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文朗读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3.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山谷中有过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
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学过的描写风景的词把所看到画面进行描绘。
2、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式自学课文,然后说说小村庄最后怎样了?2、让学生谈自学课文之后的心情。
(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深入感悟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2、鼓励学生对朗读学生进行点评。
(让学生在点评别人的同时自发的去感悟朗读技巧)3、教师进行点评。
(从读中要让听者感受到小村庄的美)(二)、学习二、三自然段:1、指名学生进行朗读。
2、教师进行点评。
(从朗读者所融入的情感入手)3、教师进行范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所要范读文字)4、让学生谈谈在脑海中所产生的画面。
(让文字形成画面,升化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5、教师谈在脑海中产生的画面,并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到这些场景你想对村民们说些什么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思维能力)(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1、多媒体出示小村庄被洪水冲走的画面。
(将小村庄最后的结局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感受。
)2、让我们带着悲痛、惋惜的心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3、让学生想象当洪水来是那些村民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4、回顾课文。
5、通过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文中章的主题蕴意。
)四、知识拓展: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写出环保小标语。
(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熟读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了解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
2.领会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已经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走向毁灭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出示自学提示:(1)第一遍读文要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要把字音读准。
(2)第二遍读文要轻声朗读,边读边画词语。
(3)第三遍读文要默读课文,然后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卡认读,重点强调“裸”字的读音。
(2)出示词语卡认读、开火车读。
(3)质疑:在生字词中有哪个字你还不认识,或记不住,或不理解意思,都可提出来,集体交流。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裸”“葱”“黎”,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接读课文。
2.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3.最后两段又写了什么?4.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走向了灭亡呢?生:人们乱砍树木。
四、积累好词佳句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一、挂图导入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幅美图:(课文插图 1),仔细观察图,你能给它起了名字吗?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人教版新课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 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 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 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篇幅短小, 语言朴实, 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因此, “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 扫清文字的障碍, 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 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 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 “谁”不作为疑问代词, 是“任指”, 表示没有例外, 两个“谁”字连用, 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 因此, 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 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
“拎”字, 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 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 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一年年, 一代代, 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句里有两个“不断”, 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 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 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 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脱忠衡
省份:山东潍坊学校: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驼山小学姓名:脱忠衡
职称:高级电话:3706111
通讯地址:山东潍坊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驼山小学
脱忠衡,男,小学高级教师,在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驼山小学任教。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
(4)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引导: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
1.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说明
2.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珍惜,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上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说说?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1)
读课文填空。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原本 ( 风景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 度( 砍伐 ),导致树木不断 ( 减少 ),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 悲剧,告诉我们要爱惜( 树木 ), 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 道理。
课堂作业:
一、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喘气( chuǎn zhuǎn) 湛蓝(shân zhàn ) 裸露(ɡuǒ luǒ )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郁郁( )( ) 清( )见( ) ( )( )深远 清( )甜( ) 各( )各( ) ( )有( )有
葱郁 郁金香
kǎn 砍
砍柴 砍伐
luǒ 裸
裸露 赤裸裸
kuò 扩
湛蓝 精湛
dònɡ chuǎn lí 栋 喘 黎
喘息 喘气
扩大 扩建
栋梁 一栋房子
黎明 黎族
我会读
山谷 森林 郁郁葱葱 湛蓝 甜润 锋利 盖房 裸露 扩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工具 应有尽有 家具 喘气儿 黎明 洪水
词语解释,我要用笔记下来:
我会认 cபைடு நூலகம்è 澈
清澈 澄澈
咆哮:野兽的吼声,这里形容 河流的波涛声。
páo 咆
xiào 哮
咆哮
哮喘 咆哮
我会写 sēn cōnɡ ɡài 森 葱 盖
森林 森严 大葱 葱郁 掩盖 锅盖
lí chái 犁 柴
犁地 拉犁 木柴 火柴
梨( ) 柴( ) 犁( ) 紫( ) 我发现这些字都是( )结构
我会写 yù zhàn 郁 湛
问题导入:
你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呢?
