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态分布》教学设计1
5《正态分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5《正态分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正态分布》教学设计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高考考向正态曲线与正态分布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概括理解应用实践能力分析计算推测解释简单问题解决迁移创新能力综合问题解决发现创新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考查内容】描述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对正态分布的均值、方差进行考查【考查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原则数学建模数学运算一、本节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这让学生对随机变量由离散到连续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列描述,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密度函数(曲线)描述,同时本节课内容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理解并掌握如何从离散到连续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随机变量分布问题.本节包含的核心知识和体现的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正态曲线与正态分布2.原则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核心素养二、学情整体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能够画出所给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并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能初步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已经初步具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这些为正态分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从离散到连续的认知上会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小组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但是,本节课需要学生由离散型随机变量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思维转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情补充: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教学活动准备【任务专题设计】1.正态分布的相关概念2.正态曲线的性质3.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及原则【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来源,理解正态密度函数,观察正态曲线的特征,归纳正态曲线的特征,并结合概率与面积的关系来计算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2.了解正态分布的均值与方差掌握利用原则解决一些与正态分布有关的概率问题.3.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探究、归纳的能力,体验和领悟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特点,通过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直观了解正态曲线,而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交流,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本节课采用实物模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应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给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正态分布是生活中常见的概率分布模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要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原则,并能利用原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建议】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还有_________【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曲线的特征和正态曲线所表示的意义.2.能借助正态曲线理解正态曲线的性质及意义.3.掌握原则.难点会根据正态曲线的性质求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某一区间的概率.【教学材料准备】1.常规材料:多媒体课件、______2.其他材料:______ _四、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导入正态分布在统计学中是很重要的分布.我们知道,离散型随机变量最多取可列个不同值,它等于某一特定实数的概率可能大于0,人们感兴趣的是它取某些特定值的概率,即感兴趣的是其分布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取值往往充满整个区间甚至整个实轴,但取任何一点的概率为0,我们称这类随机变量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所以通常感兴趣的是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列描述,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密度函数(曲线)描述.师:首先我们看一个具体的问题.【情景设置】引入正态分布问题:自动流水线包装的食盐,每袋标准质量为400g.由于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任意抽取一袋食盐,它的质量与标准质量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实际质量减去标准质量).用表示这种误差,则是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检测人员在一次产品检验中,随机抽取了100袋食盐,获得误差(单位:g)的观测值如下:-0.6 -1.4 -0.7 3.3 -2.9 -5.2 1.4 0.1 4.4 0.9-2.6 -3.4 -0.7 -3.2 -1.7 2.9 0.6 1.7 2.9 1.20.5 -3.7 2.7 1.1 -3.0 -2.6 -1.9 1.7 2.6 0.42.6 -2.0 -0.2 1.8 -0.7 -1.3 -0.5 -1.3 0.2 -2.12.4 -1.5 -0.43.8 -0.1 1.5 0.3 -1.8 0.0 2.53.5 -4.2 -1.0 -0.2 0.1 0.9 1.1 2.2 0.9 -0.6-4.4 -1.1 3.9 -1.0 -0.6 1.7 0.3 -2.4 -0.1 -1.7-0.5 -0.8 1.7 1.4 4.4 1.2 -1.8 -3.1 -2.1 -1.62.2 0.3 4.8 -0.8 -3.5 -2.7 3.8 1.4 -3.5 -0.9-2.2 -0.7 -1.3 1.5 -1.5 -2.2 1.0 1.3 1.7 -0.9【设计意图】学生没有接触过正态曲线,对正态曲线的来源也没有认识,因此,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教学精讲探究1 正态分布的相关概念师:同学们思考一下:(1)如何描述这100个样本误差数据的分布(2)如何构建适当的概率模型刻画误差X的分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知识,接着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1),教师及时肯定】【以学论教】复习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正态曲线这个难点,让学生明白正态曲线的来历,搞清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也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正态曲线意义的理解.生:(1)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描述这100个样本误差数据的分布.师:回答正确,接下我们一起作出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师生互动,共同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师:观察图形可知误差观测值有正有负,并大致对称地分布在X=0的两侧,而且小误差比大误差出现得更频繁.师:下面我们继续研究随着样本数据量越来越大,让组距不断缩小,观察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曲线图有什么特点【情境设置】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当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时,曲线图有什么变化特点】生:随着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轮廓越来越稳定.曲线图的形状也越来越光滑,越来越像一条曲线.师:这条曲线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钟、铃铛等类似形状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钟形曲线.同学们请观察上面的图(1)和图(2),我们根据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可以用图(2)中的钟形曲线(曲线与水平轴之间的面积为1)来描述食盐质量误差的概率分布.例如,任取一袋食盐,误差落在内概率,能否用图(2)中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生:可以.师:对于这条钟形曲线,早在十八世纪30年代.棣莫弗、凯特莱等数学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用求导、对数、无穷级数、积分、变量代换等数学方法就推导出这条钟形曲线就是函数的图象,其中和为参数,我们称的图象为正态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以学定教】对高中生学生来说,正态密度函数的推导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从数学史的角度介绍正态密度曲线的解析式,既使学生易于接受又渗透了数学文化.【要点知识】正态曲线1.正态密度函数解析式我们称(其中为参数)为正态密度函数解析式.2.正态密度曲线我们把正态密度函数的图象称为正态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教学预设效果生成】经过前面一番活动,动手实践,数据汇总,分析加工,对数据加以解释,知识的形成水到渠成.师:通过上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很显然的得到,对于任意的,它的图像在轴的上方,且轴和曲线之间的区域面积为1.那么,随机变量在什么情况下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深度学习】在前面所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教师出示多媒体,师生互动】【要点知识】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则称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记为,特别地,当时,称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若,则如图所示,取值不超过的概率为图中区域的面积,而为区域的面积.【少教精教】用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全过程,驱动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既反映了数学的发展规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师:根据前面对随机变量的特点的分析,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现实生活中,长度测量误差,某一地区同龄人群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正态分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对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就需要我们提升认知,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概括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正态分布存在于生活中哪些事件,提升概括理解能力.探究2 正态曲线的性质师:正态曲线一方面是函数的图象,另一方面正态曲线是刻画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因此我们可以从函数和概率两个方面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观察的解析式及概率的性质,说一说正态曲线都有哪些特点【整体设计分步落实】本部分引导学生在整体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函数解析式和概率的性质,逐步探索曲线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函数的定义域、最值和对称性等方面探究曲线的特点,也可以利用图形计算器,画出函数的图象探究曲线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采用组内合作,分组讨论后采用小组选派代表的方式交流探究成果,教师补充后展示多媒体】【归纳总结】正态曲线的特点1.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对称.2.曲线在处达到峰值.3.当无限增大时,曲线无限接近轴.师:正态分布中的参数和可以用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去估计,正态分布完全由和确定,如何研究两个参数对正态曲线的影响具体如何操作【整体学习】整体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以及表达式中各个参数,各项的含义.【需要控制变量,让(或)固定,作出(或)取不同值的图象,观察正态曲线的变化】师:观察图象,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归纳总结】正态曲线中参数对曲线的影响由于函数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平移得到.因此,在参数取固定值时,正态曲线的位置由确定,且随着的变化而沿轴平移,如图(1)所示.当取定值时,因为曲线的峰值与成反比,而且对任意的,曲线与轴围成的面积总为1.