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规定
故意伤害罪法律意见书
![故意伤害罪法律意见书](https://img.taocdn.com/s3/m/7280cf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5.png)
故意伤害罪法律意见书
尊敬的先生/女士:
我收到了您的来信,您希望了解有关故意伤害罪的法律意见。
在此,我将向您解释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定义以及相关法律条文。
然而,请注意,本意见书仅供参考,具体的法律建议还需咨询专业律师。
故意伤害罪是指有意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伤害结果,但他依然故意从事这种行为。
客观行为则是指犯罪人以暴力手段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对他人实施攻击、斗殴、虐待等行为。
此外,《刑法》还对故意伤害罪的危害结果进行了划分,比如轻伤、重伤、致人重伤或致人死亡等。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对于故意伤害行为,处以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并可以并处罚金;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可以并处罚金。
在处理故意伤害罪案件时,司法机关将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具体情况,例如故意的程度、危害后果、作案方式等。
同时,是否能够证明被告人犯罪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被害人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司法机关可能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羁押措施,确保案件调查的进行和对被告人的处罚执行。
总之,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罪名,对于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具体的刑期处罚将根据个案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裁定。
若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和建议,请务必咨询专业律师。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此致
敬礼
[您的名字]。
刑事常用法律条文
![刑事常用法律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3970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0.png)
刑事常用法律条文刑事法律条文是指适用于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它们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以及确保公平正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刑事常用法律条文。
1. 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故意杀人罪。
对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权。
2. 刑法第二百三十条:故意伤害罪。
对故意以非法手段侵害他人身体或健康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3. 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抢劫罪。
规定了以暴力、胁迫方法非法剥夺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4.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诈骗罪。
对于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5. 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聚众斗殴罪。
对于多人聚集在公共场所进行斗殴的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刑事处罚。
6.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贪污罪。
规定了公职人员非法侵占或转移公共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7. 刑法第二百九十七条:盗窃罪。
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擅自侵入他人住宅、单位或者其他场所,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8. 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走私罪。
对于非法出入境或者运输、贮存、交易走私货物的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刑事处罚。
9. 刑法第三百二十一条:强奸罪。
对于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10. 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猥亵儿童罪。
规定了以侵害方法对未成年人进行猥亵行为的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
11. 刑法第三百二十七条:拐卖妇女、儿童罪。
对于以强制或其他手段将妇女、儿童拐卖、绑架、收买、贩卖或者交易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12. 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诽谤罪。
规定了以虚构事实或者歪曲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以上仅列举了一部分常用的刑事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的存在与正确执行,保障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法律,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确理解和运用刑事法律条文,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保护社会的法制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残忍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残忍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44e8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e.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男,35岁,某市人。
因家庭琐事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后持刀将李某刺伤,致李某重伤二级。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争议焦点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张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应当如何从轻或减轻处罚?三、案例分析(一)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本案中,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致李某重伤二级,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张某实施了伤害行为,其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李某受伤的后果,仍然实施了伤害行为。
其次,张某的行为造成了李某重伤的后果,符合故意伤害罪的严重程度。
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关于自首情节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张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
首先,张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没有逃避侦查、审判。
其次,张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没有隐瞒、编造事实。
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自首。
(三)关于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张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其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具体如下:1. 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2. 张某在犯罪过程中,没有实施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犯罪情节较轻,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上海河南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
