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水循环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新湘教版必修一4.1《水循环》教案设计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问题探究法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从数量和分布的角度,认识地球是“水的行星”,说出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2、通过实验活动,理解水循环的概念;绘制示意图,运用其说明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并说出按照发生领域划分的水循环类型。
3、提供资料,创设情境,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初步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水循环过程与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河流入海的图片。
师说:看到这样的图片,我总是会想地球上这么多河流的水流入海洋,为什么海洋没有被装满呢?多余的水去哪儿呢?像长江这样的大河为什么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呢?我们一起从今天的学习内容中找寻以上问题的答案。
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观看图片,顺着老师指引的问题思考创设情境,激发思考,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课件2分钟新课讲解同学们了解水循环吗?知道水循环是如何循环的吗?它主要有哪些环节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水循环有哪些环节?仔细观察后,并回答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推动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展示 2分钟新课讲解 假设这是海洋,这是陆地,现在同学们讲解,我来画水循环的箭头。
学生再次完善并识记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集体思考黑板展示 2分钟新课讲解是不是只有海洋和陆地之间才有水循环?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也有水循环。
请同学们在导学案上完成。
请两位同学上台完成。
学生绘出内循环箭头,并上黑板完成 学生思考学生黑板展示 3分钟检测水循环的各环节,你们认识啦吗?下面检验下。
(多媒体展示学生回答在课堂上多媒体展2分钟掌握情况水循环的空箭头)提升实践力示课件承转过渡你们认为有哪些水循环的环节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受人类的哪些活动的影响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探究的内容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合作思考多媒体展示1分钟合作探究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深入各组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4.1水循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1)
第一节水循环目标与素拆1.通过丁商随迫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园互转化规律,不同尺奥木体的循环运动,垍界学生的区域认口组力,达到水平1的要求、2.通过分断水循环的过程,知边水循环将水厢、齿石圆、生物图和大气圈联系自来,理解自然界水盾环的类园、主要环节以反海陆用婚环对地理环坝及人类活动的剧响,从而报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值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类型、环节、过程和退又以及洪涉灭省的概念和防旧措施,付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皿念,面丹人类在利用水循环、改造水盾环的过程中必须厚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增强人地协阙观,达到水平1的要求。
4.通过学习水简环,绘制“木循环示意图”,使学生能答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双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地理实顾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情境与月题通过读旧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前,让学生通过阅读示意图归纳、解释海陆间水低环的基木过程,并通过现实中的案例,比如引贸入淮、南水北训等人类活动对木质环的影响以反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面、视康和文宇资料,把学生轻松地引入本课,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讨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利用教材的“活动”和“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科学发展观。
重点1.丁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了解陆地木体的各种类型。
2.水循环的类型、过程、环节、地理意义。
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活中的水循环和洋流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时事热点,如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和洋流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绘制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图,标注出各个环节和主要分布区域,以直观地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全貌。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课外资料,绘制一幅详细的水循环和洋流过程图,并标注出关键环节和主要洋流的分布区域,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循环现象,如雨水的形成、河流的流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水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想过,水是如何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提问学生关于水循环的基本概念,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水循环教案湘教版
水循环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水圈的构成
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重点: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水圈构成图、水循环示意图
3. 视频材料: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地球上的水圈构成,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循环模拟实验,观察水循环现象,讨论实际生活中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去向。
2. 讲授新课:使用PPT课件展示水圈构成图,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强调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通过视频材料展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际生活中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如水库蓄水、灌溉等。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水循环的因素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1)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用心爱心专心七、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播放录像】【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引入新课】【板书】【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板书】【教师讲解】【放投影图】【板书】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新湘教版必修一4.1《水循环》教案设计
出示“全球水平衡表”引导学生阅读 表格,得出该资料反映的水循环的意 义。
出示“水的固态、气态、液态变化过 程的吸热、放热图片”引导学生阅读 并提示,得出该资料反映的水循环的 意义。
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频,出示黄河流 域、黄土高原、黄河入海口的图片及 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得出该资料反映 的水循环的意义。 提示:黄河参与海陆间循环,被称为 母亲河,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增长最
到
补 充 和
3/3
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
概念
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
和动
时间 安排 2分 钟
2分 钟
20 秒
5分 钟
40 秒
1/3
新湘教版必修一 4.1《水循环》教案设计
实践 操作 并 分享 交流
归纳 总结
承转 过渡
新课 讲解
新课 讲解
新课 讲解
止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水循环。 出示一杯水(微课中)、正在饮水的 非洲象(教材 86 页图 4-4)、庐山云 雾(教材 87 页图 4-5)三张图片,分 组设计他们参与的水循环,并画出剖 面示意图表示其环节和过程,分小组 进行展示交流。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通过蒸发、植物蒸 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 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实现的。它时刻 都在进行,它主要发生于海洋与陆地 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 海洋上空之间,按照发生的不同的领 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 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我 们用剖面示意图的方式展现——板 图水循环剖面示意图,板书水循环的 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 切,同时我们干预最多的是哪个环节 呢? 我们容易利用的水资源又是获取自 哪些环节呢? 水循环给人类活动和全球地理环境 带来哪些影响呢?
