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 .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

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

中医统称为症状。

5. 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病”和“证” 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

“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

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

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

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只强调辨证而忽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 .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

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有意思的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你知道吗,中医诊断就像是一个侦探在寻找身体的秘密线索!比如说,看你的脸色,哇,如果脸色苍白,那是不是就像天空突然失去了阳光一样让人担心呢?这可能就提示身体有些不太对劲啦。

再来说说脉象,那可神奇了!中医大夫通过摸你的脉,就好像能感受到
身体里气血的流动情况。

就好比一条河流,脉象平稳有力,就像是河水奔腾不息;要是脉象虚弱无力,那可不妙,就像河水快干涸了似的。

“哎呀,我的脉怎么这样啦?”
还有舌诊呢!舌头就像是身体状况的一面镜子。

舌苔厚腻,是不是就像
镜子上蒙了一层雾气?这可能反映出身体里有湿气哦。

“嘿,原来舌头能告诉我们这么多信息呀!”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可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它是非常实用的!想象一下,要是我们自己能懂一些,不就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了吗?好比我们知道了哪种脸色可能代表身体有问题,就能早点注意和调理。

“这多好呀,能给自己和家人提前预警呢!”
咱可不是在这瞎吹,中医诊断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的。

它就像
一个智慧的宝库,里面藏着无数让我们惊叹的秘密。

我们要好好去探索,去发现这些神奇之处。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真的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钻研,它能让我们的健康之路更加顺畅呀!”
所以说,朋友们,别小瞧了这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它可是我们健康的
好帮手呢!大家一定要多多重视呀!。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
症,是指医生通过四诊,八纲,辩证结合病人自身感受的病情,所得到的综合结果,他由一组相关的症状构成,能够反映疾病发生和变化过程的病理本质,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发病原因 ,发病位置 ,疾病性质以及严重程度.
病,是指在病因的影响下,人体内正气邪气发生争斗,从而使阴阳失调,并表现出一个逐渐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同一个病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证和若干不同的症状,所以,清代徐灵胎说: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四诊 是指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检查病人的身体,并收集相关资料,从而确定病情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诊断中,望、闻、问、切四诊各有特色,只有相互结合,才能诊断出真实的病情病因。
(1)望诊:是指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全省和局部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形、色、质量等的具体情况,从而了解病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并判断是否患病以及所患疾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与五脏六腑之间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只要仔细观察人体的外表,看可以推断出内部的病变。具体地说,望诊又可分望神、望形态、望皮肤、望头颈、望五官、望舌象、望脉络、望排泄物、望分泌物等
(2)闻诊:是指通过听觉观察病人语言、呼吸、咳嗽、喷嚏等声音变化和嗅闻病人身上发出的气味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来了解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并判断是否患病以及所患疾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问诊又可分为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
(3)问诊:是指通过询问病人及其家属、朋友,来了解其平日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具体症状以及以往的病史等,并判断其是否患病以及所患疾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表证的病程较长,发病时会同时出现发热\恶寒症状,且内部脏腑无明显的证候,通常会出现头痛\身痛\鼻塞\喷嚏等症状,多为浮脉,而舌象表现较少.

马维骐中医诊断学讲义

马维骐中医诊断学讲义

马维骐中医诊断学讲义
马维骐中医诊断学讲义主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临床应用、各种病证的诊断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介绍: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
1.中医诊断学的定义和内容;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临床应用
1.中医诊断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2.中医诊断学在预防、保健、康复等领域的应用。

三、病证的诊断
1.气机失调证型的诊断;
2.气滞血瘀证型的诊断;
3.阳虚证型的诊断;
4.阴虚证型的诊断;
5.湿热证型的诊断;
6.风寒证型的诊断;
7.寒湿证型的诊断;
8.气虚证型的诊断;
9.血虚证型的诊断。

四、辨证论治
1.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针对不同病证的具体辨证论治方法;
3.中医常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以上就是马维骐中医诊断学讲义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重点章节总结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重点章节总结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重点章节总结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和基础。

它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和问诊等方法,了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因,从而确定病人的病证。

以下是中医诊断学的重点章节总结。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病因分类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内容,它强调从整体上观察病人的病情,辩证分型,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因病机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病因与病机之间的关系。

病因分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础,它将疾病按病因不同分为外感病、内伤病、中毒病、杂病等。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目色等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语音、呼吸声、咳嗽声等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谈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这些方法相互补充,综合运用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三、中医诊断学的常见病症中医诊断学的常见病症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痛、头痛等。

感冒是由外邪侵袭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发热、流鼻涕、咳嗽等。

咳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

发热是由于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体温升高,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腹痛是腹部出现疼痛的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中医诊断学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因,可以确定病人的病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中医诊断学的疾病辨析中医诊断学的疾病辨析包括内科疾病辨析、外科疾病辨析、妇科疾病辨析等。

内科疾病辨析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和问诊等方法,辨析病人的病证,从而确定病因和病机。

外科疾病辨析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伤部位、疼痛程度、红肿情况等方法,辨析病人的病证,从而确定病因和病机。

妇科疾病辨析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月经情况、白带情况、腹痛情况等方法,辨析病人的病证,从而确定病因和病机。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 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寒 证
不 渴


