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高德拉特读后感
《目标》的读后感(通用6篇)
![《目标》的读后感(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44964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b.png)
《目标》的读后感(通用6篇)《目标》的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目标》的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的读后感1这是本关于管理学的书,作者通过主人公罗哥先生成功挽救工厂的经历,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首先,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一个方向性指标,目标。
这样你才能确保你所做的,所付出的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相反没有目标的一味蛮干只能使你的效率降低。
起先,罗哥先生拥有一间很大很完整的工厂,机器是最先进的,原料充足,人员配备也很齐全。
但为什么在他不断的压低成本,不断的让员工加班之后,工厂还是在亏损呢?往后看我们就会发现原因在于他一开始就没有明确他的目标,他根本不知道他应该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事实是在他后期明确了他的目标后,发现他不断让员工加班,不断的增加非瓶颈产值,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反而使期望值离得更远了。
其次,当我们明确了我们将要做什么,那么离到达我们的目标之间剩下的就是过程了。
法约尔所过: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书中提到了主人工厂的三个衡量指标,有效产出,存货和运营费用;以及一个制约因素,瓶颈。
三个衡量指标是互相依赖的,它们不断的变化决定了工厂最终的支出与收益。
要如何去计划、调控这三个指标才能使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同样,瓶颈是不可丢弃的,瓶颈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瓶颈又最终决定着产值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所要做只能是去改善瓶颈,或通过其他非瓶颈因素去缓解瓶颈。
这又要怎么去实现呢?这些都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去思考的。
只有成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了这些要素,目标才会离你更接近。
《目标》的读后感(11篇)
![《目标》的读后感(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22407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8.png)
《目标》的读后感(11篇)《目标》的读后感1这是本关于管理学的书,作者通过主人公罗哥先生成功挽救工厂的经历,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首先,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一个方向性指标,目标。
这样你才能确保你所做的,所付出的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相反没有目标的一味蛮干只能使你的效率降低。
起先,罗哥先生拥有一间很大很完整的工厂,机器是最先进的,原料充足,人员配备也很齐全。
但为什么在他不断的压低成本,不断的让员工加班之后,工厂还是在亏损呢?往后看我们就会发现原因在于他一开始就没有明确他的目标,他根本不知道他应该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事实是在他后期明确了他的目标后,发现他不断让员工加班,不断的增加非瓶颈产值,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反而使期望值离得更远了。
其次,当我们明确了我们将要做什么,那么离到达我们的目标之间剩下的就是过程了。
法约尔所过: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书中提到了主人工厂的三个衡量指标,有效产出,存货和运营费用;以及一个制约因素,瓶颈。
三个衡量指标是互相依赖的,它们不断的变化决定了工厂最终的支出与收益。
要如何去计划、调控这三个指标才能使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同样,瓶颈是不可丢弃的,瓶颈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瓶颈又最终决定着产值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所要做只能是去改善瓶颈,或通过其他非瓶颈因素去缓解瓶颈。
这又要怎么去实现呢?这些都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去思考的。
只有成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了这些要素,目标才会离你更接近。
最后,有一千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了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指标和制约因素,剩下的就是怎么做了。
《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https://img.taocdn.com/s3/m/b3f0c90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5.png)
《目标》读后感(一)刚开始接触《目标》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带着完成作业的目的去阅读电子版,但当阅读了快三分之一的时候,毅然决然购买了一本书,觉得此书值得反复阅读,体会其中深意。
本书是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博士写的关于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书,全书以小说体介绍了制约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简称TOC),就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因此,全书没有什么理论性的条框,读起来觉得有趣,也易于理解。
故事以工厂为背景,描述TOC如何带领一家工厂从危机四伏到逐步化险为夷,进而否极泰来的历程,讲诉了许多突破性的管理新思维,引导企业持续改善经营业绩。
读完全书,以下几点感悟颇深。
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有些人选择了回避退缩,有的人选择了迎难而上。
最终选择迎难而上的人收益颇丰,因此拥有积极的态度,是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
