我们将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进行赏析。

一、自由与囚禁电影开篇,主人公安迪·杜佛兰因涉嫌犯罪被判刑两个连续无期徒刑。

他被投入了肖申克监狱,这是一个荒凉、恐怖的地方。

在这里,囚犯们失去了自由,被束缚在高大的围墙之内,像奴隶一样服从着狱警的摆布。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逃脱,却又被监狱的高墙和铁窗所限制。

安迪不同于其他囚犯,他在困苦和绝望中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求知欲寻找自由。

他在监狱里沉浸在书籍和知识中,不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这种对知识的追求给他带来了内心的自由。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不仅获得了囚犯们的尊重,还得到了监狱长的赏识。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在囚禁的身体中获得了心灵上的解放。

二、友情与背叛在监狱里,安迪结识了很多囚犯,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和瑞德(摩根·弗里曼饰)之间的友情。

瑞德是监狱里的大哥,也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他和安迪成为了莫逆之交。

瑞德给安迪提供了许多帮助,在监狱生活中成为了他的知心朋友和知己。

就在安迪计划逃脱的时候,瑞德却对他失去了信任,认为他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一次,安迪也失望了,他原以为瑞德和自己有着深厚的友谊,没想到,他在关键时刻还是被朋友背叛了。

这一幕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即使是最真挚的友情,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可能会变得脆弱不堪。

三、智慧与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安迪在监狱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和自由,甚至还成为了监狱长的私人助手。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度剖析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度剖析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度剖析1. 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该片于1994年上映后迅速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们的喜爱,并成为了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该片进行深度剖析,探讨其独特之处以及所传达的核心主题。

2. 剧情概述"肖申克" 是美国一个非常顶级严密看管系统强盗A社会角色,罪犯公司保安局实验室索恩-海厄华动责备导致列入最低限度限减少期,连任两届卫生监察是个宇球Athwor tompJones........3. 主题分析3.1 自由与希望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自由与希望是两个核心主题。

这部电影通过安迪·杜弗雷恩和艾利斯·波伊德这两个主要角色展示了从囚禁与绝望中寻找自由和希望的力量。

安迪在监狱中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的自由,通过勤劳、智慧和耐心逐渐改变了他所处的环境,最终实现了逃离囚禁的目标。

而波伊德则通过与安迪的友谊和对知识的追求,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

3.2 华丽背后的真相《肖申克的救赎》揭示了社会黑暗背后隐藏着许多虚伪和腐败。

监狱体制被渲染成一个极度残酷和不公正的地方,底层罪犯们受到各种虐待和剥削。

影片通过描绘狱警们以及其他关押者之间复杂而危险的权力斗争,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二元性,并反映了官僚主义以及社会不公问题。

3.3 友谊和人性在牢笼般苦难中,友谊是唯一能给囚徒们温暖和支持的东西。

安迪与红这两个戏剧性地演绎了友谊与人性之间的美好关系。

安迪通过他对红的信任和帮助,使得红在监狱内重获信心,并最终在自由的道路上找到了出口。

而红也通过深入思考生活中的意义以及质疑社会常规,成长为一个更加宽容和富有人性化的角色。

4. 影片技巧分析4.1 导演手法弗兰克·达拉邦特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运用了多种导演手法来增强故事表现力。

例如,他利用影像语言来刻画囚犯们面对压抑时的绝望与悔恨;同时通过音乐配乐的选择,增强观众情感共鸣,使得影片更具感染力。

电影剧本分析: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解读

电影剧本分析: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解读

电影剧本分析: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情节解读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于1994年上映。

在电影中,主人公安迪扮演者是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则饰演了他的好友瑞德。

此外,还有其他诸多精彩的表演,配合着异彩纷呈的剧情,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电影故事情节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

安迪因涉嫌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被判刑。

他被判处终身监禁,被送到肖申克监狱中服刑。

在这里,他遇到了好友瑞德。

在瑞德的帮助下,安迪逐渐适应了监狱生活,并与瑞德以及其他囚犯建立了信任的关系。

虽然安迪一开始经历了许多令人不快的经历,如暴力待遇和强行洗劫,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尊严。

