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训练(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训练(A)

(要求:3分钟内完成)

400+700= 200+800= 120-40= 35÷7= 3000+6000= 3×7= 2600-1000=5000-4000= 70-15= 48÷8= 2500+1000= 40÷5=

45÷5= 40+90= 21÷3= 4×6=

44-29= 36÷4= 32÷8= 48÷6= 1000-300= 800+600= 600+1000= 120-90=

54÷9= 14÷2= 54÷6= 81÷9=

25+46= 1500-500= 8×5= 56+26= 900-500= 300+1000= 20+80= 400+500= 1300-300= 13+38= 76+21= 12÷6=

6×7= 72÷8= 900+700= 1500-800= 3500+1000= 56÷7= 4100-100= 9×5= 1600-900= 3200-1000= 60+80= 18÷3=

47+38= 3000+7000= 18÷9= 20÷4=

34-17= 18÷2= 42÷7= 31-22= 1100-400= 4000-2000= 24÷8= 2300-2000= 49÷7= 9×9= 900+1500= 73-26

800+600= 24÷6= 8×9= 54-45=

57+42= 75-49= 38-19= 6÷3=

44+38-36= 24÷6×5= 21-(35-29)= 3+5×6= 完成日期所用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及其画法。

教学准备:两课时课件,每生一张印有配套课堂作业的练习纸;学生带罐头起子、啤酒开、剪刀、钢丝钳、扳手、筷子、道钉撬、杆秤、钉书机、罐头、直尺等;小组准备:杠杆(含铁架台)、钩码、棉线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阿基米德之给我一根……”动画以引入新课。

二、新授师:同学们,你们桌上都放着一个食品罐头,假设里面放着你特喜欢的水果,请你快点打开盖子吧。不过打开前请看完“活动一”中的要求。

投影“活动一”图片。学

生打开盖子交流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使用自带的其它工具(预先布置学生分组带啤酒开、剪刀、钉书机、钢丝钳、扳手等),体验一下,然后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互相补充说明。(估计学生能说出固定点、在力的作用下能转

动等特点。)

师:很好,不过还应注意是一根“硬棒”而不是“直棒”即可弯可直,并且还需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转动。

投影:杠杆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师:杠杆作为一类简单机械,它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生活和生产效率而被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就用春来捣谷,用桔槔汲水了。现代机械也有很多是生产工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明利用的。

投影:生活中一些常见杠杆和古代杠杆。

投影“工人撬石头”图片并介绍:刚才我们发现的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它有一个专有名称叫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就叫阻力,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效果刚好相反。同学们不妨再来比较一下:工人用同样的力把手握在A 处与握在 B 处哪个效果好呢?为什么?。

(估计学生能提到支点到力的距离不同从而引入力臂概念。)

师:对,就是因为受力大小相同时支点到力作用线(非作用点)

的距离大小会直接影响杠杆的转动效果,所以引进了力臂的概念。投影“找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图片,同时介绍:支点到动力作用

线(非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很显然,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非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可见,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有五个;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称为杠杆的五要素。我们可用画图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投影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画图步骤:首先用虚线画出动力作用线(可以是反向延长线),再从支点向动力作用线作垂线,用虚线表示,交点到支点的距离(即最短的距离)就是动力臂。同理画出阻力臂,注意力和力臂要尽量按比例尺画,画图要用尺子。

学生练习画图并选几份投影,让学生评价订正。

师:很多同学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知道自行车中的哪些部件可看成杠杆吗?让学生观看自行车图片找出杠杆并交流后观看录像。

师;了解了那么多有关杠杆的知识,同学们肯定累了,现在我们来舒展一下筋骨,来,动动脖子,伸伸手,踮踮脚。哟,我们已经在使用自己身上的杠杆了。哪些是杠杆呢?动力和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分别在哪?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师播放“手握物体曲肘运动”的录像和相关图片。

三、小结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你了解了杠杆的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师拿出一把杆秤,问:这是杠杆吗?为什么?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以复习上一课时学的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

二、新授师:杆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杠杆,现在请同学上来称梨头,第一次称一个,第二次称两个,第三次称三个,一共称三次。其它同学负责读秤花,并看他是否正确使用,若有不当立即上来指正。

学生演示并在教师指导下读数。投

影问题:

1、使用杆秤时,什么时候才能读数?

2、杆秤倾斜下去或上翘意味着什么?

3、分别称一个、二个、三个梨时杆秤上的什么在变化?

4、要使杆秤平衡你猜测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学生回答第一、二个问题后师强调:杆秤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

止即杠杆已经平衡了才能读数,并投影:通常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根据第三个问题学生能想到是力、位置(即力臂)在变化,从而不难猜测到杠杆平衡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

师: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实验步骤然后小组合作设计表格,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表格供大家共享。注意:实验中杠杆调平后不能再使用平衡螺母。

投影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若无平衡螺母可用橡皮泥粘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平衡。

在翘起的一端)

2、用砝码的个数代表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悬挂砝码的位置到支点的距离为力臂的大小。

3、分别在左右两边悬挂不同数目的砝码,移动各自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请思考为什么?)

4、记录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5、改变两边悬挂的砝码数,再移动它们的位置,使杠杆恢复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