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学概论-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考古学概论》

一、课程名称:科技考古学概论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温睿,孙凤

七、考试形式:闭卷

八、课程简介:

本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了解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科学技术手段等。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逐渐掌握掌握科技考古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方法步骤,树立科技考古的思维模式,具备现代科技考古的科研能力。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课

第一章绪论(2课时)

第一节从考古学到科技考古学

1.考古学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发展

3.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1.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

2.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第三节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1.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2.科技考古学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考古勘探(4课时)

第一节遥感与航空摄影

1.遥感与航空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航空摄影技术的应用案例

第二节地球物理勘探

1.物探技术的定义

2.物探技术的分类

3.物探技术的步骤

4.常用的地下物探技术

5.考古物探的优缺点

第三节地球化学勘探

3.物探技术的定义

4.物探技术的分类

5.常用的地下物探技术

第四节GPS和GIS在考古调查中的应用

1.GPS基本原理

2.GIS基本原理

3.3S集成在考古中的应用

第三章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2课时)第一节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

第二节出土文物的清理与修复

第三节文物的保存

第四章文物分析技术(16课时)

第一节文物的影像分析技术(2课时)

1.X光照相机

2.中子成像技术

3.多光谱成像技术

第二节文物的微观分析技术(4课时)

1.体视显微镜

2.偏光显微镜

3.金相显微镜

4.扫描电子显微镜

5.透射电子显微镜

第三节文物的元素分析技术(2课时)

1.X射线荧光

2.ICP-AES

第四节文物的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

1.X射线衍射技术

2.红外光谱技术

3.拉曼光谱技术

第五节文物的测年技术(4课时)

1.树木年轮法

2.碳十四测年法

3.释光测年发

4.其他测年方法

第五章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2课时)

第一节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发展简史

第二节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第三节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古代陶瓷与青铜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

第六章水下考古(2课时)

第一节水下考古方法

第二节水下考古实例

(二)实验课(8课时)

实验地点安排在文化遗产学院唐仲英文物分析技术实验室。主要开设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和可移动X射线荧光光谱仪两台无损分析仪器。学生分四组,每周两组前往实验室实践操作。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和使用仪器,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要求学生自备样品,课后完成实验报告。(1)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并分析物质表面微痕形成的原因;(2)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某类无机物(可以是金属器、陶瓷器、玉石器等)的成分并对成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文物材质和可能的风化、污染、使用等情况。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考古学基础知识,同时了解科技考古中常用的现

代检测仪器的原理和操作。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同学们了解并正确掌握科技考古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方法步骤,正确进行实际操作,具备科技考古的科研能力。

主要参考资料

赵丛苍主编,科技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沙因等主编,考古文物与现代科技,人民出版社,2001年;

马清林等,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科学出版社,2001年;

王昌燧等,科技考古论丛(第一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年;

王昌燧等,科技考古论丛(第二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昌燧等,科技考古论丛(第三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朱俊英主编,考古勘探,科学出版社,1996年;

宋宝泉等,遥感考古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何金兰等,仪器分析原理,科学出版社,2002年;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