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网络模型详解

合集下载

赵昱凯——L2L

赵昱凯——L2L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2-6
3.L2L VPN案例- 操作过程加解释
Show crypto isakmp policy---------show 所定义的策略 Show crypto isakmp sa Show crypto i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c sa
共享
密钥、非对称欲共享密钥、以及数字证书。远 程访问连接也支持使用XAUTH的用户认证。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2-2
2.L2L的安全关联
l 安全关联: 是构成IPSEC的基础,SA是两个通信实体经协商
建立起来的一种协定。它们决定了用来保护数据包安全的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ND2 v1.0—2-7
4.优点
● 实施vpn的动机------ 省钱
● 实施vpn的目的------ 保障数据的安全与传
输过程中的独立
© 2007 Cisco Syste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Show crypto engine connect active----被ipsec加密的数据
包数量 -----快速查询 Debug crypto isakmp----------------第一阶段
Debug crypto ipsec------------------第二阶段
Clear ipsec isakmp Clear ipsec sa------------------------清除安全关联

(完整版)七号信令详解

(完整版)七号信令详解

七号信令基础第1章 GSM信令系统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NSS、BSS、OSS三大子系统和MS组成,但这只是根据功能划分的物理上的组合,大多数功能是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中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交换信息,协调动作:分散的设备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某项任务,设备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通过各种接口按照规定的协议实现互连。

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需的信息称为信令。

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GSM系统中,信令消息具体体现在接口的协议和规范上,我们先从子系统互连和接口的分层模式来说明GSM系统中主要协议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1.1 接口和协议接口代表两个相邻实体之间的连接点,而协议是说明连接点上交换信息需要遵守的规则。

两个相邻实体要通过接口传送特定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约,也就是双方应遵守某种协议,这样信息流才能为双方所理解。

不同的实体所传送的信息流不同,但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共同性,因此,某些协议可以用在不同的接口上,同一接口会用到多种协议。

图1-1表示了在无线接口(Um接口)上存在的不同协议,其中SS规程用于移动台对HLR设置补充业务的参数;MM和CM用于移动台和MSC/VLR之间交换用户移动性管理信息和通信接续信息;RR用于移动台和BSC之间交换无线资源分配信息。

图1-1通过无线接口的各种协议一种协议在传送过程中可以通过若干个接口,例如上述MM和CM协议在移动台传送到MSC/VLR过程中至少要通过无线接口、Abis接口和A接口。

图1-2表示了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横向是根据物理的设备从最左边移动台开始顺次接入系统的各种系统的各种地面设施;纵向对应于各个功能层面,从最低的传输层开始,逐步到各种高层面。

MS BTS BS C MS C/VLR HLR GMS C 传输层RRMMCM图1-2 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让我们先来看无线接口,它们涉及到GSM 系统中的许多重要协议。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解读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解读

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计算机:应用程序,如,HTTP表示层……………….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计算机:进程和端口网络层…………………网络: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网络:网卡,网桥,交换机物理层…………………网络: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二、OSI基础知识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

复杂网络的基础知识

复杂网络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复杂网络的基础知识2.1 网络的概念所谓“网络”(networks),实际上就是节点(node)和连边(edge)的集合。

如果节点对(i,j)与(j,i)对应为同一条边,那么该网络为无向网络(undirected networks),否则为有向网络(directed networks)。

如果给每条边都赋予相应的权值,那么该网络就为加权网络(weighted networks),否则为无权网络(unweighted networks),如图2-1所示。

图2-1 网络类型示例(a) 无权无向网络(b) 加权网络(c) 无权有向网络如果节点按照确定的规则连边,所得到的网络就称为“规则网络”(regular networks),如图2-2所示。

如果节点按照完全随机的方式连边,所得到的网络就称为“随机网络”(random networks)。

如果节点按照某种(自)组织原则的方式连边,将演化成各种不同的网络,称为“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

