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垂体MRI表现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垂体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MRI诊断垂体瘤的过程
1
定位
通过定位扫描确定垂体的位置和病变所在。
2
扫描序列
使用不同序列进行扫描,如T1WI和T2WI,以获得更详细的图像信息。
3
图像重建
通过图像重建算法生成三维图像,以便医生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MRI鉴别诊断垂体瘤的方法
1 增强扫描
对比剂增强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区分垂体瘤与其他病变,如囊肿或炎症。
2 动态增强扫描
通过连续扫描观察垂体瘤的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垂体瘤的恶性程度。
3 磁共振波谱
通过检测肿瘤内的代谢物,帮助鉴别垂体瘤的类型和组织构成。
MRI诊断垂体瘤的结果解读
肿瘤性质
MRI图像可描绘出肿瘤的特点和性质,如大小、 形状、囊性与实性部分。
病灶定位
通过MRI可以准确定位垂体瘤的位置,便于手术 或放疗计划。
周围组织受累
MRI能够显示垂体瘤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帮 助评估治疗方案。
其他影像学检查
MRI在垂体瘤诊断中的优势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 法相比较,并提供更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其他影像学检查与MRI的对比
X射线
X射线能显示骨骼结构,但对于 垂体瘤的诊断能力有限。
CT扫描
CT扫描能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 像,但对于软组织分辨能力不 如MRI。
垂体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诊断
MRI诊断垂体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提供非常清晰的图像以帮助医生 准确分析和诊断肿瘤。
为什么需要进行MRI检查?
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的首选方法,其高分辨率图像能够显示垂体及其周围结 构细节,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性质和大小。
进行MRI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MRI检查之前,您需要脱掉所有金属物品,并确保您没有心脏起搏器等 装置,以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 ppt课件
2020/11/13
13
垂体周围结构
颅神经(Cranial nerves, CNs)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口腔顶的上皮(Rathke囊) 功能:
嗜酸细胞:STH, LTH 嗜碱细胞:ACTH, TSH, FSH, LH, etc 嫌色细胞:功能不清
2020/11/13
9
垂体的解剖
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 NH)
垂体后叶,占1/5 包括:垂体后叶、漏斗柄、灰结节正中突 起源:胚胎前脑(间脑) 功能:储存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2020/11/13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18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2020/11/13
19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可为局灶结节状强化
2020/11/13
27
F/18 圆脸,月经不规律
2020/11/13
28
F/18 垂体增生
2020/11/13
29
57885
F/23 甲低,闭经,紫纹
2020/11/13
30
12mm
2020/11/13
F/11 甲低治疗前
31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02
MRI是诊断垂体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梗死病灶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
03
CT扫描可以显示梗死病灶的钙化或骨质的侵犯,但敏感性较低。
04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与缺血相关的生化指标,如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等。
其他垂体病变
其他垂体病变包括垂体增生、 垂体囊肿、垂体转移癌等,其 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性质和程 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病变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核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 于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
垂体瘤
垂体瘤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上占位性病变,可压迫正常垂体 组织,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控制生殖器官功能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 响,如促进卵巢排卵、促进睾丸产生精子等。
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对水盐平衡和 血压有调节作用,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等。
