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对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_田间实例研究_廖晓勇
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与土壤有效磷相关性研究

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与土壤有效磷相关性研究摘要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与土壤有效磷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函数关系,回归方程y=-0.659 3x+32.05。
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理论最大值可达32 kg/kg;当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48 mg/kg以上时,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理论值接近于0。
当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40 mg/kg时,施磷的经济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临界值。
关键词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土壤有效磷;回归分析关于冬小麦肥料农学效率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研究[1-3]。
然而,磷肥农学效率与土壤有效磷的数学关系却少有报道[4]。
笔者对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田间肥效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冬小麦磷肥农学效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函数关系,并从农学效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磷肥报酬临界值,供施肥配方设计参考。
1 材料与方法该研究引用数据为河南省新野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肥效试验统计结果,其中序号1~10为“3414”试验,序号11~21为丰缺指标试验,序号22为肥料利用率试验。
施肥前测试各试验点土壤有效磷含量(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试验肥料种类为尿素、过磷酸钙、进口氯化钾,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除施肥水平外,其他农事操作力求一致。
上述3类试验田间设计中,都包含有全肥区和缺磷区2种处理[5]。
“3414”试验施肥量全肥区为纯N 12 kg/667 m2、P2O5 6 kg/667 m2、K2O 6 kg/667 m2,缺磷区为纯N 12 kg/667 m2、P2O5 0 kg/667 m2、K2O 6 kg/667 m2;丰缺指标试验和肥料利用率试验全肥区施肥量为纯N 14 kg/667 m2、P2O5 8 kg/667 m2、K2O 6 kg/667 m2,缺磷区施肥量为纯N 14 kg/667 m2、P2O5 0 kg/667 m2、K2O 6 kg/667 m2。
磷肥研究报告

磷肥研究报告磷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之一,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近,一项关于磷肥研究的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第一步,磷肥的作用和利用方式。
磷肥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补充土壤中的磷元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磷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构成DNA、RNA、ATP等基础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能促进根系发育和花荚结实。
然而,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往往较低,需要通过施用磷肥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第二步,研究结果与现状的对比。
近年来,由于施用磷肥的不当和浪费行为,导致了磷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磷肥施用量的过多不仅会造成磷元素的浪费,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水质受损等问题。
因此,磷肥的合理利用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磷肥的合理利用方式。
对于磷肥的合理利用,报告中提出了几项重要的建议。
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种植作物的需求量和土壤中的磷含量来确定适当的磷肥用量,避免施用过多或过少。
其次,可以通过草坪覆盖、间作轮作等方法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和回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生物菌肥、菜园肥等绿色肥料,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磷元素,同时避免磷肥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磷肥研究的报告证实了磷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施用磷肥的重要性和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磷肥的浪费和污染。
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砷胁迫下磷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

砷胁迫下磷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作者:王文文王露露郭海斌张军刚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1期【摘要】砷是一种有毒的类金属元素,对人类和动植物都有严重的毒害作用。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且直接影响水稻对砷的吸收。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不恰当的开采矿业以及含砷类农药化肥的滥用等人为因素,致使砷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因此,开展有关磷砷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降低水稻砷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磷;砷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40%。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比如农药、除草剂的施用、开矿、污染水的排放和灌溉,造成土壤砷污染现象非常严峻。
水稻与其它旱生植物相比其籽粒更容易累积砷,这与其生长的厌氧环境和独特的生理特征关系密切,致使稻米砷污染时有发生,从而对以稻米为主食的居民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磷和砷在元素周期表中为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向砷污染稻田中施磷能缓解水稻砷中毒的现象。
因此,研究磷元素对水稻砷吸收积累影响的本质及其程度,对降低水稻砷污染,提高大米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砷的简介和来源1.1 砷的简介砷,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数33,元素符号As。
砷是一种类金属的晶体物质,它以几种价态形式存在(-3,0,3、5价)。
氧化环境下,砷存在的最稳定的状态是As(V),强还原状态下,元素As和亚砷酸盐(As(III))都可以存在。
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其中以灰砷最为常见。
砷是一种类金属,之所以将它归入重金属元素,是由于它很多理化性质和环境行为都与重金属元素类似。
它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必需元素,土壤中过量或超标,将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1.2 砷的来源砷污染的来源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自然来源的砷通常以硫化矿物形式存在,常与铜和银等金属以及一些含砷量高的岩石矿物伴于矿石中。
砷_钙对蜈蚣草中金属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1 478
生 态 学 报
23 卷
It is show n tha t the M g and Zn concen tra tion s in roo ts w ere sign ifican tly reduced by enhancing the A s levels w herea s the concen tra tion s of K, M n, Fe and Cu in the roo ts w ere no t influenced. T here w a s no sign ifican t effect of the added A s on the m eta l concen tra tion s in shoo ts, and M n concen tra tion in p etio les and Fe concen tra tion in shoo ts. A decrea se of Fe tran sloca tion from underground to aboveground and an increa se of tha t from p etio le to leaf w ere found w ith increa sing A s concen tra tion in the m edium. T he app lied A s w a s benefit to tran spo rt M n from p etio le to leaf and Zn from roo t to leaf.