因此,当较小时,峰值高,曲线“瘦高”,表示随机变量的分布比较集中;当较大时,峰值低,曲线“矮胖”,表示随机变量的分布比较分散,如图(2)所示.师:观察图可以发现,参数反映了正态分布的集中位置,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相对于均值的离散程度.实际上,我们有若,则.【发现创新能力】使用绘图软件,改变参数,得出不同的图象,并对这些变化作出解释,就是发现创新的过程.提升发现创新能力.探究3 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及原则师: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实际问题中,参数可以分别用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来估计.下面看几道例题.【少教精教】有了前面所做的图象作为基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基本可以探究出曲线参数对曲线形状的影响,所以本部分采用少教精教的教学策略.【典型例题】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例1 李明上学有时坐公交车,有时骑自行车.他各记录了50次坐公交车和骑自行车所花的时间,经数据分析得到:坐公交车平均用时,样本方差为36;骑自行车平均用时,样本方差为4.假设坐公交车用时和骑自行车用时都服从正态分布.(1)估计的分布中的参数;(2)根据(1)中的估计结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出和的分布密度曲线;(3)如果某天有可用,李明应该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如果某天只有可用,又应该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请说明理由.【教师分析后出示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认真听课】师分析:对于第(1)问,正态分布由参数和完全确定,根据正态分布参数的意义,可以分别用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来估计.对于第(3)问,这是一个概率决策问题,首先要明确决策的准则,在给定的时间内选择不迟到概率大的交通工具;然后结合图形,根据概率的表示,比较概率的大小,作出判断.【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鼓励自主学习,提升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典例解析】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解:(1)随机变量的样本均值为30,样本标准差为6;随机变量的样本均值为34,样本标准差为2.用样本均值估计参数,用样本标准差估计参数,可以得.(2)和的分布密度曲线如图所示.(3)应选择在给定时间内不迟到的概率大的交通工具.由图可知.34).所以,如果有可用,那么骑自行车不迟到的概率大,应选择骑自行车;如果只有可用,那么坐公交车不迟到的概率大,应选择坐公交车.师:下面我们来看正态分布的原则.【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由学习情况引领教学.【要点知识】原则假设,可以证明:对给定的是一个只与有关的定值.特别地,上述结果可用图表示.由此看到,尽管正态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但在一次试验中,的取值几乎总是落在区间内,而在此区间以外取值的概率大约只有.通常认为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意义学习】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正态分布这一数学规律的研究对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指导意义,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师: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认为服从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只取中的值,这在统计学中称为原则.师:请看下一道例题.【典型例题】原则的应用例2 设,试求:(1);(2);(3).生解:因为,所以,(1).【简单问题解决能力】给出一个正态分布,求出它的某个样本空间的概率,理论到实践所学概率公式得到了应用,提升简单问题解决能力.(2)因为,所以.(3)【分析计算能力】公式学会了,理论明白了,实践中熟练运用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在解题过程中提升分析计算能力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堂小结】正态分布【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用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教学评价正态分布是很重要的一种分布,要注意生活中哪些事件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收集数据,加工数据,得出知识结论.在应用过程中,注意把握正态密度函数式中的各参数的含义,会运用分析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题:设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某班学生的分数,且知试卷满分150分,这个班的学生共54人,求这个班在这次数学考试中及格(即90分以上)的人数和130分以上的人数.思路:将转化为,然后利用对称性及概率和为1,得到,进而求出的值,同理可解得的值.解析:由题意知,,,(人即及格人数约为即(人即130分以上的人数约为.【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评价练习体会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简单问题解决能力,锻炼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实例、多媒体,在梯度问题的驱动下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了概念、性质形成的全过程,同时借助于动画演示,使学生亲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的历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认知,发展了认知能力,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由于探究层次分明,问题梯度设计合理、有效,使得本节的教学条理清晰,学生活动充分,体现出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同时观察与归纳的有机结合,使得本节课的教学张弛有度,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提升.【以学论教】课上以学生活动探究的方式来探究正态分布,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布置作业,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重复和迁移,而是学生不断地构建和完善.1 / 14。
高中高三数学《正态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6.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作业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1.提问:询问学生关于数据分布的知识,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数据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
2.实例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分布图像,如学生身高、考试成绩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这些分布的特点。
3.引入正态分布:通过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据分布的共同点,即呈现出对称、钟形的形状,从而引出正态分布的概念。
-练习巩固: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正态分布这一章节的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态分布的概念、性质、图像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期望和方差的推导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选修2-3《正态分布》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2-3《正态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计算、观察与分析进行正态分布的基本参数估计与计算;–能够根据数据特征确定正态分布的使用条件,并运用正态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认识正态分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与相关参数的计算;–正态分布的性质及模型的应用;–正态分布与假设检验。
2.教学难点:–正态分布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内容1. 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与参数1.正态分布的定义–介绍正态分布的基本特征和概念。
2.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掌握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定义;–画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图像。
3.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掌握正态分布的标准化转化法,以及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方法。
2. 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与计算1.正态分布的基本形式–介绍正态分布的基本形式,以及参数的含义;–学习如何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的参数。
2.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从样本中估计总体的均值和标准差。
3.抽样分布–掌握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的概率分布,以及如何计算抽样分布。
3. 正态分布的应用1.正态分布的性质及模型的应用–描述正态分布的各种统计特征;–掌握利用正态分布进行概率估计的方法;–了解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评估等。
2.正态分布与假设检验–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内容及步骤;–学习如何从正态分布的角度来诠释假设检验。
四、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对正态分布相关概念和公式进行讲解,以期解决学生对于正态分布不熟悉的情况。
2.讲解示范法:用实例向学生呈现正态分布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方法,以期加深学生对于正态分布在实践中的应用认识。
正态分布示范教案
正态分布示范教案第一章: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1.1 引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考试成绩、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
1.2 定义:介绍正态分布的定义,解释均值、标准差等基本术语。
1.3 图形表示:教授如何绘制正态分布曲线,并解释曲线特点。
1.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通过计算和绘图验证它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第二章:正态分布的性质2.1 引入:通过讲解正态分布的性质,使学生理解正态分布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2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解释正态分布中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3 概率密度函数:教授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公式,并解释其意义。
2.4 标准正态分布:介绍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并解释其与普通正态分布的关系。
第三章:正态分布的应用3.1 引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 假设检验:讲解如何使用正态分布进行假设检验,包括Z检验和t检验。
3.3 置信区间:教授如何计算正态分布数据的置信区间,并解释其含义。
3.4 数据分析:通过实际数据集,让学生运用正态分布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正态分布在实际领域的应用4.1 引入:通过讲解正态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广泛性。
4.2 医学领域:介绍正态分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疾病风险评估、药物剂量确定等。
4.3 工程领域:解释正态分布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产品质量控制、可靠性分析等。
4.4 金融领域:讲解正态分布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投资组合优化、风险管理等。
第五章:正态分布的扩展5.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正态分布的局限性,引出正态分布的扩展。
5.2 非正态分布:介绍一些常见的非正态分布,如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并解释其特点。
5.3 转换方法:教授如何将非正态分布数据转换为正态分布,以及如何将正态分布数据转换为其他分布。
5.4 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正态分布及其扩展。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1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掌握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 (2)理解和掌握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 (3)能用正态分布、正态曲线研究有关随机变量分布的规律.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意义及性质,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的概念. 如果说二项分布是离散型随机变量最具典型意义的概率分布,那么连续型随机变量最具典型意义的概率分布就是正态分布了。
