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年)

合集下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发〔2015〕11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发〔2015〕11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正文:---------------------------------------------------------------------------------------------------------------------------------------------------- 关于印发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发〔2015〕1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6月26日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为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型升级,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以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为目标,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立足存量调强,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努力建设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发展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眼增量调优,大力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筑以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重塑新常态下青岛工业转型升级新动力,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立足青岛制造优势产业与品牌基础,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深度应用,力争到2020年,培育5个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打造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建设500条(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青岛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互联网工业领军城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前列。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18•【字号】青政发[2012]37号•【施行日期】2012.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的通知(青政发〔2012〕3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现将《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七月十八日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发展现状(6)1.1发展基础(6)1.2发展优势(8)1.3存在的问题(10)第二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2)2.1发展机遇(12)2.2面临挑战(14)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5)3.1指导思想(15)3.2基本原则(16)第四章战略定位与目标(17)4.1发展愿景(17)4.2战略定位(18)4.3发展目标(21)4.4发展路径(24)第五章发展重点(26)5.1嵌入式软件与芯片产业链(28)5.2工业软件与行业应用产业链(29)5.3智慧化物流服务产业链(31)5.4数字新媒体产业链(32)5.5云计算产业链(33)5.6物联网产业链(34)5.7电子商务产业链(36)5.8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7)5.9生物医药研发(38)5.10海洋装备研发(39)5.11工业设计与研发(40)5.12行业后台运营服务(41)第六章空间布局(42)6.1总体布局(42)6.2北城:高端引领、辐射带动(44)6.3东谷、西园:突出特色、融合发展(48)第七章重点工作(53)7.1聚焦园区建设,打造产业载体(53)7.2聚焦企业培育,扶持产业龙头(54)7.3聚焦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55)7.4聚焦人才培养,助推产业升级(58)7.5聚焦新兴领域,拓宽产业空间(59)7.6聚焦蓝色经济,实现产业跨越(60)第八章重点工程(62)8.1载体“千万平米工程”(63)8.2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工程(63)8.3蓝云建设工程(65)8.4两化融合推进工程(67)8.5电子商务推进工程(68)8.6智能交通建设工程(69)8.7智能家居建设工程(70)8.8物流大平台建设工程(71)第九章保障措施(72)9.1加强组织保障(72)9.2加强政策扶持(72)9.3完善统计考评(74)9.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75)第一章发展现状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是青岛在新的发展阶段,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

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

10月18日,《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发布,到2020年,全市建成5G基站1.3万个,实现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

到2022年,全市共建成5G基站3万个,实现重点城镇5G全覆盖,提升用户网络感知体验,打造针对各类业务场景的差异化定制网络与智能服务能力。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

青岛将依托5G精品网络,以5G产业集群为主力军,以5G产业赋能为主攻方向,攻坚“网用产研”四大目标、十大工程,聚力构建全国领先兼具青岛特色的“5G+”融合创新生态圈。

明年初步形成5G生态圈在融合应用目标方面,到2020年,“5G+”应用产业赋能初显成效,重点打造10个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可规模商用的应用示范,探索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与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具备商用落地潜力的应用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杆。

到2022年,针对5G上述三类业务场景形成100项切实可行的应用示范,加速各行各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产业发展目标方面,到2020年,5G生态圈初步形成,招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拳头产品,有关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孵化培育、验证测评、交流合作等产业发展平台初具规模。

到2022年,聚集100家具备产业潜力的强链补链企业,实现5G相关产业收入达到千亿规模。

在技术创新目标方面,到2020年,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环境基本完善,跨行业协同的创新平台初具规模,构建一批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主体,争创国家级创新载体。

到2022年,掌握一批关键信息技术,创新一批特色应用技术,完成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成为全国5G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高地。

构筑5G精品网络加强5G网络统筹规划。

青岛市2019年互联网工业“555”项目申报指南.doc

青岛市2019年互联网工业“555”项目申报指南.doc

青岛市2019年互联网工业“ 555 ”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青政办发〔2015〕11号),做好2019年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平台、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及自动化生产线(以下简称互联网工业“ 555 ”项目)认定工作,制定本指南:一、申报单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一)需在本市注册一年以上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汽车整车企业可放宽至分公司);(二)申报智能(互联)工厂的单位为工业企业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三2亿元以上;(三)申报数字化车间的单位为工业企业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三5000万元以上;(四)申报自动化生产线的单位为工业企业且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三1000万元以上。

