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FPGA的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指导老师:戴慧洁武卫华班级:通信111班组长:徐震震组员:胡彬、韦景山、谢留香、徐勇、周晶晶、张秋红日期:一、课程设计目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性实践课程。
使大家在综合已学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通信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任务。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和挖掘大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能力”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课程设计要求任务1、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2、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与分接器的开发设计3、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4、同步(帧、位、载波同步(可选))电路的开发设计四、小组分工小组成员负责项目徐震震同步(帧同步、位同步)谢留香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韦景山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码胡彬PCM 30/32一次群时分分接徐勇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译码周晶晶数字基带编码HDB3译码张秋红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码五、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框图PCM编码设计一、设计要求1、PCM编码器输入信号为:一个13位逻辑矢量的均匀量化值:D0,D1…D12其中:D0为极性位,取值范围在-4096~+4096之间;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2、PCM编码器输出信号为:一个8位逻辑矢量的13折线非均匀量化值:C0,C1…C7其中:C0为极性位.C0=1为正,C0=0为负;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二、PCM编码分析脉冲编码调制(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课程思政案例】信号与系统—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频谱授课专业:通信技术课程类别:理论课课程性质:专业群技术基础课第一部分设计思路一、本次设计的课程思政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运用辩证思维的分析和综合法学习信号的频谱。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1.课前:课程思政引入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指出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2.课中:课程思政贯穿授课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信号频谱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打破时域分析的思维模式,尝试从频域的角度重新认识信号。
3.课后:课程思政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的课程思政进行总结与提升,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学习科学知识。
第二部分案例描述信号的频谱[思政导入]以制作珍珠奶茶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指出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
同时引入信号频域的概念。
一、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观看动画,了解矩形脉冲信号的分解,建立频域的概念。
1.周期信号分解为三角级数2.周期信号分解为指数级数[思政贯穿]分析和综合方法是辩证思维的一种基本方法。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
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引导学生利用分析和综合方法,分析信号的频谱。
二、周期信号的频谱1.频谱的概念将周期信号各次谐波分量的分布画成图形——信号的频谱图。
幅度频谱,简称幅度谱: c。
-w,或| F。
1 -w;相位频谱,简称相位谱:φn-w,或argF.-w。
小组探究:利用仿真软件绘制周期方波信号的时域图像与频谱图。
2.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1)离散性:周期信号的频谱是一条条离散的谱线。
学校宿舍楼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任务书 - 副本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周数:设计成绩:2013年12月目录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1)2 本项目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概述 (1)2.1 宿舍楼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2)2.2工程概况 (3)3. 各子系统设计 (4)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4)3.2水平子系统设计 (5)3.3干线子系统设计 (7)3.4配线间/管理间子系统子系统设计 (8)3.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9)4.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9)5. 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管理 (10)5.1日常管理 (10)5.2日常维护 (11)5.3故障排除 (11)5.4系统整改 (12)6. 验收测试 (13)7. 培训、售后服务与保证期 (13)8. 综合布线系统材料总清单 (14)9. 图纸(布线系统图;楼层信息点分布图;设备间、管理间平面图) (15)9.1楼层信息点分布(这里只画出一层信息,其他楼层于此类似).. 159.2布线系统图 (16)9.3管理间平面图 (16)9.4设备间平面图 (17)10.总结 (17)《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网络工程11-01班课程编号:学时:学分:题目:宿舍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PDS),又称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CS),也称开放式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路”。
它即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界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话音和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
“赛教结合”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群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一、“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职业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能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技能竞赛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
技能竞赛既是目的,也是平台、载体、手段和机制。
技能大赛的成绩是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就说明了这点。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缺乏衡量的依据,主管部门只能通过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来评价办学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办学规模的大小,统考也只能限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多证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缺乏可比性和竞争性。
