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人文为魂”的教育理念。

标签:高校;教育;人文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基。国际上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龙头,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大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其突破口之一。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有其特殊作用。

一、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

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身来所固有的特征。后来素质的概念被泛化了,讲“素质”是指一贯具有的基本品质,或者说是潜能。素质是长期起作用的,要特别重视人文素质。汉语“人文”与“天文”相对,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即人文精神。[1]“人文”一词,在词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以来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人心必须经过陶冶,才能不流于粗鄙。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的信仰基本上包括价值观、生命意义等,像人们对真、善、美、正义、自由、平等、无私等价值的追求,使人觉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3]知识的获得并不等同于心灵的升华。失去生命的价值,失去人文的思考,这就是一种危机。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着眼点是位于素质教育基础地位的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人文为魂”的教育理念。“人文为魂”是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当作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人生,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21世纪世界各国激烈竞争,将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上,也体现在国民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水准的较量上。美国哈佛大学的亨廷顿教授发表的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提出文化将是引起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改革开放以来,努力汲取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策,对此应认真贯彻。但我们不应该忽视西方腐朽文化对我们国民精神,包括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在观念形态上不加分析地崇尚西方的文明,就会导致民族自信心的失落与国家民族意识的淡薄,甚至走向价值标尺的西化。现在如果不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把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培养出的学生不爱国,没有崇高理想,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那我们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

三、如何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还包括各种人文教育讲座、学术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应引导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自觉汲取人文精神,并以之改造自己的精神世界。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人文系列活动,可将学术研讨、英语演讲、主题班会、辩论会、英语角设置为人文主题;也可将人文教育体现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各种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参加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的实践,使作為内在品质的良好素质不断得到检验、巩固和提高。

其次要加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方面的建设。在教学大纲中贯彻“人文意识”。教学大纲中应增加人文信念方面的理论内容,选择人文性强的作品,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关心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操。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也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方法论的养成。引导学生把做学问与做人结合起来,增加对学生传承文化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育人为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

参考文献

[1]姚国华.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大学教育.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1卷[Z].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2卷[Z].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3]杨叔子.永必重求真今应更务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2卷[Z].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4]赵晓和.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