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这部小说囊括了诸多历史事件和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其中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的场景是其一大特色。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战争场景入手,探讨其描写手法和对气势磅礴的呈现。

首先,我们来看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场景。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了政治上的权谋和仁义。

曹操擅长运筹帷幄,计谋多样,他的战争场景多将军帐中的局势、谋略设计和士兵行军列阵等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

例如,在夺取荆州的战役中,曹操亲自上阵指挥,他布下各种奇谋计策,运用火攻、偷袭等手段,使得整个战争场面紧张刺激,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曹操的谋略和对战争的掌控力。

这种场景描写使得战争情节更加紧凑,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

而刘备则代表了仁义和英雄气概。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领导的蜀国所展现的战争场景往往注重对英雄形象和团结精神的表现。

以赤壁之战为例,刘备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大军。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诸葛亮运筹帷幄,巧妙地利用火攻击败了曹操。

整个战役场景描写中,对刘备的仁义和团结精神的赞美渗透其中,使得整个战争场面显得威武而壮观,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除了曹操和刘备的战争描写,关羽的战斗场景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亮点。

关羽被誉为“武圣”,他的战斗场景往往描述得非常英勇和霸气。

在与曹操的战斗中,关羽表现出了自己的勇猛和过人的战斗技巧。

无论是与曹操的正面交锋,还是与许褚等曹军将领的战斗,关羽的剑法和刀法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对关羽战斗的描述,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关羽的威武和神勇,使得整个战争场景更加震撼人心。

再来看吕布的战斗场景,他是一个勇猛无比的战士,所展现的战斗场景总是让人血脉喷张。

无论是与关羽的战斗,还是与张飞的交锋,吕布总是能够在战场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个人能力。

他的英勇与强大的气势磅礴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吕布的战斗场景中往往有激烈的对话和高潮迭起的剧情,使得整个战斗更加紧凑和刺激,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震撼。

《三国演义》战争的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的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摘要:本文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各具特色,将政治、外交与战争相交织,重视战略决策,在战争中写人物,在战争中穿插轻松、富有诗意的场面五个方面来论述《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描写各具特色矛盾交织重视战略《三国演义》全书运用现实主义笔法,采用“七实三虚〞的方法,共写了四十余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再现了当时那纷争动荡的社会现实。

在战争描写中作者善于抓住每场战争的特点,将战争写得各具特色,有声有色,绝少雷同。

作者写这些战争或从大处着眼写全局,或从小处着手些片段;或以寡敌众弱胜强,或以强制弱众对寡;或旷日持久的对垒,或短兵相接的速决;既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也有千百人出场的小打;既有先胜后败转胜为败,也有先败后胜转危为安;既有刀枪相向沙场搏杀,也有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作者描写的这些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战争,充分展示了战争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交织在一起,突出交战各方的各类矛盾冲突,为战争的结局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重视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战略决策及战术的运用,多以计谋、兵法定胜负,为战争的结果设悬念、定格局;《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把着眼点放在最富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上,不使复杂的情节掩盖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性格、思想在复杂的情节中更加鲜明突出;《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多数并不表现的惨烈可怕,而如一首首英雄的史诗,常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穿插一些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富有诗情画意,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三国演义》人众亊繁,矛盾复杂,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全书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为主要线索,中间夹杂了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的战役,形成了一个战争体系,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之作,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为主线,以英雄人物间的斗智斗勇、权谋之争为主要情节,描写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战争环境。

以下是《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1.看似英勇无敌的英雄形象:小说中塑造了许多英勇无畏、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如关羽、张飞等。

他们在战场上几乎无敌,马术、武艺、兵器使用等方面都非常出众。

通过精彩的战斗描写,体现了英雄人物的英勇与过人之处,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在《三国演义》中,战争是残酷和无情的。

小说中的战争常常伴随着杀戮、血腥和死亡,无数士兵和将领在战场上残忍地丧生。

例如,小说中描述了战争中的百姓遭受军队的掠夺和屠杀,以及士兵们在战斗中的残忍行为。

这些描写凸显了战争对社会的危害和个人的悲剧,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5.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中,忠诚与背叛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许多人物在战争中表现出忠诚和背叛的行为,例如,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和宋宪背叛刘备等。