因此,通过技能大赛的成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校的教学质量,也可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推动各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目标(1)修订课程标准探索“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举措,完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
通过分析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样题,结合对口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修订课程群的课程标准,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强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2)校企融合,加强企业课程开设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校企合作,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相应的教学项目,结合国家、省市级《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技能竞赛要求,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加强实训建设,推行行业认证借助各级《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职业竞赛平台,借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实训建设,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推行行业认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介绍了对通信工程专业按照专业方向规划模块化设置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及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专业方向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进入21世纪后,一方面,通信技术发展异常迅速,通信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也非常快;另一方面,自2004年开始,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为出发点,旨在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利用有限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既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某一通信专业方向知识和技术。
近年来,经过本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我们探索并实践了按照专业方向、模块化设置课程的改革模式,本文对我们的做法与经验作了总结阐述。
1 课程体系结构改革与实践2005年9月,通信工程系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旨在理顺课程关系,优化课程结构,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做准备。
老师们对当时所开各门课程的作用、内容进行了总结。
分析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不合理、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得出了以社会人才需求特色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设置,依据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原则。
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充分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第一,在过去的两年中,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第二,我国轨道交通目前建设和普及速度很快,提供了很大的人才需求空间,而这正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方向;第三,考虑到本专业师资力量有限,如果专业方向划分过细,将会造成师资力量的分散,降低团队的工作效绩,以及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因此,经过本次研讨,本专业确定建立“现代通信技术”、“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和“现代无线通信技术”3个专业技术方向,并组织教师开始调研拟开设课程、选择或编写教材等准备工作。
中山大学:申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附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学校名称中山大学专业名称通信工程建设内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负责人倪江群联系方式***************** (电邮)广东省教育厅制二O一二年五月填写说明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封面及简表中的“建设内容”填写“B”,表示与“卓越工程师、医生、法律人才、农林人才”等相关专业。
4.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简表专业名称通信工程建设内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所在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修业年限4年学位授予门类理学本专业设置时间1997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700首届毕业生时间2001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400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600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倪江群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1学位博士学历博士所学专业通信与信息毕业院校香港大学职称教授职务副系主任所在学校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电话办公:************手机:138****1698电子信箱*****************邮政编码510275主要教学成果中山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建设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的,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四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共获得广东省和中山大学立项的教学、教改项目16项;主编公开出版教材8部;发表教学论文16篇。
本专业教师曾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2010年黄继武教授等获授“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及“2009年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学风正,本专业学生曾获得2007年 “广东先进班集体”、2006年“全国先进班集体”。
《光纤通信》课件第7章 光纤通信系统及设计
图7.7 AM和FM系统中, 功率预算和谱呈抛物线形状, 即随着基带频率的增高, 解调噪声也越来越大。 为了 均衡整个信号带宽内的解调噪声,提高传输质量,需 要在调制器之前对视频信号加入预加重处理, 当然在 接收端解调之后要进行去加重处理。另外,用户接收 FM信号时,需要附加FM-AM转换器, 以便与用户接 口设备兼容。
7.1.2 模拟调制技术 对光纤通信系统来说,数字通信系统所采用的数
字调制方式具有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 无噪声积累且适宜于长距离干线传输。但这种方式设 备复杂,价格昂贵。而模拟设备比较简单便宜, 调制 方式多样,使用灵活,因此在图像和数据信号的传输 中获得了较多的应用。
对于图像信号的传输, 一般采用基带电视信号直 接调制光脉冲强度, 称为基带直接强度调制; 另一种 调制方式是先用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频率调 制(PFM)、脉冲宽度调制(PWM)、脉冲间隔(位 置)调制(PPM)的方式把基带信号调制到一个电的 副载波上,再用这个副载波去强度调制(IM)光脉冲。 几种不同的脉冲调制波形见图7.2。