![上海河南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f619d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4.png)
上海河南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故意伤害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
在上海河南地区,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也是需要严格遵守的。
本文将从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影响、量刑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人有意地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或者使其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一种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故意伤害罪的影响故意伤害罪会对受害者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受害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故意伤害罪也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人们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信任度降低。
三、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犯罪人犯罪的情节和后果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轻伤:对受害人身体造成轻微伤害的犯罪人,应当按照刑法规定的轻伤罪的标准进行量刑。
轻伤罪的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重伤:对受害人身体造成重伤害的犯罪人,应当按照刑法规定的重伤罪的标准进行量刑。
重伤罪的刑期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残:对受害人造成残疾或者严重损伤的犯罪人,应当按照刑法规定的致残罪的标准进行量刑。
致残罪的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4、致死:对受害人造成死亡的犯罪人,应当按照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标准进行量刑。
故意杀人罪的刑期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追究故意伤害罪是一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犯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人应当依法受到刑事制裁,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五、结语故意伤害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犯罪行为,对受害者和社会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并加强对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法律讲堂故意伤害案件(3篇)
![法律讲堂故意伤害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02c5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5.png)
第1篇一、故意伤害案件概述故意伤害案件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他人,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行为。
故意伤害案件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本文将从故意伤害案件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二、故意伤害案件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故意伤害案件的主体。
2. 客体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
3. 主观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他人,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4. 客观要件故意伤害案件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的人身伤害。
人身伤害包括轻伤、重伤和死亡。
三、故意伤害案件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故意伤害案件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民事责任故意伤害案件的行为人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可以要求行为人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损失。
3. 行政责任对于轻微的故意伤害行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等。
四、故意伤害案件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故意伤害案件的案例分析:案例:被告人甲与被害人乙系邻居,因邻里纠纷,甲多次辱骂乙。
一日,甲与乙发生争吵,甲持菜刀将乙砍伤,造成乙重伤。
经鉴定,乙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
分析:1. 主体要件: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符合故意伤害案件主体要件。
2. 客体要件: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符合故意伤害案件客体要件。
遭受人身伤害的法律后果(3篇)
![遭受人身伤害的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31570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e.png)
第1篇一、引言人身伤害是指他人非法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等权利,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
在我国,法律对人身伤害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并对遭受人身伤害的受害者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救济。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遭受人身伤害的法律后果,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方面。
二、刑事责任1. 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对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1)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过失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民事责任1. 民事责任概述民事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对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1)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侵权行为人对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费用。
(2)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指侵权行为人向受害人表示歉意,承认错误。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是指侵权行为人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名誉损害。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伤人案件_法律(3篇)
![伤人案件_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630b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a.png)
第1篇一、引言伤人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刑事案件。
伤人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伤人案件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刑事责任、民事诉讼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伤人案件的法律概念及法律依据1. 法律概念伤人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刑事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等规定,明确了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三、伤人案件的刑事责任1. 刑事责任概述伤人案件的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嫌疑人因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刑事责任的具体承担(1)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重伤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打架斗殴至伤法律规定(3篇)
