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度版~)检查测试题-
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6.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 标准提出在(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
8. 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数学的基本特征?A. 抽象性B. 实用性C. 创新性D. 稳定性2. 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 教师讲解B. 学生练习C. 师生互动D. 学生自主学习3.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发展的四个方面不包括:A. 知识与技能B. 数学思考C. 解决问题D. 体质健康4.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教学目标?A. 建立数感B. 符号意识C. 开展运算能力D. 初步形成模型思想5. 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 过程与结果B. 直观与抽象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 传统与现代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 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目标,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
四、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 4x + 3 = 0$,求其解。
初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1D. 22.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有几个?A. 0B. 1C. 2D. 33. 以下哪个表达式等于 \( x^2 - 1 \)?A. \( (x + 1)(x - 1) \)B. \( (x - 1)(x + 1) \)C. \( (x^2 - 1)(x + 1) \)D. \( (x^2 + 1)(x - 1) \)4.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90°,45° 和4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一般三角形5. 一个数的 1/3 与 2 的和等于这个数的 3/4,求这个数。
()A. 3B. 6C. 9D. 126.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实数?A. 根号2B. πC. -5D. 0.3333...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8cm,6cm 和 5cm,其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A. 240B. 180C. 120D. 1008. 一个数的 70% 比 21 大 3,这个数是多少?A. 30B. 40C. 50D. 609. 以下哪个选项是 2x + 3y = 7 的解?A. (x=1, y=1)B. (x=2, y=-1)C. (x=-1, y=3)D. (x=0, y=3)10. 一个数的 3/4 等于另一个数的 2/3,如果这个数是 24,另一个数是多少?A. 18B. 20C. 22D. 24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一个数的 60% 加上 30 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12.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300 立方厘米,长和宽都是 10 厘米,高是______厘米。
1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是70°,那么顶角是______°。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测试题(有答案)之欧阳学文创作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欧阳学文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初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初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1.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已知6x - 3 = 15,求x的值。
A. x = 2B. x = 3C. x = 4D. x = 5(2) 下列哪个数是2的倍数?A. 17B. 25C. 32D. 39(3) 一个矩形的长是21cm,宽是7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28B. 42C. 49D. 147(4) 下列四个数中,哪个数是最小的?B. 0C. 1D. 2(5) 计算:8 + 2 × 3 - 4 ÷ 2 的结果是多少?A. 8B. 9C. 10D. 11(6)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0cm,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A. 2cmB. 4cmC. 5cmD. 6cm(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cm、3cm和4c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A. 8B. 12C. 15(8) 下列四个数中,哪个是偶数?A. 9B. 12C. 15D. 17(9) 计算:(3 + 4) × 5 - 6 的结果是多少?A. 6B. 23C. 25D. 29(10) 解方程:2x + 5 = 17,求x的值。
A. x = 6B. x = 7C. x = 8D. x = 92.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37 × 0.2 = ______(2) 我国的首都是______(3) 7 ÷ (2 + 3) = ______(4) 3 × (4 + 5) = ______(5) 将48分解为素数的乘积:______ × ______3. 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3, 4)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______。
(2) 一束光通过一个凸透镜后,光线会______。
(3) 解方程:3x - 2 = 7,求x的值。
(4) 将75分解为素数的乘积。
(5) 一枝铅笔的长度是20cm,用它可以削10支铅笔,每支削成2cm 长,剩下的铅笔长度是______cm。
2020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六套)(有答案)
2020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一)一、单选1、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C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D.《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国际数学课程的特点中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A.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B.面向全体C.注重问题解决D.注重数学应用3、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小雨伞”,摆第100个小雨伞要用的棋子数是[5n+1](B )A. 496B.501C.506D.5114.变量间的周期变化关系对应下面哪个图象?()5、《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时公式不得超过(B)A. 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A)A.实践活动为主B.综合应用为主C.课题学习为主D.做应用题为主7、抛硬币100次,正面向上出现55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 )A.正面向上的频率为0.55B.反面向上的频率为0.45C.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D.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58、下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表面的是()9、《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动词不包括(D )A. 经历B.理解C.掌握D.运用10、三视图不包括(A )A. 后视图B.左视图C.主视图D.俯视图11、合同变换不包括(B )A.直线反射变换B.位似变换C.旋转变换D.平移变换12、下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D )A. 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13、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不要求掌握(D )A. 配方法B.公式法C.因式分解法D.十字相乘法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有限面积的封闭曲线一定有有限的周长B.有限面积的封闭曲线一定有无限的周长C.有限面积的封闭曲线可能有无限的周长D.不存在无限面积的封闭曲线15、统计观念的首要内涵是(A )A. 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B.能收集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C.能对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D.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描述数据二、判断改错题16、大数的运算策略和小数的运算策略一样。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版)测试题(有答案)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25%)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版)测试题(有答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版)测试题(有答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版)测试题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 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D 以上选项均正确答案:D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A 共同进步B 主动学习C 积极交流D 主动参与答案:D3、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
A 创造性思维B 创新意识C 实践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4、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A 过程与结果B 直观与抽象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 以上都是答案:D5、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
A 过程目标B 活动目标C 阶段性目标D 情感态度目标答案:A6、结果目标使用()表述。
A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B “经历”“体验”“探索”C “感受”“体会”D “能”“会”答案:A7、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和模型思想。
A 创新意识B 推理能力C 实践能力D 应用意识答案:B8、推理一般包括()。
A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B 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C 间接推理和直接推理D 以上都是答案:A9、()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A 推理B 想象C 类比D 归纳答案:A10、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
A 创新意识B 实践能力C 推理能力D 模型思想答案:B二、填空题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答案:数量关系空间形式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问题解决、()。
答案:数学思考情感态度3、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
最新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版)测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
(25%)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1.一个数与自己的倒数之和是多少?
