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SIMULINK仿真实验

合集下载

Simulink实验报告

Simulink实验报告

实验一:AM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仿真原理。

2.AM 信号是如何进行调制与解调的。

实验原理:1.调制原理:AM 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就是按原始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量的过程。

+m(t)S AM (t)A 0cos ωc tAM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表达式分别为:()()[]()()()()t t m t A t t m A t S C C C AM ωωωcos cos cos 00+=+=式(4-1) ()()()[]()()[]C C C C AM M M A S ωωωωωωδωωδπω-+++-++=210 式(4-2)在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

其频谱是DSBSC-AM 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大载波的频谱。

2.解调原理:AM 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还原为调制信号。

AM 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解调。

AM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图。

相干解调(同步解调):利用相干载波(频率和相位都与原载波相同的恢复载波)进行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在于必须产生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位的载波。

如果同频同相位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会破坏原始信号的恢复。

相干载波的提取:(1)导频法:在发送端加上一离散的载频分量,即导频,在接收端用窄带滤波器提取出来作为相干载波,导频的功率要求比调制信号的功率小;(2)不需导频的方法:平方环法、COSTAS环法。

LPF m0(t)S AM(t)cosωc t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可以用包络检波的方法恢复原始调制信号。

包络检波器一般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1)整流:只保留信号中幅度大于0的部分。

(2)低通滤波器:过滤出基带信号;(3)隔直流电容:过滤掉直流分量。

实验内容:1.AM相干解调框图。

基于simulink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仿真实验

基于simulink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仿真实验

基于simulink 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仿真实验11电牵3班罗凯关键字:单相 全桥 逆变 simulink本次实验主要为利用simulink 中的块原件来构建电力电子中的一种基本整流电路——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电路的功能是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在逆变电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电路及有关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效果好坏进行验证。

如果通过实验来验证, 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元件安装、调试、重新设计等步骤, 这样使得设计耗资大,效率低, 周期长。

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为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可以使复杂的电力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

Matlab 是一种计算机仿真软件, 它是以矩阵为基础的交互式程序计算语言。

Simulink 是基于框图的仿真平台, 它挂接在Matlab 环境上,以Matlab 的强大计算功能为基础, 用直观的模块框图进行仿真和计算。

其中的电力系统(Power System )工具箱是专用于RLC 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电机传动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仿真用的模型库。

以Matlab7.0 为设计平台, 利用Simulink 中的Pow er System 工具箱来搭建整流电路仿真模型,设置参数进行仿真。

一、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1、 电路结构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原理图及波形(阻感性负载)(图a) 输出电压(图 b )输出电流(图 c )直流输入电流(图 d ) 2、 工作原理a)两个半桥电路的组合;b) V1和V4一对,V2和V3另一对,成对桥臂同时导通,两对交替各导通180°;c) uo 波形同半桥电路的uo ,幅值高出一倍U m =U d ; d) i o 波形和半桥电路的i o 相同,幅值增加一倍; e) 单相逆变电路中应用最多的; 3、 输出电压参数分析a)tb)c)d)tuo 成傅里叶级数基波幅值基波有效值当uo 为正负各180°时,要改变输出电压有效值只能改变Ud 来实现 4、 移相调压方式(通过逆变器本身开关控制,适用于单相)图示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移相调压方式可采用移相方式调节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称为移相调压各栅极信号为180°正偏,180°反偏,且V 1和V 2互补,V 3和V 4互补关系不变但V 3的栅极信号只比V 1落后q ( 0<q <180°)u o 成为正负各为q 的脉冲,改变q 即可调节输出电压有效值 uo 成傅里叶级数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 t t t U u ωωωπ5sin 513sin 31sin 4d o ddo1m 27.14U U U ==πdd1o 9.022U U U ==πa)b)图5-7VD 3VD 4u u u u i o u od o 1,3,54sin sin 2n U n u n t n θω∞==π∑o dU U =基波有效值随着θ 的变化,谐波幅值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当θ 较小时,较低次的谐波幅值将与基波的幅值相当,所以,这种调压方式不适合大范围的调压。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Simulink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设计和仿真工具,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研究中。

本次实验将利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通过搭建模型、参数调整、仿真运行等过程,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imulink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系统仿真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熟悉Simulink的界面和基本操作;2. 理解和掌握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调整系统参数、运行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绘制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利用Simulink绘制出所需的系统模型,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传感器等。

2. 参数设置:针对所绘制的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系统的参数,例如增益、阻尼系数等。

3. 仿真运行: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对所构建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运行。