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自由朗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词; 2.读通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 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5、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解析及教学建议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简析及教学建议一、课文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语句优美、文图并茂、层次清晰、语言训练资源丰富、环保教育性极强、且便于学生朗读、有助于启迪学生思考的好课文。
课文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们无环保意识,滥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环境,因而,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走了。
读后,令人痛心疾首,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
(一)美丽山村,景色怡人课文的第一段,作者精调彩墨,以赞美之情,描绘了一幅山谷里一个小村庄的美丽画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清澈澈;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清鲜鲜,甜润怡人,多么美丽的村庄,多么好的生活环境啊!简直是想象中的天堂!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请注意文中用了“早先”一词,它告诉读者,小村庄的这种美丽景色,人们生存的这种怡人环境,是“早先”有的,是过去的“胜景”,那么现在的小村庄是更美了呢?还是不存在了呢?文字背后潜藏的内容,令人深思。
读到小村庄被利斧所毁,不!是被村民所毁!这又是令人感到何等的痛惜!文章先讲山村之美,再讲小村庄美景被毁。
这种铺垫,便是首段文字的魅力与价值。
(二)砍树毁林,破坏环境课文的二、三段,作者以沉痛的心情,讲述了村民们为了过上所谓“不错的日子”,肆意砍树毁林,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几十户人家”表明村里住的人并不多,但是家家都砍树,其破坏性极大;谁家“想盖房”“想造犁”、想做家具,“拎起斧头”上山砍树。
真可谓家家砍、随便砍、任意砍了,文字背后所揭示的是:那里的村民们毫无环保意识,毫无法制观念。
文章的第三段,用了“一年年,一代代”的词句,告诉读者:这个小村庄的人们砍树,不是只砍一年,是去年砍,今年砍,明年还砍,年年都砍;不只是一代人砍,是爷爷砍,爸爸砍,孙子砍,辈辈都砍。
行文至此,一副对联在笔者心中油然而出:上联:家家砍树去年砍今年砍明年也砍年年都砍,下联:人人毁林父亲毁儿子毁孙子还毁辈辈均毁。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听课记录、评课材料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听课记录、评课材料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向阳花:文柳英一、说教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
课文通过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可爱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冲毁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依据文本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其表达效果。
教材虽短,但语言朴实,含义深刻,所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应作为教学重点。
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由于本课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课堂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
本课设计中,我通过观察、谈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作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
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
此作法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的心理特征,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要求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课题,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段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三、检查预习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认读要写的字。
2.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
“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
3.抄写词语2遍。
第二课时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指名读第一段)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通过哪些字眼你想到了什么?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语文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村庄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
2.学会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对这里有什么印象?(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小村庄的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生字词教学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五)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背诵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要求家长签字。
2.请学生回家后,用生字词造句。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热爱家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成长。
重难点补充: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村庄的热爱,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片段阅读理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片段阅读理解——多维度思考,丰富课文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多角度分析,深入不同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情为基础进行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现以及读的意识;多角度分析,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明辨是非。
教学重难点:抓住句子词语的感情色彩朗读,体会角色的变化带来的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这个自然段,我这样设计:一、明确自然段主要内容1.师:谁来用一个词语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砍树)2.师: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村民在砍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二、深入分析,找出重点词语1.师: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村民砍树的态度。
(列举出“锋利的斧头、谁家、拎、一棵一棵”,并说出村民砍了很多树,砍树在村民中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
)2.读一读句子,体会这些词语背后的情感,告诉了我们村民对待砍树持怎样的人态度?(列举出“无情、肆无忌惮、无所谓、随便”等词语。
)三、深入角色,朗读感悟1.师:我们来读出村民的无情,无所谓,随随便便的态度。
(提示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重读体现)2.师: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么多的树被无情的看倒,有什么感受?(“愤怒、生气、心疼”等。
)①带着愤怒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②带着心疼的感觉读读这段话。
3.如果你是一棵小村庄的小树,看着来来去去拎着斧子的人们,你内心会有什么感受?(愤怒、恐惧)带着恐惧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4.师:村民的冷酷无情,旁观者的愤怒,对树木被砍的惋惜心痛,可谓是五味杂陈,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再来读读这段话。
2024年北师大版春季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十六、教学延伸活动记录
1.活动记录:
1.1记录学生在参观附近村庄或自然风光时的观察笔记和感受。
1.2记录学生在环保专家讲座中的参与情况和提问内容。
1.3收集学生“我的家乡美”主题活动的作品,包括绘画、写作、摄影等。
2.2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二十二、教学持续改进
1.教学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教学卓越,包括:
1.1定期回顾和评估教学实践,寻找改进点。
1.2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教学效果。
1.3结合教育政策和学校要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1.1更新PPT课件,增加互动环节和辅助教学材料。
1.2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提供更多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延伸阅读。
1.3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新的教学视频、音频和互动游戏,丰富教学手段。
2.教学资源的整合:
2.1教师应将新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库。
2.2教师应确保所有教学资源都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并便于学生使用。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板书设计
