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合集下载

《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

《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

《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作者:————————————————————————————————日期:ﻩ《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项目由来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造项目拟建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

近年来,为实现地方钢铁企业聚集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完善城市主体功能,在丰南区政府的谋划下,由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牵头,整合唐山丰南地区的小型钢铁企业,组建了唐山渤海钢铁有限公司,开始筹划实施唐山渤海钢铁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造项目。

本项目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是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

2014年12月5日,本项目获得河北省发改委批准的备案手续。

此后,由于港中旅退出国丰公司(唐山渤海钢铁有限公司的牵头公司),项目一直未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10日,丰南区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商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唐山渤海钢铁项目。

经过与多家意向合作企业深入洽谈,最终丰南区政府与河北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并于2016年11月2日正式签约。

河北新华联合冶金控股集团注册成立了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独资建设该项目,项目名称变更为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暨城市钢厂搬迁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2014年12月5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准了本项目的备案。

原项目为建设800万吨钢规模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考虑到目前钢铁行业普通钢材产能过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在调研目标区域市场的基础上,丰南钢铁公司结合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进步情况,决定在保持最终设计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项目的生产工艺装备进行调整。

调整后本项目年产生铁790万吨、钢770万吨、钢材747万吨。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第38卷㊀第12期2020年12月环㊀境㊀工㊀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Vol.38㊀No.12Dec.㊀2020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王㊀冠1,2㊀焦礼静1,2㊀王惠明3㊀杨雅娟1,4㊀王㊀珲1,4∗㊀朱晓华1,4(1.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2.湛江中冶环保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00;3.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公司,昆明650300;4.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8)摘要:智能制造是我国钢铁行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㊁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是制造技术㊁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㊂通过研究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探讨智能化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与关键技术,列出了包括湛江钢铁等国内钢铁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指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重难点和发展前景㊂关键词:钢铁;智能制造;除尘系统;运营管理DOI:10.13205/j.hjgc.202012029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WANG Guan 1,2,JIAO Li-jing 1,2,WANG Hui-ming 3,YANG Ya-juan 1,4,WANG Hui 1,4∗,ZHU Xiao-hua 1,4(1.Cen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MCC Group,Beijing 100088,China;2.Zhanjiang MC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o.,Ltd,Zhanjiang 524000,China;3.Anning Company,Kunming Iron &Steel Co.,Ltd.,Kunming 650300,China;4.MCC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Ltd,Beijing 100088,China)Abstrac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the key for China s steel industry to keep up with the world s development trend and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t is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business model.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ce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y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ce,and explored the key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y studying the status in Zhanjiang Plant of Baosteel Corp.and other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n China.Keyword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dedusting system;operation management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0-06-0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高温烟尘散发特性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2018YFC0705302);中冶建筑研究总院重大课题 钢铁企业环境除尘系统智能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XAC2018Ky01)㊂第一作者:王冠(1980-),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㊂wangguan@ ∗通信作者:王珲(1982-),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㊂wanghui@0㊀引㊀言中国钢铁行业目前仍处于上升发展时期,以规模效益为代表的旧动能已经开始稍显动力不足,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㊂中国钢铁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取新动能,使整个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㊂对于钢铁企业而言,除了夯实自身转型升级的硬件基础㊁不断逐步提升装备水平外,更要从基础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㊂实现优质㊁高效㊁绿色㊁智能制造,对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背㊀景1.1㊀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环㊀境㊀工㊀程第38卷进,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自身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1]㊂ 十三五 期间,国家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㊁ 互联网+ 行动等相关要求,贯彻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发展理念,以提升国家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2]㊂‘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中提到,近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3]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2020年)“指出: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4]㊂所以,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㊁产品㊁装备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研发㊁生产㊁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是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㊂1.2㊀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需求德国提出的 工业4.0 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钢铁行业应当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㊂但是,我国国内钢铁行业智能化建设中,智能化基础比较薄弱,整体行业水平相对较低㊂尽管钢铁行业智能化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智能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缺乏信息共享㊁大数据集成等相关核心技术㊂此外,行业智能化资金支持上相对薄弱;管理机制㊁运作机制和人才机制尚未完善,缺乏专业性强的高素质人才[5]㊂同时, 十九大 在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部分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㊂由此可见,智能制造已然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㊂2㊀技术体系钢铁行业积极布局智能制造项目,参与了工信部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㊂工信部网站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中提到:钢铁行业现已设置了包含宝钢㊁鞍钢㊁河钢㊁南钢㊁太钢等7家企业共9个项目智能制造试点,涵盖智能车间㊁智慧矿山㊁大规模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㊂目前,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明显,各企业正逐步由点到面地推进智能制造进程,成果初步显现㊂1)数字化㊂2018年,我国大型钢铁行业数字化基础水平(以基础建设得分水平反映)和应用水平(以单项应用得分水平反映)分别达到64.9㊁59.4,较2015年增长2.5%㊁2.8%[6]㊂生产数字化:2018年大型钢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8.1%,高于全国制造业水平(48.4%) 28.7百分点,较2015年增长4.5百分点,生产流程关键工序装备基本实现较为全面的数字化控制㊂能源管理数字化:2018年已有58.5%的大型钢铁企业应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能源在线实时监控管理,但部分企业在能源平衡㊁调度㊁计划,尤其是预测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㊂质量管理数字化:2018年,55.4%的大型钢铁企业应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覆盖产成品㊁产成品制造过程和原材料入场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较2015年增长8.7百分点㊂2)网络化㊂底层装备网络化基础:2018年全国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仅为39.4%,其中大型钢铁行业为54.8%,较2015年仅增长1百分点[6],故钢铁企业亟须大幅提升工业设备设施网络化水平,突破发展瓶颈㊂纵向集成:目前我国大型钢铁行业实现纵向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仅为29.5%㊂钢铁企业应进一步提升生产管控水平,实现自动化㊁过程控制㊁生产控制㊁质量管理的数据自下而上贯通,由此实现管控衔接和工序衔接,以及行程制造过程的整体协调,突破个性化高端产品制造的瓶颈㊂横向集成:2018年我国大型钢铁行业实现产供销横向集成的企业比例仅为37.1%,钢铁企业应着力突破供应链集成关键环节,形成产供销相结合的整体供应链体系,加快供应链能力和绩效的有效增长㊂3)智能化㊂2018年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19.9%,较全国平均水平(7.0%)高出12.9百分点[8],这些企业底层装备数控化程度较高,在管理信息化与底层自动化之间及内部供应链上主要业务环节实现集成,并不断向智能工厂㊁智慧企业迈进㊂471第12期王㊀冠,等: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从智能生产新体系的构建上看: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大型钢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工业污染与环保监测㊁预警,产品质量管理与分析,生产计划与排程,销售预测与需求管理,供应链分析和优化,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其中我国42.6%的大型钢铁企业已经针对工业大数据采集分析体系开展产品质量管理与分析㊂3㊀重点应用案例3.1㊀韶钢智慧中心钢铁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韶钢打造的智慧中心整合了铁区和能介全部单元的控制与决策,实现了距离5km以上跨工序㊁跨区域㊁远距离的大规模集控和无边界协同㊂一体化管控后,高炉㊁烧结㊁焦化㊁料场㊁能介等环节各生产终端与智慧中心连接起来,通过采取 厂直管作业区 