4.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要求,我们绘制了一个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模型,并设置了相应的参数。

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我们进行了仿真运行,并获得了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经过调整参数后,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输出信号的稳态误差较小,并且在过渡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振荡或超调现象。

通过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我们验证了系统的稳态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能较为理想。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了解了系统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参数调整和仿真结果分析的方法。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1. 《Simulink使用手册》,XXX出版社,20XX年。

2. XXX,XXX,XXX等.《系统仿真与建模实践教程》. 北京:XXX出版社,20XX年。

SIMULINK仿真实验

SIMULINK仿真实验

SimuLink 仿真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专业:信息****** 1031020118****** 1031020124****** 1031020217指导老师:***日期:2012—12—25题目: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一、实验目的1、熟悉Simulink 基本用法。

2、了解simulink 的一些模块的意义。

3、掌握模块的选取、复制、删除操作。

4、学会simulink 模块的连接以及模块参数的设置。

二、实验仪器1、计算机2、MATLAB 软件环境三、实验内容1、求解二阶微分方程x(t)0.4x(t)0.9x(t)0.7u(t)++=的方程解,其中u(t)是脉冲信号。

需要使用Simulink 求解x(t)。

2 、求解二阶微分方程x(t)0.2x(t)0.4x(t)0.2u(t)++=,其中u(t)是脉冲信号。

需要使用Simulink 求解x(t)。

3、求解二阶微分方程x(t)0.5x(t)0.8x(t)0.9u(t)++=的解x(t);其中初值为 ,并且 是一个余弦信号。

四、实验过程1、求解二阶微分方程x(t)0.4x(t)0.9x(t)0.7u(t)++=的方程解,其中u(t)是脉冲信号。

需要使用Simulink 求解x(t)。

1.1)用matlab 求解此二阶微分方程:在matlab 中输入程序: syms t y;u=sin(t); uu=0.7*u;y=dsolve(['D2y+0.4*Dy+0.9*y=',char(uu)]);程序运行结果:y =exp(-1/5*t)*sin(1/10*86^(1/2)*t)*C2+exp(-1/5*t)*cos(1/10*86^(1/2)*t)*C1-7/17*sin(t)-28/17*cos(t) 1.2)利用simulink 求解此二阶微分方程x(0)1x(0)3=⎧⎨=⎩u(t)cos(t)=1.21使用simulink创建微分方程:创建m文件:function Ts=yuejiewqqt=0:.1:20;y=heaviside(t);Ts=[t',y'];用Simulink做所得模块:1.22设置模块属性:设置模块pulse的模块属性:设置模块add的模块属性:1.23 运行simuliksimulink结果运行图:2、求解二阶微分方程x(t)0.2x(t)0.4x(t)0.2u(t)++=,其中u(t)是脉冲信号。

模糊控制实例及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模糊控制实例及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模糊控制实例及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一、背景介绍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很好地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而且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能够快速实现控制的优化。

二、实例介绍
本次实例采用一个双轮小车为对象,实现小车在平面上向指定位置运动的控制。

通过小车的速度和转向角两个输入变量,输出一个模糊控制信号,控制小车前进和转向。

三、实验过程
1. 建立模糊控制系统模型
打开Simulink软件,建立一个新模型,模型中包括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控制器。

2. 设计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1)设计输入变量
本实例选择小车速度和转向角两个输入变量,每个变量包含三个模糊集合,速度变量分别为“慢速”、“中速”、“快速”,转向角变量分别为“左转”、“直行”、“右转”。

(2)设计输出变量
模糊控制信号输出变量选择小车的前进和转向,每个变量包含三个模糊集合,分别为“慢行”、“中行”、“快行”、“左转”、“直行”、“右转”。

3. 建立控制器
建立模糊控制器,包含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关系,建立控制规则库和模糊关系。

4. 仿真实验
在Simulink下进行仿真实验,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小车运动状态,对比试验。

四、实验结果
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得到最优的小车模糊控制参数,可以实现小车的平滑运动
和准确转向。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建立一个小车的模糊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小车的平滑运动和准确转向,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可以很好地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系统,适合许多需要快速优化控制的场合。

仿真软件操作实验报告(3篇)

仿真软件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仿真软件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2. 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建模、仿真、分析等。

3. 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仿真软件:XXX2. 计算机一台3. 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一、仿真软件基本操作1. 打开软件,熟悉界面布局。

2. 学习软件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各个部分的功能。

3. 掌握文件操作,如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

4. 熟悉软件的基本参数设置。

二、建模操作1. 学习如何创建仿真模型,包括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

2. 掌握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学会使用软件提供的建模工具,如拉伸、旋转、镜像等。

