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文学常识、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 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

-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练习-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第1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创新设计】高中 2.6 波的干涉、衍射题组训练教科版选修342.6 波的干涉、衍射题组一多普勒效应1.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B.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C.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D.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但距离不变时(如圆周运动),则不会出现多普勒效应,选项A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二者的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选项B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故选项C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D正确.答案 CD 2.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解析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远离的速度,故A选项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故不正确;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选项正确.答案 ABD 3.如图2-5-8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图2-5-8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解析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答案AD 4.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结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 A.波的衍射 C.多普勒效应B.波的干涉 D.波的反射()(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该轿车是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生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且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该轿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时,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答案(1)C(2)超速(3)偏高题组二波的衍射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解析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C、D正确.答案 CD 6.如图2-5-9所示,S是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自由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无明显振动,为使A点能发生明显振动,下列采取的办法可行的是()图2-5-9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C.将N板向右移答案 BD 7.如图2-5-10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 D.将N板向左移图2-5-10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 D.上述答案均不对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 正确.答案 B 题组三波的叠加8.如图2-5-11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图2-5-11解析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 BC 9.如图2-5-12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 m和x=12×10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 =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1-1图2-5-12 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 B.t=0.75 s 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4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解析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两列波波速相等,经过t=0.75 s,两波传播的路程都为30 cm,但P、Q两质点并不沿x 轴运动;t=1 s时刻,左边波传到x=60 cm处,右边波传到x=40 cm处,两波的波谷相遇在M点,叠加后质点M的位移为-4 cm.答案 AD 题组四波的干涉10.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2-5-13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图2-5-13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 C.P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P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B 正确;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P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答案 B 11.当两列相干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 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解析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说明P点是振动加强点,P点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质点P的振幅最大,质点P振动加强,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位移有时为零,有时最大,选项A、B、D正确.答案 ABD 12.图2-5-14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下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2-5-141解析由题,两列波的波速相等,波长相等,则频率相等,能发生干涉.过周期后,4两列波的波峰同时到达x=2 m处的质点,则此质点振动总是加强,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3 cm,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所以图像B正确.答案 B 题组五波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的比较1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2-5-15甲、乙所示,则()图2-5-15 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同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选项D正确.答案D 14.在同一地点有两个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1和声波2.在同一空间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如图2-5-16所示为某时刻这两列波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5-16 A.波1速度比波2速度大 B.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C.在这两列波传播方向上,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相对于同一障碍物,波1比波2发生衍射现象更明显解析在同一种介质中,各种频率的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波1的波长大于波2的波长,由公式v=λf可得,波1的频率小于波2的频率,选项B错误;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两列波不能发生干涉,选项C正确;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衍射越明显,选项D正确.答案 CD 15.如图2-5-17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图2-5-17(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B、C、D各点中,哪些点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解析(1)只打开S2时,波源S产生的波传播到狭缝S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因为SS1=SS2,所以从波源发出的水面波传播到S1,S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1,S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开,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质点D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点;质点B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振动最强点;质点A、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答案(1)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B,D点振动最强,A,C点振动最弱. 8第2篇:高中语文必修三书愤李军教案教学设计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书愤岳麓实验中学李军一、教学目的1.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书愤》的思想内容。

教资试讲教案: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教资试讲教案: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

试讲教案|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

【难点】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

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三)深入研读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攻略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攻略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大题模板:必过的攻略一、前言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等方面。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这一科目,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模板攻略,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能够……-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的认识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内容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分析……4. 互动环节:开展……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5. 练巩固:布置……练,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4.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教学情况,调整……方面的教学策略三、教学评价模板1. 学生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性等- 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增减或调整-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成果如何四、教学策略模板1. 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内容-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案例等引导学生进入状态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注重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设置分层作业: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 强化练-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练进行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错题整理:鼓励学生整理错题,巩固知识点五、结语通过以上模板的指导,相信考生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的备考中更加得心应手。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第一篇《雨巷》试讲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意象及情境3、试讲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意象及意境,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诗中“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创造情境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课件展示歌词,创设氛围导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主介绍背景材料,教师补充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