模式,现场42个中控室全部撤并,取消9个分厂(车间),作业区从64个减少到25个,操作屏从原来的454块减少到193块,人员效率提升31%,实现35万点数据的全覆盖,报表自动生成,并由手机APP自动推送,分层级按时发布给相关人员㊂智慧中心将现场生产与管控平台无缝对接,完善了现场监控手段,实现了跨厂㊁跨工序的远距离沟通,使得管理层得以专注于精细化管理㊂3.2㊀宝钢股份1580热轧智能车间改造2016年9月,宝钢正式启动1580智能车间改造项目,搭建一个自动化㊁无人化㊁智慧化的平台,实现产品的生产管理㊂宝钢股份1580智能车间改造项目,是我国钢铁业唯一正式入围国家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点示范的项目㊂目前,宝钢产线自动化㊁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但产线自动化率低㊁产品质量和关键消耗指标等仍有提升空间㊂宝钢将1580智能车间改造项目划分为3个阶段推进实施:智能化车间㊁模块优化㊁平台搭建㊂通过使用无人行车解决方案和全套产品㊁优化吊装及物流系统算法㊁应用互联互通系统和专家工程服务等,将生产工序能耗降低6.5%,内部质量损失降低30.6%,废次降低10%,全自动投入率提升10.5%,指标实绩优于设定目标㊂完工后的1580热轧智能车间将成为中国钢厂热轧车间中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行车车间,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经验㊂3.3㊀宝钢节能绿色智慧钢渣处理技术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针对钢渣处理技术的智能化,以设备三维非标设计为核心,将产品设计信息㊁制造要求共同定义到该数字化模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设计㊁制造一体化㊂同时,钢渣处理车间无人化生产以渣罐流转为中心,实现起重机无人化运行及实时动态优化调整,提高滚筒系统的定位精度和远程扒渣技术;并通过对滚筒系统的状态数据进行梳理,筛选与设计㊁生产㊁运维密切相关的数据,利用网络手段采集滚筒法渣处理系统的关键数据,实现滚筒渣处理生产线的实时监测㊁管理及设备状态预测诊断㊂从基于滚筒法的钢渣一次处理技术,到针对性的钢渣二次分选处理,最终到因地制宜的钢渣三次资源化利用,各个环节创新协同,旨在构建绿色㊁智慧相融合的钢渣全流程处理技术㊂3.4㊀武钢推进智能制造项目2017 2020年,武钢公司共投资6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领域,全力推进 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 ,一改传统钢铁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自动化㊁智能化的智能制造从最初的探索逐步走向成熟,生产清洁化㊁工厂园林化让企业与城市不断亲近㊁融合㊂仅2019年,武钢建成验收了67个智能制造项目,企业智能化率已接近70%,居国内行业前列㊂通过智能制造建设,武钢公司推进 四个一律 (操作室一律集中㊁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㊁运维一律远程㊁服务环节一律上线),以无人化㊁集控化㊁一键化㊁可视化为目标,实现 千米之外 操纵, 千里之外 决策㊂以1个管控中心对多个操控中心构建智慧工厂,实现了所有操作在1个中心,所有操作一键化㊂如今,武钢公司已建成公司级管控中心和铁区㊁炼钢㊁热轧㊁CSP 共4个操控中心,生产工序实现了深度整合, AI+ 5G 的技术在4个操控中心普及,使得工程师们运用移动设备就可以监控机器运行状况并发出指令㊂3.5㊀湛江钢铁环境除尘系统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湛江钢铁生产流程涉及码头㊁原料㊁烧结㊁焦化㊁炼铁㊁炼钢㊁连铸㊁热轧㊁厚板㊁冷轧及其他配套建设的公辅等单元㊂湛江钢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全面管理变革的过程,包括生产㊁经营㊁财务㊁质量㊁设备㊁物资㊁运输㊁消防㊁安全环保等管理业务再造,即营销方式㊁生产组织㊁人员管理㊁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的重新整合[9],实现对生产的集中管理㊁统一指挥㊂湛江钢铁在国内首创将生产管制中心㊁能源管控中心㊁物流管制中心㊁设备管理中心㊁安保消防中心合并的 五部571环㊀境㊀工㊀程第38卷合一 的管控模式,实现了钢铁基地制造流程的多维物流控制,为大型钢铁企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㊂应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作为BOO单位,率先建成1套环境除尘系统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10]㊂该平台集生产运行监控㊁能源管理㊁环保数据中心等功能为一体,以自动化㊁工业网络㊁工业电视㊁计算机软件为基础,实现对各种信号的集中处理,以及与主体㊁点检㊁能环部㊁物流部的信号联络(图1)㊂集中监控平台由生产运行监控系统㊁能耗统计系统㊁排放监测系统㊁视频监控系统㊁电气室监测系统㊁数据中心等子系统组成,通过数据接口与主体厂部通信㊂该平台结合信息化网络技术,集成SCADA系统㊀㊀图1㊀环境除尘集中监控平台信号联络结构Figure1㊀Signal contact diagram of the centralized monitoring platform forenvironmental dust removal实现实时集中监控,并支持制作报表及对实时数据进行应用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算法模型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对能源用量进行实时监控㊂其开发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㊁远程传输㊁存储与集中显示技术等,工作平台主界面如图2所示㊂图2㊀环境除尘集中监控平台主界面Figure2㊀Main screen of the environment dedusting centralized monitoring platform1)数据采集㊂非工艺除尘的数据采集对象主要包括除尘系统㊁能源介质㊁在线监测系统㊂除尘系统主要是由PLC完成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㊁仪表数据监测㊂主要设备包括风机㊁风机电动机㊁除尘器㊁输灰卸灰阀㊁输灰刮板机㊁斗提机㊁储灰仓卸灰阀等设备,PLC采集设备的运行㊁故障㊁远程㊁电流等状态信息,实现对设备控制和连锁保护㊂能源介质包括电能㊁压缩空气㊁水㊁氧气,其计量数据作为湛江中冶环保与湛江钢铁结算的依据㊂能源数据进入PLC系统进行累计,通过在电气室内安装通信管理机,进行能耗数据采集㊂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粉尘浓度仪和CEMS系统, CEMS通过数据采集仪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用于采集国控源及重点监控的除尘系统㊂2)远程传输㊂非工艺除尘的运营范围包括原料㊁烧结㊁焦化㊁高炉㊁炼钢5个单元,共计90套除尘系统㊂各单元控制室分散布置,独立控制㊂湛江钢铁由于占地面积大,各单元分散,距离远,采用光缆进行网络连接,将各单元的控制网络接入集中监控中心㊂生产运行监控系统通过画面展现生产运行情况,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㊁远程操作㊁报警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大屏幕展示现场的生产情况,在一些主要工位㊁吸尘点㊁区域设置摄像机,帮助操作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㊂3)设备运行监控与故障预警技术㊂自动化数据传输到集中监控中心后,读取并存入数据库㊂其中,自主开发的SCADA系统,完成对设备的监视与控制,历史数据查询,数据曲线,能源数据显示等功能㊂同时,平台可以对风机㊁除尘器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首次实现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报预警功能,为除尘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㊂4㊀结㊀语我国制造业目前尚存在各行业机械化㊁电气化㊁自动化㊁信息化参差不齐,不同地区㊁行业㊁企业间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㊁软件㊁网络㊁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㊀㊀(下转第137页)67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6.30•【文号】工信部规〔2016〕225号•【施行日期】2016.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我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6月30日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近年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整理