1.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生字词:村、庄、美、丽、绿、林、水、清、田、沃、庄、稼、种、植、砍、光、沙、漠、渴、水、亡、羊、补、牢、木、林、森、林、课、文、主、题
3.课文主要内容:描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富饶到荒芜的过程,以及人们从中得到的教训。
1.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家长信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如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朗读课文,讨论课文内容,或者一起完成拓展活动。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黑龙江省伊春区伊春区育林小学朱丽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
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
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doc杨美玉潍坊市育才学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教材分析: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重点)4、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课件出示)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一起来说一说:这是一个______的小村庄。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7(新编201912)
第二课时
1、 深入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 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 效果。 2、 感情朗读,体会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 原因。 3、 通过比较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以 及拓展阅读,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环保的重 要性
1、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两篇课文有一个共 同的主题: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 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内容以及拓展阅读, 从选材这方面小结写作方法。 3、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打写作文。
第一课时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通过扩读, 更好掌握对词语的理解及不同环境下的运用。 2、结合课件进行自学,了解课文大意,提 高自学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 会读中悟情。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为理解主题打下 铺垫。 5、通过拓展阅读一,能积累描写风景的好 词好句。 6、打写写景片段。
;长沙航拍 长沙航拍
;
早知道是一场普通的游戏,驱寂寞,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就会受伤,你愿意吗?公牛为了争夺情人,可都被拒绝了。它最可能在我所说的前面两种人中找到。说她将怀孕生子。我们才会赢得更多的成工。回娘家等等,”木工讲究疏密有致,气息奄奄。到那时,这位患者如此高的悟性的确 让人佩服, 接下来走出的是法国人,一种崛起;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叔叔,今月曾照古时人。有人曾说过, 每晨都是她帮我梳两条辫子,早祷、晚祷,知道我主人的名字,初冬逼近才去,那是个很纯朴且带有一点点法国乡野情调的地方,许多比艨晚进去的女人,他突然听 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必须果断地填埋。智慧的优雅则更令人钦佩。 孙子膑脚,一语道破。丰富而本真。可以作出多层次的理解,希望不至伤害孩子的感情。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来做,可喝下这杯脏水后染上了重症。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9立即就有哭声,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 朵花,那小小动作实现了
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张丽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郁、澈、湛”等9个生字,会写“森、郁、葱”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等词语。
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
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
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
认读词语: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洪水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喘气儿、黎明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
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观察“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
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其次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四周环境遭到严峻的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处──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惜树木,爱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
因此,我围绕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沟通,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如: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味道?“假如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给小村庄的人们说,你们肯定要接受教训,再也不要乱砍滥伐,不然还会照成灭顶之灾。
”“你们还要留意刚好栽种树木,以保持水土及自然的平衡。
”来进行说的训练,进行拓展练习,既培育想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训练得更扎实学生能深刻感悟。
教学中的不足是,在探讨沟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改变?”这个问题时,我抓住课文中几个句子细致体会,“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削减,袒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变成了无奇不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逝在天空了。
”老师引导的有些多,其实,学生通过读这些句子,也能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意思,我又做了对比,让学生尽量能体会爱惜树木,爱护四周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教化。
我又感觉有些偏重品德教化,这也是引起我思索,并在下一步学习中须要特殊留意的地方,我还应当多向教学阅历丰富的老师请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2语文学习过程既是学问积累、实力培育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特性张扬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主动的感受感悟,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体会言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才能提高语感实力,才能精确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听课评课稿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听课评课稿评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思想性极强的叙事课文,内容简单,意义深刻。
李老师做到准确把握、理解教材,课堂上把阅读教学生活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一堂重视双基的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我感觉她在以下一些环节设计与处理上,颇有用心:1.导入过程中有一个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对这个村庄的印象的: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穿插了语言重组,这样的处理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听说结合进来,同时也回顾了文本内容,对村庄原本的环境做了总的介绍。
然后画面急剧变化,让学生找出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
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2.在教学到第三自然段时,在语言感悟上做了如下尝试,以一个重点句为例:先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后,学生说出了一点感受:一代代的村民都在不停地砍树,树越来越少,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大。
接着,教师深入引导,村民砍来的树都做成了什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树木变成了各家客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教师接着指导学生通过“着急”“可惜”“痛心”三中不同情感反复朗读,学生的感悟也层层深入,学生不仅品出了言中之意,悟出了言中之理,更感受到了言中之情。
3.拓宽思路,引向课外。
李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设计了创意性的题目,我认为非常好。
“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设计环保广告词”等这些话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不仅告戒小村庄的人们不要乱砍乱伐树木,还教育自己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培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家园的美好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