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合集下载

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内容与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服务(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护理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可根据设立医疗机构的类型与资质有所侧重地提供本章所述的其他服务,如设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诊疗、定期巡诊、危重症转诊、急诊救护等服务,设立安宁疗护中心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一)基本服务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适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GB/T37276)等要求。

(二)医疗服务1.定期巡诊(1)应当根据老年人健康需求,安排医师定期到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巡诊并做好记录。

(2)医师在巡诊过程中应当记录老年人血压、心率等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老年人的病情变化。

(3)在巡诊过程中,可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2.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1)在诊疗前要详细询问老年人的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在诊疗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体检和辅助检查。

(2)应当评估老年人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给药前应当核对处方和药品,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协助老年人用药,以免误服、漏服。

(4)有条件的机构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以辅助诊断与治疗。

(5)参考已发布的临床路径和有关诊疗指南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3.急诊救护服务(1)有条件的机构应当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提供急诊救护服务。

(2)针对无能力处理的急危重症疾病,遵循就近转诊原则,立即呼叫120或电话通知上级医院派救护车接老年人到医院抢救,并通知其家属。

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现场医护人员可根据老年人病情进行必要的处理措施,如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和面罩给氧等。

4.危重症转诊服务(1)医养结合机构可与周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建立签约合作关系,开设转诊绿色通道,明确服务流程,确保实现及时有效转诊。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功能评定) 上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功能评定) 上

【康复课堂】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治疗__第一章 功能评定) 上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

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

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

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

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

(2)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

(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

拍摄直立位第1胸椎到第1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

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手功能康复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手功能康复

三、协调性、灵活性训练
• 协调是指控制正确和稳定运动的能力 • 灵活是指快速、准确地完成运动的能力,强调 动作完成的速度与准确性。 • 内容
– – – – 粗大运动协调(肩、肘、腕活动) 精细运动协调(掌指、手掌内活动) 双手之间协调 手眼之间协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游戏工具 – 手工艺用具 – 乐器 – 生活用品
手的功能
• 勾拉(hook and pull)
手的功能
• 二指尖捏(tip pinch)
• 多指尖捏(multipletip pinch)
手的功能
• 侧捏(lateral pinch)
手的功能
•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手的功能
交流用具 • 手势 • 握手 • 拍打 • 抚摸 表演道具 • 手影
训练方法
• 粗大协调:抛接球,投篮,折叠衣物,推移物品,桌面、 墙面控球,双手太极运动 • 精细协调:打绳结,系鞋带,扣纽扣,针线活 • 手指捡起一枚钱币,将其藏在手掌内 • 用手指连续捡起数枚钱币或其它细小物件,将其一同藏于 掌心,再逐一释放 • 手握住笔,移动手指至笔尖,再至笔端 • 在指间转动笔 • 手中持两物,掌内转动 • 各种乐器使用(横笛,竖笛,吉他,二胡,电子琴,钢琴) • 电脑打字、游戏
• 布置患者自我练习作业,并告知其注意事项。
手功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功能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 强调训练活动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使用的工作台及工具,需符合人体工效学要求。 在训练前有适当的热身活动,训练后有适当的放松活动, 避免肌肉损伤。 • 训练过程中,患者应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尽量减少或 避免代偿。 • 训练过程中,嘱咐或指导患者注意呼吸调整,避免屏气, 特别是心肺功能不佳者。 • • •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2012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04.27
•【文号】卫办医政发[2012]51号
•【施行日期】2012.04.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
年版)》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2〕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规范临床康复治疗行为,进一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我部委托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康复医疗机构、有关学术团体要组织康复专业人员认真学习《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并在执业过程中遵照执行。

