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吠陀文学
狭义的吠陀文学
• 指《吠陀本集》(简称《吠陀》),即“四吠陀”,包括《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
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四部。
• 《吠陀本集》是吠陀教的圣经。
广义的吠陀文学
• 除了《吠陀本集》外,还包括《梵书》(15部)、《森林书》(8种)、《奥义书》(200多
种)。
• 东方三大文学圈
中古东方是指中古时期在东方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的三个相对独立和互相区别的文学区域范 围,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地区;以阿拉伯帝国为中心的西亚、北 非地区。若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就叫“东方三大文化圈”;从文学方面出发,就叫“东方三大 文学圈”。三大文化圈和文学圈的形成,促进了东方文学的发展,扩大了东方文学的地域,出 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品
• 私小说
私小说的概念 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
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 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 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1945 年伊藤整和平野谦又提出新的说法,认为私 小说就是心境小说,并把广义的私小说分为调和型和破灭型两类。他们认为把人从“生活的不安 和生存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私小说的特征。表达“生存的危机”感的,是破灭型;相反,要克服“生 存的危机和破灭”,以调和自我作为努力的目标的,是调和型。日本的私小说多数属于后一种类
7
• 谈谈你对《鲁拜集》思想蕴含的理解
在名义财富的追逐中,在线性经济的发展中,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环节,非常不容易停 下来,去考虑精神财富的事。或者说,我们即使大道理都懂,比如我们都知道烟酒色赌对身心 的坏处,但谆谆教育别人是可以的,在自己的心智上,则还是趋往的。大隐于市、小隐于林, 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一种代偿的方法,就是看那些大师们如何做,如何看淡世界花花,作为你 在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中失败的疗伤。《鲁拜集》就是这样一本信手拈来翻翻的诗集小册子。
• 《一千零一夜 》的艺术特点
• 光源氏的人物形象
光源氏诞生的时代在 11 世纪初,即日本平安王朝中期,是藤原氏掌政的贵族社会的全盛时期。 光源氏的形象,几乎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他符合了作者紫氏部一切的审美观念与理想。光源氏 是桐壶帝天皇与一个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的小皇子。他从小就色艺双全,光彩照人,因此被称 作“光华公子”,书中写道,“这小皇子长得异常可爱,即使是赳赳武夫或仇人,一看见他的 姿态,也不得不面露笑容。”小皇子的容貌之秀美,于此可初见端倪。 紫氏部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就赋予了源氏绝世的才华与生性浪漫的情愫。“规定学习的种 种学问,自不必说,就是琴和笛,也都精通,清音响彻云霄”。而且他的“风韵娴雅、妩媚含 羞”的姿态,更是从小就令人惊叹不已。在第七回《红叶贺》中,光源氏独舞《青海波》的那 一段描写,更是将他的美艳发挥到了极致,使人在看完整部作品之后,还依然能回想起他在高 高的红叶荫下翩翩起舞的身姿和风度。 笼罩在光源氏头上的神秘色彩是相当浓重的。在他七岁的时候,一个高明的相士就给他算命, 说他是帝王之相,可登至尊之位,但由于其容貌过于漂亮,如果为帝的话会使国乱祸存,而如 果当朝廷柱石,辅佐天下政治,又与其相貌不合。因着这个谶语,注定了光源氏君不君,臣不 臣的命运。他是桐壶帝之子,又是冷泉帝之父,地位十分尴尬,好在两个皇帝都对他十分眷顾, 他才能够屡次逢凶化吉。当他流放须磨时,本来没有任何回到京都的可能,却因了桐壶帝在天 之灵的庇佑,屡次托梦给当时的天皇朱雀帝,且梦境中的谶语与现实的天灾人祸相合,光源氏 这才终于有机会得以回到京都重摄高位并把握朝纲。这些对谶言与谶梦的描写,使光源氏的形 象带有了浓酽的宿命色彩。
1789 年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 神权、争取人类理想胜利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 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 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资产阶级革命家 利用这些古代英雄,号召人民大众为真理而献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 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 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 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大造资产阶级革命舆论的新古典主义。 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 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 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 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 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 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 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 是达维特。
• 悬诗
“悬诗”:即“悬挂的诗”之意。据载,蒙昧时期的阿拉伯人崇拜偶像,因此,每年都要到麦加 朝觐天房。朝觐之前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进行集市贸易活动,并举行赛诗会。会后,经公认的 著名诗人仲裁评选出优秀之作,并将其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在城墙上,供人阅读观赏,故 称之为“悬诗”或“金诗”。有乌姆鲁勒·盖斯、塔拉法、祖海尔、拉比德、阿穆尔、哈里斯、 昂泰拉等七位诗人的七首诗被认为是蒙昧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不朽杰作。乌姆鲁勒·盖斯 (500—540)有悬诗诗王之称。
型,但也有不属于这两种类型而仅写自己的私生活的。
