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

合集下载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作者:来源:厅政策法规处时间: 2019-12-05 02:18 点击率:268次【打印】【关闭】(1997年6月16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2019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都江堰灌区水源的管理,保护世界遗产,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都江堰灌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指渠首枢纽(含岷江关口至青城桥河段,下同)以及各级引水、输水、蓄水、提水等工程和各类配套设施。

所称都江堰灌区,是指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并由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都江堰灌区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

所称都江堰灌区水源,是指都江堰渠首以上的岷江径流、灌区边沿溪河径流、区间径流及地下水。

第三条在都江堰灌区(以下简称灌区)范围内从事涉及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与保护、调度与供水、用水与节水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经费保障制度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条都江堰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其设立的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体承担渠首枢纽、干渠(河)、分干渠(河)、各支渠(河)分水枢纽及跨设区的市支渠(河)等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事管理和跨县支渠的管理,并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支渠(河)分水枢纽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

都江堰导游词短篇3篇_导游词

都江堰导游词短篇3篇_导游词

都江堰导游词短篇3篇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导游词短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导游词短篇范文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都江堰导游词短篇范文2: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1 / 8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

地域文化(本)形考1-2

地域文化(本)形考1-2

国开大学—汉语言文学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试11.古代巴蜀著名的天文学家不包括下列()。

单选题(5分)A.秦九韶B.落下闳C.扬雄D.张思训正确答案:A2.为了全歼川康滇黔的国民党残敌,实现全国的彻底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50万大军在一野、四野各一部的支援配合下,分兵三路,向西南进军,发动解放祖国大陆的最后一战是()。

单选题(5分)A.解放战争B.大西南战役C.二刘大战D.乌江战役正确答案:B3.1979年,在()开始试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

到1980年6月,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工作基本结束。

单选题(5分)A.成都金牛公社B.广汉向阳公汉C.广汉金鱼公社D.南充金花公社正确答案:B4.自宋代以来,四川就成为全国的造纸基地;清代()是四川两个重要的产纸区。

单选题(5分)A.内江和资中B.梁山和顺庆C.嘉定和潼川D.夹江和梁山正确答案:D5.被誉为东方文化的明珠,与云岗、龙门、敦煌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石刻的巴蜀地区著名石刻是:()。

单选题(5分)A.安岳石刻B.广元千佛崖C.乐山大佛D.重庆大足石刻正确答案:D6.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有“()、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单选题(5分)A.峨眉天下秀B.天山天下秀C.华山天下秀D.西岭天下秀正确答案:A7.1286年,元朝设(),从此开始了四川独立建省的历史。

单选题(5分)A.四川行省B.陕西四川行中书省C.四川行中书省D.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正确答案:D8.四川独立建省,开始于以下哪个朝代。

()。

单选题(5分)A.宋代B.元代C.唐代D.隋代正确答案:B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川著名建筑艺术的是()。

单选题(5分)A.德阳文庙B.三清山道观C.青城山常道观D.七曲山大庙正确答案:B10.下列选项中,不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的是()。

单选题(5分)A.《上林赋》B.《离骚》C.《谕巴蜀檄》D.《子虚赋》正确答案:B11.陈寿在《三国志》里,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载了蜀汉“必以人为本”“弘毅宽厚”“赏罚必信”的治国理念和蜀地儒学、经学及其师承流变的情形,对巴蜀历史文化和蜀学、经学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11.28•【字号】•【施行日期】1997.06.1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997年6月16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都江堰灌区水源的管理,保护世界遗产,适应都江堰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都江堰灌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指渠首枢纽(含岷江关口至青城桥河段,下同)以及各级引水、输水、蓄水、提水等工程和各类配套设施;所称都江堰灌区,是指由省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并由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都江堰灌区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所称都江堰灌区水源,是指都江堰渠首以上的岷江径流、灌区边缘溪流径流、区间径流及地下水。

第三条在都江堰灌区(以下简称灌区)范围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保护、供水用水以及涉及水利工程得各项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国家国家给予补助的原则。