实践中常见的一类连续型随机变量,多数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例如测量误差、智商以及人体的身高体重、运动员的成绩等等,都可以用正态分布进行描述。
一般地讲,若影响某一变量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太大且相互独立,则这个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更为重要的是,正态分布还是抽样理论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例如,不论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容量n 足够大,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就趋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研究始于18世纪,是最重要的概率分布,这是因为:①许多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都可用正态分布加以叙述;②不少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即当样本相当大时,可用正态近似法解决这些概率分布的问题);③许多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故在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上经常以正态分布为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正态曲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正态分布的理解及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1.正态分布的数学形式自本书第三章引出变量数列,我们便可以列举出不少总体的分布很接近于正态分布,例如男性的身高。
如果我们拥有的数据非常多,在编制变量数列时我们就可以把组分得很细,并得到组距很小的直方图。
现在想象,如果组越分越细,并且纵轴采用频率密度(=组距频率),直方图最终就转化为的概率密度曲线 (X =x )(参见图7.2)。
很显然,从图7.2可以看出,这样的平滑曲线如“钟型”,它具有单峰、对称这两个特点,并且曲线向左、向右延伸,以横轴为渐近线。
《正态分布》教案
112341.510.50.511.5x=u2.4正态分布一、学习目标:1. 了解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正态分布的概念;了解正态曲线的解析式及函数图像。
2. 通过图像熟悉正态曲线的特点; 能在实际中体会3σ原则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2.正态分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1.利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求概率;2.正态分布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提炼: 1.正态曲线:函数φμ,σ(x)= x ∈(-∞,+∞),其中实数μ,σ(σ>0)为参数,我们称φμ,σ(x)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 2.正态曲线的性质:①曲线位于x 轴_____,与x 轴不相交. ②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_____对称. ③曲线在x=μ处达到峰值______. ④曲线与x 轴之间的面积为__.⑤当σ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μ确定,曲线随着___的变化而沿x 轴平移. ⑥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小,曲线越“_____”,表示总体的分布越_____;σ越大,曲线越“_____”,表示总体的分布越_____. 如右图所示。
3.正态变量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 ①P(μ-σ<X ≤μ+σ)=_______; ②P(μ-2σ<X ≤μ+2σ)=_______; ③P(μ-3σ<X ≤μ+3σ)=_______. (二)典型例题:类型一、正态曲线的解析式 例1.如图是一个正态曲线.试根据该图像写出其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求出总体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总结方法: 【变式训练1】1.关于正态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①函数 曲线上任一点M(x 0,y 0)的纵坐标y 0表示X=x 0的概率;②正态曲线在x 轴上方且与x 轴一定不相交;③如果随机变量X ˜N(μ, ),且F(x)=P(X<x),那么F(x)是R 上的增函数; ④μ一定时,σ越小,总体分布越分散;σ越大,总体分布越集中.()()22x 2x 2-μ-σϕπσ2σx<4-a)= .【变式训练2】设X ~N(1,22),试求P(-1<X ≤3)的值.P(X ≥5)的值 .类型三.正态曲线的实际应用例3.在某次数学考试中,考生的成绩X 服从正态分布X ~N(90,225). (1)求考试成绩X 位于区间(75,120)上的概率是多少?(2)若此次考试共有2000名考生,试估计考试成绩在120分以上的考生大约有多少人?总结方法:(四)课堂小结:。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正态分布的性质和应用;3.能够解决与正态分布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正态分布的定义和特征;2.正态分布的性质和参数;3.正态分布的应用。
教学难点:1.正态分布的参数的计算;2.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实例数据和计算工具;3.板书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画出一条曲线图,向学生展示一个正态分布的图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然后提问:这个图像代表了什么?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分别解释正态分布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应用领域。
Step 3:性质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正态分布的性质来加深学生对正态分布的理解。
讲解内容如下:1.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的意义;2.标准正态分布的含义和性质;3.正态分布的对称性;4.正态分布的变换性质。
Step 4:参数计算(20分钟)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来教授如何计算正态分布的参数。
计算包括:1.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2.给定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特定区间内的概率;3.给定正态分布的概率,求对应的分位数。
Step 5:实际应用(2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身高、体重等的正态分布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Step 6:练习与总结(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一些正态分布相关的练习题,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
最后总结课程内容,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正态分布的理解。
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2.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错误进行纠正;3.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来评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拓展延伸:在学生掌握了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后,可以进一步引入相关的高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示范和实践应用。
初中数学《正态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选修2-3中的2.4《正态分布》第一课时,属于新授概念课.正态分布是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最后一节,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这让学生对随机变量由离散到连续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正态分布是高中学习内容中唯一一种连续型分布,它反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连续型随机变量可能取某个区间上的任何值,它等于任何一个实数的概率都为,所以我们感兴趣的是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列描述,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密度函数(曲线)描述,本节课是对本章知识体系的一个完善,也是必修3统计和概率知识的一种拓展.同时本节课内容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生活中除了离散型随机变量更多的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因此正态分布在统计中是很常用的分布,它能刻画很多随机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从形式看,它属于概率论的范畴,但同时又是统计学的基石,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初步应用正态分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正态分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许多分布都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近似描述,因此在理论研究中,正态分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学情分析】所带班级的学生能够应用图形计算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在通用技术课上自己制作过高尔顿板.认知基础方面:学生学习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能够画出所给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并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初步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统计思想.大部分学生会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研究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但是,本节课需要学生由离散型随机变量到连续型随机变量,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得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函数,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正态曲线的特点和意义学生可通过高尔顿板试验、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以及图形计算器的探究活动来学习,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得出需要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目标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前面的分析,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一)通过数学试验、观察和理性分析,归纳小球分布的规律,感知引入正态曲线、正态分布的意义;借助图象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二)通过经历正态分布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研究问题的方法,尝试用数据和图形理性分析问题、用规律推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三)通过数学史介绍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感受数学文化;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教学重点: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教学策略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在通用技术课上自己制作了高尔顿板,以及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特点,本节课在教学材料的组织上选择了学生进行高尔顿板试验、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的活动.高尔顿板试验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需要借助图形计算器,正态曲线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交流,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本节课采用实物模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应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给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一、情境引入——高尔顿板试验学生没有接触过正态曲线,对正态曲线的来源也没有认识,因此,教师向学生出示高尔顿板模型引入本节课,并提出问题.问题1:同学们是否见过此模型?在哪见过?预设学生活动:学生不仅见过还在通用技术课上自己制作过高尔顿板,并知道高尔顿板试验是让一个小球从高尔顿板上方的通道口落下,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层层障碍物碰撞,最后掉入高尔顿板下方的某一球槽内.活动1:高尔顿板试验为了观察到小球的运动,得到小球的分布规律,我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尔顿板试验,思考下面问题.问题2:试验过程中,小球碰撞和落入的位置,随着试验次数增加,球槽中小球堆积的高度及形状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试验边观察,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以小组选派代表的方式总结小组的试验观察结果.