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合集下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在化学和生物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个超厉害的工具叫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

这玩意儿可神奇啦,能帮我们搞清楚好多物质的秘密呢!想象一下,光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不同的物质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

而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呢,就是我们抓住这些小精灵,然后解读它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的好办法。

简单来说,这个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

每种物质就像一个有独特个性的小伙伴,它们对光的“喜好”都不一样。

有的物质特别喜欢吸收紫外线,有的对可见光情有独钟,还有的对特定波长的光特别敏感。

比如说,咱们拿一种溶液来举例。

当一束光穿过这个溶液的时候,一部分光就被溶液里的物质给“吃掉”啦!这就好像这些物质在跟光说:“给我留点能量!”被吸收的光的多少,和物质的浓度、性质都有关系。

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啊,分光光度计就像是我们的小助手。

它能发出一束包含了各种波长的光,然后让这束光穿过我们要研究的溶液。

溶液里的物质就会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吸收之后呢,我们就能在仪器的另一边看到剩下的光。

通过测量这些剩下光的强度,再和最初发出的光的强度一对比,就能算出有多少光被吸收啦。

这就好比是一场光的“捉迷藏”游戏。

物质藏起来了一部分光,我们要通过剩下的光来找出它们藏起来多少,从而了解物质的情况。

而且哦,不同的物质吸收光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每个人的胃口大小不同一样。

有的物质“胃口大”,吸收得多;有的物质“胃口小”,吸收得少。

通过测量吸收的多少,我们就能判断溶液里到底有多少这种物质,或者这种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在研究一种药物,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就能知道药物的纯度够不够高,有没有杂质混进去。

这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效果可太重要啦!再比如说,在环境监测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检测水里的污染物含量。

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该存在的东西在捣乱,影响我们的水资源。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根据溶液中溶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程度来测定溶液中溶质浓度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源、样品室、色散元件和检测器等部分。

1. 光源:紫外分光光度计一般使用氙灯或镁灯作为光源,发出的紫外光包含一定范围的波长。

2. 样品室:样品室是装有待测溶液的容器,紫外光通过样品室时会与溶质分子发生作用。

3. 色散元件:色散元件(如棱镜、光栅等)主要用于将光线分散成不同波长的组分,形成光谱图。

4. 检测器:检测器可以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光强度,一般使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元件。

工作过程如下:
a.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源输出端口射入样品室;
b. 样品室中的溶液会吸收部分光能,形成吸收光谱;
c. 吸收光谱经过色散元件后,被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组分;
d. 不同波长的光组分经过检测器测量光强度,得到吸光度;
e. 根据光强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比较溶液吸光度与标准曲线的关系,推断出溶质的浓度。

总结:紫外分光光度计利用溶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变化来获得溶质浓度的信息。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用于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兰伯特-比尔定律和比
尔定律。

兰伯特-比尔定律是指在同一溶液中,吸光度与溶液中活质浓
度和光程的乘积成正比。

当紫外光通过溶液时,一部分光会被溶液中的活质吸收,而另一部分会透过溶液。

吸光度的大小反映了活质的浓度。

比尔定律则是指吸光度与活质的摩尔吸光系数、溶液中的活质浓度以及光程的乘积成正比。

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单位摩尔活质在一定光程下吸收的光的强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和光检测器组成。

光源通常采用氙灯或镓灯发出紫外光。

紫外光经过单色器被分离成所需的波长。

样品室中的溶液会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

吸收的光经过光检测器转化为电信号,然后被放大和处理后显示在光度计上。

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时,首先需要设置参比光,即空白试液,以校正仪器的基线。

然后将待测溶液放入样品室中,测量其吸光度。

利用摩尔吸光系数和比尔定律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活质的浓度。

总之,紫外分光光度计利用活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基于兰
伯特-比尔定律和比尔定律原理,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定量分析活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化和环境领域。

它利用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和具体步骤。

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分子的电子跃迁过程。

当物质受到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照射时,能级较低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跃迁至较高的能级。

物质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它的分子结构以及电子能级的分布。

吸光度(A)定义为样品溶液中吸收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可以表示为A=log(I₀/I)。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法所使用的仪器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包含一个光源,一个单色仪、一个样品室和一个光电二极管。

光源会产生连续的电磁辐射,单色仪可以选择所需的波长,并将光传递到样品室。

样品室包含待测样品的池,光会穿过样品后被光电二极管接收,然后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步骤:1.准备样品溶液。