02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梗死等也可能引起垂体的形态改变, 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影像学上可见病变部位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强化程度较低。
不同类型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可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正 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根据激素分泌异常的类型,可进一步确定肿瘤的性质。
MRI是诊断垂体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梗死病灶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
03
CT扫描可以显示梗死病灶的钙化或骨质的侵犯,但敏感性较低。
04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到与缺血相关的生化指标,如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等。
其他垂体病变
其他垂体病变包括垂体增生、 垂体囊肿、垂体转移癌等,其 影像学表现根据病变性质和程 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MRI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病变的 大小、形态和位置,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核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 于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
垂体瘤
垂体瘤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上占位性病变,可压迫正常垂体 组织,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控制生殖器官功能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等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 响,如促进卵巢排卵、促进睾丸产生精子等。
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垂体后叶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对水盐平衡和 血压有调节作用,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等。
02
CATALOGUE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梗死等也可能引起垂体的形态改变, 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影像学上可见病变部位与 正常垂体的分界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强化程度较低。
不同类型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可引起相应的激素分泌异常,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影像学上可见肿瘤组织与正 常垂体的分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根据激素分泌异常的类型,可进一步确定肿瘤的性质。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精品PPT课件
颅神经(Cranial nerves, CNs)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眼神经,CN V1 上颌神经,CN V2
• 70~90%多为相对低信号,比正 常腺体组织强化延迟
• 10~30%仅能在动态增强的序列 上显示
F/20,圆脸1年,月经不规律半年
54159
Cushing syn
54159
ACTH微腺瘤
F/64,手足粗大就诊
56471
F/24,泌乳5年,停经1年
55609
PRL微腺瘤
F/50 微腺瘤
垂体周围结构
骨结构
鞍结节、前(后)床突、鞍底、鞍背
鞍隔
硬膜
脑脊液腔隙
鞍上池、三脑室视隐窝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蝶鞍MRI解剖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垂体增生 (pituitary hyperplasia)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垂体囊肿 (Rathke’s cleft cyst) 空泡蝶鞍 (empity sella turcica) 垂体炎症 (inflammation & infection)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眼神经,CN V1 上颌神经,CN V2
• 70~90%多为相对低信号,比正 常腺体组织强化延迟
• 10~30%仅能在动态增强的序列 上显示
F/20,圆脸1年,月经不规律半年
54159
Cushing syn
54159
ACTH微腺瘤
F/64,手足粗大就诊
56471
F/24,泌乳5年,停经1年
55609
PRL微腺瘤
F/50 微腺瘤
垂体周围结构
骨结构
鞍结节、前(后)床突、鞍底、鞍背
鞍隔
硬膜
脑脊液腔隙
鞍上池、三脑室视隐窝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蝶鞍MRI解剖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垂体增生 (pituitary hyperplasia)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垂体囊肿 (Rathke’s cleft cyst) 空泡蝶鞍 (empity sella turcica) 垂体炎症 (inflammation & infection)
垂体肿瘤MRI诊断 (NXPowerLite)幻灯片课件
46
视交叉和下丘脑胶质瘤