预设学生活动:学生能够观察到小球从高尔顿板上方下落的过程中,小球经过每一层都要和其中的一个障碍物发生碰撞,碰撞有两种可能,从左落下或从右落下,最后落入底部的球槽,小球落入哪个球槽是随机的;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掉入各个球槽内的小球的个数就会越来越多,球槽中小球堆积的高度也会越来越高;随着试验次数增加,小球堆积的形状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如果有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师应给与鼓励和表扬.【设计意图】采用高尔顿板试验的方法引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正态曲线的来源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二、建立概念——钟形曲线——正态曲线——正态分布(一)钟形曲线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方便研究问题,我们从左到右给球槽编号,小球落入哪个球槽是不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问题3: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研究落在各个球槽内的小球的分布情况?预案1:用表示球槽编号,则是一个随机变量,每投放一个小球就可以看做1个试验,重复投放个小球,相当于做了次独立重复试验,某一槽中球的个数就是小球落在这个槽中的频数,可以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下,用频率估计概率,列出球槽编号的分布列;预案2:以球槽的编号为横坐标,可以画出小球分布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学生讨论比较2种预案,哪种预案好?预设学生活动: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而言,其分布列完全刻画了它的概率分布规律,但只能通过频率来近似,现在无法知道所构造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而频率分布直方图更加准确直观形象,所以经过学生讨论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进一步探究小球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借助频率分布直方图更加准确直观形象的研究小球的分布规律,为正态曲线的得出做铺垫.活动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由于课堂时间所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试验,并记录落入各个球槽内小球的频数,利用图形计算器画频率分布画直方图,课上请1个小组的同学展示在课前画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其他小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思考下面问题.问题4:观察频率分布直方图有何共同特点?预设学生活动:学生可发现频率分布直方图具有中间高两边低(左右两边对称)的特点,并且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外形与试验中小球的堆积形状是一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共同特点,有利于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的初步锻炼,进一步加深正态曲线的印象.活动3:画频率分布折线图问题5:是不是只有小球的分布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预设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调用在必修3统计的学习中,收集过的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借助图形计算器,可以画出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发现这些数据都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既然这么多数据都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画数据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并思考下面问题.问题6:画出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的频率分布折线图,随着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观察频率分布折线图有何特点?组内讨论交流后,以小组选派的代表的方式请1-2名学生展示.预设学生活动:随着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形状也越来越光滑.【设计意图】为引入新知搭桥铺路,为了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正态曲线的概念做铺垫,同时也说明了正态分布在概率统计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正态曲线对钟形曲线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何由钟形曲线得到正态曲线.活动4:教师用计算机演示教师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当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时,频率分布折线图有什么变化特点?预设学生活动:频率分布折线图越来越光滑,越来越像一条曲线.【设计意图】这个步骤实现了由离散型随机变量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过渡,突破学生由离散到连续认知上的障碍.通过几何画板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正态曲线的形成过程.问题7:生活中我们是否见过类似形状的东西?预设学生活动:象我们生活中的钟、铃铛等类似形状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钟形曲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正态曲线的特点.对于这条钟形曲线,早在十八世纪30年代,棣莫弗、斯特灵等数学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用求导、对数、无穷级数、积分、变量代换等数学方法就推导出这条钟形曲线就是函数的图象,其中和()为参数,我们称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设计意图】对高中生学生来说,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推导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从数学史的角度介绍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解析式,既使学生易与接受又渗透了数学文化.在对正态曲线认识的基础上进入理性分析,得到正态分布的概念.(三)正态分布知道了小球的分布规律是正态曲线,为了引导学生由正态曲线认识正态分布设计了下面的问题.问题8:一个小球从高尔顿板口落下,会落在哪?为什么?预设学生活动:一个小球从高尔顿板口落下,落在哪都有可能,但是,落在中间的可能性大,概率大.问题9:如何计算小球落在某个区间内的概率?引导学生思考当试验用的小球很小时候如何刻画小球的具体位置,学生能够想到用坐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以及如何计算小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做适当的指导.这样就需要我们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去掉高尔顿板最下边的球槽,沿高尔顿板底部建立一个水平坐标轴,刻度单位为球槽的宽度,若用表示落下的小球第1次与高尔顿板底部接触时的坐标. 引导学生认识是一个随机变量,这样计算小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就是求.引导学生回忆频率分布直方图是用面积来表示概率的,这样学生能够结合定积分和概率的知识,想到用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概率,进一步可以对求定积分来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样曲边梯形的面积就是小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的近似值,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此公式是不是只对特殊的和成立.学生可以发现对于任意的实数和(<),随机变量都满足<≤≈.【设计意图】正态曲线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设疑,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复习、巩固原有知识,以确保新内容的自然引入,同时加深了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以旧引新,虽然概念较抽象,但这样的处理过程学生不会觉得太突兀,易于接受新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揭示正态曲线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维的习惯.表示落下的小球第1次与高尔顿板底部接触时的坐标,是一个随机变量,请同学们通过下面的问题总结是什么样的量?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问题10: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是一个障碍物作用的结果;(2)如果小球与第1个障碍物相撞后向左落下,那么小球与第5个障碍物相撞后也向左落下;(3)主要受最后一次与小球碰撞的障碍物的影响.预设学生活动:是一个随机变量,受到了很多个障碍物的作用;每个障碍物是互不影响、互不相干;小球落在什么位置是很多次碰撞的结果,这些碰撞不分主次.因此,是一个随机变量,受到了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意图】分析的特点以及影响的因素,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初步体会什么样的随机变量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由学生给出描述小球分布规律的正态分布的定义,教师给与补充进一步完善正态分布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随机变量满足<≤=,则称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记为~,参数可以用样本的均值估计,可以用样本的标准差估计.根据前面对随机变量的特点的分析,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现实生活中,长度测量误差,某一地区同龄人群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正态分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对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就需要我们提升认知,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设计意图】体会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正态分布在概率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探究曲线特点正态曲线一方面是函数的图象,另一方面正态曲线是刻画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因此我们可以从函数和概率两个方面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问题11:结合的解析式及概率的性质,说一说正态曲线都有哪些特点?预设学生活动:学生可以从函数的定义域、最值和对称性等方面探究曲线的特点,也可曲线位于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曲线在处达到峰值曲线与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后采用小组选派代表的方式交流探究成果.【设计意图】加深对正态曲线特点的认识,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采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问题12:正态分布中的参数和可以用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去估计,正态分布完全由和确定,如何研究两个参数对正态曲线的影响?具体如何操作?预设学生活动:需要控制变量,让(或)固定,作出(或)取不同值的图象,当曲线的位置由确定,曲线随着的变化而沿曲线形状由当让学生明确任务之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完成正态曲线特点的探究,考虑到各组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做适当的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四、归纳小结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小结设置了2个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有哪些?(2)在正态曲线、正态分布概念的得出和正态曲线特点的探究上,我们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认识了正态曲线及其所表示的意义,事实上,从历史上看,正态分布从1733年问世到作为分析统计数据的概率模型经历了100多年,经过棣莫弗、高斯、凯特莱和高尔顿等很多科学家的辛苦努力.课后请同学们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正态分布的发展史.【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有利于体会各种研究数学的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正态分布的历史,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五、布置作业作业是学生信息的反馈,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下面3个作业:(1)课本P75 A组1;(2)画出课上使用过的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的正态曲线,并估计参数的值;(3)请同学们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正态分布的发展史,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科学家的观点或在正态分布方面的贡献写一个简介.【设计意图】课内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画正态曲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思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课外作业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感受数学文化.。