第五条都江堰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主管机关。

其设立的都江堰管理局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和渠首枢纽的具体管理,灌区各管理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干渠、分干渠及各支渠分水枢纽等水利工程的管理。

其中府河干渠的洞子口钢架桥至学生大桥,二江寺至黄龙溪段委托成都市政府管理。

揭秘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揭秘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揭秘都江堰的设计原理揭秘都江堰的设计原理现在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

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

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

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

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市汇入长江。

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

平均坡度4.83‰,总水量年均150亿m3左右。

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岷江出岷山山脉,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利害。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

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

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9修订正式版)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9修订正式版)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997年6月16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2019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都江堰灌区水源的管理,保护世界遗产,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都江堰灌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指渠首枢纽(含岷江关口至青城桥河段,下同)以及各级引水、输水、蓄水、提水等工程和各类配套设施。

所称都江堰灌区,是指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并由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都江堰灌区总体规划划定的范围。

所称都江堰灌区水源,是指都江堰渠首以上的岷江径流、灌区边沿溪河径流、区间径流及地下水。

第三条在都江堰灌区(以下简称灌区)范围内从事涉及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与保护、调度与供水、用水与节水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经费保障制度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条都江堰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其设立的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体承担渠首枢纽、干渠(河)、分干渠(河)、各支渠(河)分水枢纽及跨设区的市支渠(河)等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事管理和跨县支渠的管理,并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支渠(河)分水枢纽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

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事管理和支渠(河)分水枢纽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负责组织、指导群众性的用水管理工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1):风景名胜型:四川都江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1):风景名胜型:四川都江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1):风景名胜型:四川都江堰中国风景园林网讯: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公里。

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

都江堰市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历史沿革都江堰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

距今45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都江堰市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重要地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

自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创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这里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并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平原西通藏卫、北达甘(肃)青(海)的交通枢纽,川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灌江得名。

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

”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

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

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灌县。

清代、民国沿袭。

民国防区时代为川军邓锡侯部黄隐江防军防区。

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88年,撤销灌县设都江堰市。

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1994年,获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都江堰工程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枢纽

都江堰水利枢纽

论都江堰水利枢纽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县城,清代灌口镇)城西1.5km 处的岷江河床中。

枢纽工程以下的干渠、支渠、斗渠,脉走支分于成都平原和部分川中丘陵地,形成巨大的灌区,创造着巨大的水利经济效益。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迄今已有2258年的历史,它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当今正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着巨大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

二千多年前古代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利用,而且发挥着远超往古的功能,在世界上“唯此一处”。

人们高度赞誉这一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永恒的工程”。

它所蕴藏的卓绝而丰富的科学思想,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

都江堰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科学文化遗产。

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这个灿烂的中华文明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1 枢纽工程设施布局与功能都江堰枢纽工程诸设施,分布在上自岷江上游干流在出山口与支流白沙河汇合处,下至内江宝瓶口止的3020m河床中。

枢纽工程(也称“渠首工程”、“渠首枢纽工程”)的现况是: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坝、宝瓶口、外江节制闸、工业引水档水闸;辅助工程,百丈堤、二王庙顺水堤、人字堤等设施。

鱼嘴,主体工程最重要的设施。

它决定着取够灌渠用水,并含沙量较少。

当今鱼嘴是卵石水泥建筑物;它将岷江一分为二,外江(西)是岷江正流,内江(东)是成都平原灌渠的咽喉,故又称灌江。

内江取水口处宽150m,外江宽130m。

鱼嘴距上游白沙河口2050m,其间有靠东岸的“百丈堤”,是人工沙石工程,全长1950m,其功用是将洪水与所含泥沙逼向外江,并起到护岸、防止河槽摆动的作用。

百丈堤的设置、鱼嘴的位置,起到了“分四六,平源旱”的作用,确保内江取足用水而又避免灌区发生洪涝灾害。

飞沙堰,主体工程又一重要水工建筑物。

鱼嘴向南延伸为分水堤(又称金刚堤),是沙石垒筑的河心大堤,其堤两边有浆砌大卵石护堤工程,分隔着内、外江,下至710m 处为一缺口,宽240m,口处堰高2m。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颁布日期】1997.06.16【分类号】504【文号】【文题】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正文】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997年6月16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都江堰灌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指渠首枢纽(含岷江关口至青城桥河段,下同)及其各级引水、输水、蓄水、提水工程和各类配套设施。

