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摘要本文档提供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的指引。

内部控制是组织中管理风险和确保持续运营的关键过程。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组织达到其战略目标,同时提供合理保证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指引包括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设计与实施、监督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优化其内部控制体系。

1. 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能够有效管理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高运营效率,保护资产及推动业务增长。

本指引将提供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指引,帮助企业在设计、实施、监督和评估过程中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通过制定合适的策略、流程和控制措施,管理风险并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关键组成要素:1.环境控制:组织文化和内部环境的建立,从而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

2.风险评估:分析和评估组织内外部的风险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以减轻、降低和管理风险。

4.信息与通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并保障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5.监督与评估: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进行周期性评估和改进。

3. 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3.1 制定控制策略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其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应与企业目标和风险相关联,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2 设计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指将控制措施组织成一系列有序的步骤,以确保有效地管理风险。

在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风险识别和评估:分析和评估与风险相关的业务流程,确定潜在的风险点。

•控制目标设定: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控制目标。

•控制措施选择:选择合适的控制措施以减轻或管理已确定的风险。

•控制活动组织:合理安排和组织控制活动的顺序和流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运行。

3.3 实施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指令发放:向员工发放内部控制的具体指令,明确控制措施的执行步骤。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它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风险。

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

其次,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最后,内部控制保护了企业的资产和涉及企业的利益。

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企业可以防止欺诈、内部和外部的盗窃以及其他的失误和失误。

为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遵循以下应用指引:1.建立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分配。

企业应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和权力,并确保责任的履行和权力的合理使用。

2.建立健全的审计和监督机制。

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审计企业的各项活动,确保企业的运营符合规定并按照既定程序进行。

3.实施合理的财务控制。

企业应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程序,并进行定期的财务复核和审计。

4.建立有效的资产保护措施。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资产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的物理保护措施和有效的信息安全系统,以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盗窃和损毁。

5.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

这包括制定应急计划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以减轻和恢复风险事件的影响。

6.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建立适当的员工培训和教育机制。

企业应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和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实施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总结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可以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

为了应用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根据以上提供的指引建立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分配,建立审计和监督机制,实施财务控制,建立资产保护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建立沟通渠道和培训员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优选全文优选全文优选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优选全文优选全文优选全文
❖ 第三,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征等原因,选择 合理旳运送工具和运送方式,办理运送、投保等事宜。
❖ 第四,实施全过程旳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 采购过程旳可追溯性。
2024/7/26
18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7号 ——采购业务
❖ (七)验收
❖ 该环节旳主要风险是:验收原则不明确、 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旳异常情况 不作处理…… 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2024/7/26
2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7号 ——采购业务
❖ (八)付款
❖ 该环节旳主要风险是:付款审核不严格、 付款方式不恰当、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可能 造成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024/7/26
21
❖ 要着力关注以下方面:
❖ 第一,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旳真实性、正当 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
2024/7/26
15
❖ 主要管控措施:
❖ 第一,对拟签订框架协议旳供给商旳主体资 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框架协议旳 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给商具备履约 能力。
❖ 第二,根据确定旳供给商、采购方式、采购 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 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 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对于影响重大、 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旳合同, 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
1.盲目采购 2.价格风险 3.收受回扣,中饱私囊 4.虚报损耗,半途转移 5.采购质量风险 6.验收不严,以少报多,以次充好
2024/7/26
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导第7号 —பைடு நூலகம்采购业务
7.不相容职务未予分离 8.技术进步风险 9.协议欺诈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_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_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规定来确保企业运作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在经济效益、法律法规遵循和资源保护方面所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

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内部程序、内部监督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企业的运作在合规性和高效性方面达到最佳状态。

控制的目的和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性,预防和发现欺诈和错误,同时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减少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指引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企业应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

各级管理人员应承担起领导、监督和协调工作的责任,保持组织的高效运转。

内部程序和流程规范企业应建立操作流程和程序规范,包括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的程序,确保运作过程清晰明了,避免漏洞和失误。