这些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对人们忠诚与背叛观念的冲击。

6.敌我矛盾的对立与较量:《三国演义》中呈现了多个势力之间的敌我矛盾,如刘备与曹操、曹操与孙权等。

小说通过细致的对比描写,展示了各个势力的优劣与强弱,使读者对敌我双方的对立与较量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7.宏大的战场与气势恢宏的场面:《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场面非常壮观,所展现的战争规模非常宏大。

战场上刀光剑影、箭雨纷飞,各种兵器、战马、军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面。

这些场景描写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感觉,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战争的力量和威严。

总之,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小说中通过英勇的英雄形象、智勇双全的战争策略、残酷无情的战争场面等多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混乱时代的战争环境,使读者陷入其中,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战争激烈与紧张。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一、战争场景的描写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描写生动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与曹操大军展开激烈的对抗。

小说中描写了江水波涛汹涌,火光冲天,战船相撞,箭矢纷飞,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战争画面。

另外,在定军山之战中,张飞在陷阵营中大喊“谁敢过我此阵!”,形成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

这些战争场景的描写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也让人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二、战略策略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策略。

刘备善于联合他人,形成强大的联军,以抵抗曹操的进攻。

孙权则利用水军的优势,巧妙地运用火攻,对曹操大军进行重创。

曹操则以兵力雄厚、兵器精良著称,善于运用计谋迅速攻城。

这些战略策略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各个领导者的智慧和胆识,也为整个战争剧情的发展带来了悬念和变数。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不仅展示了各个势力的战斗力量,也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

例如,关羽在长坂坡一战中单枪匹马击退曹军数万大军,展现出了他的勇猛无畏;赵云在长坂坡救出刘备时,以身体为盾,展现出了他的忠诚和勇敢;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用火攻,展现出了他的智谋和决断力。

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不仅让人们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也为整个战争故事增添了色彩。

四、战争的意义与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不仅仅是一场纷争,更是一场国家之间的斗争和人性的考验。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在这场战争中,有人得到了荣耀和权力,有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有人受伤又奋起,有人被背叛又崛起。

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人们对战争的深层次思考。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以其生动丰富的场景描写、战略策略的运用以及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卷。

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紧张,也可以思考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战争描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1、战争的多样化
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2、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

3、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
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

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

4、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
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

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

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

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历经千年,在大家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中有数不尽的战争场面,这些战争场面不仅有悲壮的氛围,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下面我们就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来探究这部小说的深刻含义。

一、强调团队作战在三国演义的战争场面中,常常出现的是一些团队作战的场景。

三国时期,周围的环境非常苛刻,战争的环境也非常恶劣。

因此,许多战争都是团队合作完成的。

在书中,吕布、刘备、曹操等领袖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进行作战,这一特点使得整个战争更具备进攻性和实用性。

二、战争场面热血激昂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是极具热血气息的,这一特点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战争中的紧张与激情。

例如,在那个时期的血腥战争中,士兵们要面对生命和死亡的考验。

而这种紧张的氛围,也使得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变得非常刺激。

三、制胜有术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也强调了制胜的重要性。

在书中,领袖们都有各自的战胜方法。

例如,曹操善于运用谋略,使敌人举步维艰,而孙权则善于在水中作战,将敌人打败。

这种战争中的策略性,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英雄形象鲜明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也形象地展现了在那个时代的英雄。

例如,关羽是被高度崇拜的一位英雄,他一身威武的形象,给了人们巨大的鼓励和勇气。

而他的死亡,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种英雄性的形象,成为三国演义中的独特之处。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

每一场战争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这正是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的原因。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丰富、深刻、生动。

丰富,是指它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互不雷同;深刻,是指它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生动,是指它的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据统计,《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争,但每次战争不论是大的战役还是规模较小的战斗,作者写来都是各具面貌。

最突出的是三大战役的描写,三大战役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此三役直接影响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在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打败挥师南下的曹操,结果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彝陵之战是刘备伐吴而大败,导致蜀汉政权从此走向了衰亡。

这三次战役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攻;结果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写战争写得很深刻,主要表现在它并不仅停留在两军对垒、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政治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