书中主人公罗哥就是很好的例子,罗哥以及其同事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没有抱怨,而是每个人都怀着积极的态度,一起探讨解决问题之道,也正是具备这样的精神,他们才能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将工厂所面临的问题一一解决。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陷入抱怨与苦闷之中,要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态度能若能端正,成功必然在不远的地方恭迎你!目标很重要罗哥在面对工厂的困境时,向自己的导师钟纳寻求解决办法。
这个没有进过一天工厂的物理学家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厂的目标是什么?”罗哥在仅有三个月的期限内,将企业转危为安,这过程中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他的执着、努力、探索,以及勇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做法,给我们带来许多的震惊与振奋,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工厂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不是满足公司考核指标,而是工厂实现。
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工厂没有目标就会盲目生产,管理混乱,其结果可想可知。
高德拉特目标读后感
![高德拉特目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a510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b.png)
高德拉特目标读后感首先,高德拉特解释了目标为何如此重要。
他指出,目标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向感和动力。
没有目标的生活往往会显得漫无边际,迷茫而无所适从。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能够有所依靠,有所追求,从而更加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且,有了目标,我们还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避免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
接着,高德拉特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教导我们如何制定可行的目标。
他提出了SMART原则,即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现实且有时限。
他通过这个原则帮助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并教导我们如何将目标拆解成一系列的小目标,以更好地实现大目标。
同时,他还教导我们如何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目标,并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除了设定明确的目标,高德拉特还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他指出,目标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
而行动来自于坚定的决心和良好的习惯。
他鼓励我们制定行动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
他还提醒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放弃。
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此外,高德拉特还讲述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他提出了“成功的每一步”这个概念,强调了每个小目标的重要性。
他还教导我们如何利用积极的心态和自我激励的方法,保持动力并持续行动。
他还分享了如何应对挑战和变化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与他人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阅读《高德拉特目标》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受到了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启发,也思考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通过书中的指导,我开始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我意识到,在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不懈、保持动力,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
这本书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规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高德拉特目标》是一本帮助我们设定明确目标和规划未来的重要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到设定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可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高德拉特目标读后感
![高德拉特目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abd1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7.png)
高德拉特目标读后感
《高德拉特目标》是一本由埃利亚斯·高德拉特所著的管理类书籍,它主要讲
述了如何通过设定目标来激发团队的潜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功。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目标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首先,高德拉特在书中强调了设定明确的目标对于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的潜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而且,明确的目标还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形成合力,实现更大的成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在工作中,我们需要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有意义和时限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团队的潜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功。
