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教材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四、 应用 失当。 人随“ 机” 转, 作 茧 自缚
应对策 略 : 1 . 教 师要努力 学习信息 技术 , 并 提高用 计算机
进行 信息收集 、 整理 、 加工 、 应用 的素养 。2 . 可 以有针对性地选 取制作课 件的软件 ,一般 的课件不 妨试试易学 易用的 P o w e r — P o i n t , 用来做普通课件 还是 挺实用的。 3 可 以为课件 “ 减肥” 。 设
笔者 谈谈 多媒 体教 学中容易 出现 的几个误 区及应对策略 。

方法有机结合 , 选择恰 当的时机 , 使之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 而 不应是 画蛇添足 , 绝不 能喧宾夺 主, 以信息技术取代传统 的、 优 秀的教学方法 。2 . 有 的放矢 。多媒体课件 的优势在于优化学科
教学 , 解 决重 点 、 难点 , 因此应 围绕主题筛选信息 、 巧妙安排 , 设 计 出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 目标 的课件 。3 . 学生 为主。课 件的制
背景凌乱 、 花哨, 前 后不一致 , 各种材料 未经整合取舍 , 布局较
使用多媒体课件过程 中, 为了方便 , 将课件设计成顺序结构 , 上
课 时只需按 一个键 , 课 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 。 这样的课 便是 “ 流 水课” ,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 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 上。 更有甚者 , 因为按错键 , 程序超前 了 , 而 内容尚未讲 到此处 , 课 件又无法 回到 前面去 , 导致教师情绪紧张 , 手忙脚乱 。 课堂纪 律混乱 , 自然无法达到预期 的效果 。 应对策 略: 1 . 优化结构 , 增强交互 。现代化 的技术必须要有 现代化的思想 与之 相适 应 。教师在设 计课件 的时候必须树 立 “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思想。 在课件结构上 , 可采用模块思想 , 变“ 线性结构” 为“ 非线性结构” , 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 习的导 航 器, 并注 意增强课件 的交互性 及其界面 的人性 化 , 使课件流 向 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 , 要考虑各层次学生 的接受 能力和反馈情况 , 能力较强 的教师还可适 当地增强课件 的智 能 化, 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多媒体教学 的精髓 。2 . 与传统教学方 式 优势结合起来。 由于设备 和教 师 自身条件的限制 , 黑板 和粉笔

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备课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备课可能会成为一项挑战。

在备课过程中,新手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备课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将介绍新手教师备课的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过分依赖教材新手教师通常会过分依赖教材,将教材内容视作备课的唯一指南。

然而,过分依赖教材容易导致备课过程形式化,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基于教材,进行更多的拓展和延伸。

他们可以参考其他教学资源、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加教材之外的内容和活动,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缺乏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新手教师有时候可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备课时的方向性不清晰。

这种情况下,备课可能会变得零散而无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策:新手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备课的思路,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时间安排不合理新手教师常常会在备课中遇到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

他们可能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个教学环节上,导致其他环节无法得到充分的准备。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备课时间。

他们可以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难度,给予不同的备课时间。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备课经验和教学实践,逐渐提高备课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缺乏备课的反思和调整新手教师有时候可能忽视备课的反思和调整阶段,缺乏对备课过程的全面审视,从而无法发现备课中的不足之处。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养成备课反思的习惯。

他们可以在备课结束后,对备课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此外,新手教师还可以向资深教师请教和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五、缺乏备课资源的广泛利用新手教师有时候可能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备课资源,导致备课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对策:新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备课资源。

他们可以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参考其他教师的备课案例、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获取备课资源。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作者:吴芸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3期我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是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至今已经使用多年了。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并在不断地改进教学。

但是,近期,笔者断断续续地听了一些老师的英语课,发现老师们使用教材教学时遇到很多的问题,甚至走向误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现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举例分析。

一、语音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也设置了语音板块,只是列举了含有相同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单词及含有这些单词的有趣味性的类似于绕口令式的句子,但缺少音标,可能是是因为编者觉得小学生不需要掌握音标的原因所致。

但是,这样做导致了语音教学方面的欠缺,以至于很多学生不能真正做到准确发音,朗读时的节奏感也不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的语言流畅性较差。

对策一:英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语音的教学,充分认识到语音教学在小学生初学英语时的特殊作用。