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特征和性质;(2)掌握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及其图形;(3)学会正态分布的应用,如求概率、计算置信区间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正态分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概率统计的兴趣,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正态分布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态分布的概念、特征和性质;(2)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及其图形;(3)正态分布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正态分布的应用,如求概率、计算置信区间等;(2)正态分布的图形和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体身高、考试成绩等,引入正态分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正态分布的概念、特征和性质;(2)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及其图形;(3)正态分布的应用,如求概率、计算置信区间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态分布的应用方法,如求概率、计算置信区间等。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正态分布的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态分布的概念、特征、性质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态分布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表现,如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态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莞市厚街中学姚卫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1.内容:正态分布第一课时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 -3(选修)》(人教A版)中的2.4“正态分布(第一课时)”,属于新授概念课.正态分布是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最后一节,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这让学生对随机变量由离散到连续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正态分布是高中学习内容中唯一一种连续型分布,它反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连续型随机变量可能取某个区间上的任何值,它等于任何一个实数的概率都为0,所以我们感兴趣的是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列描述,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密度函数(曲线)描述,本节课是对本章知识体系的一个完善,也是必修3统计和概率知识的一种拓展.同时本节课内容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生活中除了离散型随机变量更多的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因此正态分布在统计中是很常用的分布,它能刻画很多随机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概率论的范畴,但同时又是统计学的基石,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初步应用正态分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正态分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质,许多分布都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近似描述,因此在理论研究中,正态分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重点:1.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2.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数学实验,从直观和形式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研究正态分布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方法;(3)认识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和正态分布发生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2.目标解析:由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推导超出中学生的理解,所以采用高尔顿板试验的方法引入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是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来源。
《正态分布》的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的教学设计《正态分布》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正态分布》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正态分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正态分布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2-3的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最后一节内容,前面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是可列的。
今天我们会学习连续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是在某个区间内可取任何值。
其重要的代表——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该节内容通过研究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引出拟合的函数式,进而得到正态分布的概念,然后,分析正态曲线的特点和性质,最后研究了它的应用——随机变量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
教材利用高尔顿板引入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
更直观,更易于解释曲线的来源。
正态分布是描述随机现象的一种最常见的分布,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目标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讨论、发现规律、探索并总结出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并会画正态曲线。
2、通过正态分布的图形特征,归纳正态曲线的性质。
3、会用函数的概念、性质解决有关正态分布的问题。
能力目标:能用正态分布、正态曲线研究有关随机变量分布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探究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特点,掌握3σ原则。
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意义的理解和性质的应用。
三、教法分析1.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
《正态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正态分布是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最后一节,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这让学生对随机变量由离散到连续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正态分布是高中学习内容中唯一一种连续型分布,它反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连续型随机变量可能取某个区间上的任何值,它等于任何一个实数的概率都为,所以我们感兴趣的是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列描述,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用分布密度函数(曲线)描述,本节课是对本章知识体系的一个完善,也是必修3统计和概率知识的一种拓展.同时本节课内容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目标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前面的分析,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一)通过数学试验、观察和理性分析,归纳小球分布的规律,感知引入正态曲线、正态分布的意义;借助图象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二)通过经历正态分布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研究问题的方法,尝试用数据和图形理性分析问题、用规律推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三)通过数学史介绍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感受数学文化;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教学重点: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一、情境引入——高尔顿板试验学生没有接触过正态曲线,对正态曲线的来源也没有认识,因此,教师向学生出示高尔顿板模型引入本节课,并提出问题.问题1:同学们是否见过此模型?在哪见过?预设学生活动:学生不仅见过还在通用技术课上自己制作过高尔顿板,并知道高尔顿板试验是让一个小球从高尔顿板上方的通道口落下,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层层障碍物碰撞,最后掉入高尔顿板下方的某一球槽内.活动1:高尔顿板试验为了观察到小球的运动,得到小球的分布规律,我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尔顿板试验,思考下面问题.问题2:试验过程中,小球碰撞和落入的位置,随着试验次数增加,球槽中小球堆积的高度及形状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试验边观察,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以小组选派代表的方式总结小组的试验观察结果.预设学生活动:学生能够观察到小球从高尔顿板上方下落的过程中,小球经过每一层都要和其中的一个障碍物发生碰撞,碰撞有两种可能,从左落下或从右落下,最后落入底部的球槽,小球落入哪个球槽是随机的;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掉入各个球槽内的小球的个数就会越来越多,球槽中小球堆积的高度也会越来越高;随着试验次数增加,小球堆积的形状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如果有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师应给与鼓励和表扬【设计意图】采用高尔顿板试验的方法引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正态曲线的来源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二、建立概念——钟形曲线——正态曲线——正态分布(一)钟形曲线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方便研究问题,我们从左到右给球槽编号,小球落入哪个球槽是不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问题3: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研究落在各个球槽内的小球的分布情况?预案1:用表示球槽编号,则是一个随机变量,每投放一个小球就可以看做1个试验,重复投放个小球,相当于做了次独立重复试验,某一槽中球的个数就是小球落在这个槽中的频数,可以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下,用频率估计概率,列出球槽编号的分布列;预案2:以球槽的编号为横坐标,可以画出小球分布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学生讨论比较2种预案,哪种预案好?预设学生活动: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而言,其分布列完全刻画了它的概率分布规律,但只能通过频率来近似,现在无法知道所构造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而频率分布直方图更加准确直观形象,所以经过学生讨论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进一步探究小球的分布规律.【设计意图】借助频率分布直方图更加准确直观形象的研究小球的分布规律,为正态曲线的得出做铺垫.活动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由于课堂时间所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试验,并记录落入各个球槽内小球的频数,利用图形计算器画频率分布画直方图,课上请1个小组的同学展示在课前画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其他小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思考下面问题.问题4:观察频率分布直方图有何共同特点?预设学生活动:学生可发现频率分布直方图具有中间高两边低(左右两边对称)的特点,并且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外形与试验中小球的堆积形状是一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共同特点,有利于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能力的初步锻炼,进一步加深正态曲线的印象.活动3:画频率分布折线图问题5:是不是只有小球的分布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预设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调用在必修3统计的学习中,收集过的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借助图形计算器,可以画出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发现这些数据都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既然这么多数据都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分布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画数据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并思考下面问题.