三、仿真操作1. 设置仿真参数,如时间、步长、迭代次数等。

2. 学习如何进行仿真,包括启动、暂停、继续、终止等操作。

3. 观察仿真结果,包括数据、曲线、图表等。

四、分析操作1. 学习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统计、曲线拟合、图表绘制等。

2. 掌握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项目。

2. 在建模界面,根据实验需求创建仿真模型。

3. 设置仿真参数,启动仿真。

4. 观察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5. 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6.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建模、仿真、分析等。

2. 在建模过程中,学会了创建实体、连接器、传感器等,并能够进行模型的修改、删除、复制等操作。

3. 在仿真过程中,成功设置了仿真参数,启动了仿真,并观察到了仿真结果。

4. 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仿真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与实际数据或理论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及simulink仿真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及simulink仿真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通信仿真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项目名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设计及simulink仿真二、有关扩频系统地背景介绍扩展频谱(Spread Spectrum,SS)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移动通信、雷达、导航、测距、定位等领域.它利用频谱扩展技术将需要发送地信息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地频带上,使射频带宽比信息带宽宽得多,然后再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则通常通过相干解扩将信号重构出来.这种通信系统以占用比原始信号带宽宽得多地射频带宽为代价,来获得更强地抗干扰能力和更高地频谱利用率.b5E2RGbCAP 在通信系统中采用扩频技术有许多优点:比如具有较强地抗干扰能力;具有较强地隐蔽性和抗测向、抗侦察能力;具有优良地多址接入能力,是码分多址地关键技术;具有很强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地能力;抗多径干扰;可进行高分辨率地测向、定位等等.p1EanqFDPw按照扩频方式地不同,扩频通信系统主要可分为: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跳频系统(Frequency Hopping,FH)跳时系统(Time Hopping,TH).DXDiTa9E3d跳频是扩频地另外一种方式.在跳频系统中,调制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地控制,不断地以伪随机规律跳变,以躲避点干扰和窄频干扰.跳频系统可以看成是载波频率按照指定地伪随机规则跳变地多元频移键控(M-FSK)系统.根据跳频RRbps)与传输信息速率(速率()之间地关系,可以将跳频系统分为慢跳/s ah R?R),则为快跳频,反之为慢跳频.跳频系统和快跳频系统:若(RTCrpUDGiTah三、实验目地:本实验地目地是通过搭建跳频扩频系统地模型,了解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原理,并掌握simulink地操作使用方法.5PCzVD7HxA1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四、实验内容跳频系统是一种瞬时窄带系统.在接收机端,本地恢复载波也受伪随机码地控制,并保持与发送地跳频变化规律一致,这样,以频率跳变地本地恢复载波对接收信号进行变频(相乘)后,就能得到解扩(解跳频)信号,然后对解扩后地信号再进行相应地解调即可恢复数据.由于跳频系统中载频不断改变,在接收机中跟踪载波相位较为困难,所以跳频系统中一般不采用需要相干方式解调地调制方式,如PSK等,而是采用一些可非相干解调地调制方式,最常用地是FSK调制.jLBHrnAILg 设数据流波形为a(t),数据速率为,其取值为双极性地(1),进行FSKR?a调制(频偏设为)后输出信号地等效低通信号为b(t),有f?xHAQX74J0X?a(t2)?fj e?)b(t设伪随机序列控制下地瞬时频率取值为f(t),随着时间改变,f(t)取值在频率点,i=1,.......N上改变.跳频载波信号地等效低通信号为c(t)设为:f LDAYtRyKfEe)?c(ti?f(tj2)跳频就是以跳频载波对数据调制信号地频率搬移过程,跳频输出地等效低通d(t)是:信号?(a(t)?f?f(j2t))e?)t?c(t)d(t)?b(在接收端,以同步PN码控制地频率伪随机变化地载波(其等效低通信号为*)和接收信号混频(相乘)进行解跳频,得到解扩地共轭信号发送载波c(t))t(c^)tb(为输出信号Zzz6ZB2Ltk*)(tt))?c()?nt)?J(?b(t)(d(t**)ct(J)?(t))?(?dt)?c)(t?(n(t???f(2t)?jt))?2jf(t)?tj2(a()?ff(e?et())?)(?n?e(t?J??f(t2?)t(a()?fj)j2e)((? nte???t(J))2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以同步t)分别表示噪声和干扰信号,并且t)和J(其中,n(1)?(tc(t)c跳变地本地恢复载波对接收信号混频后,就得到了解调后地窄带信号b(t)和宽带地噪声以及干扰信号.同样,以窄带滤波器即可滤除大部分噪声和干扰,达到抗干扰地目地.dvzfvkwMI1五、实验记录以及结果分析设数据速率为100bps,数据调制采用2FSK方式,频率间隔为100Hz.