近年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整理

序号年份类型政策名称12020工作指导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2020企业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32020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42020行业管理/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8号52020企业公布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二批)的通知62020行业管理厅关于印发金属冶炼一线岗位安全生产指导手册的通知72020工作指导(区域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82020工作指导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92020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铁企业冷轧厂废液处理及利用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的公告102020工作指导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112019工作指导(区域性)关于印发《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的通知122019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进口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检验工作的公告132019行业管理/标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142019行业管理/标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152019工作指导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162019企业公布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172019工作指导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18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192018工作指导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调整部分进口矿产品监管方式的公告212018工作指导 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22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的公告232018企业公布关于公布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通告24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建立稀土矿山、冶炼分离企业定期公示制度的通知25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26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提高机电 文化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272018工作指导关于进一步规范对钢铁企业支持措施的函28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292018行业管理/标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油和铁矿石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302018工作指导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312018行业管理/标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有资产处置损失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322017工作指导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332017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设计规范》的公告342017工作指导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352017工作指导关于切实做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362016行业标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372016工作指导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382016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坚决遏制钢铁煤炭违规新增产能打击“地条钢”规范建设生产经营秩序的补充通知392016工作指导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402016工作指导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412016行业管理/标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问题的若干意见422016行业管理/标准关于加强废钢铁加工已公告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432016工作指导关于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442016工作指导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452016工作指导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462016工作指导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472016工作指导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印发部门内容摘要工信部等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球团替代烧结——铁前节能低碳污染减排的重要途径

球团替代烧结——铁前节能低碳污染减排的重要途径

第9卷 第1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9 (1): 44-522017年2月JOURNAL OF ENGINEERING STUDIES Feb., 2017收稿日期: 2016-12-10; 修回日期: 2016-12-20作者简介:杨晓东(1962–),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咨询工作。

E-mail :yangxiaodong@张丁辰(198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钢铁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E-mail :zhangdingchen@ DOI: 10.3724/SP.J.1224.2017.00044球团替代烧结——铁前节能低碳污染减排的重要途径杨晓东,张丁辰,刘 锟,邢芳芳,胡金玲(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北京 100053)摘 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总体要求下,钢铁工业面临多重严峻挑战。

钢铁工业是流程制造业,可通过制造流程工艺变革,改变高炉炉料结构,进一步实现节能、降碳、污染减排。

本文就球团替代烧结从设备投资(含环保投资)、生产运行成本(含环保设施运行成本)、能耗、焦比/渣比和污染物产生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以国内某900万t 钢铁联合企业为例,进行了不同炉料结构下的计算比较。

结果表明,与现状情景(入炉烧结矿70.36%、球团27.72%,综合品位59.19%Fe )相比,当入炉球团矿比例增加至91.51%、入炉综合品位为65.13% Fe 的情景下,铁烧球工序总能耗将降低11.9%、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5.2%、废气排放减少14.57%,总污染负荷将降低41.2%。

可见,球团替代烧结是贯彻“精料方针”,有效减少铁前废气污染负荷、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措施,是钢铁工业走向绿色制造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炉料变革;球团替代烧结;节能降碳;污染减排中图分类号:T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69(2017)01-0044-09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钢铁工业加快淘汰落后,在设备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大型节能技术CDQ 、TRT 等的广泛应用以及设施封闭高效除尘和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采用,使得行业节能环保面貌显著改善。

如何提高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

如何提高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

现代经济信息如何提高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苗乔广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摘要:按照国家工信部文件要求,每一个钢铁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不败之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是想不想达到,而是要必须达到、必须实现的目标。

到十三五末即2020年,北钢主业在岗职工口径人均产钢要从546吨提高到1000吨以上,提高率为83.2%。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钢;减员分流;人员挖潜中图分类号:F407.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46-02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

2016年10月底,国家工信部出台《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是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件要求钢铁企业十三五末主业劳动生产率年人均产钢由514吨提高到1000吨以上,也就是说,五年时间内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要提高94.6%,难度很大。

本文以国内北方地区一家中型国有钢铁企业(为便于论述,虚拟这家钢铁企业的简称为北钢)为例,浅谈如何提高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