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2 解决生字词学生听朗读,正字音,注意下列字词读音:彷徨páng huáng 寂寥jìliáo 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pǐ3 初步感知读完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

4 层次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第二部分第2-6节“我”梦幻中遇见丁香姑娘第三部分第7节“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三)研读诗歌,解读意象及象征意义1 细读诗歌,自由交流诗歌意象(1)雨巷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

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的代表作品、贡献及诗歌特点。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太阳吟》是诗人闻一收录在诗集《红烛》中的代表诗歌。

留美期间,身为海外游子,每日见到的太阳同样也照耀着祖国,于是他希望太阳能够带去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诗歌情感真挚,意象奇特,蕴含着浓浓的的爱国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齐读诗歌由闻一多《红烛》诗集中的诗歌导入,更有针对性。

2、写作背景《红烛》写于1923年。

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年轻的诗人有像红烛一样的赤子之心。

尽管生活中不乏困顿、失望,但诗人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

黑暗中摇曳的红烛,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3、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

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

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

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

曾留学美国。

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

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4、题目解说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这是一首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范例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范例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范例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准备:1. 电脑或投影仪。

2. 针对《红楼梦》的课件或教学PPT。

3. 《红楼梦》的文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给学生讲述《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然后通过引用一句名言,如“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引发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思考。

Step 2: 学习人物形象及特点2.1 学习贾宝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贾宝玉在小说中的形象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2.2 学习林黛玉同样地,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林黛玉在小说中的形象及其特点。

通过分析她的性格、情感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让学生对林黛玉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3 学习其他人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人物,如薛宝钗、王熙凤等,让学生分析他们的形象及其特点。

通过比较不同人物的形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Step 3: 分析情节及主题3.1 分析关键情节教师选择一些重要的情节,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黛玉的悲剧命运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情节背后的深层意义。

3.2 探究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如爱情、命运、人生等。

通过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

Step 4: 总结和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以及分析情节及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资重点篇目高中语文必修教案通用5篇

教资重点篇目高中语文必修教案通用5篇

教资重点篇目高中语文必修教案教资重点篇目高中语文必修教案通用5篇语文教育关注学生的文化多样性,通过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语文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资重点篇目高中语文必修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教资重点篇目高中语文必修教案(精选篇1)一,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个性。

1.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

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

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

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指斥项羽。

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

刘邦逃跑,项羽受璧,无可奈何,缺乏深谋远虑。

2.刘邦出身农家,不务正业,贪财好色,一心称王。

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

这样重大事件,刘邦都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真有心计。

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

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

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软化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

刘邦鸿门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而又卑躬屈节,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

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

见状,樊哙与张良质问刘邦:“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

刘邦察纳雅言,“沛公军霸上”。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阿房宫赋》逐字稿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阿房宫赋》逐字稿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逐字稿环节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对于杜牧这一位唐代大诗人,我们是不陌生的。

那有哪位同学们能来说一说你知道的杜牧?生: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年居住在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生:他的名篇有很多,比如《过华清宫》《泊秦淮》。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言简意赅地为我们再次温习了有关杜牧的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同样是他的一篇名篇,来,让我们让我们大声齐读课题——《阿房宫赋》。

(板书课题“阿房宫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生:(齐声读)师:嗯,阿房(ēpáng)宫,很好,大家都读对了!环节二:感知1.交流学习,了解文体教师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了解赋相关的文学常识。

师:谁能来展示一下自己课前查阅资料后知道的知识?生:“赋”是由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

生:比如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生: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

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

师:老师再来补充小结一下,赋的特点有铺陈描写(大量铺垫、伏笔);夸张渲染(大量排比、比喻、夸张的运用);骈散结合(句式张齐、错落有致);音律和谐(读之琅琅上口)。

2.关注读音,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在听名家范读的同时感受停顿与节奏,体会古文的韵味。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文中出现的一些难读的字词,必要时,可以在旁边做好批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囷囷(qūn)焉,不仅要知道它怎么读,还要借助注释,知道它指的是曲折回旋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边听名家范读边感受文中的停顿以及节奏的划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出古文的韵味。