踡卧 清稀 大便稀溏 少动 色白 小便清长
舌淡苔 白而润 滑
迟或 紧
阳虚或 阴盛
热 证
渴 喜 冷 饮
红 赤

仰卧 稠浊 大便干结 躁动 色黄 小便短赤
舌红苔 黄而干

阳盛或 阴虚
虚证、实证的鉴别
病 因 病 程 体 质 精 神 声 息 声 底 息 微 声 高 息 粗 胀 满 疼 痛 二便 小便 清长 大便 稀溏 小便 不利 大便 秘结 舌象 舌质 娇嫩 苔少 或无 舌质 苍老 舌苔 厚腻 脉 象 虚 而 无 力 实 而 有 力 病 机 精 气 夺
气随血脱证与气不摄血证辨析: 均有出血与气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气随血脱证,必以大出血在先, 发病急 ,出血量多而迅速,并有气脱亡阳的危重之证;而气不摄血证则发 病缓,出血量较少。从病机而论,气随血脱是出血过多,气无依托而气脱。 气不摄血是气虚而统摄血行无权所致。
病色 ——晦暗暴露
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正常面色 面黑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青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 瘀、惊风。
病色
阳 黄
鼻柱青 面 赤
(小儿惊风) 主热证
面 黄
萎 黄
阴 黄
两颧红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真题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真题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真题210.(江南博哥)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为()A.稍白B.稍赤C.稍青D.稍黑E.稍黄正确答案:D211.下述症状中,阳虚证患者一般不见()A.神疲乏力B.形寒肢冷C.口淡不渴D.大便溏薄E.脉细苔少正确答案:E212.阴虚患者在渴饮方面的表现是()A.咽干少饮B.渴喜冷饮C.渴喜热饮D.漱水不咽E.大渴引饮正确答案:B213.燥咳的特点应为()A.于咳无痰B.咳声重浊C.咳声轻清D.咳嗽痰多E.咳声不扬正确答案:A214.患者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乏力,多属()A.火热证B.湿淫证C.暑淫证D.风淫证E.温燥证正确答案:C215.患者咳嗽吐痰,量多清稀,且气喘,胸闷,辨证是()A.悬饮C.支饮D.溢饮E.水饮正确答案:C216.脉搏出现在寸口背侧者,称之为()A.六阳脉B.六阴脉C.真脏脉D.斜飞脉E.反关脉正确答案:E217.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A.肾精耗竭B.动风先兆C.津液亏耗D.肝经风热E.气血不足正确答案:A218.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A.气虚B.血虚C.气血两虚D.阳虚E.气阴两虚正确答案:D219.舌绛苔少或无苔者,多提示()A.实热证B.血瘀证C.胃肾阴伤D.气滞证E.胃气正确答案:C220.舌苔黄燥,主病为()A.表热证B.实热证C.湿热证D.虚热证正确答案:B221.湿温病发热的特点是()A.日晡发热,热势较高B.自觉发热,渴欲饮水C.午后低热,骨蒸发热D.身热夜甚,舌绛脉数E.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正确答案:E222.阴虚发热的特点是()A.日晡发热,热势较高B.自觉发热,渴欲饮水C.午后低热,骨蒸发热D.身热夜甚,舌绛脉数E.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正确答案:C223.阳明潮热的特点是()A.日晡发热,热势较高B.自觉发热,渴欲饮水C.午后低热,骨蒸发热D.身热夜甚,舌绛脉数E.身热不扬,头身困重正确答案:A224.面目肌肤黄而色泽鲜明者,称为()A.苍黄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正确答案:D225.面黄而青者,称为()A.苍黄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正确答案:A22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正确答案:B227.患者视物昏暗,模糊不明者,多属()A.目眩B.目昏C.雀目D.歧视E.眼花正确答案:B228.视一物为二物,模糊不清者,称为()A.目眩B.目昏C.雀目D.歧视E.眼花正确答案:D229.绝汗是指()A.高热不退,汗出甚多B.寐则汗出,醒则汗止C.病情危重,大汗不止D.昼常汗出,活动尤甚E.先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正确答案:C230.自汗是指()A.高热不退,汗出甚多B.寐则汗出,醒则汗止C.病情危重,大汗不止D.昼常汗出,活动尤甚E.先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正确答案:D231.盗汗是指()A.高热不退,汗出甚多B.寐则汗出,醒则汗止C.病情危重,大汗不止D.昼常汗出,活动尤甚E.先战栗抖动,而后汗出正确答案:B232.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食后痞胀更甚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C233.以咳嗽气短,声音低怯,常自汗出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B234.以心悸不宁,神疲,舌淡,脉弱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A235.以腰膝酸软,小便余沥不尽为特征者,多属()A.心气虚证B.肺气虚证C.脾气虚证D.胃气虚证E.肾气虚证正确答案:E236.以食少便溏,腹胀腹痛,畏寒怕冷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B237.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D238.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畏冷肢凉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A239.以腰膝酸软冷痛,性欲减退,夜尿频多为特征者,多属()A.心阳虚证B.脾阳虚证C.肾阳虚证D.胃阳虚证E.心肾阳虚证正确答案:C1.表证患者表实证诊断的主要症状是()A.头身疼痛B.无汗C.咳喘D.鼻流清涕E.脉浮紧正确答案:B,E2.肾阳虚证患者小便异常,常有()A.余沥不尽B.小便清长C.小便失禁D.尿少浮肿E.小便短赤正确答案:A,B,D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有()A.疼痛B.肿块C.出血D.舌暗瘀斑E.脉涩正确答案:A,B,C,D,E4.颤动舌可见于()A.热盛B.阳亢C.阴虚D.血虚E.血瘀正确答案:A,B,C,D5.血瘀可表现为哪些性质的疼痛()A.固定痛B.走窜痛C.刺痛D.隐痛E.夜痛甚正确答案:A,C,E6.临床上实热证可能见到的脉象有()A.数脉B.促脉C.滑脉D.迟脉E.洪脉正确答案:A,B,C,E7.患者伤暑,耗伤津液,故见()A.恶热B.汗多C.脉浮缓D.尿黄E.口渴正确答案:A,B,D,E8.苔白腻的主病是()A.痰湿停聚B.食滞胃脘C.寒湿痹证D.脾胃气虚E.风寒表证正确答案:A,C9.寒郁肌表,经气不畅,故见()A.恶寒B.无汗C.身痛D.苔少E.脉迟正确答案:A,B,C10.神具体反映在人的()A.目光B.面色C.言语D.舌象E.脉象正确答案:A,B,C11.脉象弦数,可见于()A.肝火上炎证B.热极生风证C.肝郁气滞证D.肝胆湿热证E.肝阳上亢证正确答案:A,B,D,E12.血瘀证疼痛的特点是()A.痛如针刺B.痛有定处C.痛处拒按D.与情志有关E.夜间加重正确答案:A,B,C,E13.问寒热,要问清寒热的()A.有无B.轻重C.时间D.部位E.伴随症状正确答案:A,B,C,D,E14.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此属()A.表寒证C.表实证D.太阳伤寒证E.太阳中风证正确答案:A,C,D15.眼眶周围色黑是因为()A.瘀血B.肾虚C.水饮D.痛证E.寒湿带下正确答案:B,C,E16.主色的特征是()A.一生不变B.红黄隐隐C.外应四时D.明润含蓄E.因种族而异正确答案:A,C,D,E17.