问题6:画出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的频率分布折线图,随着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观察频率分布折线图有何特点?组内讨论交流后,以小组选派的代表的方式请1-2名学生展示.预设学生活动:随着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频率分布折线图的形状也越来越光滑.【设计意图】为引入新知搭桥铺路,为了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正态曲线的概念做铺垫,同时也说明了正态分布在概率统计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正态曲线对钟形曲线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何由钟形曲线得到正态曲线.活动4:教师用计算机演示教师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当试验次数增加或组距不断缩小时,频率分布折线图有什么变化特点?预设学生活动:频率分布折线图越来越光滑,越来越像一条曲线.【设计意图】这个步骤实现了由离散型随机变量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过渡,突破学生由离散到连续认知上的障碍.通过几何画板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正态曲线的形成过程.问题7:生活中我们是否见过类似形状的东西?预设学生活动:象我们生活中的钟、铃铛等类似形状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钟形曲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正态曲线的特点.对于这条钟形曲线,早在十八世纪30年代,棣莫弗、斯特灵等数学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用求导、对数、无穷级数、积分、变量代换等数学方法就推导出这条钟形曲线就是函数的图象,其中和()为参数,我们称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设计意图】对高中生学生来说,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推导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从数学史的角度介绍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解析式,既使学生易与接受又渗透了数学文化.在对正态曲线认识的基础上进入理性分析,得到正态分布的概念.(三)正态分布知道了小球的分布规律是正态曲线,为了引导学生由正态曲线认识正态分布设计了下面的问题.问题8:一个小球从高尔顿板口落下,会落在哪?为什么?预设学生活动:一个小球从高尔顿板口落下,落在哪都有可能,但是,落在中间的可能性大,概率大.问题9:如何计算小球落在某个区间内的概率?引导学生思考当试验用的小球很小时候如何刻画小球的具体位置,学生能够想到用坐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以及如何计算小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做适当的指导.这样就需要我们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去掉高尔顿板最下边的球槽,沿高尔顿板底部建立一个水平坐标轴,刻度单位为球槽的宽度,若用表示落下的小球第1次与高尔顿板底部接触时的坐标. 引导学生认识是一个随机变量,这样计算小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就是求.引导学生回忆频率分布直方图是用面积来表示概率的,这样学生能够结合定积分和概率的知识,想到用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概率,进一步可以对求定积分来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样曲边梯形的面积就是小球落在某个区间的概率的近似值,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此公式是不是只对特殊的和成立.学生可以发现对于任意的实数和(<),随机变量都满足<≤≈.【设计意图】正态曲线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设疑,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复习、巩固原有知识,以确保新内容的自然引入,同时加深了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以旧引新,虽然概念较抽象,但这样的处理过程学生不会觉得太突兀,易于接受新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揭示正态曲线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维的习惯.表示落下的小球第1次与高尔顿板底部接触时的坐标,是一个随机变量,请同学们通过下面的问题总结是什么样的量?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问题10: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是一个障碍物作用的结果(2)如果小球与第1个障碍物相撞后向左落下,那么小球与第5个障碍物相撞后也向左落下;(3)主要受最后一次与小球碰撞的障碍物的影响.预设学生活动:是一个随机变量,受到了很多个障碍物的作用;每个障碍物是互不影响、互不相干;小球落在什么位置是很多次碰撞的结果,这些碰撞不分主次.因此,是一个随机变量,受到了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意图】分析的特点以及影响的因素,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初步体会什么样的随机变量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由学生给出描述小球分布规律的正态分布的定义,教师给与补充进一步完善正态分布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随机变量满足<≤=,则称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记为~,参数可以用样本的均值估计,可以用样本的标准差估计.根据前面对随机变量的特点的分析,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现实生活中,长度测量误差,某一地区同龄人群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正态分布在概率和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对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就需要我们提升认知,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设计意图】体会正态分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正态分布在概率统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探究曲线特点正态曲线一方面是函数的图象,另一方面正态曲线是刻画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因此我们可以从函数和概率两个方面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问题11:结合的解析式及概率的性质,说一说正态曲线都有哪些特点?预设学生活动:学生可以从函数的定义域、最值和对称性等方面探究曲线的特点,也可以利用图形计算器,画出函数的图象探究曲线的特点.正态曲线特点(1)曲线位于轴上方,与轴不相交(2)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对称(3)曲线在处达到峰值(4)曲线与轴之间的面积为1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后采用小组选派代表的方式交流探究成果.【设计意图】加深对正态曲线特点的认识,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采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问题12:正态分布中的参数和可以用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去估计,正态分布完全由和确定,如何研究两个参数对正态曲线的影响?具体如何操作?预设学生活动:需要控制变量,让(或)固定,作出(或)取不同值的图象,观察正态曲线的变化.当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确定,曲线随着的变化而沿轴平移当一定时曲线形状由确定,越小,曲线越“高瘦”,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让学生明确任务之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完成正态曲线特点的探究,考虑到各组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做适当的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正态曲线的特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四、归纳小结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小结设置了2个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有哪些?(2)在正态曲线、正态分布概念的得出和正态曲线特点的探究上,我们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有利于体会各种研究数学的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正态分布的历史,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五、布置作业作业是学生信息的反馈,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下面3个作业(1)课本P75 A组1;(2)画出课上使用过的身高、体重、成绩等数据的正态曲线,并估计参数的值;(3)请同学们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正态分布的发展史,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科学家的观点或在正态分布方面的贡献写一个简介.【设计意图】课内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不足,画正态曲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思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课外作业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感受数学文化.。
高三数学下册《正态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或计算器,进行正态分布的模拟生成和计算。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正态分布的知识点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正态分布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等。
-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2.强调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强调正态分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统计数据,提高数学素养。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正态分布的知识。
-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五、作业布置
-引导学生回顾统计学中的平均数、方差等知识,为新课中正态分布的计算和应用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正态分布的定义和性质
-详细讲解正态分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正态分布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正态分布的性质,如对称性、钟形曲线特点等。
2.正态分布表的使用和概率计算
-讲解正态分布表的构成,让学生了解如何查阅正态分布表进行概率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沟通、协作。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正态分布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计算方法尚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正态分布》教案
《正态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正态分布的图形绘制和参数计算。
3. 让学生能够应用正态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正态分布的定义和性质2.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3. 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4. 正态分布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正态分布的问题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正态分布的教学PPT2. 正态分布的案例资料3. 正态分布的计算软件或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正态分布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出正态分布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正态分布的定义、性质、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
3. 案例分析:分析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如医学、工程等领域。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计算软件或工具,绘制正态分布图形,计算相关参数。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正态分布的问题解决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态分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正态分布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正态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能否将正态分布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其他概率分布:介绍与正态分布相关的其他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异同。