另外,还要从行动上来重视语音教学,不但自己会发音,还要教会学生发音要领与技巧,使其学会认读及辨音。

当学生有发音错误时,要及时纠正,通过反复大量地听录音与模仿,启发学生多观察,并发现语音规律及时总结。

不但要求单词的发音准确,还要学会句子读音的连续性,做到流畅,语调正确。

对策二:在语音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对学生单词的正确发音与流畅地读以外,还要求学生根据录音或者老师听读,能辨认出教材上出现的几个单词和句子。

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找一些或者创作学生感兴趣的语音材料进行训练。

比如说笔者在教字母i 发「ai」一音时,就创作了这么一首歌谣。

Mike,Mike,What’s the time?It’s five past two.Mike is nine.But he can read the time.Fly a kite and ride a bike.这样的小歌谣,简短易懂而且有趣,节奏较为明快,韵律优美,学习时就会感到轻松,很快就找到了i发[ai]的发音规律并很快记住了,教学效果就会很明显。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摘要:低效或无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在当前时有发生。

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误区,并提出了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误区应对策略一通过平时的上课、听课和评课等活动,我感觉到不少物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改的精神,经常出现低效或无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课堂上的误区1.课堂上分割三维目标:许多物理教师习惯于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与教材的重点一一对应。

在讲解这个例题时告诉学生解题过程用到的这几个公式及解题原理体现的是知识要求;这道习题也突出了个人的能力,也是对实验的思考过程及推理推演的方法;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觉得是空的、虚的目标,无从下手,也无从检验。

2.课堂上不自信:比如在讲解以上例题时,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传授的知识,以至于每个知识点都不肯轻易放过,都要反复叮嘱,唯恐有遗漏,唯恐听不懂,而且反复举同样的例子。

另外,在讲解的过程中又只有传授、讲解,缺少引导、互动的方法;只有练习,缺少领悟解题过程的时间。

3.课堂上失信于学生:个别教师在课堂上缺少激励策略,对学生的任何反馈都视而不见或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不知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一长无论老师说什么都无人理睬,造成一言堂,课堂既枯燥又乏味。

4.课堂探究流于形式:(1)每一堂课都使用探究的方法,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教师都让学生讨论。

其结果有时是学生动不起来,进行不下去;有时只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忽略了活动的目的。

(2)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不少教师认为所有问题都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一些简单问题也要学生经过“探究”得出答案,以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代价。

(3)为追求探究效果,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探究,而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探究步骤、方法进行。

(4)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不少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很短,分析论证肤浅,对学生“越级”问题忽略,甚至置之不理,更有甚者指责学生没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探究,等等。

初中历史课堂中图像史料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中图像史料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中图像史料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摘要:历史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逐渐出现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其中,史料教学法就是众多教师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以下对初中历史课堂中图像史料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图像史料;运用误区;应对策略引言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能够辅助教师进行基础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历史辨析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但是,从目前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仍有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史料,导致历史学科教学缺乏学科特色。

因此,为了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当提高对史料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史料的引入,提升历史教学实效。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推进史料教学法的主要意义在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涉及方方面面的史料,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学会应用史料教学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投入学习中,以此激发他们在学习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时,通过史料展开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历史成绩的提升。

另外,史料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说,历史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知识相互串联起来,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就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课堂中图像史料运用的常见误区(一)图像史料的盲目或无效运用史料是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元的史料可以更好的还原历史情境。

这其中,图像史料因其生动的线条、鲜明的色彩、直接的感官冲击在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起到了突出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因而赢得学生的广泛青睐。

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只选美观、有趣的图片,却没有关注这些图像的史料价值高低、是否与内容主旨契合、能否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浅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浅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浅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和应对策略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艰巨的新任务,如果不注意往往会滑向“误区”,因而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应对策略,以免少走弯路。

关键词:校本课程;误区;应对策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统编教材的局限性给教育教学带来某些困惑时,风驰电掣的历史车轮又把我们送上了“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课程改革大道,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鲜活和完善。

然而,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却屡屡滑向了误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师编写教材的思路,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校本课程的主旨之一就是照顾千差万别的学校教育情境,突出课程学习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关注不同学校的特色发展。

特别是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放飞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这个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且校本教材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开发出来的教材不适合学生,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即使我们精心编写出了教材,学生也不乐于接受,这将是徒劳的,甚至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新负担。

现阶段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进入了“只关注教师思路,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的误区。

