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第1-3章习题
电子与电工技术 第1~3章 检测题
第1章检测题〔共100分,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把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那么负载越大,通过负载的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就越大;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越小。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多元而复杂,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那么是单一和确切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大电流、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弱电电路的特点那么是小电流、小功率。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常见的有源电路元件是电压源元件和电流源元件。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
此类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功率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吸收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非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供出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与负载电阻的数值相等,这种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匹配,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U S2/4R S。
9、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相对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欧姆定律的约束;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KCL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那么受KVL定律的约束。
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三大根本规律。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电路分析中描述的电路都是实际中的应用电路。
〔错〕2、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总是由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
〔错〕3、大负载是指在一定电压下,向电源吸取电流大的设备。
〔对〕4、电压表和功率表都是串接在待测电路中。
电工 习题1 第三章3#111
()U m = 537V ,U = 1
537 = 380V 2 ω 314 ω = 314rad / s, f = = = 50 H Z 2π 2 × 3.14 π 1 1 T= = = 0.02 s,ψ u = − f 50 3
(2) uab的波形如图所示:
7π (3)u (0.015) = 537 sin(100π × 0.015 − ) = 537 sin = −268.5V 3 6
• •
U m = R I m = 200 × 0.83∠57.87 o = 166∠57.87 o V U Cm = − jX C I m = 318.47 × 0.83∠(57.87 o − 90o ) = 264.33∠ − 32.13o V i = 0.83 sin(100πt + 57.87 o ) A u R = 166 sin(100πt + 57.87 o )V uC = 264.33 sin(100πt − 32.13o )V
3-3 下列关于有效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 A.任何周期量(指电量)的有效值都等于该周期量的均方根值。 B.任何周期量的有效值都等于该周期量的最大值的1 / 2 。 C.如果一个周期性电流和一个直流电流分别通过同一电阻,在某一 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则该直流电流的数值就是上述周 期性电流的有效值。 D.正弦量的有效值与参考方向和计时起点的选择以及初相无关。
3-11 已知电压uab=537sin(314t-π/3)V, (1)求它的幅值、有效值、角频率、频率、周期、初相; (2)画出它的波形图; (3)求t=0.015 s时的瞬时值,并指出它的实际方向; (4)求自t=0 s开始,经过多少时间,uab第一次达到最大值; (5)写出uba的解析式,画出它的波形图。 解
线性第1-3章习题
1.5习题解答1-1 一块本征锗半导体,掺入三价受主杂质硼,浓度为1.5×1015cm -3,试分别求出T=300K (27℃)、400K (127℃)时自由电子和空穴热平衡浓度值,并指出相应半导体类型。
解:T=300K 时,n i =1.5×1010cm -3<<N a ,因此,p 0≈N a =1.5×1015cm -3 ,n 0=n 2i /p 0≈3.84×1011cm -3。
由于p 0>>n o ,故为P 型半导体。
T=400K 时,n i =AT e =1.62×1015cm -3由于n i >N a ,因此,必须利用p 0=N a +n 0及n 0p 0=n 2i 两方程联立求解,经分析计算得知:p 0=2.5×1015cm -3、n 0=1.03×1015cm -3,由于p 0与n 0近似相等,故为本征半导体。
1-2 一块本征硅半导体,掺入五价元素砷,浓度为1014cm -3,试分别求出T=300K 、500K 时自由电子和空穴的热平衡浓度值,并指出相应半导体类型。
解:T=300K 时,n i =1.5×1010cm -3<<N d ,则n 0≈N d =1014cm -3因此p 0=n 2i /n 0≈2.25×106cm -3。
由于p 0<<N 0,故为N 型半导体。
T=500K 时n i = AT e = 3.49×1014cm -3,由于n i 与掺杂浓度N d 近似相等,故为本征半导体。
1-3 在本征硅半导体中,掺入浓度为5×1015cm -3的受主杂质,试指出T=300K 时所形成的杂质半导体类型。
若再掺入浓度为1016cm-3的施主杂质,则将为何种类型半导体?若将该半导体温度分别上升到T=500K 、600K ,试分析为何种类型半导体。