磷肥施用量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磷肥施用量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磷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之一,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磷肥的过程中,施用量的多少会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产生影响。
本文将对磷肥施用量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磷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量的磷肥施用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强植物光能利用效果,进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磷肥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根毛的数量和长度,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因此,适量施用磷肥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过量施用磷肥可能会对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量的磷肥会导致土壤中磷的累积,超过作物吸收的能力,进而造成磷肥的浪费。
另一方面,过量的磷肥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进而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此外,过量的磷肥还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在施用磷肥时需要注意适量施用,避免过量的使用。
另外,不同作物对磷肥的需求量也存在差异。
一些作物对磷肥的需求相对较高,如玉米、小麦等,适量的磷肥施用可以明显提高其产量。
而另一些作物对磷肥的需求相对较低,如水稻等,过量施用磷肥可能会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施用磷肥时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用,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此外,磷肥施用量的选择还应考虑土壤类型和性质。
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质地和化学性质,对磷肥的吸附和释放能力存在差异。
例如,粘土性土壤对磷肥的吸附能力较强,容易造成磷素的积累,因此在施用磷肥时需要减少施用量。
而砂质土壤对磷肥的吸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磷肥的流失,因此在施用磷肥时需要适量增加施用量。
因此,在施用磷肥时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和性质进行合理的施用量选择,以实现最佳施肥效果。
总结而言,磷肥施用量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开展摘要:食品辐照加工技术是对核能的一种和平应用。
文章从紫外线杀菌、射线杀菌两方面阐述了食品辐照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该技术的特点,探讨了辐照食品的平安性问题以及辐照技术的开展前景。
关键词:食品;平安;食品辐照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展,食品卫生平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一批以食品为载体的新型病菌的出现使食品卫生平安问题日益严峻。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食物细菌而染病的人数高达数百万,死亡人数超过5 000。
美国农业部估计由七种最主要的食物病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50 亿~860 亿美元之间[1]。
辐射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杀菌保鲜手段,应用到食品加工中,对食品的杀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食品辐照加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食品加工技术,涉及食品科学与工程、辐射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毒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是原子能和平应用领域的延伸,在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日益受到食品加工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辐射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开展。
1 食品辐照技术原理用于杀菌的辐射源只限于钴60或铯137及电子加速器产生的-射线、5Mev 以下的X-射线10Mev以下的电子线,波长越短辐射能量越大,穿透力也越大,它们以电磁波的形式透过物体[2-3]。
可分2类:①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
这类辐射能量较低,缺乏以引起原子电离,仅能产生激发作用,使电子产生高能状态而不脱开;②电离辐射X-射线、λ- 射线,这种辐射能量较高,能够引起原子电离。
利用电离辐射的杀菌方法,又称为射线杀菌。
1.1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在于促使细胞质的变性。
当微生物细胞吸入紫外线后,由于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酶类发生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
