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布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布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反复朗诵课文,积存文言词语和成语,明白得寓言的寓意;进程方式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问题,多角度归纳寓意,培育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存文言辞汇。
【教学难点】多角度明白得寓言的寓意,培育学生探讨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假想】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要紧内容,这是明白得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领会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发,并进行语言积存,这是阅读的标的。
朗诵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讨为学生要紧的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刻】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快乐的事,可是关于小李来讲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咱们看是一件好事仍是坏事是不是就绝对呢?让咱们先一路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仍是坏事呢?展现课件一(板书课题)展现课件二: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窗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一、学生自由地高声地朗诵课文。
二、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现课件三:提示学生注意的字词。
3、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抑扬(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现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4、展现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窗们朗诵。
让同窗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琢磨句意。
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要明白得寓言故事,第一必需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题目:让“失”成为“得”——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及文言文语言特点;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用文言文写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塞翁失马》的内涵;2.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古文阅读中的语言鉴赏;2.掌握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对《塞翁失马》故事情节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
2.解读法:运用点拨解读法,深入阐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汇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对比法:通过汉语翻译和文言文原文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语言特点。
4.讨论法: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探讨故事里表现出的哲理和对生活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
发挥作用的不一定是好的,失去的也不一定是坏的。
2.提问: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第二步:解读1.点拨文言文语言特点,比如:借古喻今、大量用典、成语、比兴等。
2.依据语境推敲字义,尤其是推敲通假字。
3.解析名言警句,比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中;或因婚姻之隆,或缘俗与情之败”等。
第三步:呈现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将文言文自己理解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
2.小组展示并交流,讨论文言文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讨论1.发放讨论问题,让学生交流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讨人生哲理,思考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故事的精神。
第五步: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包含自己的理解和对文言文的感受;2.背诵文言文中的名言警句,提高记忆能力。
六、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评估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2.学生评价: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引言:《塞翁失马》是中国传统古代寓言故事之一,借助一个个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讲解《塞翁失马》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其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商。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塞翁失马》故事内容;2.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并思考故事中的道理;3.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培养思维能力;4.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谈论自己的人生体验,并学会运用情商。
二、教学内容1.《塞翁失马》故事的讲解2.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生智慧的探讨3.学生对自己人生体验的思考和分享三、教学步骤及方法1.导入引入寓言故事的概念,让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知道的一些寓言故事,并介绍本课要讲解的《塞翁失马》故事。
2.故事讲解通过讲解故事情节、角色和事件的发展,让学生全面了解《塞翁失马》故事的内容。
重点强调故事中的塞翁以及他遭遇的失马和获得的好马的情节。
3.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生智慧。
提问学生关于塞翁的态度、塞翁与邻居的关系以及塞翁如何应对好马和坏马等方面。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4.情商培养学生将思考和讨论的结果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谈论自己的人生体验。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给学生,如:- 你有类似塞翁经历过失利却带来意想不到收获的经历吗?- 在面对困难时,你是否能像塞翁一样积极面对?- 如何培养自己的情商,处理好人际关系?5.总结与反思引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四、教学资源1.《塞翁失马》故事文字版或PPT展示2.黑板、彩笔等教学辅助工具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质量、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作业评价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故事中的道理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用自己的话讲述一次自己的经历,突出类似《塞翁失马》的情节和教训。
六、教学延伸1.寓言故事分享学生可自行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并准备一份PPT或海报,分享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及其中蕴含的智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塞翁失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塞翁失马》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组展示,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3. 深入研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并运用到写作中。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塞翁失马初中教案

塞翁失马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词语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故事内容的理解。
2. 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教学难点:
1. 故事中道理的理解。
2. 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课文《塞翁失马》的文本。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塞翁失马》的故事产生兴趣。
2. 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词语和句式学习(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故事道理的探讨(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塞翁失马》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故事中的道理,同时学习了相关的词语和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塞翁失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2.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讨论;3. 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展示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2. 运用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与寓意;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2.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运用比喻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中有一名老人、一匹马和一只狗,教师问学生这张图片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人为什么伤心?马和狗之间有什么关系?3. 引出“塞翁失马”这个成语,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个成语,并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
2. 学习故事情节(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故事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读完后,教师进行提问:故事中的老人失去了马,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为什么?3. 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故事中的寓意:一方面,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照我们的预期;另一方面,坏事对我们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坏的。
4.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寓意,即事实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3. 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比喻的例子(如“珠穆朗玛峰是天空的王冠”),让学生尝试解释比喻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比喻来表达?比喻有什么优点?3. 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强调比喻的优点:比喻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印象更加深刻、语言更具艺术性。