电路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1-1解:(1)题1-1图(a )中,u 、i 在元件上为关联参考方向;题1-1图(b )中,u 、i 在元件上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题1-1图(a )中,p =ui 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因为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题1-1图(b )中,p =ui 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因为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发出功率)。
(3)在题1-1图(a )中,p =u i <0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在题1-1图(b )中,p =ui >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2解:u 、i 参考方向的关联与否,须对某一元件、支路或端口而言。
题1-2图(a )中,u 、i 的方向对N A 是非关联的,对N B 是关联的;因此,p =ui 表示了N A 发出的功率,也即N B 吸收的功率。
在题1-2图(b )中,u 、i 的方向对N A 是关联的,对N B 是非关联的;因此,p =ui 表示了N A 吸收的功率,也即N B 发出的功率。
注意:这些结论不论u 、i 的乘积是正或负,都是成立的。
1-3解:元件A 上,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C 、D 与E 上,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
因而有元件A 发出功率为:W W p A 300560=⨯=发 元件B 吸收功率为:W W p B 60160=⨯=吸 元件C 吸收功率为:W W p C 120260=⨯=吸 元件D 吸收功率为:W W p D 08204=⨯=吸 元件E 吸收功率为:W W p 40220E =⨯=吸不难证明:吸吸吸吸发E D C B p p p p p +++=A 。
因此,整个电路功率是平衡的。
1-4解:(1)图(a )中,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i u 31010⨯= (2)图(b )中,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i u 10-=(3)图(c )中,u 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同,V u 10= (4)图(d )中,u 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V u 5-= (5)图(e )中, i 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同,A i 31010-⨯=(6)图(f )中, i 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A i 31010-⨯-= 1-5解:题1-5图(a )中,流过15V 电压源的2A 电流与激励电压15V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电压源发出功率W W p 30215s U =⨯=发;2A 电流源的端电压()V V U A51525=+⨯-=,此电压与激励电流问关联参考方向,因此,电流源吸收功率W W p Is 1025=⨯=吸。
电路基础第1章习题解答.docx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1-1 题 1-1 图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 ab 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2Ab 1Ab a-8Aba- a+6V+-8V-+-10V -(a)(b)(c)-2Aba-1Aa-2Aa+ -b-+ b--6V+-8V 16V (d)(e)(f)题 1-1 图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 a ) U =6V, P =6×2= 12W消耗功率ab( b ) U ab =-8V , P =1×(-8)=-8W 提供功率( c ) U ab =-10V, P =-(-8) (-10)=-80W提供功率( d ) U =-8V, P =-(-2)(-8)=-16W提供功率ab( e ) ab =-(-6)=6V,=-(-1)(-6)=-6W提供功率UP( f ) U ab =-16V, P =(-2)16=-32W提供功率1-2 在题 1-2 图所示各元件中, 已知:元件 A 吸收 66W 功率,元件 B 发出 25W 功率; 元件 C 吸收负 68W 功率,求 i 、 u 和 i 。
ABCi A-5Ai CA--B++C-+u B-4V6V题 1-2 图解 根据题意,对元件A ,有A=6 A =66,i A==11APi对元件 B ,有B=-5 B =-25,B==5VP uu对元件 C ,有P C =-4 i C =-68, i C ==17A1-3 题 1-3 图所示电路中, 5 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I 1=-2A ,I 2=3A , I 3=5A , U =70V ,U =-45V , U =30V , U =-40V , U =-15V 。
1 2 3 45(1)试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元件是负载(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验证功率平衡U 4U 5I 1+-4+-I3-+5+-I 2++++-+U1 1U 33U2 2----+ -题1-3 图解( 1)图中虚线箭头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路1-9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定律)习题解答一、选择题1.KVL 和KCL 不适用于 D 。
A .集总参数线性电路;B .集总参数非线性电路;C .集总参数时变电路;D .分布参数电路2.图1—1所示电路中,外电路未知,则u 和i 分别为 D 。
A .0==i u u S ,; B .i u u S ,=未知;C .0=-=i u u S ,;D .i u u S ,-=未知/3.图1—2所示电路中,外电路未知,则u 和i 分别为 D 。
A .S i i u =∞=, ;B .S i i u -=∞=, ;C .S i i u =未知, ;D .S i i u -=未知,4.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按照“节点是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的定义,该电路的总节点个数为 A 。