将待测物质溶解或稀释到合适的浓度。

溶液的量应足够填满样品池。

2.扫描选取波长范围。

根据样品的吸收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进行扫描。

典型的波长范围为190 nm至800 nm,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域进行扫描。

3.仪器的校准。

对仪器进行校准操作,通常使用空白试剂(不含待测物质的溶剂)进行校准。

将空白试剂放入样品室并设置为零点,此时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信号为零。

4.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将样品溶液放入样品池中,确保样品表面光滑平整。

选择合适的波长,将光源打开并扫描整个波长范围。

仪器会逐个记录每个波长对应的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信号。

通过计算光电二极管输出电信号与校准信号的比值,可以得到每个波长对应的吸光度。

5.绘制吸光度和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

将所测得的吸光度值绘制成图表,横轴为波长,纵轴为吸光度。

这个曲线被称为吸光度谱,可以帮助确定样品的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

6.计算浓度。

利用兰伯特-比尔定律,即A=εlc,其中A表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长度,c为溶液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含量。

它基于紫外线在分子中产生激发态的原理,通过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差异,得出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紫外线和电子激发紫外线是指在波长大约在10-400纳米之间的一段光谱区域中的光。

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紫外线在分子中产生电子激发,从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具体来说,当分子中的原子或化学键吸收紫外线的能量时,会发生电荷转移或电子跃迁,使得分子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光的吸收和散射等现象。

分子吸收光的能力与其能级结构、电子云结构、分子大小等有关。

在紫外光谱区域,通常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有关,如π-π*转移、σ-σ*转移等。

这些跃迁都伴随着分子的光谱吸收带,即分子吸收光的波长范围。

紫外光谱是以样品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的图形。

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分子吸收光谱转化为测定物质的方法。

工作原理如下:在紫外光谱的吸收峰处选定特定的波长,用一定波长的光束照射样品。

样品中的化合物将吸收部分光子,这些被吸收的光子会导致样品的发生电离、激发等反应,从而改变样品的光学性质。

此时,检测样品的光束将少量吸收,增加了光束的强度和传输路径。

通过测定空白和样品的吸光度差异,就可以确定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

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时,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衬底选择、溶剂选择、光程长度等。

衬底的选择应避免自身对分析物的吸收,同时要考虑是否能够防止样品的氧化或水解等分解反应。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与样品相容性、化学稳定性、纯度及其自身的吸光度等。

光程是指光束穿过样品的路径长度,它会影响到样品的吸光度和精确度。

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检测方法的要求,合理选择衬底、溶剂和光程长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如药品、食品、化妆品、石油、环境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小木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小木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或透射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当紫外-可见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吸收了部分光能,则其吸收的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根据比尔定律,可以得到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c为物质浓度。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二、标准曲线的建立标准曲线是指在已知条件下,一系列不同浓度物质对应的吸光度值所构成的曲线。

标准曲线的建立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通常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渐增加;2.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3.通过线性回归等方法,拟合出标准曲线的方程,确定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

三、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是用来评价标准曲线拟合程度的指标。

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曲线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越高;而相关系数接近0,则表示拟合效果较差,曲线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较低。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计算通常是依靠计算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来实现。

R^2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常用于评价标准曲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影响因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仪器精度、操作技术、环境条件等。

其中,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斜率对其相关系数影响较大。

线性范围如果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数据偏离线性区域,造成拟合效果不佳;而斜率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进而影响相关系数的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方法,它利
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其原理是基于物质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量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基于兰伯-比尔定律,即溶液中吸光度与浓度
和光程的乘积成正比。

当紫外光通过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吸光度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这种吸收特性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浓度,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其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还涉及到分子的电子跃迁。

在紫外光照射下,分
子的电子会发生跃迁,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生物化学等领域。

在药物分
析中,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确定药物的含量和纯度;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来检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在生物化学中,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

总之,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其原理基于物质
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

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和种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4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即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
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分别测量不同波长下
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波长作图得到该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即紫外吸收光谱。

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可以用曲线上
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和
该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 来表示。
远紫外区,而在近紫外光区是透明的, 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必须在真空中测定。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2、价电子的种类及电子跃迁类型:
• ②n → σ* 跃迁
• 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 烃衍生物都可发生 n → σ* 跃迁,它比 σ → σ* 跃迁的能量要低,吸收波长较长, 一般在150~250 nm范围内。如CH3OH
• 1.生色团和助色团 • ①生色团——含不饱和键基团,有π键 • 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
n→π* 或π→π*跃迁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 是指在200~1000nm波长范围内产生特征吸收 带的具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和未共用电子对 的基团。如

