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沪教版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教材及学情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溶液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液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本节内容包括了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结晶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各1课时教学时间,共分3课时。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电教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实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目标

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

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液是否饱和及转化实验探究,培

养学生探究、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目标

1.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

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

的变化

2.建立内因与外因对事物发展共同影响的辨证观

教学重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对实例进行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实例进行转化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媒体及实验设计1.多媒体课件

2.合作探究实验(每4人一个实验小组):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10ml水中分别溶解NaCl、KNO3和Ca(OH)2②10ml水和酒精中分别溶解碘③10ml水在不同温度下溶解KNO3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

①溶质、溶剂的改变;②温度的改变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

提出探究问题

(①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的因素有哪些?

②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

限地溶解某种物质?

③溶液是否饱和应确定

哪些条件?)

组织、指导科学探究

(提出假设→设计

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探究→观察、记录

→讨论分析→得出

结论→反思评价)

应用

提高

现象:

10ml水和酒精中分别溶解碘

“为什么呀?”

糖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为什么再加糖也不会更甜

方案①:

方案②:

通过以上实验,再次强调条件,从而得出结论(板书)

。)将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弹簧秤示数将。

本节课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设置问题群、应用多媒体、分步突破难点,使环节紧扣、层层递进,师、生及教材编写者思维同步,形成共鸣,高潮迭起。

本节课按40分钟的教学活动时间设计,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堂环节,才能顺利完成。课外探究内容对激活思维、进一步培养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有积极作用,学生积极性比较高,完成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