A .5个;B .8个;C .6个;D .7个5.在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C 。
A .45W ; B .27W ; C .–27W ; D .–51W|二、填空题 1.答:在图1—5所示各段电路中,图A 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关联 参考方向;图B 中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非关联 参考方向;图C 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关联 参考方向;图D 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是 非关联 参考方向。
2.答:图1—6所示电路中的u 和i 对元件A 而言是 非关联 参考方向;对元件B 而言是 关联 参考方向。
…3.答:在图1—7所示的四段电路中,A 、B 中的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C 、D 中的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4.答:电路如图1—8所示。
如果10=R Ω,则10=U V ,9-=I A ;如果1=R Ω,则 10=U V ,0=I A 。
5.答:在图1—9 (a)所示的电路中,当10=R Ω时,=2u 50V ,=2i 5A ;当5=R Ω时,=2u 50V, =2i 10A 。
在图1—9 (b)所示的电路中,当R =10Ω时,2002=u V,202=i A ;当5=R Ω时,1002=u V, 202=i A 。
电路第1章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1-1 说明题1-1图(a )、(b )中: (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0u >、0i <,图(b )中0u >,0i >,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解(1)图(a )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图(b )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
(2)图(a )中由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所以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
图(b )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所以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图(a )中0u >、0i <,所以0ui <。
而图(a )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关联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吸收的功率为负,所以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图(b )中0u >,0i >,所以0ui >。
而图(b )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是非关联的,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发出的功率为正,所以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
1-3 求解电路以后,校核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一部分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总功率。
试校核题1-3图中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正确。
解:由图可知元件A 的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其余元件的电压电流均为关联参考方向,所以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605300W 0A P =⨯=>发 发出功率300W ,60160W 0B P =⨯=>吸 吸收功率60W , 602120W 0C P =⨯=>吸 吸收功率120W ,题1-1图 题1-3图40280W 0D P =⨯=>吸 吸收功率80W , 20240W 0E P =⨯=>吸 吸收功率40W ,电路吸收的总功率为601208040300B C D E p p p p p W =+++=+++= 即元件A 发出的总功率等于其余元件吸收的总功率,满足功率平衡。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第1章 习题一、填空题1-1.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 。
1-2.习惯上把 运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3.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能量的得失量定义为这两点间的 。
1-4.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 方向。
1-5.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 方向。
1-6.电压和电流的负值,表明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1-7.若P>0(正值),说明该元件 功率,该元件为 。
1-8.若P<0(负值),说明该元件 功率,该元件为 。
1-9. 定律体现了线性电路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定律则是反映了电路的整体规律,其中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结点上汇集的所有 的约束关系,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回路上所有 的约束关系,具有普遍性。
1-10.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出)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 。
