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兼与近代中国城市比较
美国的城市环境管理及对北京的启示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9)08-0079-04美国的城市环境管理及对北京的启示戚本超 周 达 〔摘 要〕 城市环境管理即城市政府和公众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行为。
城市环境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系统的关系,在发展的同时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量的极限。
〔关键词〕 城市;环境管理;和谐;启示〔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戚本超(1951—),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周 达(1979—),男,经济学博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 2009-05-11〔修回日期〕 2009-07-14 美国政府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
当时尽管美国处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时期,但由于各地普遍采取资源、能源大规模消耗的掠夺式开发模式,因此,这一期间也是污染日益严重的时期。
这导致了联邦政府、州政府与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以往大大增强。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直接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联邦环境“革命”,出台了大量的联邦和州法律,联邦政府、州政府相应机构及职能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充实。
美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性也比较大,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美国各城市环境管理共性中的优点,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吸收借鉴之。
一 美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特性研究 1.环境管理意识已经扎根于美国城市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美国城市环境管理体现为政府与居民广泛认知的强烈意识。
只有当城市政府和居民真正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城市环境管理才能真正深入到城市运行当中。
从这个层面讲,由于在经济发展上升期长期深受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带来的危害,美国政府与公众对城市环境管理的认知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城市环境管理在美国已经演变为全方位的综合体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6.(2017·日照模拟)1983 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 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 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 () 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 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 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 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
的完善,城市面貌也大为改观;根据材料二“政府还吸引私人 企业、民间团体甚至儿童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同时一些专 家呼吁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疫’工作,1878 年国会通过《国 家检疫法》”得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管理职能得到了进 一步的加强。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 呼声强烈”得出,需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根据材 料二“1878 年国会通过《国家检疫法》”得出,应通过国家 立法手段来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根据材料二 “70 年代细菌理论的出现为城市检疫,消毒提供了理论指导” 得出,公共卫生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5.“1912 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 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 年,他被推选为世界 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 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 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错 误的是( )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 乐生活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 世界报业交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姓名:欧阳世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历史指导教师:郑祖铤20080519摘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由初步城市化向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过渡,既上承南北战争前初步城市化的成果,又下启大都市区化、郊区化新阶段。
城市化总体上由东北部开启,逐渐向中西部、南部扩展。
各区的城市化并非是平衡发展的,相反,各区带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本文首先对城市化内涵以及城市化标准进行了界定。
定义明晰后,笔者对各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由于此时期美国的中西部、西部地区的发展更为明显和迅速,因此,对于这两个地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在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时,笔者分小节探讨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移民等诸多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
在肯定工业化巨大作用的同时,笔者着力对城市化观念、城市政策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将无形因素引入城市化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地探讨美国城市化。
最后,笔者扼要地从科技、工业、政策等几方面探讨了美国城市化的影响并把对美国的分析归结到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上来,以期达到本文撰写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城市化;工业化;观念;政策AbstractFrom the mid-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achieved the transition from initial urbanization to basically urbanization. On the whole of the course, it started from the northeast, and gradually expanded to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 All of the region were not balanced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they have their own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aper, clear definition and standards was given at firs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urse of the