图2-2 规则网络示例(a) 一维有限规则网络(b) 二维无限规则网络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量描述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量主要有: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 )、簇系数(clustering efficient )、度分布(degree distribution )、介数(betweenness )等,下面介绍它们的定义。

2.2.1 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 )定义网络中任何两个节点i 和j 之间的距离l ij 为从其中一个节点出发到达另一个节点所要经过的连边的最少数目。

定义网络的直径(diameter )为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

即}{max ,ij ji l D = (2-1) 定义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 为网络中所有节点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即∑∑-=+=-=111)1(2N i N i j ij lN N L (2-2)其中N 为网络节点数,不考虑节点自身的距离。

OSI模型解析

OSI模型解析

OSI模型解析OSI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概念,它将网络通信的过程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共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

本文将对OSI模型进行详细解析,深入探究每一层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一层 -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据转换为传输所需的电信号,并通过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它关注的是数据的传输单位是比特(bit),包括传输介质、电缆规范、编码方式等。

物理层主要作用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例如通过传输介质的选择和电平控制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第二层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直连的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将原始数据分割成数据帧,并通过物理层提供的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有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LLC子层主要处理数据帧的逻辑连接控制,而MAC 子层则处理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媒介争用的问题。

第三层 -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的第三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它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通过路由器进行传输。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通过确定最佳路径和设置优先级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此外,网络层还处理数据包的片段、拥塞控制等问题。

第四层 -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它通过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并通过传输协议(如TCP和UDP)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传输层提供了数据的分段、重组、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五层 -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它通过提供会话控制机制和同步功能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会话层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建立连接,并提供同步点以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第六层 -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兼容性。

它处理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等任务。

N21成功系统和体系的区别

N21成功系统和体系的区别

网络21成功系统(系统和体系的区别)没有系统,管道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

正是系统,帮助我们把管道的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生意,并帮助我们把管道生意做大做强。

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推销员,靠推销建立生意,那么你不需要系统。

系统是给那些希望从左象限走到右象限的人准备的。

如果你希望开创被动收入,迈到企业家象限,那么我实在想不出,除了通过系统建立管道之外,还有什么其它方法。

-- 贝克.哈吉斯用管道之父的新书《你需要有一个系统》中的话作为本篇的篇首语,也希望能让大家看到系统的真正魅力,系统跟那些“简单听话照着做”的体系有什么不同。

一:梦想、目标和承诺:起步点梦想是直销生意的原动力,网络21新人首先必须完成的《起步点手册》:先写下梦想,确定完成梦想的时间,由此量化每月的讲计划数。

然后承诺100%使用供应商的产品、看书、听CD、参加推荐会议等。

100%使用产品是个“换”的概念,并非象外界理解的使用所有产品,而只是用得着的全部换成供应公司的品牌。

跟着列名单,分析名单,练习邀约,推荐起步的学习资料等,最后仍然是100个梦想。

系统的骨架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核心组员的七个习惯也是钻石的七个习惯,以后的基本工作其实都是邀约-计划-跟进(起步)的细化和重复。

系统更注重工具的运用,在复制完简单的生意计划之后一般会用工具(CD、书等资料)让新人进一步了解,工具的运用也使沟通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有效率,对新人来说,复制计划,递工具远比罗列大量的内容劝说要简单易学多了。

系统的跟进也与体系不同,系统的跟进基本是加入的新人起步流程了,并有一本专门的工具《起步点手册》。

而体系会把劝说加入,邀请去参加会议做为跟进的主要内容。

二、工作、专注与效率:生意计划吉米.道南认为,靠推销产品是无法建立生意,也是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更不用说获得长久、稳定的利润。