在影片开头的时候,观众可以看到,安迪一直在寻找机会寻求自己的自由,但一直没有成功。

然而,最终安迪和瑞德的努力不懈和智慧的运用相互呼应,他们终于斗胆实现了一次可行性非常低的计划——挖地道。

整个基地的建设由安迪展开,他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冷静精明,使得整个计划得以按部就班地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学到了许多新技能,并帮助其他囚犯找回了自己内心的尊严和勇气。

此外,片中安迪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往加勒比海一个没有警察的地方去——通过在狱中教育自己的朋友读写,之后又帮助管理部门协助董事长和其他人士处理法学文件,最终证实了他对法律知识和他对冤狱人的好意和关爱。

片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安迪给瑞德一盒古巴雪茄的情节。

这一情节象征着安迪能够改变瑞德对生活的态度。

尽管曾经沉寂的生命再次焕发出了光彩,他们的友谊并不会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安迪被发现潜逃,但是在逃跑途中他逐渐逐渐被雨水浸透,最终被逮捕并送回监狱。

这样的结局是有些悲伤的,它表现了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救赎”并不存在。

无论是在监狱,还是离开监狱,安迪都不会找回他曾经过的那个自由的生活。

影视欣赏教案二:《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分析

影视欣赏教案二:《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分析

影视欣赏教案二:《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分析《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经典的影片,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仍然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该影片讲述了主角安迪逐渐摆脱囚犯身份,在囚禁之地也发现了自我的故事。

在影片中,有很多不同的主题,例如希望、友谊、自由、人性等等。

本文将就影片中主要的几个主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和理解这部影片。

第一部分:希望在这部电影中,希望是一个大量出现的主题。

由于电影是以安迪为主角的,因此从最开始到安迪一直在努力追求着自己的希望,也就是逃脱肖申克监狱。

在电影的起始部分,观众可以看到安迪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以及长时间不合理的审判过程,然而,安迪并没有沦在这些负面的情绪中,相反,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理智和清醒,而这正是“希望”的力量。

此外,在电影的中间部分,安迪开始与瑞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逐渐影响了瑞德。

在这个过程中,安迪告诉瑞德,“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没有什么好东西会轻易地死去。

” 在安迪的影响下,瑞德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希望,也逐渐摆脱了对监狱的失望和绝望情态。

第二部分:友谊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友谊是很重要的主题,不仅仅是安迪和瑞德之间的友谊,还有很多其他囚犯之间的友谊,这些友谊有时候表现为支持和互相帮助,有时候则表现为共同分享荣誉和忧伤。

在电影的中间部分,安迪从瑞德那里得到了一支地下音乐收音机,他通过这支收音机首次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同时也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和快乐。

在电影的结束部分,安迪离开监狱并送给瑞德他自己的银色梳子,让他铭记于心。

这些行为反映了不同囚犯之间的真诚友谊和互相帮助。

第三部分:自由自由也是影片中的一个主要主题。

在《肖申克的救赎》的开头,我们看到主角安迪是一个完全的囚犯,他不能自由地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是他最大的痛苦。

然而,在整个电影的过程中,安迪开始明白自由的真正含义,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自由。

在电影的结尾部分,安迪通过自己的计划,成功地逃脱了肖申克监狱。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深度分析》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深度分析》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深度分析前言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部备受赞誉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无论是在电影界还是普通观众中,这部电影都享有盛誉,被誉为是一部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影院上映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来的电视播放以及互联网时代仍然备受瞩目。

是什么让这部电影如此引人入胜呢?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深度分析,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多个方面一探究竟。

故事情节1. 电影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片,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

影片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

故事以肖申克州立监狱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因冤案入狱后,与监狱内的伙伴红一起坚持追求自由和希望的故事。

2. 故事背景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一个充满黑暗、腐败和不公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美国社会存在着各种问题,如种族歧视、腐败政治和不公正司法系统等。

肖申克州立监狱成为了这个黑暗时代的缩影,里面关押着各种罪犯,有些罪犯甚至是冤案。

3. 主线故事故事的主线是围绕着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展开的。

安迪是一位年轻有才华的银行家,却因一桩冤案被判终身监禁。

在监狱里,安迪遇到了红,两人逐渐成为了朋友。

红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囚犯,他在监狱里有一定的地位,懂得很多交易和搞定人际关系的技巧。