4. 比喻的运用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比喻的句子,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比喻含义。
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状元与乞丐》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学习课文有很多种办法,但是都必须以读为先。
下面我们先各自用三分钟大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下面考考你们的字词的读音怎么样。
看大屏幕单个字注音,找生读。
下面请男女生各派一位代表,比比谁读得好。
找生评价。
师范读,生齐读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
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三、合作探究:字词解决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小组来合作一下,用六分钟时间自由探究课文,课件出示:1、借助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清全文意思。
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后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划出关键词语,并能用正确的音调读出来学生借助工具书串译课文内容环节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这篇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情节?4、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明白之处可以提出来讨论。
)师把握:先四分钟各自探究,再用两分钟四人小组交流。
师检查探究的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看来大家对字词的理解十分到位,下面请谈谈对课文初步探究的结果。
板书:失马--得马--折髀--相保祸--福--祸--福这些情节之间是不是独立存在的呢?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得马的原因是由于失马,正是因为马跑到了胡人的住地,才能带回来胡人的骏马,正是因为塞翁的儿子爱好骑马才折了髀,如果没有胡人大入塞,父子俩还用保命吗?所以说这祸福之间的转变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也就是说这篇寓言的寓意是:板书:祸与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变的。
有谁能猜一猜老师刚上课时为什么要讲那个故事吗?福与祸、好事与坏事的.互变是有先决条件的。
故事中的阿大勤奋苦读才战胜了命运,阿二不思进取才落得可卑下场,所以,我们面临挫折、困难和失败时,一定要相信它们只是暂时的,努力会改变这一切;顺利时也不要沾沾自喜,不努力有可能变坏事。
四、讨论总结:五、布置作业:把《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签名。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塞翁失马》一、教学目标1. 了解《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思考人生中的得与失,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心和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塞翁失马》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分析和解读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 《塞翁失马》寓言故事的文本材料。
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故事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得与失的经历,例如考试取得好成绩、失去珍贵物品等。
然后,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简要介绍《塞翁失马》寓言故事,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农民塞翁的故事,他遭遇到一连串的得与失。
Step 2:朗读故事教师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录音或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故事文本,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故事。
Step 3:分析故事1. 提问学生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做了哪些事情?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得与失对于这些人物的影响,以及他们对于得与失的态度和反应。
Step 4:寓意解读1. 向学生解释故事中的寓意,即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谓的得与失只是表面现象。
在面对得与失时,我们应该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2.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活动,例如讨论或写作,以表达他们对于故事寓意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在教室里,学生们可以以小组形式互相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得与失的经历,并讨论他们对于这些经历的态度和反应。
此外,可以邀请一些有趣的人生经历的嘉宾,如老师或家长,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了他们对于人生得与失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了积极进取和乐观的态度。
七、作业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式,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文章阐述对于《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设计合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更加理解并深入思考《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塞翁失马》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翻译、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2)懂得事物福祸相依的哲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词汇的解释。
2. 对文章寓意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塞翁失马》的故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寓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言文《塞翁失马》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词汇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案例,理解事物的福祸相依。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翻译与讲解:(1)教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讲解。
(2)解答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不解之处。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文言文运用能力和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深度。
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理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
(2)采用辅助教具、多媒体资源等,活跃课堂氛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2)培养学生勇于迎接挑战,善于寻找和利用机遇。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装备。
2.教材准备:课文《塞翁失马》。
3.课外准备:复印课文材料、小组活动指导册。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马场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塞翁养马的环境,并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好事与坏事,有时候是不是很难界定?”3.教师呈现故事背景:“古代的时候,有位老人在大草原上养马,一天他的马逃走了。
”4.教师问:“你认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提醒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Step 2 小组活动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教师发放小组活动指导册,让学生根据指导册的要求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问题整理等活动。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Step 3 默写与讲评1.教师要求学生默写故事的情节,然后进行互检。
2.教师展示一份默写漂亮、成绩理想的同学作业,并进行赞扬和肯定。
3.教师对默写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纠正。
Step 4 讲解故事寓意1.教师讲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意,指导学生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引导学生体会塞翁失马的哲理。
Step 5 拓展活动1.教师分发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真实的塞翁失马的例子,进行资料收集和展示。
2.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讨论。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理解《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情节。
《塞翁失马》教学案(通用4篇)

《塞翁失马》教学案(通用4篇)《塞翁失马》教学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直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方法2、学会分析故事情节,改写、编写寓言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寓言中学会辨证地看待祸福得失等做人、思维的方法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从寓言中获得人生启示难点:编写寓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抢答: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 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二、自主学习之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容易读错的字词:2.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
文言虚词有:3、再读课文,弄懂文中词语的意思亡:父:吊:何遽:居:将:引弦:折其髀:4、翻译这则寓言5、积累:请根据上句补充下句:(你还能找到类似的短语吗?试试看)鹬蚌相争————螳螂捕蝉————塞翁失马————三、合作学习之研讨赏析1、分析情节,研讨问题:这则寓言的线索是什么?2、请根据线索用文中的原句概括故事情节。
3、根据情节概括寓意并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寓意:启示:(最好能做到角度新表达佳):四、继续学习之质疑、反思1、你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3、你觉得这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你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新方吗?如果有,请你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4、发挥你的才华,编写一则小寓言,比比谁的故事好看,寓意深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翁失马》。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变故”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3)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福祸相倚的道理。