《三国演义》写战争不完全是一种军事力量(如兵力、粮草等)的较量,而是更着重于表现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否正确,突出了战争中人的主观作用,将斗武和斗智、斗勇结合起来。

尤其是对于像官渡、赤壁和彝陵之战这样规模宏大的战役,作者总是将各战役特定的环境、条件,双方的战略布署,战术运用,力量对比,矛盾转化等等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中矛盾转化的过程和胜败的原因。

因此,不必等到最后的结果,读者就能从小说对战争进程的描写中,判断出胜负。

先看官渡之战。

当时的江东集团,孙策初亡,大权交给了孙权,孙权吸纳鲁肃等谋士的意见,采取顺从曹操的策略,以图发展;而曹操原听从了张紘的建议,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战术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战术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战术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描写,展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战争与政治。

其中,三国时期的战争描写与战术分析是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战争的描写和战术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深入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

战争描写方面,三国演义以其生动的笔触和详细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刘备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刘备军队在火攻之下成功击败曹操,使得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说中对于火攻的描写非常详细,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火势蔓延的恐怖场景以及士兵们在火海中殊死搏斗的情景,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强了战争场面的真实感,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紧张气氛,使得读者对战争的恐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除了战争描写,三国演义还对战争中的战术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小说中,蜀国主公刘备以及他的谋士诸葛亮是以智取胜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多次战争中运用巧妙的战略和计谋,化解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例如,在对抗曹操时,诸葛亮曾提出“苦肉计”,借助假意降曹的方式,躲过了曹操剿灭蜀国的危机,进而发展自己的势力。

此外,诸葛亮还提出了很多其他的战术,如木牛流马、八阵图等,都为蜀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和战术分析,既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也展示了人物智谋和战略的精妙之处。

需要指出的是,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作品,作者在描写战争的时候往往夸大了一些情节,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因此,读者在欣赏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和战术分析时,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可过分忽略小说本身的虚构性。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战术分析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细的分析,读者能够充分理解那个时代的战争场面以及人物的智勇之处。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小说的虚构性,不可将小说中描绘的战争场面与真实历史混淆,理性对待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战术分析。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战争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英雄人物在战火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勇猛、聪慧和忠诚。

例如,关羽单刀赴会,一刀三斩华雄;张飞勇猛无畏,单枪匹马击退魏军等都是战争描写中的经典形象。

这些英雄形象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个人英勇,也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成为读者崇拜和敬仰的对象。

四、战争描写充满情感。

三国时期的战争是悲壮的,是英雄气概的体现。

小说中战争的描写往往伴随着许多悲壮的情节,比如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张飞告别的场景,吕布被杀的惨烈描写,甚至刘备临终前对刘禅的嘱托等。

这些情节中流露出的悲壮和情感,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战争的叙事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不幸。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以其壮丽的气势、丰富的策略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充满情感和准确的历史背景成为小说的精彩之处。

读者通过对这些战争描写的阅读,不仅能在文学艺术上得到享受,更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斗志。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摘要:《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

本文结合专门描写战争的古书《孙子兵法》和《左传》,分别从战争描写的结构、视角、语言特点、叙事节奏、情节描写、描写手法等六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艺术《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

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国的战争描写既符合冷兵器时代大小规模战争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主帅的“谋略”得失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为军事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具有科学价值的材料,又不失优美的文采,刻划了一个系列化的历史人物的艺术长廊。

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

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那么,它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都有哪些呢?一、战争描写符合古代战争规律小说战争描写体现了以“人谋”为成败关键的原则。

作者在第三十八回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口向刘备点明“三分天下”的大计时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①”人谋即战略战术的正确安排。

在小说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战争描写中,最终获胜的一方,必是主将运用了正确的战略与战术,战前戒骄戒躁,审时度势,谨慎用兵的结果。

高明的主帅甚至能预料敌人的动机,两兵虽未相交,却已胜券在握。

反此道而行的一方则必败无疑。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史。

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各色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形神兼备穷形尽相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歌以咏志,霸气十足;赤壁惨败后他竟“三次大笑”。

