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合集下载

儿科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咳嗽”、“咳喘”范畴。

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以及痰浊、痰热内生所引起。

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脾气肺阴均伤,能转成虚证或虚中夹实的病证。

治不及时,咳嗽(喘)反复发作,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与生长发育。

【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急,有恶寒、发热、咽痛、干咳,1〜2天后有少量黏痰,以后痰量多,颜色转黄或白色,黏稠难出。

如出现鼻煽气急,高热不降,注意并发肺炎。

2 .慢性咳嗽,有反复发作和受凉发病史。

3 .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干啰音、痰鸣音。

胸部X线检查,一般均在正常范围,或见肺纹理增粗。

4 .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喘痰鸣者,要注意转成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过去以内服药为主,近年来发展了敷贴疗法、拔罐疗法、雾化吸入疗法,以及香囊佩戴预防外感等外治疗法,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采取了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发病和降低复发率。

一、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主要分外感、内伤两大类,由外感风寒风热致病的,称为外感咳嗽;若反复发作,脾肺气阴皆伤,痰热、痰浊内生的,称为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干呛或有稀白痰,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喉痒,苔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杏苏散加减(参见上呼吸道感染节)。

加减:寒重、咳甚或喘,加制麻黄4〜5g。

发热无汗,表寒重者,加荆芥、防风各6go(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干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头痛,微汗出,舌苔薄黄,脉数。

此风热犯肺,宣肃失常。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IOg,甘草3g,桔梗、薄荷各5g,芦根30g。

加减:发热、口渴重,加生石膏30g,黄苓IOg0气粗、喉间痰声辘辘,加射干6g,摹茄子6g,制麻黄5g,或用碟石滚痰丸(包煎)12g,去桔梗、薄荷。

2.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咳嗽阵作,痰稠色黄,咽干口渴,舌红苔薄,脉细数。

儿科 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儿科 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咳嗽症状持续>4周。

(2)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3)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干、湿性罗音。

(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排除诊断: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如先天性气管食管瘘、先天性血管畸形压迫气道、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和(或)狭窄、支气管肺囊肿、纤毛运动障碍、纵隔肿瘤等。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1)咳嗽症状持续>4周。

(2)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寻出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原因等,这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注意咳嗽的性质,如犬吠样、雁鸣样、断续性或阵发性等,注意咳嗽的加重因素及其伴随症状。

慢性咳嗽伴痰者,应注意有无支气管扩张以及潜在的基础疾病如囊性纤维变和免疫缺陷病等。

体格检查肺部及心脏,有无甲床紫绀、杵状指等。

注意评估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呼吸频率、胸廓有无畸形等。

(3)辅助检查:放射学检查、肺功能、支气管镜、诱导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和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

(4)特异性咳嗽特异性咳嗽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的症状之一。

例如咳嗽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有呼气相延长或哮鸣音者,往往提示胸内气道病变如气管支气管炎、哮喘、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如气管支气管软化)等;伴随呼吸急促、缺氧或紫绀者提示肺部炎症;伴随生长发育障碍、杵状指(趾)者往往提示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伴随有脓痰者提示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等;伴随咯血者提示严重肺部感染、肺部血管性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支气管扩张等。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规范(标准版)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规范(标准版)

急性支气管炎诊疗规范急性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微生物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

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疤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

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二)物理、化学因素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人,均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三)过敏反应常见的吸人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动物毛皮排泄物;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的移行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急性炎症反应。

【病理】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可伴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肥大增生。

合并细菌感染时,分泌物呈脓性。

【临床表现】(一)症状起病较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

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X线胸片检查大多为肺纹理增强。

少数无异常发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哆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病毒和细菌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 (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住院流程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住院流程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住院患者。

一、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病(TCD编码:BNF01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2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2.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剧烈影响工作休息、或伴有喘息,院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3.若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中医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的特点,注意观察证候的动态演变及其规律;注意区分外感内伤咳嗽的不同。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病原学、感染性疾病筛查、X线胸片和/或CT、心电图。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入院标准:1.临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出现咳嗽剧烈,咯痰量多,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偶尔痰中带血。

2.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实验室检验:①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4.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5.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TCD 2019版:A10.04.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2018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中医儿科学》(主编:马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临床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可按小儿咳嗽辨证论治。

①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②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③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啰音、痰鸣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⑤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原学检查:可于起病7日内取鼻咽或气管分泌物标本作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明确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