胶质瘤起源于下丘脑或视交叉。大的肿瘤完全填塞 鞍上池。视交叉和下丘脑胶质瘤常见于青少年,占 颅内肿瘤的0.2%;占颅内胶质瘤的0.4%;约占儿 童天幕上肿瘤的10~15%。病理上以毛细胞型星形 细胞瘤为主,
47
视交叉胶质瘤(毛细胞型)
48
MRI的T1加权像上,肿瘤呈等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Gd-DTPA增 强后肿瘤有显著强化。视交叉和下丘 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囊变明显。
6
脑垂体动态增强
脑垂体组织结构较为特殊, 增强扫描后可出现明显强 化,作动态扫描可呈现典 型的强化时间曲线。 首先垂体柄和其附着处腺 体强化(垂体簇),然后 强化向周围扩散,大约一 分钟后达到腺体的侧缘, 约1-2分钟到达强化峰值。
7
8
儿童垂体
9
青春期 垂体
女性垂体高度可达 10mm
10
29
30
31
32
33
34
35
三、垂体瘤的鉴别诊断
与鞍上肿瘤的鉴别 与垂体其他病变的鉴别
36
(一)与鞍上肿瘤的鉴别要点
确定正常垂体是否存在。 肿瘤存在囊变和钙化提示颅咽管瘤。 肿瘤有脑膜尾征提示脑膜瘤。 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常为生殖细胞瘤。
37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最常见部位为鞍内和鞍上(75%),完 全位于鞍上(20%),完全位于鞍内(5%), 极少数生长在第三脑内。
25
侵袭性垂体腺瘤
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方法不同,侵 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率亦不同: 影象学研究为10%; 外科手术肉眼观察为35%; 病理学镜下观察高达85%,其中大部分为微侵袭, 即肉眼无异常,镜下观察到轻微侵袭,多为肿瘤 侵袭邻近的硬脑膜。
正常垂体MRI(课件)
MRI
正常脑垂体
颅脑的解剖
颅脑是由颅骨、脑、脑室、脑池、脑血管、脑膜、颅神经组织组 成。其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名称繁多,熟悉颅脑横断、知状、冠状 层面解剖,是颅脑疾病CT、MRI诊断的基础,因此了解正常颅脑断层 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一、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四部分 大脑占据颅腔的大部分;间脑除腹侧的丘脑下部外,都被大脑所包围;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小脑位于后颅凹。
四、脑膜系脑表面覆盖的三层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一)硬脑膜为厚实而坚韧的结缔组织,分内、外两层。外层即颅 骨的内膜,内层与蛛网膜相贴,其间的间隙称硬脑膜下腔。不同部位的 硬脑膜向内折叠形成突起呈板状插入脑裂隙内,包括大脑镰、小脑幕 (天幕)、小脑镰、鞍隔。
(二)蛛网膜 位于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不深入脑裂隙内,与硬脑 膜之间称硬脑膜下腔,与软脑膜之间称蛛网膜下腔。宽大的蛛网膜下腔 称脑池,主要有小脑延髓池、侧裂池、交叉池、脚间池、桥前池、上池
深静脉指脑结构深面的静脉,引流脉络丛、深部髓质、基底节、丘 脑和中脑的血液,主要包括丘纹静脉、隔静脉、脉络膜 静脉、大脑内
颅脑的解剖6
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大静脉。
(三)静脉窦系硬脑膜在颅内部分区域形成的腔隙,内有静脉流通, 故称静脉窦。
颅内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横窦 、乙状窦、海 绵窦、岩上窦、岩下窦,蝶顶窦和枕窦。
颅脑的解剖2
(二)间脑是由丘脑、丘脑后部、丘脑上部、丘脑下部和丘脑
底部组成,包绕第三脑室周围。
丘脑为两个卵圆形的灰质核团,每侧长约4CM,内侧面为第三 脑室侧壁。丘脑后部包括两侧的内、外侧膝状体。丘脑上部包括松 果体缰、松果体及后联合。丘脑下部凶括乳头体、灰结节、漏斗、 垂体及视交叉。丘脑底部位天中脑被盖的头侧,为丘脑和中脑的移 行区。
正常脑垂体
颅脑的解剖
颅脑是由颅骨、脑、脑室、脑池、脑血管、脑膜、颅神经组织组 成。其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名称繁多,熟悉颅脑横断、知状、冠状 层面解剖,是颅脑疾病CT、MRI诊断的基础,因此了解正常颅脑断层 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一、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四部分 大脑占据颅腔的大部分;间脑除腹侧的丘脑下部外,都被大脑所包围;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小脑位于后颅凹。
四、脑膜系脑表面覆盖的三层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一)硬脑膜为厚实而坚韧的结缔组织,分内、外两层。外层即颅 骨的内膜,内层与蛛网膜相贴,其间的间隙称硬脑膜下腔。不同部位的 硬脑膜向内折叠形成突起呈板状插入脑裂隙内,包括大脑镰、小脑幕 (天幕)、小脑镰、鞍隔。
(二)蛛网膜 位于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不深入脑裂隙内,与硬脑 膜之间称硬脑膜下腔,与软脑膜之间称蛛网膜下腔。宽大的蛛网膜下腔 称脑池,主要有小脑延髓池、侧裂池、交叉池、脚间池、桥前池、上池
深静脉指脑结构深面的静脉,引流脉络丛、深部髓质、基底节、丘 脑和中脑的血液,主要包括丘纹静脉、隔静脉、脉络膜 静脉、大脑内
颅脑的解剖6
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大静脉。
(三)静脉窦系硬脑膜在颅内部分区域形成的腔隙,内有静脉流通, 故称静脉窦。
颅内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横窦 、乙状窦、海 绵窦、岩上窦、岩下窦,蝶顶窦和枕窦。
颅脑的解剖2
(二)间脑是由丘脑、丘脑后部、丘脑上部、丘脑下部和丘脑
底部组成,包绕第三脑室周围。
丘脑为两个卵圆形的灰质核团,每侧长约4CM,内侧面为第三 脑室侧壁。丘脑后部包括两侧的内、外侧膝状体。丘脑上部包括松 果体缰、松果体及后联合。丘脑下部凶括乳头体、灰结节、漏斗、 垂体及视交叉。丘脑底部位天中脑被盖的头侧,为丘脑和中脑的移 行区。
垂体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影像学特征