(五)互联网工业“ 555 ”项目建设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六)符合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平台、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及自动化生产线认定标准(附件1)。

二、认定程序经企业申报、区市初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文公布认定结果。

三、申报材料(一)互联网工业“ 555 ”项目申报表;(二)项目实施情况;(三)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四)企业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五)互联网工业平台项目已投入开发建设费用和年度(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运营维护费用费用的明细表、有关合同、发票、银行付款凭证等证明材料;(六)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主要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软件等购置费用明细表及有关合同;(七)项目实施情况涉及内容、数据支撑所需的其它证明材料;(八)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企业通过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山东省分平台(/)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在山东省两化融合评估系统(xx),登录或注册并填报相关数据后,点击得分即可导出];(九)申报单位真实性承诺书(附件4)。

以上材料需真实、合法、完整,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并按上述顺序装订。

四、申报要求(一)各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企业的组织申报、审核和推荐工作,于9月9日前将青岛市互联网工业“ 555 ”项目申报书(附件2)及项目汇总表(附件3)(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及电子版)和推荐意见报青岛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系人:XX,电话:XX,地址:市北区辽源路257号7号楼)(二)除互联网工业平台外,企业只能申报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及自动化生产线其中一类;同一类别项目只认定一次。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4)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4)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4)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01•【字号】青政办字〔2024〕11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1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青岛市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1日青岛市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统筹谋划,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完善网络,提高设施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坚持应建尽建、均衡合理,统筹交通、市政、电力、土地等公共资源,科学规划建设规模、网络结构、布局功能和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适度超前。

结合电动汽车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有序推动公共领域、专用领域、居民社区充换电设施发展,更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充换电需求。

市场主导、创新融合。

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

规范管理、安全便捷。

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强化质量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着力提高可靠性和风险防范水平,不断提高充电服务的经济性和便捷性。

产业|为什么这25个制造业集群成为国家最重视的产业集群?

产业|为什么这25个制造业集群成为国家最重视的产业集群?

产业|为什么这25个制造业集群成为国家最重视的产业集群?随着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型迈入制造强国,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而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我国产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大事。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9年6月,工信部启动首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工作。

2021年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经过初赛、决赛等多轮遴选出了两批共25个(第一批15个、第二批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旨在让这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承担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冲击“世界冠军”。

本文通过剖析工信部评选出来的25个制造业集群,一方面归纳优胜队的共性特征,一方面通过总结这两批“国家队”的经验做法供未来我国培养更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参考。

壹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区域和产业领域集聚效应地域分布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江苏、上海等9个省市,从具体城市来看,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南京、青岛等21个城市,东部沿海区域集聚明显,占到7成以上。

图1 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域分布及集群情况注:部分集群如广东省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东省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等为多个城市共同申报,因此单个城市所涉集群数量超过25个。

产业领域分布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在信息技术(10家)、高端装备制造(8家)、新材料(3家)、生物(2家)和新能源(2家)五大领域。

图2 25个集群的产业分布情况贰先进制造业集群七大鲜明特征通过梳理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的发展脉络,发现这些集群大多具有明显先发优势、在产业规模上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产品品类齐全且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条完备、“链主”企业集聚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主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一定行业话语权、集群创新要素丰富等共同特点。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9•【字号】青政字〔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19日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新形势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态,日益成为新常态下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市15个攻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争取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空间更加集中。

争取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家左右,同时引导各区(市)、经济功能区培育储备一批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更加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占比75%以上,市级及以上集聚区产业集聚度全部达到70%以上,平均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达到10000元/平方米和600元/平方米以上,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比较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特色服务业集群。

资源更加集合。

加快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类资源要素耦合提升,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政策在集聚区先行先试。

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10个左右,服务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以上专业人才20人左右。

服务更加集成。

新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个以上,打造集高效政务服务、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