腐苔的辨苔要点是()A.颗粒疏松B.刮之不脱C.揩之可去D.形如豆腐渣E.油腻黏液正确答案:A,C,D18.郑声的特点是()A.神志不清B.语言重复C.见人便止D.声音低弱E.时断时续正确答案:A,B,D,E19.下述脉象中主痛证的是()A.涩脉B.代脉C.弦脉D.紧脉正确答案:B,C,D20.阴虚证可见()A.盗汗B.五心烦热C.口渴多饮D.便干尿黄E.肢寒畏冷正确答案:A,B,C,D21.调查现病史,应注意询问()A.健康状况B.起病情况C.预防接种D.病情演变E.诊治经过正确答案:B,D,E22.脉搏至数不齐的脉象有()A.促脉B.结脉C.代脉D.涩脉E.雀啄脉正确答案:A,B,C,E23.脉率较快的脉有()A.数脉B.疾脉C.促脉D.动脉E.短脉正确答案:A,B,C,D24.膏苔的辨苔要点是()A.颗粒疏松B.刮之不脱C.揩之可去D.形如豆腐渣堆积E.状如油腻黏液正确答案:A,C,D25.胃阴虚证患者的舌象可出现()B.胖嫩舌C.瘦薄舌D.少苔E.少津正确答案:A,C,D,E26.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质、舌苔有()A.白苔B.黄苔C.灰黑苔D.红绛舌E.青紫舌正确答案:C,E27.弱脉实际上是相兼脉,包括()A.细脉B.缓脉C.虚脉D.沉脉E.微脉正确答案:A,C,D28.亡阳证患者临床可见到()A.冷汗淋漓B.四肢厥冷C.舌红而干D.脉微欲绝E.呼吸短促正确答案:A,B,D29.失声音哑产生的原因有()A.外邪乘肺,肺气失宣B.肺肾阴虚,津不上承C.脏气将绝D.胞络脉阻,精不上承E.脾虚生湿,湿阻息逆正确答案:A,B,C,D30.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是()A.痿软舌B.强硬舌C.震颤舌E.吐弄舌正确答案:B,C,D,E31.妇女月经先期的常见原因是()A.血虚B.血瘀C.血热D.寒滞E.气虚正确答案:B,C,E32.弦细数脉可见于()A.肝阴虚证B.肝血虚证C.肝肾阴虚证D.肝火上炎证E.肝阳上亢证正确答案:A,C,E33.寒证的临床表现可见()A.面白B.畏寒C.肢冷D.便稀恶臭E.尿清正确答案:A,B,C,E34.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有()A.寒热往来B.目眩C.口苦咽干D.胸胁苦满E.脉浮数正确答案:A,B,C,D35.胃气上逆证的临床表现有()A.嗳气B.呃逆C.恶心D.呕吐E.叹息正确答案:A,B,C,D36.六经病中的“传经”有哪几种()A.逆经传B.表里传C.循经传D.内外传E.越经传正确答案:B,C,E37.五色诊中,黄色主()A.寒证B.痛证C.虚证D.瘀证E.湿证正确答案:C,E38.气滞证所致疼痛可以出现()A.重痛B.胀痛C.窜痛D.绞痛E.酸痛正确答案:B,C39.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故见()A.烦躁B.吐衄血C.口渴欲饮D.舌质红绛E.皮肤发斑正确答案:A,B,D,E40.肾气不固患者的小便改变,可见()A.尿频清长B.余沥不尽C.遗尿D.小便失禁E.小便短少正确答案:A,B,C,D41.患者口渴喜热饮,饮量不多,见于()A.痰饮内停B.湿热内蕴C.热入营血D.阳气虚弱E.瘀血内阻正确答案:A,D4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A.诊法合参B.整体审察C.谨守病机D.审症求因E.病证结合正确答案:A,B,E43.阳虚证患者小便改变,可见到()A.尿清B.尿少C.夜尿多D.尿涩痛E.尿后余沥不尽正确答案:A,B,C44.白苔的主病包括()A.寒证B.虚证C.表证D.实证E.里证正确答案:A,C45.气不摄血与气随血脱证均可出现()A.面色苍白B.舌质淡白C.出血D.大汗淋漓E.四肢厥冷正确答案:A,B,C46.下列哪些属肝风内动的表现()A.颈项强直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口眼㖞斜E.牙关紧急正确答案:A,B,C,E47.下列属于生理性脉象的是()A.独异脉B.六阴脉C.六阳脉D.反关脉E.斜飞脉正确答案:B,C,D,E48.舌体短缩可见于()A.寒凝经脉B.痰湿内阻C.气血亏虚D.热盛伤津E.疫毒攻心正确答案:A,B,C,D49.提示表邪入里的征象是()A.由恶寒转为但热不寒B.痰色由白转黄C.舌苔由白苔转黄苔D.小便由清利变黄短E.脉象由浮脉变沉脉正确答案:A,B,C,D,E50.血寒证的辨证要点是()A.手足冷痛B.口淡欲饮C.少腹冷痛D.肤色紫暗E.舌红脉迟正确答案:A,C,D51.脉象弦数,可见于()A.肝火上炎证B.热极生风证C.肝郁气滞证D.肝胆湿热证E.肝阳上亢证正确答案:A,B,E52.舌质青紫可见于()A.气滞C.热炽D.寒凝E.外伤正确答案:A,B,C,D,E53.热人营血,迫血妄行,故见()A.烦躁B.衄血C.口渴欲饮D.舌质红绛E.皮肤发斑正确答案:A,B,D,E54.气虚证的常见表现有()A.神疲乏力B.少气懒言C.自汗D.盗汗E.面白无华正确答案:A,B,C,E55.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此为()A.表寒证B.表虚证C.太阳中风证D.太阳伤寒证E.表实证正确答案:B,C56.实证咳嗽的特点可有()A.咳声重浊B.咳声轻清C.咳声不扬D.咳嗽气急E.干咳无痰正确答案:A,C,D,E57.神志异常包括()A.烦躁B.谵妄C.癫病D.狂病正确答案:A,B,C,D,E58.“五更泄”常见于()A.脾阳虚证B.肾阳虚证C.脾肾阳虚证D.肝脾不调证E.脾胃气虚证正确答案:B,C59.洪数脉多见于()A.痰热证B.食积证C.阳明经证D.气分证E.湿热证正确答案:C,D60.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包括()A.证候相兼B.证候错杂C.证候真假D.证候转化E.真寒假热正确答案:A,B,C,D61.亡阴证的临床表现有()A.汗冷味淡B.口渴喜饮C.唇舌干红D.汗出如油E.身热恶热正确答案:B,C,D,E62.更泄泻常见于()A.弹阳虚证B.肾阳虚证C.脾肾阳虚证D.肝脾不调证E.脾胃气重证正确答案:B,C63.亡阴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见()A.冷汗淋漓B.恶热C.渴喜冷饮D.脉细数疾E.呼吸气微正确答案:B,C,D64.脉搏至数较正常脉象慢的有()A.迟脉B.紧脉C.涩脉D.结脉E.缓脉正确答案:A,D65.微热的病因可有()A.里热炽盛B.正气亏虚C.血液亏虚D.阴液亏少E.气机郁滞正确答案:B,D,E66.下列哪些是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点()A.干咳痰少B.口燥咽干C.潮热盗汗D.胸痛咳血E.发热脉浮正确答案:C,E67.下列脉象中能反映气血两虚的脉象是()A.弱脉B.濡脉C.细脉D.虚脉E.缓脉正确答案:A,B,C,D68.肺气上逆证的临床表现有()A.喘息B.呃逆C.咳嗽D.暖气E.少气正确答案:A,C69.正常脉象的特征是()A.不浮不沉B.一息四五至C.三部有脉D.和缓有力E.可有生理变异正确答案:A,B,C,D,E70.迟脉主病可见于()A.痰饮B.寒证C.虚证D.热证E.食积证正确答案:B,D71.但热不寒的热型有()A.壮热B.郁热C.潮热D.微热E.烦热正确答案:A,C,D72.但寒不热可见于()A.表寒证B.里寒证C.虚寒证D.实寒证E.假寒证正确答案:B,C,D73.气逆证常见的病变脏腑是()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B,D74.阳气虚证患者的舌象可出现()A.齿痕舌B.芒刺舌C.裂纹舌D.胖大舌E.嫩舌正确答案:A,D,E75.表证有汗,可见于()A.表寒证B.表热证C.表虚证D.表实证E.伤湿证正确答案:B,C76.寒热错杂证包括()A.上热下寒证B.上寒下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表寒里热证正确答案:A,B,E77.患者面部呈黑色,其主病是()A.肾虚B.惊风C.血瘀D.痛证E.水饮正确答案:A,C,E78.因心神病变所致语言错乱,包括()A.狂言B.郑声C.独语D.呻吟E.谵语正确答案:A,B,C,E79.血瘀证出血的特点是()A.血色紫暗B.夹有血块C.反复不止D.犬出血E.血质稠厚正确答案:A,B,C80.阳明潮热的特点是()A.发热有规律B.热向外透发C.热势较高D.腹胀便秘E.下午3~5时热甚正确答案:A,C,D,E81.阳明潮热的特点是()A.发热具有规律B.热自内向外透发C.热势较高D.伴腹胀便秘E.下午3~5时热甚正确答案:A,C,D,E82.痰证的临床证型包括()A.痰停于肺B.痰停局部C.痰浊中阻D.痰蒙清窍E.痰蒙心神正确答案:A,B,C,D,E83.长期耳鸣失聋的病因有哪些()A.气血瘀阻B.肾虚精亏C.肝火上扰D.肝肾阴虚E.痰湿蒙窍正确答案:B,D84.