第三条在都江堰灌区范围内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保护以及涉及水利工程的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国家给予补助的原则。

第五条都江堰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四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主管机关。

其设立的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并具体负责渠首枢纽、干渠、分干渠及各支渠分水枢纽等水利工程的管理。

其中府河干渠的洞子口钢架桥至学生大桥、二江寺至黄龙溪段委托成都市管理。

设区的市(地区行政公署,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事管理和跨县支渠的管理,并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支渠分水枢纽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

县(市、区,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事管理和支渠分水枢纽以下的水利工程的管理,负责组织、指导群众性的用水管理工作。

第六条灌区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领导。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都江堰管理局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坚持灌区事务民主协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用水户代表参加的会议,通报情况,商议有关重大问题。

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现状及面临问题的思考

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现状及面临问题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TV698 2 ∶ TV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09(2020)02-0102-03
从公元前 256 年计起ꎬ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
结合发电、防洪、旅游等的大型综合利用的水利枢
布局合理、 费 省 效 宏、 历 久 不 衰” 等 特 点 享 誉 中
面积的 98% ꎬ多年平均流量 469m3 / sꎬ年径流量总
泻流量叠加后ꎬ渠首枢纽出现局部推移质的不均
为人类提供水源ꎬ满足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
衡淤积ꎬ岷江关口至外江闸左岸的下白沙护岸及
利工程ꎬ而其他世界遗产仅仅具有文物保护、文化
盐井滩护岸河段河床淤积体达 10000m 左右ꎬ严
价值及观赏价值ꎮ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ꎬ联
重影响到漂木小槽的进水和防汛泄洪通道的畅
成并蓄水发电ꎬ该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供水为主ꎬ
年ꎮ
(3) 渠首 枢 纽 上 游 日 来 水 变 幅 频 率 变 化 加
及来水情况以及影响
2006 年位于岷江鱼嘴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建
铺水库建成前原来的 800 次 / 年提高到 3000 次 /
2020 No 2
103
四 川 水 利
(4) 下泻推移质的总量较建成前减少ꎬ渠首
世界的影响力ꎬ对中国这座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
度达到极值ꎬ2013 年至今多次发生白沙小河下泻
仍然在发挥作用ꎬ世人发出了由衷的感慨ꎮ 都江
洪水浊度峰最高值达 30000 至 50000 多度ꎬ导致
堰水利工程作为世界遗产与其他世界遗产最大的
成都市城市供水受到极大影响ꎬ加之与紫坪铺下
区别在于它是‘ 活的’ 遗产ꎻ是两千多年来在继续
节ꎬ较好地解决了灌区用水高峰期的矛盾ꎬ灌区工

都江堰背后的故事

都江堰背后的故事

都江堰工程问题的总结都江堰以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历久不衰而闻名于世,至今已然两千多年,仍然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发挥着巨大作用。

都江堰系李冰始建,世人皆知,但近代都江堰所发挥的作用并非李冰一人之功劳,而是随着历史推进不断修缮。

1 都江堰工程简述战国时期,成都作为秦国统一长江中下游的据点,迫切需要打通和凿展成都水道,以便航行战船。

因此,李冰带着此使命在岷江上游截江取水,提高水位。

秦人当时惯用的截江引水的方式是铧尖分流,如郑国渠,灵渠。

李冰建造的引水设施是“湔堋”(堤坝),在今白沙河口附近,潜坝引水设施建成后,岷江河道分为左右二水口。

湔堋左翼为顺坝,略高而厚,从湔水口沙洲上直抵离堆(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右翼为斜坝,从铧尖斜接右岸,略低,洪水期易毁,枯水期重建。