在监狱里,安迪展示了他的机智和才华。

他帮助监狱长洗黑钱并建立了一个读书计划,让其他囚犯有机会接触知识和改变命运。

同时,安迪也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揭露了自己的冤案,并最终成功逃脱了监狱。

4. 情感表达在电影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主要分为两种情感,一种是监狱中罪犯们的绝望和无助,另一种是主人公安迪的希望和坚持。

监狱中的绝望和无助监狱中的罪犯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境。

电影分析: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与评析

电影分析: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与评析

电影分析: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解读与评析1. 引言:1.1 概述在电影史上,有一部备受赞誉的经典之作《肖申克的救赎》,该片由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基于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上映后迅速成为众多观众心目中最受喜爱和珍视的电影之一。

这是一部结合犯罪、友谊、希望与自由等主题的励志剧情片,深深触动了广大观众,并在上映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经典。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与评析,通过分析电影背景、影片解读和影片评析来探索其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首先,将介绍电影背景部分,包括制片背景、上映情况以及故事梗概。

然后,在影片解读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该片所传达的主题,并对角色以及对话中蕴含的意涵进行分析。

接着,在影片评析部分,我们将探讨表演评价、导演手法评价以及故事结构评价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观点,阐明本文的贡献,并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通过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详细解读与评析,本文旨在揭示该电影背后所蕴含的人性、自由与希望等深层主题,并通过审视其精彩的表演、出色的导演手法以及紧密结构的故事来剖析其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本文还将试图为观众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使他们能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之作,并让读者对于影片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和哲理产生共鸣。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进一步唤起人们对于智慧、希望和自由等重要概念的思考,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2. 电影背景:2.1 制片背景:《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美国剧情片。

该电影于1994年开始制作,并在1994年9月初完成拍摄。

片中使用了曾经作为监狱的老布shared by luomi.bei2.2 上映情况:《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9月23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1. 引言1.1 电影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经典电影。

影片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冤罪被判终身监禁,然后通过智慧和毅力最终赢得自由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1947年的肖申克监狱,一个充满黑暗和腐败的囚禁世界。

安迪被误以为谋杀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被判终身监禁,然而他的清白和坚韧的品格让他在监狱中得以生存并引起了狱长的重视。

通过与狱长及其他囚犯的关系,安迪逐渐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毅力,不仅解决了监狱里的许多问题,还帮助其他囚犯找到内心的自由。

最终,他成功逃脱了监狱并揭露了真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一部关于友情、自由和希望的故事,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深受观众喜爱并获得了多项奖项肯定。

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深刻影响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1.2 背景介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1994年上映的一部经典影片,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等人主演。

影片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冤罪被监禁,却在监狱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坚韧,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背景介绍方面,影片设定在1947年的美国,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

监狱里面充斥着暴力和腐败,囚犯们被残酷对待,生活在绝望和痛苦中。

而主人公安迪的冤狱之苦更是让整个故事更显阴郁压抑。

在这个黑暗的环境中,安迪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毅力,他在监狱中不断挑战权威,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其他囚犯。

他和密友瑞德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让整个故事增添了温暖和人情味。

整个影片的背景设定让观众感受到了残酷和不公,也让人对人性的光明和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背景介绍】2. 正文2.1 主要人物介绍《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主角安迪·杜佛雷恩和他的好友瑞德。

全面分析《肖申克的救赎》

全面分析《肖申克的救赎》

全面分析《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是: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

跟着小编去下文感受这句话的力量吧。

真正不灭的希望在哪里。

也许,仅仅只是在我们自己心里的那一念之善罢了。

当我们心存着仁慈,以平常之心去对待所有对我们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情。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我们总能泰然处之并且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

———题记。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

在现在看来似乎都是鼎鼎大名的这些人们,在这部电影公映的1994年的时候,最著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

在当年来说,这部电影不敌同年问鼎奥斯卡的《阿甘正传》也许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

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

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比如之前说到的《阿甘正传》。

最好的电影在节奏上来说似乎只有两种,类似这种轻缓的或者那种快节奏以营造紧张气氛见长的。

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不过份,就算它在奥斯卡的角逐上失利了,可是同样改变不了这种现实。

至少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

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大量的旁白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述角度;而不管任何一种叙述角度都好,只要运用得当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可是在我的个人喜好来说,我相对比较喜欢这种叙述方式。