颜面发赤,可能相关的证候是()A.实热证B.虚热证C.假热证D.痛证E.湿证正确答案:A,B,C85.饮证患者临床可见()A.咳喘胸闷B.喉中异物感C.脘痞肠鸣D.胁胀咳唾引痛E.瘰疬乳癖正确答案:A,C,D86.某患者脉象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主病可是()A.伤精B.血少C.气滞血瘀D.亡阳E.湿盛正确答案:A,B,C87.虚脉的脉象特点是()A.来去怠缓B.举之无力C.按之空虚D.极软沉细E.按之欲觉正确答案:B,C88.血寒证的辨证要点是()A.手足冷痛B.形寒肢冷C.少腹冷痛D.肤色紫暗E.舌暗脉迟正确答案:A,C,D,E89.里证的寒热变化一般是()A.但热不寒B.寒热往来C.但寒不热D.寒热并见E.寒热转化正确答案:A,C90.肝风内动的常见原因有()A.热极B.阳亢C.气虚D.血虚E.阴虚正确答案:A,B,D,E91.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都应包括两方面,即()A.病情审察B.病名诊断C.证候辨别D.立法处方E.病机分析正确答案:B,C92.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可见()A.气短乏力B.少气懒言C.面色苍白D.冷汗淋漓E.大出血正确答案:C,D,E93.寒淫证患者可出现()A.恶寒无汗B.手足拘急C.脘腹冷痛D.胸闷苔滑E.身体强直正确答案:A,B,C,E94.四肢厥冷可见于()A.阳虚B.亡阳C.真热假寒D.亡阴E.真虚假实正确答案:B,C95.八纲中表里辨证主要辨别疾病的()A.病位浅深B.病变性质C.邪正盛衰D.病势进退E.疾病类别正确答案:A,D97.亡阳证的临床表现是()A.面赤如妆B.冷汗质稀C.脉微欲绝D.呼吸气微E.肢冷肤凉正确答案:B,C,D,E98.面色苍白常因为()A.阳气暴脱B.亡阳证C.阴寒凝聚D.气随血脱证E.虚寒证正确答案:A,B,C,D99.弦脉的主病包括()A.肝病B.胆病C.疟疾D.诸痛E.痰饮正确答案:A,B,C,D,E100.仲景三部诊法的诊脉部位是()A.人迎脉B.寸口脉C.太阳脉D.趺阳脉E.太溪脉正确答案:B,D,E101.望舌时应注意()A.光线B.伸舌姿势C.染苔D.时间E.性别正确答案:A,B,C,D102.五色主病中,主虚证的病色有()A.赤色B.白色C.黄色D.青色E.黑色正确答案:A,B,C,E103.气陷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少气倦怠B.四肢不温C.头晕眼花D.月经过多E.内脏下垂正确答案:A,C,E104.瘀血可见哪些性质的疼痛()A.固定痛B.胀痛C.刺痛D.走窜痛E.痛拒按正确答案:A,C,E105.主诉的记录,应注意症状体征的()A.部位B.类别C.性质D.程度E.时间正确答案:A,C,D,E106.沉脉的脉象特点是()A.重按始得B.重按稍减C.轻取不应D.按之空虚E.推筋按骨正确答案:A,C107.下述各项中可以出现滑脉的证候是()A.痰饮内盛B.饮食停积C.实热内盛D.妇女妊娠E.诸虚劳损正确答案:A,B,C109.舌淡胖大,舌苔滑,多由于()A.脾肾阳虚B.寒湿内侵C.心脾热盛D.酒毒上攻E.湿热内盛正确答案:A,B110.痰停积于局部,则可见()A.瘰疬B.癫病C.瘿瘤D.乳癖E.痫病正确答案:A,C,D111.强硬舌的主病是()A.热扰心神B.热盛伤津C.气血亏虚D.阴津不足E.中风先兆正确答案:A,B,E112.风淫证患者可出现()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颜面麻木D.口眼㖞斜E.关节疼痛正确答案:A,B,C,D,E113.红绛舌,常见于()A.里实热证B.阴虚火旺证C.气虚血瘀证D.痰瘀内阻证E.气滞血瘀证正确答案:A,B114.以下何为脾病常见症状()A.腹胀腹痛B.不欲饮食C.便溏浮肿D.身体困重E.慢性出血正确答案:A,B,C,D,E115.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两证均可见()A.口淡不渴B.脘腹痞闷C.身目发黄D.头身困重E.肢体浮肿正确答案:B,C,D116.患者口渴多饮,常见于()A.热盛伤津B.消渴病C.吐泻耗津D.湿温病E.阴虚内热正确答案:A,B,C,E117.腻苔主病为()A.湿浊B.痰饮C.食积D.胃气虚E.邪热有余正确答案:A,B,C118.有神的表现为()A.肌肉不削B.目光精彩C.神志清楚D.面红如妆E.语言洪亮正确答案:A,B,C,E119.喘证的临床特点是()A.呼吸困难B.短促急迫C.喉中哮鸣D.张口抬肩E.鼻翼煽动正确答案:A,B,D,E120.胃寒证的诊断要点是()A.胃脘冷痛B.口泛清涎C.感寒病史D.舌苔白滑E.脉沉迟正确答案:A,B,C,D,E121.痰湿阻肺证的辨证要点是()A.胸闷B.痰多色白C.咳嗽D.舌苔白腻E.脉滑正确答案:A,B,C,D,E122.痰火扰心证的辨证要点是()A.发热B.心烦C.舌苔黄D.痰盛E.神志错乱正确答案:A,D,E123.弦脉的主病包括()A.肝病B.胆病C.疟疾D.疼痛E.痰饮正确答案:A,B,D,E1.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大纲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大纲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大纲一、诊断学基础概述A. 诊断学的定义和意义B. 诊断学在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的重要性C. 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二、中医诊断学基础A. 中医诊断的特点和原则1. 四诊合参的基本理论2. 中医辨证的方法和技巧B. 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概念1. 症状、症候、证候的含义和区别2. 中医病因学的基本理论C. 中医诊断学的常用方法1.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2. 医案分析和病案记录的要点三、西医诊断学基础A. 西医诊断的特点和原则1. 从病因、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诊断2. 西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B. 西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概念1. 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的含义和作用2. 西医病因学的基本理论C. 西医诊断学的常用方法1. 详细病史的采集和分析2. 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技巧和要点四、中西医诊断学的比较与结合A. 中西医诊断学的差异和相同之处1. 中西医诊断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同2. 中西医诊断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互补作用B. 中西医结合诊断的实践和应用1. 中西医结合诊断的意义和优势2. 中西医结合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五、诊断学基础的考试重点A. 中西医考试对诊断学基础的要求和考核方式B. 诊断学基础的核心知识点和常见考题解析C. 如何备考和提高诊断学基础的能力六、总结与展望A. 诊断学基础对中西医执业医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 今后诊断学基础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C. 综合中西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的建议结语:根据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从中医诊断学基础、西医诊断学基础以及中西医诊断学的比较与结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希望通过对诊断学基础的学习和理解,考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中西医结合诊断学的发展能够更加深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中医诊断学第二单元 望诊