2.重视了教学人员的参与,忽视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周边自然环境、区域经济、地方文化、学校办学特点等为素材,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式的决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耐心听取各方面的建议,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教材有质量,有实用性,真正展现出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

校内人员虽然能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材内容,但没有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没有家长深思熟虑的呼唤要求,没有区域名人的人生经历和“社会效应”,更没有成功人士的创业精神和创造经验。

这些活生生的内容恰好都是校本课程最需要的“新鲜血液”。

而现在“闭门造车”式的教材编写,只会使教材开发走向“镜中花”“水中月”的中看不中用的误区。

3.照顾了骨干教师的劳动成果,简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程序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劳动成果固然重要,但毕竟以个体的经验为主,没有总的发展目标,甚至有些人受国家标准教材的影响,往往把校本课程编成了标准教材的翻版。

多媒体课件使用误区及应对策略

多媒体课件使用误区及应对策略

多媒体课件使用误区及应对策略我们一直强调信息技术要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教学中也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我针对这点有一些浅显的看法,借着今天的机会与各位同仁分享,有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正。

误区一:不择良莠,哗众取宠,搞大拼盘。

多媒体课件呈现方式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于是,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便不择良莠,不予取舍,凡是与其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均取而用之,不合逻辑的堆而砌之,搞大拼盘,什么都要;但多并不一点就是好,一节课下来,最重要的是把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如果你什么都要,往往冲淡了主题,达不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目的。

所以在这里我的应对策略就是:学会取舍,精简实用。

会冲淡主题的东西,哪怕再好也不能要,断然舍弃,要始终记住我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一切都要围绕这些展开。

误区二:华而不实,“移情别恋”,本末倒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可以使其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动画、一个声音乃至一幅图片都可能带来学生遐想联翩。

可是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却恰恰忽视了学生发展的这一身心特点,反而竭尽全力在课件的呈现方式上求新、求异、求变化,力求字字有动画、祯祯有特效、处处与众不同,致使学生在听讲学习时要么应接不暇,走马观花,身心俱累;要么窥其一斑,移情别恋,思绪万千。

我的应对策略是:遵循原则,有的放矢,学生为主。

还是刚才讲的那点,一节课我们要始终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作为中心,所有一切都是围绕他们展开,不能有其他东西来冲淡这个主题,也就是说:不需要所有地方都有动画,只在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加动画、加特效;比如说一些关键词,就那么几个字加上不同颜色,并放大显示即可。

误区三:应用失当,人随“机”转,作茧自缚。

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的手段,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自认为所制课件设计新颖、内容全面、环环相扣,所以在教学中就按照课件设计思路按部就班,层层推进,全然不顾学生的学情及所思所想,机械的点击,不停的放映,过于突出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反而使教师缺失了教学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中的机智、灵感反而丧失,教学之境浅入浅出,教学艺术的锤炼也便无从谈起。

教案编写中常见的错误及避免方法

教案编写中常见的错误及避免方法

教案作为教学的重要紧急工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一份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教案编写中常常会有一些错误,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遵循正确的编写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教案编写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编写教案。

错误一: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标是一份教案的核心内容,它应该明确而体。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教授什么知识点、哪些技能或能力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学生知道什么、学会什么。

如若教师未明确教学目标或者目标设计模糊不清,那么教案编写的方向可能变得很不明确,从而错失教学效果。

解决方法:教师应该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花时间仔细思考教学目标,确保能够清晰地传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技能和能力。

错误二:教学内容不连贯教学内容应该有系统性,不能仅仅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罗列在一起。

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课程的整体构架和思路,从而无法建立有效的学习框架。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沮丧。

解决方法: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课程的整体架构,要将知识点有机地组合起来。

例如,可以设置一定的逻辑顺序,让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错误三:教学方法不合适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合适,那么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学生表现,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例如,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仅仅听讲,而没有进行互动或者实践,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也难以参与到其中。

解决方法:老师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智力等方面因素,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可以使用团体活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错误四:教学过程缺乏交互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构建成一种互动、参与式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用教材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使用教材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误区一:未能正确把握要认的字与要写的字的教学要求实验教材中,低年级汉字的教学是认写分开的。

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要求会认的字只需做到“见其形读其音〞,要求会写的字那么不仅会写,还要懂其意思,并学习在表达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把要认的字逐个进行字形分析,甚至要求学生抄写,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学生很容易就忘记了。