1-1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元件的 代数和为零。
二、选择题1-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A 、一定为正值B 、一定为负值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1-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A 、6VB 、-6VC 、14V1-3.当电阻R 上的u 、i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A 、Ri u =B 、Ri u -=C 、 i R u =1-4.一电阻R 上u 、i 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 =-10V ,消耗功率为0.5W ,则电阻R 为A 、200ΩB 、-200ΩC 、±200Ω1-5.两个电阻串联,R 1:R 2=1:2,总电压为60V ,则U 1的大小为A 、10VB 、20VC 、30V1-6.已知接成Y 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A 、全是10ΩB 、两个30Ω一个90ΩC 、全是90Ω1-7.电阻是 元件,电感是 的元件,电容是 的元件。
电路理论习题解答 第一章
1.5
u /V
内阻不为零
+ us
R0
I
+
u
RL
−
伏安关系曲线
−
I/A 0.15
0
1.5
u /V
注:这里的伏安关系曲线只能在第一象限,原因也是,一旦出了第一象限, u 和 I 的比值就 变为负的了,反推出的 RL 就变为负值了,与题意不符。
V
V
1.5V
1.5V
R 内阻为零时 内阻不为零时
R
1-9 附图是两种受控源和电阻 RL 组成的电路。现以 RL 上电压作为输出信号,1)求两电路的电 压增益(A,gmRL);2)试以受控源的性质,扼要地说明计算得到的结果。
1) 如果不用并联分压(在中学就掌握的东西),当然也可以用两个回路的 KVL 方程和顶部 节点的 KCL 方程,得出上面的 H(jω)的表达式,但是显然这样做是低效的。 2) 事实上,本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习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题目,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中的一 种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 a) 只要没有要求,任意的逻辑完整的解题思路都是可取的; b) 学习者可以视自己的练习目的选择一种简单熟悉的方法、或者一种较为系统的方法、 或者多种方法来完成习题。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 已知电路中某节点如图,I1=-1A,I2=4A,I4=-5A,I5=6A,用 KCL 定律建立方程并求解 I3 ( 4A )
图 1-1 解:由 KCL 定律:任一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与 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相同。 即: I1+I3+I4+I5=I2 =〉-1+(-5)+6+I3=4 =〉I3=4(A)
1 2
电工部分习题解答(1,2,3)
第一章 习题解答1-1 在图1-39所示的电路中,若I 1=4A ,I 2=5A ,请计算I 3、U 2的值;若I 1=4A ,I 2=3A ,请计算I 3、U 2、U 1的值,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并验证功率是否平衡。
解:对节点a 应用KCL 得 I 1+ I 3= I 2 即4+ I 3=5, 所以 I 3=1A 在右边的回路中,应用KVL 得6⨯I 2+20⨯I 3= U 2,所以U 2=50V 同理,若I 1=4A ,I 2=3A ,利用KCL 和KVL 得I 3= -1A ,U 2= -2V 在左边的回路中,应用KVL 得20⨯I 1+6⨯I 2= U 1,所以U 1=98V 。
U 1,U 2都是电源。
电源发出的功率:P 发=- U 1 I 1- U 2 I 3=-98⨯4-2=-394W 负载吸收的功率:P 吸=2021I +622I +2023I =394W 二者相等,整个电路功率平衡。
1-2 有一直流电压源,其额定功率P N =200W ,额定电压U N =50V ,内阻R o =0.5Ω,负载电阻R L 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40所示。
试求:⑴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R L 的大小;⑵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⑶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⑴A U P I N N N 450200===Ω===5.12450N N L I U R ⑵ =⨯+==0R I U U U N N S OC 50+4⨯0.5 = 52V ⑶ A R U I S SC 1045.0520===图1-39 习题1-1图 图1-40 习题1-2图1-9 求图1-44所示电路中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的电压,并求图1-44a 中电压源的电流及图1-44 b 中电流源的电压,判断两图中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起电源作用还是负载作用。
解:图1-44a 中,A I R 2=,V U R 2=,电压源的电流A I 2=。
孙肖子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1-3章答案
uo1
R2 R1
ui1
R2 R3
UM
1
R2 R1 // R3
E1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图2-4 例2-3的分解电路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由图2-4(b),根据叠加原理,得
uo
R7
// 1
jC
R3
Ua
R7
// 1
jC
R4
uo1
1
R7
//
1
jC
R3 // R4
RL=
Ro 10
。
第一章 绪 论
图P1-1
第一章 绪 论
解
(1)
Ui
Ri Rs
Ri
Us
10Rs Rs 10Rs
Us
10 11
Us
Uo
AuoUi
Ro
RL RL
10
10 11
Us
10Ro Ro 10Ro
10
10 11
10 11
Us
因此 (2)
Aus
Uo Us
1010 10 11 11
8.264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图2-1 例2-1的电路图