他在一场惨烈的杀戮中败下阵来仓皇而逃,却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

”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

再如在讨伐陶谦的战斗中,曹操为泄其父被杀之怒气,下令攻破城池后,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还发掘坟墓,暴露了曹操的极尽凶残的一面。

在西凉与马超的大战中,曹操为了逃命脱袍割须;在被追赶落马后,巧妙的绕树而行。

虽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着应对,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与临危不惧。

在当阳之战中,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力杀群雄毫无畏惧,赞叹道“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

命令众将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

一句赞叹,一个命令,把曹操重才爱将的形象成功地刻画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战争的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够以寥寥数笔写出多层次的事件与人物。

当阳之战,不但写出了曹操的形象与气质,更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个人物形象。

当他听说赵云去投奔曹操时,他勃然大怒,草率地认为赵云定是贪图富贵背信弃义。

但当看到赵云向他求救时,又义无反顾地让赵云先走,自己阻挡追兵,表明了张飞行动鲁莽,性格率直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意义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逼真的战争场景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为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以及这些战争所承载的意义。

1. 战争描写模式1.1 单挑和群雄混战《三国演义》对于战争描写采用了多种模式。

其中之一是单挑,表现了英勇战士之间的交锋。

关羽与华雄、张飞与吕布等对决场景极具激烈性和紧凑感。

此外,群雄混战也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战斗形式,例如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等都展示了各方势力在巨大规模上发生冲突。

1.2 攻城与围困攻城与围困也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战术手段。

刘备攻打荆州时,曹操对付刘备的攻势时常采用围困战术。

关羽围城令曹操陷入困境的故事也成为了流传甚广的经典描写。

2. 战争意义2.1 政治斗争与合纵连横《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并非简单的血腥冲突,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政治斗争。

各个势力通过战争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统治地位等政治目标。

而合纵连横则是各方智者所采用的策略,通过利用战争形式来达到政治联盟的目标。

2.2 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一些人物在战争中展现了忠诚和背叛之间的选择。

例如曹操身边的贾诩,他以智谋帮助曹操在战场上屡屡取胜,然而最终出于民生不得已离开曹营;关羽向刘备效忠,在长坂坡之战中表现出了对主公无尽忠诚,即使面对死亡,也坚守信仰。

2.3 英雄气概与悲壮味道《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以英雄气概和悲壮情调为主线的。

无论是吕布的浴血奋战、刘备的群英会、还是诸葛亮献计连环计,都在展示出人物对于忠诚、荣誉和理想信念的追求。

结论《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冲突和恶斗,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复杂而真实的政治斗争和人性之间的纠葛。

在这些战争场景中体现出来的意义包含了政治联盟、忠诚与背叛、英雄气概与悲壮味道等方面,这也使得《三国演义》成为文学作品和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作者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将各种谋略运用夹杂在战争描写中,以突出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军事才能,增加了战争场面的可读性。

关键字:《三国演义》战争谋略《三国演义》是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

一、从政治斗争着眼,从战略决策写战争后汉三国时期,是军阀横行、战争频繁的时期。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有着明确年代标记的长篇章回小说,标志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正式形成,它的艺术贡献是巨大的。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共描绘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四十多次,但是无一不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可以说在古典文学领域,实在很难找出第二本像《三国演义》那样展示如此丰富多彩、胜境迭见的人才形态和战争形态。

更为巧妙的是在罗贯中的笔下,数十次战争变化多样,无一雷同,无不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政治和军事如同一对孪生姐妹,谁也离不开谁,《三国演义》成功地描写了众多的战争场面,这些战争场面大多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然而,《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从来不是独立的、静止的,而是跟着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军事斗争始终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

就是每次战争之前或战中,交战双方为了能使自己在交战中取胜。

总是先采取一些政治措施,展开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从而促使条件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转化。

具体到每一场战争,作者并不是静止或孤立地单纯写战争,并不是一味的写交战双方的打打杀杀,而是特别重视“谋略”的作用。

谁能在战争中谋略得当,策划正确,谁就能取得相当的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战争中取胜;反之,如果谋略失当,策划失误,谁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谁就可能遭到失败。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战争描写而蜚声中外。