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

目的立项 、招投标 、资金 使用、项 目验 收、效果评价等环 息互不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 。 ( 5)应 用深度 和广度 不足 。尽管物 联 网技 术已在 青 节的监督管理 ,有效考察 、监 测和评估 “ 慧城 市”建设 智 岛市相 关领 域得 到初 步应 用 ,但应 用面 不够 广 、规模不 各项任务的实施进度 。建立完善物联 网产业 统计指标体系
网应 用。根 据 规划 ,青 岛市将 通 过加 快推 进 建 立物 联 网 应 用示 范 区 、物联 网产 业 聚 集区 、物 联 网战 略 终端 产 品
制造 基 地 、物联 网提升 传 统 产业 特色 示 范 园区 等建 设 , 逐 步 在 “ 能 交 通 ” 、 “ 字 家庭 ” 、 “ 市 公 共 管 智 数 城 理 ” 、 “ 代物 流 ” 、 “ 准农业 ” 、 “ 产 制造 ” 、 现 精 生
目前 青 岛市 已出 台 《青 岛 市物 联 网应 用 与产 业 发展
行 动 方 案 》 , 计 划 用 5 时 间 ,在 7 重 点 领 域 推 广 物 联 年 个
智 l
利用 “ 云”计算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敷
分析数据 与信 息
璧- 麓篙 竺 曩 :I , 1
机 构 及 时做 出 决 荒 并 采 取 适 当 措 施 、
3 对于青岛建设 “ 智慧城市”的建议
目前青 岛提 出 “ 界眼光 、国际标 准 、立 足本 土优 世
势 ”建 设现代化国际青 岛的 目标 ,必须率先构建 “ 智慧城 市 ”,始终在城 市信息化方面走在 前列 ,必须大力提升城
市信息化应 用水 平 ,积极运用新兴 网络和 信息技术 ,推进
队 ,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来我市共谋发展 。 “ 智慧城市 ”建设 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 ,在具体执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0月15日青岛市促进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工作方案为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下大力气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推动各项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制定本方案。

一、力促工业企稳回升(一)加强市、区(市)联动,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走访服务。

建立完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运行监测系统,建立150户双向联系对接服务企业跟踪机制。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二)全面及时落实“个转企”“小升规”等系列扶持政策,对标深圳研究重点工业企业扩产增效奖励政策。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三)争取总部型工业企业支持青岛当地企业发展。

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将外地生产线迁回本地生产。

支持总部企业吸引外地配套企业来青落户。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四)建立激发企业家创意创新机制,鼓励有扩能增产计划的工业企业制定发展方案,在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上给予倾斜保障,支持重点企业扩大本地生产规模。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五)落实《山东省化工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推进化工园区扩大面积认定和重点监控点申报,承接高端化工项目落地。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9.10.23
•【字号】青政办字[2019]59号
•【施行日期】2019.10.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通信业
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
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就组织实施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各区(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行动方案》的重要性,紧抓5G 发展的重要机遇,把推动5G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赋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各区(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在《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推进5G场景应用和业务创新,切实促进我市5G
产业发展。

三、《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印发。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0月23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8.02•【字号】青政办字〔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32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8月2日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投入创新的积极性,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制定如下政策。

一、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分类别合理设置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研发项目对企业联动投入要求。

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按年研发投入总量或增量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基础研究投入可按2倍计入)。

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含)-5000万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30%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5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150万元;研发投入在5000万元(含)-1亿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3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200万元;研发投入在1亿元(含)-10亿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15%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2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200万元;对研发投入10亿元(含)以上,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8%及以上的企业,单个企业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补。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13•【字号】青发改规〔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青发改规〔2024〕1号各区(市)发展改革局、有关功能区经济发展部门:为进一步规范我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培育工作,我们制定了《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经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3月1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认定第三章运行管理第四章评估评价第五章附则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青财经委发〔2023〕3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以下简称赋能中心)的评选认定、运行管理、评估评价等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赋能中心是指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等独自成立,或联合具有相关赋能实力的智库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成立的,围绕全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为我市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咨询服务、转型生态产品设计、行业解决方案编制等服务的组织。

第二章申报认定第四条赋能中心认定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认定工作。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向社会公开发布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材料要求等事项。

第五条各区、市发展改革部门及相关功能区经济发展部门是辖区内赋能中心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区、市主管部门)。