(名家范读播放完后学生自读,反复朗读)3.借助注释,了解内容教师引导:同学们要学习运用学习资料,注释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最好的资料,根据注释概括大意,明确文章内容可分几大部分?生:两大部分。

科目三大题模板解析: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必过秘诀

科目三大题模板解析: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必过秘诀

科目三大题模板解析: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必过秘诀一、前言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主要考查考生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科目三,本文将详细解析科目三大题的模板,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备考策略。

二、科目三大题模板解析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是科目三大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重点和难点。

3.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4. 教学评价: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评价方法,如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验等。

2. 教学评价模板教学评价是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教学评价模板:1. 评价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评价的重点。

2. 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自我评价等。

3. 评价指标:列出评价的具体指标,如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

4. 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学策略模板教学策略是考查考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模板:1. 问题分析: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困难、课堂纪律等。

2. 策略选择:根据问题分析,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兴趣、调整教学难度等。

3. 策略实施:具体说明如何实施选定的教学策略,如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个别辅导等。

4. 策略效果:评价实施教学策略后的效果,如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等。

三、备考策略1. 熟悉考试大纲:了解科目三大纲要求,明确考试重点和难点。

2.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策略技巧。

3. 多做真题、模拟题:通过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教案-荆轲刺秦王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教案-荆轲刺秦王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教案:荆轲刺秦王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

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

通过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

认识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和正义行为。

学好这篇文章,可以感受荆轲这一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新意,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并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与技能: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

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浅近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能力。

依据: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刻骨铭心在自己的脑海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依据:"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论的要求: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认识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和正义行为依据: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依据: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很可能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失之偏颇,无法认识到刺秦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讲教案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1、“看”和“忆”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3、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词的知识,介绍作者,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介绍。

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

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

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对它的大体内容有了了解,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呢一共描写了四幅图画,分别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图画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立”字前面加了一个“独”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

……嗯,他说,“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

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

……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高中语文教资教案模板四维目标

高中语文教资教案模板四维目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琵琶行》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

- 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如“琵琶”、“浔阳江头”、“江州司马青衫湿”等。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写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悲欢离合之情,理解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审美与创造目标- 领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 将诗歌的审美价值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 案例分析法: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时数- 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作品《琵琶行》的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二)精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琵琶”、“浔阳江头”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

3. 教师总结并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拓展延伸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1. 背诵《琵琶行》。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3. 收集有关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为下节课的拓展学习做准备。

八、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朗读、讨论、创作等方面。

教资面试教案高中语文简案模板

教资面试教案高中语文简案模板

课题:《离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离骚》中的重点词句,掌握作者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离骚》中的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难点: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分析其表达方式及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离骚》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屈原和《离骚》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解决生字词等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反馈,强调重点词句和文章主旨。

(三)深入研读,分析重点1. 学生朗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句,如“离骚”的含义、屈原的爱国情怀等。

3. 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探讨屈原在《离骚》中的表达方式及艺术特色。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讨其深层含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屈原的爱国情怀是否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小结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评价标准1. 学生对《离骚》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准确,能正确朗读和背诵。

2. 学生能结合背景知识,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

3. 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篇一:教师资格证面试培训笔记—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培训笔记——语文一、10分钟试讲完整的教学过程,大体上可以分割成如下几个部分:I. 导入新课的方法(时间1-2分钟),导入一定要有出示课题的环节,名人的文章写上名,并齐读标题和。

A. 温故知新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通过预习我们初步了解了??)B. 背景简介导入C. 直观导入(标本、图片、ppt等)D. 悬念导入(谜语、导思点拔法等)E. 审题导入法(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F. 情景导入(适合情境优美的课文,可加直观导入)G. 故事导入H. 直接导入法(提醒注意法:今天我们介绍??)I. 目标导入法(直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掌握的重点难点)II.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我推荐朗读,其他人听读,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抓住的行文思路,并提出与整体初步感知课文相关的问题。

(停顿几秒钟,表示同学们在读)III. 检查:预习与初读效果有重点地指导1-3个生字(音、形、义)(可脱离文本讲清楚的,可在此时讲,不可脱离文本讲清楚的,等深入课文时再讲)。