一、北钢劳动生产率现状北钢建厂已经五十多年,是以钢铁为主业,兼营机械制造、新材料、矿产资源、金融的国有企业集团。

企业现有资产总额300多亿元,属于中国企业500强企业。

钢铁主业,年产钢能力已达到600万吨。

北钢是全国首批通过工信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审核企业和冶金系统首批ISO9001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

主要产品螺纹钢、优特钢、中宽带都获得了中国冶金产品金杯奖,螺纹钢是国家免检产品和上期所交割品牌。

节能减排全部达到国家要求,自发电比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截止到2016年12月末,北钢在岗职工11000人,钢铁主业在岗职工9700人,按照2017年北钢产钢530万吨测算,北钢钢铁主业在岗职工口径人均产钢546吨。

二、北钢劳动生产率目标按照国家工信部文件要求,每一个钢铁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不败之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是想不想达到,而是要必须达到、必须实现的目标。

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海洋要素贡献分析

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海洋要素贡献分析

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海洋要素贡献分析薛岳梅;李慧【摘要】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是我国钢铁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临海式”空间布局特征已经开始显现.因此,明晰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式”空间布局的区位价值,探索海洋要素贡献,对于优化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布局的动力机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临海钢铁产业的区位价值;从经济效应价值和环境效应价值探讨了海洋要素对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综合贡献,为深度拓展临海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海洋经济》【年(卷),期】2019(009)004【总页数】8页(P20-27)【关键词】临海钢铁产业;动力机制;区位价值;海洋要素综合贡献【作者】薛岳梅;李慧【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1引言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及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钢铁产业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面临环境、资源等因素制约的形势日益加剧,钢铁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已然成为必然选择。

自2005年起,《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陆续颁布,明确指出优化和改善钢铁产业布局,引导新时代钢铁产业的转移和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对贯彻落实当前国家促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格局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钢铁产业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铁产业布局的类型与调整方面。

徐建伟等(2017)指出钢铁产业布局正在发生全球性的变化[1]。

张旭孝(2017)通过研究美国钢铁产业发现,由生产型布局向消费型布局转变已经成为钢铁产业的新趋势[2]。

随着国内余热发电行业的发展,我国钢铁余热发电前景向好

随着国内余热发电行业的发展,我国钢铁余热发电前景向好

随着国内余热发电行业的发展,我国钢铁余热发电前景向好余热发电是指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

余热发电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余热发电的重要设备是余热锅炉。

它利用废气、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生产蒸汽用于发电。

由于工质温度不高,故锅炉体积大,耗用金属多。

用于发电的余热主要有高温烟气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废气、废液余热、低温余热,低于200℃等。

鉴于此,在工业上,余热一般优先供生产自用,当有剩余时,虽然直接利用(如暖通空调用或动力用)对能源的利用率要更高一些,但限于暖通空调用量较小且季节变化较大的特点,以及作为动力用要求负荷相对稳定的特点,该种利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多地,则是选择采用余热发电的技术对能源进行回收利用。

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

一般说来,综合利用余热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第三是间接利用(产生蒸汽用来发电)。

如钢铁工业:钢铁厂中的焦炉。

目前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具有各种不同规格的大小焦炉50多座,除了上海宝钢的工业化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余厂家能耗水平都很高,大有潜力可挖。

炼钢厂中的转炉烟气发电,发电系统,可配置发电量为3000Kw的电站80座。

炼钢厂中的电熔炉,现如今全国有20多座,其中65吨级可发电量在5000Kw/座以上。

余热发电行业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传统设计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目前各个模式都有运用,但从发展历程来看,传统设计模式最早出现,随后工程总承包模式随着余热发电行业的发展出现,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2007年前后快速崛起,因其具有合作方风险低、节能效率高等特点,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工业部门可回收的余热资源中,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石化、轻纺等六行业占总数的90%左右。

目前我国投入运营或立项研究的余热发电技术主要分布在水泥行业、钢铁行业、石化行业等,其中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其他行业的余热发电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

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

2020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概况2020-3-311、我国钢铁行业总体发展情况钢铁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钢铁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铁矿石、煤炭等原料运输条件偏紧,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到资源和能源的约束;结构调整中还存在市场需求预期过高、淘汰落后难度加大、出口结构不合理和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机制改革明显滞后几大问题。

2018年,钢铁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全行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8年,全国粗钢产量9.28亿吨,同比增长6.6%粗钢表观消费8.7亿吨,同比增长14.8% 2018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51.3%2、钢铁行业政策环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钢铁行业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我国第一部指导钢铁行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该政策指出,钢铁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具体目标是: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使钢铁行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2008年,国务院于3月20日公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振兴规划》),《振兴规划》特别提出,钢铁业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

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

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

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

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

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市场需求回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扩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建立市场化调节产能的长效机制,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