跳频频点为32个,调频频率间隔为50Hz,调频速率为50跳/S.设以伪随机整数控制跳频地载频,接收机中解跳所用地本地恢复载波理想地跟踪了发送载波频率变化.新到设为AWGN信道.rqyn14ZNXI该系统属于一个慢跳频扩频系统.跳频输出信号带宽约为Hz,1600?50?32其等效低通信号频率变化范围为-800——800Hz.为了使仿真观测范围达到-2000——2000Hz,信号采样率应设置为4000次/s,所以每一个传输数据码元地仿真采样点数为40点.跳频速率为50跳/s,故每跳持续时间为0.02s,对应地采样点数为80点.伪随机码采用m序列,也可采用Gold序列.将伪随机码中每5bit转换为一个0——31地随机整数,以控制跳频载波地输出频率.由于假设接收机伪随机码是理想同步地,且信道没有时延,因此在模型中可直接用发送方地伪随机码作为接收机恢复地伪随机序列.EmxvxOtOco3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跳频扩频传输系统地仿真模型图1图2 PN序列发生子系统Bernoulli Binary .二进制信源数据采用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传输测试模型M-FSK Modulator Baseband0.01s.然后用Generator产生,模块中采样时间设为,每个100Hz2模块完成2FSK调制,其参数设置为:调制元数为,频率间隔为序PN地信号.由次符号地采样点数为40,这样调制输出地将是采样率为4000/s产生,子系统中,0-31列转换得到地随机整数由子系统Subsystem PN Sequence(即5个样值并设置按帧输出,PN序列模块地采样时间间隔设置为1/250s,每帧5将每将帧格式转换为基于取样地信号后,个码片),用Bit to Integer Converter5输出随机整数.码片转换为一个随机整数输出,作为跳频载波频率点地控制信号M-FSK Modulator Baseband1.跳频器采用,等于跳频速率地速率是250/5=50个/s,每50完成,其设置参数是:调制元数32,输入数据类型为整型,频率间隔为地503280符号地采样点数为,这样该模块将输出在个频点上跳频速率为次/s4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伪随机跳频载波信号.它是复信号,采样率与2FSK信息调制地输出信号相同,为4000次/s.信息调制输出和跳频载波进行相乘以实现跳频扩频.SixE2yXPq5扩频输出经过AWGN信道并加入一个150Hz地单频正弦波作为干扰源.在接收端,本地跳频载波是发送跳频载波信号地共轭信号,以相乘完成解跳后,用M-FSK Demodulator Baseband完成2FSK信息解跳,其设置与信息调制器对应.与发送数据相比,解调输出数据将会延迟一个码元间隔时间(0.01s).系统中可对比观察收发数据波形,测试误码率,并用频谱仪观测跳频,信道传输以及解跳,解调前后地信号频谱,如图3-5.6ewMyirQFL图3跳频前信号频谱5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图4 跳频后信号频谱图5调制波形和解调波形设置AWGN信道地噪声方差为1,单频正弦波幅度为1,执行仿真后则可得到各关键传输点地信号频谱.可以看到,2FSK信息调制输出地频谱频率间隔为100Hz,跳频扩频后地信号频谱中存在32个调频频点,间隔50Hz扩频带宽为1600Hz.kavU42VRUs六、参考文献[1]王玉德,王金新.基于MATLAB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仿真研究[J],通信技术,2012年第06期(43):21-23y6v3ALoS89[2]李德鑫,高宪军.基于simulink地GMSK跳频通信系统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25):391-397M2ub6vSTnP[3]佘明辉,佘轮.基于扩频技术地跳频扩频分析[J],电子技术,2012.4:16-18[4]吴丹,王得成.跳频扩频数字通信系统地建模与仿真[J],煤炭技术,2012年4期(31):239-2400YujCfmUCw[5]王靖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Matlab仿真和分析[J],中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410008[6]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 / 8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pictur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includes This article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eUts8ZQVRd以及其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除此以外,将本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许可,并支付报酬sQsAEJkW5T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addition, obligees. In relevant and this rights of website its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GMsIasNXkA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7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TIrRGchYzg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news of use for good-faith reasonable must be and citation the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7EqZcWLZNX8 / 8。