因为很安静,一直很安静,不带半点狂躁的味道。

讲述者在安静地诉说,而我在安静地倾听。

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轻缓味道里最安静的味道。

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味道和这部电影的救赎主题是如此相得益彰的。

所以,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说,这部电影的这种叙述方式和主题是如此统一而给了这部电影有了那种足以让人迷醉的光茫呢。

电影三幕式结构

电影三幕式结构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外文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希望、自由、友谊[1]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

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

瑞德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

但也使瑞德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大家相互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

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

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税上的事。

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共同工作的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3瓶啤酒。

喝着啤酒,瑞德猜测说安迪只是借用这个偷闲享受自己以前自由的感觉。

一次查房,典狱长递给他圣经,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随后,他被派去和一名即将假释出狱的老人布鲁克斯,变成了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并且为了争取鉴于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的愿望终于实现。

而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他为整个监狱的犯人,带来了自由。

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

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事项所需文件。

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巧合的是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

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用计杀死了告诉他这个事实真相的Tommy(安迪在狱中的学生),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

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为自己最好的狱友瑞德留下了神秘的留言。

安迪通过艰辛成功“越狱”,领走了他帮助典狱长的没有任何污点的钱,典狱长绝望自杀,两个朋友最终相遇,潸然泪下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明微 2014141051089 三幕式结构理论分析《肖申克的救赎》——用智慧改变人生
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

好莱坞许多电影会采用经典的三幕式结构,这意味着在电影的某些特定时刻会出现一些有着特定功能的特定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大都为情节递进和人物塑造服务。

创作者往往利用观众对故事进展的好奇心理和人物的移情作用来开展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

本文就以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来分析这部影片三幕式结构的设置以及主人公安迪如何用智慧改变自己的人生。

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人物、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几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人公? 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 戏剧性情境又是什么? 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

经典的三幕式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幕:建立起人物关系、介绍中心人物以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给电影打基础,引起观众注意。

第二幕: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人物为解决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作斗争,进一步通过矛盾与主要斗争开展情节。

第三幕:强化故事中出现的状况,使之达到一个高潮或是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中心人物用通常是用戏剧化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中心人物安迪。

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好奇心和移情作用以及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逐步带入整个故事。

整部电影有了故事主人公,接下来就是设置戏剧性的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 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实现自我救赎呢? 戏剧性前提要为电影引出一个大的方向和目标,主人公所有的言行都是为此而努力奋斗的。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被禁锢下没有自由和希望的命运,而不仅仅是逃离肖申克监狱而已。

逃离监狱只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最真实的内在渴望。

观众被安迪的渴望深深吸引,想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又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 还是自己想方设法逃出来? 还是逐渐适应了监狱里的生活?……这种种的可能性,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就是对戏剧性情境的设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大方向相冲突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的最大阻力。

如果戏剧性情境很优越并且能够帮助主人公迅速达成梦想的话,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平淡无奇;相反越是与主人公欲望相悖的戏剧性情境越是能够引人入胜。

这部影片的戏剧性情境就是: 安迪想要逃离肖申克监狱几乎不可能。

因为,没有人可以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而且监狱的看守很严,他随时有可能被粗暴的狱警打死,还要忍受某些变态囚犯的性骚扰,在这种身心都受折磨的环境下,活着都成了一种挑战……种种这些告诉我们,安迪逃离这种命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越是把这些矛盾障碍设置得很大,安迪想逃离这种囚禁命运的欲望和困难也就越大,观众就会越发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和整部电影的情节走向。

《肖申克的救赎》采用严密的人物设置和紧凑的叙事情节,将观众的目光牢牢锁定在电影上。

这可以说使影片成功了一大半。

好的故事的开端和结尾是相互联结的,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电影剧本。

故事的结尾一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它往往是把原本不可逆转的把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如果一部影片的主人公为了某个目标努力奋斗后却仍停留在原有的生活,那么观众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即便是主人公最后没有实现目标,真回到了原点,那么经过努力奋斗之后,他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便回归了原有的生活,心境上也是物是人非。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在经历了整部影片之后,他由寄希望于法律能为自己洗脱罪名,变成了最后靠自己的智慧获得救赎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表面看来安迪确实实现了他最初的目标———自由,但是此时的“自由”已非彼时的“自由”。