![打架斗殴至伤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e8abc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2.png)
第1篇一、引言打架斗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还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我国法律对打架斗殴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对致伤的打架斗殴行为更是严厉打击。
本文将详细阐述打架斗殴至伤的法律规定,旨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二、打架斗殴至伤的法律定义打架斗殴至伤,是指一方或者多方在斗殴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造成对方身体伤害的行为。
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打架斗殴至伤可以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和死亡四种情形。
三、打架斗殴至伤的法律责任1. 轻微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于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2. 轻伤(1)治安管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于殴打他人,造成轻伤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 重伤(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有权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
4. 死亡(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有权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
四、打架斗殴至伤的预防和处理1. 提高法律意识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学会自我保护遇到冲突时,要保持冷静,避免冲动行事,尽量避免参与打架斗殴。
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几年
![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几年](https://img.taocdn.com/s3/m/2651b1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2.png)
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几年概念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应当立案。
故意伤害他人,只有达法定的轻伤,重伤标准时,才构成本罪,予以立案。
犯罪构成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一、故意伤害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一、故意伤害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1、犯故意伤害罪的,通常情况下是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较常见的一种犯罪。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伤害罪与非故意伤害罪怎么区分1、故意伤害罪与非罪的界限,重点应把握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
故意伤害,是指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体组织完整性的破坏,一种是对人体器官机能的损害。
而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只造成人体暂时性的疼痛或神经轻微刺激,并不伤及人体的健康。
当然,殴打行为不伤及人体的健康并非定,而只能是相对而言的。
2、需要指出,有时殴打行为与伤害行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拳打脚踢,有时只造成轻微疼痛或一点表皮损伤、皮下出血,有时则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甄别行为人的行为的性质呢?不能仅以后果为标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造成伤害他人身体甚至死亡结果的就是故意伤害罪,而没有造成伤害的就是一般殴打行为。
而应符合全案情况,考察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因素,看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伤害他人,还是只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意外致人伤害或死亡。
司法实践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脚造成后果的行为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大一法律案例分析论文(3篇)
![大一法律案例分析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1c47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1.png)
第1篇摘要:本文以李某故意伤害案为例,从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规定、犯罪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刑法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的适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一、引言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中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其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李某故意伤害案是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故意伤害案件,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规定、犯罪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为我国刑法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的适用提供参考。
二、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李某故意伤害案的犯罪构成要件1. 客观要件:李某在酒后持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被害人重伤。
2. 客观要件: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具有社会危害性。
3. 主观要件:李某在犯罪过程中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他人,仍故意为之。
4. 主观要件: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的规定。
四、李某故意伤害案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李某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被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五、法律建议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人们认识到故意伤害罪的严重性。
2. 严格执法,加大对故意伤害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3. 完善立法,针对故意伤害罪的特点,制定更加详细、明确的法律规定,提高法律的适用性。
4. 加强对受害人的救助和保护,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173f710f90f76c660371a8c.png)