SIMULINK模块介绍

SIMULINK模块介绍

实验五SIMULINK仿真一、实验目的SIMULINK是一个对动态系统(包括连续系统、离散系统和混合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软件包,是MA TLAB的一个附加组件,其特点是模块化操作、易学易用,而且能够使用MATLAB提供的丰富的仿真资源。

在SIMULINK环境中,用户不仅可以观察现实世界中非线性因素和各种随机因素对系统行为的影响,而且也可以在仿真进程中改变感兴趣的参数,实时地观察系统行为的变化。

因此SIMULINK已然成为目前控制工程界的通用软件,而且在许多其他的领域,如通信、信号处理、DSP、电力、金融、生物系统等,也获得重要应用。

对于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专业课程或者相关课程设计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掌握SIMULINK,就等于是有了一把利器。

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上机训练,掌握利用SIMULINK对一些工程技术问题(例如数字电路)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预备知识1. SIMULINK快速入门在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结构往往很复杂,如果不借助专用的系统建模软件,则很难准确地把一个控制系统的复杂模型输入计算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仿真。

1990年,Math Works软件公司为MATLAB提供了新的控制系统模型图输入与仿真工具,并命名为SIMULAB,该工具很快就在控制工程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使得仿真软件进入了模型化图形组态阶段。

但因其名字与当时比较著名的软件SIMULA类似,所以1992年正式将该软件更名为SIMULINK。

SIMULINK的出现,给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带来了福音。

顾名思义,该软件的名称表明了该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Simu(仿真)和Link(连接),即该软件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模块并通过信号线连接各个模块从而创建出所需要的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提供的功能来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SIMULINK的启动首先启动MATLAB,然后在MA TLAB主界面中单击上面的Simulink按钮或在命令窗口中输入simulink命令。

MATLABSimulink和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Simulink和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姓名:喻彬彬学号:K031541725实验1、MATLAB/Simulink 仿真基础及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Simulink 仿真的基本知识;2、熟练应用MATLAB 软件建立控制系统模型。

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1、熟悉MATLAB/Smulink 仿真软件。

2、一个单位负反馈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210()3G s s s =+。

用Simulink 建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3、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Y s G s X s G s =+,其中250()23s G s s s+=+。

用Simulink 建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4、一闭环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320.520()0.11220s G s s s s s+=+++,而且前向通道有一个[-0.2,0.5]的限幅环节,图中用N 表示,反馈通道的增益为1.5,系统为负反馈,阶跃输入经1.5倍的增益作用到系统。

用Simulink 建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

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题1、(1)利用Simulink的Library窗口中的【File】→【New】,打开一个新的模型窗口。

(2)分别从信号源库(Sourse)、输出方式库(Sink)、数学运算库(Math)、连续系统库(Continuous)中,用鼠标把阶跃信号发生器(Step)、示波器(Scope)、传递函数(Transfern Fcn)和相加器(Sum)4个标准功能模块选中,并将其拖至模型窗口。

SIMULINK建模仿真PID控制

SIMULINK建模仿真PID控制

实验二PID调节器实验内容:SIMULINK建模仿真学生信息:自动化提交日期:2023年5月28日报告内容:PID调节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仿真系统参数设置及子系统封装技术;2.分析PID调节器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1台2.MATLAB 7.X软件1套。

三、实验原理说明1.建立新的simulink模块编辑界面,画出如图1所示的模块图。

对应的增益参数分别设为P和I,左击选中全部框图,右击菜单选择“creat subsystem”,变为图2。

图1:图2:2.右击图2中间的框图“Subsystem”,在右击的菜单中选择“Mask Subsystem”,出现下图。

先直接输入disp('PI调节器'),给待封装的子系统命名。

3.选择“Parameters”进行参数设置,点击按钮,添加参数,此参数必须与上文设置的参数对应,否则无效,如下图所示。

4.点击OK,完成子系统的封装。

双击PI调节器模块,出现参数设定对话框如下,可以进行参数调节。

四、实验步骤1.从continue模块集中拉出Derivative、Integrator以及从Math Operations模块集中拉出Gain模块,设计PID调节器,对PID调节器进行封装;2.建立Simulink原理图如下:3.双击PID调节器模块,调整调节器的各参数。

五、实验要求分析调节器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撰写实验报告:1.P调节将PID调节器的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改为0,使其具有比例调节功能,对系统进行纯比例调节。

调整比例增益(P=0.5,2,5),观察响应曲线的变化。

图1 P=0.5时的阶跃信号及其响应图2 P=2时的阶跃信号及其响应图3 P=5时的阶跃信号及其响应P增大,系统在稳定时的静差减少。

2.PD调节调节器的功能改为比例微分调节,调整参数(P=2,D=0.1,0.5,2,5),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

