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第三课时 离子的形成学案

合集下载

离子的形成教案初中化学

离子的形成教案初中化学

离子的形成教案初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 能够通过实例解释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1. 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2.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 离子的形成过程的具体步骤;
2. 离子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2. 学生学前准备:复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出离子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习(15分钟)
1. 讲解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气体溶解、盐类晶体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离子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离子形成原因的理解。

四、讨论(15分钟)
学生讨论离子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五、总结(5分钟)
总结离子的形成过程,强化学生对离子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离子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并能够做出相关解释。

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加强实例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的形成》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的形成》教案

离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二.教学过程1.旧知回顾(1)原子的结构各部分表示的意义(2)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及特征(1)无单位(2)不是实际质量是比值2.新授(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视频氢气和氯气反应总结,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物质( 原子 ) 原子物质( 分子 ) 离子 物质( 离子 )(2)观察下列结构示意图得出结论NaNa +失去 1个电子 Mg失去 2个电子 Mg2+Al失去 3个电子Al3+原子 阳离子原子结构钠原子钠离子镁原子镁离子铝原子 铝离子结论11.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 为 2)不易得失电子稳定结构 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 少于4个已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不稳定课堂练习:(1)写出 氯原子 .氧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各种粒子的表示方法ClSP得到 1个电子 8 Cl -得到 2个电子 8 S2-得到 3个电子P3-8 氯原子氯离子硫原子硫离子磷离子磷原子2.离子的概念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离子的分类⑴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Eg Mg2+-⑵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目教学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能用离子符号来表示阴、阳离子;会辨认离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2、探究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书写。

(2)教学难点:离子符号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复习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入: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其实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这种新的粒子。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请学生阅读教教P54、P55,解决下列问题:(1)原子可以分为哪三类,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样的规律?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2)氯化钠是如何形成的?(3)离子的定义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哪两种离子?(4)离子符号是怎样书写的?(三)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四)当堂训练,能力提高1、________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_________,带负电的离子叫做________。

氯化钠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

氧气是由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构成的3、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 ______ 3个钠离子 ______4、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_ (2)根据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A.原子的化学性质B.相对原子质量C.核电荷数D.原子种类 5、根据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离子的形成教案

离子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离子第二课时离子的形成(教案)宁乡县洞庭桥中学陈虎从容说课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本课题内容不同于宏观物质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就有一定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题内容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和重点。

1.采用画图和生动的比喻,力求教学直观。

2.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它的含义。

3.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所以要掌握分寸,在教学上不必探究。

教学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在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

2.从学习方法与过程方面,要求学生学会“猜想交流、探究新知”的学习方式。

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2)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

(3)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画示意图形象生动的解决。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学生阅读→教师小结→学生活动→总结拓展。

教具准备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回答]分子和原子。

[引言]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离子的知识。

初中离子的形成教案

初中离子的形成教案

初中离子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 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离子的形成过程。

2.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2. 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图片等教学材料。

2. 实验室用具(如电子显微镜、离子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盐、酸、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吗?二、知识回顾(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如原子的组成、电子的排布等。

2. 提问:原子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或失去电子的?三、离子的形成过程(15分钟)1. 利用PPT介绍离子的形成过程,如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2. 通过举例说明离子形成的过程,如NaCl的形成。

3. 提问:离子形成过程中,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电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四、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10分钟)1. 利用PPT介绍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如电子云、能级等。

2. 通过实验室用具(如电子显微镜)展示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 提问: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什么意义?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离子的形成过程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的形成过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如离子的电性、离子的大小等。

3.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与离子形成相关的物质或现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离子的形成过程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离子的形成过程,并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PT、实验室用具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微观结构。

同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离子的形成教案

离子的形成教案

离子的形成教案教案标题:离子的形成教案目标:1. 理解离子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掌握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教科书相关章节。

2. 实验室设备: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盖玻片、滴管等。

3. 实验材料:NaCl、KBr、CaCl2、CuSO4等溶液。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化学中的离子概念,并与他们之前学过的原子和分子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是如何形成的,为后续实验和理论学习做好铺垫。

实验操作:1. 将NaCl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2. 使用试管夹将试管加热于酒精灯火焰上。

3.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观察和讨论:1. 学生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开始冒泡,并且试管外部有白色固体物质析出。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现象的原因,并与离子形成的过程联系起来。

