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黄雅恒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因素。当酋,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自然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民族地区的文化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缓解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凸显矛盾,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310(2010)02—0046—04
A bs t r a c t:C dt ur e as a ki n d of so ft po w er.i s an i m p or t ant var i abl e f actor f or pr om ot i ng ec on om i c de vel o pm en t a nd m ai nt ai ni ng s o c i al s t abil i t y.A t pr es ent,s oci et y i s i n锄t r a nsi t i on per i od,p r of ou nd ch an ges ar e t ak i ng pl ac e i n s o c i al s t r uc t ur e a nd ec on om i c l i f e.T he cul t ur e of et hni c r e gi om es t abl i s h ed i n t he per i od of t r adi t ional nat ur al e cono m y C a l l not m eet t he ne eds of dev el op m ent.I t pl ay8an i m por t ant r o l e a nd has pos i ti ve m e an i ng s f or eas i ng t he hi ghl i ght cont r adict i ons dur i ng t he pr oces s of s oci o—econom i c de vel op m en t.an d pr om ot i ng t he ha r m o ni ou s de ve l opm e nt of et hni c r egi ons t o s t r engt hen ha r m on i ou s euhur e cons t r uct i on i n et hni c r egi ons.
K e yw o r ds:cu l t u r e;et h ni c r egi ons;h ar m oni ous soci et;t hi nki ng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而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本身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
一、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和谐文化的定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首先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道家的学说,他们以人为研究对象,有关道、性、理、心、名等基本范畴均围绕人的问题而形成,在儒家一部经典论著《礼记大学》里讲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研究人的问题过程中采取整体性方法,既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对象,又注意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张个人的言、行、视、听均应服从整体利益,更加肯定敬业乐群、勤奋和谐、互相合作。其次,关注“天人合一”。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天人关系上谨守“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宗旨,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试和和谐。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二十五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收稿日期:2010一05一18
作者简介:黄雅恒,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46.-—
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生态智慧,是中国哲学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永恒的法则,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根基。
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看,和谐文化体现着多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哲学层次上看,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因此,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会绝对同一,总是存在着差别和对立。和谐文化就是不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说的求同存异。其次,从经济学层面上看,就是社会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问题。因为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的特定时期形成,并对这一时期社会范围内所有人产生影响。和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社会净收益总是大于零,从而节约了社会治理成本,实现了稳定高速、相对平等、廉洁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三,从政治学层面上看,它保障了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生活的和谐,有助于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党和国家的政治和谐。第四,从文化学的层面看,它直接体现一种价值观,和谐的文化是一种强力的粘合剂,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因此,我们认为:和谐文化是一个由先进文化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的文化体系,它包括理论理想层次、伦理道德层次、价值认知层次、文化载体层次,是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兼容共生的文化,它对建设和谐社会起着理论统领、价值诉求、思想引导、行为规范、认识评价、理想定位、人文教化以及解决矛盾、凝聚人心等积极作用。
(二)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涵
我们所论述的和谐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体现的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第一,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二,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共识应该融人民族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1991年的人口统计,全国人口11.3051亿人,汉族人口10.3919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922%,其他民族的总人口0.9132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78%。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众多民族由于只占全国人口的少数而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虽然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民族种类却有55个之多,而且分布全国60%的国土之上。文化作为高层次的社会资源,是诸多要素的复合体,这些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文化的功能。文化功能可以分为社会功能和认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功能。文化的社会功能是指文化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教化、控制、调节、凝聚、审美等功能。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和谐文化在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和谐文化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
和谐文化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的文化体系,代表了人们的共同利益,是人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过程中,和
一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