附件: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略)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1/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2/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9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 (9)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9)一、姿势 (9)二、身高与体重 (10)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10)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1)一、四肢关节 (11)二、脊柱关节 (12)第三节肌力评定 (13)一、徒手肌力评定 (13)二、等速肌力评定 (15)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6)四、肌肉耐力评定 (17)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7)一、手法评定 (17)二、仪器评定 (20)第五节感觉评定 (20)一、浅感觉 (20)二、深感觉 (21)三、复合感觉 (21)第六节平衡评定 (22)一、临床观察 (22)二、量表评定 (23)三、仪器评定 (25)第七节协调评定 (25)一、上肢 (26)二、下肢 (26)第八节步行评定 (27)一、步行能力 (27)二、步态 (28)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9)一、心率 (29)二、血压 (30)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1)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2)第十节呼吸评定 (33)一、通气功能 (33)二、代谢当量 (35)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6)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7)一、压力测痛法 (37)二、目测类比评分法 (37)3/269三、疼痛问卷 (38)第二章运动治疗 (39)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9)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40)三、主动运动 (41)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42)一、上肢 (42)二、下肢 (44)三、脊柱 (44)第三节牵伸技术 (45)一、上肢 (45)二、下肢 (46)三、躯干 (47)第四节肌力训练 (47)一、徒手肌力训练 (47)二、等长肌力训练 (48)三、等张肌力训练 (49)四、等速肌力训练 (49)第五节步行训练 (50)一、步行前训练 (50)二、步行训练 (51)第六节呼吸训练 (53)一、腹式呼吸训练 (53)二、抗阻呼气训练 (53)三、深呼吸训练 (54)四、局部呼吸训练 (54)五、排痰训练 (55)六、呼吸肌训练 (56)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56)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56)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57)三、仪器平衡训练 (58)四、协调训练 (58)第八节有氧训练 (59)一、器械有氧训练 (59)二、无器械有氧训练 (60)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61)一、Brunnstrom技术 (61)二、Bobath技术 (63)三、PNF技术 (64)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68)一、上肢功能训练 (68)4/269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69)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70)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71)五、站立平衡训练 (71)六、行走训练 (72)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73)一、偏瘫 (73)二、颈椎病 (75)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76)四、肩周炎 (78)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79)六、脊柱侧凸 (79)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80)一、腰椎牵引 (80)二、颈椎牵引 (82)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83)第一节电疗法 (83)一、直流电疗法 (83)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84)三、低频电疗法 (85)四、中频电疗法 (86)五、高频电疗法 (86)第二节光疗法 (90)一、红外线疗法 (91)二、紫外线疗法 (91)三、激光疗法 (93)第三节磁疗法 (94)一、静磁场疗法 (94)二、动磁场疗法 (94)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95)一、超声波疗法 (95)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96)第五节冷疗法 (97)一、冷疗法 (97)二、冷冻疗法 (97)第六节热疗法 (98)一、石蜡疗法 (99)二、湿热袋敷疗法 (99)三、泥疗法 (100)第七节压力疗法 (101)一、正负压疗法 (101)二、负压疗法 (102)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03)5/269第八节生物反馈疗法 (103)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03)二、手指皮肤温度生物反馈疗法 (104)附录 (106)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6)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7)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08)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0)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12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作业治疗部分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8)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9)一、自助具适配 (179)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6/269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言语治疗部分 (189)第一章听力障碍 (189)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1)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3)一、失语症 (193)二、口面失用症 (197)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7/269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3)第四章吞咽障碍 (224)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6)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3)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8)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0)8/269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5)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5)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6)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1)第一节评定技术 (261)一、简易婴儿孤独症筛查量表 (261)二、克氏行为量表 (261)三、ABC孤独症行为量表 (262)四、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262)第二节治疗技术 (262)一、行为教育治疗 (262)二、行为分析 (264)三、结构化教育 (264)四、语言交流训练 (265)五、心理治疗 (267)六、感觉统合训练 (267)七、听觉统合训练 (268)八、视听音乐统合训练 (269)9/269《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之物理治疗部分第一章物理治疗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ZZ053 康复技术赛项规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

ZZ053 康复技术赛项规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赛项名称:康复技术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赛项组别:中等职业教育赛项编号:ZZ053一、赛项信息赛项类别□每年赛 隔年赛( 单数年/ 双数年)赛项组别☑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赛(□个人/☑团体)□教师赛(试点)□师生同赛(试点)涉及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及核心课程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对应每个专业,明确涉及的专业核心课程)医药卫生康复治疗类康复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中医康复疗法常见疾病康复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及应用功能障碍评估肢体康复辅助器具选配肢体康复辅助器具维护视力康复辅助器具选配听力康复辅助器具选配听力康复辅助器具选配康复辅助器具营销实务对接产业行业、对应岗位(群)及核心能力产业行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对应每个岗位(群),明确核心能力要求)第三产业(医疗服务业)物理治疗1.能规范采集病史,对常见疾病和功能障碍者进行肌力、肌张力、关节运动范围等肢体运动功能评估2.能指导患者进行肌力与耐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呼吸训练、有氧能力训练和抗阻训练等常规运动疗法3.能为患者进行关节松动术、骨关节牵引、肌肉牵张等手法治疗4.能规范运用电、光、声、磁、冷、热、水、压力、冲击波疗法等物理因子疗法5.能正确运用基本的推拿、传统手法等中医康复疗法作业治疗1.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正确评估2.能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感觉知觉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等3.能指导患者完成手工制作治疗等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训练4.能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职业性的活动练习(如机件组装、电脑操作、文秘工作等)5.能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二、竞赛目标(一)引领职业院校康复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赛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作用。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