⑥X线检查 X线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19年《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5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名誉主编:胡亚美;江载芳等执行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①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②胸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③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④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微生物感染、物理刺 激、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因素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 黏膜的急性 炎 症[1], 临 床 表 现 以 咳 嗽 为 主, 常 持 续1 ~ 3 周,起病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 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发热、畏寒、头痛、全身 酸痛等全身症状。该病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 人以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多见,肺炎支原体、肺炎衣 原体也是引起本病的常见病原体,常在病毒感染的 基础上合并细菌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 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 道感染迁延而来。
·806·
中医杂志 2016 年 5 月第 57 卷第 9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6,Vol. 57,No. 9
DOI: 10. 13288 / j. 11-2166 / r. 2016. 09. 024
标准与规范
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 2015 版)
主症舌脉: 咳嗽,痰白,痰清稀,恶寒,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紧。
次症: 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无汗,肢 体酸痛。
诊断: 1) 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 2) 鼻塞、流清涕; 3) 恶寒、无汗或并发热; 4) 肢 体酸痛; 5 ) 舌 苔 白,脉 浮 或 浮 紧。具 备 1 ) 项, 加 2) 、3) 、4) 、5) 中 2 项。
本病临床常见证候包括实证类 ( 风寒袭肺证、 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 证) 、正虚邪恋类或体虚感邪类 ( 肺气虚证、气阴 两虚证) 2 类 7 个证候,可单独存在也常兼见,如 风寒袭肺证兼痰热壅肺证称为外寒内热证。虽然有 虚实之别,但可相互挟杂,正虚邪恋类或体虚感邪 类多见于老年、体弱患者。本指南中证候辨证标准 依据 《急 性 气 管-支 气 管 炎 的 中 医 证 候 诊 断 标 准 ( 2013 版) 》[3]。

小儿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痛、纳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

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次)2—3次/ 。连用 3d后 , , d 体温恢 复正常 , 咳嗽明显减轻 , 鼻塞流涕消失 , 精神好转乳食增加 。
2 2 病 例 2 患者 , , . : 女 4个月。就诊时 咳嗽不 爽 , 痰黄稀稠 ,
[ 收稿 日期 :0 9—1 —1 编校 : 20 1 7 王丽娜 0年 2月 第 3 卷 第 4期 1

临 床 经 验 ・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小 儿 急性 支气 管炎
吕军 艳 ( 吉林 省 长 春市 儿 童 医 院 , 林 长春 吉 106 ) 30 1
[ 关键词 ] , J ; b L 急性支气管炎 ;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小儿急性 支气管炎多 发于 I岁 以下 的/ J , F L 尤其 以 6个 月 以下婴儿多见。一般四季均 可发病 , 但以冬、 春季发病较为 多见 , 是婴幼儿 时期 的常见病 、 多发病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在 中医里称 为外感型 咳嗽 , 多咳嗽气粗声高 , 液稠厚 , 大 痰 常起
治疗风热咳嗽的桑菊 饮、 治疗 实热喘 咳嗽的麻杏 石甘汤等用 药 , 疑都是体 现外感 咳嗽 以治 肺为 主、 无 化痰 为辅 的治疗 原
则, 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的 目的。同时 应用西 医治 疗小儿急性
支气管炎的对症治疗原则加以用药 。通过采用 中西 医结合 治
6 g牛蒡子 6g 生姜 3片。1 d , 1 , 剂/ 。因咳嗽频繁而影响休息
, J 急性支气管炎 即中医外感咳嗽 , JL , 多为感 受外邪 , 肺失 清肃而发病。因小儿 形气未充 , 肌肤柔 弱, 卫外 功能较 差 , 加 之小儿寒热不 知 自调 , 难以适应外界气候 的变化 , 在冬、 故 春
1 2 方 法 : 照 组 用 西 医 疗 法 采 用 止 咳 祛 痰 、 喘 解 痉 的 对 . 对 平

中医内科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有急、慢性的区别。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因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如过冷空气)或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幼虫)所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可以由急性支气管炎迁延而成,也与大气污染(如化学气体)、各种粉尘、吸烟与过敏等因素有关。

本病以咳嗽为主症,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

急性的属外感暴咳,慢性的属内伤久咳,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气候多变,尤其冬春季节,外邪从口鼻侵犯于肺,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如反复发作,久延不愈,可导致肺气亏虚,痰饮伏肺,而形成咳喘。

【诊断要点】1.急性支气管炎,初起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先有喉痒干咳,广2天后咳出少量黏痰或稀薄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可持续2~3周。

2 .慢性支气管炎,多有长期反复咳嗽病史,秋、冬天气寒冷时易于复发或加重,早晚咳嗽较剧,痰多为白色清稀或黏液样。

此为单纯型,如伴哮鸣者则为喘息型。

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与临床缓解期。

如咳嗽频繁,咳吐黄脓或白稠痰,伴有发热的,应考虑继发感染;如兼见气喘、气短的,应考虑合并有肺气肿。

3 .检查听诊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散在性干、湿啰音(湿啰音以肺底部较多);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并可听到哮鸣音。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时可以增高。