中医基础知识题库中医诊断学第二单元 望诊

第二单元望诊一、A11、温病后期,午后低热,耳聋,颈红,牙齿燥如枯骨,此属()A.肾阴枯竭B.胃阴大伤C.阳明热盛D.津液大伤E.胃肾热盛2、下列哪项表现与痈无关()A.红肿高大B.掀热疼痛C.根盘紧束D.容易成脓E.难溃难敛3、鼻流浊涕,质稠量多,气味腥臭属()A.外感风热B.湿热蕴阻C.风寒束肺D.外感风寒E.燥邪犯肺4、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多属()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鼻航D.鼻渊E.以上都不是5、咯痰白滑量多易出者属()A.寒痰B.燥痰C.热痰D.湿痰E.肺痈之痰6、斑与疹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色红成片B.是否时现时隐C.是否抚之碍手D.是否压之褪色E.是否伴有身热7、疮疡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不已者是()A.痈B.疽C.疔D井E瘾疹8、痈疮的病因是()A.外感火热毒邪B.感受疫毒火毒C.阴寒之邪凝聚D.湿热火毒蕴结E.气血亏虚9、咽部红肿,溃烂成片属于()A.肺胃热轻B.肺胃热盛C.肺胃热毒D.阴虚火旺E.以上都不是10、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是因()A.肝火上炎B.颅脑外伤C.颅内肿瘤D.脏腑精气耗竭E.脾虚清阳不升11、瞳孔缩小可见于()A.青风内障B.颅脑外伤C.颅内肿瘤D.川乌中毒E.杏仁中毒12、小儿昏睡露睛多属()A.肺经郁热B.肝胆火炽C.肾精不足D.心阴亏损E.脾胃虚衰13、重病眼窝深陷,视不见人属()A.吐泻伤津B.气血两虚C.阴阳竭绝D.邪热炽盛E.肝肾阴亏14、按“五轮学说”心病多见于()变化A.血轮B.风轮C.气轮D.水轮E.肉轮15、两目白睛是“五轮学说”之()A.血轮B.风轮C.肉轮D.气轮E.水轮16、小儿发结如穗,枯黄稀疏属于()A.先天不足B.疳积C.血热D.仔精亏损E.血虚17、头发成斑片状脱落的原因是()A.肾精亏损B.气血两虚C.久病体弱D.血虚受风E.血热18、病人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便属()A.瘫痪B.痹病C.痿病D.痫病E.中风后遗症19、病人卧时向外,躁动不安属()A.阳证B.阴证C.寒证D.虚证E.虚寒证20、下列哪项是形盛气衰的表现()A.体胖能食,B.体胖食少,C.形瘦能食,D.形瘦凝红,E.卧床不起, 21、小儿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青紫,属于()A.寒凝气滞B.瘀血内阻C.热盛动风D.疼痛剧烈E.肝郁脾虚22、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A.气血不足,精津亏损B.机体阴阳失调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D.阴盛于内,格阳于外E.精气衰竭,虚阳外越23、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A.目无精彩肌肉坚实神疲乏力舌红苔黄皮肤干焦骨瘦如柴B.形赢色败C.呼吸微弱D.神志昏迷E.壮热面赤24、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额赤如妆D.面色荣润E.呼吸调匀二、A21、某女,27岁,二个月来眼眶周围发黑,苔白滑,脉沉弦,此属()A.肾精亏虚B.肾阳虚C.肾虚水饮D.瘀血内停E.肾阴虚三、B1、A.痰中带血B.痰黄质稠C.痰白清稀D.痰少黏稠E.痰白滑量多A. <1>χ燥痰的特征是()B.C. <2>>寒痰的特征是()D.E.2、A.横目斜视B.昏睡露睛C.瞳孔散大D.目睛微定E.双睑下垂<1>.脾肾亏虚多见()<2>、肝风内动多见()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齿与骨同出一源,亦由肾精充养,故称“齿为骨之余”。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中医诊断学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中医诊断学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中医诊疗学基础第一节中医诊疗学概括一、主要内容:中医诊疗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疗、症状鉴识和病案撰写。

本书不设病案撰写的内容。

二、基来源则 ( 一) 审内察外,整体一致 ( 二) 四诊合参 ( 三)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第二节四诊一、望诊望诊分类表现意义望神得两目灵巧,光亮有神;面色荣润,正常人,正气未神:表情自然;伤,脏腑功能未有体态自如,反应敏捷,动作自如;衰,病轻预后好神、语言清楚,意识清楚,面色滋润精充气足神旺失表现:精神委靡,面色无华,两正气已伤,脏腑功神:目昏暗,呼吸气能衰落(虚无微或喘促,语言错杂,形体羸瘦,神、动作困难,反响愚钝,甚则神识精损不清气亏神衰假告急病人出现精神临时好转的临床意义:阴阳格神:设想,临终前先兆(回光返照,拒,阴不敛阳,虚残灯复明)阳外越,阴阳马上神志:久病大病本已失神,但突离决,属病危然神识清醒,眼光转亮而浮光外露,语言不休,想见亲人;语言:语言声卑微断续,突然语声清明起来;面色:昏暗无华,而突然两颧泛红如妆;食欲:突然食欲加强。

神乱癫病:痰浊蒙蔽心神:表情冷淡,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者狂病:痰火扰心:浮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痫病: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突然摔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

望色青色:主寒证、痛苦、血瘀、惊风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证。

望形望形盛气虚:凡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多体、体为阳气不足之证;头面强、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小,皮肤干焦,则又。

弱、常有于阴血不足之证;肥、若瘦削已至大肉脱失的程度,每见于精气衰竭的患瘦者。

如“鸡胸”、“龟背”等畸形,则多属先天赋赋不足,常常是肺气耗散,脾胃衰弱,肾精损失的病变望姿“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态异病人卧位,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热、常实证;身重难于转侧,面常向里,精神委靡者,多为阴、寒、虚证。

中医诊断学15398

中医诊断学15398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4.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5.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6.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

7.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9.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10.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11.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12.解颅:囟门迟闭。

13.囟填:囟门高突。

14.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

15.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6.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

17.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

18.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

19.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21.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

22.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2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虚证)25.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题0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8时48分 57秒上 午8时48分08: 48:5721.1.14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1421.1.1408:4808:48:5708:48: 57Jan-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14日星期 四8时48分57秒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辨别病情
问诊— 询问病人或陪诊者有关疾病的情况,诊疗经过等以了解 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
切诊脉 按诊诊——测触知按脉病象人的 身变 体化 有关部位,了解异常体征
诊断疾病
2. 诊病:亦称辨病、判断病种、确定诊断病名。
返回
绪论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辨证:
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 分析、归纳
病人的临床资料 判断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1月上 午8时48分21. 1.1408: 48Janua ry 14, 2021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8时48分57秒08:48:5714 January 2021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8时48分57秒 上午8时48分08:48:5721.1.14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 1.1408: 48:5708:48Jan- 2114-Ja n-21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8: 48:5708:48:5708:48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421.1.1408:48: 5708:48:57January 14, 2021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 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 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 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
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七情内伤)正气失常
寒—六经 主 辨证 要 用 于 温病—卫气 外 营血辨证 感 时 病 湿—三焦
辨证(上、 中焦)
病因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外侵