另一种是把要写的字只是让学生写,而无视了引导学生明其意并进行表达运用的训练。

对策:1.遵循儿童认识的规律,把认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整体把握。

教师指导认字的时候,不要要求学生用结构法、偏旁部首替换法等去进行字形的分析与记忆。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但他们没有多少是按照老师教的什么结构法、偏旁部首替换法去记忆的,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把认字与写字放在实践的环境学习。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好处,学生才会重视它。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看书读报,在阅读中识字;通过认读路上的广告、招牌,给家里的、教室里的物品写名字;写图文结合的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用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误区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只讲形式不讲实效实验教材提供了不少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启发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时机。

这样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过于追求形式而无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就会走进另一个极端。

请看下面这样一个生字的复习环节:黑板上贴着一棵果树,树上有十多个果子,每个果子上都有一个要认的字。

老师说:小朋友,现在我们玩一个摘果子的游戏,谁来摘果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老师叫了十多个孩子站到黑板前,一个个把自己认识的“果子〞摘下来,没轮上去摘的就在一旁干等着,摘到“果子〞的就在老师面前读一读。

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让学生学到肢离破碎 的表面知识 ,使学生知其然而 不 知其所 以然, 这种 “ 只见树 木 , 不见森林 ”的教学 之 风, 将会破坏专业知识 的完整性和 系统 性, 进而影

众所周知, 在教学工作中, 专业课与文化课相 比有 很大的不 同: 专业课不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更有很强 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往往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作为培 养 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学应成
响教学 目标 的完美体现 。 为教学中的重 中之重 ,没有高质量 的专 业课教学 , 就 策略 : 正确地确立专业课教学 的教学 目标 , 是专 不可能有职业教育的成功和辉煌。不少中职学校的毕 业 课教 学中必须 解决的首要问题 ,否则就会思路不 业 生在严峻 的就业形式和激烈 的人才竞争 中败 下阵 清 、 方向不 明。教学 目标的制 定不仅要考虑专 业课 的 来, 这种社会现象所造成 的恶 性循 环, 使许 多职业 学 特 点, 还要考虑学生 自身的知识水平 以及学生今后 的 校门前冷落, 举步维艰。事实上, 社会并非不需要职高 自身发展与提高 , 更要考虑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 际 生、 中专生, 而是有着很大的需求 , 如机 电专业的数控 需求 。 任何一 门专业课的教学 目标都要和学生培养 的 车床操作工 、 电焊工、 高级电工 , 计算机专业的网站管 总体培养 目标相一致, 都要打破传统 的专业课教学体 理、 影视制作等社会需求量 都很大。之所 以造成供需 系,都要把 社会对学 生甚至高级工 的不 同层次组合, 给 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相应的学生量身定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 目标 。 现象之二 : 有些专业课教师则恰恰相反 , 教学 目 误 区 之 二 : 学 内容 陈 I且 缺 乏 必 要 的弹 性 教 B 标定得过 于低调 , 学中对专业知 识盲 目 “ 教 截肢 ”, 现象 : 有些教师把教学知识的滞后和 陈I归咎于 E l 对教材的章节随意取舍 ,以教学中的避重就轻来迎 教材的滞后, 诚然, 专业课教材 由于适用面较窄 , 其更 合学生畏难求易的心理 。表面上看 , 学生可 以轻松地 新的速度是 比较慢的。特别是对于计算机教材更是如 学, 教师可 以轻松地 教, 似乎 皆大欢 喜, 然而在 这种 此, 如在某些版本的 《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教材 中, 甚 看似轻松 的背后, 却掩盖了可怕 的惰性。其结果只能 至早 已淘汰了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依然会 出现 ,这是

小学教案编写中的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

小学教案编写中的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

小学教案编写中的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小学教案编写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案编写中的常见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一、误区一:内容过于简单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往往倾向于将内容过于简化,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然而,如果教案内容过于简单,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学到新知识,无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和深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挑战。

二、误区二:缺乏足够的细节有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应对策略: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重细节的描述。

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例子、实际操作步骤和解题思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误区三: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性,但有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采用了一种统一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应对策略: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误区四:缺乏评估和反馈有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只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