生字、词板书在黑板右边,作为副板书。

请学生回答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IV. 精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段,在课文上圈点批注,深入感知的情感表达(此时5分钟左右)反复读,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小组讨论。

提问要少而精,直接。

与文章中心思想相关,提问后停顿几秒,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关注表达方式(词语、句式、布局谋篇、结构、构思、写作特色、手法)。

V. 熟读成诵,尝试运用,拓展。

如果是好文,要引导学生一起背诵。

VI. 总结课文VII. 布置作业(一项基础点、简单点,另一项自由发挥,提高)二、试讲时的板书要求:1、规范(不可有错别字)2、主板书一定要有标题,古文或著名作家,要写上姓名,板书要展现课文的教学重点、文章主体结构、重点字词3、副板书在右边,写生字、词4、如能形式多样、美观则更好5、板书要与课堂进度同步三、试讲过程中提问的设计学会提炼主问题(如实在没有提问点,可问“段中那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不要牵引式教学;让学生读、画、小组交流,然后把若干个小问题以学生回答的方式串在一起;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不同方式的点评、肯定、赞赏(如:读得非常有感情、读得字正腔圆??)。

最新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5篇)

最新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5篇)

最新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5篇)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篇一由于本文主人公所置深的特定时代背景,学生已经习惯接受传统赞赏荆轲的观点,甚至形成思维定势,因此作为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形成个性化的认识。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分析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

老师应该少作一些脱离语文语境的、所谓梳理规律的、机械操练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练习,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点到即可,重在提高学生古文能力。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来自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三)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本节课,我以语文学习普遍规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为指导而设计教学,以教给学生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为目的而推进教学,以“情”为突破口,以“读”贯穿始终,期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篇二今天,我们来上新课《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价。

相信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会对荆轲有更深入的了解。

(用多媒体展示上边内容)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工作了,那该文选自哪里?1.交流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一、预习目标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那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希望呢?(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二、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辛弃疾词两首》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辛弃疾词两首》

第一课时
一、教学依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停》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辛弃疾词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学习本课,要在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基础上,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爱国形象。

第二课时
一、教学依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辛弃疾词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学习本课,要在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基础上,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爱国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笔试备考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的题型为主观题和客观题,涉及的考点有教学目标撰写及确立、教学过程设计、分析材料中的教学意图等,所占的分值比重也很大。

因此,将此分数全部拿到手可以让我们在教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针对这一知识点,作出如下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要明确教学设计每一个模块所涉及到的内容,并且了解到每一个模块可能出现的考查形式,然后才能知道从何处着手去复习,掌握知识模块,逐一击破。

(1)分析学情:此类问题常常出现在“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中,确立目标的依据可以从课标、文本以及学情三个角度进行撰写,所以掌握好分析学情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分析学情的内容主要是分析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判断学生学习起点这两方面。

其中,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又体现在分析学生的自我意识、价值观、社会性、学习兴趣、认知特征等几个方面;判断学生学习起点又体现在判断学生的知识基础、判断学生的技能准备这两个方面。

从这几个角度入手,掌握分析学情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全面地作答。

(2)确定教学内容:此类问题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之中均有可能出现,客观题的考查,会让考生根据内容判断教学意图,主观题涉及到教学活动流程的设置这一类考点。

确定教学内容主要从具体要求、确立思路和各类问题教学内容的确立这几个方面着手。

具体要求包括:明确恰当、充实有度、突出重难点、体现连续性;确立思路要求我们读懂编辑的意图,揣摩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文体特征,确定课堂教学内容、解读文章标题,探测课堂教学内容、尊重独特体验,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按照要求,明确思路,然后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文言文这几种文体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考生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先拎框架确定大纲,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内容。

(3)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此类问题主要出现在主观题考查之中。

教学目标的撰写以及确立的依据尤为重要,这是近几年来都涉及到的考点,所以需要广大考生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这一部分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是内容、依据、确立原则和表达;教学重难点主要掌握确立依据即可。