C O CC NN C C
CO
COOH
(二)紫外吸收光谱中的有关术语
吸收峰波长
吸收强度 极性溶剂
π→π*
n→π*
与组成双键的
有关
原子种类基本无关
强吸收 104~105 弱吸收 <102
向长波方向移动 向短波方向移动
2、价电子的种类及电子跃迁类型:
• 由于一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提供 190~850nm范围的单色光,因此只能测 量n → π* 跃迁和部分 n → σ* 跃迁、π → π* 跃迁的吸收,而对只能产生200 nm以 下吸收的 σ → σ* 跃迁则无法测量。常见 电子跃迁所处的波长范围及强度如图824所示。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原理什么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或测量溶液中的吸收率。

它基于物质吸收紫外线的原理,通过测量样品吸光度来推断物质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

有机分子和某些无机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电子转移或跃迁,从而吸收光能。

通常,这些转移发生在紫外光区域,波长范围通常是200到400纳米。

当有机分子或无机物质吸收紫外光时,它们的电子会由基态(低能级)跳跃至激发态(高能级)。

这种跃迁会导致吸光现象,即样品溶液吸收了一部分入射光的能量。

根据比尔–估耳定律,光吸收和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

根据定律,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 = εcl其中,A是吸光度,ε是摩尔吸光系数,c是物质的浓度,l是样品厚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医药、环境、食品和化工等。

以下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在不同领域的一些应用示例:1. 医药领域•药物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药物的浓度,帮助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蛋白质测定:通过测量蛋白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能力,可以确定其浓度和纯度。

2. 环境领域•水质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水中有机物和污染物的浓度,用于评估水质污染程度。

•大气监测:通过分析大气中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吸收能力,可以监测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3. 食品领域•食品添加剂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食品中添加剂的浓度,保证食品安全和合规性。

•营养分析:通过测定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吸收能力,可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4. 化工领域•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监测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研究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催化剂活性评估:通过测定反应中某物质的吸收能力,可以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和效果。

总结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紫外光的原理,通过测量样品吸光度来推断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利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其原理是基于分子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当分子受到紫外光的照射时,会发生电子跃迁,从而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线。

根据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它们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即吸光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比尔-朗伯定律表明,当光线通过一个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一定量的光线,吸收的光线量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通常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来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

该仪器可以发出一定波长的光线,并测量样品溶液中吸收光线的强度。

通过比较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吸收光线强度,可以确定样品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测定各种物质的浓度,如蛋白质、核酸、药物等。

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浓度的分析化学方法。

它的原理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通过测量吸收光线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溶液中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原理基于兰伯特-比尔定律和比尔定律。

兰伯特-比尔定律(Lambert-Beer's Law)是描述溶液中物质吸收光的现象的一个基本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当光束通过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光线的强度(I)会减弱,而与通过光的浓度(C)成正比。

这个关系可以表示为:I = I_0 * 10^(-εCl) 其中,I0 是入射光线的强度,ε是摩尔吸光系数,C 是溶液的浓度,l 是光程长度。

比尔定律(Beer's Law)是根据兰伯特-比尔定律推导出来的。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吸光度被定义为:A = log(I_0/I) 。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即A = εCl,其中ε是摩尔吸光系数,C 是溶液的浓度,l 是光程长度。

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我们可以根据比尔定律的关系确定溶液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了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

紫外光波长范围为200 nm - 400 nm,这个波长范围对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较明显的吸收峰。

通过测量溶液在紫外光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可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溶液:制备待测样品的溶液,并使其达到合适的浓度范围。

如果待测样品非常稀释或非常浓缩,可能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处理。

2. 调整光路:将光源与光准直器、光栅等光学元件连接起来,保证光线在通道内正确传输。

3. 校准:使用已知浓度的溶液进行校准。

根据已知浓度的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出标准曲线。

4. 测量:用待测样品替代校准溶液,测得其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浓度。

5. 计算: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使用标准曲线上的方程计算出样品的浓度或质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许多优点,包括高准确性、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

它在生物化学、药物分析、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等领
域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测量吸收或透过样品的紫外或可见光来确定其
浓度或特定化学物质的存在。