左水口虽然提高但是玉垒山挡住岷江水东流,于是李冰利用玉垒山是白垩系角砾岩天然裂隙,加上火烧水浇剥离法历时八年凿展而成,既深且窄又坚固的宝瓶口由此诞生且拥有限制洪水和防止沙淤的功能,并且确保左翼顺坝不会向左倒塌而阻塞内江。

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流速较大的流体会对流速较小的流体产生吸引力。

枯水期,内江流速大于外江,但外江水位低,不能摧毁顺坝;洪水期,由于宝瓶口的限制,内江流速低于外江,顺坝即使倒塌或移位,也只会冲向外江。

但此时的都江堰面对特大洪水时,沙石会将北江和羊摩江进口淤塞,或日渐垫高,使岷江水源不能顺畅进入干渠。

两晋南北朝时期,湔堰岁久失修,渐致毁坏。

唐高宗龙朔年间,某侍郎修建遂名“侍郎堰”,仍以竹笼卵石修建堰体,鱼嘴还在原址,但是右翼丢失,鱼嘴沙洲略向右移,致使内江口变宽。

在此期间,还修建了百丈堰,位于今索桥上游左岸,与侍郎堰中段平行而略有夹角。

这个夹角可以改变内江高速水流的方向,使内江洪水极易冲决或漫过侍郎堰中段,形成减水河,从而保全首尾两端。

在公元910年,都江堰枢纽移到今索桥以上,以“湔堋”的潜坝布置改造为分水鱼嘴顺坝布置。

“都江堰渠首枢纽闸群智能联合调度系统”初探

“都江堰渠首枢纽闸群智能联合调度系统”初探


要: 论述 了都江堰渠首闸群控制 目前的现状, 详细介绍 了都江堰渠首 闸群联合调度 的技 术路线 、 系统 目标及必经 阶段 。
结合现有人工操作经验 , 探讨了都江堰渠首闸群智能联合调度 的可行性。 关键词 : 都江堰 ; 渠首 闸群 ; 智能联合调度
中 图分 类 号 :v 3 T 7 ; V 7 T 7 7;V 6 T 6 4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1 14 2 1 )30 1-2 10 - 8 (0 0 0 -180 2
4 系统 技术路 线
计灌 溉成都 平 原 及 川 中丘 陵灌 区农 田 116 4 8 .0
万亩 ( m =1 1h 5亩 ) 终 期将达 到 1 0 , 0万亩 。 5
都 江堰渠 首枢 纽 工程 主 要 由鱼 嘴 、 瓶 口和 宝
飞沙堰 三大主体 工 程 和 百丈 堤 、 王庙 顺 水埂 等 二
段 ) . 8 m 河 道整 治 ; 2 9 3k 内江仰 天 窝 闸 、 蒲柏 闸 、
走 江 闸 、 业 引水 渠尾 水 闸 、 工 沟通 道 进 、 口闸 和 出
挥着 巨大效益 , 造福 人 民 , 为古代 水利 工程 中留 成 存至今 、 续 利 用 的 光辉 典 范 。建 立 “ 江 堰 渠 永 都 首枢纽 闸群 智 能 联 合 调 度 系 统 ” 实现 都 江 堰 渠 ,
不断增 长 的需要 。 目前 灌 区实灌 面积 已经 达到 了
1 3 0万亩 。 0
3 渠首 枢纽信 息化现 状
19 9 8年至今 , 根据 都江堰 灌 区续 建配套 与节
收 稿 日期 :0 91 —9 20 -11
心 ; 本实现 了渠 首枢纽信 息数 字化 、 输 网络 化 基 传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