(四)病案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 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 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 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一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一

中医临床三基(医师)基础医学知识中医诊断学考试题库一1.(江南博哥)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A.得神B.失神C.少神D.假神E.神乱正确答案:C2.患者散发烂苹果样气味,常提示为()A.水肿病晚期B.消渴病危重C.失血重证D.脏腑败坏E.瘟疫病正确答案:B3.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C.溏结不调,时干时稀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正确答案:B4.新起恶寒重,发热轻,最常见于()A.里寒证B.伤风证C.表热证D.表寒证E.半表半里证正确答案:D5.观察病色的关键,在于区分()A.主色与客色B.善色与恶色C.常色与病色D.客色与病色E.主色与病色正确答案:B6.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A.端直而长B.脉来绷急C.浮而搏指D.沉按实大E.状如波涛正确答案:A7.下列诸症中与里证无关的是()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舌苔黄厚D.脉沉而迟E.恶寒发热正确答案:E8.太息的产生,多是由于()A.心火B.肝郁C.肾虚D.肺虚E.胃逆正确答案:B9.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A.胸胁苦满B.口苦咽干C.寒热往来D.脉弦E.目眩正确答案:C10.食少纳呆,兼消瘦,腹胀,便溏者,属()A.脾胃虚弱B.湿邪困脾C.肝胆湿热D.食滞内停E.脾阳虚弱正确答案:A11.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A.以抬肩言B.以气息言C.以张口言D.以鼻煽言E.以痰鸣言正确答案:B12.寒热往来见于()A.表热证B.虚热证C.实热证D.里热证E.半表半里证正确答案:E13.自觉怕冷,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称为()A.恶风B.恶寒C.畏寒D.寒战E.肢厥正确答案:B14.阳热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见()A.红黄隐隐B.两颧潮红C.泛红如妆D.满面通红E.白里透红正确答案:D15.下列诸脉之中不主虚证之脉是()A.细脉B.微脉C.紧脉D.浮脉E.濡脉正确答案:C16.四季平脉中秋季脉象常稍()A.洪B.弦C.沉D.浮E.缓正确答案:D17.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

中医诊断学绪论课件

中医诊断学绪论课件
嗅气味
嗅患者的口臭、体臭、排泄物等 气味,判断病情的类型和程度。
问诊
问寒热
问汗
问饮食
问睡眠
询问患者的寒热感觉, 判断病情的性质和部位。
询问患者的出汗情况, 判断病情的类型和程度。
询问患者的食欲、口味、 饮食偏好等,判断病情
的性质和部位。
询问患者的睡眠状况, 判断病情的类型和程度。
切诊
切脉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判断病情的性 质和部位。
中医诊断学绪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医诊断学概述 • 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 中医诊断的原则与技巧 • 中医诊断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01
中医诊断学概述
中医诊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 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信息,以判断疾病的原因、性质和部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中 医诊断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中医治疗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环节。
整体观念有助于医生从宏观角度把握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的综合运用,是中医诊断学 中的重要技巧。
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听患者的声音、气息等, 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切诊触诊患者的脉象、肌肤等,医生可 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诊断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总结词
中医诊断学不仅在中医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与 其他医学体系也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某些方面 与西医诊断学的理念和方法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自 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此外,中医诊断学还涉及到中 国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 治疗养护得当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2、皮肤光泽:肤色的荣润枯槁,可反映脏腑精 气的盛衰,从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凡荣润 光泽者,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晦暗枯 槁者,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常色与病色
常色:明润含蓄。(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为有神,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含蓄: 面色红黄隐隐,隐于皮肤之内而不显露,示胃气充足, 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主色:个体素质差异,保持终身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侯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发生的但属于正常变 化者。 病色:晦暗暴露。(晦暗,面部皮肤枯槁晦暗而无光泽,示脏 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 地显露于外,为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善色:病色而光明润泽,为“气至”。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于面。 恶色:病色且枯槁晦暗,为“气不至”。为脏腑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1脱证:应固气,独参汤主之。

气能生血( 《中基》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2黄疸三黄:巩膜(白眼仁)、皮肤、小便中年以上人的脂肪沉着与黄疸的鉴别:脂肪沉淀在局部,而黄疸的黄则分布均匀3胖人多痰,瘦人多火4药方:大枣半斤,枸杞2斤,川红花50g ,冰糖半斤,酒10斤(纯高粱白酒60° -- 62 °)药 用价值:治未病,促进血液循环,防高血压、脑瘀血。

四闭:气血阴阳 7五脱:寒热痰淤气8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三气(风寒湿)热痹9治脱发、发折、头发干燥、干枯、头皮屑的药方:生大黄40g ,紫草50g ,侧柏叶30g ,首乌40g ,炮甲珠20g ,黑芝麻油2斤将上诉药物混合,于黑芝麻油中3个月用法:以植物洗发水净头,涂上泡制好的黑芝麻油,揉搓5—10分钟,再洗净10小儿风水:小儿受风寒面部水肿风水宣肺(肺有宣发肃降的功能),此法称之为提壶揭盖11面瘫:风邪中络,导致面神经麻痹,时间窗在一周之内,以针灸治疗,效果甚好 13红眼病:红眼病即充血性结膜炎,由病毒所引起,慎用抗生素治疗方法:将菊花,金银花放入水中,加热至有水蒸气,用水蒸气熏眼睛,熏时要使眼睛做上下左右的旋转运 动每天2 — 3次此法还可用于眼袋,黑眼圈,眼睛干涩的治疗。

14针眼(中)麦粒肿(西):常见于少年,青年,眼睑下拉内面有黄白点,化脓所致(内)由 于毛囊化脓性炎症,按之发硬,患者疼痛,肿胀,不及时治疗可形成疤痕(外)五味消毒饮主之 注意:头面部、危险三角区出现青春痘,针眼,切勿挤压,由于头面部 静脉无静脉瓣,细菌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内。

15治疗流鼻血:法一:用冷水拍后颈窝法二:用湿毛巾夹于腋下,与流鼻血的鼻子同侧17 口唇糜烂,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属胃热,清胃散主之上火(中)牙龈炎、牙周炎(西)牙龈肿痛,牙疼,牙龈出血(牙宣)如是实火, 一般为青壮年,清胃散主之;虚火,一般为老年人,玉女煎主之18鹅口疮是由白色链球菌引起,属于真菌感染;常年使用抗生素会使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可导致腹泻口干瘰疬: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七处淋巴结分布:腘窝、(腋窝)、(锁骨上窝)、(腹股沟)、耳后、枕后、颌下加()的出现肿大属于危险症状21风寒所致项强,项背强几几-----《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住之22癥:腹腔内痞块,一般以隐见腹内,按之形证可验,坚硬不移,并有定处者为癥瘕: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者为瘕积: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有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23腰部拘急:1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2腰肌劳损:按之腰大肌发硬并伴有疼痛3肾结石: 见于腰部胀,并不是很痛4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由于尿盐晶体较易随尿液排入膀胱,故原发性输尿管结石极少见,包括肾结石或体外震波后结石碎块降落所致,剧痛(此之谓:肾绞痛),可致休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脱证:应固气,独参汤主之。