在MRI上,嗜酸性垂体瘤通常表现为等或稍 高T1信号,等或低T2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 强化。同时,肿瘤内部可能存在囊变、出血 或坏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分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一种较 为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瘤,具有分
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
影像学特征
在MRI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 瘤通常表现为等或稍高T1信号, 等或低T2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 强化。肿瘤可能较大,并向鞍上
2 鉴别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对于某些非垂体瘤的病变,MRI的鉴别诊断准确性有待 提高,易造成误诊。
3 对肿瘤功能性质的评估不足
当前MRI主要关注肿瘤的形态学改变,对肿瘤功能性质 的评估尚显不足。
4 受限于影像技术人员的经验
MRI影像技术人员的经验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 ,经验不足可能导致误诊。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鉴别诊断
需要与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等鉴别,主 要依据临床病史、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嗜酸性垂体瘤
分类
鉴别诊断
嗜酸性垂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垂体 瘤,具有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 能。
需要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生 长激素细胞腺瘤等鉴别,主要依据临床 病史、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部分垂体瘤的强化程度不 均匀,可出现斑片状或结 节状强化。
03
垂体瘤的鉴别诊断
功能性垂体瘤与非功能性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可能导致相应 的激素水平升高,如泌乳素瘤、生长 激素瘤等。MRI表现为垂体窝内占位 性病变,与正常垂体组织界限不清。
非功能性垂体瘤
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激素水平正 常。MRI表现为垂体窝内占位性病变 ,与正常垂体组织界限相对清晰。
垂体瘤MR表现PPT课件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18
编辑版ppt
19
编辑版ppt
20
编辑版ppt
21
编辑版ppt
22
编辑版ppt
23
编辑版ppt
24
编辑版ppt
25
编辑版ppt
26
编辑版ppt
27
编辑版ppt
28
编辑版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
编辑版ppt
30
编辑版ppt
31
编辑版ppt
32
编辑版ppt
垂体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1
编辑版ppt
一、垂体扫描基本序列
2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4
编辑版ppt
5
编辑版ppt
6
编辑版ppt
7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编辑版ppt
10
编辑版ppt
11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编辑版ppt
15
编辑版ppt
16
48
编辑版ppt
49
编辑版ppt
50
编辑版ppt
51
编辑版ppt
52
编辑版ppt
垂体微腺瘤 53
编辑版ppt
垂体微腺瘤
54
编辑版ppt
垂 体 微 腺 瘤
55
编辑版ppt
56
编辑版ppt
57
编辑版ppt
58
编辑版ppt
59
编辑版ppt
Rathke囊肿 60
垂体瘤MR表现ppt课件
43
完整最新版课件
44
完整最新版课件
45
完整最新版课件
46
完整最新版课件
47
颈内动脉完全包绕
完整最新版课件
48
完整最新版课件
49
完整最新版课件
50
完整最新版课件
51
完整最新版课件
52
垂体微腺瘤 完整最新版课件
53
垂体微腺瘤 完整最新版课件
54
完整最新版课件
瘤垂 体 微 腺
55
垂体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完整最新版课件
1
一、垂体扫描基本序列
完整最新版课件
2
完整最新版课件
3
完整最新版课件
4
完整最新版课件
5
完整最新版课件
6
完整最新版课件
7
完整最新版课件
8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完整最新版课件
10
完整最新版课件
11
完整最新版课件
12
完整最新版课件
13
完整最新版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6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14
完整最新版课件
15
完整最新版课件
16
完整最新版课件
17
完整最新版课件
18
完整最新版课件
19
完整最新版课件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MRI诊断讲座PPT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MRI诊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MRI诊断技术概述 •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MRI表现 •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MRI在垂体非腺瘤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