图4 P=2,D=0.1时的阶跃信号及其响应图5 P=2,D=0.5时的阶跃信号及其响应图6 P=2,D=2时的阶跃信号及其响应图7 P=2,D=5时的阶跃信号及其响应D增大,系统将会快速收敛,同时系统静差会增大。

实验五 基于Simulink的电路系统仿真

实验五 基于Simulink的电路系统仿真

实验五基于Simulink的电路系统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Simulink的工作环境;2)掌握Simulink电力系统工具箱的使用;3)掌握在Simulink的工作环境中建立电路系统的仿真模型。

二、实验内容1、仿真电路选择适当的电路元件,连接仿真电路,连接好的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仿真电路2、电路元件参数的设置1)设置电压源参数将电压源输出电压设为100v,频率设为50Hz,具体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电压源参数设置2)设置电流源参数将电流源输出电流设为10A,频率设为250Hz,具体参数设置如图3所示。

图3. 电流源参数设置3)设置Parallel RLC Branch的参数将Branch type设为RL,电阻R设为30Ω,电感L设为10e-3H,具体参数设置如图4所示。

图4. Parallel RLC Branch参数设置4)设置Series RLC Branch的参数将Branch type设为RL,电阻R设为30Ω,电感L设为202.6e-3H,电容C设为2e-6F,具体参数设置如图5所示。

图5. 电压源参数设置5)设置示波器Scope的参数示波器Scope的具体参数设置如图6所示。

图6. 示波器参数设置3、仿真结果运行仿真,双击示波器Scope元件的图标,得到的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仿真结果4、仿真结果的分析电流表所测波形与电流源的基本一样,而电压表所测波形发生明显变化,是因为负载Series RLC Branch中的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造成正弦波波形发生改变。

哈工大计算机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五基于Simulink三相电路仿真

哈工大计算机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五基于Simulink三相电路仿真

实验五 基于Simulink 三相电路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Simulink 的工作环境及SimPowerSystems 功能模块库的应用;功能模块库的应用; (2)掌握Simulink 的电路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的电路系统建模和仿真方法; (3)掌握Simulink 仿真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方法;仿真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方法;(4)掌握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式,了解三相负载不同连接方式对线路电压、电流和负载功率的影响;电压、电流和负载功率的影响;(5)了解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对中点电压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2.1 实验内容三相工频电路如图 5.1所示。

三相工频电源为对称三相电源,其中()100cos()a u t t w =。

0.1l R =W 为线路电阻。

三相负载为对称三相负载,其中3.14a R =W ,0.01a L H =。

三相开关k 在时间0t =时刻合闸。

在有中线和无中线条件下,分析电路在负载对称和不对称工作状态下的线分析电路在负载对称和不对称工作状态下的线(相)(相)电压、线(相)电流、中线电压和电流以及负载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中线电压和电流以及负载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并给出其瞬时值曲线及电并给出其瞬时值曲线及电路稳态时负载相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和相角值。

k k kaR aL bR bL cR cL l R l R lR NN ¢a u bu cu图1 三相对称电路三相对称电路2.2 实验要求(1)利用Simulink 系统建模与系统仿真的方法,完成系统仿真分析实验; (2)利用simulink 库和SimPowerSystems 库中的元件模型建立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与电流的幅值与相角及瞬时功率测量系统。

电压与电流的幅值与相角及瞬时功率测量系统。

电压与电流的幅值与相角及瞬时功率测量系统。

对组建的对组建的测量系统进行封装,建立其子系统;测量系统进行封装,建立其子系统;(3)仿真输出结果若为时间曲线,则利用Scope 模块显示结果。

PCM编码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PCM编码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

PCM编码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Simulink仿真的基本过程和方法;2、理解和掌握PCM编码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PCM中,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将量化的信号电平值转化为对应的二进制码组的过程称为编码,其逆过程称为译码或解码。