其次,高德拉特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实现目标。
比如,他提到了“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方法,通过设定明
确的目标和关键结果,来激发团队的潜力,实现更大的成就。
此外,他还介绍了一些激励团队的方法,比如奖金、晋升、认可等,让团队成员更有动力去实现目标。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激发团队的潜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功。
总的来说,读完《高德拉特目标》后,我对于目标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团队的潜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功。
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于管理和领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会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实现更大的成就。
《目标》读后感(5篇)
![《目标》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9c551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7.png)
《目标》读后感(5篇)《目标》读后感1《目标》中不仅商量了运营管理上的详情问题,同时也讲解并描述了罗哥和他妻子茱莉之间跌宕起伏的情感危机,罗哥与同事、上级、下属之间时如何和谐相处、有效的沟通、团结合作的。
高德拉特不仅为我们上了一堂运营管理课,更为我们上了一趟人际关系学课。
文中,罗哥在钟纳教授的一步步引领下,悟出了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赚钱,而这一步才真正打开企业运营问题的大门,由于只有确立了这一目标,才能发觉哪个环节偏离了目标,才会去思索如何改良。
苦思冥想的罗哥最终将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营运费用〔operational expense〕作为考核是否赚钱的三个衡量指标。
一个平衡的工厂必需每个资源的产能都可以和市场需求到达完全的均衡,此时的有效产出才能最高。
而存货,依据律特法则,受生产效率和生产周期的影响,因此精确估算存货,可以避开不必要的库存费用或缺货的发生,而营运费用的大小影响着本钱的大小,也就直接影响着利润的大小。
罗哥和儿子的那次荒野探险让他受益匪浅。
罗哥能由一队小伴侣组队去完成既定任务而联想到自己企业的生产线状况,领悟到钟纳提到的两个制造业常存在的特点: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
所谓依存关系〔dependent events〕就是一个大事或一系列大事必需等待其他时间发生之后,才能发生,也就是必需有赖于前一个大事发生之后,接下来的时间才会依序发生。
而统计波动〔staristical fluctuations〕就是那些我们无法精确预估的大事,就无法统计。
例如厨师每天需要多少个鸡蛋是无法精确估量的。
他的领悟力量实在令人佩服。
他发觉队列中走的最慢的小胖直接确定队伍的总速度,提出了瓶颈的概念:任何资源,只要它的产能等于或少于它的需求,就是瓶颈。
而在生产线中,瓶颈确定了工厂的有效产能。
可利用瓶颈来掌握通过系统和进入市场的流量。
火柴嬉戏的启示让他领悟到一个生产线并不是生产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平衡流量,即产出和输入保持同步才够完善。
《目标》的读后感(含5篇)
![《目标》的读后感(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bf852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7.png)
《目标》的读后感(含5篇)第一篇:《目标》的读后感《目标》是一本企业管理小说,其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着《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目标》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目标》读后感1 这本书刚开始我以为是一本理论书,因为这本书我是无意中看到借回来的,我当初也不大清楚我为什么要借,后来我想了一下,可能我当初需要寻找我自己的目标吧,我好像一直都没有固定的一个目标,我总是随心而欲,每次都是当发生什时候才想到做什么,我甚至不知道我的前路是什么,谁也没法给我答案,所以我只能通过书给我答案。
但让我很意外的是,这本书主要是讲企业管理中的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其中一个原因是这是小说,我比较喜欢看小说,另外一个原因是,它是讲管理方面的,我也不知为什么,我突然上喜欢管方面的书。
或许,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往管理方面走……《目标》这本书用洗练的小说笔法,阐述作者独创的“TOC制约法”。
通过对工厂实施TOC之后,从危机四伏,到逐步化险为夷,进而否极泰来这一过程引人入胜的叙述,带出许多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则。
身为物理学家与企业管理大师的高德拉特博士,将物理学法则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独创出可解决企业诸多问题的“制约法”(Theory Of Constrain),并以此写下了一系列企管小说,现已风靡全球。
这本书以一家工厂为背景,以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为引线,伴随着书中的主人公罗哥——这位受过专业技术及管理训练的厂长,一起经历坠入困境、从谷底爬起、化解压力、挑战和推翻被奉为圭臬却十分有害的管理概念的心路历程,找出行动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一种适用各种企业的、明了快捷的、简单到接近常识的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方法。
就是因为有了一个目标,才能使罗哥化险为夷,让一切都有方向,虽然危机重重,但他始终不放弃,为了几千名员工,为了自己,找出一条新路来;同时,罗哥面临着另外一道难题,因为罗哥的太太受不了罗哥的不闻不问离家出走,他需要找回他以往的家……营救工厂,挽会爱妻,是他的目标,正是因为新颖管理的法,挽救了他的事业;他的执着,挽救了他的家。
《目标》读后感9篇
![《目标》读后感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0f50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6.png)
《目标》读后感9篇《目标》读后感范文1《目标》一书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以小说的形式写的一本企业管理类的小说,可能也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份和视角才铸就了此书的不同凡响。