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

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

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

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

(2)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

(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

拍摄直立位第1 胸椎到第1 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

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

(3)评定女性受检者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家属陪同。

二、身高与体重1、定义利用客观的测量器具评定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康复治疗技术职业适应性测试、职业技能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职业适应性测试、职业技能大纲

2020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适应性测试大纲(面向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一、指导思想通过专业职业适应性测试,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综合素质、思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及有关技能和相关特长,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关注程度和学习的潜质,包含对交际英语听说能力的考察。

二、考核目标与原则1.知识要求(1)了解康复治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了解康复行业的历史,具有良好的职业认知和价值取向。

(2)理解康复行业发展对康复治疗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正确看待康复治疗师的社会地位。

(3)懂得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本规律,具备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能使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

2.能力要求(1)言语表达能力:具备简洁、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思维品质情况:能正确地理解和全面分析问题,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3)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能服从大局、融入团队开展工作。

(4)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5)创新能力:具备创新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具有较明确的职业规划。

3.个性品质要求(1)身体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符合康复行业用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2)仪表与仪容:仪容仪表得体,符合康复治疗技术行业特点。

4.考核要求职业适应性测试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

(1)自我介绍: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用口述的方式全面展示自己,但口述过程中不得透露任何暗示信息,如考生考号、学校名称等。

(2)必答题:考生口头表述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包含职业观、行业认识等。

(3)回答评委所提问题:考生根据评委提问问题,当场作答,考察考生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1. 考试形式:职业适应性测试。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康复科操作规程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康复科操作规程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康复科操作规程(大纲)一、康复科概述1.1康复科定义1.2康复科任务与目标1.3康复科工作原则二、康复科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2.1组织架构2.2人员配置2.3岗位职责三、康复评估与诊断3.1康复评估3.1.1临床评估3.1.2功能评估3.1.3康复需求评估3.2康复诊断3.2.1疾病诊断3.2.2功能障碍诊断3.2.3康复目标制定四、康复治疗技术4.1物理治疗4.1.1电疗4.1.2热疗4.1.3冷疗4.1.4运动疗法4.1.5按摩疗法4.2职业治疗4.2.1生活技能训练4.2.2工作技能训练4.2.3康复护理4.3语言听力治疗4.3.1语言治疗4.3.2听力治疗4.3.3吞咽功能障碍治疗4.4心理治疗4.4.1心理评估4.4.2心理咨询与干预4.4.3心理康复五、康复护理5.1基础护理5.1.1生活护理5.1.2病情观察5.1.3预防并发症5.2康复护理技术5.2.1康复护理评估5.2.2康复护理计划5.2.3康复护理实施六、康复科管理与质量控制6.1管理制度6.1.1工作流程6.1.2质量控制标准6.1.3安全管理6.2人员培训与考核6.2.1培训计划6.2.2考核标准与方法6.2.3持续改进6.3康复科研与教学6.3.1科研工作6.3.2教学工作6.3.3学术交流一、康复科概述康复科操作规程中的康复科概述部分如下:1.1康复科定义康复科是医疗机构中专门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科室,通过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