赋能中心申报单位向各区、市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报书。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0•【字号】青政发〔2020〕17号•【施行日期】2020.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10日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鲁政字〔2020〕228号),持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城市为目标,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推动构建智慧产业、智慧民生和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着力提升供给质量,推进普及应用,强化安全保障,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超前谋划,协调推进。

坚持前瞻布局、示范引领,紧密结合我市发展需求推进实施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和供给结构,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效能。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12•【字号】鲁政办字〔2021〕125号•【施行日期】2021.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12日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显著提升城镇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水平,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丰富内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城镇化,必须深刻理解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赋予城镇化建设的新内涵。

聚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聚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统一市场,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增长极;聚焦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扎实迈向共同富裕;聚焦城乡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人民意愿,遵循自然历史进程,遵从资源生态环境约束,积极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径。

青岛市教育局智慧教育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青岛市教育局智慧教育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青岛市教育局智慧教育中心平台建设方案二零一六年三月目录一、应用背景 (1)二、项目概述 (2)三、项目需求 (2)3.1一站式服务需求 (2)3.2标准化需求 (2)3.3开放性需求 (3)3.4数据共享需求 (3)3.5移动应用需求 (3)四、总体规划 (4)4.1系统目标 (4)4.2系统设计原则 (4)4.2.1先进性 (4)4.2.2实用性 (4)4.2.3标准化 (5)4.2.4安全性和可靠性 (5)4.2.5扩展性和开放性 (5)4.2.6可维护性 (6)4.3、设计依据 (6)五、整体解决方案 (6)5.1青岛市教育大数据中心 (8)5.1.1信息标准规范化 (8)5.1.2青岛市教育大数据中心 (9)5.2一卡通系统 (10)5.2.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11)5.2.2卡务管理平台 (11)5.2.3人员定位系统 (12)5.2.4门禁系统 (12)5.2.5考勤系统 (12)5.2.6消费系统 (12)5.2.7控水管理系统 (13)5.2.8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13)5.2.9会议签到系统 (13)5.2.10图书馆管理系统 (13)5.2.11个人数据终端系统 (13)5.2.12大数据解析系统 (13)5.2.13其他扩展系统 (14)5.3题库资源系统 (14)5.3.1大数据电子题库 (14)5.3.2全市统一范围标准化题库 (14)5.4数字化教学系统 (15)5.4.1互动网校 (15)5.4.2多媒体课件制作 (15)5.4.3电子书包 (15)5.4.4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统 (15)5.4.5学生综合评价系统(成长档案袋) (17)5.5智慧校园系统 (18)5.5.1网上办公系统 (18)5.5.2设备管理系统 (18)5.5.3网上服务系统 (18)5.5.4校园信息发布系统 (18)5.5.5校园即时通讯系统 (19)5.6平行智慧教育服务平台 (19)5.6.1运用大数据分析的微课、翻转课堂 (19)5.6.2机器人考试 (19)5.6.3自适应的个性化教学 (20)5.6.4个性化教育测评系统 (20)5.7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0)5.7.1网络教研平台 (20)5.7.2数字化课程 (21)5.7.3教育资源云平台 (21)5.8掌上校园服务平台 (22)5.9校园创新能力建设服务平台 (23)5.10综合数据分析(专项课题研究) (24)5.10.1各校对比分析 (24)5.10.2学科对比分析 (24)5.10.3学生主题分析 (24)5.10.4教职工主题分析 (24)5.10.5科研主题分析 (24)5.10.6财务主题分析 (25)5.10.7资产设备分析 (25)5.10.8构建学生画像系统 (25)5.10.9学生在校管理风险预警 (25)5.10.10贫困生辅助认定 (25)5.10.11学生成绩分析及资源推荐 (25)5.10.12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分析 (25)5.10.13移动数据分析 (26)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26)七、售后服务保障 (27)一、应用背景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城市的未来和希望。

互联网+政务服务助推青岛政务服务创新发展

互联网+政务服务助推青岛政务服务创新发展

“互联网+政务服务”助推青岛政务服务创新发展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及政务服务、社会管理需要,青岛市在全市政务部门中启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充分利用“十二五”形成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成果,调动各级各部门广泛参与,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发展新模式和城市竞争力新优势。