这样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师对此 花的时间就 比较多 , 讲得细 , 练得多 , 抓得 紧。以小说的 考查 为例 , 考试经 常考 的是故事情节 的概 括 、 环境描 写的作用 、
动中 , 加深理解 和体验 , 有所感悟和思考” , 建议教师对教材进行
多元解读 。 对于文学作 品的阅读 同样如此。文学作品 中的内容 、 情节、 意象 、 意境 , 正是因为具备 了多种意义 , 因而给了读者驰骋
人 物的性格特点 、 人 物描写 的方法等 , 那么 , 一些教 师就在这些
方 面穷形尽相地讲解 , 拖沓冗长地分 析 , 再让学 生去背诵记忆 , 忽略了必要 的教学环节 。结果 , 好端 端的文学作 品就像 一只美 丽的天鹅被肢解 了,肢体器官被孤零零地摆 在台上 。这样 的文 学作品教学 , 实质上是把文学作品的鉴 赏看成静态 的、 旨在获得
终结性 结论 的过程 。学生无论考 了多高的分数 ,不但鉴赏和审
美、 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 反而会降低阅读 兴趣 。
调整好 自我。在 阅读教学环节 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 学生才是 阅读文学作 品的真正 的主体 , 因此 , 教师应尊重学生 的人格 , 尊 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 倡导营造平等 、 和谐 、 民主的教学氛 围; 注重
学并不 只是 为了让学生应对考试。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考虑到学
生对知识 的积累情况和能力水平。在此过程中 ,如果教师思想 认 识不对 , 采用 的方法不 当, 就会 出现一些误区。


文学作 品教学存在的误区
养, 对是非 善恶 的判别 能力要增 强 , 审美的素养 、 水平要提 高 。
教师在教学时要 突破应试教育 的束缚 , 认识到知识的整体性 , 考
的教学 中存在着一定 的误 区。要知道 , 教师进行文学作 品的教

教案设计中常犯的错误与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中常犯的错误与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导致许多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常常会出现错误。

本文将从常犯的错误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讨教案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一、常犯的错误1、忽略课程标准教学通常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设计的,而由于忽略了课程标准,可能会导致教学重心不够明确,甚至出现漏洞。

教案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目标不清晰教学设计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显得模糊不清,缺少针对性。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明确目标和期望的结果,将教学的内容、任务、方法和评价全部纳入考虑,以便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内容重复或单一教学内容单一或重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枯燥,影响教育效果。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多样化教学内容和任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以便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4、任务难度不匹配任务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适当调整任务难度,以便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5、评价方法不当评价方法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评价模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以便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

二、解决方案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是教学设计的蓝本。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可以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充分考虑学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以便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3、注重任务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任务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误区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误区应对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高中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在变,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快速高效地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新教材在课堂上的深入使用方面,许多英语教师大胆革新,锐意进取,成绩斐然。

但是,由于业务学习不够深入,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有的高中老师对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新课改的一大特点就是提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任务,使学生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其初衷是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但许多教师反映:尽管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些任务活动,但积极响应者通常是班上英语成绩较好的几个“活跃分子”,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扮演着“沉默的大多数”。

这样的现状与自主学习所期望达到的学生参与程度存在很大差距。

2.多媒体辅助教具使用过多过滥新教材选用了全新的教学内容。

这自然要求教师改进教学理念,学会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可起到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准确模仿与交际的促进作用。

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设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示其直观性与化繁难为简易的最优功能。

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频繁地使用教学媒体,该用的地方使用,不该用的地方也用。

这种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由于不了解新课改精神所致。

如果放弃了教师的主体性而过多地利用其他资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并且,就英语课堂来说,有的篇目比较适合多媒体,有的不适合使用。

就课文材料来说,如果多媒体使用过多,反而容易使学生忽视对文本材料本身的学习。

3.课堂教学形式化,热闹有余,内涵不足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由过去的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扩展到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6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6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一个良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

语文教育工作者,新颖别致的内容安排,奇特巧妙的导入方式,富有魅力的语言,不仅切合学生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有效的情感沟通,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就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追求导入有效性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忽视课堂教学导入的本质特性,而去片面追求导入的表象化,形式的新奇化,语言的趣味化。

其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性质及作用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

一个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它对于复习所学,贯通新知,点明主旨,提出重点,创设情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是: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

如果缺乏这种理念,不能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导入的性质和作用,就容易陷入无效教学的泥淖。

二、课堂导入的几个误区(一)先入为主,直奔主题——重视“入”,忽视“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导入这一环节,一进课堂便直入主题:“今天我们讲第几课,请大家先看一遍课文”或“把书翻到第几页”等。