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保障企业自主决策权。

坚持地方组织、中央支持。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对企业的地方保护。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未来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0年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2020年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2020年中国钢结构⾏业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2020-03-26 15:22:49⼀、国内钢结构产值明显加速,但渗透率仍较低国内钢结构产值近⼏年呈明显加速态势。

随着钢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以上重⼯业占⼯业总产值⽐例⽇益提升,⼯业化的⽇渐成熟奠定了钢结构⾏业发展提速的重要基础。

2016年起国内⽀持钢结构的系列政策⽂件亦密集出台,如2016年《钢铁⼯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争钢结构⽤钢量由⽬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

2016年起国内钢结构产量及产值明显提速,2018年钢结构产量6874万吨同增11.8%、钢结构产值6736亿元同增32.1%。

2018年国内钢结构产量提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7-18年中国钢结构产值明显提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钢结构⾏业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国内钢结构渗透率相较西⽅发达国家仍较低,未来有提升空间。

国内钢结构发展速度较快,且应⽤领域⽬前已包括公共建筑如超⾼层商业楼宇、民⽤建筑、⼯业建筑等多个领域,但⽬前渗透率仍较低,2018年全国钢结构产量0.6874亿吨,钢结构产量占钢产量的7.4%,较发达国家平均30%的⽐重有较⼤差距(欧洲、⽇本等已达到40%以上)。

且2018年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仅2.87%、钢结构住宅占⽐不到2%,未来仍有较⾼提升空间。

中国钢结构产量占钢产量远低发达国家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钢结构住宅占⽐远低美⽇等发达国家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总包/装配式/环保/成本四⼤新变化昭⽰钢结构⼯程元年爆发,朝阳⾏业成长性强规模⼤ 1、总包新变化:钢结构总包是⼤势所趋,将放⼤规模/提升盈利/改善现⾦流1)钢结构总包获政策⽀持⼒度增强2017年起政策端对于总包的⽀持⼒度明显增强且更清晰、更明确:为推动绿⾊施⼯和建筑节能减排,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探索解决钢结构专业承包企业在承揽⼯程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发包与相关法律法规不⼀致的问题,住建部于2014年开展房屋建筑⼯程施⼯总承包资质试点;2016年住建部出台《关于进⼀步推进⼯程总承包发展的若⼲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是明确⽀持⼯程总承包的元年;2017-18年多个省份出台相关⽂件⽀持总承包,⽬前国内31个省、市、⾃治区中(不含港澳台)除新疆外均有有关⼯程总承包或涉及⼯程总承包的地⽅性规范⽂件、指导⽂件出台;政策更明确体现在:较多省市明确⽀持在政府投资项⽬、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应⽤总承包;明确提出缺乏相应资质的⼯程公司可以联合设计公司⼀同竞标;政策更清晰体现在:较多省市对于每年实施的总承包项⽬占政府投资项⽬总量的⽐重,提出了清晰要求。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特钢应用领域较普钢更为高端,特钢市场需求量增长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特钢应用领域较普钢更为高端,特钢市场需求量增长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特钢应用领域较普钢更为高端,特钢市场需求量增长一、特钢、普钢行业发展情况分析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特钢行业发展迅速。

其高品质特钢在汽车、核电、军工等产业中起到关键作用。

那么,特钢行业市场如何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来对特钢行业发展前景大致了解下吧。

往下看:随着特钢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特钢行业还在逐步完善中国特钢价格指数体系建设、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行业企业重组、鼓励特钢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构建和培育配套产业链、推动建立特钢行业信用长效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从特钢行业分析了解到,2017年中国特钢企业生产钢材1.14亿吨,同比增长6.98%,其中特殊钢材3021万吨,同比增长8.5%。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材产量为2207万吨,同比增长14.9%。

2017年,特钢企业生产粗钢1.27亿吨,同比增长9.74%,其中特殊钢3315万吨,同比增长5.69%。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产量为2494万吨,同比增长11.56%。

目前,我国高精度、表面无缺陷的银亮材产量较少,仅占优质钢棒材的2%左右,其中又以冷拔材为主,精密银亮材很少。

未来,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还将推动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特殊钢银亮材市场需求量的增长。

2017年中国特钢企业生产钢材1.14亿吨,同比增长6.98%,其中特殊钢材3021万吨,同比增长8.5%。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材产量为2207万吨,同比增长14.9%。

2017年,特钢企业生产粗钢1.27亿吨,同比增长9.74%,其中特殊钢3315万吨,同比增长5.69%。

特殊钢材中,特殊质量合金钢产量为2494万吨,同比增长11.56%。

2017年特钢企业粗钢产量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特钢企业钢材产量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方大特钢的主要业务分为特钢和普钢。

行业标准《电解铝行业节能监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预审稿)