/ Req
(7.9)
7.2.2 多信道传输
前面所述的基带直接强度调制仅是单信道传输的 情况, 对于光纤巨大的带宽资源, 可以使用多路信号 的复用技术。 首先可以把基带信号用AM、 FM、 PM 等调制方式调制到频率为f1、f2、…、fN的N个载波(称 为副载波)上,然后再把这N个信号频分复用 (FDM),调制一个光源,如图7.4所示。
发送机、 光纤传输信道和光接收机。
图7.1 模拟链路的基本单元
光发送机可以是LED或LD。采用LED设备简单, 价格便宜。而用LD作光源,比用LED有较大的入纤功 率,可以延长传输距离,但引起系统非线性失真的因 素较多。
中国电信-智慧信息化课程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智慧信息化课程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中国电信上海互联网部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未经同意,请勿翻印文档信息文档名称项目编号目录1.引言 (2)1.1.编写目的 (2)1.2.背景 (2)1.3.定义 (3)2.总体设计 (3)2.1.需求规定 (3)2.2.运行环境 (3)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5)2.4.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5)2.5.人工处理过程 (6)2.6.尚未解决的问题 (6)3.运行设计 (6)3.1.运行模块组合 (6)3.2.运行控制 (6)3.3.运行时间 (7)4.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7)4.1.出错信息 (7)4.2.补救措施 (8)4.3.系统维护设计 (8)1.引言1.1. 编写目的目的是明确模块的用户群、业务场景,分析模块的功能需求等主要内容,为了使用户、软件开发者及分析和测试人员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用以指导模块功能的设计方案。
明确标识各项功能的具体含义,阐述实用背景及范围,提供客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或权能,提供一个度量和遵循的基准。
具体而言,编写该文档的主要目标是对项目未来的实施范围和目标作初步的规范和限定,为后续的需求分析以及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充分的依据。
1.2.背景蔷薇小学成立于1999年,现有2个校区,蔷薇与晶城校区,共占地41亩,28个教学班,961名学生,在职教职工71人,硕士学历达17%。
蔷薇小学本着“易学、易教、易融”的办校理念,自2017年起,在传承祖国伟大中草药文化,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尝试和探索,不但领先于上海各大知名小学,率先建立了中草药创新实验室,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强强联手,通过高校的专业技术支持,为学生搭建一个中草药知识和文化的自主探究实践基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设计和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在“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总体目标框架下,重点部署了包括“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等内容在内的十大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引言 (1)1.1通信系统简介 (1)1.2 Matlab简介 (1)2.系统设计 (2)2.1通信系统原理 (2)2.2 系统整体设计 (3)3.子系统设计 (4)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3.1.1抽样(Samping) (4)3.1.2量化(Quantizing) (5)3.1.3编码(Coding) (6)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6)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7)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3.3循环码编解码 (8)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9)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0)3.3.3纠错能力 (10)3.4 ASK调制与解调 (11)3.5 衰落信道 (12)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2)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2)4.2 软件设计方案 (13)4.3 编码与调试 (13)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4)5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0)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以ICT专业群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
,,,,。
2020,,。
,,,。
,。
,(ICT,Infomation and communrcations technology),“”,,ICT 。
ICT “”,ICT 。
1现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分析,。
ICT ,,,,,。
,,。
,,。
,,,、;,。
,,,。
,,。
,,,。
,。
,,ICT 。
,。
,。
,,。
,,、。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ICT 李小兵谢玉林(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巴中636600)【摘要】课程体系与相关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化,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难点。
为满足目前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校进行整个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够将高等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文章以ICT 专业群为例,针对在进行高职教育中的、在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从而使优化方案得以提出。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ICT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31.58126. All Rights Reserved.,。
,,。
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
,,;,。
,,。
,,,,ICT。
,。
,,。
,,,、,,。
ICT,,。
,,。
,,,,。
,ICT,。
,ICT,,。
、,,、,。
,,。
,、,,。
,。
,,,。
,,。
,,,。
,,,,。
,。
,,。
,、,,。
3结语、,,。
,,,,。
【参考文献】[1]熊发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34-35.[2]郑扬波,高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25-26.[3]万世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J].武汉工交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66-68.127. All Rights Reserved.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学科课程群概念辨析、类别梳理与系统设计
第40卷第11期2020年11月CURRICULUM,TEACHINGMATERIALANDMETHODVol.40,No.11November,2020学科课程群:概念辨析、类别梳理与系统设计王 凯1,郭蒙蒙2(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中心,北京100045;2.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北京102209)摘要:课程群的出现,尤其是作为其核心部分的学科课程群的建设,推动了学校在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对课程体系的能动改造,但同时也出现了概念混乱、类别不清、设计随意等问题。
厘清概念、梳理类别并进行系统化设计,有利于建立相邻或相近学科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打破时常出现的学科孤岛现象,解决学校中学科的独立建制倾向和过分追求学科特殊性与独立性问题,以及进一步增容和提质国家学科课程,附加学校的特色追求,增强学科课程的适应性。