第二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
解 (1) (a)图引入了负反馈,故
Auf
uo ui
R2 R1
(2) (b)图引入了负反馈。因为uo与ui反相,uo经A2、R3、
R2构成的反相比例放大器反相放大,再经R4和R5分压后加到
A1的同相输入端,U+与U-同相相减,所以是负反馈。可根
解 因为uo(t)=-uC(t),所以uo(0)=uC(0)。该电路为理想 反相积分器,输入输出关系式为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认识电路3-1电现象习题新版教科版
3.[2020·沈阳]将与毛衣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 如图所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 __带__电____,会___吸__引___不带电的头发。
返回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 ___排__斥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吸__引___。
返回
5.验电器的作用是__检__验__物__体__是__否__带__电____,其原理是 利用___同__种__电__荷__相__互__排__斥_______。
返回
11. 如图所示是一只猫在毛毯上打滚后身上沾了多个气 球的情景。猫打滚过程中与毛毯之间发生了 __________现象,轻小的气球能沾在猫身上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猫在毛毯上打滚后身上沾了多个气球,是因为猫 在打滚过程中与毛毯相互摩擦带电,轻小的气球能沾在猫 身上是因为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质。 【答案】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质
(2)实验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也相互排 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同__种__电__荷__互__相__排__斥_____。
【点拨】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两 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也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过 的两根玻璃棒带同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带的 也是同种电荷,所以得出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时,它们会相互吸引,这说明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 是___异_____(填“同”或“异”)种电荷。
【点拨】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带的电荷是异种的,所以靠近时,它们之间会相 互吸引。
返回
电路(第一章)习题
电路(第一章)1—1、说明图(a),(b)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 >0,i <0;图(b)中u >0,i >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解:(1)u 、i 的参考方向:(a )关联 (b )非关联 (2)u i 乘积表示功率:(a )吸收 (b )发出(3)如果在图(a)中u >0, i <0元件实际是发出功率;图(b)中u >0,i >0元件实际还是发出功率。
1—3、试校核图中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满足功率平衡。
解: W p A 300560=⨯=(u 、i 参考方向非关联,为发出功率)W p B 60160=⨯= W p C 120260=⨯= W p D 80240=⨯= W p E 40220=⨯=(P B 、P C 、P D 、P E u 、i 参考方向关联,为吸收功率)W P P P P p E D C B A 300=+++=1—4、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下,写出各元件u 和I 的约束方程(元件的组成关系)。
解:(a) u =-R i =-10×103 i (b) u=-L dt di =-20×103dtdi (c) u =C dt du =10×610-dtdu (d) u =-5V (e) i = 2A(a)u (b) 题1—1图题1—3图(a) (b) u-(c) u (d)u (e) 题1—4图1—9、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2Ω,L=1H ,C=0.01F, u c(0)=0V 。
若电路的输入电流为: (1)A t i )32sin(2π+=;(2)te i -=A 。
试求两种情况下当t>0的R u 、L u 和C u 值。
解:(1))32sin(4π+==t Ri u R V ;)32cos(4π+==t dt di L u L V ; ⎰+-==tC t idt C u 0)32cos(100501πV 。
第1-3,11章节习题
2012年春季《电工学》习题(上)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第1章 电路概念与分析方法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电阻元件R 消耗电功率10W ,则电压U 为( )。
A )-5V B )5V C )20VU+R 题1图2.图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为( )。
A )2 V B )-4 V C ) -2 V- 2 k 7 k ΩΩ题2图3.图示电路中,U 、I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U = (I S + I )R 0 B )U = (I S -I )R 0 C )U = (I - I S )R 0R L题3图I 2题4图4.图示电路中电流I 2为( )。
A )7AB )3AC )-3A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6.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221Ω2V 2A图 1图 2+题6图7.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8.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