3. 解释离子形成的过程:在加热的过程中,NaCl溶液中的离子开始互相碰撞,离子之间的化学键被破坏,形成了氯离子和钠离子。

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书写:1. 引导学生学习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常见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

拓展实验: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溶液如KBr、CaCl2、CuSO4等进行类似的实验操作。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溶液中离子形成的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命名规则。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作业:1.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练习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网上资源。

评估:1.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离子形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教学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离子的应用领域,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色谱等。

(九年级化学教案)离子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离子的形成教案

离子的形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知道离子的分类。

3.知道并会写离子符号。

4.离子符号的意义。

学习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离子符号的书写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梳理
离子的形成。

1.离子:。

如Na+、Cl -、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质子电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质子电子。

3.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离子:,氢离子:,2个亚铁离子:,5个钙离子:
●二、做一做
1.画出11号和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并判断属于那种类型,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还是容易得电子。

2.画出11号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并观察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

3. 画出17号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并观察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

●三、想一想
描述试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四、填一填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试分别举例说明。

●五、测一测
1.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2.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是
A.原子&nb。

课题3离子的形成(教案)

课题3离子的形成(教案)

课题 3 离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表示方法、意义及形成的原因,掌握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离子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意义,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离子的形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灯片1)问: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化学变化中具有怎样的电子变化趋势?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电子变化趋势稀有气体元素8 个(He为2 个)稳定结构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 个不稳定结构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 个不稳定结构易得电子引导提问:原子得失电子之后会形成什么呢?(灯片2)板书:离子的形成二、新授(灯片3)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例引出离子的相关知识带正电失电子Na +11 2 8 1 +11 2 8 +Na带负电Cl得电子+17 2 8 7 +17 2 8 8 -Cl(灯片4)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的分类++11 2 8 Na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如:钠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如:氯离子-+17 2 8 8 Cl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灯片5)3、离子结构的特点明确:最外层均为稳定结构。

八年级《离子及离子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离子及离子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离子的导电性”、“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学生将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理解,讨论离子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我会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补充,从而促进全班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离子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如溶液的导电性,引发学生对离子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基本概念:详细介绍离子的定义、电荷、电性等基本概念,并通过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离子形成:讲解离子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离子形成过程。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离子的形成过程,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互动、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离子的相关知识。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离子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离子的其他应用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组织化学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有蒸馏水和食盐溶液。然后,我会使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小灯泡和电池)来测试这两个烧杯的导电性。当灯泡在食盐溶液中亮起时,学生将会观察到与蒸馏水中的明显对比。这个实验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食盐溶液能够导电,而蒸馏水却不能?”这样的问题将自然地引出今天的新课——“离子及离子的形成”。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说明:一、学科类别分别为: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6.中学生物7、中学政治8.中学历史9、中学地理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12、小学思品13、小学英语14、小学科学15、中小学音乐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17.中小学美术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 学前教育21.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

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三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三、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过程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四、学情分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

但是电子的排布是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对学习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再由离子构成化合物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在化学后续学习中地位尤为重要,必须彻底掌握,本节课学习难度较大。

五、教学方法:巩固复习+情景教学+经典讲解+作图理解+实际演练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知道了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那么最外层电子数是不是也一定不相同?(生: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课时3离子学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课时3离子学案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2.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3.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自主研学1.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2.在化学反响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在化学反响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个,在化学反响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钠与氯气反响,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合作探究三、离子的形成1.交流学习: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到达稳定呢?阅读图文,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2.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

如:。

阴离子:。

如:。

用结构示意图表示以下各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MgAlClS3.离子的表示:〔1〕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加上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及电性。

阳离子:X n+阴离子:X n-〔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例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硫离子:钙离子:(2)离子符号的意义X n+ 表示①一个离子;②表示每个X离子带个单位电荷。

X n-表示①一个离子;②表示每个X离子带个单位电荷。

注意:当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大于1〕后,只表示离子的个数。

即学即练1、写出以下符号的意义:Ca 2+ : Na + :2Ca 2+ : 2O 2- :2、写出以下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2Ca 2+ :2O 2- :学以致用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原子种类 (2)化学性质 (3)最外层电子数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6)电子层数 A.(1)(3)(5) B.(2)(4)(6)(8) C.(2)(5) D.(1)(5)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8 ②+16③+11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原子是非金属原子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化学性质相似3.Al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确实切意义是()A.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B.铝原子有3个电子层C.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个铝离子4.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答复:A.+10 2 8B.+13 2 83C.+13 2 8D.+15 2 85(1)表示原子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3)表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粒子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策略】1.利用图4-9理解电子层概念(即电子的分层运动),制作动画片更好,让学生建立起原子中各粒子运动相对位置的印象。