这个生意最大的产品其实就是机会,这就是为什么生意的中心就是讲计划的原因。

单对单,单对多,家庭聚会、公开OP,所有活动的中心都是生意计划,这样看似单调,但却让新人很快能复制计划,产生生产力。

【CCNA 2-1】常见网络组网模型

【CCNA 2-1】常见网络组网模型
常见网络组网模型
SPOTO CCNA VIP
SPOTO KMS
三层组网模型
核心层
Si
汇聚层
Si
接入层
终端用户
INTERNET
Si
Si
服务器群
终端用户
常见网络模型
• SMB中小型企业网
Internet
代理服务器
Internet
Si
常见网络模型
• 无线园区网
常见网络模型
• 政务网
省公共数据通道 市政务网平台 县政务网平台
省审计厅网络
VPN网络 VPN网络
市审计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络 县审计厅网络
常见网络模型
• 教育行业模型(中小型网络)
认证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 网页服务器
Si
Si
Internet Cernet
教学楼 办公楼
宿舍楼
常见网络模型
• 教育行业模型(大型网络)
认证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 网页服务器
Si Si
Si Si
教学楼
行政楼
Internet Cernet
Si
宿舍楼
北校区
常见网络模型
• 金融行业
一级行 (省级)
二级行 (市级)
网点
Si
Si
Si
BGP
Si
Si
OSPF




生产、办公

LAB-2-1:升级到无类路由协议

LAB-2-1:升级到无类路由协议

实验2-1:无类路由协议【实验目的】:在本次实验中,你将安装路由信息协议第二版(RIPV2)。

在完成本次实验之后,你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连接到网络中所有的设备,并且对使用RIPV2布署完整的网络明确的概念。

• 理解RIPV2的一些特性,如支持缺省路由,可变长度的子网掩码(VLSM )和路由聚合。

•理解VLSM 怎么使网络更有效。

【实验拓扑】:BBR2BBR1PxR1PxR2PxR4F0/0 . 2.1 F0/0F0/0 .2.1 F0/0.3 F0/0F0/0 .4S1/0 .3S1/0 .4S1/1 .1.2 S1/110.x.0.y10.x.2.y10.x.1.y10.254.0.254S1/0 S1/0S1/0S1/0172.31.x.1172.31.xx.1172.31.x.2 172.31.xx.2172.31.x.3172.31.xx.4FR12341 102 – 201 1 103 – 301 1 104 – 401 2 201 – 102 2 203 – 302 2 204 – 402 3 301 – 103 3 302 – 203 3 304 – 403 4 401 – 104 4 402 – 204 4 403 - 30410.x.0.0 /16注意:图中x为所在机架编号,y为路由器编号。

【实验帮助】: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向在值的辅导老师提出并请求提供帮助。

【命令列表】:【任务一】:探索有类路由选择。

使用TELNET或者其他终端程序建立与路由器建立联接。

记住在本实验中x是你的机架编号,y是你的路由器编号。

实验之前,导入初始的路由器配置。

实验过程:第一步:在所有的路由器上配置使用RIP 版本1,并发布网络(10.0.0.0)和,在帧中继边界路由器上,同时发布B类网络172.31.0.0。

第二步:使用命令version 1明确的指定使用RIPv1。

缺省情况下,路由器发送和接收版本1和版本2的路由,设置路由器使用版本1以防止骨干路由器同时运行两种版本。

2-2-12OSI参考模型

2-2-12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由于各计算机厂家有自己的网络体系结 构,各个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又有各自不同 的分层,不同厂家的网络产品很难互连,所 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一个 开放系统互连(OSI)基本参考模型的标准, 该模型把整个系统分为七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的第一至第三层属于通信 子网的功能范畴,第五至第七层属于资源子 网的范畴,第四层是传送层,它起着衔接上 下三层的作用。
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 最高层为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最 低层为物理层,国家连接通信媒体实现数据 传输。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各层之间的 接口来进行的,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 务请求,而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两个用户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时,除物 理层外,其余各对等层之间不存在直接通信 关系,而是通过各对等层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只有两个物理层之间才通过媒体进行真正的 数据通信。
OSI模型的特点
(1)每层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 协议进行通信。 (2)各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3)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4)同一系统的各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联 系。 (5)相邻的两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 服与用户进程间的接口(做什么)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层: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 ( 轮到谁讲话 和从何处开始讲) 传送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输(对方在何处) 网络层:分组传送、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 走哪条路 可以到达该处)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信息帧 ( 每 一步应该怎么走)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 ( 对于上一层 的每步应怎样利用物理媒介)