关键词:课程群;学科课程群;概念辨析;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0186(2020)11 0004 09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情绪识别技术的学科情感目标检测与教学设计改进研究”(DHA190365)。
作者简介:王凯,男,1976年生,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郭蒙蒙,1989年生,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程群,有时也被称为“课群”或者“课程群落”,是系统论思想在学校课程系统设计中的直观体现,主要以学科形态存在的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的核心要素,学科课程群是学校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对象。
但就现状而言,学校对其内涵认识、类别梳理以及设计策略等均存在模糊之处,需要进一步厘清,以使学校学科课程群建设走上合理化之路。
一、课程群概念辨析学科课程群内涵的混乱主要来自对其母体“课程群”概念的模糊认识,要厘清学科课程群的内涵,需要对课程群进行概念辨析。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1. 引言1.1 引言在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电子信息类课程群作为关键的学科群体,承担着培养和造就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子信息类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构建符合新工科理念和实践要求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实现课程之间的整合和协同,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构建原则、核心内容、实施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电子信息类课程群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相信在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将迎来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为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电子信息类课程群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新工科时代,企业对电子信息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单一课程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建设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市场需求。
电子信息类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创新。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存在学科之间的壁垒,难以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
而通过建设电子信息类课程群,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子信息类课程群的建设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工科背景下,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共识。
通过设计多样化、实践性强的课程群,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挑战。
高职院校“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探讨和实践
2016年第9期课程设计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启动了“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工作,其中指出:高职高专重点专业群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并代表着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1]专业群建设既可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又可实现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更高能力培养,这就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获得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从而满足了社会需求。
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群,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构建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该专业群被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
专业群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师团队、教学资源库等多方面内容,其中,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实施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载体,体现了学校专业办学的定位,其内容反映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模式。
[2]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及路径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专业群课程体系要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以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为主要形式,按照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
2020级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与工程素养、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熟悉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交换等信号处理基本理论,掌握通信原理、技术、系统、网络等知识,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等知识,并完成通信工程专业必须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在物联网领域中从事相关设计、开发、调测、运行维护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相近专业
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五、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网络编程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物联网标准与中间件技术、RFID技术及应用等。
六、学制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毕业规定
1. 至少取得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16学分)。
选修课中人文社科、艺术及经管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取得11学分。
2. 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 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
签字(盖章)
时间:2020年5月26日。
移动通信课程第二章(2)
D5 D4
BS
D3
BS
MS
D
r0
BS
D6
D2
D1
BS
BS
27
1). 全向小区系统C/I的计算(5/10)
2) 有效信号: 3) 无效信号:
n C P r T 0
I
k 1
m
n P D T k
4) 全向小区系统C/I :
C PT r0 n I
r0
n
P
k 1
m
2.2.1.2 条状服务区的C/I 2.2.1.3 面状服务区的C/I
1). 全向小区系统的C/I 2). 定向小区系统的C/I
11
2.2.1.1 信号/同频干扰比
信号/同频干扰比 (只考虑两个单独的小
区)
同频 小区A r0 MS 同频 小区B
D
Q=D/r0
同频干扰示意图 D 为同频复用距离 r0 为小区半径 Q=D/r0 为同频复用比
1 C/I 6
3N
4
73.5 18.7dB 17dB
满足17dB信干比的要求。
31
1). 全向小区系统C/I的计算(9/10)