尤其可诱导DNA中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使DNA断裂并无法修复,从而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在细菌细胞中,DNA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损毁整个细胞体,影响其正常功能,使微生物细胞受伤甚至死灭。
砷污染土壤的蜈蚣草修复研究进展_潘志明

土 壤(Soils), 2007, 39 (3): 341~346砷污染土壤的蜈蚣草修复研究进展①潘志明, 邓天龙*(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摘 要:本文评述了As污染土壤的蜈蚣草植物修复及其对As的解毒机制的研究进展,内容着重包括蜈蚣草对As的富集特征, As在蜈蚣草中的赋存形态、迁移及其转化,土壤以及土壤中P、Ca和K等元素对蜈蚣草吸收、转运As的影响等方面。
关键词: 蜈蚣草;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中图分类号: X53;O627.52自2001年Ma等[1]和陈同斌等[2]分别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中国湖南发现了首例As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后,国内外针对蜈蚣草修复土壤重金属As污染的研究十分活跃。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①蜈蚣草对As的富集特征;②As在蜈蚣草中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③P、Ca、K等元素对蜈蚣草吸收、转运As的影响;④蜈蚣草对As的耐性机制等方面。
1 土壤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对蜈蚣草生长、吸收的影响在土壤中,As的存在形态决定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3],而土壤中水溶性As浓度与植物有效性的相关性极高,而与总As的含量似无相关性[4-5],土壤有效As 的含量可显著影响蜈蚣草对As的富集。
研究表明:土壤中的As主要以无机形态和少量的有机形态存在[6-9],其有机形态的As主要以单甲基胂(monomethyl arsenic,MMA)、二甲基胂酸(dimethyl arsenic acid,DMA)等形态存在;无机形态的As有:①难溶性砷酸盐,如砷酸铁、砷酸钙、砷酸铝等;②包蔽在其他金属难溶盐的沉淀中;③吸附在土壤黏粒和其他金属难溶盐的沉淀界面中;④存在于土壤颗粒的晶体结构中;⑤溶解在土壤溶液中。
土壤中的无机As,主要以As(V)形态存在[8],且其存在形态主要与土壤中Al、Fe、Ca 的含量有关,而与有机质和Si的含量关系不大[10]。
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随着土壤黏粒含量的减少而减弱[11]。
磷肥利用效率提高的研究及应用

磷肥利用效率提高的研究及应用磷是作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由于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被广泛使用。
磷肥的使用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磷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比较复杂,并且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所以研究和应用磷肥利用效率提高的技术,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磷肥利用效率的提高意义1、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目前,国内农业生产磷肥的用量和比例非常高,但磷肥的利用效率也非常低,且因磷肥数量增多导致的企业成本也相对较高,并且利润也很低。
如果能够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可以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改善土壤环境当土壤中的磷肥利用率很低,会导致养分流失,从而降低土壤品质并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通过研究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技术,可以确保养分流失减少,提高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的产量。
3、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由于磷肥的数量有限,磷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也非常稀缺。
磷的无序使用和过度开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因此,通过研究和使用磷肥利用效率提高技术,不仅可以延长磷资源的寿命,还可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磷肥利用效率提高的技术及应用1、改良根系研究表明,根系是影响磷吸收率的关键因素。
改良作物的根系结构,可以增强作物的磷吸收能力,从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目前,已经有很多植物新品种在根系改良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2、微生物微生物与磷养分的关系非常密切,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率。
甚至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细菌菌群数量,从而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功能,减轻对磷资源的依赖性。
目前,已有多种微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如异养菌、植物将军磷链霉菌等。
3、地毯式施肥地毯式施肥是一种针对化肥使用效率不高的新技术,它主要是通过装置十字形的灌溉系统来降低肥料的浪费率,达到节约肥料、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
地毯式施肥通过逐渐加强作物对磷的利用率,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磷的利用效率。