• 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 两大史诗是在长达数世纪的过程中,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此,史诗中纳入 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诗篇,汇集了大量的民间口头创作。在长时期的流传过程中,各阶级都想利 用这两部巨著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对它们不断地加以增删,因此就形成这样一个显著特点: 附加成分多,内容极为庞杂。 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们是印度人民拥有的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为印度后世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汲取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如迦梨陀娑的名著《沙恭达罗》就 是取材于《摩诃婆罗多》的。 印度传统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历史传说”。上节提到的“往世书”是继承它的形式发展 而来的,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罗摩衍那》在印度则被称作“最初的诗”,成为后世诗歌的典 范。 两大史诗对于今天的读者仍有很大的认识意义,《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改写者甚至说过:“一 个人旅行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至少是要 通过一个好的译本读过),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这话并不夸张。 此外,两大史诗对其他国家的文学也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古典文学主要 是从两大史诗汲取营养和素材而得以发展的。
• 《吉檀迦利》的主题思想
• 谈谈你对《约伯记》主题的理解
约伯记的主要问题是适时的:为甚么信徒会经历苦难?通过长长的辩论,约伯的聪明朋友也不 能回答这个问题。约伯的朋友甚至犯了严重错误,以致被神责备。他们认为苦难来临仅仅因为 人们的犯罪。人们今天仍在犯同样的错误,他们把生病或物质的缺乏看成是没有为罪忏悔或缺 乏信心的结果。尽管正常情况下,跟随神会得到快乐的人生,反抗神会有不愉快的生命,但这 不是必然的。总之,神在掌权。在这个世界里,罪侵蚀了一切,灾难和痛苦可能会同样临到坏 人和好人身上。
• 纪伯伦风格 • 纪伯伦的小说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深刻的东方精神。他不以故事情节取胜,不描写复杂的人
物纠葛,而着重表达人物的心理感受,抒发内心的丰富感情。大段的倾诉如歌剧中的咏叹调, 又如法庭上的辩护词,极富感染力。作者往往以“我”作为主人公之一出现,直接介入故事, 使叙述显得真实。弥漫在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和批判意识,把哀怨和愤怒结合起来,更能引出 对社会丑恶现实的痛恨与深思。
浮世草子
【浮世草子】是日本古典大众小说的一种,又称“浮世本”。江户时代的元禄前后流行 于京都、大阪一带,创始人是十七世纪日本小说家井原西鹤。这种载体突破了过去以描 写贵族、武士生活为中心的文学传统,而以反映城市中下层市民生活为主,逐渐形成颇 受欢迎的庶民文学。十八世纪末叶日趋衰落。重要代表作有:《好色一代男》、《好色 五人女》、《日本永代藏》等。
• 框架式结构 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意义 • 《旧约》的地位和影响 • 《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 《亡灵书》的思想艺术价值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 17 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 19 世 纪初叶,成为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 范而得名。到了 18 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人们 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又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
我所看的这本《鲁拜集》,是由郭沫若汉译的由美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英译的波斯诗 人莪默-伽亚谟的四行诗集,共有 101 首。看这译诗,已经由不同大师们经过了若干的改造,加 入了不同的想象,离莪默-伽亚谟的时思有多远,我们已经不必关心。诗集本身体现的是大师及 后代大师再造带来的传世效果。四行诗,有类于唐诗,不但指韵律,也有想象力。阅读的时候, wenku.baidu.com可以想象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莪默-伽亚谟,在西亚沙漠中的一处绿洲中,闲坐,手把葡萄 美酒,对坐面如郁金香般的美女,心情阐述和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座前是己或他的诗卷,微 薰而迷离的目光,那些生活要义之丰富,远远胜于我们累积财富数字的简单。
这并不意味著神漠不关心、不看顾、不公正或没能力保护我们。苦难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生活 在一个堕落的世界里。信徒和非信徒都受到罪恶的悲剧性后果所带来的打击。神让罪恶存在一 时,但常常将其转化为我们的益处(参罗 8:28)。我们也许不知道神为甚么容忍罪恶,但可以 肯定,他是全能的,他知道自己在做甚么。下一次你面临试炼和迷惑的时候,把它们当成求神 帮助的机会。你将发现神仅想向你显示他的爱和怜悯。如果你在痛苦、困惑和孤独中信靠他, 你将消除疑惑,取得胜利。迷惑、怀疑是撒但在你生活中攻击你的最大立足点。你要以神作你 人生的基石,那么你便不会与他的爱隔开。
• 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指佛教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文学作品。此依‘文学’一词的意涵,而 有广狭二义。广义是指佛教的一切文献,即包括用巴利语、梵语书写的南方上座部原始 圣典、大乘经典与相关著作,以及汉、藏、日、韩等各种语文的佛教文献。狭义则专指 赞叹释迦及其弟子的一生行谊与本生(前生)故事之著述,以及各民族用文学表现方式 所创作的佛教作品。
东 方文学
复习题
2009-2010年第二学期
• 物语文学
物语文学:
• 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期(公元10世纪初)。它是在日本民间评说即日本
古代神话故事与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还接受了中国元朝和隋唐传奇的影响。其形成之初有 两大类型:一是具有神话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又称“虚构物语”),以《竹取物语》、 《落洼物语》为代表,一是以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以《伊势物语》、《大和物语》为 代表。其后,这两种物语合流,10世纪初产生了过渡性的作品《宇津保物语》。11世纪初紫 式部创作了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源氏物语》,它是日本叙事文学——小说这一新体裁成熟 的标志。镰仓室町时期还盛行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记录、讲述战争的“战记物语”。
17 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法兰西人作为拉丁民族,是古罗马的继承人。在政治上罗马 帝国始终是法兰西人心目中的光辉的榜样。“帝国”这个响亮的称号是当时法国统治阶级所心醉 神迷的。他们想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恢复古罗马帝国处在奥古斯都时代的那种宏伟的排场,在文 艺上也很想效仿古罗马的风格。所以说,法国古典主义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义。法国的 17 世纪 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为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服 务的艺术,把古代和当时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 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整、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套用 马克思所提到的一句话来说,法国古典主义就是穿着古罗马的服装,用借来的语言,上演世界 历史的新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