本文将就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展开讨论,通过对其描写手法和效果的分析,探究其所传递的观点和价值。

一、战争描写的背景与氛围在三国演义中,战争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也是故事发展的核心元素之一。

作者通过详细描绘战争背景和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到紧张的战争环境。

例如,在描写战争爆发前,作者经常会先描述一味以和平繁荣为主的岁月,使得战争的突然爆发更加显得惊心动魄。

这种手法让读者体会到了长期和平环境突然间被战争席卷而来的恐惧和不安。

二、战争的规模与兵力统计在战争描写中,作者经常会详细统计各方势力的兵力和战力。

通过对战争规模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方力量的强弱对比,进而推测出战争的发展态势。

例如,在描写赤壁之战时,刘备联合孙权,以三万弱兵对抗曹操的南征大军,这种弱小势力的胜利给予了读者巨大的震撼和激励。

使人们明白,在逆境中也可以奏响正义的战歌。

三、战争中的英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以塑造各方英雄形象为重点,通过他们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风采。

例如最为经典的关羽单刀赴会的场景,展示了关羽英勇无畏、战胜强敌的英雄气概。

这些英雄形象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力量,更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念,即以勇气和信仰战胜困难。

四、战争中的智谋与计谋除了英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还充分展现了智谋与计谋的重要性。

通过描写各方将领巧妙运用智谋制胜,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性和可读性,更反映了智慧与智慧之间的较量。

例如,在濮阳之战中,曹操用火攻击败刘备,充分展现了曹军的智谋和战术水平。

这种精心策划的战术使整个战争产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和紧张的氛围。

五、战争带来的破坏与震撼战争描写中,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带来的破坏与震撼。

通过描写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和平民百姓的苦难,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威力。

例如,在描写火烧赤壁的场景中,曹操的大军被孔明所设的火计击败,整个水上战场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这种惨烈的描写令人痛心。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以下是对三国演义的战争简要概述,仅供参考:《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战争描写。

这些战争描写不仅气势磅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陶醉。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充满了磅礴的气势。

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将战争的规模、气氛和紧张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赤壁之战的描写中,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进攻,而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则以弱胜强,通过巧妙的战术和谋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在战争描写中表现得尤为鲜明。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例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描写中,关羽英勇善战,气势如虹,展现了他的勇猛和豪情壮志。

而诸葛亮则以智谋著称,他在战争中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令人惊叹。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陶醉。

作者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构思,将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夷陵之战的描写中,刘备率领大军进攻东吴,但最终被陆逊用火攻打败。

这场战争的描写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让人不禁为刘备的失败感到惋惜。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磅礴气势和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

同时,《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也是一部历史巨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面我来说说书中战争描写的特点吧!1。

选择典型环境,展开细致的描写。

不管是黄巾起义还是诸侯讨伐董卓,又或者是孙刘联盟抗曹,都是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展开描写的,作者抓住当时发生的典型事件,展开了细致而有层次的描写,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2。

表现复杂性格,揭示矛盾斗争。

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单纯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而是错综复杂的、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体现了“仁”“智”“勇”“忠”“奸”等多种人物性格。

作者对这些矛盾斗争都进行了深入的描写,这些矛盾冲突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广阔的描写舞台,同时也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意义。

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描写的主要内容,占去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

它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表现出作者卓越艺术才能的地方。

小说不仅结构宏大,气势磅礴,还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对比鲜明。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在战争中歌颂正义,鞭笞邪恶;在战争中描写战胜者,塑造战败者。

在同一场战争中,胜[gPARAGRAPH3]与失败者之间的强烈对比,使整部小说笼罩着一种紧张、悲壮的气氛。

2。

短小精悍。

《三国演义》不像《水浒传》那样拥有巨大的篇幅,但仍然洋洋洒洒,将人物之多,战争之频繁,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简洁凝练的手法,去掉冗杂拖沓的情节,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幅鲜明的图景,使读者耳目一新。

3。

合理安排。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人放在第一章,因为他们一登场就是高潮,一开始就精彩纷呈。

许多英雄人物往往是先被打败,然后又经过奋力搏杀最终战胜对手,赢得胜利。

正是由于这些非凡的战绩,使小说充满了神奇、惊险的色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斩魏延、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是脍灸人口的篇章。