No matter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please don't give up lightly, because there is never a kind of persistence that can be disappointe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导读:要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将受到伤害的伤情作伤情鉴定,经过鉴定为轻伤、或者重伤以上,才会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地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具体而言,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要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将受到伤害的伤情作伤情鉴定,经过鉴定为轻伤、或者重伤以上,才会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故意伤害罪的“致人重伤"情节认定这里所说的“重伤”,依照刑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其中“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主要是指上述几种重伤之外的在受伤当时危及生命或者在损伤过程中能够引起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以及其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损伤,主要包括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骨盆部损伤、脊柱和脊髓损伤以及烧伤、烫伤、冻伤、电击损伤、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等致伤因素引起的损伤等。
法律依据: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故意伤害罪轻伤二级量刑标准及赔偿
![故意伤害罪轻伤二级量刑标准及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519823d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e.png)
故意伤害罪轻伤⼆级量刑标准及赔偿故意伤害不仅是⼀种犯罪⾏为,还是⼀种侵权⾏为,侵害了受害⼈的⾝体权,因此犯罪嫌疑⼈、被告⼈是需要赔偿受害⼈的相应的损失的。
双⽅当事⼈可以协商,也可以起诉。
有的朋友就会疑惑,故意伤害罪轻伤⼆级量刑标准及赔偿如何呢?下⾯就由店铺⼩编为⼤家解释⼀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故意伤害罪轻伤⼆级量刑标准及赔偿故意伤害他⼈⾝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侵害他⼈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出的合理费⽤,以及因误⼯减少的收⼊。
⼆、故意伤害罪是否可以调解故意伤害不可以调解,但是故意伤害罪是可以和解的,去达成和解赔偿协议及取得受害⼈的谅解,可以依法从宽处罚。
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不是⼀回事。
刑事和解和刑事调解只适⽤于刑事⾃诉案件。
其中,所有的⾃诉案件都可以进⾏和解,⽽刑事调解只适⽤于除公诉转⾃诉外的其他刑事⾃诉案件。
刑事和解是刑事⾃诉案件双⽅当事⼈⾃⾏达成和解协议,是⾃诉⼈向法院申请撤诉的⼀种是由。
刑事调解是刑事⾃诉案件双⽅当事⼈在法院主持的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制作调解书的活动。
刑事调解时法院结案的⼀种⽅式。
刑事和解也有别于辩诉交易,辩诉交易中公诉⼈⼀般根据所掌握的证据能否获得胜诉⽽决定是否进⾏交易,并不征求被害⼈意见,也不以赔偿、道歉作为条件,被害⼈被边缘化,交易的结果很有可能违背被害⼈的意愿。
⽽刑事和解则是被害⼈和加害⼈之间为了利益最⼤化⽽选择的案件解决⽅式。
法律依据:《刑法》第⼆百三⼗四条【故意伤害罪;组织出卖⼈体器官罪】故意伤害他⼈⾝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致⼈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年以上有期徒刑、⽆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以上就是⼩编为您整理的相关内容,故意伤⼈致轻伤赔偿需要根据受害⼈的实际损失来确定,需要赔偿受害⼈的医疗费。
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94fca3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6.png)
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故意伤害这项罪名我相信⼤家是很不耻的,因为⽆论出于何种原因出⼿伤⼈致使对⽅后半辈⼦带着伤残度过,这是很不对的,并且,如果是因为故意伤害⽽导致对⽅有伤残的情况,是需要按照其伤残程度进⾏赔偿的,那么店铺⼩编接下来就给⼤家整理⼀些关于故意伤害致使伤残的相关法律知识。
⼀、故意伤害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体的⾏为。
因违法⾏为造成轻伤以上的严重后果,很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的⾝体健康权,主要表现为实施了⾮法损害他⼈⾝体的⾏为。
关于故意伤害伤情鉴定程序的鉴定主体,实际上鉴定委托的主体⼀般为案件主办单位,⽽对伤情的鉴定实际由法医进⾏。
根据法律规定,⼈⾝伤害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的,公安机关应当进⾏伤情鉴定:(⼀)受伤程度较重,可能构成轻伤以上伤害程度的;(⼆)被侵害⼈要求作伤情鉴定的;(三)违法嫌疑⼈、被侵害⼈对伤害程度有争议的。
委托单位应审查被鉴定⼈提供的病历资料真实性,并在病历资料复印件上盖章确认。
委托单位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确认当事⼈存在被伤害的客观事实,才能出具伤情鉴定委托书。
刑事案件中的轻重伤鉴定,关系到是否够成刑事犯罪,属于侦查机关的职责。
因此,当事⼈⾃⼰不能委托鉴定。
如果认为伤情达到了轻伤以上严重程度,在公安机关未主动提出做伤情鉴定时,受害⼈可以主动要求公安机关做鉴定,但需提供相关鉴定材料。
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三⼗四条故意伤害他⼈⾝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致⼈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年以上有期徒刑、⽆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致⼈轻伤如何判处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适⽤缓刑的对象和条件:(⼀)适⽤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5adb9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8.png)
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标准(⼀)故意伤害罪的形态故意轻微伤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微伤结果,⽽实际上未造成或造成轻微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
伤害意图⾮常明显,且已经着⼿实⾏伤害⾏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伤害(未遂)论处。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为⼈,在伤害故意⽀配下实施了伤害⾏为,造成他⼈⾝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包含两种情况:⼀是⾏为⼈明显只具有轻伤的故意,但过失造成重伤;⼆是⾏为⼈明显具有重伤的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了重伤。
故意伤害致⼈死亡的,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
故意伤害没有致⼈死亡的,不得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的未遂犯。
(⼆)基于他⼈承诺伤害他⼈⾝体的⾏为这是较为棘⼿的问题。
许多国家的刑法只是明⽂规定处罚基于承诺的杀⼈,并且其法定刑轻于普通故意杀⼈罪的法定刑,但没有对基于承诺的伤害做出规定。
于是有⼈认为,既然刑法只规定了基于承诺的杀⼈罪,⽽没有规定基于承诺的伤害罪,就表明基于被害者承诺的伤害⼀概⽆罪。
(三)伤害胎⼉⾝体的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伤害胎⼉⾝体的,⼀般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但倘若⾏为⼈故意使⽤药物或者其他器具伤害胎⼉,旨在使该胎⼉出⽣后成为严重精神病患者或者造成缺乏四肢等严重残疾,事实上也造成这种伤害的(以下简称胎⼉伤害),应当如何处理由于故意伤害罪的对象是他“⼈”的⾝体,⽽胎⼉不是⼈,伤害胎⼉的⾏为不符合伤害“他⼈”的要件,故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还存在障碍。
然⽽,如果对这种⾏为不认定为犯罪,也有悖于刑法保护法益的⽬的。
(四)关于同时伤害的问题所谓同时伤害,是指⼆⼈以上没有意思联络⽽同时伤害他⼈的情形。
中国刑法没有将同时伤害特别规定为共同伤害,所以,对同时伤害不能认定为共同伤害,⽽应按照以下原则处理:⑴同时伤害⾏为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的,都不承担刑事责任。
⑵同时伤害⾏为造成了轻伤结果,但证据表明该轻伤由⼀⼈⾏为所致,却不能辨认该轻伤为何⼈造成时,也不能追究任何⼈的刑事责任。
伤害案件立案法律依据(3篇)
![伤害案件立案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b9cb8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f.png)
第1篇一、引言伤害案件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地侵害他人身体或者健康,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残疾或者死亡的行为。