答案:1
2.求下列式子的值:2÷1/4-3×2/5+1/2
答案:-2/5
3.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边长分别记为a和b,斜边边长为c,则以下哪个等式成立?
a)a^2+b^2=c^2
b)a^2-b^2=c^2
c)a^2+b^2=c
d)a+b=c
答案:a)a^2+b^2=c^2
4.地2024年1月1日的人口数为500万,每年增长率为2%。
那么,经过5年后,该地的人口数是多少?
答案:520.2万
5.市场上有一辆价值5000元的自行车,每年贬值20%。
那么,在5年后,该自行车的价值是多少?
答案:1600元
6.班共有60名学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
那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为多少?
答案:男生45人,女生15人
7.一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
如果在该花坛的四周都围
上一圈花坛,则围花坛的总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10米
8.用两卷胶带将一根长度60厘米的铁丝剪成两段,其中一段比另一
段多15厘米。
那么,这两段铁丝分别是多长?
答案:35厘米和25厘米
9.甲、乙两个人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他们相向而行,3个小时后相遇。
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答案:20千米/小时
10.三只小鸟一起在树枝上唱歌,第一只小鸟隔2秒唱一次,第二只
隔3秒唱一次,第三只隔4秒唱一次。
如果三只小鸟同时开始唱歌,那么
在5分钟内,它们一共会唱几次?。
2020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五套)有答案
2020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一)一、选择题(3×10=30分)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三个阶段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道不同的发展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9、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0.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二、选择题(3×10=3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 )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 )的动词。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出题人:梁恕俭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3.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4.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6.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7.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8.初中阶段《课标》中“数与代数”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三部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3.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6.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制订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8.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版)测试题(有答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版)测试题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 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以下是十道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测试题及答案:
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5小时后,行驶了多少公里?
答案:300公里
2.一块长方形农田的长为20米,宽为10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200平方米
3.如果a=4,b=6,c=2,那么a+b÷c的值是多少?
答案:7
4.一个电影票早上卖了120张,下午卖了180张,晚上卖了100张,这一天总共卖出了多少张电影票?
答案:400张
5.一个数减去它的两倍的结果等于20,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10
6.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高度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64立方厘米
7.一个数的一半加上它的三分之一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18
8.若a=3,b=5,c=2,d=4,那么a×b+c÷d的值是多少?
答案:15
9.一块长方形木板的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28厘米
10.一个数字的增加值是原数字的四分之一,如果增加了20,那么原
数字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8版)测试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D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连续性12、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13、(B)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A、直观性B、科学性C、教育性D、合理性14、( A )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A、书面测验B、教师观察C、学具制作D、学生作业1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A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A、学习结果B、学习过程C、学习评价D、学习能力16、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 B )。
A、指导作用B、主导作用C、主要作用D、辅助作用17、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 A )。
A、基本途径B、基本过程C、基本方法D、基本思想18、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是( D )A、文本资源B、信息技术资源C、社会教育资源D、人力资源19、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C)A、基本过程B、基本方法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实践能力20、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以这五个理念为基础,形成新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评价目标多元化B、评价方式多样化C、评价过程静态化D、评价主体多元化21、( C )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A、空间观念B、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C、数学活动经验22、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方程”。
这里要求方程中的分式个数不超过( A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B )学段A、一B、二C、三D、四24、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属那一部分内容(C )A、统计与概率B、综合与实践C、数与代数D、图形与几何25、“用数学”的含义是( B )A、用数学学习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C、了解生活数学26、初中阶段《课标》中“数与代数”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C )A、三角形 B 、四边形C、函数二、选择题(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想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8、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 )。
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9、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0、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1、《标准》中提出的“四能”是指(B C)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讨论问题B、提出问题C、发现问题12、《标准》中提出的推理一般指(A C)A、合情推理B、类比推理C、演绎推理13、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A B)A、几何直观B、推理能力C、运算能力14、义务教育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ABCD)方面作出了阐述。
A、知识技能B、数学思考C、问题解决D、情感态度15、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ABCD)方面的课程内容。
A、数与代数B、图形与几何C、统计与概率D、综合与实践二、填空题。
(45%)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4、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15、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6、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7、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8、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20、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21、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22、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23、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三个方面。
24、2011年版稿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
25、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作了修改,提出了“两能”,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8、“三维目标”是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9、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判断题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标准》规定: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的内容为选学内容,考试不作要求。
(√)3、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不一样。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