urbaniza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As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ha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time, the two areas was studied in detail.In analyz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transportation, immigration, and many other factors impact on urbanization in section. While affirming the role of the great industrialization, the author focu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city and urban policy. The author tried to introduce intangible factors into urbaniz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o give American urbanization a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Finally,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United States was discussed. All of the analyses were attributed to inspiration for Chinese city. That was the ultimate aim of this article to achieve.Key Words:urb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policy; concept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的背景、特点及影响【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一、材料来源笔者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通过数据库查找相关研究成果来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并在图书馆找到了许多相关的著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
另外,笔者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详细书目可参见“参考文献”一节。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比较和分析,对这一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历史及现状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就其定义而言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美国城市化的研究领域中,我们可以通过王旭的《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解读》一文及其它的一些著作了解目前国内外对于美国城市化研究的状况。
综观期刊网上的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城市化的研究由来已久。
而随着材料的积累和认识角度的不断更新,对于城市化的研究也变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体而微。
由于国外城市化的发展比较早,所以对于城市化的研究相对的起步较早。
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在60年代以前有Archie Binns在 1941年出版的《西北部大门:西雅图史话》(Northwest Gateway:The story of the port of Seattle);Auther M.Schlesinger(阿瑟.施莱辛格) 在1941年出版《1878-1898年间美国城市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City,1878-1898)等。
在60年代有Blake Mckelvey(布莱克.麦克尔维)在1962年出版的《1860至1915年美国的城市化》(The Urbanization of America,1860-1915)及1968年版《1915至1960年间大都市美国的崛起》(The Emergence of Metropolitan America,1915-1960);Charles N.Glaab(查尔斯.格莱布)1963年出版的《美国城市史文献》;David Lavender 1965年出版的《伟大的西部》(The Great West)。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发表时间:2016-01-29 来源:微信公众号:水信息作者:一、美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的环保理念主要是资源保护主义和自然保护主义。
它以一些知识分子的理论为先导、依托环境保护组织和民间力量,零星、成文的国家法律法规为保障,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环境保护路线。
这一阶段,美国先后出现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超功利性质、功利性质以及生态主义色彩的环境保护意识,虽然并没有解决美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却从空想到实际。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现代生态环保运动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不同种族的人开始接受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生态环保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二战后,美国居民收入增加,开始注意改善生活环境,政府积极推动对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关注点集中放在污染和健康问题上。
同时,非政府生态环保组织的成立种类多样,关注点也有所不同,生态环保运动表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的特点。
这一阶段,虽然出现反生态环保运动,但总体上仍是继续发展,基层环保组织队伍壮大,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美国生态环保运动的壮大。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理念。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美国推行的政策及措施工具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综合利用政治、法律法规、经济和社会等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联邦政府还扩大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范围,如环境教育、环境技术开发和应用、弱势群体的生态环境利益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奥巴马为首的联邦政府采用“绿色新政”、推动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美国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又重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美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以立法形式进行生态环保,严格执法。
美国针对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从上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逐步完善起来的。
探究美国环境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探究美国环境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吕承达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20年第10期摘要:环境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这方面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只有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才能少走弯路,美国环境治理方面采用网络治理模式,并在一元体系下建立起了中心合作治理方案。
本文针对我国的环境进行分析,从管理目标、管理范围、法律依据、运行机制、保障技术等多个方面借鉴美国的治理模式,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治理机制措施。