一“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按照统筹整合、均衡发展、协同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以技术创新推动政务创新,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政务运行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下一步“互联网+政务服务”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完备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已实现市、区(市)、街道(镇)三级机关互联,其中,政务外网已基本覆盖全部社区和自然村。

青岛市电子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该平台可为全市各部门提供260T的存储空间和约2400核CPU、6700G内存的计算能力。

下一步,电子政务网络和云公共服务平台将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并通过深化信息化软硬件统筹整合,持续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

(二)统筹整合集约化发展成效显著按照电子政务“四统一分”(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推进)的管理要求,青岛市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统筹整合。

截至目前,全市党政群机关及人大、政协信息化总体整合度已达到87.1%,其中网络整合度达95.6%,基础设施整合度达84.5%,应用系统整合度达到91.6%,部门网站整合度达到55.9%。

通过虚拟化平台统一构建了99个部门的内部办公系统、47个部门的网上审批系统、44个部门的网上执法系统和覆盖6大领域的34个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

40余个部门通过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部署服务器600余台。

青岛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青岛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青岛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解读问题1:《青岛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的编写背景是什么?解读:卫星导航产业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全球卫星导航应用产业规模从2000年10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77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200亿美元。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增长迅速、潜力巨大,产业规模从2003年的4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810亿元,2015年预计达到2200亿元,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

2012年底,我国自主研发运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给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今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卫星导航产业的全面发展。

为抢抓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机遇,培育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我委积极开展了《青岛市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予以正式印发。

问题2:卫星导航产业都包含哪些内容?目前在国内形成了- 1 -哪些产业聚集区?解读:卫星导航产业是由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制造产业、卫星定位系统运营维护和导航信息服务等方面组成的新兴高技术产业,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芯片、天线等基础元器件,中游的模块和板卡、终端产品、软件产品、电子地图,下游的系统集成、运营和服务等内容,目前在国内已经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产业聚集区,2012年全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到81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2200亿元,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

问题3:我市卫星导航产业的现状如何?解读:我市在卫星导航终端产品制造、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环节集聚了约30家企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2012年卫星导航产品研发生产总产值约1.5亿元,系统集成、行业应用总产值约3亿元,导航与位置信息服务总产值约2000万元,延伸的地理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2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年)摘要: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将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食品安全、城市公共管理、现代物流、精准农业、生产制造等七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的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应用格局。

同时,打造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物联网通过感知、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化认知、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当今全球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被世界公认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

物联网产业被国家正式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不仅是优化青岛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1-2015)》。

一、发展背景(一)物联网及产业构成“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其感知层通过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承担着信息采集的功能;其网络层通过无线网、移动网、固网、互联网、广电网等承担信息的传输;其应用层则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与决策,以及实现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1—以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由各类传感器、芯片、标签、读写设备、制造装备、通信设备、传输网络、终端产品、数据存储处理、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与应用服务等产业组成。

物联网的产业链庞大且复杂,并随着行业应用的发展将会创造出更多的技术和产品,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二)国内外发展形势当前,物联网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把物联网产业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加快推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美国IBM 公司提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奥巴马政府积极回应,将物联网列为“2025 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

欧盟是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推动者,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项物联网行动计划;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

日本在提出的“U-Japan”和“I-Japan”战略中,确定物联网是其发展重点,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联网、泛在网络等方面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目的在于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抢占物联网产业先机。

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并在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争得了一定话语权。

2010年—2—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国家工信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规划,正在积极研究推进。

由工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和相关组织机构组成的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成立。

江苏、上海、北京、成都、无锡等地相继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提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措施和目标。

二、青岛市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一)发展现状1.物联网应用可圈可点。

多年来,青岛市先后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现代物流、港口管理、车辆管理、轮胎生产、养殖管理、智能电网、精准农业、家电产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应用效益。

海尔集团建立起国内第一条大规模应用RFID的数字化生产线;青岛港基于RFID、传感技术等实现了对闸口、车辆、货物、堆场的有效管理;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作为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骨干企业,拥有一批智能交通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与产品成果;在融合RFID和胎压感知等诸多技术手段的数字化轮胎方面,软控股份在国际上占有领先地位。