以下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步骤。

第一步,准备样品。

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和所需浓度,选取合适
的样品,并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酒精等)进行稀释。

注意要避免
样品中含有对紫外或可见光具有吸收特性的物质。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波长。

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和吸收峰的波长,选取合适的波长进行测量。

通常,紫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190-380nm,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为380-780nm。

第三步,校准仪器。

在进行样品测量前,先进行仪器校准,以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要进行零点校准,即在没有样品的情况下,将读数调整为0。

接下来进行基准校准,即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测量,并根据其吸光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第四步,测量样品。

将样品置于光路中,根据所选波长进行测量,并记录吸光度值。

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可以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样
品建立标准曲线,从而计算出新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总之,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分析技术,在
化学、生物学和药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
注意样品的选择、波长的选择和仪器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用于测量样品物质在紫外(UV)和可见光(Vis)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和传输特性。

它通过测量样品溶液或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或研究样品的化学特性。

紫外光谱从200到400纳米(nm)范围内进行测量,而可见光谱则从400到800 nm。

它是由分光光度计(Spectrophotometer)实现的,该仪器由光源、光栅、光束分配系统、样品室和检测器组成。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

该定律指出,在单色光照射下,样品溶液中吸光度(Absorbance)与溶液浓度及溶液的吸收系数成线性关系。

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 = εcl其中,A代表吸光度,ε代表摩尔吸光系数(Molar Absorptivity),c代表溶液浓度,l代表光程(即光束在样品中传播的距离)。

原理可以解释为:光通过样品溶液时,其中的一些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吸收的光能量将被分子电子系统吸收,使其从基态激发到高能态。

吸收的光能量与分子结构及其电子状态有关。

通过测量吸收的光强度,可以了解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1.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以获得清晰的溶液。

2.仪器校准: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校准样品的吸光度和浓度已知,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建立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3.测量样品:将样品溶液转移到样品池,然后使用仪器选择合适的波长(通常是吸收峰波长)进行测量。

通过读取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例如测量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药物含量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物质类型。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和非破坏性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药、化工、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知识讲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知识讲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1定义: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2分类: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 其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2)灵敏度高;(3)选择性好;(4)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5)用途广泛。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的,利用被测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来了解物质的特性,这就是光谱法的基础。

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该物质在测定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

在吸收曲线中,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

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1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跃迁类型有:σ→σ*、n→σ* 、π→π *、 n→π * 四种。

饱合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σ→σ*,n→σ*跃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吸收峰低于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不饱合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π→π*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使用范围,仪器的校正,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使用范围,仪器的校正,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使用范围,仪器的校正,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紫外分光光度法一、原理可见光、紫外线照射某些物质,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而产生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

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分光光度法或称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

它是以朗伯──比耳定律为基础。

1朗伯—比耳定律 A = lg—- = ECLT式中 A为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1%1c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

二、使用范围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三、仪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其应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850nm的可见光区。

主要由辐射源(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吸收池、数据处理机、自动记录器及显示器等部件组成。

本仪器是根据相对测量的原理工作的,即先选定某一溶剂(或空气、试样)作为标准(空白或称参比)溶液,并认为它的透光率为100%(或吸收度为0),而被测的试样透光率(或吸收度)是相对于标准溶液而言,实际上就是由出射狭缝射出的单色光,分别通过被测试样和标准溶液,这两个光能量之比值,就是在一定波长下对于被测试样的透光率(或吸收度)。

本仪器可精密测定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有色物质或在适当条件下能与某些试剂作用生成有色物的物质。

使用前应校正测定波长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仪器的校正1.波长的准确度试验以仪器显示的波长数值与单色光的实际波长值之间误差表示,应在±1.0nm 范围内。