关键词:美国;环境;治理;启示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0-0044-02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是以发展經济为主要目标,因此给环境影响带来了影响,在地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得不牺牲环境来换取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资源具有跨界性,各地域在行政划分上没有统一思想,还存在环境治理的分割现状,因此相邻地方政府也有相互推诿的现象。
美国虽然在环境治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相对于我国有了更多的探索和发展时间,所以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在制度设计和体系框架的确立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 美国一元化体系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概述在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借鉴美国的环境治理模式,探索科学路径,融入现代管理模式,提升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适应当前环境治理发展趋势。
作为环境治理工作人员,要积极借鉴现代环境治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助推环境治理工作向前发展。
作为一项传统性工作,很多环境治理工作者认为环境治理创新空间有限,不积极主动进行创新,导致环境治理工作没有显著提升。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作的发展,很多新型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对于探索环境治理创新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环境治理工作人员,要结合现代管理工作发展趋势,结合环境治理的自身特点,将激励模式、矩阵模式等现代管理工具融入环境治理当中,适应环境治理发展,提升综合管理效果。
1.1 管理目标和范围美国在环境治理上注重目标的多元化,强调资源、质量、生态等多个方面考量,另外还强调战略发展,也就是说管理政策的制定不能局限于眼前,要以更加长远的目光看待治理方案,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环境进行指导。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项训练:材料分析题方法总结与专练含答案(8)解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专项训练:材料分析题方法总结与专练含答案(8)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改变不过是四十年代英国革命的完成。
显然,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是他们之间尖锐斗争的产物。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图采用和平的手段和合法的形式把王权改造成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改变后,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一百年间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庄建镶《评英国1688年政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材料二: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
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因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纺织工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堞和矿石。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
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有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1688年政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与哪位人物进行技术革新有关?“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指出标志着铁路时代开始的历史事件。
2.18世纪中叶以后至19世纪中期,亚洲和美洲殖民地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民族独立运动。
九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为了解近代史上为民族独立与自由而战的悲壮历史,开展了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一(为自由而战)材料一上图为《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中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19世纪美国西部城市化探析——兼论我国西部城市化发展之路

迎的路标……在这个地区四处流动的是堪萨族、波
一、19 世纪西部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尼族、苏族、夏延族、黑脚族、乌鸦族和阿拉帕霍族 印第安人各部落”[1]。但随着探险者、皮毛商和捕兽
人的足迹,原始的交通通道逐渐被开拓出来了,“远
城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是城市手工作坊 西部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处溪谷、每一座山,以及干
其次,工矿业的发展和铁路交通建设对城市化 起了关键作用。不管是城市化发展理论,还是西欧 以及美国东部城市化,工矿业的发展和铁路交通建 设都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它在美国西部的城市 化中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呢?不错,工业化是推动城 市化进程的火车头,就一般而言,工业化对城市化
67
世界史研究
的作用只表现在促进作用上,因为工业化以前(实 际上是 13 世纪以来) 这些地方已经有了一定规模 的城镇,如英国庞大的纺织业城市曼彻斯特,在工 业革命前已经是一个日益向外扩张的地区性的市 场小镇;兰开夏发展成为棉纺织工业区,也经历了 大工厂取代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机器取代手工劳 动的过程。而美国西部的城市大多是在荒无人烟的 旷野,因矿产或交通原因白手起家。由此看来,矿产 和交通是诞生城市的母体。当“淘金热”在远西部兴 起时,大量移民涌入此地,建起一个个采矿营地。随 着深层采矿时期的到来,留存下来的矿业营地发展 成为具有固定人口的矿业城镇,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内华达的弗吉尼亚城、蒙大拿的海伦娜和科罗拉多 的丹佛等[6]。从铁路交通来讲,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 向西南开通圣菲铁路与密苏里河水路连通,使该城 迅速发展,人口从 6 万增至 13.2 万,联合太平洋铁 路通向奥马哈后,居民由 3.05 万提升到 14 万,成为 水路交通枢纽[7]。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能极大地 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中心区域。为便于探讨西部百年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

作者: 周旭东
出版物刊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4页
主题词: 美国城市化;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城市体系;中心城市;美国中西部;工业化;芝加哥;城市经济;大城市
摘要: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周旭东19世纪中后期是美国历史上的大转变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观。
在这—历史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也进入鼎盛时期,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试就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的特...。
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兼与近代中国城市比较(可编辑)

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兼与近代中国城市比较中国名城中外名城较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术兼与近代中国城市比较刘敏摘要: 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世纪,工业城市的人口和产业的急剧发展给城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