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控制措施有效实施。

信息披露与沟通企业应建立正常的信息披露机制,向内外部相关方及时公布企业最新发展和运营情况。

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结语企业内部控制在当前商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管理企业运营中的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之一,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内部控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控制环境类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清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清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清单
以下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清单:
1. 组织架构:
- 组织架构的设计: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组织架构的运行:
2. 发展战略:
- 发展战略的制定: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发展战略的实施:
3.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 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4. 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 企业文化建设:
- 企业文化的建设:
- 企业文化的评估:
6. 资金活动:
- 筹资:促进企业正常组织资金活动,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投资:
- 营运:
7. 采购业务: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应用指引清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整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整版
战略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其任职资 格和选任程序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
第七条 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 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董事会在审议方案中如果发现 重大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方案作出调整。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 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 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 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 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 机制。
第二章 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四条 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
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 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 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5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 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 务和实施路径。
第七条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
2
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
离的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 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第八条 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 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 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 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的定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指企业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行为所制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而控制应用指引适用范围则是针对这些管理方法和制度的适用范围进行规定和界定。

它包括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范围和具体适用的业务环节,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2. 适用范围的界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应当以企业的实际业务为基础,结合企业的规模、性质、所处行业和法律法规等因素来进行界定。

在具体的指引中,应当明确适用的业务范围,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信息系统等具体业务环节,并对每个环节的控制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

3. 适用范围的拓展与扩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大。

这需要企业及时对现有的控制应用指引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管理要求。

在跨国经营和跨行业合作的情况下,适用范围也需要考虑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衔接。

4. 适用范围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在初创期,企业内部控制的适用范围可能相对较窄,主要关注核心业务和风险点的控制,随着企业的壮大和成熟,适用范围也会相应扩大,涵盖更多的业务环节和管理层面。

随着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变化,适用范围还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适用范围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运营控制的重要基础,它对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和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制定和实施控制应用指引时,企业需要全面考虑业务特点、风险特征和管理需求,确保适用范围的全面性和适时性。

企业还应当不断加强对适用范围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适用范围的问题,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全部18个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一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手册,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下面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完整版,包含了全部18个应用指引,总字数超过1200字。

1.内部控制目标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管理是指通过设定和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内部控制目标管理中,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中。

2.风险管理与评估风险管理与评估是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3.控制环境建设控制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建立有利于内部控制的环境和氛围,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应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素质培养。

4.控制措施设计与实施控制措施设计与实施是指通过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达到对企业运营活动的规范和监控。

企业应根据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5.资金管理与控制资金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手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安全性。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流动和使用,防范资金风险。

6.采购管理与控制采购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采购活动,控制采购成本和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程序和责任分工,加强对供应商的合规性和供应链的管理。

7.销售管理与控制销售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销售活动,提高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销售管理制度,确保销售活动的合规,预防销售风险。

8.财务会计管理与控制财务会计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

9.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规范和监控企业的成本活动,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特定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组织措施、业务流程、信息交流和监督评价等控制活动。

第四条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对企业重要业务和事项实施重点控制。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内部控制环境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方面。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第七条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规模,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第八条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诚实守信、合规经营的理念。

第九条企业应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包括招聘、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确保员工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道德素质。

第十条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最新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最新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财政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销售稳定增长,扩大市场份额,规范销售行为,防范销售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销售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二)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

(三)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销售业务流程,完善销售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确定适当的销售政策和策略,明确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定期检查分析销售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实现销售目标。

第二章销售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运用销售折扣、销售折让、信用销售、代销和广告宣传等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促进销售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应当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关注重要客户资信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

企业对于境外客户和新开发客户,应当建立严格的信用保证制度。

第六条企业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销售定价、结算方式等相关内容。

重大的销售业务谈判应当吸收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完整的书面记录。

销售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审批人员应当对销售合同草案进行严格审核。

重要的销售合同,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第七条企业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

发货和仓储部门应当对销售通知进行审核,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

企业应当加强销售退回管理,分析销售退回原因,及时妥善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 问题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 问题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是指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18项具体要求和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准确和及时地制定、实施和持续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本文将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展开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讨论,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管理概念。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18应用指引1. 组织建设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项应用指引是关于组织建设与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并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和权限。

2. 人员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人员的管理。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人员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内控水平。

3. 工作流程管理内部控制需要依托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包括业务运作流程、信息流程、资金流程等。

4.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5.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6. 资产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也要求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7.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各类风险。