故事讲的是一个面临倒闭工厂的罗哥,在面对严峻延迟交货,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时,如何在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通过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努力,发挥团队精神,各司其职,找出了挽救工厂的方法,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本钱,最终转亏为盈的故事。
看的虽然是小说,却不仅仅是小说,而是企业管理的著作。
首先,提到高德拉特,当然就少不了他的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其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仅是其中某些被称之为“瓶颈”的个别资源。
约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组织的行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尽管有很多互相关联的缘由,但总存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找出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加以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发觉并转化这些瓶颈,或使它们发挥最大效能。
约束理论就是一种关心找出和改良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
文中罗哥通过跟自己儿子远足,然后运用规律推理来玩火柴的嬉戏,从而得到了工厂的管理问题——有效产能是由瓶颈制约因素确定的,也为此做了更加形象,有力的解释。
劳碌并不代表有效率。
劳碌有时只是一种外表现象,和效率没有必定的联系。
只有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伴以专注和坚持的精神,以及不断改良和创新的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高效率。
文中也通过现实证明白,只要全部环节各自能做到最好,企业整体必定会有最大改良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所以,单单个别改良每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必需集中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的瓶颈,才能到达最大的效益。
也再次证明白TOC约束理论的有用性。
罗哥虽然是在钟纳的指引下渡过了难关,但他本身也是个优秀的领导者。
生产线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仅靠罗哥一个人是不行能完成这一工程的,更不用说提高业绩了。
2023年《目标》读后感(通用6篇)
![2023年《目标》读后感(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b406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4.png)
2023年《目标》读后感(通用6篇)《目标》读后感篇1小时候,爬上柜子吃上甜甜的糖果是我们的目标;读书时,成绩优异是我们的目标;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是我们的目标…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
目标是我们的指南针。
对于我们个人,那是我们丰盛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而对于企业,目标更为重要,企业目标影响着一切的运作,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科克斯所编著的《目标》一书,用幽默的语言,平凡的故事,简单的方法。
告诉我们,让我们思索什么是目标,怎样才能达到目标。
不仅仅只是针对企业,而且也让我们从中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深刻体验。
小说主人公罗哥是一个美国小镇上的一个快要倒闭的小厂的厂长,为了拯救这个自己工作了近15年的工厂,他心酸至极,即使负载累累,并且只有三个月的挽救机会,他也不愿意就这样放弃。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大学时代的物理学教授钟纳,钟纳对其进行了一些建议。
罗哥的工厂是一个制造型大厂,听了钟纳的建议后,罗哥跟他的手下们思考讨论后,决定先找出制约该产品的关键因素,也就是瓶颈产能,然后挖尽瓶颈的产能,如何能使瓶颈不浪费时间,尽可能地一直进行生产。
因为瓶颈的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产能,瓶颈浪费了一个小时,也就相当于整个系统浪费了一个小时。
接着根据瓶颈来改变其它非瓶颈资源的作业方式了,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瓶颈来展开。
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给瓶颈松绑了。
最后,罗哥的工厂运行一段时间并取得可观的成绩。
虽然后来有新的问题产生,但是罗哥与下属们的共同合作,共同思索,最后将重重困难克服,转亏为盈,最终成为自己的钟纳。
为什么罗哥能够在钟纳的建议下用如此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将工厂起死回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认为这正是高德拉特·科克斯博士想通过这个小说告诉我们的一个管理理论。
而这个理论就是约束理论,TOC是关于企业应作哪些变化以及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些变化的理论。
具体一些,约束理论是这样一套管理原则──帮助企业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实施必要的改变来消除这些障碍。
《目标》读后感800字中学生范文精选范文
![《目标》读后感800字中学生范文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ed06b7852458fb760b5636.png)
目标读后感800字中学生范文1昨天读了物理学家高德拉特的小说目标,这本讲述了一个美国工厂厂长在三个月时间里扭转工厂被关闭的命运,把长期延迟交货、库存积压、市场被抢的糟糕状况,改变为按时出货、重夺市场的很有竞争力的状态。
神奇之处在于工厂还是那个工厂,工厂里的人也没有变化,只是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纠正了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故事的背景是在八十年代,当时日本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日本企业不断获得市场份额,而美国企业那么节节败退,很多制造企业关门倒闭。
这篇故事那么偿试探究是否有方法挽救这些曾经辉煌的美国制造企业,故事给人们揭示了一条在现有根底上,稍做转变就可以取得巨大改善的道路。
书中的主角一开始遇到工厂一系列难题,并被告之,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如不能改善,工厂会被关闭。
在反复思考对策时,他接到一位物理学家的提示:工厂的目标是什么经过反复思考他得出了,工厂的目标不是生产产品、各种汇报材料,而是“赚钱〞。
于是,后面的行动就豁然开朗了,哪些环节是促进赚钱这个目标,哪些环节不能促进这个目标。