含砷物质安全焚烧的方法[发明专利]
![含砷物质安全焚烧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9c8230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c.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978992A [43]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21]申请号200510127448.0[22]申请日2005.12.02[21]申请号200510127448.0[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址100101北京市安外大屯路3号917大楼[72]发明人阎秀兰 陈同斌 廖晓勇 黄泽春 [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代理人周长兴[51]Int.CI.F23G 5/02 (2006.01)F23G 7/00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54]发明名称含砷物质安全焚烧的方法[57]摘要一种含砷物质安全焚烧的方法,将粉碎后的含砷物质先用 15%Mg(NO 3)2湿润,烘干后再和MgO粉末按照2~4∶1(W/W)的比例混匀;或将粉碎好的含砷物质直接与CaO按照2~4∶1(W/W)的比例混匀后,于燃烧状态下(300~800℃)进行焚烧,焚烧后回收灰分中多余的MgO或CaO以重复利用。
该方法可以有效阻止含砷物质在焚烧过程中砷的挥发;大大减少待处理物质的重量和体积,降低后续处置成本;固砷剂可与物质中的砷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避免灰分中的砷在填埋等处理方式中淋溶下渗,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该方法适用于含砷植物、含砷防腐剂处理后的木材、高砷煤等物质的焚烧处理。
200510127448.0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含砷物质安全焚烧的方法,以Mg(NO3)2/MgO或CaO为固砷剂,其主要步骤是:a)将含砷物质粉碎;b)在粉碎好的含砷物质中先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5%的Mg(NO3)2溶液,将含砷物质湿润后于60~100℃下加热干燥;c)将MgO干粉铺在含砷物质表面,含砷物质干重与MgO干粉的重量比为2~4∶1,于燃烧状态下(如300~800℃)进行焚烧;或者 d)将粉碎好的含砷物质直接与CaO粉末混合均匀,含砷物质干重与CaO干粉按重量比为2~4∶1,于燃烧状态下(如300~800℃)进行焚烧;e)回收焚烧灰分中的MgO或CaO以重复利用。
农田氮磷肥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

农田氮磷肥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一、引言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农业生产对肥料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氮磷肥是农田中常用的肥料种类之一,然而,其利用效率并不高。
本文将探讨农田氮磷肥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氮磷肥的作用和问题1. 氮肥的作用和问题氮肥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能促进植物叶片生长,增加产量。
然而,氮肥的利用效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施肥方法缺乏精确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氮肥易损失。
大量的氮肥损失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
2. 磷肥的作用和问题磷肥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开花结果的重要肥料,具有很高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然而,磷肥的利用效率也不高,主要表现在施肥量过大、施肥时间不当等问题上。
过量的磷肥会导致农田环境中磷含量过高,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污染。
三、提升氮磷肥利用效率的方法1. 轮作休闲法轮作休闲法是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轮作和休闲,利用作物间的不同需求来提高氮磷肥的利用效率。
一方面,不同作物对氮磷的需求各异,通过轮作可以减少氮磷肥的浪费。
另一方面,休闲期间也可以减少氮磷肥的损失,使其更好地为下一轮作物提供养分。
2. 定量施肥法定量施肥法是根据植物生长的需求,精确测定施肥量,减少肥料的浪费。
通过土壤检测和植物组织分析,可以确定不同作物对氮磷的需求量,从而避免过量施肥。
此外,定量施肥法还可以预测作物的生长趋势,提前调整施肥计划。
3. 生物技术改良生物技术对于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也具有潜力。
比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植物基因,使其对氮磷肥的吸收利用更加高效。
此外,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
四、案例分析1. 氮肥利用效率的提升案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了减量施氮的方案,通过合理施用秸秆、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 磷肥利用效率的提升案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利用根际菌群提高了磷肥的利用效率。
砷胁迫下磷用量对不同磷效率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P、As含量的影响