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大量增加给城为了创造卫生、健康和宜人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的道路,供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水,排污和垃圾处理都受到严峻考验,并且在很长一段城市问题进行不懈努力。
科学的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时间内,由于城市所能提供的服务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同一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市政建设也开始起需求,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化。
其次,现代工业步,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来解决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所面临的环境卫生压力。
但从整体上大规模的利用开采资源,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改变着自然看,中国近代城市在这一领域进步有限,发展非常不平环境,使得工业废气和废水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达到了相衡。
当严重的地步。
刘易斯 ?芒福德对工业城市发展非常厌关键词:美国;城市环境问题;对策;比较研究恶,认为这种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功利主义的城市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他的《城市发展史》中多次谈及工业 : .主义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西方世界中的每一个城市, , ,,或多或少,都有着焦炭城特点的烙印。
.工业主义, 世纪的主要创造力,产生了迄今从未有过的极端恶化的城市环境;因为,即使是统治阶级的聚居 ., 区也被污染,而且也非常拥挤。
??的确,最富有和最 ; ‘先进’的大都市,甚至没有足够的日照和新鲜空气这 .,些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东西,而落后的村庄却仍有这些’东西。
”. : ;;美国世纪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及其对策 ;美国世纪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大规模,高速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 :度”著称,尤其是世纪年代之后,城市人口每文章编号: ?一年的增长量都在万人以上, 年,美国城市人作者简介刘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 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相同: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都采用科学 的技术治理方式。 不同: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 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中国更多借鉴西 方的治理方式。 原因: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 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 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
『尝试应用』 1.[2022·上饶市二模]据史料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在1700年
至1741年时,约有580万至600万,1760年为666.5万,1790年则达到了 821.6万。其中人口中的70%至90%都是在18世纪下半期增长的。由此 可知,上述变化( )
A.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 C.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D.促使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
史料 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服从客观的 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 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史论互证 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 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 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 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却是相当分明的。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 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 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 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 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 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欧美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分析和经验借鉴

欧美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分析和经验借鉴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结构的日益复杂,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和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同时,工业化和机动车导致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汞、黑炭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居全球前列,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二次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障碍。
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多污染物、高浓度、多尺度、多来源的复杂污染特征,是发达国家历经上百年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二十几年内集中暴发的典型表现,复杂的大气污染问题使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决策和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总结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为我国大气污染物控制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历程1、美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1970年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颁布并实施,从而构建了美国环境大气质量标准与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体系。
USEPA在全国设立了247个州内控制区和263个州际控制区,各州对其所管辖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这一阶段美国主要通过对电厂和其他重工业废气的净化,以及对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的策略来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
1977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颁布,将全美划分为“防止严重恶化区”和非达标区。
为了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州都制定了固定源和移动源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并以州实施计划的形式给出各州空气质量达标和改善的时限和具体措施及可行性分析,EPA批准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990年《清洁空气法》第二次修正议案将酸雨、城市空气污染、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法案中,制定和实施酸雨计划,并规定了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和排污交易制度。
