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认识浮力(1课时)
教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
设计思想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际教学中应在物理教学上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发现与探索的学习观念、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识浮力是一节比较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教材分析
《认识浮力》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浮力的初步知识,浮力的定义,产生浮力的原因及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浮力作为初中物理的重难点知识,而本节既是前面所学习的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受力分析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将为第三节的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第四节的沉与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了解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经历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科学
的世界观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思维方式正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但存在以下的错误认知:未能理解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未能理解浮力的方向,理解、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不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提高认知水平。
重点难点
重点:浮力的定义和方向,求浮力的两种方法。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学法采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击破学生的前概念,突破重难点;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容器、乒乓球、铁球、重物、弹簧测力计、
红色细线、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抹布、水等。
课前回顾如图: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
现象,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
出两条)
(1)
(2)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1、让学生讲关于
“死
海”和“曹冲称象”
的故事。
2、启发学生思考,
为什
么人没有沉入死
海?为什么可以这
样称大象的重量?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以历史故事创设情境,引
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
跃课堂气氛,通过提问,抓
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
1、感受浮力【演示实验Ⅰ】把乒乓球用手压入手中然后放手,
乒乓球上浮。
【演示实验Ⅱ】把铁球放入水中后放手,铁球下沉。
提问:乒乓球上浮是因为受到了浮力,下沉的物体
是否也受到浮力了呢?怎么利用桌上的器材证明你
的观点?
引入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即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浮
力。对前概念采取“先破后
立”的策略。体会比较的研
究方法。
2、浮力的定义学生尝试总结浮力的定义
3、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Ⅲ】:将软线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上,
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灌水,往不
同方向倾斜容器,观察线的方向。
学生总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通过老师演示可以形象直
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对“浮
力的方向理解不清”的前概
念达到“先破后立”的效果。
4、分组实验浮力的测量
(6 min)
根据班级的人数分成合理的组数,组织学生进
行分组实验。
每组学生都有以下的实验用具:弹簧测力计、
重物、装水容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⑵、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
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的
大小。
⑶、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
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
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示
总结:F浮=G-F示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操作
简单,亲身体会得出浮力的
概念,对“下沉的物体不会
受到浮力”的前概念达到“先
破后立”的效果,提升理解
能力。
5、浮力产生的原因问题:
通过生活当中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同学们知道为
什么液体会对物体施加浮力吗?
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
浮力产生的原因,为演示实
验奠定理论基础。
浮力产生原因分析交流【演示实验Ⅳ】将乒乓球放入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的瓶
口,向瓶内倒水,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用手堵住瓶口,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结合实验现象分析:
如左图
水平方向的表
面:
F左=F右
上下表面:
F下﹥F上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F浮=F向下-F向上
通过自制实验教具进
行演示实验,更加形象直
观的反应浮力产生的原
因。
结合所学习的液体压
强和压力的知识,以及实
验探究使学生真正的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1、请同学谈谈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的知识树
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
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巩固练习及时反馈,让学生从认知过渡到理解和应用知识
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