只有在公开课时会像模像样地设计一段导入语。

由于平时教学中的忽视,到难得一“导”时,便难免出现问题。

因此,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课堂导入认识上的缺失。

(二)追求新颖,华而不实——脱离文本,忽视语言本位一堂生动的课,生动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少不了的。

特别是在新课程及信息技术应用充分的背景下,为了追求导入的新奇与趣味性,有些老师不惜挤占教学时间,将大容量的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忽视了作为语文学科的“语言本位”,这样的导入既不符合目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致在教学上得不偿失。

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皿日 嘧
管 理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误 区 与 应 对 策 略
禹海 慧
( 湖南涉外 经济学 院 管 理学 院 , 湖南 长 沙 4 00 ) 12 5
摘 要 : 管理 学课程 是很 多专业 学生的 必修课 程 , 由于课 程 内容 具有较 高 的社 会 实践深度 , 教 学过程 中存在观 念上 在 的需求误 区、 禀赋误 区、 定位误 区 . 以及教 学 内容 、 法、 方 考核上 的误 区。管理 学课 程的 改革必须 与 当前社 会经 济发 展的趋 势 , 管理 学 自身的发 展 , 以及 学生在 本阶段 学 习的特点相 结合 , 从教 学 内容 、 学方法 、 学条 件 、 教 教 考核 方式等 方 面进 行课 程教 学 系统改革 , 以达 到课 程教 学的 目的 , 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 提
学 习 目标 。
( ) 二 内容 上 的 误 区


管 理学课 程教学过 程
1 . 误区 。 需求 该观 点认为不 同专业 的学生对于 管理学知 识 的需要 程度 不一样 ,管理 类专 业 的学生需 要对 管理 学课
般 认 为 .管 理 学 的 教 学 内容 与 其 他 管 理 类 课 程 , 如
以重 视 。

的定 位模糊 , 有些人 定位 于理论 的完 整性 , 有些 人定 位于课 堂 的趣 味性 , 有些人 定位 于知 识的应用性 。教师定位 的模糊 最终会 导致学 生对于课 程认识 的差 异 ,或 者使 学生最 终没 有学 到理论 或者 因为学生 的社会 阅历难 以达 到应用 理论 的程 度 , 论实践 没有学 到 , 理 最终 的学 习效 果 可能难 以达 到
( ) 法 上 的 误 区 三 方

语文提问策略单元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语文提问策略单元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策略;单元教学;教学方法
提问策略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围 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 阅读 , 是为了更好地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 , 促进学生 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更好 地帮助生跨越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阅读 方法。
一、提问策略单元教学的主要误区
总第 377 期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教材教法
语文提问策略单元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王晓红(新疆昌吉州木垒县第一小学)
摘 要:运用提问策略阅读,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越阅读障碍,促 进学生主动思考、深度理解。但目前在提问策略单元教学中还存在忽略基础知识、单元内选文间缺乏 联系、课堂教学唯“要素”的倾向,需要在教学中着力加以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三)忽略策略习得与内容理解间的关系 教师把“单元要素”的落实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 常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唯“要素”的倾向:其一, 课堂上学生对文本还没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教师就急 着教提问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机械、被动地提 问,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研读价值。其二,课堂上教 师把策略的习得与课文内容的理解割裂开来,仅仅停 留在提问方法的指导上,忽略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将一些有研究价值或能统领全文的问题束之高阁,出 现“两张皮”的现象。 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虽 然提问策略单元教学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 要目标的,但是不管习得哪种阅读策略,都应该与课 文内容理解相结合,并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认识、 获得并实践该阅读策略。
度很明显,每篇选文的方法都有承接性和连续性,对 提问的要求也是逐步提升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渐次推 进,才能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教材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误区一:未能正确把握要认的字与要写的字的教学要求
实验教材中,低年级汉字的教学是认写分开的。

会认的字和会
写的字要求不同,要求会认的字只需做到“见其形读其音”,要求会写的字则不仅会写,还要懂其意思,并学习在表达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把要认的字逐个进行字形分析,甚至要求学生抄写,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学生很容易就忘记了。

另一种是把要写的字只是让学生写,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明其意并进行表达运用的训练。

对策:
1.遵循儿童认识的规律,把认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整体把握。

教师指导认字的时候,不要要求学生用结构法、偏旁部首替换法等去进行字形的分析与记忆。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但他们没有多少是按照老师教的什么结构法、偏旁部首替换法去记忆的,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把认字与写字放在实践的环境学习。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好处,学生才会重视它。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看书读报,在阅读中识字;通过认读路上的广告、招牌,给家里的、教室里的物品写名字;写图文结合的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用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误区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只讲形式不讲实效
实验教材提供了不少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启发教师运用丰富
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这样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就会走进另一个极端。