随着近地面O3和细颗粒物污染成为突出问题,2005年美国EPA进一步发布了“清洁空气州际法规”,该法案旨在通过同时削减SO2和NOX帮助各州的近地面O3和细颗粒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城市改革研究概述_杨长云

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城市改革研究概述杨长云摘 要:在美国学术界,关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改革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
中国学术界出于吸取城市发展经验教训的目的,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仅仅是开始。
为此要厘清这一问题研究的概况,以利于人们深入对城市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美国城市改革;研究概况;我国史学界的研究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7)08-0080-09作者简介:杨长云,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福建 厦门 361005)1888年,英国作家、美国问题观察家詹姆斯・布赖斯直言不讳地说:“不可否认,美国的城市政府是美利坚合众国一个明显的失败。
”①1891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安德鲁・D・怀特也说:“(美国城市)是基督教世界中最腐败的。
”②不过,当美国进入20世纪以后,其大多数城市政府洗刷了“城市之耻”③,许多城市政府的办事效率也令英国人称羡,比如当时的中西部工业重镇克利夫兰市。
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美国如何洗刷了“城市之耻”,“明显失败”的美国城市政府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就不能不涉及到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城市改革。
在美国学术界,关于这一时期的城市改革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产生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学术界也许是出于吸取城市发展经验教训的目的,对于这一问题也予以了较多关注。
不过,单就目前中国的美国史学界来看,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还是薄弱的。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予以梳理,以引起中国美国史学界的重视,进而在现实意义上或许能够加深人们对城市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概况④19世纪末,美国城市由于其惊人的发展而逐渐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但有意思的是,它首先是由于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而成为焦点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学术界一开始对城市的探讨就集中于“城市问题”。
而“城市问题”不仅成了城市研究的主题,甚而成了有关城市课题的全部内容。
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治理分析

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治理分析作者:朱光兆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6期摘要:19世纪后期美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而这这一过程中,美国社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不仅存在城市设施少、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生存环境问题,而且还存在城市贫困、道德问题突出、政治腐败严重等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如何治理社会问题成为了社会共识,本文主要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美国;社会转型;社会治理一、前言19 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此时,美国由于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甚至已经大大超过农村人口,由此社会实现了从乡村向城市化的转型。
虽然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
本文主要是对美国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治理社会问题进行探讨。
二、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美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整个社会正在快速从农村向城市化发展,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美国涌现出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具体主要是表现为以下几种:(一)城市住房難以满足增长的人口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城市的住房有限,导致城市住房难以满足增长的人口,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差。
据统计1890年纽约市平均每套住宅大约住有18.52人,而实际能够承载的人数仅为5.45人。
在当时,很多建筑开发商看到了人口转移的巨大红利,不惜建造经济公寓以获取巨额利润。
这种类型的公寓主要有5或6层,其中包含了几百个单间。
但是这些出租的房间既小又脏,空气非常差,照明、卫生设备等基本生活实施也非常的简陋,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事件,人们很难及时的逃离出去。
经济公寓的聚集地在当时被称为贫民窟,而这种地方在纽约市非常常见。
由于贫民窟的人员来路不明,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文化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的问题导致的冲突越来越多,给社会安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治理。
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历程与启迪

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历程与启迪作者:张汾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7期摘要:美国大气污染经历了工业革命时期以来以地方和州政府为主导的治理阶段,空气污染状况有所改善。
19 世纪60年代进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治理阶段,出台了三部重要的空气法案。
随后市场手段成为治理空气的新方法,区域共治开启了空气治理的新局面,大气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分析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历程对我国空气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空气污染;区域共治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已经跻身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代价却是沉重的,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环境状况非常堪忧,空气污染严重,癌症发病率高。
因此我国必须正视自己面临的环境问题。
而美国作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大国,工业文明给这个国家带来强大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美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许多公害事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从一排排林立的冒着黑烟的烟囱到现如今洁净的环境,美国在空气污染治理上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
本文对美国的大气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阶段美国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空气治理问题上策略与态度,为我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一、地方、州政府为主导的空气治理阶段美国从工业革命以来,开始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开始空气治理。