好的影片结尾一定是让主人公以意料之外的方法实现自己在影片最初时的欲望和目标,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传统的三幕式结构的剧本基本上会有两个情节点的设置从而把整个故事分成三段结构。

那么什么叫情节点呢? 情节点是一个事件,它往往把故事向另一个方向推进。

因此,情节点就是剧本中的两个转变。

仔细分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开端的几个情节的设置,安迪蒙冤入狱,第一个情节是第一个监狱之夜同去的一个新犯人被狱警打死了;第二个情节是他认识了在监狱里什么都能弄到的瑞德并向瑞德买了一把小锤子;第三个情节是他被监狱里号称“三姐妹”的三个男人性侵犯。

这些之所以被称为三个情节而不是三个事件,是因为它们只是主人公安迪监狱生活的体现,他们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主人公的任何命运,主人公唯一做的就是承受和挣扎。

然而接下来的影片的第一个事件出现了,在为监狱修补屋顶时,安迪急中生
智发挥了自己的金融特长为警备队长海利节省了很多纳税的钱。

从此安迪得到了警备队长的信任,在安迪被“三姐妹”打伤后,警备队长为安迪报了仇,让“三姐妹”从安迪的生活中消失。

这个事件就是影片的第一个情节点,它使主人公由第一段落默默无闻地承受着监狱的种种转变为逐渐融入了监狱生活。

接下来,安迪在监狱里有了地位,他组织建设了监狱图书馆,帮助许多狱友获得高等文聘,继续为监狱长服务金融问题等等,直到汤米出现,让安迪看到了自己出狱的一线希望。

因为汤米能够证明安迪是被冤枉的,但是不幸的是监狱长怕安迪出狱后泄露自己洗钱的罪名,从而杀害了汤米,这一事件使安迪认识到了他在监狱里即使做得再好,也不可能重获自由,最后安迪决定越狱。

汤米被监狱长杀害事件是影片的第二个情节点,这个事件使安迪不再甘心融入监狱的生活等待法律的救赎,而是决定通过越狱实现自我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之作,是因为它的结构不但隐藏在故事之下传达了主题,而且其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

整个故事的结构是传统的三幕式结构,讲述了主人公安迪被冤入狱最终逃离监狱的故事。

但是这只是这部影片的浅在意义,其深层涵义则来源于三幕式结构。

在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曾把两个情节点划分的三段分别称为:设置、对抗和结局。

设置意在指开端部分前三十分钟对人物和规定情境的设置,中间的对抗部分写人物如何与阻力作斗争,结局讲述矛盾的化解。

我们仔细研究《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涵义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写照,主人公进监狱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婴儿从小到大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孩提时:反抗来到这个世界;中年:融入这个世界;老年:离开这个世界。

于是,返回头来看整部影片的某些情节安排,“三姐妹”对安迪进行性侵犯意味着社会对孩子的性教育,孩子进入整个人生,首先是带着内心的恐惧去观察和生活的,他们往往带有一丝反抗。

这就像主人公安迪刚进监狱的样子,内心恐惧想逃离,但是又没有能力,他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监狱的教育,包括性教育,最终开始成熟,并且逐步融入监狱生活。

第二阶段则是人逐渐融入了社会,为社会所用。

主人公安迪在影片的第二阶段近乎一个监狱里的高级金融白领,他在监狱里用自己的智慧如鱼得水的工作着,生活着,就仿佛我们成年阶段开始慢慢融入整个社会。

第三个阶段安迪就像看透世事的老人,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摆脱这种人生。

安迪也最终逃离了监狱生活,在海洋的彼岸获得了自由与希望。

整部影片其实阐释了一个道理,人永远也不能放弃目标与希望,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人生。

我想这也是《肖申克救赎》所阐述的更深一层对人生的思考。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个真实人生的写照,它实现了影片的双层次的含义,成为了一个经典。

参考文献:
【1】安晓红.《美国丽人》——经典三幕式结构的理想典范【J】.电影评介.2008
【2】白乐醒,董从斌.希望的力量——重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J】.电影评介.2007 【2】陈邵恋.禁锢·希望·自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意象.【J】.衡水学院学报.2009 【3】周建新.论《肖申克的救赎》的现实意义.【J】.电影文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