砷胁迫下磷用量对不同磷效率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P、As含量的影响杨玲;连娟;郭再华;张秀;杜爽爽;何兴龙;赵竹青【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5)008【摘要】[目的]阐明磷肥用量以及水稻磷营养特性对砷污染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探讨降低水稻砷污染的农艺措施.[方法]以2个耐低磷(磷高效吸收型品种99011和磷高效利用型品种580)和1个低磷敏感型水稻( 99056)为材料,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对中、高度砷污染土壤上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秸秆、颖壳和稻米P、As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无砷处理相比,50 mg·kg-1的砷略微增加水稻的生物量,但降低水稻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和产量;100 mg·kg-1的砷显著降低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但产量在磷用量为30 mg·kg-1时最高,磷用量为150 mg·kg-1时最低(为0).砷污染土壤上,水稻不同部位As含量为秸秆>>颖壳>>糙米,且As含量随磷用量或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砷胁迫或者磷、砷双重胁迫下,同一处理的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秸秆、颖壳和糙米P含量均为99011> 580> 99056,3个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且磷用量越少、砷浓度越高,品种之间差异越大;秸秆、颖壳和糙米As含量为99056> 580>99011,3个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且磷用量和(或)砷浓度越高,品种之间差异越大.在砷浓度≤50 mg·kg-1和磷用量≤ 30 mg·kg-1时,磷高效吸收型品种99011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且稻米As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论]砷胁迫下,水稻产量及其As含量与品种磷营养特性以及施肥量密切相关.在中、轻度砷污染土壤上,可以通过选用磷高效吸收型水稻品种,并根据土壤磷丰缺程度适当减少磷肥用量等措施来保证水稻数量和质量安全.【总页数】9页(P1627-1635)【作者】杨玲;连娟;郭再华;张秀;杜爽爽;何兴龙;赵竹青【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砷胁迫下水磷耦合对不同磷效率水稻根表铁膜及其各部位砷含量的影响 [J], 张秀;郭再华;杜爽爽;石乐毅;吕昌胜;张丽梅;赵竹青;贺立源2.铝胁迫下磷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及水稻耐铝性与磷效率的关系 [J], 张启明;陈荣府;赵学强;董晓英;沈仁芳3.砷胁迫下磷用量对不同磷效率水稻苗生长、磷和砷吸收的影响 [J], 连娟;郭再华;贺立源4.砷胁迫下水磷耦合对不同磷效率水稻农艺性状及精米砷含量的影响 [J], 张秀;郭再华;杜爽爽;王阳;石乐毅;张丽梅;贺立源5.磷、砷双重胁迫对不同耐低磷水稻苗期生长及磷、砷吸收的影响 [J], 郭再华;孟萌;侯彦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肥污染地块修复方案

磷肥污染地块修复方案
磷肥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化肥,但过量的磷肥使用往往会导致土壤和水体中磷的积累,形成磷肥污染地块。
为了修复磷肥污染地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污染源控制:强化农业管理,控制磷肥使用量。
农民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磷肥。
同时,可以通过提高底肥的利用率,减少追肥的使用量。
2.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和微生物的分解能力,通过植物修复和生物降解来修复污染地块。
选择具有磷吸收能力的植物种植在污染地块上,如旱稻、苜蓿等,利用它们的根系吸收和富集土壤中的磷。
同时,通过引入磷溶化细菌或真菌,促进土壤中磷的转化和降解,加速磷肥的释放和去除。
3. 土壤修复:通过修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增强土壤的磷素保持和磷素释放能力。
物理修复包括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有机质含量、调整土壤的水分状况等,以促进土壤中磷肥的迁移和释放。
化学修复可以利用混凝土、粘土、活性炭等添加剂来固定和吸附土壤中的磷,减少磷肥的迁移和渗漏。
生物修复则通过引入有效微生物和寄生菌来增强土壤的养分供应和磷的循环利用。
4. 保护水体环境:磷肥污染地块往往是磷流入水体的重要来源,为了保护水体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在磷肥污染地块周围建立绿色带,通过植物的拦截和吸收来阻止磷的流入水体。
同时,加强水体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体中的磷浓度处于
安全范围内。
总之,修复磷肥污染地块需要综合采取控制短期磷源的输入、生物修复、土壤修复和保护水体环境等多种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持续的努力,才能减轻磷肥污染对环境的损害,恢复污染地块的生态功能。
施用磷肥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施用磷肥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李晓林;张福锁
【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年(卷),期】2000(6)4
【摘要】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国家黄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玉米轮作中 ,当年施氮量为N 352kg/hm2 时 ,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达 10 0 0kg/hm2 以上 ,其中约 50 %~ 60 %的NO- 3 N分布在 2~ 4m以下的土层中 ,而氮磷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仅为 2 2 0kg/hm2 ,且 80 %的NO- 3 N分布在0~2m的土层中 ,增施磷肥由于增加了氮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利用而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中NO- 3 N的累积。
