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心理定势分析——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的心理定势分析

——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为例

一、心理定势的含义

罗斯福从奥尔巴尼的州长官邸来到华盛顿的白宫之后,面临着遏制危机和推行“新政”的双重使命,而这都要尽可能多地获得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炉边谈话”可以说是应时之举。罗斯福履任伊始所要面对的首先是银行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稳定人心,遏制乃至消除挤提挤兑风潮。

谈话选在了日常家庭聚谈最常见的地方壁炉前,虽然听众看不到画面,但日常生活的积累使他们可以想到总统谈话时的情形。这幅民众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与领导人物高居讲坛宣读高头讲章的情形大为不同,一下子就拉近了双方间的距离。空间距离拉近的同时,同样拉近的是心理距离,这自然使民众感到总统的话语声声可亲、字字入耳,也就甘于欣然接受。在这个氛围中,罗斯福不再是总统,而成为民众的家人或朋友,但又是一位家中的长者或睿智的朋友,民众信赖他,愿意听从他的劝说和指引。因此,在第一次“炉边谈话”的第二天,银行刚刚开门营业,人们就纷纷前去,将家中的现金存入银行,仅在纽约一天中的存款数就超过取款数多达1000万美元。

“炉边谈话”不仅平和亲切,还深入浅出。比如,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说的这段话:首先,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运转起来。你们存入银行的钱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数量在平时完全能够满足普通公民的现金需要。换句话说,国家所有货币的总量仅仅是所有银行全部存款中很小的一部分。

就是这不足200字的一段话,便把银行业的运作机制解释得清清楚楚。因此有人说,罗斯福短短的一两百字就是一堂出色的金融课。

在第一次的“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从而形成了这是我们值得信赖的总统,我们都应该听从他的指引的心理定势,而“炉边谈话”就成为了一种标签,是真诚、信赖的代名词。每当

“炉边谈话”开始,大众就不约而同地聆听,不由自主地遵循。这体现了心理定势的固着性也即习惯性。固着性指两方面:一是指存在上的固着,它一经产生就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不会轻易消失;而是之功能上的固着,只要它存在就要发挥作用。

第一次“炉边谈话”获得了巨大成功,复业后的银行依旧就是长队如龙,但不是提款,而是存款,把前些天提出的通货和另外的积蓄存入银行。5月7日,第二次“炉边谈话”同样在周末进行。这一次,罗斯福是为了推行其工业复兴计划而争取企业和劳工的支持,谈话同样获得了成功。此后,“炉边谈话”就成了必然之举,每当美国面临重大问题之时,罗斯福都要用他所钟情的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同样,美国人民也钟情于此,每当他们有所郁结和困惑之时,也都希望听到总统那亲切、诚挚的声音。由此可见“炉边谈话”不仅在美国人民的心理活动占据重要的位置,而且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美国人民的行为活动,并对美国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了心理定势的内涵:所谓心理定势,也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细腻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方向的推动作用。心理定势犹如物理学家中所说的“惯性运动”,使人不自觉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去感知事物、记忆事物、去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起定向作用,又是一种动力。

二、微观心理定势

“炉边谈话”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罗斯福的领袖魅力。“炉边谈话”正是罗斯福坦诚对待人民的一种方式他把国情、政策以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向民众和盘托出,就如同对自己的家人或挚友。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同样也毫不矫饰自己的谦逊。由于第一次的“炉边谈话”,罗斯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而产生了首因效应,为以后的谈话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成为以中国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或者第一印象。

罗斯福具有非凡的跟人魅力,无数民众为之动容,由此对这位总统的思想、

政策等各个方面都表示理解和认同,从而产生了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者丑化对象的印象——这样一种心理定势。无可厚非的,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正是利用了公众的晕轮效应进行了政府的公共关系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三、流行心理定势

中国历来有“流言伤人,流言杀人”之说。流言如果指向个人,可以置其于死地;流言如果指向群体可以动摇军心;经济领域中的流言,可以引起抢购或者倒闭;政治领域中的流言可以引起风潮和暴力。所以流言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对于某些群体来说,流言可能会带来机遇,或者它本身就是一种“秘密武器”;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常常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和预兆。

美国面临空前绝后的大危机,整个社会被绝望笼罩着,以至于有了“世界末日”的流言。

制止流言的唯一手段就是澄清事实。澄清事实的责任往往是由现代大众传媒来担负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炉边谈话”正是借助大众传媒,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介,向美国大众分析当前局势,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打破流言,稳定大众情绪。

罗斯福不仅遏制了不良流言的传播,还将流行由负面转向了正面,并按人为意向发展,形成新一轮的流行。流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当“炉边谈话”取得大众认可时,就意味着国家正一步一步地发展,并为民众改善生活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的流言心理定势的形成,进而演化成一种社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