浅谈三国演义的战争历史艺术

浅谈三国演义的战争历史艺术

浅谈《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通俗历史演义小说,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热爱。

它不但成了人民群众饭后茶余、田问地头谈论的重要话题,更为后世的戏剧、电影以至电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固然是由于本书那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书中那些呼之欲出、活龙活现的人物所决定,但其最重要的一点却不能不说是与书中对战争的大规模的描写有关。

它上承《左传》、《史记》善写战争的特点,“一改一般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于排列正史材料之外,穿插铺叙一些野史逸闻,在故事情节上以收曲折离奇之效果”的做法,“而是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并充分根据人物的出身、地位、历史条件等赋于人物活的语言和行动,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其性格一步步完整、充实、鲜明。

致使它成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对后世的农民革命战争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

《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所写的大小战争多达40余次。

全书以三国之争为主要故事脉络,以魏、蜀、吴三国树“王道”、争正统、抢智能之才,最终以战争的手段去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为描写重点。

它在一派“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艺术氛围中,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用形象、艺术的手段,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及其它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一幅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

那么,它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都有哪些呢?一、风云变幻、曲折跌宕的情节描写《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一幕幕千变万化、威武雄壮的战争实况,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瑰伟动人”的“武勇智术”。

即以历来脍炙人口的“赤壁之战”为例。

“赤壁之战”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着力描绘的一次大战役。

作品从四十二回开始到五十回至,共用了八回多的篇幅。

作者不但花费大量笔墨,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绘声绘色、精雕细刻的描写,而且对一系列历史事件做了极其巧妙的安排,使其合于常规、合于事理。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最擅长描写战争,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是罕见的。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有:
首先,作者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而是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特别是具体条件下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战争成败的重要意义,因此它不仅描写了战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出战争的某些客观规律,而且写出了各次战争的特点。

其次,小说所描写的系列战争彼此关联照应,轻重主次配合协调,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第三,在以写战争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

如“赤壁之战”杀伐之际,庞统挑灯攻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都富有诗情画意,不但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也使节奏富于变化,张弛有致,更切合艺术欣赏的要求。

第四,着眼于最富于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通过战争进程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众多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赤壁之战中描写具有英雄才略的周瑜和诸葛亮。

曹操两次派蒋干过江和支使蔡中、蔡和诈降,都被周瑜将计就计,巧妙地加以利用。

但周瑜的安排都不出诸葛亮所料,而且周瑜假借断粮道、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计谋,也被诸葛亮识破。

这些自然写出了诸葛亮的才能气度处处超过周瑜。

总之,这部小说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歌颂了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描写战争场景丰富多样的作品,三国演义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战争风貌,还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三国演义中,战争场景被描绘得生动而壮观。

无论是大规模的决战,还是小规模的个人战斗,作者罗贯中都以其独到的笔触勾勒出了瞬息万变的战争场面。

比如,在赤壁之战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再现了曹操和刘备联军的水上战场。

战船翻滚,火光冲天,箭雨密集,士兵们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都跃然纸上。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作者还注重对战争背后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的描绘。

三国时期英雄众多,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冷静、勇敢和无畏令人敬佩。

而在战争的压力下,这些英雄们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脆弱和人性的一面。

作者巧妙地利用人物对话和独白,深入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种种心理变化。

例如,在赤壁之战前,孔明和诸葛亮的思绪交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担忧。

这样的描写使得战争场景更加真实,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同身受。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战争场景。

比如,作者经常使用夸张手法来放大战争的氛围和气势,使读者感受战争的威力和震撼。

同时,作者还善于使用对比和比喻,来表达出战争中英雄与凡人的对比,烘托出英雄的伟大。

另外,作者还常常运用寓言和讽刺的手法来揭示战争的荒谬和无奈,对战争场景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和描写手法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通过生动而壮观的描绘,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战争之中。

通过人物心理的描绘,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英雄们在战争中的所思所想。

通过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读者进一步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荒诞。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与描写手法让这部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和可读,也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关于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内容摘要: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揭示了三国时期复杂尖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罗贯中以恢宏高亢的笔调阐述了战争残酷,以更加尖锐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描绘出谋略的高深莫测。