2.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引出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氦为2个),最外层电子不达8个即为不稳定结构。

3.利用图4-10,让学生理解不稳定结构是如何转变成稳定结构的。

知道离子也能构成化合物(建议趁势提出化合价的概念,但不要解释)。

4.学生讨论:上述有几种离子?怎么称呼?相互作用能构成几种化合物?怎么书写化学式?5.物质与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网络,由教师点拨讲解。

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至于核心概念仍要理解清晰。

建议习题结合课堂学习,在课上完成。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的,为了形象他说明运动者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我们引入电子层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那么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规律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那么它们运动规律如何呢?这里仅介绍几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供参考。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2个,其中n代表电子层数2.各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即倒数第二层)不得超过18个,……3.电子的排布。

一般由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以上几条规律要相互联系地理解。

另外.核外电子排布非常复杂,还有许多其他规律将在今后学习中会接触到。

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说明:一、学科类别分别为:1•中学语文2•中学数学3•中学英语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6.中学生物7、中学政治8.中学历史9、中学地理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12、小学思品13、小学英语14、小学科学15、中小学音乐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17.中小学美术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学前教育21.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

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三、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过程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四、学情分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

但是电子的排布是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对学习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再由离子构成化合物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在化学后续学习中地位尤为重要,必须彻底掌握,本节课学习难度较大。

五、教学方法:巩固复习+情景教学+经典讲解+作图理解+实际演练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知道了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那么最外层电子数是不是也一定不相同?(生: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在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

(2)学习方法与过程:要求学生学会“猜想交流、探究新知”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2)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

(3)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上网,于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

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程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以下五个教学步骤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回顾、情境引入(5分钟)1、知识回顾:“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初中同学的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学中先通过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展示课件,抽生回答。

)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最外层电子数目,从微观上分析得失电子趋势,以及得失电子后微粒的带电情况,从而引出课题离子的形成(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效果,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分析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的趋势及带电情况,使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接受难懂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和离子课时2离子的形成教案

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和离子课时2离子的形成教案

离子的形成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离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课标依照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能够相互转变,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响一、教材剖析中的作用。

本课题包含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课要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就一定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罕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构造的特色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本课题内容不一样于宏观物质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学生对电子层的认识就有必定困难,是教课中的难点,但其实不是教课的要点。

所以在实际教课过程中,联合本课题内容的特色,从以下几方面打破难点和要点。

1.采纳绘图和生动的比喻,力争教课直观。

2.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认真察看,仔细领会它的含义。

3.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需能形成初步看法就能够了,因此要掌握分寸,在教课上不用研究。

学生已经学了原子的内部构造,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为本节课作好了二、学情剖析很好的铺垫,上节课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认识了原子的构造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因此本节对天离子的形成的理解,应该难度不是很大。

知识与学生在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基础长进一步认识离子形技术三、教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

进而培育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学目生学会“猜想沟通、研究新知”的学习方式。

能在创建情形下,踊跃主动的从过程与标事各样化学活动且研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过创建情形,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踊跃研究、勇于研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神往。

初步领会物质组成的神秘,建立“构造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心主义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三课时(离子的形成) 学案
【阅读】课本P 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 、②圆圈内+表示 、③数字表示 、④弧线表示 、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一层 后排第二层,第二层 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5.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 与S 、F 与Cl 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数关系密切。

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 数决定的。

【思考】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1.离子的形成: 原子
阳离子 带正电 原子 阴离子 带 2.离子:带电的 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

3.离子符号
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
阴离子: 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 2+ :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 2+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8电 1个电 钠原子要 达到8电 子稳定结 构,需失 去1个电 子 钠离子为 8电子稳 定结构, 带正电 氯离子为 8电子稳
定结构,
带负电 —
【课堂练习】课本P801~2题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2.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
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①②③④⑤⑥
3.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它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中考直通车】
4.
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22-),O22-与O2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C.含氧原子个数D
5.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A.9 B.10 C.12 D.17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铜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
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8.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2O——1个水分子
B.Na
+1
——1个钠离子
C.3Fe3+ ——3个铁原子
D.2H ——2个氢元素
9.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种元素。

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