OSI模型解析与应用

OSI模型解析与应用

OSI模型解析与应用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的领域中,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个重要而基础的概念。

本文将对OSI模型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网络应用中的具体应用。

二、OSI模型概述OSI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型,旨在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功能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共包含7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三、OSI模型详解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底层,主要负责将比特流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它关注的是电信号传输、电缆类型、连接器和网络设备等硬件实现的细节。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其主要任务是将数据流划分为适当的帧,处理帧的错误纠正和控制流量,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网络层网络层是处理分组传输的层次,主要负责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进行路由控制,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4. 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主要通过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等协议来完成。

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会话连接,确保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

6. 表示层表示层处理数据的编码和解码,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解释和处理。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的顶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等。

四、OSI模型的应用1. 网络设计与排错OSI模型为网络设计提供了指导原则,通过将网络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更好地进行网络规划和部署。

同时,在网络故障排除时,也可以利用OSI模型来追踪和定位问题所在的具体层次。

2. 协议开发与标准化OSI模型为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提供了指导,不同层级的协议可独立开发和验证,最终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 1-2】 OSI七层协议概述及线缆介绍

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 1-2】 OSI七层协议概述及线缆介绍

L2数据
传输媒体
物理层
从数据链路层
L2数据
到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允许接入网络资源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 提供网络互联
在媒体上传输比特; 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对数据进行转换、 加密和压缩
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 报文传输和差错控制
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 提供节点到节点方式的传输
物理层设备-集线器
A
B
C
D
Physical
所有的设备在同一个冲突域 (collision domain) 所有的设备都在同一个广播域( broadcast domain) 设备共享带宽
终端站点越多,冲突(域)越大 采用CSMA/CD机制
物理层设备-集线器

数据
现在的情况是PCA和PCC都要发数据,但是两人刚才都检测到HUB上是空闲的.那么两人都发.结果发生了冲突.两人都同时启动BACK OFF动作.随机的生成一个秒数,再发数据包.如果再与其他PC发送的数据包冲突.那么再次BACK OFF,BACK OFF一共可进行15次.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
4.传输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4.传输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1.物理层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
数据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1.物理层
应用层
应用层的作用: 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http(80)、ftp(20/21)、smtp(25)、pop3(110)、telnet(23)、dns(53)等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OSI七层模型是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的通信功能。

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分成了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协议。

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是OSI七层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

它定义了电气、机械和功能接口的特性,包括传输介质、电压等。

在这一层,主要的协议有:1. 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协议,用于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数据。

2. RS-232: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通信。

3. USB:USB是一种通用串行总线协议,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帧同步。

它将原始的比特流组织成以太网帧等格式。

主要的协议包括:1. Ethernet:同样出现在物理层,但也包括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2. PPP:点对点协议用于建立和管理点对点连接,如电话线上的拨号连接。

3.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主要应用于广域网。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它为数据包添加网络地址,并确定最佳的路径进行传输。

主要的协议包括:1. IP:互联网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负责在广域网中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寻址。

2. 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错误报告和网络状态查询。

3.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用于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的协议。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端到端的通信。

它提供了进程间的通信和数据分段重组。

常见的协议有:1.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2.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常用于实时传输和广播通信。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它提供了通信节点之间进行会话同步和错误恢复的机制。

常见的协议有:1. NFS:网络文件系统是一种基于会话层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共享文件。