关键词:军事思想深谋远虑战争描写古代战役典范作品《三国演义》,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战争。

精彩动人的描写是对战前准备:战争双方战略战术的确定,排兵布阵达到未雨绸缪,调兵遣将做到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刺探虚实做到乔装打扮,相互利用对方的弱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罗贯中善于描写战争,为封建社会的战争提供了价值不菲的研究材料,《三国演义》充分显现了罗贯中著书立说重要意义。

同时,这部古典名著在描写战争的同时,更具文学风采。

《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战争的艺术,生龙活虎地刻画出众多人物的思想。

惯于刻画战争的罗贯中,不愧是一位军事才能卓著的人物,别具一格地写出每一场战争的不同场面。

多角度多层次地具体描写不同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了作战的主观能动性,写作过程中做到避实就虚,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作者罗贯中每次战争的写法总是因时而异,塑造战争的同时,兼顾其它活动,使其成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让整场战争变得紧张激烈、惊心动魄,表现得一张一弛疾缓相间。

赤壁鏖战前,作者罗贯中运用大量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联吴抗曹、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矛盾、蒋干刺探军情,孙、刘联军诱敌深入巧施连环计等等,在众多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作者把人物塑造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运用生动言行,表现每个人物思想性格。

奸诈狡猾的曹操,其言行举动暗藏着诡计阴谋,挟天子而令诸侯,又名正言顺;心直口快带有莽撞的张飞,粗中有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未卜先知,作战总是得心应手,镇定自若;“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不为钱财爵位美女所动,忠心事主;单骑救幼主的赵云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保存实力心胸豁达的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史。

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各色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形神兼备穷形尽相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歌以咏志,霸气十足;赤壁惨败后他竟“三次大笑”。

他在一场惨烈的杀戮中败下阵来仓皇而逃,却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

”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

再如在讨伐陶谦的战斗中,曹操为泄其父被杀之怒气,下令攻破城池后,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还发掘坟墓,暴露了曹操的极尽凶残的一面。

在西凉与马超的大战中,曹操为了逃命脱袍割须;在被追赶落马后,巧妙的绕树而行。

虽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着应对,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与临危不惧。

在当阳之战中,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力杀群雄毫无畏惧,赞叹道“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

命令众将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

一句赞叹,一个命令,把曹操重才爱将的形象成功地刻画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战争的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够以寥寥数笔写出多层次的事件与人物。

当阳之战,不但写出了曹操的形象与气质,更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个人物形象。

当他听说赵云去投奔曹操时,他勃然大怒,草率地认为赵云定是贪图富贵背信弃义。

但当看到赵云向他求救时,又义无反顾地让赵
云先走,自己阻挡追兵,表明了张飞行动鲁莽,性格率直的一面。

当他感到自己的兵力无法抵挡曹兵时,即命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林间往来驰骋,扬起尘土,以为疑兵,显示了他的粗中有细能够急中生智。

他立马于桥上,三声怒喝,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军,渲染了他的勇猛。

而吓退曹军后,又自作主张把桥梁拆断,从而暴露了自己的实力,显示了他的头脑简单。

通过这次战争描写,使张飞这样一个粗中有细、粗鲁勇猛、头脑简单而又憨厚可掬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二、在错综复杂的军事斗争中,以斗智为主
战争胜败的原因,除取决于政治、经济、地理等条件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指挥者采取的战略战术。

《三国演义》在进行战争描写时,除了对交战双方的实力进行交代外,还用大量笔墨来写双方主帅之间的斗智斗勇。

而这一部分,才是整部书真正浓墨重彩的部分,是展现作者功力和时代特质的精神内涵。

如“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和“上方谷司马受困”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相互斗智。