b). 最坏情况下全向天线系统C/I 的计算:
BS BS
D+r0
n
将最短干扰距离( DK D r0 ) 带入计算:
C 1 I DK k 1 r0
C / I 40lg Q 1
14
2.2.1 同频干扰
2.2.1.1 信号/同频干扰比 2.2.1.2 条状服务区的C/I 2.2.1.3 面状服务区的C/I
1). 全向小区系统的C/I 2). 定向小区系统的C/I
用课程群方法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附件2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项目名称用课程群方法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林平荣所在单位(盖章)研究起止时间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广州大学教务处制研究项目名称用课程群方法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资助金额6000元项目类别教研教改项目成果类型□项目研究报告√系列课程与教材□实验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实践报告□教学软件√论文□专著□其它(注:请在相应成果复选框内打“”,其它请具体说明)项目组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辅助人员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参加单位数7 3 4 0 0 0 5 1 1负责人姓名林平荣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4月专业技术职称讲师现任职务软件开发方向专业负责人学历/学位本科/在读硕士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含申请者)姓名年龄职称工作单位及职务项目中的分工及主要贡献张屹39 副教授软件工程系老师专业建设研究薛建明55 副教授软件工程系老师专业建设研究李明雨55 副教授软件工程系老师教学方法研究袁丽娜33 讲师软件工程系老师师资研究、材料组织分析、信息反馈彭小娟32 讲师软件工程系老师师资研究、材料组织分析、信息反馈刘志伟31 讲师游戏系老师师资研究、材料组织分析、信息反馈1.改革背景、思路和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践情况课程群建设是近年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思路。
课程群在形式上弱化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今大部分已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高校都是采用单个课程的建设,这样一来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软件开发系列课程知识点重复,实践环节的配合出现偏差。
虽也有部分高校开始采用课程群方法来进行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建设,但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全盘照搬不可取,因此构建一套特色鲜明且能对现有软件工程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的课程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内容1.选题本次课程设计选题为“基于WebSocket的实时在线聊天室”。
2.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完成以下目标:1.掌握WebSocket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掌握WebSocket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
3.了解并掌握Node.js的相关知识及技术。
4.构建一个基于WebSocket的实时在线聊天室。
3.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WebSocket协议的原理及应用场景介绍。
2.Node.js及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3.基于Node.js和WebSocket实现一个实时在线聊天室。
4.聊天室的功能设计和实现。
5.代码测试、运行和优化。
4.步骤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1.实现基于WebSocket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2.完成基本聊天室的功能实现,包括登录、注册、私聊、群聊等。
3.完善聊天室系统功能,如消息通知、表情发送、聊天记录保存等。
4.进行代码测试、运行和优化,确保聊天室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评分标准1.功能完整性(40分):包括登录、注册、私聊、群聊、消息通知、表情发送、聊天记录保存等。
2.代码实现(30分):代码规范、注释、逻辑结构合理。
3.交互界面(10分):聊天室界面友好、美观,符合人机交互原理。
4.报告和文档(10分):设计思路、基本原理、技术难点、实现过程、技术总结、参考资料等。
5.演示和答辩(10分):能够熟练运行聊天室程序并展示其基本功能,对设计细节和技术难点进行解答。
四、参考资料1.《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2.《Node.js实战》3.《WebSocket权威指南》4.维基百科:WebSocket5.MDN Web Docs:WebSocket API五、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WebSocket协议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相关知识,并提升其系统分析和创新能力。
qq系统课程设计
qq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QQ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添加好友、发送消息、文件传输等。
2. 了解QQ群的功能和管理方式,包括创建群、邀请好友、设置群公告等。
3. 学习QQ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QQ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沟通效率。
2. 培养学生运用QQ群进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效果。
3. 培养学生解决QQ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网络风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健康的网络交往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探索和尝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和辅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QQ的使用技巧,提高沟通效率,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QQ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引导学生下载并安装QQ软件,了解软件界面及基本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认识QQ2. 好友管理:教授如何添加、删除和分组好友,以及设置备注和隐私。
教材章节:第二章 好友管理3. 消息与聊天:讲解文字、语音、视频聊天功能,以及发送图片、文件等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消息与聊天4. QQ群功能:介绍创建群、邀请好友、设置群公告和管理员等功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 QQ群功能及应用5. QQ空间:教授如何发表说说、日志,以及查看和评论好友的空间动态。
教材章节:第五章 QQ空间6. QQ安全与隐私:讲解如何设置密码、密保问题,防范网络诈骗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六章 QQ安全与隐私7. 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开展团队协作活动,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2013 年1月1 0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10 日目录摘要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实验原理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PCM原理介绍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抽样(Sampling)...........................................................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量化(quantizing)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带传输HDB3码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信道传输码汉明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PSK调制解调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仿真结果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8.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参考文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总的过程却是具有共性的。