制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位于颅底蝶鞍区,主要 负责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生理过程起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动态增强成像
通过注射造影剂动态观察垂体 增强程度,有助于鉴别病变性 质。
参数选择
成像参数包括层厚、间距、矩 阵大小、FOV等,根据不同疾 病和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
。
03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MRI表现
垂体炎性疾病
垂体炎性疾病
MRI显示垂体增大,信号不均匀,强化不均 匀。
垂体梗死
MRI显示垂体增大,信号不均匀,强化不均 匀,周围有水肿和占位效应。
垂体由前叶和后叶两个部分组成,前叶主要分泌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后叶主要分泌抗利尿 激素和催产素等。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是指垂体的结构和 功能异常,但并非由垂体腺瘤引起的 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包括垂体炎、垂 体梗死、垂体脓肿、垂体损伤等。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分类主要基于其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类型的疾 病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
3
在诊断垂体非腺瘤性疾病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展示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MRI诊断技术概述 •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MRI表现 •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MRI在垂体非腺瘤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
制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位于颅底蝶鞍区,主要 负责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生理过程起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动态增强成像
通过注射造影剂动态观察垂体 增强程度,有助于鉴别病变性 质。
参数选择
成像参数包括层厚、间距、矩 阵大小、FOV等,根据不同疾 病和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
。
03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MRI表现
垂体炎性疾病
垂体炎性疾病
MRI显示垂体增大,信号不均匀,强化不均 匀。
垂体梗死
MRI显示垂体增大,信号不均匀,强化不均 匀,周围有水肿和占位效应。
垂体由前叶和后叶两个部分组成,前叶主要分泌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后叶主要分泌抗利尿 激素和催产素等。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是指垂体的结构和 功能异常,但并非由垂体腺瘤引起的 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包括垂体炎、垂 体梗死、垂体脓肿、垂体损伤等。
垂体非腺瘤性疾病的分类主要基于其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类型的疾 病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
3
在诊断垂体非腺瘤性疾病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垂体MRI改变
▪ 人的一生中,垂体大小、形态和信号强 度会发生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垂体分 泌激素水平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 青春期,尤其是在女性的月经期和妊娠期。
▪ 目前通过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垂体大小形 态和信号强度改变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具体情况分以下几部分讨论: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10
▪ 成年男女性垂体上缘平坦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凹陷
型和隆凸型,但各型比率随年龄而有波动,妇女性波动范 围大于男性,在10-20岁之间,隆凸型比率呈上升过程,其后 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凹陷型变化与隆凸型正好相反,呈 缓慢下降过程,其后 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20岁左右男\女隆 凸型比率最大,凹陷型比率最低,此后二者逐渐发生相反方 向变化,即隆凸型比率越来越低,凹陷型比率越来越高, 二者的走势图有一个交叉,男性发生在30—40岁之间,女 性则发生在40—50岁之间,说明女性由隆凸型向其他类型 转变要比男性慢,女性在30—50岁之间,其隆凸型的比率 明显高于男性,而在60岁以后,凹陷型的比率亦明显高于 男性,在50—60岁年龄段中,男性平坦型的比率明显高于 女性,在60岁以上组,女性凹陷型居多,而男性平坦型居 多。Dine等发现处于妊娠和分娩期的女性,其垂体腺多呈 隆凸型改变,其中以分娩后3天为最明显。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3