【总页数】7页(P397-403)
【关键词】磷肥;NO_(3)^(-)-N累积
【作者】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李晓林;张福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3.2;S153.61
【相关文献】
1.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磷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孙恒;胡强;陈骏飞;鲁耀;雷宝坤;康平德
2.施用磷肥对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J], 张立;孟谦文
3.石灰和钙镁磷肥施用对水稻生长与镉累积的影响 [J], 梁芳;涂卫佳;薛清华;郭朝晖
4.施用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的供磷能力、生产能力及对磷肥肥效的影响 [J], 刘立新
5.施用磷肥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 [J],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P fertilizer on efficiency of As removal from Ascontaminated soil using phytoremediation: Field study
LIAO Xiaoyong, CHEN Tongbin* , XIE Hua, XIAO Xiyuan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Institute of Geo-
4 56
环境科学学报
24 卷
土壤中累积过量砷会导致作物减产, 污染水体和大气, 同时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中砷来源 有两大类: 一是自然来源, 通过岩石风化或火山爆发等途径进入环境; 二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 的, 如冶炼、采矿、烧煤、木材防腐剂和杀虫剂的施用等. 全球大约有数万个砷污染点, 最高土壤 砷含量可达 26500 mg#kg- 1 [ 1] . 孟加拉和印度两国有将近 1 亿人生活在砷污染区域, 大面积的农 田土壤因高砷水灌溉遭到污染, 粮食作物中砷超标问题严重[ 2~ 4] . 在中国因土法采矿和私营企 业炼砷造成小范围砷污染土壤问题相当突出, 在某些采矿点附近土壤砷含量可高达 28522 mg# kg- 1 [ 5] , 还可引起周围水体和植物污染[ 6] , 这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解决砷污染问题是迫在眉睫, 但由于农田砷污染往往范围大, 面积较广[ 7] , 应用传统的土壤修 复技术治理这类型土壤或者成本太高或者技术难度大.
应用砷超富集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磷. 磷作为植物必需的 大量营养元素之一, 植物的快速生长发育都是离不开磷肥的施用. 另外, 前人研究已表明, 磷、 砷的化学性质类似, 磷、砷在植物吸收转运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拮抗效应, 田间施磷对蜈蚣草的 生物效应和砷吸收影响还没有报道. 磷是否会在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而抑制砷的吸收, 降低植 物修复效率? 到目前为止, 尚无人通过田间实验证明, 施用磷肥是否会因为拮抗作用而降低砷 超富集植物的吸收, 从而导致其植物修复效率的下降. 为探索和检验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 可行性, 我们课题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示范工程. 本文旨在通过田间试 验研究施用磷肥对蜈蚣草的生长和砷吸收的影响, 初步探索磷砷在土壤- 砷超富集植物体系 中的迁移和运转规律.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以/ 植物0为核心的绿色修复技术. 国内外对植物修复技术非常关注, 并已成功应用在修复 Pb、Zn、Cd 等重金属污染土壤[ 8~ 11] .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增产措 施之一, 但迄今为止, 对如何通过施肥措施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却罕见报道. 虽然施肥可促进 植物生长, 提高植物生物量, 但与此同时, 由于/ 相对稀பைடு நூலகம்0效应的影响, 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也 许会下降, 从而导致地上部累积的重金属未必一定增加, 因此施肥是否能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仍 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 东经 113b02c北纬 25b48c, 海拔 185 m,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 1996 ) 2002) 1910 e , 月平均最高气温为 3217 e ( 7 月) , 月平均最低气温为 511 e ( 12 月) . 年平均累积降雨量 1696 mm( 1996 ) 2002) . 1999 年以前试验田为稻稻耕作制. 因附近 砷制品厂废水废渣排放等原因导致土壤砷污染, 于 2000 年弃耕荒芜. 供试土壤为普通简育水 耕人为土( Typ-Hap-Stagnic Anthrosols) . 2002 年 4 月翻耕后, 开始移栽蜈蚣草. 种植蜈蚣草间距 为 40 cm @ 40 cm. 供试 土壤的 基本理 化性 质为: 全氮 0198 g #kg- 1, 全磷 0151 g #kg- 1, 全钾 9165 g#kg- 1 , pH, 810( 水提取) , 有机质 1814 g#kg- 1 .