宝瓶口进水口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江 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 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 水的咽喉。留在宝瓶口右 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 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 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 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 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 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 在都江堰创建初期,我国正处于青铜与铁器并用时代,当 时火药尚未发明,这要在坚硬的角砾岩山体中开凿一个宽 10多米,深20多米的取水口,实在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程。 • 晋常璩《华阳国志》记李冰修僰道(今宜宾)时“其崖崭 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所以推想宝瓶口的开凿也可能 采用了烧石开山的古法。其法乃在岩体上架柴灼烧使之炽 热,然后浇水或醋使之淬裂,再以铁制工具凿去一层,如 此逐层烧凿,反复进行,乃不愁宝瓶口开凿不成。
伏龙观
五、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 古代的都江堰,内、外两江灌溉总面积为300余万亩(古代 每亩合今亩五分二厘,相当于今亩156万余亩),至解放前 夕,灌溉面积为200余万亩(今亩),比古代略有发展。解 放以后,经过大力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1026万 亩,同时都江堰引水还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工业发展用水和 数千万人民的生活用水。 •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都江堰除了灌溉农田之外,还 担负着灌区内城镇供水、防洪、发电、水产、种植、旅游、 生态、环保等多目标综合服务。
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和 宝瓶口的连接部位,是一座 堰顶高出河床仅2米的低堰。 当内江水量过大时,洪水会 就会翻越飞沙堰,自动进入 溢洪道,由外江排走。另外, 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中 的泥沙被冲往凸岸,越过飞 沙堰进入外江,飞沙堰的名 称也正是由此而来。
都江堰分沙经验
• • • • 熊达成先生曾研究总结了八点经验 分水分沙,壅水沉沙, 泄流排沙,扎水淘沙, 束水攻沙,行水输沙,

都江堰水利工程——独奇千古 福泽万世

都江堰水利工程——独奇千古 福泽万世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是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是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此外,飞沙堰巧妙利用离心力,将上游来的泥沙抛入外江,确保内江灌溉渠道的通畅。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个口子,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都江堰之所以千古不废,不仅因为工程技术高超,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是重要原因。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代都江堰治水者上下求索,励精图治,探寻都江堰的最佳布局和工程构造,促进了都江堰治水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笼” “杩槎” “羊圈” “干砌卵石”等堰工技术和岁修制度,总结出“三字经” “六字诀” “八字格言”等治水原则和治水理念,孕育出极具魅力、内涵丰富的治水文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江堰水利工程迎来了飞跃发展,先后实施了渠首整治、渠系调整、闸群配套、平原及丘陵灌区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引、蓄、提相结合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系统,灌溉面积由282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091万亩,供水区范围涵盖成都市在内的7市37县(市、区)。

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都江堰原理——精选推荐

都江堰原理——精选推荐

都江堰原理世界水利学界公认,由于存在清除泥沙和防御洪水这两大技术难题,一般水利工程的寿命只有几十年。

而我国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古到今已经“活”了2250周年。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蜀君守李冰,是怎样破解上述两大难题的呢?我国水利专家解开了这一奥秒。

专家们通过对都江堰渠道的鱼嘴、飞砂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进行原型观测和模拟试验,利用弯道原理、地球自转原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反复推敲和论证,初步找到了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具有无坝引水和天然排沙、泄洪功能的奥秘所在。

渠首工程最重要的是选好取水口,取水口最好选在河道弯段凹岸下段。

都江堰鱼嘴恰好选在这样的位置上。

鱼嘴切开的内外二江中,内江用于灌溉,经宝瓶口这一总闸进入成都平原,外江作为泯江主干道,流入长江。

由于内江略低于外江,枯水期时水往低处流,大部分泯江水进入内江,而洪水季节,水顺势大部分流入外江。

由于飞沙堰只高出内江江底2米、宽240米,只要内江水的深度,在两米以内,水刚好全部进入宝瓶口确保灌溉。

更妙的是,飞沙堰刚好在内江进入主瓶口的急转弯处。

内江洪水越大,冲在山脚徒岸上所产生的回流越强,被托起的泥沙、卵石便被奇迹般地从飞沙......(都江堰的水沙控制原理有三点:第一点,水分四六。

岷江在关口段江面狭窄,起到控制江水流向的作用。

小水时,天然江心洲韩家坝出露水面,主流在关口节点的控制下被挑向左岸而进入韩家坝左汊,沿百丈堤下泄并直趋内江,形成枯水季节内江分六成、外江分四成的天然倒四、六分流。