气能生血(《中基》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2黄疸三黄:巩膜(白眼仁)、皮肤、小便中年以上人的脂肪沉着与黄疸的鉴别:脂肪沉淀在局部,而黄疸的黄则分布均匀3胖人多痰,瘦人多火4药方:大枣半斤,枸杞2斤,川红花50g ,冰糖半斤,酒10斤(纯高粱白酒60°-- 62°) 药用价值:治未病,促进血液循环,防高血压、脑瘀血。

半身不遂,口眼斜6四闭:气血阴阳7五脱:寒热痰淤气8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三气 (风寒湿)热痹9 治脱发、发折、头发干燥、干枯、头皮屑的药方:生大黄40g ,紫草50g ,侧柏叶30g ,首乌40g ,炮甲珠20g ,黑芝麻油2斤 将上诉药物混合,于黑芝麻油中3个月 用法:以植物洗发水净头,涂上泡制好的黑芝麻油,揉搓5—10分钟,再洗净10小儿风水:小儿受风寒→→面部水肿→→风水→→宣肺(肺有宣发肃降的功能),此法称之为提壶揭盖12面瘫:风邪中络,导致面神经麻痹,时间窗在一周之内,以针灸治疗,效果甚好13红眼病:红眼病即充血性结膜炎,由病毒所引起,慎用抗生素 治疗方法:将菊花,金银花放入水中,加热至有水蒸气,用水蒸气熏眼睛,熏时要使眼睛做上下左右的旋转运动 每天2—3次 此法还可用于眼袋,黑眼圈,眼睛干涩的治疗。

14针眼(中)麦粒肿(西):常见于少年,青年,眼睑下拉内面有黄白点,化脓所致(内)由于毛囊化脓性炎症,按之发硬,患者疼痛,肿胀,不及时治疗可形成疤痕(外) 五味消毒饮主之 注意:头面部、危险三角区出现青春痘,针眼,切勿挤压,由于头面部静脉无静脉瓣,细菌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内。

16治疗流鼻血:法一:用冷水拍后颈窝法二:用湿毛巾夹于腋下,与流鼻血的鼻子同侧17口唇糜烂,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属胃热,清胃散主之上火(中)牙龈炎、牙周炎(西)牙龈肿痛,牙疼,牙龈出血(牙宣)如是实火,一般为青壮年,清胃散主之;虚火,一般为老年人,玉女煎主之18鹅口疮是由白色链球菌引起,属于真菌感染;常年使用抗生素会使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可导致腹泻股沟)、耳后、枕后、颌下加()的出现肿大属于危险症状21风寒所致项强,项背强几几-----《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住之22癥:腹腔内痞块,一般以隐见腹内,按之形证可验,坚硬不移,并有定处者为癥瘕: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者为瘕积: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有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23腰部拘急:1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2腰肌劳损:按之腰大肌发硬并伴有疼痛3肾结石:见于腰部胀,并不是很痛4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由于尿盐晶体较易随尿液排入膀胱,故原发性输尿管结石极少见,包括肾结石或体外震波后结石碎块降落所致,剧痛(此之谓:肾绞痛),可致休克。

可以大黄、穿山甲、金钱草解之。

24西医认为:浮肿先从脚部开始可导致心脏出问题,如肺心病、心衰浮肿先从眼部开始可导致肾脏处问题25风湿:以侵犯大关节为主,严重者可患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狭窄类风湿:以侵犯小关节为主(手的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严重则可波及大关节,属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应控制炎症,消肿止痛,调节免疫,西医可查类风湿因子痛风:属于自身代谢性风湿病,体内嘌呤代谢的紊乱,尿酸以盐的形式析出沉淀在关节处,应调节饮食,降低尿酸值,可出现晨僵,导致骨骼的改变26龙胆泻肝汤:阴部湿痒27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28水痘:儿科常见疾病,传染性强,银翘散主之,晚上以煎过4次的汤液擦拭身体,尔后洗去,以除药味29痰:痰是由肺和气管排出的病理性液,浊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分下列几种:1寒痰:量多,色白,清稀。

如果是外感风寒所致,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喉痒,咳嗽;如果是脾肾虚寒引起,则出现恶寒肢冷,神倦纳呆,脉沉缓2热痰:量可多可少,色黄,黏稠,舌苔黄,厚3燥痰:量少,黏稠(常咯到下巴肯上),难咯,如蜘蛛丝一样富有弹性4湿痰:量多,色白,痰滑,易咯5淤痰:量多,难咯,患者感觉痰很深;方剂加入桃仁后效果更好,小儿:15—20g 成人30g6肺痈:肺脓肿(西)痰腥臭无比,咯出的痰中有脓27血痰:剧烈咳嗽能咯出血,血痰因区分a口腔中有血b鼻腔中有血c呼吸道出血(气管、支气管、肺)d消化道出血(胃)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可致血痰;肺癌所致血痰者,支气管变小,量少干咳,咳声音调高,似金属敲击声,28望呕吐物:要区分寒呕还是热呕,寒呕:呕吐物清稀热呕:食入即吐,呕吐不止,心烦喜冷寒呕用生姜汁+吴茱萸,丁香,半夏热呕用生姜汁+黄连,半夏胃肠道感冒,证见呕吐拉肚子,霍香正气水主之29吐血的分辨:若血中有食物残渣者,是胃溃疡,血管穿孔所致,病变部位在胃,称吐血;若见血中有泡沫,气泡者,嗓子还痒者,病变部位在肺,称咳30大便热,臭秽难闻,由于肠道的感染,肠道功能的紊乱,葛根芩连汤解之31下痢:严重,指痢疾下利:一般指腹泻,如体内大肠杆菌失调3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里急后重33痢疾:古称肠辟,滞下。

大便如黏冻,夹有脓血,便红白相间,俗称“桃花粪”。

由痢疾杆菌引起,毒性强,严重者可导致人死亡,并有严重的传染性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有全身中毒等症状,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

3岁以上患儿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34治疗便秘:一杯温开水,一勺蜂蜜,一勺醋,早上起来空腹饮用,30min后再吃早饭便秘可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使心脏损伤,女子脸上长斑35肠道热极:大承气汤伤阴,阴虚便秘:麦冬,沙参肾气虚(轻)肾阳虚(重),阳虚便秘:肉苁蓉,锁阳血虚便秘:当归,阿胶36脾胃虚寒:应内服温脾阳之药物+外用药:丁香、花椒、吴茱萸、附子、加盐炒热后敷于肚脐处37正常的小便:解便时透明无色,盛于玻璃杯中为淡黄色,味略臊、腥、臭,无淋漓不尽,将鞋打湿的现象小便发黄的原因:1喝水少(喝水量min:确保口不干,小便不发黄)2内热:以清热药解之,清热强度应从弱到强(夏桑菊(min)→板蓝根→上清丸→牛黄解毒片(max)),中病即止,以免损耗阳气3黄疸:医生应该建议患者检查小便,查胆红素含量,以确定甲肝、乙肝、肝癌及是否会是胰腺癌38小便发红,似洗肉水的颜色(淡红色),此为肉眼血尿;而尿外观不明显,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大于3个,称镜下血尿,为隐血下述血尿的原因:1泌尿道的感染(炎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2结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的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破尿路上皮,即容易引起血尿和继发性感染。