可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m与656.10nm谱线进行校正。

2.吸收度的准确度试验3.杂散光的试验4.波长重现性试验5.分辨率试验五、测定方法1.对照品比较法(1)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后,按下式计算含量,即得。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进行光度测量时,调节仪器的零点,消除由于吸收池壁及溶剂对 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的误差,有时还可以扣除干扰的影响
• 2.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
• (1)溶剂参比:试样组成简单、共存组份少(基体干扰少)、显色剂 不吸收时,直接采用溶剂(多为蒸馏水)为参比;
• (2) 试样参比:如试样基体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 应时,可以试样作参比(不能加显色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子的能量变化E为各种形式能量变化的总和:
ΔΕ ΔΕe ΔΕv ΔΕr
电子能级间隔比振动能级和转 动能级间隔大1~2个数量级, 在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伴有 振-转能级的跃迁,形成所谓的 带状光谱。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 Beer 定律
Lambert-Beer 定律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不仅适用于紫外光、可见光,也适用红外光;在同一波长下, 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A1+A2++An
(1)入射光必须为单色光 (2)被测样品必须是均匀介质 (3)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之间不能发生相
偏离Lambert-Beer 定律的因素 1. 样品性质影响
1)待测物高浓度--吸收质点间隔变小—质点间相互作用—对特定辐射的吸收 能力发生变化--- 变化;
2)溶剂的影响:对待测物生色团吸收峰强度及位置产生影响; 3)被测溶液不均匀导致的偏离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 Beer 定律

紫外分光光度计 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 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光学分析仪器,可以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的紫外光进行吸收,然后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变化。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关键部件包括光源、光栅、样品室、检测器等。

光源产生紫外光,可以是氘灯或者氚灯,这些光源能够发射特定波长范围的紫外光。

光栅起到分离光束的作用,使得不同波长的光可以被单独处理。

样品室是光束通过的地方,其中放置着供测量的样品溶液。

检测器是测量光强的装置,常用的是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

在测量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空白校准,即将纯溶剂放入样品室中,调零光强。

然后将待测样品溶液放入样品室中,利用紫外光源产生的光束通过样品溶液,样品溶液中的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导致光强的减弱。

检测器测量减弱的光强,并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装置。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等领域。

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可以得到物质的浓度信息,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1定义: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2分类: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 其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2)灵敏度高;(3)选择性好;(4)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5)用途广泛。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物质对光的吸收是选择性的,利用被测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来了解物质的特性,这就是光谱法的基础。

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强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出该物质在测定波长范围的吸收曲线。

在吸收曲线中,通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

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1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跃迁类型有:σ→σ*、n→σ* 、π→π*、n→π* 四种。

饱合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σ→σ*,n→σ*跃迁,吸收峰一般出现在真空紫外区,吸收峰低于200nm,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不饱合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为n→π*,π→π*跃迁,吸收峰一般大于200nm。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

红移和紫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表3-3),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紫移。

2.2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带吸收带(absorption band): 在紫外光谱中,吸收峰在光谱中的波带位置。

根据电子及分子轨道的种类,可将吸收带分为四种类型。

(1)R吸收带(2)K吸收带(3)B吸收带(4)E吸收带3.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 f电子跃迁吸收光谱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是基于内层f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其紫外可见光谱为一些狭长的特征吸收峰,这些峰几乎不受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的影响。

2. d电子跃迁吸收光谱过渡金属的电子跃迁类型为d电子在不同d轨道间的跃迁,吸收紫外或可见光谱。

这些峰强烈受配位环境的影响。

例如Cu2+以水为配位体,吸收峰在794nm处,而以氨为配位体,吸收峰在663nm 处。

此类光谱吸收强度弱,较少用于定量分析。

3.电荷迁移光谱某些分子既是电子给体,又是电子受体,当电子受辐射能激发从给体外层轨道向受体跃迁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吸收,这种光谱称为电荷迁移光谱。

如苯酰基取代物在光作用下的异构反应。

1.4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物质的吸收光谱与测定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测定条件(温度、溶剂极性、pH等)不同,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强度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1.温度: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不大。

2.溶剂:注意如下几点:(1)尽量选用低极性溶剂;(2)能很好地溶解被测物,并且形成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3)溶剂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无明显吸收。

3. pH值1.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除主要可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外,还可以用于物质的定性分析、纯度鉴定、结构分析。

1.定性分析2.纯度的鉴定:用紫外吸收光谱确定试样的纯度是比较方便的。

如蛋白质与核酸的纯度分析中, 可用A280/A260的比值,鉴定其纯度。

3.结构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一般不用于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但利用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中的共轭结构和芳环结构还是有一定价值。