(2)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塞翁失马》。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文言文阅读材料。
3. 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塞翁失马》的,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
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理解文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
4.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塞翁、马和邻居等角色的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5. 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尝试翻译课文。
教师挑选重点句子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福祸相倚的道理,引导学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提供一些与《塞翁失马》类似的故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异同,提高阅读能力。
2. 寓言故事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七、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此导入课文 。
课文讲解
01
02
03
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帮助学生 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生词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帮助 学生理解课文。
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 含义。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 启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 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 音频等手段,丰富课堂教 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Hale Waihona Puke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 等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 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 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 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深入 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 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能力 。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 自豪感。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塞翁失马主题相关的 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 生进入课文。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 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 到了有效落实。
教师需要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塞翁失马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塞翁失马故事的内容和含义。
2.理解命运的变幻无常,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态。
4.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成长。
二、教学准备教师:PPT演示、故事书籍、涂鸦板/黑板、书写工具。
学生:教材、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塞翁失马故事的好奇心来开展这个主题。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你们知道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吗?”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2.认知故事(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PPT演示或故事书籍来介绍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讲解其中的情节。
故事中,塞翁的马先失后得,原本被认为是一种不幸,但后来却变成了一种幸运。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3.讨论交流(2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汇总到涂鸦板/黑板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看到一件事是幸福的,而另一些人看到同样的事是不幸的?-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塞翁失马类似的事情?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你认为乐观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作用?4.分享感悟(20分钟)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塞翁失马类似的经历,以及他们的感悟和体会。
鼓励学生彼此倾听、互相理解,并表达对分享者的赞赏和鼓励。
5.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塞翁失马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心态,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塞翁失马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思考和交流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此外,学生也从分享中获得了鼓励和正能量,培养了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塞翁失马》教案

《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积累文言实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生活智慧,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段与“祸福相依”相关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类似的小故事,引入《塞翁失马》的主题。
2. 初读文本(10 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 合作探究(15 分钟)-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通假字。
- 分析塞翁和众人对“祸”“福”的不同看法,探讨其中蕴含的道理。
4. 角色扮演(10 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塞翁失马》的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 课堂小结(5 分钟)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加以补充。
6. 布置作业(2 分钟)- 背诵《塞翁失马》。
- 搜集其他与“祸福相依”相关的故事或名言警句,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等,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阐述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句子。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哲理,运用到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 文言文句子翻译及语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子翻译。
2. 故事哲理的提炼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句子翻译、寓意分析等环节。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塞翁失马》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及文言文句子翻译。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分析重点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句子。
4. 寓意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和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心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故事寓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塞翁失马》故事。
(2)学生运用故事寓意,写一篇生活感悟文章。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塞翁失马》与其他成语故事的不同之处。
(2)学生通过对比,深入理解《塞翁失马》的独特寓意。
2. 故事(1)教师分享与《塞翁失马》相关的其他故事或实例。
(2)学生通过故事,拓宽视野,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公开
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
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
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小李捡钱”的故事导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李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就绝对呢?
让我们先一起看看塞翁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二:
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3、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
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三.再读——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的意义。
2、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
展示课件七: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3、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复述故事,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评析的标准: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
d、讲得具体、生动、形象。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
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总结: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由此引申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质疑或激疑:
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五、联读——联生活,谈体会
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能变成坏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积读——背课文,积成语
1、集体诵读。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十,读记成语。
七、扩展阅读
1、展示课件十一:
让学生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及寓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郑人买履……
2、课外阅读《中国寓言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