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I RU 2A 14VSS1Ω1Ω..+题7图R R R R R I U 1234GGS....+题8图9.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
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10.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
A )-18VB )18VC )-6VU I ABSSΩ3+题10图.-6V SA.1k 1k ΩΩ题11图11.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答案
+ 42V
−
i1
18Ω
i2 3Ω
i3
gu
2−5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 i3 ,则 i3 = −guA = −0.1uA ,所以只要列出两个网孔方程
27i1 −18i2 = 42 −18i1 + 21i2 − 3(−0.1uA ) = 20
因 uA = 9i1 ,代入上式整理得
−15.3i1 + 21i2 = 20
⎪⎩i3 = 4A
第二章部分习题及解答
2-1 试用网孔电流法求图题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和电压 uab 。
4Ω
1Ω
i2
+
7V
−
i1
2Ω
i3 i
+ 3V
−
解
设网孔电流为 i1, i2 ,i3 ,列网孔方程
⎪⎨⎧3−ii11
− i2 − 2i3 = 7 + 8i2 − 3i3 = 9
⎪⎩−2i1 − 3i2 + 5i3 = −12
解得
i1 = 4.26A uA = (9× 4.26)V = 38.34V i3 = −0.1uA = −3.83A
2-8 含 CCVS 电路如图题 2-6 所示,试求受控源功率。
1Ω i3
5Ω
+
i 4Ω
+
50V i1 −
20Ω i2
15i −
2−6
解
标出网孔电流及方向,
⎧⎪⎨2−52i01i−1 +202i42i−2 −5i43 i=3
50 = −15i
⎪⎩−5i1 − 4i2 +10i3 = 0
又受控源控制量 i 与网孔电流的关系为 i = i1 − i2
电路第1-3章习题
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习题 第2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电阻元件R 消耗电功率10W ,则电压U 为( )。
A )-5V B )5V C )20VU+R 题1图2.图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为( )。
A )2 V B )-4 V C ) -2 V- 2 k 7 k ΩΩ题2图3.图示电路中,U 、I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U = (I S + I )R 0 B )U = (I S -I )R 0 C )U = (I - I S )R 0R L题3图I 2题4图4.图示电路中电流I 2为( )。
A )7AB )3AC )-3A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6.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221Ω2V 2A图 1图 2+题6图7.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8.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
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I RU 2A 14VSS1Ω1Ω..+题7图R R R R R I U 1234GGS....+题8图9.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
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10.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
A )-18VB )18VC )-6VU I ABSSΩ3+题10图.-6V SA.1k 1k ΩΩ题11图11.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
电路理论基础课后习题解析 第一章
电路理论基础
ux
ix uo 20KW 60KW i3
io
50KW 10KW
30KW uo
解 由题可知
u1=4mV
u1= u2=4mV
i1= i2=0,电压ux为 u2 4 10 3 3 3 ux (10 50) 60 10 24 10 3 10 10 10
a 6A I0 2W 1/4I0 I1 8W U 0
电路理论基础
解 对图中节点a利用 KCL可得 1 6 I 0 I 0 I1 0 4
对8W 、2W电阻由欧姆定律可得, I1 U 0 / 8 CCCS I0 U0 / 2 将I1、I2代入上述方程中解得: U0 8 V I0 4 A
电路理论基础
第一章 习 题 课
1、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
电路理论基础
例1-1 某二端元件两端电压的数值为10V,若 已知电流由元件的 b 端指向 a 端,元件获得能量。 试标出电压的实际方向,写出电压表达式。
a
i U=10V
b
思考
a i i
U=-10V
b U= ? b
若电压电流都取相反 擦靠方向,则 ?
例1-11 图示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试求输出电 压U0。 I 5W 2 解 U A 1V
5W A I 5W 3
I1 B 5W I4 5W C I5 ∞
电路理论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U C 3VUA I1 0.2A Uo 5 1V 3V UC U A I2 0.4A 5 I 3 I 2 I1 0.4 0.2 0.2A U AB I 3 5 1V U BC 3 I4 0.6A U BC U AB U AC 3V 5 5
电路第一章习题
1 1
2 2
i2
2
3i1
0
2 3
i2
2
3i1
0
求解上面的两个方程得:
i1 2A,i2 6A u 3i1 3 2 6V
is 8A
1
2
+ 3 u
_
A i2
1
i1
2
+
is 8A
_2V
+ 3 u
_
+ _2V
I
例4 分析图示电路,求出A点的电位。
注:一个有n个结点的电路,依kcl列结点电流方程,则n-1 个方程将是相互独立的。
习题1-15答案 答案分析:
(1)i3R3 u s3 i4R4 i2R2 0
i R i R i R u u (2) 0
2 2 5 5 11
s2
s1
(3)i4R4 i6R6 u s2 i5R5 0
1-10 b)电路如图所示,试求电压 ucb.