在我国,伤害案件的处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旨在阐述伤害案件立案的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刑法相关条款1. 故意伤害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过失致人重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过失致人死亡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四、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三段论分析法律案例(3篇)
![三段论分析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3f655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4.png)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
本文将以《张三故意伤害案》为例,运用三段论分析方法,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法律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段论分析(一)大前提: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仍然实施该行为。
2. 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指对他人身体造成实际损害,包括轻伤、重伤和死亡。
3. 造成轻伤以上后果:指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以上程度。
(二)小前提:张三故意伤害行为的认定在本案中,张三与被害人李某因琐事发生争执,张三持刀将李某刺伤,致其重伤。
根据案件事实,可以认定以下事实:1. 张三持刀刺伤李某,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
2. 李某身体受到严重伤害,达到重伤程度。
3. 张三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三)结论: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三段论分析,大前提为故意伤害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小前提为张三故意伤害行为的认定,结论为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因此,张三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一)故意伤害罪的认定在本案中,张三持刀刺伤李某,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且李某身体受到严重伤害,达到重伤程度。
根据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张三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本案中,张三的行为致李某重伤,依法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考虑到张三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法院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三)法律适用与启示1. 法律适用:本案中,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认定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4e3df81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a.png)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故意伤害罪是我国刑法中比较常见的罪名之一。
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出于故意而对他人身体实施暴力行为,造成对方伤痛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伤害罪的认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和主观上的故意。
例如,有人对某个人不满,故意用拳头打了对方的脸,那么这个行为就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其次,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直接犯罪行为。
直接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亲自实施犯罪行为,直接导致了对方身体受伤。
例如,有人用刀子割伤他人的手臂,那么这个行为就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最后,还需要考虑行为的结果。
结果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对方身体的实际受伤。
通过对被害人伤情的评估以及医学鉴定,可以确定伤害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犯罪的量刑。
以下是三个故意伤害罪司法认定的案例:案例一:2019年某市张某因与邻居发生口角,将邻居李某打伤。
经过法医鉴定,李某的左脸部有轻微软组织损伤,已治愈。
根据法律规定,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案例二:2020年某县刘某为寻求报复心态,用刀刺伤了张某的背部,致使其左侧背部的皮肤裂开,伤势较重。
鉴定结果显示,张某的伤势需要3周的时间治愈。
刘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案例三:2018年某市王某因家庭纠纷,趁着对方熟睡,用锤子将对方头部打伤。
经过鉴定,受害人头部骨折、时间需要较长恢复。
王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综上所述,故意伤害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犯罪,对于司法认定主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直接犯罪行为以及结果。
在司法实践中,一旦认定故意伤害罪,将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
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暴力、保障他人身体安全和尊严。
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的认定并不仅仅只是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
还需要考虑情节的严重性、有无前科、是否自动投案等因素。
如果加重了犯罪嫌疑人的罪责,就必须对其作出相应的惩罚。
可以发现,在多个案例中,故意伤害罪都是因为人的情感和冷静思考的缺失时而产生的。
打架案件法律规定(3篇)
![打架案件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a4cb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9.png)
第1篇一、引言打架,作为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秩序。
我国法律对于打架行为有明确的规定,旨在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打架案件的法律规定,包括打架的定义、法律责任、证据收集、法律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二、打架的定义打架,是指行为人故意以暴力手段攻击他人身体,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者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打架行为包括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聚众斗殴等。
三、打架的法律责任1. 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故意毁坏财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 聚众斗殴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多次聚众斗殴的;(2)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3)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严重后果的;(4)持械聚众斗殴的。
四、证据收集1. 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证明打架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
证人应当是了解案件情况的第三人,其证言应当真实、客观、准确。
2. 物证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
在打架案件中,物证主要包括:受伤人员的伤情鉴定报告、现场勘查照片、被打坏财物的照片等。
3. 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是证明打架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
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可以调取相关场所的视频监控资料,以证明案件事实。
4. 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对自己行为和案件事实的陈述。
在打架案件中,当事人陈述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需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打人要承担的法律后果(3篇)