对于一个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过程可分为数字化,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加扰等。
本实验利用MATLAB实现了PCM编码,HDB3码,汉明码,psk调制,AWGN及对应的解调过程,完整实现了一个通信系统的全部过程。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ﻫ关键字:通信系统,调制,解调,matlabAbstractCommunication system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avariety of methods.But the process has general characters. For a analog signaldigitaltransmission, the processcan be divided into digital, source decoding, channel decoding, modem, scrambling,etc.T hisexperiment usingMATLAB the deltamodulation, Miller code, ha mming code, PSK modulation, AWGN andthe corresponding demodulati onprocess, completeimplements a communicationsystemof all process.MATLABis a high-leveltechnical computing languageand inte ractive environment for algorithm development,data visualization,data analysis,and numeric computation. Using MATLAB,you can solvetechnicalcomputing problemsfaster than withtradi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s,such as C, C++, and Fortran.ﻫKeywords:communication system,modulation,demodulation,MATLAB1设计任务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信源:自己构造一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PCM,基带码:HDB 3,信道码:汉明码,调制方式:PSK,信道类型:AWGN ;解调,信道解码,基带解码,数模转换的过程与输入端对应。
图1.1 典型的通信系统与上图对应,信息源首先经过PCM 数字化在经过HD B3码进行基带编码和汉明码信道得到原信号的二进制码,由于先进行汉明码编码不改变码字的极性二HD B3会改变码字极性所以在后来的设计中先进行汉明码再进行HDB3,对于整个信号只要解码与编码的过程相对应就是一样的;然后再进过PSK 调制,由于是有极性的HD B3码,进行PSK调制颇为复杂,接着进入AWGN;再到接受设备经过解调再译码后模数转换得到原始信号。
本实验采用的数子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原理图如图1.2图1.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信息源信源编信道编数字调数字解信道译码信源译受信者信噪声源2实验原理分析2.1 PCM原理介绍模拟信号数字化必须经过三个过程,即抽样、量化和编码,以实现话音数字化的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ing Modulation)技术。
2.1.1 抽样(Sampling)图2.1 抽样原理图离散时间信号通常是有连续时间信号经周期采样得到的。
完成采样功能的器件称为采样器,下图所示为采样器的示意图。
图中Xa(t)表示模拟信号,Xa(nt)表示采样信号,T为采样周期,n=0,1,2,…。
一般可以把采样器视为一个每隔T秒闭合一次的电子开关S。
在理想情况下,开关闭合时间τ满足τ<<T。
实际采样过程可视为脉冲调幅过程,Xa(t)为调制信号,被调脉冲载波p(t)是周期为T、脉宽为τ的周期脉冲串。
当τ→0时的理想采样情况是实际采样的一种科学的、本质的抽象,同时可使数学推导得到简化。
下面主要讨论理想采样。
2.1.2量化(quantizing)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然是模拟信号,其样值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可有无限多个值。
显然,对无限个样值一一给出数字码组来对应是不可能的。
为了实现以数字码表示样值,必须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样值分级“取整”,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级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2.1.3 A压缩律:所谓A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其中,A为压缩系数;y为归一化的压缩器输出电压;x为归一化的压缩器输入电压。
图画出了A为某一取值的归一化压缩特性。
A律压缩特性是以原点奇对称的,为了简便,图中只给出了正半轴部分。
图2.2A压缩律特性上图中,x和y都在-1和+1之间,取量化级数为N(在y方向上从-1到+1被均匀划分为N个量化级),则量化间隔为当N很大时,在每一量化级中压缩特性曲线可看作是直线,因此有式中,xi为第i个量化级间隔的中间值。
因此为了使量化信噪比不随信号x变化,也就是说在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不因x的减小而变小,即应使各量化级间隔与x成线性关系,即(2.1)则式2.1可写成即其中k 为比例常数。
当量化级数很大时,可以将它看成连续曲线,因而式(3.2)成为线性微分方程解此微分方程ﻫ其中c 为常数。
为了满足归一化要求,当x =1时,y=1,代入式(3.3)可得故所得结果为即如果压缩特性满足上式,就可获得理想的压缩效果,其量化信噪比和信号幅度无关。
满足上式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于其没有通过坐标原点,所以还需要对它作一定的修改。
图2.3 理想压缩特性曲线A 律压缩特性就是对式(3.4)修改后的函数。
在上图中,通过原点作理想压缩特性曲线的切线o c,将o c、c d作为实际的压缩特性。
修改以后,必须用两个不同的方程来描述这段曲线,以切点c为分界点,线段oc 的方程:设切点c 的坐标为(x1,y1)斜率为(2.2)(2.3)(2.4)则由式(3.4)可得所以线段oc 的方程为所以当x=x 1时,y1=1/k 时,有因此有所以,切点坐标为 (exp[-(k-1)],1/k ) ,令则将它代入式(3.5),就可得到以切点c为边界的段的方程为因cd 段的方程,满足式(3.4),所以由该式可得由以上分析可见,经过修改以后的理想压缩特性与图5中所示的曲线近似,而式(3.6)式(3.7)和式(3.4)完全一样。
13折线:实际中,A 压缩律通常采用13折线来近似,13折线法如图7-4-7所示,图中先把轴的[0,1]区间分为8个不均匀段。
(2.5)(2.6) (2.7)图2.4折线示意图其具体分法如下:a.将区间[0,1]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2,取区间[1/2,1]作为第八段;b.将剩下的区间[0,1/2]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4,取区间[1/4,1/2]作为第七段;ﻫc.将剩下的区间[0,1/4]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8,取区间[1/8,1/4]作为第六段;d.将剩下的区间[0,1/8]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16,取区间[1/16,1/8]作为第五段;e.将剩下的区间[0,1/16]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32,取区间[1/32,1/16]作为第四段;ﻫf.将剩下的区间[0,1/32]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64,取区间[1/64,1/32]作为第三段;g.将剩下的区间[0,1/64]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128,取区间[1/128,1/64]作为第二段;h.最后剩下的区间[0,1/128]作为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