这本书其实主要是讲如何找到现有工作流中的制约环节,改善制约环节就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但是,如果不能明确工作的根本目标与意义,书中介绍的方法论就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
结合自己的实际,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又如何能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又如何改善现状目标颠覆了传统的生产管理的指标:存货,产出,生产本钱。
而是从创造利润的角度重新提出了不同的定义方式: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
从而衡量生产中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存货,降低营运费用,增加有效产出。
很多时候问题是内部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有很多小问题构成,而这些小问题之间又互相影响:比方依赖关系,先后的因果关系等。
再有,在这小说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
每次罗哥请教钟纳,其实钟纳都是一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他们对企业的很多问题,看法都不同,最后都是鈡纳向罗哥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单其实不容易解答的问题。
《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3篇精选
![《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3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d9174c1ee06eff9aff80748.png)
?目标?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的物理科学家,?目标?是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管理问题,可谓是颠覆了传统的管理学理论。
高德拉特博士在?目标?一书里面提出了一个TOC制约理论,用五步骤操作法来解决生产制造企业的瓶颈管理问题。
第一步是定义问题,找出“瓶颈〞;第二步是挖尽“瓶颈〞潜能;第三步是其它环节的产能迁就“瓶颈〞产能;第四步是给“瓶颈〞松绑,或者利用旧的设备来生产“瓶颈〞工序,或者利用其它设备来完成“瓶颈〞产能的工序,比方甲设备加乙设备共同操作可以完成“瓶颈〞环节设备的工作,那就利用甲设备与乙设备来为“瓶颈〞产能松绑,使“瓶颈〞不再成为瓶颈。
第五步是回到第一步,循环往复。
高德拉特博士的理论很简单,简直就是常识,我个人认为类似福特的“流水线模式〞,将各个环节按作业顺序进行排列,各作业环节的流量要保持一致,不能为了追求局部效率而牺牲整体效率,比方某个局部环节产能是十,而整个流水线各个作业环节中最小产能的环节就是整个流水线的瓶颈,为了效率最高,最好的做法是每个环节全部按照产能最小环节的节奏生产,而不是为了局部效率,让那些产能高于最小产能环节的工序开足马力生产库存,这些为了库存而利用的产能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因为零部件只有齐套率越高才有价值,否那么只是占用库存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已,尤其是在当今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随时在变,产品的生命周期已大幅缩短,库存不再是资产的代名词,反而成为了负债的代名词。
因此,按需生产、柔性制造、灵敏反响才是应对良策,比方大连的红领西服的柔性供给链管理能力,就让人叹服。
“瓶颈〞是可以解决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购置相应的机器设备,直接扩大“瓶颈〞环节的产能。
当然,还可以选择外包,直接将“瓶颈〞消除。
除了这二种简单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复杂的方法,分析工艺流程,是否可以将某些产品不走“瓶颈〞作业环节;也可以在“瓶颈〞环节前设检验环节,以免不合格物料流经“瓶颈〞环节后才发现不合格,浪费“瓶颈〞环节的产能。
《目标》读后感(精选多篇)
![《目标》读后感(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688614bcd126fff6050b18.png)
《目标》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目标》读后感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20140556 李西《目标》读后感在何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艾利﹒高德拉特博士的《目标》一书,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目标》是一本企业管理小说,高德拉特博士以小说为载体,抛弃晦涩难懂的语言,用通俗的文字,向读者阐明了简单有效的企业管理知识。
小说主人公罗哥是一个工厂厂长,他管理着一家本该运营良好的工厂,因为他们有技术,采购了能买到的最好的数控机床,有机器人,还有完善的电脑系统;他们有一批好员工,和工会的关系也不错;他们需要的材料都不是问题,市场也确实需要他们的产品。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工厂,却因为效益太差面临被事业部主管关闭的威胁。
在罗哥的老师钟纳的帮助下,罗哥找到所有企业的基本目标,即赚钱,所谓采购的成本效益,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等都不是目标,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已。
罗哥下决心扭亏为盈,保住工厂。
钟纳告诉罗哥用一套新的方法衡量工厂是否具有生产力,这套方法包括有效产出、存货和营运费用这三个指标。
罗哥和同事们将工厂的所有活动都归结到对这三个指标的影响。
钟纳还告诉罗哥,生产过程中并存着“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两个现象,对工厂有重大影响。
在和儿子大卫远足的过程中,罗哥得到一些启示,明白了限制企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依存关系和统计波动的影响,后来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两个现象。
于是罗哥在和工厂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找出瓶颈,挖尽瓶颈的潜能,平衡流量而非产能,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后来,由于太专注于瓶颈资源,导致非瓶颈资源的脱节,罗哥和同事们进行了多项改革,最终使工厂成为事业部,甚至全行业顶尖的工厂,而罗哥本人也得到升迁,成为事业部的主管。
在上任之前,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主管,管理好整个事业部,他和同事总结之前扭亏为盈的经验,并将之概括成流程步骤。