34早产儿垂体:垂体撑高信号,上缘上凸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4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5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6
▪ 2.儿童期,垂体上缘以平坦型多见,男女性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垂体高径在3—5岁为(3.9±0.3) mm,5—10岁为(4.2±0.5)mm,表现在3—10岁年 龄段垂体高度与年龄呈良好正线性增长关系(r=0.73, P<0.001)。Elster等观测到在小于12岁组中,无垂 体高度超过6mm,男女两性垂体大小和形态无明显 统计学差异存在。一般认为此期垂体高度不应超过 7mm,如果垂体高度达8mm以上,应考虑垂体微腺 瘤和垂体增大诊断,儿童期垂体增大多伴有性早熟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11
▪ 垂体柄从视交叉至鞍隔一段形态接近“V”形,表
面光滑。在视交叉、鞍隔部位垂体柄横径分别为 ( 3.25±0.56 ) mm 、 ( 1.96±0.4 ) mm 。 正 常 垂体柄的位置并非都居中,偏右及偏左各占1.9% 和3.9%,位于正中者占94.2%,说明垂体柄的偏 离不能作为微腺瘤的主要依据。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2
胚胎期,垂体腺细胞密度大(10000— 16000/mm2)、细胞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及垂 体前叶细胞浆内富含内分泌颗粒及內质网,其磷 脂双分子分布广泛,与小分子自由水形成较多的 结合水, 使水分子运动速度下降,导致MRT1驰豫 时间缩短,在T1WI呈高信号。由胚胎期垂体前叶 在T1WI上高信号为正常表现,可推断新生儿、 孕妇及产妇垂体前叶呈高信亦属正常变化。
发生。肥胖儿童垂体高径略大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发生垂体增生和垂体微腺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 人群。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7
▪ 3 . 青春期正常垂体MR形态特点 青春期垂体明显增生肥大,
尤其是高径增大,同时垂体上缘上凸。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明 显。Elster等观测到13—18岁腺垂体高径在男、女性分别为 5.53±2.20mm、5.73±3.06mm,宽径分别为 15.06±3.35mm、15.94±4.97mm,前后径分别为 9.06±2.83mm、9.42±2.62mm,男女间垂体高径有显著性 差异,青春期女性垂体高度可达7—10mm,但无一例超过 10mm,男性青春期明显比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大,大无一例 超过7mm,在20岁左右,女性垂体明显大于男性 (P=0.004)。Koichi等观测到青春前期-青春期垂体前叶呈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9
▪ 5.正常成人垂体MR影像特点 正常成人垂体前叶为 等信号或者
▪ 低信号,腺垂体前后径男、女性分别为 (10.43±1.52)mm、(10.78±1.12)mm,女性腺 垂体宽径、前后径和高径都大于男性,且男女间宽 径、高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Elester报道基 本一致。垂体矢状高径在女性均小于9mm,男性均 小于8mm,这与Suzuki报道相符。Tsunoda等发现, 腺垂体的高径在20—29岁年龄段达高峰,以后逐渐 下降,但对女性而言,在50—59岁的年龄段内,腺 垂体的高径有一个再增加的过程,他认为,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年龄因素使血循环中的类固醇下降而促 性腺素是否增加的结果,而男性则没有这个变化过 程。Dinc等发现腺垂体高径、宽径、前后径与妊娠 时期成线性正相关(r=0.94,P<0.00001),在分娩3 天时腺垂体体积达到最大,高径可达10.2mm,以后 其大小、形态在6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
1
垂体MR影像学特点
1 胚胎时期正常垂体腺组织与MRI特 点
胚胎期,垂体腺细胞密度大 (10000—16000/mm2)、细胞代谢 活跃、生长迅速及垂体前叶细胞浆内 富含内分泌颗粒及內质网,其磷脂双 分子分布广泛,与小分子自由水形成 较多的结合水, 使水分子运动速度下 降,导致MRT1驰豫时间缩短,在T1WI 呈高信号。由胚胎期垂体前叶在 T1WI上高信号为正常表现,可推断 新生儿、孕妇及产妇垂体前叶呈高信 亦属正常变化。
突发生长,尤以女性为明显,男女间垂体高度有显著性差异,
而垂体后叶在该期却无突发式生长现象,且该期女性垂体后 叶体积均直逼男性小,这一点与Tanano观测结果相同。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8
▪ 4. 青春期男性垂体仅21%上缘突出,垂体形状无 明显改变,相反在女性却有明显形态变化,女性 11—20岁组中53%上缘上凸,25%在矢状截面上 接近圆形或球形,因此推测在女性青春期圆形或 球形垂体为功能其表现。青春期女性垂体比男性 及女性其它年龄组明显上凸,球星垂体在青春期 女性中为正常现象,可不告诉临床排除垂体微腺 瘤。球形垂体很少在男性或女性其它年龄组中出 现,如若出现则应进一步检查。
▪ 人的一生中,垂体大小、形态和信号强 度会发生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垂体分 泌激素水平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 青春期,尤其是在女性的月经期和妊娠期。
▪ 目前通过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垂体大小形 态和信号强度改变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具体情况分以下几部分讨论: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10
▪ 成年男女性垂体上缘平坦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凹陷