解: u1 2 5 10V i 0.05u1 0.5A uac Ri 20 0.5A 10V uab 3V ucb uac uab 13V
1-13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u12 2V , u23 3V , u25 5V , u37 3V , u67 1V , 尽可能多的
第一章 习题课
1 如图所示电路中,R1=1Ω,R2=2Ω,R3=3Ω,US1=3V, US2=1V 。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I3 + U3 – ① + U2 – I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习题 第2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图示电阻元件R 消耗电功率10W ,则电压U 为( )。
A )-5V B )5V C )20VU+R 题1图2.图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为( )。
A )2 V B )-4 V C ) -2 V- 2 k 7 k ΩΩ题2图3.图示电路中,U 、I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U = (I S + I )R 0 B )U = (I S -I )R 0 C )U = (I - I S )R 0R L题3图I 2题4图4.图示电路中电流I 2为( )。
A )7AB )3AC )-3A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6.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221Ω2V 2A图 1图 2+题6图7.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8.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
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I RU 2A 14VSS1Ω1Ω..+题7图R R R R R I U 1234GGS....+题8图9.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
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10.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
A )-18VB )18VC )-6VU I ABSSΩ3+题10图.-6V SA.1k 1k ΩΩ题11图11.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
A ) -3V B )3V C )0V12.图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I S1发出的电功率P 为( )。
A )-3WB )21WC )3WI I U S 1S 23 A 1 A4 V1 ΩS 2..+题12图I I12A 2363ΩΩΩΩS....题13图13.图示电路中,电流I 是( )。
A )3A B )0A C )6A二、分析计算题1.1 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432,,U I I 。
图1.11.2 图1.2所示电路,求各电流源的端电压和功率,并判断出哪个电流源输出功率,哪个电流源吸收功率。
已知:I S1=0.1 A, I S2=0.2 A, R 1=20Ω, R 2=10Ω。
1.3 用叠加原理计算图1.3中R 2的电流I 2。
已知U S =6V ,I S =0.3 A ,R 1=60Ω, R 2=40Ω, R 3=30Ω, R 4=20Ω。
1.4 图示电路中,已知:I S =2A ,U S =12V ,R 1=R 2=4Ω,R 3=16Ω。
求:(1)S 断开后A 点电位V A ;(2)S 闭合后A 点电位V A 。
A 3图1.3I S图1.2U S1维宁定律求电流I3。
R31.6在图示电路中,已知:R1 = R2 = R3 = 0.5Ω,I S2 = 1 A,电位V B=0V。
求电位V A和电流源I S1供出的功率P。
IS 21.7 图示电路中,已知:U1 =10V,U2 =-10V,R1=10Ω,R2=5Ω,R3=20Ω。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IR3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
AB1.9图示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R3=R4=12Ω,R5=12Ω,U S=36V,I S=3A。
用叠加原理求开路电压U AB。
AA BB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第3章 交流稳态电路分析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电流幅值I m 与有效值I 的关系式I I 2m =适用于( )。
A )任何电流B )任何周期性电流C )正弦电流2.与电流相量3j 4+=I对应的正弦电流可写作i =( )。
A )5sin(ωt +53.1︒)A B )52sin(ωt +36.9︒)A C )52sin(ωt +53.1︒)A3.用幅值(最大值)相量表示正弦电压u =537sin(ωt -90︒)V 时,可写作mU ( )。
A )V 90537m︒-∠=U B )V 90537m ︒∠=U C )V )90(537m︒-∠=t U ω 4.将正弦电压u =10sin(314t +30︒)V 施加于感抗X L =5Ω的电感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 )。
A )50sin(314t +90︒)AB )2sin(314t +60︒)AC )2sin(314t -60︒)AX uL +题4图5.如相量图所示的正弦电压U施加于容抗X C =5Ω的电容元件上,则通过该元件的电流相量I=( )。
A )2∠120︒A B )50∠120︒A C )2∠-60︒AU+1题5图i6图6.在R ,L ,C 元件串联电路中,施加正弦电压u ,当X C >X L 时,电压u 与i 的相位关系应是u ( )。
A )超前于iB )滞后于iC )与i 反相7.已知元件的复阻抗为Z =(3-j4)Ω,则可判断该元件为( )。