2010年,海尔家电融合物联网技术,首先推出了物联网洗衣机、冰箱、空调等终端产品,加速了物联网在民用市场的推广普及。

2.物联网产业基础较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岛市目前已拥有一批物联网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和第三方组织,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能力和质量得到逐步提升。

在物联网企业集群方面,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软控股份、青岛港、东软载波、中电集团22所、中科恒信、金弘测控、电子研究所、中科英泰、康富、零点电子、海大新星、信驰电子等一大批物联网研发和应用领域的骨干单位。

建立了包括芯片设计制造、电子标签封装、传感器制造、读写设备研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与硬件、—3—设备销售、系统集成、网络服务、第三方服务等环节的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3.物联网发展环境逐步形成。

2006年,我市被国家金卡办确定为国家金卡工程RFID试点城市,被国家相关部委确定为金卡工程、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试点城市。

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青岛市先后被各部委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和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

201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省无线城市试点, 获批建设国家数字化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

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体系日趋完善。

4. 物联网发展创新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到目前,青岛共拥有3个山东省RFID 工程技术中心,依托海尔集团设立了中国RFID产业联盟海尔开放实验室。

2006年,成立了青岛市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产业促进会,建成了青岛市RFID实验室。

在物联网家电领域,拥有“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家庭网络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数字化轮胎方面,拥有“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

物联网领域的第三方机构与组织,成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有生力量,曾多次参与国家RFID技术白皮书、科技部RFID项目规划等工作,并与国家RFID产业联盟、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欧姆龙、NEC、Intel等国内外组织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

5.扶持政策成效显现。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RFID 技术研发、RFID应用示范、终端产品研发、一卡通工程、物联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嵌入式软硬件、集成电路设计、第三方服务平台等科技、产业项目的扶持,2010年设立了物联网专项资金,推进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

先后围绕物联网6大应用领域,完成了20多项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信息产业和新—4—兴产业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包括《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青岛市高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市政府对信息产业、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促进了物联网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总体实力较弱。

尽管青岛目前有众多企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单薄,缺乏以物联网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动效应不足。

2.产业链构成不完整。

企业对物联网产业链上游产品的研发和投资建设不足,大部分企业仅从事RFID标签设计封装、读写器及中间件研发以及应用集成业务,缺少物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制造产业环节,产业形态较为单一。

3.人才匮乏。

青岛缺乏高层次的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研发机构与研究人员;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高端人才紧缺。

4.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

尽管物联网技术已在我市相关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但应用面不够广、规模不够大、应用层次偏低,进展缓慢,尚未形成以应用促产业的发展态势。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总的来看,我市目前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引导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对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较其他先进城市仍有较大差距;推进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三)比较优势分析1.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

近年来,青岛市已基本建成以光缆为主,以卫星、—5—微波、海缆为辅,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为一体的,覆盖全市并通达市区乡镇的立体通信网络,已经具有大规模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心,并拥有多个强大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处于国内城市先进行列。

2.具备庞大的信息产业规模。

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30亿元,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阿尔卡特-朗讯等著名企业。

庞大的产业规模、健全的科技创新转化和融资体系以及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为打造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龙头企业集团和市场需求迫切。

近年来我市高端家电、橡胶轮胎等产业与服务发展迅猛,海尔、海信、软控股份等大企业意识超前,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现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决心大、行动快、技术储备好、需求迫切。

4.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

在智能交通、数字家庭、智能电网等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基础,拥有海信网络科技、海尔软件、东软载波等国内外该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

5.优越的区位优势。

青岛地处东北亚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和拥有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能力。

青岛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资源条件比较好,具备良好的商务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突出。

三、总体思路与工作原则(一)总体思路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立足青岛实际,以培育形成战略新兴产业为目标,遵循“抓应用、促产业”的基本思路,把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产品和项目,推进产业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催生物联网新型应用,以物联网的广泛应用—6—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民众生活品质。

(二)工作原则1.政府主导,优化环境。

抓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初期的主导推进作用,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和投资力度,创造市场空间,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应用与产业发展速度。

2.着力应用,带动产业。

立足于青岛市产业发展需要,“抓应用、促产业”,把运用物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研制新型终端产品,强化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