理疗师操作标准目录一、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1)二、电针操作规程 (5)三、拔火罐操作规程 (7)四、推拿操作规程 (9)五、刮痧操作规程 (13)六、小针刀操作规程 (15)七、穴位注射操作规程 (17)九、经皮神经治疗仪操作规程 (20)十、立体动态干扰电操作规程 (21)十一、骨疗操作规程 (22)十二、热磁治疗仪操作规程 (23)十三、蜡疗机操作规程 (23)十四、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操作规程 (24)十五、电脑中频治疗仪操作规程 (25)十六、颈椎牵引机操作规程 (26)十七、颈腰椎治疗自动牵引床操作规程 (27)十八、熏腰床操作规程 (29)十九、中药封包操作规程 (30)二十、超短波操作规程 (31)二十一、肌电生物刺激反响仪〔神经功能重建仪〕操作规程 (32)二十二、“神灯〞操作规程 (33)二十三、低周波治疗仪操作规程 (34)一、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一〕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到达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外表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饱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卫医政发〔2012〕17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17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的通知
(四)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三级综合医院。 (五)有能满足日常诊疗业务需要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 部门确定。
二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 100 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占 75%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置骨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儿 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疼痛康复科中的 3 个 科室以及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至少具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 传统康复治疗功能。 (三)评定科室:至少具备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 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神经电生 理检查、听力视力检查中的 5 项功能。
6.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 蒸等设备。
7.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制作 设备。
8.水疗:至少配备蝶形浴槽、涡流/气泡浴槽、步态跑台浴 槽等设备。
-4-
(三)信息化设备: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 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6.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 蒸等设备。
(三)信息化设备
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 息化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二级综合医院。 (五)有能满足诊疗业务需要的其他设备。
-7-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并成册可用。
3.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电疗(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 频电、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超声波治疗、磁疗、功能性电刺 激、传导热治疗、冷疗、功能性牵引治疗等设备。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7年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7年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7年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1.10•【字号】•【施行日期】2017.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2017年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为落实《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卫老年妇幼〔2016〕20号)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康复治疗师培养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卫老年妇幼〔2016〕14号)工作安排,加强我市康复治疗师队伍建设,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市卫生计生委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

现就2017年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目的结合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际需求,加强康复治疗师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技术水平,培养康复治疗师骨干队伍,促进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

通过转岗培训,使转岗康复治疗师掌握康复治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具备初步独立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报名参加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人员须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一)目前在北京市医疗机构执业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普通医学院校医学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三)已取得其他医疗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证书,尚未取得康复治疗技术职称证书。

三、培训安排(一)培训人数及培训经费2017年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班拟招收67名学员(各区名额分配见附件1),集中授课期间培训费及食宿费用由市卫生计生委专项经费承担,临床实践阶段食宿交通费由学员自理。

(二)培训时间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时间为6个月。

其中,理论课程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全脱产进行,临床实践在康复治疗培训医院全脱产进行(具体安排见附件2、3)。

(三)培训内容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常用康复治疗操作技术规范(2012年版)》和《康复治疗师培训项目大纲(2012年版)》为基本教材,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编写专门教材,对培训学员康复医学基本概念、康复治疗风险管理、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等内容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内容与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内容与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内容与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服务(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护理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可根据设立医疗机构的类型与资质有所侧重地提供本章所述的其他服务,如设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诊疗、定期巡诊、危重症转诊、急诊救护等服务,设立安宁疗护中心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一)基本服务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适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GB/T37276)等要求。

(二)医疗服务1.定期巡诊(1)应当根据老年人健康需求,安排医师定期到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巡诊并做好记录。

(2)医师在巡诊过程中应当记录老年人血压、心率等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老年人的病情变化。

(3)在巡诊过程中,可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2.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1)在诊疗前要详细询问老年人的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在诊疗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体检和辅助检查。

(2)应当评估老年人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给药前应当核对处方和药品,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协助老年人用药,以免误服、漏服。

(4)有条件的机构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以辅助诊断与治疗。

(5)参考已发布的临床路径和有关诊疗指南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3.急诊救护服务(1)有条件的机构应当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提供急诊救护服务。

(2)针对无能力处理的急危重症疾病,遵循就近转诊原则,立即呼叫120或电话通知上级医院派救护车接老年人到医院抢救,并通知其家属。

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现场医护人员可根据老年人病情进行必要的处理措施,如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和面罩给氧等。

4.危重症转诊服务(1)医养结合机构可与周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建立签约合作关系,开设转诊绿色通道,明确服务流程,确保实现及时有效转诊。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PNF技术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2000, PPS学习目标�掌握PNF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手法、特殊手法与操作技术�掌握肩带、上肢、骨盆及下肢的基本运动模式及操作方法�掌握PNF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技术手法。

要求�学习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手法要严格执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认真做好治疗记录主要内容一、概述二、治疗技术三、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四、临床应用一、概述定义利用牵张、关节挤压和牵引及施加阻力肌肉反应,以增强相关肌肉的收缩能力的技术,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痉挛,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特点�在组合性活动模式中加强对本体感觉的刺激:强调多关节、多轴位的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采用 PNF基础促进手法,通过不同治疗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最佳本体感觉刺激效果,可通过被动、助力或主动活动完成。