廖晓勇, 陈同斌* , 谢
100101)
华, 肖细元
( 中国 科学 院地理 科学 与资 源研 究所环 境修 复室, 北京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 Pt eris vittata L. ) 生长和砷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 量施用磷肥促进蜈蚣草的生长, 显著提高其生物量, 但过量施用 磷肥对植物产 量无贡献. 随着磷 肥施用量的 增加, 蜈蚣草 地 上部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理论上在施磷量为 340 kg#hm- 2时, 砷含量可达最高( 1622 mg#kg- 1 ) . 磷的含量与施 磷量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施磷量为 200 kg#hm- 2 的砷累积量最高, 是不施磷处理砷累积量的 21 4 倍及 600 kg#hm- 2 施磷量 砷累 积量的 11 2 倍. 种植 蜈 蚣草 7 个 月后, 土壤 总砷 均 有不 同程 度的 下降, 施 磷量 为 200 kg# hm- 2 的 土壤 中 砷含 量 下降 51 0 mg#kg- 1, 土壤修复效率最高( 7184% ) . 对照和 600 kg#hm- 2施磷量处理的土壤修复效率 分别为 21 31% 和 61 63% . 理论上 达到 最大土壤修复效率所需施磷量为 369 kg#hm- 2 . 施用磷肥可以维持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在蜈蚣草种植前 后变化不大, 保证 蜈蚣 草下个生育期对砷的吸收. 这些结果说明施用磷肥是蜈蚣草等 砷超富集植物在 现场修复中的 必要手段, 优化施 磷技术可 大 大提高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关键词: 植物修复; 蜈蚣草; 砷; 磷肥; 修复效率
蜈蚣草( Pteris vittata L. ) 是陈同斌等[12] 和 Ma[ 13] 等独立发现的第一种砷超富集植物. 它有 非常强的耐砷和富集砷能力, 吸收的砷可很快地转移到地上部, 羽片含砷量是普通植物的数万 倍, 可超过普通植物的含磷量.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 生物量大, 地理分布广, 适应性强, 因此被认 为在修复砷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植物修复砷污染土 壤的成功范例.
收稿日期: 2003-06-20; 修订日期: 2003-10-15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课题号: 2001AA 6450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批 准号: 4023022) ; 面上 项目
( 批准号: 40071075)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 项目编号: 2002CCA03800) 作者简介: 廖晓勇( 1977) ) , 男, 博士生; * 通讯联系人: chentb@ igsnrr. ac. cn
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Phytoremediation is a promising new technology that using hyperaccumulating plants to remove heavy metals. A field experiment was
to maintain a balance of available As between before transplanting and after harvest. Application of P fertilizer is necessary for phytoremediation using As- hyperaccumulator; and optimized P appli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s removal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Keywords: phytoremediation; Pteris vittata L. ; arsenic; P fer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removal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 fertilizer on growth of and As accumulation in Pteris vittata L. , an As-hyperaccumulator. Yields of P . vittata were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P addit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further increase when rate of P addition was more than 200 kg#hm- 2 . Application of P fertilizer could enhance As concentration, and As concentration in the aboveground of P . v ittata was depressed because of excessive P addition. Theoretically, As concentration of plant reaches a maximum of 1622 mg#kg- 1 when rate of P addit ion is 340 kg#hm- 2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es of P addition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the aboveground. Plant treated with 200 kg ( P) #hm- 2 , accumulated 3174 kg( As) #hm- 2 in its aboveground part, which was 214 t imes more than the control and 112 t imes more than that in plant treated with 600 kg ( P)#hm- 21 After 7 months of the experiment, soil As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ll treatments at harvest compared to those before transplanting. When rate of P addition was 200 kg#hm- 2 , efficiency of As removal was the highest ( 71 84% ) , while efficiencies of As removal at control and 600 kg#hm- 2 treatments were 2131% and 61 63% ,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eff-i ciency of As removal in theory could be achieved at 369 kg#hm- 2 P addition. Moreov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P application wa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