型和隆凸型,但各型比率随年龄而有波动,妇女性波动范 围大于男性,在10-20岁之间,隆凸型比率呈上升过程,其后 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凹陷型变化与隆凸型正好相反,呈 缓慢下降过程,其后 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20岁左右男\女隆 凸型比率最大,凹陷型比率最低,此后二者逐渐发生相反方 向变化,即隆凸型比率越来越低,凹陷型比率越来越高, 二者的走势图有一个交叉,男性发生在30—40岁之间,女 性则发生在40—50岁之间,说明女性由隆凸型向其他类型 转变要比男性慢,女性在30—50岁之间,其隆凸型的比率 明显高于男性,而在60岁以后,凹陷型的比率亦明显高于 男性,在50—60岁年龄段中,男性平坦型的比率明显高于 女性,在60岁以上组,女性凹陷型居多,而男性平坦型居 多。Dine等发现处于妊娠和分娩期的女性,其垂体腺多呈 隆凸型改变,其中以分娩后3天为最明显。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3
34早产儿垂体:垂体撑高信号,上缘上凸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4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5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6
▪ 2.儿童期,垂体上缘以平坦型多见,男女性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垂体高径在3—5岁为(3.9±0.3) mm,5—10岁为(4.2±0.5)mm,表现在3—10岁年 龄段垂体高度与年龄呈良好正线性增长关系(r=0.73, P<0.001)。Elster等观测到在小于12岁组中,无垂 体高度超过6mm,男女两性垂体大小和形态无明显 统计学差异存在。一般认为此期垂体高度不应超过 7mm,如果垂体高度达8mm以上,应考虑垂体微腺 瘤和垂体增大诊断,儿童期垂体增大多伴有性早熟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11
▪ 垂体柄从视交叉至鞍隔一段形态接近“V”形,表
面光滑。在视交叉、鞍隔部位垂体柄横径分别为 ( 3.25±0.56 ) mm 、 ( 1.96±0.4 ) mm 。 正 常 垂体柄的位置并非都居中,偏右及偏左各占1.9% 和3.9%,位于正中者占94.2%,说明垂体柄的偏 离不能作为微腺瘤的主要依据。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2
胚胎期,垂体腺细胞密度大(10000— 16000/mm2)、细胞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及垂 体前叶细胞浆内富含内分泌颗粒及內质网,其磷 脂双分子分布广泛,与小分子自由水形成较多的 结合水, 使水分子运动速度下降,导致MRT1驰豫 时间缩短,在T1WI呈高信号。由胚胎期垂体前叶 在T1WI上高信号为正常表现,可推断新生儿、 孕妇及产妇垂体前叶呈高信亦属正常变化。
发生。肥胖儿童垂体高径略大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发生垂体增生和垂体微腺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 人群。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7
▪ 3 . 青春期正常垂体MR形态特点 青春期垂体明显增生肥大,
尤其是高径增大,同时垂体上缘上凸。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明 显。Elster等观测到13—18岁腺垂体高径在男、女性分别为 5.53±2.20mm、5.73±3.06mm,宽径分别为 15.06±3.35mm、15.94±4.97mm,前后径分别为 9.06±2.83mm、9.42±2.62mm,男女间垂体高径有显著性 差异,青春期女性垂体高度可达7—10mm,但无一例超过 10mm,男性青春期明显比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大,大无一例 超过7mm,在20岁左右,女性垂体明显大于男性 (P=0.004)。Koichi等观测到青春前期-青春期垂体前叶呈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9
▪ 5.正常成人垂体MR影像特点 正常成人垂体前叶为 等信号或者
▪ 低信号,腺垂体前后径男、女性分别为 (10.43±1.52)mm、(10.78±1.12)mm,女性腺 垂体宽径、前后径和高径都大于男性,且男女间宽 径、高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Elester报道基 本一致。垂体矢状高径在女性均小于9mm,男性均 小于8mm,这与Suzuki报道相符。Tsunoda等发现, 腺垂体的高径在20—29岁年龄段达高峰,以后逐渐 下降,但对女性而言,在50—59岁的年龄段内,腺 垂体的高径有一个再增加的过程,他认为,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年龄因素使血循环中的类固醇下降而促 性腺素是否增加的结果,而男性则没有这个变化过 程。Dinc等发现腺垂体高径、宽径、前后径与妊娠 时期成线性正相关(r=0.94,P<0.00001),在分娩3 天时腺垂体体积达到最大,高径可达10.2mm,以后 其大小、形态在6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
1
垂体MR影像学特点
1 胚胎时期正常垂体腺组织与MRI特 点
胚胎期,垂体腺细胞密度大 (10000—16000/mm2)、细胞代谢 活跃、生长迅速及垂体前叶细胞浆内 富含内分泌颗粒及內质网,其磷脂双 分子分布广泛,与小分子自由水形成 较多的结合水, 使水分子运动速度下 降,导致MRT1驰豫时间缩短,在T1WI 呈高信号。由胚胎期垂体前叶在 T1WI上高信号为正常表现,可推断 新生儿、孕妇及产妇垂体前叶呈高信 亦属正常变化。
突发生长,尤以女性为明显,男女间垂体高度有显著性差异,
而垂体后叶在该期却无突发式生长现象,且该期女性垂体后 叶体积均直逼男性小,这一点与Tanano观测结果相同。
3/8/2021
正常垂体MRI表现
8
▪ 4. 青春期男性垂体仅21%上缘突出,垂体形状无 明显改变,相反在女性却有明显形态变化,女性 11—20岁组中53%上缘上凸,25%在矢状截面上 接近圆形或球形,因此推测在女性青春期圆形或 球形垂体为功能其表现。青春期女性垂体比男性 及女性其它年龄组明显上凸,球星垂体在青春期 女性中为正常现象,可不告诉临床排除垂体微腺 瘤。球形垂体很少在男性或女性其它年龄组中出 现,如若出现则应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