操作要领�选取动作最容易完成的体位�用手加压和诱导动作�口令要简短正确和有节律性�正确选用牵伸和挤压刺激�强化要有规律�加阻要适当,�每一组合要多反复训练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关节炎所致的概念障碍禁忌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不稳定�骨折未完全愈合�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肿瘤�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设备和器具�无需特殊设备�最好有可升降的PT床或多体位治疗床基础理论�连续性诱导:在主缩肌强烈的兴奋之后可以引起拮抗肌的兴奋,使之产生收缩。

PNF技术中的逆转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基础理论后续效应:刺激的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继续存在。

如果增加刺激强度和时间,后续效应也增加.在维持静力性收缩之后肌肉力量的增加就是后续效应的结果。

基础理论总和:包括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在短时间内的一连串的阈下刺激的总和可以引起兴奋。

医养结合基本服务规范养老机构-黑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

医养结合基本服务规范养老机构-黑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
12)主要建筑用房不宜超过4层。需设电梯的建筑应当至少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
6.1.10
至少满足如下配置或要求:
13)呼叫装置、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或吸痰装置、气垫床或具有防治压疮功能的床垫、治疗车、晨晚间护理车、病历车、药品柜、心电图机、X光机、B超、血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恒温箱、消毒供应设备等基本设备(能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临床检验、消毒供应服务合同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检验和消毒供应设备);
应配置老人就医专用的轮椅、担架、移动病床等转运工具及相应的保护设施,配备相应基础的康复、急诊急救医疗设备器材。
具有与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各类人员的聘用、培训和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专科/转诊制度、药品登记分发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以及突发事件预案及急诊急救流程、技术操作规范等。
具有与服务功能相适应的服务标准,如:诊疗、护理、康复标准及服务质量评价标准,适合老人的饮食调理标准及院内感染管控标准等。
应有进行传统康复治疗的针灸用具和沙磨板、插板、插件、螺栓、训练用球、日常生活训练用具等作业治疗设备。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53—2012养老机构基本规范
GB/T 35796-2017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
GB/T 50867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至少设有功能测评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等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等医技科室.
6.1.13
应有颈、腰椎牵引装置、供氧设备、紫外线消毒灯/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灌肠器、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设备.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康复医学科医疗工作质量与安全制度为了保障患者康复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作制度》要求,现制定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疗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一)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病历管理,要求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用用药、合理治疗。

(二)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三)加强全科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安全意识,提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

(四)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康复医学科工作质量与安全制度(一)康复门诊工作制度1.门诊工作流程(1)门诊接诊医师应认真询问病史,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做出明确的诊断(特殊可行简单功能评估),提出康复医嘱和治疗方案,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和康复治疗处方,坚持首诊负责制,对非本科疾患及不适宜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转到相关的科室。

(2)接受各临床科室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及其他层级机构需要转诊的患者,经康复医学科医师会诊后,转入康复医学科治疗。

(3)康复治疗师应根椐康复医师的医嘱进行相关的治疗并记录。

(4)完成阶段治疗后,康复治疗师对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进行阶段评定后转本科门诊医师复查,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治疗或修改治疗处方。

(5)门诊医师应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并及时与治疗师沟通,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将复查情况记入专科病历,疗程结束后及时小结,并予以记录。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4766概要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4766概要