![打人要承担的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c9158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3.png)
第1篇在我国,法律对于公民的人身权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保护。
打人行为,即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打人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打人的定义、打人的法律后果以及如何防范打人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打人的定义打人,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疼痛、残疾、死亡或者使他人精神受到损害的行为。
打人行为既包括肢体上的打击,如拳打、脚踢、棍打等,也包括言语上的侮辱、诽谤等。
打人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 故意性:打人行为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仍然故意为之。
2. 伤害性:打人行为对他人身体或精神造成伤害。
3. 违法性:打人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二、打人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打人行为构成刑事犯罪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致人重伤、死亡的,将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民事责任打人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典,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
赔偿范围包括:(1)医疗费:包括治疗费、医药费、住院费等。
(2)护理费:指因受伤需要他人护理的费用。
(3)交通费:指因受伤需要乘坐交通工具而产生的费用。
(4)误工费:指因受伤导致无法工作而减少的收入。
(5)残疾赔偿金:指因受伤导致残疾,需要赔偿的费用。
(6)死亡赔偿金:指因受伤死亡,需要赔偿的费用。
3. 行政责任打人行为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行为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三、如何防范打人行为1. 加强法治教育:通过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人们明白打人行为的危害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他人侵犯人身权利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避免打人行为的发生。
3.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公安机关要加大对打人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案件专业的法律点评(3篇)
![案件专业的法律点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da8b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d.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年某月某日,被告人李某因邻里纠纷,持刀将被害人张某刺伤,经鉴定,张某伤势为重伤二级。
此案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法院审理,被告人李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二、案件分析1.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案中,被告人李某故意伤害被害人张某,致其重伤二级,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2.犯罪动机与目的从案件背景来看,被告人李某因邻里纠纷持刀伤人,其犯罪动机源于邻里矛盾。
邻里纠纷虽然不是故意伤害罪的直接原因,但却是导致犯罪动机的诱因。
李某的犯罪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伤害张某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3.犯罪手段与后果本案中,被告人李某使用刀具作为犯罪工具,手段残忍。
其犯罪行为直接导致了被害人张某重伤二级的严重后果,给被害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4.犯罪情节与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被告人李某故意伤害被害人张某,致其重伤二级,依法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法律点评1.邻里纠纷并非不可调和,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本案的起因是邻里纠纷,这提醒我们,邻里之间应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遇到矛盾和纠纷,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避免采取暴力手段,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法律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处罚力度较大,有助于震慑犯罪本案中,被告人李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于故意伤害罪的严厉打击。
这一判决有助于震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
3.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本案的发生,反映出部分公民法治意识的淡薄。
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预防和减少故意伤害犯罪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故意伤害罪的法律规定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故意伤害严重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
构成故意伤害罪,某人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所谓伤害是指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如断手指、挖眼睛等和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如使人失去听觉、视觉、神经机能失常等。
但这些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是因正当防卫等合法行为而伤害他人身体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即对死亡结果,行为人属于过失)。
其犯罪构成的特征是:(1)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但是并不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有致人伤害的故意而没有致人死亡的故意,主观上是故意加过失的双重罪过。
故意伤害处罚: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是指实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为又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具体说来,即在本法条文标有“致人重伤”、“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等字样的犯罪,应当按照本法各该条的规定,定罪量刑,不再适用本条的规定。
例如,放火、决水、爆炸、投毒致人重伤的,按本法第115条定罪量刑;强*妇女或者*淫幼女致使被害人重伤的,按本法第236条定罪量刑;非法拘禁致人重伤的,按本法第238条定罪量刑;抢劫致人重伤的,按本法第263条定罪量刑。
故意伤害罪详解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
应注意的是,本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认为是犯罪。
只有当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而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
例如,军人战时自伤,以逃避履行军事义务的,应按本法第434条追究刑事责任。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1、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前者如拳打脚踢、刀砍枪击、棒打石砸、火烧水烫等;后者则如负有保护幼儿责任的保姆不负责任,见幼儿拿刀往身上乱戳仍然不管,结果幼儿将自己眼睛刺瞎的行为,就可构成本罪。
既可以由自己实施,又可以利用他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实施,还可以利用驯养的动物如毒蛇、狼犬等实施。
既可以针对人身的外表,造成外部组织的残缺或容貌的毁坏,又可以针对人体的内部,造成内部组织、器官的破坏,妨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总之,无论是直接由本人实施还是间接实施,亦无论是针对何种部位,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出于故意,能造成他人的人身健康伤害,即可构成本罪。