4 .老年人、婴儿或体质衰弱的病人,如见发热较甚、气喘、肺部听诊有湿啰音等情况,提示可能并发支气管肺炎,可作肺部X线检查。

【治疗】一、辨证论治根据外感新病和内伤久病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风寒、风热、痰湿、寒饮等证型施治。

1.风寒起病较急,咽痒咳嗽,咯痰稀白或黏,并有鼻塞、流涕,或有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相当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举例:止嗽散加减。

苦杏仁IOg,枯梗6g,前胡10g,金沸草10g,紫WlOg,甘草3g。

加减:胸闷,泛恶、痰多、苔白腻者,加法半夏10g,橘皮6g,伴有气喘、喉间痰鸣者,去桔梗;加麻黄5g,佛耳草15g。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一般治疗关于休息、饮食、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整等参见“上呼吸道感染”。

婴儿须经常调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除。

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祛痰药物。

应避免给予喷托维林、异丙嗪类或含有阿片、可待因等成分的镇咳药物,以免抑制分泌物的排出。

当急性支气管炎发生痉挛时可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

亦可采用以下中医治疗方法。

轻者按“实热喘”处理,重者参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2.中医治疗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

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

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声咳急频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或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苔微白,脉浮。

治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

常用杏苏散加减。

处方举例:杏仁6g,苏叶3g,前胡9g,半夏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以黄黏稠为主,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微黄,脉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常用桑菊饮加减。

处方举例:桑叶9g,菊花9g,杏仁6g,白前9g,枇杷叶9g,桔梗6g,黄芩6g。

以上两型可随证选加其他药1~2味:①发热重时加青黛3g,生石膏15g。

②咳嗽重时加百部9g。

③痰多时加苏子6g,莱菔子9g。

(3)实热喘: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同时伴有喘憋。

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

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处方举例: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苏子6g,莱菔子9g,可随证加1~2味药:①表邪重时加菊花9g,鲜芦根15g。

②热重时加黄芩6g,银花9g,连翘9g。

③咳嗽重加前胡9g或百部9g。

④喘重时选加郁金6g,银杏9g或生赭石1.5g。

⑤痰多时加葶苈子9g,萎仁9g。

3.其他治疗可用适量的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15滴,年长儿每次l~2ml,4~6次/d,可使痰液易于咳出。

10%氯化铵溶液也有同样作用,其剂量为每次0.1~0.2ml/kg。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 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侯: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急诊科2016年)病名:咳嗽中医病名:咳嗽病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

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2、西医诊断:(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

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C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诊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急性支气管炎十八个秘方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18首)10.1疏表止嗽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桑叶、菊花各10克,杏仁、炙白前、炙前胡各9克,广皮6克,荆芥5克,竹茹、生枇杷叶、连翘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邪降逆,化痰止咳。

【方解】外感咳嗽,邪气必由皮毛而入。

皮毛为风寒所闭,内热不得外达,热为寒束,治宜解表以散寒,清里以肃肺,表解里清则咳嗽自止,方用桑叶、菊花、荆芥解表以散邪;杏仁、枇杷叶、前胡、白前、广皮降逆化痰以止嗽;竹茹清胃以化痰;连翘清热以消炎,合而用之,共奏解表清热、降逆化痰之功。

【主治】感冒后引起的咳嗽。

【加减】如表寒郁闭较重者加苏叶5克;咳痰稀白者加清半夏9克,云茯苓12克;如痰不易咯出是为肺燥,加款冬花12克或加梨膏30克,化入汤药中,肺得润则痰易出,痰出则咳自止。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10.2辛温止咳方【来源】文子源,《临症见解》【组成】荆芥、前胡、桔梗、杏仁各9克,百部、紫菀、白前各12克,茯苓15克,橘红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辛温宣肺,化痰降气止咳。

【方解】风寒外感,寒束皮毛,故方用荆芥散寒祛风,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以桔梗、前胡宣肺疏表,一升一降,气得通畅,则咳嗽可止;杏仁宣肺降气;百部、紫菀、白前温肺通络,降气止咳;茯苓、橘红、甘草健脾和中,行气化痰。

全方配合,既有疏表祛风、宣肺散寒,复有健脾化痰、降气止咳之功。

【主治】风寒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口唾痰涎,痰多稀白,鼻流清涕,头胀头痛,或喉痒气喘,过食清凉,久咳不止,夜咳频多。