2. 正态分布的近似:讲解正态分布的近似方法,如68-95-99.7规则,让学生了解如何快速判断正态分布的数据范围。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正态分布的图形绘制和参数计算:通过示例和软件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态分布的图形和参数。
2. 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
《正态分布》教案1
《正态分布》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掌握正态分布曲线的主要性质及正态分布的简单应用。
2、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会用质量控制图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2.正态分布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1.在实际中什么样的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2.正态分布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这是一块高尔顿板,让一个小球从高尔顿板上方的通道口落下,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层层小木块碰撞,最后掉入高尔顿板下方的某一球槽内。
问题1.在投放小球之前,你能知道这个小球落在哪个球槽中吗?问题2.重复进行高尔顿板试验,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掉入每个球槽中小球的个数代表什么?问题3.为了更好的研究小球分布情况,对各个球槽进行编号,以球槽的编号为横坐标,以小球落入各个球槽的频率值为纵坐标,你能画出它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吗?问题4.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这个频率直方图的形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二、合作探究,得出概念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这个频率直方图的形状会越来越像一条钟形曲线这条曲线可以近似下列函数的图像:21 斗・A(x) e 2- ,x (八,),72心其中实数丄和二(二.0)为参数,我们称的图像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曲线。
问题5.如果在高尔顿板的底部建立一个水平坐标轴,其刻度单位为球槽的宽度, 一个随机变量,X落在区间(a,b]的概率为什么?其几何意义是什么?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a :::b,随机变量X满足bP(a<X 兰b) = f %^(x)dx,a2则称X的分布为正态分布,记作(」,二),如果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 X L (「二2)。
问题6.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分布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问题7.结合;_(x)的解析式及概率的性质,你能说说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吗? 简称正态X表示则记为可以发现,正态曲线有以下特点:(1)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2)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 -对称;1(3)曲线在x -「•处达到峰值一(4)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 ;(5)当二一定时,曲线随着」德变化而沿x轴平移;(6)当」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匚确定,匚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二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
《正态分布》教案
《正态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掌握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态分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析正态分布的概率性质。
二、教学内容1. 正态分布的概念2. 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3. 正态分布的应用4. 标准正态分布5. 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如考试成绩分布)引出正态分布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正态分布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正态分布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态分布解决具体问题。
4. 数形结合:利用图形(如正态分布曲线)帮助学生理解正态分布的概率性质。
5.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 正态分布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的理解程度。
(2) 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能力。
(3)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3.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讨论。
(2) 课后练习及作业。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展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多媒体课件:正态分布的图形、案例分析等。
3. 标准正态分布表:供学生查询使用。
4. 实际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正态分布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第二课时: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案例分析。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1) 学生对正态分布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 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正态分布(一) 【完整版】
课题:正态分布(一)〖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掌握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2)理解和掌握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3)能用正态分布、正态曲线研究有关随机变量分布的规律.(4)会画有关正态分布的正态曲线和标准正态曲线.(5)会用函数的概念、性质解决有关正态分布的问题.〖教学重点〗正态分布的意义,正态分布的主要性质.〖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意义及性质,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多媒体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提问(1)运用多媒体画出(图1-3)频率分布直方图.(2)当n由100增至200时,观察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变化.(3)请问当样本容量n无限增大时,频率分布直方图变化的情况(频率分布就会无限接近一条光滑曲线——总体密度曲线)(4)样本容量越大,总体估计就越精确.[来源:通过实例,说明正态分布(密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分布.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气象中的平均气温、平均湿度等等,都服从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二、讲解新课1. 正态分布与正态曲线(1) 总体密度曲线可以用一个函数()y f x =的图象来拟合,我们选用什么样的函数呢换句话讲,由这个曲线,我们可以想到哪类函数与它相近似(2) 如果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为()f x =22()22x e μσπσ--(,,x R μσ∈为常数,且σ0>),称ξ服从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用ξ~()2,N μσ表示,()f x 的表达式可简记为()2,N μσ,它的密度曲线简称为正态曲线.其中:π是圆周率;e 是自然对数的底;x 是随机变量的取值;μ为正态分布的均值;σ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例1 下面给出三个正态总体的函数表示式,请找出其均值μ和标准差σ. (1)22()2x f x π-=(2)2(1)8()2x f x π--=(3)22(1)()x f x π-+=(答案:μ=0,σ=1;μ=1,σ=2;μ=-1,σ=2. 正态曲线的性质通过对三组正态曲线分析,得出正态曲线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两头底、中间高、且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结合正态曲线,归纳其以下性质:(1)曲线在x轴的上方,与x轴不相交.[来源:曲线关于直线x =μ对称.(3)当x=μ时,曲线位于最高点.(4)当x<μ时,曲线上升(增函数);当x>μ时,曲线下降(减函数).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x轴为渐近线,向它无限靠近.(5)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总体分布越分散;σ越小,曲线越“高”,总体分布越集中;五条性质中前三条学生较易掌握,后两条较难理解,因此在讲授时应运用数形结合的原则,采用对比教学.例2正态总体的函数表示式是22(1) ()xf xπ-+=,(1)求f(x)的最大值.(2)利用指数函数性质说明其单调区间,以及曲线的对称轴.3.标准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表(1)当μ=0、σ=1时,正态总体称为标准正态总体,其相应的函数表示式是22()2xf xπ-=(-∞<x<+∞),记作ξ~(0,1)N.其相应的曲线称为标准正态曲线.标准正态总体N(0,1)在正态总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均可转化成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问题.(2)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若ξ~(0,1)N ,则ξ的分布函数通常用()x Φ表示,且有()x Φ=()P x ξ≤.对于一切0x ≥,()x Φ的值可在标准正态分布表中查到;对于0x <的()x Φ的值,可用()x Φ=1-()x Φ-求出.(3)()P a b ξ<≤的计算.若ξ~(0,1)N ,则()P a b ξ<≤=()()b a Φ-Φ,即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表中,x a x b ==时的()x Φ的值,可计算概率()P a b ξ<≤.三.练习[来源:面练习1.习题1.四.小结五.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正态分布问题解决的两个途径:(1) 正态分布←正态曲线[来源:正态分布←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注意μ和σ的几何意义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正态曲线要注意各区间面积的求法及其意义.。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精品)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正态曲线,加深对正态密度函数的理解;(2)、通过正态分布的图形特征,归纳正态曲线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与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先讲,师生再共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中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形成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其所表示的意义;难点:了解在实际中什么样的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并掌握正态分布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引导发现法四、教学过程设计(3)随着试验次数增多,折线图就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的曲线.(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重点,同时更好地突破难点,考虑到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将σ3原则放在了第二课时.)六、课后作业1. (必做题)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92(,N,若(-<cXP,求c的值并写出其正态密度函数解析式.XP)1+>)1=(c2.(必做题)以学习小组(4人)为单位,搜集某项数据资料(如某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仿照课本的方法,研究该数据是否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是,请估计参数μ的值.3.(选做题)在高尔顿板试验中,为什么落在中间球槽的小球最多?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通过对本堂课的钻研和设计,我谈两点体会:1.数学知识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本设计充分注意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前后所学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加以运用.2.“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学生自身动口、动手、动脑,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我把试验交给学生做,让他们感悟函数模型的生成,并时刻注重引导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给足时间让学生“讲、演、练”,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拥有积极思考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启发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发展,教师应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正态分布示范教案