在PCM中使用的是折叠二进制码。

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可逆的二进制码组均可用于PCM。

目前最常见的二进制码组有三类:二进制自然码(NBC)、折叠二进制码组(FBC)、格雷二进制码(RBC)。

如果把16个量化级分成两部分:0~7的8个量化级对于于负极性样值,8~15的8个量化级对应于正极性样值。

自然二进制码就是一般的十进制正整数的二进制表示。

在折叠码中,左边第一位表示正负号(信号极性),第二位开始至最后一位表示信号幅度。

第一位用1表示正,用0表示负。

绝对值相同的折叠码,其码组除第一位外都相同,并且相对于零电平(第7电平和第8电平之间)呈对称折叠关系,因此这种码组形象地称为折叠码。

格雷码的特点是任何相邻电平的码组,只有一位码发生变化。

在A律13折线编码中,正负方向共16个段落,在每一个段落内有16个均匀分布的量化电平,因此总的量化电平数L=256。

编码位数N=8,每个样值用8比特代码来表示,分为三部分。

第一位C1为极性码,用1和0分别表示信号的正、负极性。

第二到第四位码C2C3C4为段落码,表示信号绝对值处于那个段落,3位码可表示8个段落,代表了8个段落的起始电平值。

上述编码方法是把非线性压缩、均匀量化、编码结合为一体的方法。

在上述方法中,虽然各段内的16个量化级是均匀的,但因段落长度不等,故不同段落间的量化间隔是不同的。

当输入信号小时,段落小,量化级间隔小;当输入信号大时,段落大,量化级间隔大。

第一、二段最短,归一化长度为1/128,再将它等分16段,每一小段长度为1/2048,这就是最小的量化级间隔。

根据13折线的定义,以最小的量化级间隔为最小计量单位,可以计算出A律13折线每个量化段的电平范围、起始电平、段内码对应电平、各段落内量化间隔i。

Simulink仿真 实验报告

Simulink仿真 实验报告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Simulink工作环境及特点2.掌握线性系统仿真常用基本模块的用法3.掌握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信号发生器产生0.2Hz,幅度为1V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启动simulink->选择Blank Model->点击Library Browser选择输入源模块以及接收端模块选择Sources: Sine Wave作为输入源模块,并设置频率参数为2πf即0.4*pi,接收端选择Scope模块开始仿真选择Sources :Signal Generator: Square作为输入源,设置频率,选择示波器开始仿真问题1.1:请总结一下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有哪些主要参数需要设置?示波器的参数设置主要有:Number of input ports 这一项用来设置示波器的输入端口数Layout 这一个操作可以用来设置输出格式,比如同时输出三个不同的波形图Time span 这一项用来设置横坐标的长度Time display offset 用来设置横坐标的起始端点,通常都为0Y-Limits 用来设置纵坐标的最大最小值2.Simulink仿真实际应用1建立一个很小的系统,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的平方的波形,如图所示系统中所需的模块:正弦波模块、示波器模块。

正弦波仿真电路和参数如下:(在Scope的Parameters里面,把Number of Axes设为3,可以变成有3个输入端的示波器)正弦波1参数:1Hz,幅度为1v;正弦波2参数:1Hz,幅度为2v,通过示波器观察结果,写出数学表达式。

该题目需要将示波器的Number of Input Ports设置为3,并且通过设置Layout来改变示波器的输出格式问题2.1:改变两个正弦波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的波形?问题2.2:通过m语言编程实现其波形,给出代码和显示图形。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姓名:喻彬彬学号:K031541725实验1、MATLAB/Simulink 仿真基础及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一、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Simulink 仿真的基本知识;2、熟练应用MATLAB 软件建立控制系统模型。

二、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 仿真软件一个三、实验内容1、熟悉MATLAB/Smulink 仿真软件。

2、一个单位负反馈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210()3G s s s =+。

用Simulink 建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3、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Y s G s X s G s =+,其中250()23s G s s s+=+。

用Simulink 建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4、一闭环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320.520()0.11220s G s s s s s+=+++g ,而且前向通道有一个[-0.2,0.5]的限幅环节,图中用N 表示,反馈通道的增益为1.5,系统为负反馈,阶跃输入经1.5倍的增益作用到系统。

用Simulink 建立该控制系统模型,用示波器观察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阶跃响应曲线导入到MATLAB 的工作空间中,在命令窗口绘制该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撰写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体会。

五、实验思考题总结仿真模型构建及调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题1、(1)利用Simulink的Library窗口中的【File】→【New】,打开一个新的模型窗口。

(2)分别从信号源库(Sourse)、输出方式库(Sink)、数学运算库(Math)、连续系统库(Continuous)中,用鼠标把阶跃信号发生器(Step)、示波器(Scope)、传递函数(Transfern Fcn)和相加器(Sum)4个标准功能模块选中,并将其拖至模型窗口。

基于Simulink的FSK、DPSK体系系统仿真

基于Simulink的FSK、DPSK体系系统仿真

基于Simulink的FSK、DPSK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理解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基本原理,并熟悉Matlab:Simulink通信软件包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Simulink通信软件包模拟FSK、DPSK系统的调制和解调。