G1-2SF

G1-2SF

G1-2SF简介G1-2SF是一种神经网络模型,被广泛用于语音合成领域。

它基于WaveNet架构,并使用了Glow模型中的流式自回归网络结构。

G1-2SF具有非常高的生成音频质量和语音自然度,被誉为目前最先进的语音合成模型之一。

背景语音合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将文字信息转换为自然流畅的语音。

过去的语音合成模型常常存在生成音频质量低、声音不自然等问题。

然而,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语音合成模型逐渐出现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G1-2SF就是其中的一种。

原理G1-2SF模型是基于WaveNet和Glow模型的结合。

WaveNet是一种流式自回归网络,其思想是通过对语音信号的分析和建模,实现对新语音信号的生成。

Glow模型是一个生成无监督流式自回归网络,能够将复杂的高维数据分布映射为简单的均匀分布。

G1-2SF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WaveNet和Glow模型结合起来,以期能够更好地生成高质量的语音。

具体来说,G1-2SF首先使用Glow模型对输入文本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得到的特征输入到WaveNet中进行语音生成。

这样一来,G1-2SF能够充分利用Glow模型的优势,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成的语音质量和自然度。

特点G1-2SF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质量的音频生成:G1-2SF利用WaveNet的自回归结构,能够生成高质量的音频信号,音质清晰自然。

2.自然度高:G1-2SF通过Glow模型对特征进行提取,进一步提升语音的自然度,使得生成的音频更加流畅。

3.高度可定制:G1-2SF模型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定制和改进,可以灵活地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

4.训练效果稳定:G1-2SF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效果,能够在较少的训练迭代次数下取得不错的结果。

应用G1-2SF模型在语音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自动语音助手、机器人交互等场景中,能够为这些系统提供流畅自然的语音输出。

此外,G1-2SF还可以应用于语音合成任务的研究领域,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和参考。

计算机网络模型解析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模型解析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模型解析与应用一、模型解析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模型指的是网络通信中的参考模型,它定义了网络通信中的各个层次,并规定了每个层次之间的服务接口与协议。

对于网络通信而言,选择合适的模型非常关键,因为它能够提供一种框架,使得网络通信变得更加可靠、高效和安全。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解析计算机网络模型,并探讨其实际应用。

二、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一种经典的网络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数据链路层则负责物理连接的建立和数据的传输,网络层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网络节点之间的传送,传输层提供了端到端的可靠传输,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管理通信会话,表示层处理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应用层则提供各种网络应用。

三、TCP/IP四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网络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处理物理连接和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网络层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和转发,传输层提供了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应用层则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

四、HTTP应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的一种,它是构建在TCP/IP协议上的。

HTTP提供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常用于万维网上的数据传输。

在HTTP应用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则返回相应的数据。

HTTP应用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网页浏览、文件下载、音视频传输等。

五、TCP传输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传输层协议的一种,它提供了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

TCP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过序列号和确认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同时提供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TCP传输的应用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六、IP路由IP(互联网协议)是网络层协议的一种,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IP协议使用IP地址进行节点间的路由选择和路由寻址。

网络中的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

网络中的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

网络中的七层模型、五层模型、四层模型一:ISO 七层模型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

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主要计算机生产厂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但它们都属于专用的。

为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其中高层,即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

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

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

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

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

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

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

示例:加密,ASC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

第二章TCPIP协议

第二章TCPIP协议

第二章网络协议TCP/IP众所周知,TCP/IP协议是整个因特网运行的基础,是因特网的灵魂,本章首先会介绍一下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将会着重分析研究数据包在TCP/IP网络传输过程中封装与解封的过程,这也是网络数据包捕获和分析的关键所在。

2.1 OSI七层参考模型我们都知道,要使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让它们使用同一种“语言”,通信协议就是两台计算机交换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在通信中所应共同遵守的规则,精确地定义了计算机在相互通信过程中的所有细节。

我们利用一个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从而使Internet成为一个允许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