A )电阻性 B )电感性 C )电容性8.采用并联电容器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后,测量电能的电度表的走字速度将( )。
A )加快 B )减慢 C )保持不变9.在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若开关S 闭合前后电流表A 读数无变化,则可判明容抗X C 与感抗X L 的关系为( )。
A )X C =X LB )XC =2X LC )X C =12X L9图ii i 12题10图10.在图示电路中,已知i 1=4sin ωt A ,i 2=3sin ωt A ,则i 为( )。
A )7sin ωt A B )-7sin ωt A C )1sin ωt A 11.在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电流i 的有效值为5A ,i 1有效值为3A ,则i 2有效值为( )。
A )2A B )4A C )8A题10图RLX 题11图12.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R=X L =10Ω,欲使电路的功率因数λ=1,则X C 为( )。
A )10Ω B )7.07 Ω C )20Ω二、分析计算题3.1 已知电流A )20314sin(230 A,)30314sin(22021︒-=︒+=t i t i 。
求出各电流的频率f ,有效值I ,初相位ϕ,并在同一张图上画出i 1、i 2的相量,比较它们相位领先与落后的关系。
3.2将下列各相量所对应的瞬时值函数式写出来(rad/s 314=ω)。
V ,)8040(j U +=A )3(j I-= 。
3.3 (1)已知电流见图中,求A 2、A 的读数。
(2)已知X L =X C =R ,A 1读数为5A ,求A 2、A 3的读数。
3.4在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已知:u =120sin100πt V ,R =100Ω,L =1H 。
求:(1)电压u 与电流i 的相位差ϕ;(2)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ui RL +-3.5求如图所示(a )、(b )两电路中的电流I。
uLX RCX 2A AA10A0A 10UL X +-RCX 1A 2A 3A(a ) (b )3.6 在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V 0100∠=U。
求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j 4j 8Ω63.7 在图示电路中,R =30Ω,L =127m H ,C =40μF ,u =2202sin(314t +30︒)V 。
求:(1)相量U ,I ,R U ,L U ,C U ;(2)瞬时值 i ,u R ,u C ,u L; (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cos φ。
3.8 如图示电路,电源电压u =100sin1000t V ,当开关S 打开或接通时,电流表A 的读数不变。
求电容C 。
A SuC2Ω2Ω+-3.9图示正弦交流电路,u =2002sin 314t V ,试求:(1)各电流1I ,2I ,I ;(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3)判断该电路呈何种性质(电感性、电容性、电阻性)?3.10 无源二端网络如图,输入电压和电流为V 50)(t sin t u ω=,A)45(10)( +=t sin t i ω求(1)此网络的等效阻抗Z 的参数X R ,及性质;(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3.11在图示电路中,X L = 3 Ω,X C = 8 Ω,R 1 = 4 Ω,R 2 = 6 Ω,U=100∠0︒。
求:(1) A ,间电压;(2) 电路的无功功率 Q ;(3) 说明该电路呈何性质?AB R R U .j j 12LC X X +-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第3章 交流稳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对称的条件是( )。
A )Z Z Z ABC == B )ϕϕϕA B C == C )Z Z Z A B C ==2.某三角形连接的三相对称负载接于三相对称电源,线电流与其对应的相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
A )线电流超前相电流30︒B )线电流滞后相电流30︒C )两者同相3.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不对称的三相负载作星形连接,负载各相相电流( )。
A )不对称B )对称C )不一定对称4.某三相电路中A ,B ,C 三相的有功功率分别为P A ,P B ,P C ,则该三相电路总有功功率P 为( )。
A )P P P ABC ++ B )P P P A 2B 2C ++2 C )P P P A B C ++5.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P U I l l =3λ,功率因数角ϕ为 ( )。
A )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角B )线电压与线电流的相位差角C )阻抗角与30︒之差6.某三相电源的电动势分别为e A =20sin(314t +16︒)V ,e B =20sin(314t -104︒) V , e C =20sin(314t +136︒) V ,当t =13s 时,该三相电动势之和为( )。
A )20VB )202V C )0V 7.对称星形负载接于线电压为380V 的三相四线制电源上,如图所示。
当M 点和D 点同时断开时,U 1为( )。
A )220VB )380VC )190V ABCNM8.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u BC =3802sin ωt V ,则相电压u C =( )。
A )220290sin()ωt +︒ VB ) 2202150sin()ωt -︒VC )220230sin()ωt -︒ V9.三个额定电压为380V 的单相负载,当用线电压为380V 的三相四线制电源供电时应接成(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