三、实验波形显示
FSK:
系统Sample Time:0.01s
输入信号
上为转化为二进制的信号,下为量化的信号
上为数字信号,两种频率不同的调制信号,w1= 1000rad/s w2=10000 rad/s
信号。

判决前信号及输入数字信号。

DPSK:系统Sample Time 0.5s
上为输入信号,下为0差分编码的结果
调制信号,ω=200*pi rad/s 两调制信号相位差为pi
调制信号和延时后信号
上为解调信号,下为调制信号
上为输入数字信号,下为解调后判决获得的信号。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与书上原理相符,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可以比较发现,DPSK系统更为稳定,FSK
要求调制频率较高,这样减少误码率。

DPSK相位差的方法,ω=200*pi的效果已经很好了五、实验小结
此实验加强了对通信系统调制解调的理解,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搞清的问题,例如采样量化的方面,有待以后解决。

六、引用资料
1、张志涌、徐彦琴.《Matlab 教程—基于6.X版本》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孙屹、吴磊.《Simulink通信仿真开发手册》湖南:国防工业出版社
3、孙学军、王秉钧.《通信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simulink实验指导

自动控制原理simulink实验指导

自动控制原理上机实验指导书王芳、杨志超编写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二〇〇七年二月目录Simulink仿真集成环境简介 (2)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性能分析 (11)实验二二阶系统的性能分析 (14)实验三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 (17)实验四自动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分析 (22)实验五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27)实验六控制系统的校正及设计 (32)实验七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9)Simulink仿真集成环境简介Simulink是可视化动态系统仿真环境。

1990年正式由Mathworks公司引入到MATLAB中,它是Slmutation 和Link的结合。

这里主要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它在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和设计操作的有关内容。

1、进入Simulink操作环境双击桌面上的MATLAB图标,启动MATLAB,进入开发环境,如图0-1所示:图0-1 MATLAB开发环境从MATLAB的桌面操作环境画面进入Simulink操作环境有多种方法,介绍如下:①点击工具栏的Simulink图标,弹出如图0-2的图形库浏览器画面。

②在命令窗口键入“simulink”命令,可自动弹出图形库浏览器。

上述两种方法需从该画面“File”下拉式菜单中选择“New/Model”,或点击图标,得到图0-3的图形仿真操作画面。

③从“File”下拉式菜单中选择“New/Model”,弹出图0-3所示的未命名的图形仿真操作画面。

从工具栏中点击图形库浏览器图标,调出图0-2的图形库浏览器画面。

图0-3用于仿真操作,图0-2的图形库用于提取仿真所需的功能模块。

图0-2 Simulink图形库浏览器画面图0-3 simulink仿真操作环境画面2、提取所需的仿真模块在提取所需仿真模块前,应绘制仿真系统框图,并确定仿真所用的参数。

图0-2中的仿真用图形库,提供了所需的基本功能模块,能满足系统仿真的需要。

该图形库有多种图形子库,用于配合有关的工具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SIMULINK仿真实验
专业班级1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一班姓名黄静强
学号 20160500145
指导老师田乐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imulink的操作环境并掌握绘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掌握Simulink中子系统模块的建立与封装技术。

3.对简单系统所给出的数学模型能转化为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二、实验设备及条件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6.0以上的软件环境)。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下图5-1所示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改变Gain模块的增益,观察Scope显示波形的变化。

图5-1 正弦波产生及观测模型
2.利用simulink 仿真来实现摄氏温度到华氏温度的转化:325
9c f +=T T (c T 范围在-10℃~100℃),参考模型为图5-2。

图5-2 摄氏温度到华氏温度的转化的参考模型
3.利用Simulink 仿真下列曲线,取πω2=。

t t t t t t x ωωωωωω9sin 9
1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

仿真参考模型如下图5-3,Sine Wave5模块参数设置如下图5-4,请仿真其结果。

x t 的仿真参考模型图图5-4 Sine Wave5模块参数设置图图5-3 ()
4.如图5-5所示是分频器仿真框图,其组成仅有三台设备:脉冲发生器,分频器和示波器。

分频器送出一个到达脉冲,第一路cnt(计数),它的数值表示在本分频周期记录到多少个脉冲;第二路是hit(到达),就是分频后的脉冲输
出,仿真出结果来。

图5-5 分频器仿真框图
四、思考题
有初始状态为0的二阶微分方程为:
x x t u 4.02.0)(2.0x '''--=
其中)(t u 是单位阶跃函数,用积分器直接构造求解微分方程的模型,建立模型并仿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