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 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附录 (38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9 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40 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2 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9 第二章运动治疗 (63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64三、主动运动 (65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66一、上肢 (66二、下肢 (68三、脊柱 (68第三节牵伸技术 (69一、上肢 (69二、下肢 (70三、躯干 (70第四节肌力训练 (71一、徒手肌力训练 (71二、等长肌力训练 (72三、等张肌力训练 (72四、等速肌力训练 (73 第五节步行训练 (74一、步行前训练 (74二、步行训练 (75第六节呼吸训练 (76一、腹式呼吸训练 (76二、抗阻呼气训练 (77三、深呼吸训练 (78四、局部呼吸训练 (78五、排痰训练 (79六、呼吸肌训练 (79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80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80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81三、仪器平衡训练 (82四、协调训练 (82第八节有氧训练 (83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84一、Brunnstrom技术 (84二、Bobath技术 (86三、PNF技术 (88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92一、上肢功能训练 (93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94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94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95五、站立平衡训练 (96六、行走训练 (97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97一、偏瘫 (98二、颈椎病 (100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01四、肩周炎 (102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103六、脊柱侧凸 (104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105一、腰椎牵引 (105二、颈椎牵引 (106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107第一节电疗法 (108一、直流电疗法 (108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09三、低频电疗法 (110四、中频电疗法 (111五、高频电疗法 (111第二节光疗法 (116一、红外线疗法 (116二、紫外线疗法 (116三、激光疗法 (118第三节磁疗法 (119一、静磁场疗法 (119二、动磁场疗法 (120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120一、超声波疗法 (120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122 第五节冷疗法 (122一、冷疗法 (122二、冷冻疗法 (123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 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 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 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 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 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 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 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 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三、疼痛问卷 (37)附录 (38)附表 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附表 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附表 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9)附表 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40)附表 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2)附表 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9)第二章运动治疗 (63)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64)三、主动运动 (65)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66)一、上肢 (66)二、下肢 (68)三、脊柱 (68)第三节牵伸技术 (69)一、上肢 (69)二、下肢 (70)三、躯干 (70)第四节肌力训练 (71)一、徒手肌力训练 (71)二、等长肌力训练 (72)三、等张肌力训练 (72)四、等速肌力训练 (73)第五节步行训练 (74)一、步行前训练 (74)二、步行训练 (75)第六节呼吸训练 (76)一、腹式呼吸训练 (76)二、抗阻呼气训练 (77)三、深呼吸训练 (78)四、局部呼吸训练 (78)五、排痰训练 (79)六、呼吸肌训练 (79)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80)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80)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81)三、仪器平衡训练 (82)四、协调训练 (82)第八节有氧训练 (83)二、无器械有氧训练 (84)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84)一、Brunnstrom技术 (84)二、Bobath技术 (86)三、PNF技术 (88)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92)一、上肢功能训练 (93)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94)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94)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95)五、站立平衡训练 (96)六、行走训练 (97)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97)一、偏瘫 (98)二、颈椎病 (100)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01)四、肩周炎 (102)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103)六、脊柱侧凸 (104)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105)一、腰椎牵引 (105)二、颈椎牵引 (106)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107)第一节电疗法 (108)一、直流电疗法 (108)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09)三、低频电疗法 (110)四、中频电疗法 (111)五、高频电疗法 (111)第二节光疗法 (116)一、红外线疗法 (116)二、紫外线疗法 (116)三、激光疗法 (118)第三节磁疗法 (119)一、静磁场疗法 (119)二、动磁场疗法 (120)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120)一、超声波疗法 (120)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122)第五节冷疗法 (122)一、冷疗法 (122)二、冷冻疗法 (123)一、石蜡疗法 (124)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第一篇第一章物理治疗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影响正常姿势的疾患,包括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残缺或发育不全等)和后天性异常(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压缩性骨折后等)。

(2)禁忌证:意识障碍,不能独立坐或站。

3、设备与用具目测法无需设备或可以使用摄像机;脊柱测量使用铅垂线;放射学评定需要X线检查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1)目测法:左、右侧面观察有无足弓消失,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过伸,髋关节屈曲挛缩,胸腰椎局部后凸(圆背或驼背),前、后面观察有无脊柱侧屈,双肩是否对称。

1)躯干:观察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胸廓呼吸是否对称,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是否高于另一侧,胸部有无陷凹、隆凸或桶状胸,有无塌肩凸臀(一侧肩关节低于对侧,对侧髋关节向外侧凸出),脊椎的侧凸和旋转,两侧肩胛骨与脊柱不等距、不等高,翼状肩胛,躯干肌萎缩等。

2)上肢:观察两上肢体位是否一样;一侧上肢是否远离躯干或过度内、外旋;两侧上肢是否等长;有无上肢畸形及肌肉萎缩等。

3)下肢:观察有无扁平足,马蹄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内、外翻,髋过度内、外旋,下肢肌肉萎缩等。

(2)铅垂线测量法:目测法发现姿势异常后可以采取铅垂线测量。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表示有脊柱侧凸,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凸的代偿完全。

(3)放射学评定:对疑有脊柱侧凸的受检者(孕妇除外)可以进行放射学检查。

拍摄直立位第 1 胸椎到第 1 骶椎的正、侧位片,在X光片上测量脊柱侧凸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专著。

5、注意事项(1)熟悉人体脊柱和肢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尽量裸露身体、脱去鞋袜、采取自然姿态或动作。

(3)评定女性受检者时须有女医护人员在场或家属陪同。

3)体质指数(BMI ):通过公式计算,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