他还明白到一个主管需要的管理能力,即是能回答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整部小说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脉络分明,有危机,有冲突,有矛盾,也有峰回路转的起伏,使人爱不释手。
《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
![《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https://img.taocdn.com/s3/m/178f6f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5.png)
《目标》读后感(高德拉特博士)《目标》是由管理学家高德拉特博士所著的一本畅销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工厂经理亨利.岗特利所经历的故事,通过他的经验和领导方式,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制定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这本书中,岗特利从一个即将关闭的工厂开始,通过设立目标、找出瓶颈、改进工艺和团队合作等方法,最终使工厂焕发生机。
通过这个故事,高德拉特博士向读者展示了如何通过目标导向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团队协作。
读完《目标》后,我对目标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被琐事和紧急任务所困扰,很容易迷失方向。
而设立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聚焦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规划和分配时间。
另外,书中提到的瓶颈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找出瓶颈,解决瓶颈问题,可以使整个系统的效率得到提升。
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工厂的生产流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个人成长和团队管理等。
通过识别瓶颈,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果。
通过故事中涉及的各种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读者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总的来说,读完《目标》后,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们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它告诉我们,制定明确的目标、找出瓶颈、改善工艺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因素都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持续改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者和组织领导者,也适用于普通人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目标读后感(合集5篇)
![目标读后感(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32f8c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7f.png)
目标读后感(合集5篇)第一篇:目标读后感用几天的时间,读完了企业管理小说《目标》,这本小说,不同于普通的管理图书的地方,是他以小说的形式,带你进入一个场景,就是一个频临倒闭的制造业的一个工厂。
然后和作为厂长的主人公及他的团队,在钟纳老师的引导下,从明确目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整本书都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深度思考的过程中,让你打破常规,挖掘中问题的本质。
就像钟纳问罗哥的,对一个制造业的工厂来说,他的目标是什么,主人公罗哥,脑子里会有很多答案,钟纳老师告诉他,只有一个目标,其他几个是参数。
所有衡量指标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赢利”。
在看一个企业是否赢利,我们学会了看三个专业的报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以这个目标位主动,要扭转这个工厂的亏损情况,需要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找到关键的问题所在。
提出以一个效率问题,对于企业来说的三个关键因素,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这三个参考因素之间,存在着一个依存关系和统计差异。
通过一个远足的故事,形象比喻出,一,生产线的有效产能是由瓶颈制约因素决定的。
他们分析了他们的生产线,找瓶颈的方法就是那个产品前端积压存货多就是瓶颈,找到了一个叫X的机器和热处理。
找到瓶颈因素后。
就开始提供瓶颈因素的利用率。
将它所需要的前端产品零件用红色和绿色区分。
在通过调整瓶颈设备员工的作息和工作优先顺序,保持让瓶颈设备满工作量24小时工作,提高有效产出。
二,在释放瓶颈设备的压力。
通过增加设备和考察是否有替代品等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明白,要系统的看效率,生产线后面的部分产能要比开头的要高。
要平衡流量与需求,而非产能与市场需求。
三,存货是负债而非资产。
降低存货,带来大量好处。
在发生零件积压是因为,工厂为了降低单位成本,让工人不停工作。
钟纳老师提醒他们:忙碌不代表有效率。
在满足流量的前提下,宁可闲置工人,也不可为了让工人忙碌而制造大堆暂不需要的零件做库存。
《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
![《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f17a2af7ec4afe04a1df99.png)
《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目标》以一家工厂为背景,以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为引线,找出行动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一种适用各种企业的、明了快捷的、简单到接近常识的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1 很开心能读到《目标》这本书。
虽然我并没有从事过生产制造业的相关工作。
确仍感到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举世知名的企管大师、”制约法”(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发明者。
他用写小说的形式深刻地描述了工厂工作机制的“悖论”(工厂的管理者们正在用“常规做法”毁灭工厂,而“常规做法”就是业界所有的工厂都是这么做的)。
这个故事鼓励管理者们“打破复杂的旧框框”和勇于“不断探索、实践和学习”。
故事开始时,故事的主人公罗哥面临着工厂困境、婚姻困境。