舌淡,苔薄白或淡黄,脉浮缓或濡滑,或细弱。

【加减】证有偏胜兼夹,体有强弱,宜随证加减。

如痰盛加法半复12克;气逆喘咳甚加旋覆花12克、麻黄3克;肺气虚寒,脾胃虚弱,本方去荆芥,加党参、白术各12克,春砂仁6克;恶风畏寒,表邪外困,加防风、紫苏叶各9克;头胀头痛加川芎、白芷各6克;风寒化热,苔微黄白加柴胡6克,黄芩、连翘各9克;湿热夹痰交蒸,痰涎稠黏,苔白腻,脉弦滑加法半夏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12克;痰热阻气,清窍不利,咳而喉中作梗,加牛蒡子、射干各9克;胸膈闷,腹胀满,苔白腻,加枳壳、瓜蒌皮、郁金各9克,川朴6 克;伤食嗳气加神曲6克,枳壳9克;咳引胁痛加柴胡6克,青皮9克,枳壳6克;寒饮停留胸膈,口淡、吐稀涎沫,加细辛3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白芥子6克;胃逆呕吐夹水加法半夏12克,生姜9克,白蔻仁4.5克;寒甚四肢清冷加附子、干姜各9克;脾虚肾水上泛,咳甚痰涎壅盛,加附子15克,干姜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2克;心悸怵惕、头目眩晕、痰水凌心加桂枝9克,白术15克、炙甘草、干姜各9克;气喘上逆,咳嗽痰盛加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党参12克,法半夏12克;肾虚久咳不止,腰骶酸痛,气喘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2克,胡桃肉15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痛、纳差、乏力,也可
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

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
桔梗、生姜、大枣等。

加减:恶寒无汗加麻黄;苔腻、痰多加陈皮、莱菔子;腹胀便秘加全
瓜蒌、枳壳;有化热之势加黄芩、大青叶。

中成药:午时茶、杏苏止咳冲剂等。

2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前胡、大青叶、杏仁、连翘、
桔梗薄荷、芦根、甘草等。

加减:肺热重加金银花、黄芩;咽红肿痛加土牛膝根、玄参;咳嗽重
加枇杷叶、桑白皮;痰多加浙贝母、瓜蒌皮;便秘加牛蒡子、莱菔子;
风热夹湿证,加薏苡仁、半夏、茯苓。

中成药:止咳桑杏颗粒、急支糖浆等。

3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推荐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杏仁、前胡、款冬花、黄芩、
鱼腥草、浙贝母、法半夏、桔梗、莱菔子等。

加减:有汗而喘加炙麻黄;痰多色黄,粘稠难咯加瓜蒌皮、葶苈子;
发热加生石膏、虎杖;心烦口渴加生石膏、栀子、竹叶;大便秘结加
瓜蒌仁、制大黄。

中成药:急支糖浆、金振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

4痰湿蕴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炙麻黄、杏仁、苏子、白前、姜半
夏、陈皮、茯苓、甘草等。

加减:痰涎壅盛加白芥子、莱菔子;湿盛加苍术、厚朴;咳嗽重加款
冬花、百部、枇杷叶;纳谷不香加焦神曲、麦芽、焦山楂。

若面色不
华加党参、白术。

中成药:橘红痰咳液、半夏露等。

(二)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中药注射液,如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等。

(三)敷贴疗法
1紫苏叶、杏仁、前胡、桔梗、陈皮、半夏、枳壳、甘草各3克,共
碾细末,与生姜12克共同捣烂如泥,调和成膏状,敷于神阙穴,盖
以纱布,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一次。

用于风寒咳嗽。

2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各3克,共碾细末,
与蜂蜜12克调和成膏状,敷于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每天
换药一次。

用于风热咳嗽。

3麻黄、杏仁、石膏、甘遂、白芥子、明矾各等量共碾细末,与陈醋
调和成膏状,敷于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一次。


于痰热咳嗽。

4麻黄、白芥子、细辛、肉桂、丁香、延胡、苍耳子各等量共碾细末,取药适量,敷于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一次。

用于
痰湿咳嗽。

5止咳平喘贴:膏贴于天突、膻中、双肺腧、双定喘穴。

用于支气管
炎各证型证见咳嗽、气喘明显者。

(四)护理
1一般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度、湿度适宜。

(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3)经常变换体位及拍打背部,促进痰液的排出。

(4)避免与煤气、烟尘等接触,减少不良刺激。

2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富营养之食品。

婴幼儿尽量不改变原有的喂养方法,咳嗽
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防食物呛入气管。

年长儿饮食宜清淡,不给辛
辣、油腻食物,少给生冷、过甜、过咸之品。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积分减少≥70﹪且<95﹪。

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其它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积分减少≥30﹪且<70﹪。

无效:咳嗽、咯痰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它临床症状多无改善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三)评价方法
1主要从症状、体征上进行评价,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作为参考。

2治疗前后应有同一人进行疗效评价。

3疗效评价人员应接受疗效评价表应用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