大水时,韩家坝淹没过流,主流取直,过韩家坝顶后趋向外江,形成洪水季节内江分四成、外江分六成的天然四、六分流。

第二点,弯道环流。

在都江堰河段,悬移质基本属于冲泻质的范围,泥沙淤积问题主要是在洪水季节运动的卵石推移质。

在小水时段,卵石难以起动,推移质泥沙很少,所以内江分水六成并无多少泥沙。

洪水时主流从外江宣泄,自然也挟带了大部分运动的卵石推移质。

此外,内江进口处于微弯河段的凹岸,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卵石推移质沿凸岸一侧输移而进入外江,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进入内江的卵石输移量只占岷江总量的26%左右。

都江堰对现代工程的启示

都江堰对现代工程的启示

都江堰对现代工程的启示余秋雨曾如此评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都江堰水利枢纽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开创于战国初期,秦昭王时(256年)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因势利导,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自动调洪、排沙、灌溉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60年来,该工程一直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和灌溉效益,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惠及40余县,面积超过一千万亩。

都江堰水利枢纽经过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工程除了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外,还兼具工业、生活供水以及发电、养殖、环保、旅游等综合功能。

都江堰之所以能穿越历史的烟尘,造福千年,在于它是一个生态工程,与周围环境达到了和谐统一。

还在于它是一个真正的与民为利、民众参与的公共工程,浅显易懂的岁修技术使得千百年来,它仍然发挥着最初的功效。

这样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科技感性化、人性化的结晶对现代工程仍然有着难以估量的指导作用。

都江堰工程建立前提,是李冰等掌握一系列的河流水文基本规律并能有效应用。

分水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是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它们巧妙地配合使用,是此工程经久不衰的秘诀所在。

分水鱼嘴,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因其状似鱼嘴而得名,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摘要:都江堰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闻名中外,更以它因地制宜,简单灵活的枢纽布置形式和就地取材的工程结构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都江堰枢纽工程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沿江自上而下,由百丈堤、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和人字堤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是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

本文论及了都江堰渠首的主要枢纽工程,工程管理的概况和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希望对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字:都江堰;岷江;鱼嘴;岁修Abstract : Dujiangyan is not only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but also to its local conditions, simple and flexible project layout forms and local materials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China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ater development. 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is located in the valley of the Minjiang River into the alluvial plain areas along the river from top to bottom, from the embankment Baizhang, fish head, King embankment, Feisha weir, Po bottle and the word dike and other components, mainly fish head , sandstorm weir and treasure bottl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main hub of the Head of Dujiangyan.Key words : Dujiang weir; Minjiang River; Fish head; Annual maintenance李冰,战国时期秦国人,“知天文地理”。

秦昭王晚年即公元前256年至251年,李冰任蜀郡守[1],在四川灌县(今属都江堰市)岷江上主持兴办了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早期的都江堰,司马迁记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具有水运和灌溉的效益,而前者应占有更大比重。

作为通航水道,工程本身可能较为简单,但是要同时具备通航和灌溉的功能,首先应该有可以引取足够水量的进水口和具备通航条件的水道。

成都平原在地形上呈扇形,灌县地处平原的顶端,犹如扇柄;在地势上自西北分别向东、向南倾斜,具有自流引水的优越条件[2],都江堰正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都江堰工程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经历代整治,至今仍在使用。

都江堰渠道遍布成都平原各县,现在还穿过山区丘陵向东、南、北各区发展。

1991年,都江堰水利枢纽的灌溉面积已达到1060万亩,2006年12月紫平铺工程完工后,总灌溉面积将达到1400万亩[3]。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都江堰修筑前有关概况在都江堰未修建之前,岷江是古蜀国(今四川西部)的一条害河。