眼看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失去事业、失去家庭的“失败者”。
到最后他的工厂成了整个集团的救星,他的妻子也和他重归于好。
而这中间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本书的主题就是,围绕着物理学家钟纳和他的学生罗哥两个主角在机场的偶遇,徐徐拉开了帷幕。
当时,罗哥问候了自己的老师以后,简单介绍了工厂以及先进的机器人设备,而钟纳非常怀疑地询问机器人是否真的提高了产能。
罗哥当时并没有肯定的表态,事实是他正在为成堆的库存和永远无法按时交货的订单弄得焦头烂额,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部工厂最昂贵的机器人和产能之间隐秘的逻辑。
他的老板已经给他下了最后通牒:最后三个月!罗哥和钟纳教授的每一次接触都非常短暂,而钟纳教授也并没有告诉罗哥具体的做法,他每次会用简短而有深意的提问来引导罗哥自己去寻找答案(即苏格拉底的指导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来)。
罗哥每次经常痛苦地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常识”而已。
《目标》读后感
![《目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5042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4.png)
《目标》读后感 1这是本关于管理学的书,作者通过主人公罗哥先生成功拯救工厂的经历,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普通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首先,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一个方向性指标,目标。
这样你才干确保你所做的,所付出的是有价值的、故意义的,而相反没有目标的一味蛮干只能使你的效率降低。
起先,罗哥先生拥有一间很大很完整的工厂,机器是最先进的,原料充足,人员配备也很齐全。
但为什么在他不断的压低成本,不断的让员工加班之后,工厂还是在亏损呢?往后看我们就会发现原因在于他一开始就没有明确他的目标,他根本不知道他应该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事实是在他后期明确了他的目标后,发现他不断让员工加班,不断的增加非瓶颈产值,彻底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反而使期望值离得更远了。
其次,当我们明确了我们将要做什么,那末离到达我们的目标之间剩下的就是过程了。
法约尔所过: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书中提到了主人工厂的三个衡量指标,有效产出,存货和运营费用;以及一个制约因素,瓶颈。
三个衡量指标是互相依赖的,它们不断的变化决定了工厂最终的支出与收益。
要如何去计划、调控这三个指标才干使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同样,瓶颈是不可丢弃的,瓶颈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瓶颈又最终决定着产值的重要因素,那末我们所要做只能是去改善瓶颈,或者通过其他非瓶颈因素去缓解瓶颈。
这又要怎么去实现呢?这些都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去思量的。
惟独成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了这些要素,目标才会离你更接近。
最后,有一千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很强的思量能力和学习能力。
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了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指标和制约因素,剩下的就是怎么做了。
《目标》-读后感三篇
![《目标》-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34677c10a6f524cdbf8547.png)
《目标》-读后感三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目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目标》-读后感一篇运营管理课老师推荐阅读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业管理大师高德拉特撰写的小说《目标》,并要求写一篇读后感,看着这道作业题,我心里为之欢喜,相信老师的推荐,自己又可以多读一本好书。
阅读本书,首先感觉本书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然而正是这平实的语言,却紧紧折住了自己的心,自己与主人公一起,为面临的种种问题产生了紧迫感,感到紧张,为之纠结,并引发思考。
课堂上,老师已将高德拉特法则做了讲解,自己已对“生产进度计划”、“约束理论”、“公司目标”、“装配线平衡”“流程分析”、“库存模型”等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这本书,可以说集中了所有的理论,使我对老师课堂所讲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也由此引发出自己对生活的诸多思考。
一、态度决定成败罗哥在问题面前不是退缩,不是胆怯,而是面对,正是具备这样的精神,他才能将工厂运营好的美好愿望通过不懈努力而得以实现,这也是他得到导师钟纳持助的原因所在。
罗哥及他周围的同事,在困难面前没有抱怨,每个人都怀以积极的态度,一起探讨解决问题之道,这样的人令我们敬佩,这样的团队令我们向往。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也该也积极的态度面对,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陷入抱怨与苦闷之中,成功永远属于所有准备的人二、与人为善良我从书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友好的信任,良善的美德,书中人物在困难面前,没有推诿,没有指责,有的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及开诚布公的坦诚,我感叹,生活、工作在这样的人群中是何等的快乐。
实现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反省的心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去猜度别人,不去主观论断他人,努力为他人着想,想别人的好处,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多多省察自身行为,我们也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读后感
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不如说这是一本用小说的口吻、构架来叙述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的企业管理书籍。
主要介绍制约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简称TOC),即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是。