行业标准《电解铝行业节能监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预审稿)

行业标准《电解铝行业节能监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202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行业标准《电解铝行业节能监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快速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多是以高能耗、高消耗和巨大环境负荷为代价的。

尤其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能源消耗高的情况更为突出。

我国政府推进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也主要集中在上述高能耗行业。

1997年我国颁布首部《节约能源法》,并于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强化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标志着节能监察工作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

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信部令第33号),其中第四条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组织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节能监察的组织实施机构、队伍建设、监察任务、监察方式、监察情况公布等内容”。

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中提出,“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积极运用环保、能耗、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

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组织开展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贯标及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等监察,实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专项监察和督查”。

根据工信部2019年度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要求,由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关于《电解铝行业节能监察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

2.目的和意义近年来我国电解铝生产企业虽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电解铝企业能源消耗情况仍然居高不下,企业之间绿色发展水平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行业面临的节能压力仍然巨大。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料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料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料钢铁工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大、技术落后等问题。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旨在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创新等手段,促进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一、总体目标和思路《规划》明确了2016-2020年,全国钢铁产能要减少1.5亿吨左右。

其中,2016-2018年为主动调整期,着重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消化能过剩产能。

2018年末至2020年,为巩固整改期,逐步实现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还规定了相关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措施。

二、产能调整《规划》明确,完成1.5亿吨左右产能退出任务,涉及到大量的工人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

因此,《规划》要求,各级政府要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和技术创新,促进钢铁行业的优胜劣汰。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和“出海扩产”等措施,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在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新一代钢铁制造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动钢铁行业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

其中,重点推广的技术包括:煤气发电、余热利用、废气处理、脱硫脱硝等环保节能技术;液相调质、连铸连轧、炼钢废气加热等新型钢铁制造技术。

此外,《规划》还鼓励企业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加速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

四、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规划》明确,要实行“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谁受益”的环境治理责任制,建立产能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行业联合、推进资源共享,促进钢铁行业优势互补。

另外,《规划》还要求各级政府依法打击非法钢铁生产行为,逐步实现钢铁产业正常有序发展。

五、外贸开放除了钢铁产业的内部调整和升级,钢铁行业的外向开放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规划》明确,要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优化“走出去”产业格局,加强外贸合作和互利共赢,提高我国钢铁出口质量和效益。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2018)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2018)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2018)一、为什么要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提出钢铁行业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再次强调严格执行41号文,严禁新增产能。

2016年,我部出台《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

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三令五申严禁新增产能的背景下,产能置换是实现严禁新增产能和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为指导各地做好产能置换工作,2015年我部制定发布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该办法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按照国务院部署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对原产能置换办法进行修订,出台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哪些钢铁项目建设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明确哪些项目建设须实施置换是开展产能置换工作的前提。

为避免个别项目钻空子逃避置换新增产能,无论建设项目属新建、改建、扩建还是异地大修等何种性质,只要建设内容涉及建设炼铁、炼钢冶炼设备,就须实施产能置换,简言之,即建设炉子、就须置换。

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国发〔2016〕72号),产业政策是项目核准机关对项目审查的依据。

因此,根据国务院41号文件要求,对于钢铁行业的建设项目,须公告产能置换方案后,才能开展项目备案工作;对于已经核准或备案但未公告置换方案的拟建、在建项目,须按《办法》尽快补充公告产能置换方案。

需要注意,新办法施行前已启动但尚未完成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要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工作。

关于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 。2 0 1 5 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 . 3 万亿元 , 利税 2 4 1 6 亿元, 为国民经济快速稳 定增长提供 了重要保障 。
2 .品种丰富质量提升。“ 十二五” 期间, 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 , 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 超超临界火电机 组用钢、 高磁感取向硅钢、 第三代高强汽车板、 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 广 的建 筑用钢实现升级 换代 , 重 点大中型钢铁企 业 4 0 0 M P a ( Ⅲ级 ) 及 以上高强钢 筋生产 比例高 达 9 9 . 6 %, 达到 “ 十 二五” 规划“ 8 0 %以上” 的目 标。 钢材质量大幅提升, 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 9 7 项, 产量占全间、 鞍钢冶金数字矿山为示范的智能制造工厂试点, 涌现了南钢船板分段定制准时配送( J I T ) 为代表的个性化 、 柔性 化产品定制新模式。钢铁交易新业态不断涌现, 形成了一批钢铁电商交易平台。 7 .资源保障取得新进展。国内 铁矿石价格指数 、 现货交易平台、 期货交易的联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铁矿石成交价格更加公开透明。 利用境外铁矿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 已投产的权益矿产能累计 1 _ 2 亿t , 较“ 十一五” 末 增长 1 1 4 %。国 内铁 矿勘探 力度不 断加大 , 新增查 明铁矿石资源量 1 3 3亿 t 。废钢资源利用不断推进 , “ 十二五 ” 期 问
《 中国制造 2 0 2 5 } 和《 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编制 , 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
展 的指导性文件 。
一 誊


