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 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3、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 规划、生产)功能。 2、承载功能。 3、仓储(资源)功能。 4、景观功能。
三、土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沃度的差异 性)。 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二)土地的社会特性
1、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2、土地社会经济位置的可变性 3、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首要任务)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核心任务)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一)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农业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及其 他农用地)需求 土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 (工业用地、居民点用地、 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 地 )需求
自然供给 土地供给 经济供给
3、于凤桐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改 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组织土地利 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根据社会发展 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 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上的优 化组合和在时间上实现该优化组合的安排。
几点基本共识: (1)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 要求对土地利用所做的安排。 (2)土地利用规划是依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济条件对土地利用所做的安排。 (3)土地利用规划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 地利用所做的安排。 (4)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合 理组织。 (5)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对土地利用的安 排。
(二)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概念
有代表性的几种概念:
1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 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 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 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 、董祚继: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家为实现土 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区域、一定时 期内对土地利用所作的统筹安排和制定的调 控措施。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 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 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的原因 不同产业用地标准不同,要求合理分配土地 资源,寻求最优土地利用结构。就是在不增 加土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土地产出增长。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任务就是资源约 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 三者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总体性、综合 性、宏观指导性和行政控制性,主要解决 跨部门、跨行业的土地利用问题,是土地 利用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龙头”。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以土地资源开发、 利用、整治和保护为主要规划内容,具 有针对性和专一性,是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有机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继续、深入和细化, 是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
3、按规划期限分:
长期规划,期限达10年以上。
中期规划,期限5~10年。
短期规划,期限小于5年(如土地利用年度 计划)。 我国现阶段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属于长期规划,它是编制中、短期规划和 年度用地计划的依据。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明确任务:规划任务、规划范围。 组织班子:多层次、多学科、多方面。 收集资料:社经、自然、相关规划、实地 调查。 明确问题:规划范围、性质、期限、目标、 要求等。 总体构想:土地利用模式、规划目标评价 体系。
宏观布局主要解决用地的数量和位置, 微观设计则要在此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 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即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是对不同部门 , 不同土地类型进行规划。如 居民点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 ( 耕地、 园地、林地等 ) 规划。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各 单位用地的土地利用率。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土地供需预测 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分区与重点用地项目布局 居民点用地规划
(三)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土地利用的存在总是立足于一定的空间。 土地利用规划属于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就是结 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确 定各部门用地的数量与位置,确定什么时 间,什么部门在什么地方使用土地的数量 及分布状态,宏观调控各业用地。
(四)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认识到,地球表面的
陆地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土壤只是地 球表层陆地的一个组成要素而已。 随着人类生产空间的扩大,人们进一步认识到, 内陆水域和滩涂也是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
又把土地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内陆水域和滩涂的
整个陆地部分。
1、土地的水平空间范围 1)狭义:陆地表面 2)中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滩涂 3)广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滩涂+海洋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农业用地规划 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费效分析和规划实施
第五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
1、按规划空间范围分: 国家规划和地方规划(全国、省级、地市 级、县(市)级、乡(镇)级 ) 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京津唐地区土地利 用规划) 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国营农场土地利 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
岳 阳 市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图
第一篇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一、土地的概念
人类对土地概念的界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土地的认 识和理解的逐步加深而不断深化。
在人类择穴而居的时代,人类对土地的认识只
局限于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基本条件的土壤。
2、按规划性质(任务)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 整治、保护所做的总体的、战略的部署和安 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如基 本农田保护、农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复垦等 而编制的一种区域性综合的或单项的土地利 用规划类型。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详细规划) 是对国民经济各项用地进行详细具体安排 的一种微观的土地利用规划 。
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这个空间范
围的组成要素也是随着人类利用土地的
生产和生活逐步扩展的。
随着土地学,特别是生态学的发展,人 类认识到,土地是包括土壤在内的气候、 地貌、岩石、动植物、水文,以及人类 活动成果组成的综合体。
综上所述,土地的概念可归纳为:
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区域的垂直剖
面系统,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 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 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
土地利用规划具有自然、社会经济、 技术、法律、行政等属性。其中以自然 为基础,社会经济为主导,技术为手段, 法律和行政为保证。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学科性质:一门应 用科学,也是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 相关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
生产性利用
非生产性利用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一)国外学术界的几种概念 1、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 的系统评价,以此来鼓励和帮助土地利用者选 择提高生产力、可持续利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 最佳途径。 2、加拿大土地规划学者Hok Lin Leung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空间安排和影响 土地利用的政府行为的拟议过程。
四、土地利用概念
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 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进行干预 的活动。这种干预活动包括开发、利用、 保护和整治四个方面。
几个土地利用相关概念:
1、土地利用结构——一个地区范围内各 种用途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 比重。
2、土地利用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相 联系的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 3、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的具体形 式和方法。
2、土地垂直空间范围 对于土地垂直空间范围,即土地的高度, 有不同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由地表向上可达地球
外层空间,向下可达地壳底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土地的上界以对流层的顶层为限(极地 上空约8公里,赤道上空约17公里,平均10 公里),下界到岩石圈上部(陆地约深5-6公 里,海洋下平均深4公里)。包括大气圈对 流层、水圈、生物圈(含人类圈)、岩石圈。
系统分析:系统内各要素关系、系统与外部
环境关系。
系统综合:产生规划供选方案。 系统优化:优选规划方案。 系统评价:评价规划方案。 系统运行:规划方案的实施。 系统更新:规划的修编。
第六节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大致可分为四个 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4年开始到1958年,这阶 段叫做农业合作化阶段的土地规划。 第二阶段:从1958年到1966年,人民公社 阶段的土地规划。 第三阶段: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 前(1966~1978年),是土地规划工作基 本停滞时期。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阶段(1978~现在)。
自然供给
实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土地数量 ,包括 已利用土地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供利用土地。 由于土地不能创造,位置不可移动, 土地总量固 定不变 ( 数量有限性 ) 。在经济学上称为无弹性 供给。
经济供给
土地各种用途相互竞争利用,当某一用途的土 地需求增加,其他用途的土地就会转做该用。某 一用途的土地供给随该用途收益增加而增加的 现象,为经济供给,是有弹性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