例如,某化合物在近紫外区内无吸收,说明该物质无共轭结构和芳香结构。

§2. 朗伯-比尔定律一、吸光度和透光度设入射光强度为I 0,吸收光强度为Ia, 透射光强度为 I t ,反射光强度为Ir ,则: I 0= Ia + It + Ir ,由于反射光强度基本相同,其影响可相互抵消,上式可简化为: I 0= Ia + I t ,透光度:透光度为透射光的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之比,用T 表示:透射光的强度I t透光度T = ----------------------入射光强度I 0即 T= It / I 0吸光度: 为透光度倒数的对数,用A 表示,即 A = lg 1/T = lg I0/It二、朗伯-比尔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即溶液的吸光度 = A = κ c l式中比例常数κ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c 为吸光物质浓度,l 为透光液层厚度。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三、吸光系数当l 以cm ,c 以g/L 为单位,κ称为吸光系数,用 a 表示。

A= a cl a 的单位为L/(g.cm)吸光系数分为:摩尔吸光系数和比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当l 以cm ,c 以mol/L 为单位,κ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 ε表示。

ε的单位为L/mol.cm ,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 ,液层厚度为1cm 时,溶液的吸光度。

比吸光系数:比吸光系数是指百分含量为1%, l 为1cm 时的吸光度值,用 表示%11cm E %111.0cmr E M =ε四、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1)入射光为非单色光(2)溶液的不均性。

实际样品的混浊,加入的保护胶体,蒸馏水中的微生物,存在散射以及共振发射等,均可吸光质点的吸光特性变化大。

(3)光程的不一致性。

光源不是点光源,比色皿光径长度不一致,光学元件的缺陷引起的多次反射等,均造成光径不一致,从而与定律偏离。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基本结构: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样品1、光源: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

2、单色器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色散元件的质量。

色散元件常用棱镜和光栅。

3吸收池: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不能用于紫外区)和石英吸收池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最为常用。

4、检测器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

5、信号显示系统常用的信号显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自动记录和数字显示装置等。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按其光学系统可分为单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1.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目前国内广泛采用721型分光光度计。

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维修也比较容易,适用于常规分析。

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还有国产751型、XG-125型、英国SP500型和伯克曼DU-8型等。

2.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有国产710型、730型、740型、日立UV-340型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优点:是可以在有背景干忧或共存组分吸收干忧的情况下对某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国产WFZ800-5型、岛津UV-260型、UV-265型等。

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和检验1. 波长校正2. 吸光度校正3. 杂散光的检验4. 稳定性的检验§4 分析条件的选择一、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1.适宜的吸光度范围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A = lg1/T = εcl微分后得:dlgT=0.4343dT/T= -εl d c或0.4343ΔT/T= -εlΔc代入朗伯-比尔定律有:Δc/c=0.4343ΔT/TlgT要使测定的相对误差Δc/c最小,求导取极小得出:lgT=-0.4343=A即当A=0.4343时,吸光度测量误差最小。

最适宜的测量范围为0.2~0.8之间。

2.入射光波长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被测组分的吸收光谱,选择最强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入射波长。

当最强吸收峰的峰形比较尖锐时,往往选用吸收稍低,峰形稍平坦的次强峰或肩峰进行测定。

3.狭缝宽度的选择为了选择合适的狭缝宽度,应以减少狭缝宽度时试样的吸光度不再增加为准。

一般来说,狭缝宽度大约是试样吸收峰半宽度的十分之一。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对多种物质进行测定,常利用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为在一定波长范围有吸收的物质。

常见的显色反应有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显色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反应的生成物必须在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光能力,即摩尔吸光系数较大;2.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被测组分生成的化合物吸收曲线应与共存物质的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差别;3. 反应生成的产物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测量过程中溶液的吸光度不变;4. 反应生成物的组成恒定。

1.酸度显色反应最适宜的酸度范围可通过实验来确定:测定某一固定浓度的试样的吸光度随酸度的变化,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溶液的pH值为横坐标作图。

2.显色剂的用量3.显色时间和温度三、参比溶液的选择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需先用参比溶液调节透光度(吸光度为0)为100%,以消除其它成分及吸光池和溶剂等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的测定误差。

参比溶液的选择视分析体系而定,具体有:1.溶剂参比试样简单、共存其它成分对测定波长吸收弱,只考虑消除溶剂与吸收池等因素;2.试样参比如果试样基体溶液在测定波长有吸收,而显色剂不与试样基体显色时,可按与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处理试样,只是不加入显色剂。

3.试剂参比如果显色剂或其它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按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不加入试样,同样加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比溶液。

4. 平行操作参比用不含被测组分的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处理,由此得到平行操作参比溶液。

§5 测定方法一、单组分定量方法单组分:是指样品溶液中含有一种组分,或者是在混合物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吸收峰与其他共有物质的吸收峰无重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