例如,协议规定了每台计算机发送报文的格式和每个字段的含义,还规定了在各种情况下计算机应该做出什么反应,以避免差错从而达到最好的通信效果。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它是一种抽象的包含七层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规定的任务,每层之间都有相应的接口,除了第一层和第七层外,每一层即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又给上层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它既是服务的享有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

这种设计模型可以简化协议开发过程中的难度,每一层只需做好该层的工作并提供好向上的接口即可,在保证每一层实现效率的前提下,具体怎么实现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表2-1表示了0SI七层参考模型表2-1 OSI七层参考模型按照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观点,可将网络系统划分为7层结构,每一个层次上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并且上下层之间互相配合,完成网络数据交换的功能。

然而,OSI模型仅仅是一个参考模型,并不是实际网络中应用的模型。

实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商用网络模型是TCP/IP网络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四层,每一个层次上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4 H4 H4 H5 H5 H5 H5
计算机 2
AP2 5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4
3 2
链路层 首部
H2
H3 H3
链路层 尾部
T2
4 3 2 1
1
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分层的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注意:分层数目要适当。若层数太少,就会 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 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 程,为了减少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性, 大多数网络的实现都按层次的方式来组织,每 一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一层又都建立在它的 下层之上。不同的网络,其层的数量、各层的 名字、内容和功能不尽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网 络中,每一层都是通过层间接口向上一层提供 一定的服务,而把这种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细节 对上层加以屏蔽。 每相邻两层间交界处称为接口,同一系统相邻 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它实际上是一个逻 辑接口。
第2章
网络模型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网络模型
协议、服务和接口 层次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重要概念

网络中的通信是指在不同系统中的实体之间的通信。所 谓实体,是指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包括终端、应用软件、通信进程等。 通信双方在通信时需要遵循的一组规则和约定就是协议。 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语法规定通 信双方“如何讲”,即确定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 式;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准备“讲什么”,即需要发出何 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同步是 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是广义的同步。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 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 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实现(implementation)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 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 题。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 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协议必须将各种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 到,而不能假定一切情况都是很理想和 很顺利的。 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所设计协议能否应 付所有的不利情况。

应当注意:事实上难免有极个别的不利情 况在设计协议时并没有预计到。在出现这 种情况时,协议就会失败。因此实际上协 议往往只能应付绝大多数的不利情况。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服务类型:



面向连接服务类似电话系统服务模式。每一次完 整的数据传输都必须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 终止连接三个过程。“有序” 无连接服务类似邮政系统服务模式。其中每个报 文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每个报文在系统中独立 传送。无连接服务不能保证报文到达的先后顺序, 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 制实现。大多数面向连接服务都支持确认重传机 制,但确认和重传将带来额外的延迟。有些对可 靠性要求不高的面向连接服务(如数字电话网) 不支持重传。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协议的分层结构图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协议与服务:




服务是指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 作),服务定义了该层打算代表其用户执行哪些 操作,但是它并不涉及如何实现这些操作。 协议是一组规则,用来规定同一层上的对等实体 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这些 实体利用协议来实现它们的服务定义,它们可以 自由改变协议,但是不能改变服务。 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 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 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 层间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供的。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de jure)国际标准 OSI 并没有得到市场 的认可。事实上的(de facto ) 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 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 系结构 。
设备A
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
设备B
对等协议(第5层) 应用层 5层/4层接口 传输层 4层/3层接口 网络层 3层/2层接口 数据链路层 2层/1层接口 物理层 第 1层 物理层 第 2层 数据链路层 第 1层 物理层 第 3层 网络层 第 2层 数据链路层 第 1层 第 3层 网络层 第 2层 第 3层 对等协议(第4层) 应用层 5层/4层接口 传输层 4层/3层接口 网络层 3层/2层接口 数据链路层 2层/1层接口 物理层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Figure 2.2 因特网层次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计算机 1
AP1 5
注意观察加入或剥去首部(尾部)的层次
应用层首部 运输层首部 网络层首部
每台机器上负责在给定层上进行通信的进程称为对等进程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周子琛 2018年10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