一 一

行业现状
“ 十二五” 时期 ,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 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19.07.22•【字号】•【施行日期】2019.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工信局、长白山管委会经发局,长春新区发改工信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工信局:为了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结合全省实际制定了《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9年7月22日附件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吉林省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吉工信资源〔2017〕423号),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好生态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以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绿色制造体系的主要内容。

加强政府引导,发挥政策推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绿色制造专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促进我省工业绿色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以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轻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领域,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3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我部制定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10月28日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

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行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

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

“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

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达到“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

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我国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拥有一批3000立方米以上高炉、5米级宽厚板轧机、2米级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等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冶金装备;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占炼铁总产能72%,100吨及以上转炉(电炉)占炼钢总产能65%。

高效低成本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一贯制生产管理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在新建成企业中得到应用。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淘汰炼铁产能9089万吨、炼钢产能9486万吨。

以干熄焦、干法除尘、烧结脱硫、能源管控中心为代表的节能减排技术在行业广泛应用。

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由605千克下降到572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63千克下降到0.85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量由1.19千克下降到0.81千克,吨钢耗新水量由4.10吨下降到3.25吨,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

钢铁能源消耗总量呈下降态势。

5.产业布局日趋完善。

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下,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日趋完善,宝钢湛江一期、武钢防城港等重大沿海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和启动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钢铁“北重南轻”的总体布局。

青钢、芜湖新兴铸管、广钢已完成搬迁和转产,石钢、贵钢、杭钢等城市钢厂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正在实施。

6.两化融合水平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方面应用不断深化,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企业资源计划(ERP)装备率超过70%。

开展了以宝钢热连轧智能车间、鞍钢冶金数字矿山为示范的智能制造工厂试点,涌现了南钢船板分段定制准时配送(JIT)为代表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

钢铁交易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钢铁电商交易平台。

7.资源保障取得新进展。

国内铁矿石价格指数、现货交易平台、期货交易的联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铁矿石成交价格更加公开透明。

利用境外铁矿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已投产的权益矿产能累计1.2亿吨,较“十一五”末增长114%。

国内铁矿勘探力度不断加大,新增查明铁矿石资源量133亿吨。

废钢资源利用不断推进,“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废钢4.4亿吨,较“十一五”增长14%。

(二)主要问题1.产能过剩矛盾加剧。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能达到11.3亿吨左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70%左右,钢铁产能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

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前十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没有达到“十二五”规划“60%”的目标。

全行业长期在低盈利状态运行,2015年亏损严重。

2.自主创新水平不高。

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投入长期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有1%左右,没有达到“十二五”规划“1.5%以上”的目标,远低于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强,尚未跨越消化吸收、模仿创新老模式。

创新载体分散,资金、设备、人才等创新资源重复配置,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部分关键高端钢材品种还需依赖进口。

3.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不少企业还没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

吨钢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虽逐年下降,但抵消不了因钢铁产量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总量增加。

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等钢铁产能集聚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绿色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4.企业经营亟需规范。

我国钢铁企业良莠不齐,违反环保、质量、安全、土地法规的违法违规产能仍然存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监管处罚及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不健全,低效产能和僵尸企业难以市场化退出,行业自律性差,市场竞争无序,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

二、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进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既面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和需求升级等方面的重大机遇,也面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及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总体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展中国家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我国钢铁行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市场机遇。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

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对钢铁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不断升级。

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国钢铁工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粗钢需求增长乏力与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复杂。

全球铁矿石等原燃料供应及价格大幅波动对钢铁工业运行不确定性增大。

我国经济正从靠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方向转化。

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

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周期性的,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是环境资源等发展条件的变化决定的,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提高将提出迫切需求,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提升质量将提出更新要求,企业对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提出了更多期盼。

全力推进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二)需求预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大于6.5%的预期目标,并考虑了经济发展速度区间、下游产业需求变化、区域发展平衡和钢材进出口等因素,结合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规划综合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地区消费平衡法、行业消费调研法等方法,对粗钢需求和产量进行了预测。

从国际看,预测2020年粗钢消费量和产量基本维持在16亿吨左右水平。

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下,粗钢消费将呈稳定和小幅增长态势。

从国内看,“十三五”我国钢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将呈双下降走势,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呈波动缓降趋势。

国内粗钢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7.6亿吨峰值基础上,预计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粗钢产量7.5亿-8亿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推动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促进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结构调整。

以化解过剩产能为核心,积极稳妥实施去产能,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兼并重组为手段,深化区域布局协调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力,以破解钢铁材料研发难题为突破点,全面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