?
故事讲的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厂长罗哥,如何在一个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通过团队的努力找出了挽救工厂的办法,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压缩了生产时间,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终改变了整个工厂以及整个公司的局面,扭亏为盈。
?
看了这本书,再?对照自己的生活情况,竟也能发现不少问题。
故事的开篇,就由一个麻烦开始。
皮区的到访十分不受人欢迎,事实上也确实给身为厂长的罗哥带来了“麻烦”。
从这个麻烦开始,工厂的问题渐渐暴露在读者面前:混乱的生产秩序,较高的生产成本,较长的交货周期等等。
这些问题使得他的厂子处于一种很脆弱的状态。
一、目标思考
工厂里几乎每一笔订单都延迟了。
根据我的观察,这个工厂的订单可以区分为四种优先次序的级别:“紧急”??“非常紧急”??“紧急得不得了”??以及“立刻完成”!总之,我们就是没有办法依进度完成订单。
···最后,他们发现几乎所有必需的零件都
已经齐备,成堆的在旁待命,但是却没办法展开装配作业,原因是某个组件中的某个零件,还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因此目前缺货。
假如工人拿不到这个零件,就没有办法进行装配;假如他们没有办法装配,当然就没办法出货。
-----Page13
看到这里,我不禁莞尔,这不就是我吗?呵呵······生活中,经常分不清主次,经常做小猫钓鱼那样的幼稚举动。
一般来说,如果我扫地,那一定得要个把小时。
因为在我扫地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要把椅子挪开,然后不可避免地会看到椅子上搭拉的该洗的裤子,之后必然要去洗裤子,然后要拿洗衣粉,就会发现柜子很乱,那么,先清一下柜子吧·······(这真是一个漫长的故事~相当汗颜)
像罗哥的工厂一样,生产秩序混乱。
总是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事没有条理,也是我的一个很大的坏毛病。
如同一个工厂的运作,我们做事情之前应当思考,在心底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不要说你没有目标,你只是没有站在高度思考问题而已)。
他这才停下来,仔细思考到底如何解决问题。
罗哥的工厂每天都在赶生产,赶着交货。
他们每一批都延迟了,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都是如此。
直到事业部的部长给了他一个期限——三个月,如果不能扭亏为盈,就要关掉工厂。
他这才停下来,仔细思考到底如何解决问题。
我寝室有个考研的同学,她每天只睡6个小时,规定自己吃
饭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这些都是为了把时间节省下来复习。
但是她并没有觉得睡眠不足或是什么,相比之下,我这个睡眠时间相对更长的人起床后反而觉得精神恍惚。
其实她的这6个小时睡眠都是科学制定的,在哪个时间段入睡,在哪个时间段设一上闹铃,在哪个时间段起床···这些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优质的睡眠,从而有更充沛的精力应对复习。
这,就是思考的力量。
我们经常听说“温水煮青蛙地“的故事,细想想这种故事何尝不在天天上演呢?罗哥的工厂每天都在赶生产,赶着交货。
他们每一批都延迟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都是如此。
直到事业部的部长给了他一个期限——三个月,如果不能扭亏为盈,就要关掉工厂。
他这才停下来,仔细思考到底如何解决问题。
也许我们的生活也只是少了一个“三个月的期限”,所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要会停下来思考。
感应一下危机,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目标,想想该怎么办,我们会过得更好。
二、解决瓶颈
之前看过简介,知道其实这也是一本讲解TOC制约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简称TOC)的书,但是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竟会通过一个动火柴的小游戏来揭示这一理论。
移火柴:每个上下游的玩家分别代表工厂里的一个流程,通过轮流掷骰子,来决定其“产能”-----向下家移动相应数量火柴,依次类推,最后一个流程移出的火柴数量即为整个系统的“有效
产能”。
那么当位于平衡模型中下游的玩家们落后时,他们没有额外的产能来弥补落后的进度。
当负面的偏差愈积愈多时,他们也就愈来愈深陷泥沼了。
即一个系统中的最弱项决定其产能的最高值。
在这个游戏中,假设有A\B\C三个碗,分别代表生产、加工、销售,大致会发生这么三种典型情况:
(1)A=B=C(三个碗的火柴移动数量相等),N=A=B=C(N 为工厂产能输出)。
这个时候是最平衡的生产系统,生产等于加工,加工等于销售,没有积压。
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生产成本最低,库存风险较大。
(2)A=B>C,N=C<B/A。
此时,生产等于加工<销售,此时,工厂成品运行平稳,销售环节滞后,出现积压。
但若长此以往,产>销,库存继续积压,会占用公司流动资金,增加库存成本,抬高单位成本。
(3)A>B<C,N=B。
此时,工厂成品出产被B拖后,大量半成品积压,并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
整个系统的效能被拉低。
(4)A<B=C,N=A。
此时,A成了产能提升的关键······
而故事中的罗哥工厂出现在恰好是第三种状况,由于一个中间环节而拖累了全局。
“钟纳继续说:‘任何资源,只要它的产能等于或少于它的需求,就是瓶颈。
而非瓶颈资源是指产能大于需求的资源。
明白
吗?’”
TOC则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
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
在哪些“约束”因素,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
消除这些约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当通过一第列操作调整瓶颈的流量,使其等于工厂的预期值
时,问题才得以解决。
本书还总结了一套建立秩序的的步骤:
步骤一,找出系统的瓶颈。
()毕竟我们当初辨认出热处理
锅炉和NCX-10是工厂的瓶颈,并不是太困难。
步骤二,决定如何
挖尽瓶颈的潜能。
(这部分很有趣。
例如,机器不应该在午餐时间
休息等等)。
步骤三,其他的一切配合上述决定。
(确定每件事都
能配合制约因素的节奏,例如红色各绿色标签等等)。
步骤四,反
瓶颈松绑(把旧机器找回一,恢复不那么“有效:的旧生产线)。
步骤五: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就回到步骤一(也
就是解决新出现的瓶颈)。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管理、思考以向目标进
发。
这对我的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都会大有裨益。
艾利·高
德拉特,杰夫·科克斯不仅是一个管理学家,貌似也同时具备一个小
说家的潜质,呵呵······
物流0802班
2 0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