8.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9. 投资管理对于企业的投资活动,内部控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指引,需要建立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益。

10. 会计核算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1. 资金流量管理资金流量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明确的资金流量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12. 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也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和全面。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销售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销售业务)

货款催收管理
制定合理的货款催收政策,确 保货款及时回流,降低坏账风
险。
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
03
策略与措施
客户信用管理
客户信用评估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包括信用记录、 历史表现和其他相关信息,以确定客 户的信用等级。
信用政策制定
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信 用政策,如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等。
信用政策执行
外部审计与监管
外部审计机构
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销售 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和评估。
监管机构
接受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督 和检查,如中国证监会、 中国银保监会等。
信息披露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及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接受社会监督。
案例分析
05
案例一:某企业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实践
总结词
该企业通过实施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降低了销售风险,提高了销售收入 和客户满意度。
确保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易时遵守信 用政策,避免因过度赊销导致的坏账 风险。
信用政策监控与调整
定期监控客户的信用表现,并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信用政策。
合同审批与签订
合同草拟
审批流程
销售部门草拟销售合同,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交
易条件等。
建立合同审批流程,确保 合同内容经过相关部门和
领导的审核和批准。
合同签订
货款回收管理
制定货款回收政策,确保货款及时回流,降 低坏账风险。
内部控制在销售业务中的关键控制点
01
02
03
04
客户信用评估
对客户信用进行全面评估,确 定信用等级,防止坏账风险。
合同条款审查
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 保合同内容合法、合理、明确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护自身利益,实现组织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建立的一系列风险管理、内部监督和运营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报告保障,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提高运营效率。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与应用指引,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明确目标与责任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为企业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责任,确保所有员工理解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此外,应该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责,避免权责不清导致的问题。

2.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需要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监督实施和效果。

3.制定与执行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这些控制措施需要确保合规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确保员工理解控制要求,并按照要求执行。

4.信息和沟通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需要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信息能够顺畅地在企业内部流动,并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5.监督与改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进行监督和改进。

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管理层自评等方式进行。

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问题。

基于监督结果,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 领导层重视与承诺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与承诺。

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并履行自己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责。

2.明确责任与权限企业需要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他们知晓自己的职责,并在职责范围内履行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资金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采购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存货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销售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工程项目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固定资产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无形资产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筹资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预算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成本费用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担保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合同协议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业务外包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对子公司的控制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人力资源政策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信息系统一般控制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衍生工具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企业并购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关联交易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部审计附件2: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资金(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资金的部控制,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资金管理的下列风险:(一)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资金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和清理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受到处罚造成资金损失。

(四)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五)有关票据的遗失、变造、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

第四条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资金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一)职责分工、权限围和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合法合规,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清理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三)资金的会计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四)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一)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二)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

(三)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六条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办理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进行岗位轮换。

实行岗位轮换的关键财会岗位,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部公布。

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资金支付业务。

(一)支付申请。

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二)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

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三)支付复核。

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

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四)办理支付。

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八条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资金。

第三章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第九条企业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

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现金开支围和现金支付限额。

不属于现金开支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第十一条企业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企业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第十二条企业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银行账户的开立应当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得随意开立多个账户,禁止企业设管理部门自行开立银行账户。

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未经审批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银行账户等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得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得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不得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得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派对账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调节相符。

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对账单的稽核和管理。

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

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

第十七条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企业,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围等。

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操作。

使用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方式的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不应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随意简化、变更支付货币资金所必需的授权批准程序。

企业在严格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的同时,应当配备专人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

第四章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加强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企业因填写、开具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予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

对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在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行销毁,但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

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账薄对票据的转交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用章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

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采购(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采购业务的部控制,规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等行为,防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

企业外购服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以参照本指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采购业务的下列风险:(一)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请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

(四)采购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造成资产损失。

(五)验收程序不规,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

(六)付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采购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一)职责分工、权限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请购事项应当明确,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

(三)采购行为应当合法合规,采购与验收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明确规。

(四)付款方式和程序、与供应商的对账办法应当有明确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一)请购与审批。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

(三)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

(四)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

(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

有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采购职责权限应当尽量集中,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

第七条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第八条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协议、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第三章请购与审批控制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商品或服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

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应当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

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