请看下面这样一个生字的复习环节:黑板上贴着一棵果树,树上有十多个果子,每个果子上都有一个要认的字。

老师说:小朋友,现在我们玩一个摘果子的游戏,谁来摘果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老师叫了十多个孩子站到黑板前,一个个把自己认识的“果子”摘下来,没轮上去摘的就在一旁干等着,摘到“果子”的就在老师面前读一读。

这样一个游戏花了八分钟的
时间,效益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孩子巩固了一个他会认的字。

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实际上课堂效率很低。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玩上两
三个这样的游戏,孩子们学到些什么?教学的任务能按时按质完成吗?还有一些课从头到尾都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读书的时间被占用
了,教师的板书被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被剥夺了,教师的引导被省去了。

对策:
1.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然后考虑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采用那些教学形式。

这些教学形式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我们都要考虑清楚,再作出筛选。

2.充分考虑学生活动形式的各个环节,做好严密的组织工作。

当我们确定某种活动形式后,我们应该想一想:这个活动能给学生的能力发展带来些什么?对优化课堂效率有些什么帮助?怎样的处理
会更有效?然后把每个活动环节想清楚,把组织工作考虑细致,尽量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使每个教学环节、每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达到最大的优化。

误区三:分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
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方式。

把学生分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

但在课堂上发现,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

下面是一年级上册《四季》中的一个教学环节。

老师说: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每一个小节都介绍了一个季节,请喜欢春天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夏天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秋天……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很深刻,而且低年级的孩子还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所以,大多数就一古脑坐到春天那一组去了,二十多个孩子非常拥挤,而冬天那一组只有三位同学。

然后就开始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了。

接下来就是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学生的发言被某个优生取代了。

这样一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由于组织形式问题,也谈不上充分的合作,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碰撞,这难道是我们所追求的合作学习吗?当然不是。

对策:
1.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有几个主要原则:(1)要把讨论合作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2)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3)合作气氛要民主,各抒己见,诚心参与;(4)合作学习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

2.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我们不能把小组式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和“商标”,以为加上这种形式就等于进行了课堂改革,这样的形式用得越多就越能体现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教学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讲究时机、条件。

因此,我们组织小组式合作学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恰当地加以运用,越是低年级越是如此。

误区四:片面追求个性化教育,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个别教师认为,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或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要求是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结果在一些一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连看书、写字、执笔的基本姿势都不正确,既影响了学习质量,又影响了身心健康。

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堂学习环境、氛围都很不理想,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等于不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等于放任自流。

对策:
1.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严格区分开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以良好的注意力,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能够使他们的学习基础打得更扎实。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把要求简单化,要循序渐进,要多做正面引导,切不能苛求或粗暴惩罚。

2.为低年级的学生制定课堂学习指引。

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的学生实际,用比较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学习指引。

每次的要求不能太多,张贴在班里或者让学生每人一份,让孩子按着要求来做,过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

这样,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做到时时心中有数,容易跟着做,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误区五:曲解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正确理解教材的关系
我们提倡“要打破唯教材中心论”,“教材是一个例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但是,这是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
材的基础上的。

片面地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抛开教材进行发散,就走上了另一种极端。

下面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某个课例中的两个教学环节。

(1)在引导学生看了课文的插图后,让学生讲出图中的事物的名称,以带出要学习的词语(图画下面的词语)。

当学生讲完后,教师把词语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的,一类是水果的,然后让学生再扩充说,结果整整花了10分钟,好不容易才让学生说完。

实际上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借助图画,把认字与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

认字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师的处理削弱了重点学习内容的教学。

(2)在学习后面的儿歌时,学生对儿歌还没有完全读流利,教师又补充了其他类似形式的儿歌让学生读,目的是扩充学生的阅读量。

这个环节下来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课文读不好,课外的也没读好。

从这个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所谓创造性使用教材,对语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策:
1.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教学尺度。

我们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为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才能驾驭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使我们的教学做到不偏不颇。

2.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力量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

教研组织、学生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教师间互相研究、互相促进搭建研究的平台,营造一种合作、探究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样的学习与交流,能帮助我们的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使我们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行为,不至于产生片面的理解和追求。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