美国的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是在判例的影响下出台的,这部法律就是 1864 年圣路易斯市的《空气污染治理法》。
该法对烟囱的高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著名的“烟囱法案” 。
此后的时间,各个城市出现了立法高潮。
截止到 1956 年,共有 82 项地方空气污染控制计划出台。
其中就产生了美国最早,亦是美国历史最完善的一部州政府制定的清洁空气法,即 1941年的加利福利亚州制定的《清洁空气法》,而如纽约、圣路易斯市、布法罗、底特律等城市亦相继出台了自己城市的烟尘法令。
空气污染问题也由此明显得到好转,并进一步激发了州政府对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热情。
19至20世纪美国农业现代化及生态保护

19至20世纪美国农业现代化及生态保护19至20世纪的美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灵活的土地政策,务实的农业立法,以及推广农业机械化、重视农业科研、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域区化生产等措施。
美国农业现代化伴随着"沙暴"肆虐、生态环境恶化等众多问题。
19世纪末美国掀起了第一次农业生态保护运动,随后又发起第二、三次资源保护运动。
美国保护农业生态的措施多种多样,解决了农场发展需求的很多难题,其治理农业生态恶化的很多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反思。
自内战后到20世纪初,美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产量分别占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总额的23%、66%和58%,居于世界农业生产前列。
1860至1913年“小麦产量由470.8万吨增加到2042.99万吨,增长3.3倍;玉米产量由2130.5万吨增加到5772.25万吨,增长近2倍;棉花产量由83.3万吨增加到307万吨,增长2.68倍”。
①美国成为当时世界粮食市场的最大供应国之一。
美国农业现代化迅猛发展,既有很多自然客观因素,又有政府的诸多人为因素。
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为美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法案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凡是忠于联邦的年满21周岁的美国公民或正在申请加入国籍的外国移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证件费,就可以在西部国有的自由土地上获得160英亩的荒地,并在该地块耕种五年后,即取得这块宅地所有权。
②1868―1900年间,《宅地法》使大批移民向美国西部大平原迁徙,潮水般的移民为西部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的总人口由687.7万人猛增到1677.5万人。
大约有六十万户农民获得了宅地,总面积达8000万英亩。
③伴随西部土地的开发,形成了众多的“美国式”独立小农,这为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20世纪初,雇佣劳动成为农业资本主义关系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大农场在农民分化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并在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19世纪中期,美、日、俄等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9世纪中期,美、日、俄等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各自有是怎样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面临的问题: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解决;美国通过内战,北方省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明知天皇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从改革的背景来看,改革前资本主义都有一定的发展,且都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但是具体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统治。
改革前两国封建制度都出现深刻危机,日本还存在民族危机。
从方式和性质来看,两国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领导者不同,俄国是代表封建统治的沙皇,日本是以天皇为首的包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在内的改革力量。
从内容上看,都具有反封建色彩,但俄国改革时尽量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日本的改革通过废藩置县,打击了一部分封建势力,且日本改革的内容更为广泛全面。
从结果和意义来看,两国的改革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还借机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3、18世纪后期,美国经过八年抗战最后打败了英国殖民者,赢得了民族独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也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这两次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战争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就这两次战争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
(1)抗战时间大致相同,都经过了八年(2)都是民族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正义的战争(3)都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4)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
4、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9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并且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开动了工厂的机器,还大大推动了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希奇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大大扩展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密切了实际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信息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个广泛的途径,这一切表明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及思考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及思考第一篇: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及思考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析及思考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美国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性质、分类、收集及处理,并以加利福尼亚州一废弃物处理公司为例,描述了美国以商业运转模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程序及效益。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特性、收集系统、处理方法以及收费制度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水分大、有机含量高等特点,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或技术组合来进行处理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各国由于经济状况、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和性质的不同。
如何能经济有效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是各国关注的问题。
由于各国垃圾性质、经济实力、能源需求、地理资源、技术手段、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收集、处理、回收等垃圾处理过程的不同。