大块结石可引发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3肿瘤: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的发生(膀胱癌、前列腺癌)4运动性血尿:运动量过大,具有可逆性,教练员应该调整训练量5外伤:暴力伤及泌尿系统6药物刺激:如磺胺、酸、汞、铅、砷中毒,大量注射甘露醇、甘油等7先天畸形39小便又黄有臭1内热(肝热)太重2酒毒太盛小便出现酮味(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肾脏可缩至板栗大小尿液淡黄色,泡沫量大,由于尿液的粘稠度升高(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升高,肾功能受损,肾小球只允许小分子量物质通过,由于蛋白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故可见患者脸浮肿),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40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41舌色:淡白色舌淡白胖嫩,有齿痕(舌胖有齿痕)多属阳气虚衰,还可见冬天怕冷,真武汤主之42红绛舌:热入营血,舌色必绛(深红谓之绛)温病四阶段:卫、气、营、血,表明温病由表及里,由深到浅肿胀舌:主热盛,酒毒瘦薄舌:主阴血亏虚,气血不足裂纹舌:主阴血亏虚,高热,伤阴芒刺舌(猫舌):主热盛若患者出现芒刺舌,舌色焦黑,属肠胃热极,大承气汤主之(此法称为急下存阴,泻热以保阴,留的一分阴液,便有一份生机)齿痕舌:舌上有齿痕,观察患者两颊是否有齿痕,有为阳虚的表现44进食补药的标准:观察舌苔的厚薄。

苔薄可进食补药,苔厚立即停止。

舌苔厚,说明体内有邪气,应网开一面,攻之,泻之可也,若进食补药则会导致闭门留寇,邪气内留。

45患者口渴,若津液少,伤阴;津液多,阳虚,此为阳气不能蒸腾水液所致,方中投以肉桂,附片等扶阳药46滑苔,津液多,伸舌欲滴,多为痰饮,水湿所致滑苔,舌黑,多为阳虚寒盛所致腐苔,食积胃肠,无根,刮之易去;腻苔,痰饮,有根,刮之难去剥落苔,伤阴,伤胃气,甚者出现镜面舌,说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47中医急救三宝:安宫牛黄丸(宫指心包)、紫雪丹、至宝丹(三者都是凉药,清热效果很好)48哮: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声可达户外(中医:哮即痰鸣气喘之常发者,膈内有壅塞之气,肺中有胶固之痰,肺络又有风寒之感,三者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此之谓痰气相搏;西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致,以麻黄素缓解,可使支气管扩张,而常人对麻黄素无效)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49忽然开始打喷嚏:出现两种可能性:1出现感冒症状,流清涕,咳嗽 2自身免疫力好,能扛过去,无碍50 久病阳虚之人,忽发喷嚏,多为阳气的回复;久病,忽流鼻血或打喷嚏,是邪气外减的表现年轻人患口气、牙龈肿痛,清胃散主之,曾凡屡试不爽52慢性疾病由急性疾病发展而来者,表明患者正气已伤,正气虚,抵抗力弱,以黄芪、太子参、党参、附子、干姜扶正白带的异常抓本质:看是否有异味55主诉:痛经,血中有淤块,涩脉关键在于询问疼痛发生的阶段,疼痛在经血前,淤血所致痛经,疼痛在经血后,寒邪所致痛经,患者可能小腹还冷痛56鱼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58背部为阳气聚集之处,背部怕冷一定是阳虚,现在发现引起阳虚的原因可能是:1运动量少2多食冷饮3熬夜4猪肉性凉,多食伤阳59病程短、体质好,多为实证,用丁香、干姜散寒即可(一次性吃大量的冷饮)病程长,体质差,多为虚证,用附子、肉桂扶阳(长期拉肚子,最近突然加重)60引起热的原因:1阳盛(热盛)2阴虚3食积(多见于小儿)4气郁(多见于肝气郁结)5血瘀(骨折病人)6气虚(女性更年期综合症)62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发作,是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为进退的病理反应寒热往里,发无定时,伤寒病的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病,青蒿汁主之66胁痛1肝胆湿热(属实热)2淤血3气滞:女性,两胁痛,甚至乳房亦痛,出现经期紊乱,肝囊肿,此为肝气郁结所致,此种患者多小气、脾气不好,症状轻者逍遥散主之,严重者丹栀逍遥散主之67患者出现脾胃虚寒,常年拉肚子治法:健脾胃,勿忘用上外用药驱寒(小茴、丁香、草果、花椒、盐,炒好用纱布装好,趁热敷于胃寒处)68少腹冷痛,牵引外阴者,是寒凝肝经,常见于疝气69胆囊疾病(胆结石、胆囊炎)可引起背痛,B超检查70背痛连项者,风寒侵袭,脊椎病背痛连肩者,风湿侵袭,肩周炎(滑膜和肌肉黏在一起,严重者可暴力分离)71腰痛:1淤血阻络:打篮球闪了腰可引起腰痛(活血化瘀应贯穿整个伤病中,即所谓的“37”治疗法则)(损伤后,局部正气将下降,易受风寒湿的侵袭,所谓损伤性痹症)2寒湿痹阻: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3肾精亏虚:耳鸣、头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某些腰肌劳损患者属肾精亏虚72消化不良的症状:便秘或腹泻,均应健脾胃73头晕:1痰湿上蒙,痰浊蒙蔽心窍,症见头晕、恶心、呕吐,脉弦滑,苔厚腻中青年女性美尼尔氏综合症,耳迷路水肿,甘露醇脱水(西),除湿健脾化痰(中)2肝火上炎:肝经火旺,为实火,伴头痛,异发脾气者多见3肝阳上亢:本虚标实,证见头晕、头痛、如醉酒貌、头痛欲裂(高血压)4气血亏虚:低血压患者、贫血,可见口唇淡白、指甲苍白74目痒、目痛、眼充血以熏蒸法解之(菊花、金银花、决明子)75目昏:以杞菊地黄丸补肝经雀目:由于维生素缺乏,食新鲜蔬菜76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此为冠心病的特征性表现(症状典型)老年人、短气、胸闷,冠心病的先兆(症状不典型)77脘痞:患者自觉胃脘部窒塞满闷,而检查其脘部并无胀感,三泻心汤(半夏、生姜、甘草)78麻木:多因气血失养(包括气血运行受阻和气血亏虚)气血运行受阻可由风寒、痰湿、血瘀导致79人长期感到疲乏,西医检查无异常,伴有睡眠质量差、失眠,常见于工作压力大之人,此时应该引起医生的高度注意80睡眠的好处:1睡眠时是组织自我修复的最好时间2给大脑降温3人体只有在晚上,无光的情况下才会分泌褪黑素,能预防产生肿瘤81失眠(阳不入阴):1入睡晚,正常人躺床上30min左右入睡2醒得早,醒后便无法再入眠3易惊醒4梦多,第二天早上起床头昏脑胀,体乏无力男子以精(阳)为本,女子以血(阴)为本,所以女子熬夜更易伤阴82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火向下以温肾水,肾水向上以济心火交通心肾的药物:蛤蚧、莲子心、黄连、肉桂、远志83胃不和,卧不安,睡前不可饮食,易发胖83嗜睡:湿邪困阳或阳气虚气所动:人生气可引起食欲减退4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压力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