每当夏秋季节,洪水泛滥,无数的农田和房屋被淹。

而当洪水退后,大片平原又常常发生旱灾。

公元前316年蜀国和巴国(今四川东部)交战,北方的秦国乘机派大将司马错,消灭了这两个国家。

接着又平息了蜀侯、蜀相的三次叛乱,实行废蜀侯、置郡守、“开阡陌”、“奖耕战”等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

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到蜀任郡守,李冰到任后进一步采取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策,带领当地人民积极兴修水利,治理岷江水患[4]。

李冰在蜀大兴水利,主要是穿二江过成都,灌溉兼航运,还“凿离堆,避沫水之害”。

穿二江即修都江堰。

堰古代又叫“湔堋”、“湔堰”、“都安大堰”等,宋代才有人叫都江堰。

取名于成都江(成都江简称都江),指过成都的府河及锦江[5]。

岷江源出岷山,河窄坡陡,水流湍急,流到灌县,地势突然平坦,大量泥沙淤积,抬高了河床。

特别是在灌县城外,又有一座玉垒山,挡住了岷江,是江水不能顺利东流。

每到涨水季节,西岸水量过大,发生水患,东岸水流不过去而常常发生干旱。

李冰等人通过详细勘察,制定出了防洪、灌溉和航运兼顾的综合治江规划,成功的解决了分水、引水、泄洪、排沙等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

2.都江堰渠首主要工程2.1.分水工程——都江鱼嘴鱼嘴,也叫“分水鱼嘴”,因形如一个逆水而上的鱼嘴巴而得名。

它建筑在岷江江心,其位置关系着内外江分流流量和渠首其它工程设施的布置,其后与江心洲滩地相连。

都江鱼嘴把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主要起排洪作用;东股叫内江,流向宝瓶口,主要起灌溉作用。

在建筑鱼嘴分水堤的过程中,开始是采用向江心抛石筑堤的方法,但是都被洪水冲垮了。

李冰毫不气馁,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编成“圆径三尺,长十丈”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个的沉入江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湍的江水,修成了分水大堤。

分水堤两侧又砌筑了内金刚堤和外金刚堤。

后来有人总结这种筑堤方法的优点是“重而不陷”、“击而不反”、“硬而不刚”和“散而不乱”,有很好的防冲护底作用。

近代多采用砌石结构鱼嘴。

由于地形原因,岷江水岷江水能够进入内江的不多。

李冰又在鱼嘴上游的江心砌起了一条堤堰,解决了内江进水量的问题。

春耕季节正是灌溉用水高峰,岷江主流直冲内江,内江约进水量六成,外江约进水量四成;洪水季节,内外江进水量的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约进四成,外江约进六成,起到了“分四六,平潦旱”的功用。

2.2.溢洪工程——飞沙堰飞沙堰处于金刚堤尾部和离堆之间,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泄洪。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所能吞入流量的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堰顶自行溢入外江正流。

如遇到特大洪水,飞沙堰还会自动溃决,是洪水直泄外江,以确保灌区免受水患。

二是“飞沙”。

将上游携带入内江的泥沙和卵石排入外江,以确保宝瓶口和下游灌区免受淤积之害。

“正面取水,侧面排沙”,从而使流入宝瓶口的水较清。

这是李冰的又一项独具匠心的设计。

飞沙堰堰顶高程的选择必要满足宝瓶口足够的灌溉引水,又必须在汛期及时泄洪。

历来飞沙堰堰顶高程与一定的水则划数、每年宝瓶口段河道疏淘高程配合选定。

飞沙堰堰高一般在2米上下,其堰顶高程的选择与河道冲淤变化、与工程管理状况有关;与飞沙堰溢流前沿宽以及人字堤的形制有关。

近代所遵循的飞沙堰尺度只是一个概数。

人字堤堤顶高程高于飞沙堰,在更高水位时才溢流,堤长与飞沙堰溢流前沿变化有关。

飞沙堰、人字堤的结构,采用竹笼工,亦用木桩、卵石工程作为消能、护基外部设施。

2.3.进水口工程——宝瓶口宝瓶口,都江堰内江进水口,位于岷山山脉余端,其宽约20米,高40米,长80米,有左岸山体和右岸离堆组成。

这里是一条流向成都平原的岷江支流的天然入口,李冰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整治,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引水能力的进水口。