2、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是非法进行的如果某种致伤行为为法律所允许,就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正当防卫造成伤害而未过当的,医生对病人截肢治病等。
经被害人同意的伤害,是否合法,要做具体分析。
如果被害人的同意是为了达到危害社会的目的,这种同意不能排除伤害行为的非法性;如果这种同意是为了有益于社会的目的、则可以排除他人伤害行为的非法性。
对于具有激烈对抗性体育运动项日中发生的伤害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也应作具体分析。
如果这种致伤动作本身为该项运动项目的规则所允许,这种伤害一般不能认为具有刑法上的非法性。
如在足球比赛时,依据“合理冲撞规则”所实施而引起伤害的动作,一般不认为是伤害罪:如果比赛中动作粗鲁,明显违反规则要求,具有伤害他人身体故意的,也应按故意伤害罪论处。
3、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本罪只是一般性的拳打脚踢、推拉撕扯,不会造成伤害结果的,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伤害结果其表现可多种多样,有的是破坏了他人组织的完整性,如咬去鼻子、砍断手脚;有的是损害了他人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听觉、视觉、味觉丧失,精神失常等。
但就结果的严重程度而言,则有3种形态,即轻伤、重伤或死亡。
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如没有达到伤害等级或虽达到等级却属轻微伤,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谓轻伤,是指由于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
鉴定应当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果包括损伤当时的伤情、损伤后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所谓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丧失听、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以及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损害的伤害。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末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
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
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
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
在故意伤害致死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混合罪过形式,即同时具有伤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过失,这是区别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同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标志。
二、故意伤害罪的刑法条文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罪的常见问题1、故意伤害罪的形态?故意轻伤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轻伤结果的,不宜以犯罪论处。
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且已经着手实行重伤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重伤(未遂)论处。
故意伤害致死的,属于结果加重犯,行为人主观上对伤害持故意,对致人死亡有过失。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故意伤害造成重伤的,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明显只具有轻伤的故意,但过失造成重伤;二是行为人明显具有重伤的故意,客观上也造成了重伤。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
故意伤害没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的未遂犯。
故意伤害致死的成立,客观上要求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死亡没有故意,但具有预见可能性。
既然是伤害致死,当然应将死亡者限定为伤害的对象,即只有导致伤害的对象死亡时才能认定为伤害致死。
但对于伤害的对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应注意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
易言之,在伤害对象与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应根据行为人对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预见可能性以及有关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认定是否伤害致死。
(1)如果行为人甲对被害人乙实施伤害行为,虽然没有发生打击错误与对象认识错误,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同时伤害丙却仍然实施伤害行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
(2)如果行为人A本欲对被害人B实施伤害行为,但由于对象认识错误或者打击错误,而事实上对C实施伤害行为,导致C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处理事实错误的法定符合说,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不只是为了保护特定人的身体健康,而是为了保护一切人的身体健康;只要行为人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也伤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伤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
故意伤害致死也是如此。
B与C的身体均受刑法保护,发生对象认识错误或打击错误并不影响A 的伤害行为性质,理当以故意伤害致死论处。
(3)如果行为人张三对李四实施伤害行为,既没有发生事实认识错误,也不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同时伤害王五,由于某种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则难以认定张三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致死。
2、基于他人承诺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是否成立故意伤害罪?许多国家的刑法只是明文规定处罚基于承诺的杀人,并且其法定刑轻于普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但没有对基于承诺的伤害做出规定。
于是有人认为,既然刑法只规定了基于承诺的杀人罪,而没有规定基于承诺的伤害罪,就表明基于被害者承诺的伤害一概无罪。
有人则得出相反结论:既然刑法只是特别规定了基于承诺的杀人,而没有特别规定基于承诺的伤害,就表明对基于承诺的伤害一概按普通伤害罪处理。
二者似乎都走向了极端,于是出现了两种中间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被害者承诺的伤害案中,如果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就不问伤害的轻重,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如果不违反公序良俗,即使造成了重大伤害,也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一。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基于被害者承诺的伤害案中,如果行为造成了重大伤害,就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但一般认为,在被害者承诺伤害的情况下,对造成重伤的宜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从与得承诺杀人的关联来考虑,造成重伤的行为通常是对生命造成了危险的行为,而经被害者承诺的杀人没有例外地构成故意杀人罪,故对造成重伤的同意伤害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比较合适。
对基于被害者承诺造成轻伤的,不宜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3、什么情况下属于同时伤害?应当对其怎样处理?所谓同时伤害,是指二人以上没有意思联络而同时伤害他人的情形。
我国刑法没有将同时伤害特别规定为共同伤害,所以,对同时伤害不能认定为共同伤害,而应按照以下原则处理:(1)同时伤害行为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的,都不承担刑事责任。
(2)同时伤害行为造成了轻伤结果,但证据表明该轻伤由一人行为所致,却不能辨认该轻伤为何人造成时,也不能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责任。
(3)同时伤害行为造成了重伤结果,但证据表明该重伤由一人行为所致,却不能辨认该重伤为何人造成时,可以对各行为人追究故意伤害未遂的刑事责任。
(4)同时伤害行为造成了轻伤或者重伤,并能认定各自的行为造成了何种伤害的,应当分别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