高效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不仅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回收可再生资源,还可以形成一个以商业模式运行的垃圾处理的产业。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每年产生将近1.4亿吨的城市生活垃圾。
能否高效合理地处理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关系到了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
一套科学经济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不仅是环境和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21世纪资源循环利用中的重要一环。
美国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生话垃圾的处理过程和模式值得研究、思考和借鉴。
1.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性质美国国家环保局把城市生话垃圾定义为来自居民的、商业部门、公司或工业企业废弃的耐用品、非耐用品、容器与包装、食品、庭院修剪物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废弃物,一般不包括诸如建筑废弃物、焚烧灰渣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
2003年美国产生2.1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每天产生2kg。
美国城市生括垃圾主要分为纸类庭院废弃物、食物残渣、塑料、金属、橡胶皮革和织物、玻璃、木头及其它几种,图1是美国2003年各种废弃物所占的比例。
张庭伟:1950-2000年美国城市变化的因素分析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

ht 城 tp 市 :/ 规 /w 划 ww 与 .c 交 it 通 yu 网 p. or g
背景及主要发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美国城市发展历程中沉重的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中国城市的发展仍然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教训是城市政策的重要性。当今美国城市发 展中的几乎所有问题,包括经济、社会、环境、能源、城市交通等,都和当 时城市政策的失误有直接关系。 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城市专家们不是没有提出过意见甚至警告(例如 雅各布斯对于城市更新的激烈批评)。但是,在美国的决策体系中,住房和 城市发展部的地位仅仅是一个“二等部”,其重要性及话语权均远远不及国会、 财政部、商务部等主要决策部门,所以专家们及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提出的城 市政策,往往受到决策者对经济扩张的追求、对政治平衡的考量等所谓“全局 因素”的修正甚至废止,导致正确的城市政策难以推行。
•
ht 城 tp 市 :/ 规 /w 划 ww 与 .c 交 it 通 yu 网 p. or g
1999年,由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所属“房利美基金会” (Fannie Mae Foundation) 发起了对于美国城市发展因素的研究。由美国最著名的150 名城市问题专家总结自1950年以来影响美国城市的十大因素,同时提出下一 个50年,即2000年到2050年对美国城市可能产生影响的十大因素。调查的结 果由罗格斯大学(Rutgers)的历史教授、美国威尔森总统国际研究所公共政 策学者费希曼(Robert Fishman)汇总,并加以分析。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学院 亚洲和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张庭伟教授 Tingwei Zhang, Ph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Policy Director, Asia and China Research Progra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 环境 带 来 了巨大 的影 响 。首先 ,人 口的大量 增加 给 城 市 的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带 来 了 巨大 压 力 ,城 市 的 道 路 ,供
质 。 河水 近乎黑 色 , 已不适 合 饮用 ,在 炎热 的季 节散 发
出来 将 后院 变成腐 臭的沼 泽 。在一 些 富裕 的居 住 区 ,市
民私 人 修 建 了下 水 管 道 ,但 这 些 零 星 的努 力 并没 有 合
作 ,它们只 为城 市 中极 少 的一部 分人 使用 ,并 且造成 了
s i n ii iy p a a e o e t e i o t n o e n c t c e tfc c t l n h d b c m h mp r a tr l s i i y
d v l m e t ea w h l,t eCh n ' o m iy c ns e eop n .M n ie h i asm de c t o uuci n to s a a ia on a a l r w t t ete t po t n od c d e nd s nt t sh d e ry g o h; h r ay rsit u e n w i r tc i u sa d x re c sfo r p n e hn q e n e pe n e r m Eu o ea orA i m e c n cte i r a i st i O
烧炉 以减 少垃 圾 。
对 环境 的破 坏 也是 非常 显著 的 。芒福 德对 工业 城 市 的描
述 完 全 符 合 1 世 纪 美 国 城 市 的 发展 。 马萨 诸 塞 州 卫 生 9
局 在 其第 8 次年 度 报告 中谈 到该 州 河 流被 严 重 污 染。 纳 舒 厄 河 ( a h a) 个流 域 ,连 同其 不 少 支 流 ,恶 臭 N su 整
时 间 , 巴尔的摩 一 跃成 为全 国 下水道 系统 最好 的城 市 之
一
。
随即 ,一 系列 其他 的市 政 改善措 施也 开始 着 手 ,包
括 街道 拓 宽 ,铺 设 路面 ,公 园规 划 ,新 的交通 网络 ,新 的学校 、警察 局 、消 防站 也都 在2 世纪 的前 十五年 建成 0 了。 巴尔 的摩 终 于追 上兄 弟城市 ,面 貌焕 然一 新。 【 5 巴尔 的摩 市 的经 历 是 这 一 时 期 美 国城 市 为 了应 对
当严 重 的地步 。刘 易斯 ・芒福德 对 工业城 市 发展 非 常厌
看 , 中国近代 城 市在 这一领 域进 步 有限 ,发展 非 常 不平
衡。
关键词 :美国;城 市环境 问题 ;对策;比较研 究
Ab t a t T ef s d v l p n fAme c n u b nz t n sr c : h a t e e o me t o i r a r a iai o
中国名城 I 中外名城 较
1 世纪美 国城市环境卫生 问题和对 策术 9
兼 与 近代 中国城 市 比较
刘敏
摘 要 : 1 世 纪 美 国 城 市 化 发 展 十 分 迅 速 ,人 口和 9
1 世纪 ,工 业 城 市 的 人 口和 产 业 的急 剧 发 展 给城 9
经济活动的大量 集 中给 城市发展 带来 了严峻的环境 问题 。 为了创造 卫生 、健康和 宜人 的城 市环境 ,市政官 员、专业 技 术工程 师 、改革积极 分子和普通 市民联 合起来 ,为解决
i 9h e t r o h b ts rou nvr n e a o l m s n 1 t c n u y br ug ta ou e i se io m ntlpr b e . I de O m a n or rt ket iy h at nd a n t of c r , n ne s hect e l a me iy, f e s e gi er , h i r o m e s a iie d unie o e k t o utons ef r r nd c tz ns ha t d t s e he s l i .The
的立 法 ,导致 市政 有 关机构 难 以采取 针 对污 染 的治理 行 动 。 1 7 年 ,克林 顿 镇 一 份 关于 垃 圾 问 题 的请 愿 被 当 85 地 卫 生部 门拒 绝 了 ,理 由是 “ 在这一 问题 上 ,卫 生部 门 没得 到授 权 , 因而 不 能采取 行 动。 ”在 很 多海滨城 市 , 例 如 波 士顿 ,塞勒 姆 等 ,人们 习惯于 将 垃圾 直接 扔进 大
终 ,经 过一 系列 错综 复 杂 的政 治 策略 ,新 的市 长指 定 了
一
个特 别选 出的下 水道委 员会来 监管 下水 道统 一 系统 的
海 里 ,尽 管污 染 了海水 ,但 是 这样做 比修 建 规模 巨大 的 下水 管道 简易 得多 ,更重 要 的是 ,便 宜得 多。 马萨 诸 塞 州 卫 生 局 这份 报 告 所 反 映 的情 况 ,在 1 9 世纪 美 国 的大多 数城 市 中都 是 存在 的 。尤其 是城 市 规模
迅 速 扩 大 ,产 生 了大量 的 生活 和工 业垃 圾 ,垃圾 处理 问 题 日益成 为一 个严 重 问题 ,因为相 关 的技术 解决 和政 策
建 设 。工 程于 1 0 年 动 工 ,完 成于 1 年 ,近8 5 m 6 9 5 91 0k
的统 一 规 划 的 下水 道 为 1 万 多 户 家庭 服 务 。 不 到 1 年 0 0
到 不容 忽视 的地 步 。 巴尔 的摩 市 的居 民病 死率 在 大城 市 中长期 稳居 前列 ,当别 的城 市都 在进 步 时 ,巴尔 的摩 却 原地 踏 步。 世纪 之 交时 ,情 况如 此糟 糕 , 巴尔的摩 市 的
上 层居 民终 于 不能继 续 无动于 衷 了。 社会 各界 人 士纷 纷 要 求 采 取 行 动 修 建 全 市 范 围 内 统 一 的 下 水道 系统 。最
a h e e e t n i r awh l c v m n si t sa e ol i h y.