在首回合较量中,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大败蜀军。

在接下来的较量中,司马懿使诈降计反被诸葛亮识破而大败。

前两回合,两人互使诈计,各有胜负。

第三次较量时,双方费尽心思,斗智达到了高潮。

先是司马懿为消耗蜀军粮草而坚守不出。

诸葛亮在察看了上方谷地形后,想到破敌之计。

秘令手下造木牛流马,用来运输粮草。

司马懿得知后,派人劫得数匹木牛流马,用来运送己方的粮草却被蜀军截去。

当司马懿前去救援时,又中伏兵,狼狈而逃且差点丢了性命。

此后司马懿变的更加小心,只与蜀军对峙而不出战。

在此情况下,诸葛亮又生一计,先是让魏军多次成功劫得自己的粮草,使魏军上下都开始轻敌,接着又派人散布他不在祁山的消息。

司马懿大喜,一面派人攻打祁山大营,一面领兵去上方谷“烧其粮草”,结果自己险些命丧上方谷,他不但没攻得蜀军祁山大营,反丢了自己的渭南大营,并且“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这样一计接着一计,一计更比一计惟妙惟肖,一计更比一计精彩绝伦,令人读来欲罢不能,叹为观止。

再如赤壁之战,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百万雄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

而孙刘联军只有区区八万多人,在赤壁一带抵抗曹军。

在战争开始前,双方进行了多次精彩的斗智。

先是孙刘联军设反间计,使曹操杀掉统帅曹军水军的蔡瑁张允使曹操从主动陷入被动,为战争后果埋下了伏笔;继而曹操使诈降计被识破,反中周瑜的诈降计;曹操又依庞统之连环计,用铁锁将战船连接起来。

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和军营,狼狈退回北方。

从上述战争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双方的正面战争场面描写多不着笔墨,而是用大量笔墨写了双方互使诈计,相互斗智的过程。

并且写得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入情入理。

体现作者在写战争时的主旨:以斗智为主,斗勇为辅。

三、通过对典型环境描写,突出每次战争的个性
《三国演义》中,作者共写到了40多次战役、战争,决无雷同,这是因为作者充分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来描写这场艰苦卓绝举世无双的战争。

《三国演义》中最精妙战术的运用要属“火”攻,一百二十回中用火的地方有32回。

但这些火攻战术的运用,并没有给人重复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写到火攻时,都结合当时的典型环境来进行描写。

如在“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一回中,为了突现这次战争诸葛亮火烧曹军的特点,作者详细交代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博望坡地形是“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南道路狭,山川相通树林丛杂”,路两旁都是芦苇草,再加上当时是天色已晚,又无月色。

突起大风,而且越来越大。

这就为诸葛亮用火攻创造了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

正所谓是占尽了天时与地利。

再如“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于禁军屯兵于樊城外的山谷之中,地势低洼,而当时时令正值秋季,樊城一带是连日大雨连绵,再加上樊城毗邻襄江。

这些都为关羽水攻创造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最终众望所归击溃于禁军。

对每次战争特定环境的交代,这不仅决定了双方的各自采取非同一般的战略战术,而且突出的表现了每场战争的独到之处,从而使作者所描写的历次战争各具特色。

四、《三国演义》在以写战争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
他活动的描写。

作为战争的前奏或战争的辅助手段,同时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在一起。

如“赤壁之战”在描写战争的同时,写了曹操月下横槊赋诗的情景。

这不仅是对主要人物的特指性描写,更富有一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从此,酒文化便与曹操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大战之际,曹操却在长江宴请部下,横槊赋诗,缓解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给战争填上了文学色彩。

这一富有诗情画意插曲,不但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也使节奏富于变化,更切合艺术欣赏的要求。

虽然《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也有些败笔,如作者关于战争的描写经常包含有唯心主义的宿命论。

如赤壁之战,作者把诸葛亮塑造成了能呼风唤雨的神仙,说他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设祭坛,“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观瞻方位”、“焚香于炉,注水于盂,昂天暗祝”,硬是把东南风给“借”出来。

诸葛亮既可以施展“空城计”运筹帷幄,又可施“连环计”决胜千里,无往而不胜。

再如关羽“玉泉山显圣”、“诸葛亮五丈原馕星”、“将相王侯殉命”有征兆等都镶嵌着浓郁的迷信色彩。

这些都宣扬了迷信思想,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描写战争,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惊心动魄的、绚丽多姿的古代战争画卷,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小说艺术的宝库,对我国战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