正态分布示范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和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正态分布的参数,计算相应的概率和区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理统计的兴趣,增强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标准正态分布3.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正态分布的概念,例子:“班级100名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问有多少学生的成绩在60分到80分之间?”引导学生思考并预测。
2.普及正态分布的概念(20分钟)简述正态分布的定义和性质,并引导学生理解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如图形呈钟形对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陡缓程度等。
3.标准正态分布的引入(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及特性,如均值为0,标准差为1,曲线在x轴两边分别为无穷远。
引导学生思考标准正态分布与一般正态分布的关系。
4.标准化方法的介绍(2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教师示范如何将一般正态分布标准化为标准正态分布。
引导学生理解标准化的意义和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应用计算(25分钟)通过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正态分布概率和区间。
如计算一些数值对应的标准分数,计算一段区间内的概率等。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和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领域,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教学资源:教材、白板、标准化表格等。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
五、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掌握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2)理解和掌握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的概念、意义及性质.(3)能用正态分布、正态曲线研究有关随机变量分布的规律.教学难点正态分布的意义及性质,标准正态总体,标准正态曲线的概念. 如果说二项分布是离散型随机变量最具典型意义的概率分布,那么连续型随机变量最具典型意义的概率分布就是正态分布了。
实践中常见的一类连续型随机变量,多数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例如测量误差、智商以及人体的身高体重、运动员的成绩等等,都可以用正态分布进行描述。
一般地讲,若影响某一变量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太大且相互独立,则这个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更为重要的是,正态分布还是抽样理论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例如,不论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容量n 足够大,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就趋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研究始于18世纪,是最重要的概率分布,这是因为:①许多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都可用正态分布加以叙述;②不少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即当样本相当大时,可用正态近似法解决这些概率分布的问题);③许多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故在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上经常以正态分布为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正态曲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对正态分布的理解及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1.正态分布的数学形式自本书第三章引出变量数列,我们便可以列举出不少总体的分布很接近于正态分布,例如男性的身高。
如果我们拥有的数据非常多,在编制变量数列时我们就可以把组分得很细,并得到组距很小的直方图。
现在想象,如果组越分越细,并且纵轴采用频率密度(=组距频率),直方图最终就转化为的概率密度曲线 (X =x )(参见图7.2)。
很显然,从图7.2可以看出,这样的平滑曲线如“钟型”,它具有单峰、对称这两个特点,并且曲线向左、向右延伸,以横轴为渐近线。
上述实例,对于我们领会正态分布是很有启发性的。
根据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可知,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表达为如下形式ϕ(X =x )=πσ21222)(ομ--X e (7.5)式中π和e 都是常数,分别近似等于3.14和2.72。
从正态分布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看出,当总体均值μ和方差σ2确定后,正态分布曲线的精确形式也就确定了。
换句话说,有许多不同的正态曲线,每一个对应于μ和σ的一个组合。
分析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ϕ(X =x ),很容易理解正态曲线具有下列性质:(1)正态曲线以X =μ呈钟形对称,其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三者必定相等。
(2) ϕ(X =x )在X =μ处取极大值。
X 离μ越远,ϕ(X =x )值越小。
这表明对于同样长度的区间,当区间离μ越远,X 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越小。
正态曲线以X 铀为渐近线,即ϕ(X =x )在| X |无限增大时趋于零,即-∞→x lim ϕ(x )=0或+∞→x lim ϕ( x )=0。
(3)对于固定的σ值,不同均值μ的正态曲线的外形完全相同,差别只在于曲线在横轴方向上整体平移了一个位置(参见图7.3)。
(4)对于固定的μ值,改变σ值,σ值越小,正态曲线越陡峭;σ值越大,正态曲线越低平(参见图7.4)。
(5)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E (X )=μ,变异数D (X )=σ2,因为E (X )=⎰+∞∞-dx x x )(ϕ=μD (X )=⎰+∞∞--dx x x )][2(ϕμ=σ2正态曲线的性质可供阐明标准差。
由于曲线的形状完全取决于标准差σ,所以σ可供作为衡量总体分布状况的一个统一的尺度,称为标准差。
从直观上去理解,σ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离势的量度: σ值越小,离中趋势越小,总体中各变量值也就越接近;;σ值越大,离中趋势越大,总体中各变量值也就越分散。
2.标准正态分布我们在统计分析时,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要确定给定区间所含总体单位数的比重,也就是变量X 的取值在这个给定区间内出现的频率。
因此在对有限总体的数据进行分组时,得到相对频数分布是很重要的。
对于连续变量,过去由于分组有限,只能加以近似地讨论。
现在,由于正态曲线的一些异乎寻常的数学性质,使得这项工作非但不困难,反而变得简单易行。
一般作法是引入新的随机变量Z [参见(5.12)式]Z =σμ-X (7.6) 上式表明,Z 代表以标准差σ为单位表示的变量值离开均值μ的偏差,即代表经σ标准化之后的X 对μ的离差。
故Z 经常被称为变量X 的标准分,或称Z 分数;Z 亦被称为标准正态变量。
如果把Z 代入(7.5)式,我们便得到了用Z 分数表达的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为ϕ(Z )=π2122Z e - (7.7)比较(7.5)和(7.7)式,很容易得知标准正态变量的数学期望E (Z )=0,变异数(即方差)D (Z )=1。
实际上,标准正态分布ϕ(Z )只是正态分布的一个特例,即μ=0,σ2=1的正态分布,简记作N (0,1)。
对于一般正态分布则简记为N (μ,σ2)。
3.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我们在第三章学习过频数(或频率)分布图,从中我们体会到,用几何图形表示统计资料的好处在于,直观地从图形的升降起伏就可以看出总体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性。
具体来说,矩形的高度(更确切地说是矩形的面积)是和相应区间里所含的总体单位数成正比的。
如果取各矩形的总面积为1,一定区间图形所含的面积就等于变量的取值在该区间出现的频率。
现在组距不断变小,直方图过渡到了平滑曲线,但基本原理并没有变。
和频率分布的直方图一样,正态曲线下的总面积也为1。
从直方图中选取任一个矩形,如图7.5所示,平滑曲线多包含的那一部分面积等于被曲线切去一角的那一部分矩形的面积,增减相当。
而作为频率分布的极限,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可设想是组距趋于0而矩形无限增多时所有矩形面积的总和。
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所有矩形的总面积为1,所以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当然也是l 。
正态分布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上一章已经说明,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由于X=x的取值充满一个区间,不能一一列出,因此只能关心X的取值落在一个区间的概率。
现在既然有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7.5)式,随机变量X的取值在某区间{x1≤X≤x2}上的概率便可用下式求得P(x1≤X≤x2 )=⎰21)xxdxx(ϕ但积分毕竟太麻烦了,更何况许多人对积分运算不熟悉,为此须计算出现成的数值表供使用者查找。
由于正态曲线的优良性质,这项工作可以卓有成效地完成:①经过X的标准分Z =σμ-X,可以将任何正态分布N(μ,σ2)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N(0,1);②运用分布函数的定义,并利用正态曲线的对称性,通过下式(分布函数)可以计算编制出正态分布表(见附表4)。
F(Zα)=P(0≤Z≤Zα)=⎰αϕZdZZ)( (7.8)采用标准正态变量表达正态分布,使标准差得到了进一步阐明。
我们看到,标准差是计算总体单位分布及其标志值变异范围的主要依据,图7.6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从总体均值向右一个标准差定出一区间,则在这个区间正态曲线下方所包含的面积为0.3413。
因此这个面积的两倍,X的取值有68.26%包含在均值两侧各一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换言之,略多于2/3的总体单位出现在总体均值两边的一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同样,在均值与距它两个标准差的区间内,正态曲线下方所含面积是0.4773。
因此略多于95%的总体单位包含在均值两边的两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虽然理论上正态曲线向两边可扩展至无限远,但几乎所有总体单位(99.73%)都位于均值两边的三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总之,决定任意两点间的面积都完全是可能的。
比如向均值两侧移1.96个标准差,曲线下方便包含了大约95%的面积,如移动2.58个标准差,则面积几乎是99%。
附录4已编制了关于Z和标准正态曲线所含面积之间关系的精确数值表,即Z从0到+∞变化,相应区间所含的面积从0变至0.5。
这种处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以后只要知道分布是正态的,有关计算只要查表就成了。
[例7.3.1] 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50.102),试求P(50≤X≤65)。
[解] 已知μ=50,σ=10,Z1=0Z 2=σμ-2x=105065-=1.5查表得正态曲线在此区间的面积是0.4332(参见图7,7)。
所以,P(50≤X≤65)=43.32%。
[例7.3.2] 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168,122),试求P(X≤143)。
[解] 已知μ=168,σ=12,Z α=σμ-X=10168143-=―2.08Z是负值,表示X的取值处于均值左边。
由于曲线完全对称,所以使用正态分布表时可以忽略Zα的正负号。
查表可知,正态曲线在均值与Zα=2.08之间所含的面积是0.4812。
由于总面积的一半是0.5,因此P(X≤143)可以由下面计算求得P(X≤143)=0.5―P(0≤Z≤2.08)=0.5―0.4812=1.88%这说明,X的取值小于或等于143的概率大约是2%。
由于即将讨论的正态检验几乎都要涉及概率分布的尾端,所以此例说明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参见图7.8)。
[例7.3.3] 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60,82),试求:①第一四分位数的标志值;②第一四分位数和标志值为50的取值之间正态曲线所含的面积(参见图7.9)。
[解] 先根据四分位数的定义,通过正态曲线左边尾端面积为0.25,查表求出四分位数Q1对应的Z分数Z α=0.67=σμ||1-QQ1=μ―Zασ=60―0.67×8=54.64由此可见,第一四分位数的标志值是54.64。
再求标志值为50的Z分数Z α=8|6050|-=1.25查表得Zα=1.25和均值之间正态曲线所含的面积是0.3944。
所以P(50≤X≤Q1)=0.3944―0.25=0.1444这说明,X的取值在第一四分位数Q1和50之间的概率是14.44%。
4.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法二项分布是在所谓的重复独立试验之中产生的。
通过本章第一节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二项分布受成功事件概率p 和试验次数n 两个参数的影响,只要确定了p 和n ,二项分布也随之确定了。
但是,二项分布的应用价值实际上受到了n 的很大限制。
也就是说,只有当n 较小时,我们才能比较方便地利用(7.3)式计算二项分布。
所幸的是,二项分布是以正态分布为极限的。
所以当n 很大时,只要p 或q 不近于零,我们就可以用正态近似来解决二项分布的计算问题,即)(lim b x a P n ≤≤∞→=P (Z 1≤Z ≤Z 2)=π21⎰21Z Z 22Z e -d z (7.9)又 Z α=npqnp x - (7.10) 式中:Z 为标准正态随机变量,n 为重复试验的次数,p 为成功的概率,q =1―p 为失败的概率,x 为二项随机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