口的大小与地形条件又限制了引水量,可作粗略调节。

内江水经宝瓶口后再分成许多大小河渠,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着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

后人把灌区比作瓶子,称这个引水口为“宝瓶口”,又把被分开的玉垒山末端称为“离堆”。

为便于掌握宝瓶口的进水量,李冰还做了一个石人立在鱼嘴分水处,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晋人常说李冰“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致足,盛不没肩”。

要求“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就是告诉人们:当水浅到石人足时,灌溉用水不够,农田就要遭受干旱;当水高超过石人肩膀时,就会发生洪灾。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水则。

根据这个水则,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灌溉用水和防止洪涝灾害。

3.渠首枢纽工程的管理由于渠首引水形式、工程结构和河道自然条件的特点,使渠首枢纽的工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3.1.古代渠首的工程管理自雍正六年(1728年)以来,设置水利厅(又称水利同知衙门),与灌县地方政府共同主持渠首段的工程管理和其他水利事务。

渠首的工程管理主要有岁修、大修和抢修等内容。

3.1.1.岁修岁修程序大致分为截流、河方工程和堤堰修筑、开水、收尾工程四部。

渠首段的岁修直接关系全灌区断流、通水,有较为严格的时间性,一般定为每年十月至第二年四月,即是灌溉用水少,岷江水位枯落的季节。

岁修分外江、内江分别进行。

岁修的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

”所谓“深淘滩”,就是把淤积于内江底的泥石清除出去,使河床保持适当的深度,保证江水畅通无阻。

否则,不能满足农田用水需要。

为了指示深淘的深度,李冰在内江的“凤栖窝”埋了一个石马,作为淘挖的标记。

只要挖到它,淘挖深度就适宜了。

明代改成在一定高程上埋三根铁桩,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为了使铁桩不被水流冲走,淘挖时便于寻觅,在凤栖窝处树立石标,在于石标相对的河道中一定高程上置放铁桩,并且“附加长链缚住铁桩,使无移动。

”1936年度大修,在凤栖窝处设置铜标,与卧铁一并使用[6]。

所谓“低作堰”,就是指每年要整修飞沙堰,堰顶不能筑得太高,一般只应高出堰前河底2米左右。

过高了,“则至秋水滥伤禾”,淹没庄稼,也会影响飞沙堰的排沙效果。

人民非常重视这个经验,把它叫做“三字经”,镌刻在二王庙石壁上。

岁修的范围一般限于渠首内外江口至内外江各干河进口段。

3.1.2.大修大修是常在工程失修,河道严重淤塞,已经影响到枢纽工程运用的情况下进行系统全面的修治。

在经费上大都在岁修款外,拨有专款,由省、道(或民国时期的建设厅)、县、水利厅(或民国时期的都江堰工程处)共同主持。

《都江堰水利述要》:“都江堰历来每隔五年需大修一次。

”此说法流传至今,但就近百年大修次数来看,并无一定期限。

岁修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若管理较好,可以减少或不必大修。

由于大修工程除了堤堰修复外,河道疏浚占有极大工程量,但时间仍限制在一个冬春的枯水期内进行,需要大量劳动力。

3.1.3.防洪抢修农历四月至六月正值灌区水稻生长季节,这段时间工程的安全度汛与保证灌溉用水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渠首枢纽工程系竹笼、木桩、砌石一类临时性工程结构,汛期不可避免有冲损,只要不影响灌溉用水,一般都在岁修期间修复。

渠首防洪的重点工程是飞沙堰、人字堤,它们一旦冲溃,内江水量将大部分由湃水河归入外江,使内江水量锐减,导致内江灌区大面积受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