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依据重点关注课标、学情和文本特点这三个角度即可;目标确立的原则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和谐发展、促进的原则,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目标的表达要注意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行为对象要明确,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要有行为的程度标准这几个层面。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依据主要是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实际、知识内容,要明确: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本身而言,教学难点是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4)选择教学方法:这个问题是出现在教学流程设计这一考点里面的,也是主观题,但是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简单,记住几种常见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再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的素质,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环境,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等。

(5)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大基本考点,几年未变,所以大家要熟记教学环节基本流程和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设计基本流程包括: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小结作业几个部分,可以从感知背景,掌握大意,分析字、词、句,美点赏析,问题探讨等几个角度切入。

课堂设计要素包括导入设计、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活动设计、课后作业设计、课堂收束设计、课堂板书设计以及不同文体的设计要点。

在考试之中,考生需要设计具体的流程来解决教学目标,因此,要把握好主要流程,基本上每一个环节通过3-5个教学活动,解决关键问题并且明确答案,逐层深入的把目标要求展现出来,就能够得到不错的分析。

(6)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这部分知识点也是在选择题之中考的几率较高。

这一部分内容是围绕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开发途径和利用原则来展开的。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广义上的课程资源并不单单指课堂之上的内容,社区、家庭等,都是课程资源的来源。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包括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挖掘教师的潜能,开发教师资源;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利用家长优势,开发家庭资源;设计崭新课型,开发网络资源等方面。

所以复习这一部分知识,要以理解性记忆为主要方式,并不要求大家死记硬背。

(7)编写教案:涉及的考试类型主要是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流程设计。

掌握好教案便携的方式,也是为大家以后走上讲台做好准备,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实用性强、专业性强,也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所在。

我们可以从掌握好教案的基本结构、基本要求来进行介绍。

教案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把基本结构图记住,在写教案的时候就以此为蓝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所以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模板。

教案的基本要求是结构清晰完整、文字简明精要、形式灵活实用、计划全面周到,其实,只要我们记下教案基本结构图,相关的要求也就不难解决,所以在部分内容要求大家熟练掌握,一定要背诵下来,在考试中才能保障速度和质量。

教师资格知识点—教学设计教师资格考试中会涉及到现代文阅读的题目。

从近两年的考试情形来看,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的题型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较少),涉及的文本类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等几类。

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针对这一知识点,作出如下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要明确现代文阅读每一种文本所涉及到的考查内容,并且要了解可能出现的考查形式,然后才能知道从何处着手去复习,掌握知识模块,逐一击破。

(1)记叙文:此类文本考查客观题和主观题都有可能,需要掌握知识点有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的基础知识、记叙文分析等。

记叙文含义: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记叙文的基础知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线索:(包括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行踪、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等等);记叙文的顺序(时间:顺序、倒叙、插叙;空间;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地叙述内容);记叙文中的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正面、侧面)、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借景抒情)。

记叙文分析:整体感知记叙文的方法(结构层次;各段关系、顺序;各段、各层大意;详、略与中心关系;感受思想感情);分析结构层次的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时间、地点、发展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阶段分析、所在的不同地点、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人物感情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按空间变化、景致变化分析);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方法(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章的结尾;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2)说明文:同样围绕说明文的含义、说明文的基础知识、说明文分析。

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角度,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说明文的顺序: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

说明文的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特点: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说明文分析:审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等。

(3)议论文:从议论文的含义、议论文的基础知识、议论文分析几个角度进行整理。

议论文的含义: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的基础知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分析:确定中心论点(①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开头段、结尾段);②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注意分论点的总结);③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④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辨别论据;分析论证过程。

(4)小说:主要考点有小说的含义、小说的基础知识、小说的分析,具体可细化为小说的含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基础知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的分析:小说形象的分析(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的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分析(剖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开掘主题)。

(5)散文:主要考点有散文的含义、散文的基础知识、散文的分析。

散文的含义: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主要说狭义的散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基础知识:散文的特点(往往以个人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往往从细处用笔,小中见大,把作者的情思贯穿在细致的描述中;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的联想;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形散神聚)。

散文的分析: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了解时期、社会生活情况、作家的一般作品特点);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把握“文眼”“片言”“众辞”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从分析散文的艺术形象入手(散文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从分析散文的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在反复读至“入情”)。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