些生活 不 可缺少 的基 本 东西 ,而 落后 的村庄 却 仍 有这 些
东 西 。”…
Ke r s y wo d :Ame c ;Ur a vr n n a r b e ; i n r a b En i me tl o lm n o P S l t n;Co a eAn y i ou o i mp a s r l
水 ,排 污 和垃 圾 处理 都 受到严 峻 考验 ,并 且 在很 长一 段
时 间 内 ,由于 城 市 所 能 提 供 的 服 务 跟 不 上 人 口增 长 的
需求 ,导 致城 市居 民生 活环 境 的恶化 。其 次 ,现 代工 业
大规模 的利用 开采 资源 ,以史无 前例 的规模 改变 着 自然 环境 ,使 得工 业废 气和废 水对城 市环 境 的污 染达 到 了相
发 展 失衡 问题进 行 多 方努 力的一 个缩 影 。每一 个城 市 在
立 法都严 重滞 后于 城市 发 展 的现 实。 这些都 威胁 到城 市 居 民的 日常生 活和城 市持 续发 展 的可 能。 1 世纪 中期 或 9 更早 一些 ,纽 约 、波 土顿和 芝 加哥 这样 的城 市 ,有地 下 水 管将 污 水直 接排 放 到附 近的水 体 中 ,其 设 施严 重滞 后 于 人 口发 展 的实 际需要 。并 且 这种 方法 极 易污染 水 源 , 尤其 是在 涨潮 时还 会 引起倒 灌 。而 大 多数其 他城 市仍 然
教 育部 人 文社科 重 大项 目 ( 5 DZ 28 oJ H 2 )的 阶段 性成 果 。 J
c h
i咖i 1 eC n
i
蛐删
口 比例 达 到 5 .% 。 城市 人 口和 经 济 活动 的 快速 积 聚 12
容 易 感 染 寄 生 虫 ,从 而 对 人体 健 康 带 来很 大威 胁 。到 1 8 年 ,美 国城 市 ,尤其 是 中西 部地 区 ,开 始 使用 焚 85
邻 近 溪 流 的 污 染 。到 1 9 年 ,废 水 处理 问题 已经 发 展 80
出恶 臭。 城市 的大部 分下 水道 出 口直 接 将污 水排 放 到河 里 ,在 居 住 区的下 游地 区 ,煤 气公 司也 向河 水 中排放 大 量 污 物。 令人 遗憾 的是 ,关于 河流 污染 的 问题缺 乏明确
难 闻 ,已经 不 适合作 为 家庭 用水供 应 。释 放 到河水 里 的 污 染 物导 致 了鱼类 和动 物 的消 失。 由于 克林 顿镇 向河 里 倾 倒其 工 厂废 物 ,其下 游两 公里 的地 方 鱼类 灭绝 。纳 舒
巴尔 的摩 市在 下水 道建 设和 垃圾 处理 方面 一度 特 别 落 后 。在 1 世 纪 的 大 多 数 时 间里 , 巴尔 的 摩依 靠 “ 9 自
然 ”处理 垃圾 —— 雨 水浸 泡 了后 院和 大部 分未 铺过 的路
面 ,最 终流 向小 溪 i住户 们 习惯将 厨房 垃 圾和 生活废 水
直接 排 放到 大街 的 阴沟里 在 雨季 ,化 粪 池 的污水 漫溢
厄 市卫 生部 门承 认 这条河 流 的污 染物 包括 石灰 、 燃料 、 粪便 、冲 洗大 街 的污水 ,以及 造纸 厂排 放 的有毒 化学 物
1 美国1 世纪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及其对策 9
美 国 1 世 纪 的城 市 化 和 工业 化 以 “ 规 模 ,高 速 9 大
中图 分 类 号 :C 1.1 文献 标 识 t :A 9 28 i  ̄ - 文 章 编 号 :1 7— 14( 02)一 4 5 ( ) 64 44 21 0-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