4.1水循环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组织小组间的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学习借鉴他人的思考和方法。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每个教学环节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具体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问题导向与探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出发,探讨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反思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体验感
本案例运用多媒体、VR、动画、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全面感受水循环的过程。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使他们对水循环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设计了丰富的小组活动,如分组讨论、组间交流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旨在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描述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蒸散发等环节,并了解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4.1水循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
在课后拓展延伸方面,我发现学生对拓展阅读材料的兴趣较高,但实际阅读和探究的深度仍有待提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阅读分享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软件分析水循环数据,提升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促进课后自主学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关于水循环的预习资料,包括PPT、科普视频和预习指南,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设计问题如“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地貌、生态系统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分布、利用、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2.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他们喜欢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强。
3.学生可能在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环节、以及对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作用的理解上遇到困难。此外,分析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可能较弱,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提高。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学生可能对政策和技术措施了解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和拓展。
课堂
在课堂上,我将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我可以了解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和过程的掌握程度,观察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测试则可以评估他们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1水循环 教案
水循环【教材分析】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了一种宝贵资源。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水循环的影响,来教会分析关于洪涝灾害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分布的角度入手,讲述了地球上的水资源三大存在类型,以及通过若干个活动,意在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环节及其相关影响。
本节课的重要知识为:1.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其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2.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课标内容的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图像等资料,识别各个区域的水循环类型。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意义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人地协调观: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地理实践力:调查分析某区域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难点】1.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意义及可能造成的灾害。
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预习全篇课文,教学教案,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导入:李白的《将进酒》说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意思是说黄河的水从天上来,流到海里再也回不来了。
这句话对吗?一、“水的行星”地球为什么称为水的行星呢?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绝大多数都是水体组成的,通过预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所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称地球为一个“水球”再合适不过了。
1.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它们之前的组成:水圈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4.1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在讲授新知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水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将有机会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验。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反思日记,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水循环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我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我可以给予学生口头表扬或者书面评价,以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进入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首先,我会介绍水循环的各种形式,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说明这些过程,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我会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包括水资源的分布、水灾害的成因等。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来说明这些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影响。
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水循环的原理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城市水资源的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首先,我将以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案例分析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展示水循环的图像、视频和模型,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同时,我将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4.1 水循环(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陆地水和海洋水的咸淡,理解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地理意义,并能画出简易示意图;2.能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2.通过动手画图、读图分析,熟悉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循环,学生能从时空的观念辩证看水资源的保护,增强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过程、环节、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一颗非常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它看上去更像一颗“水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整个星球表面海洋占据了71%,陆地仅占29%。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展示本堂课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设问】1.地球上的水都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固、液、气)2.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在哪里?(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3.地球上的水体主要为哪三大类?(海洋水占96.53%,陆地水占3.469%,大气水占0.001%)引出水圈的概念——蓝色的海洋连同陆地上和大气中的水共同构成了水圈。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都需要水。
PPT展示——农夫山泉广告图片——“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学生思考】水从哪儿“搬运来”?(在陆地上的河流、湖泊,而不是海洋)为什么不从海洋获得?(海水是咸的,无法直接饮用)总结——按水的咸度可将地球上的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设问】为什么陆地水淡而海水咸呢?(由此引出水循环——涉及到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点)【板书】二、自然界的水循环(空出板画的空间)老师引导:①陆地淡水是从哪里来的?②那么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大气降水:雨、雪;海洋水吸收太阳辐射蒸发,这些水汽有些直接在海上形成降水(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有些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降雪,(水汽输送、降水)所得的水是淡水。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变化过程;3.掌握水循环的整个过程;4.了解洋流的形成和影响;5.能够通过图表分析和解读洋流的相关信息。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水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水循环的组成部分:蒸发、凝结、降水、渗透和地下水•水循环的影响因素2. 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变化过程•地球上水的分布•地球上水的循环变化3. 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蒸发和凝结的过程•降水的形式及分类•渗透和地下水的形成•地表水的形成和循环4. 洋流的形成和影响•洋流的定义和分类•洋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洋流的影响:气候、生物、海洋资源等方面的影响5. 洋流的图表分析和解读•常见洋流的分布图解析•洋流数据的图表分析三、教学重点•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水循环的整个过程;•了解洋流的形成和影响;•能够通过图表分析和解读洋流的相关信息。
四、学习方法1.技能实践: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实际情况来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
2.自主思考: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水循环的重要性,同时了解洋流对气候、生物和其他方面的影响。
3.技术手段: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渠道了解一些图表分析技术,使用それらを分析洋流的相关数据。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通过问题解决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和洋流的重要性。
2. 深入探讨第一部分: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用教师的话和例子来解释水循环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变化过程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并探讨水在地球上的循环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水循环的整个过程1.掌握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并了解蒸发和凝结、降水、渗透和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形成和循环过程。
第四部分:洋流的形成和影响及其图表分析和解读1.了解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探讨洋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3.了解洋流对气候、生物和其他方面的影响3. 课堂小结1.总结课堂上所学内容,巩固重点和难点的知识。
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和洋流的基本概念上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需要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如通过演示实验、视频动画等方式来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同时,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可能已有所耳闻,但对于其具体过程、意义以及分布规律可能还不够熟悉。他们对水循环和洋流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能力层面,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取知识,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讨论。然而,对于复杂的地理问题,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些合适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水循环和洋流问题的关注度。他们能够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保意识。
6. 价值观培养: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尊重。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水循环和洋流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水循环和洋流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标分析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意义。
教材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未作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之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
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本课的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平台,以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了水循环的过程。
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水是生命之源。
水对人类生活,生产所起的作用,水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美景,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内容抽象。
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投影展示的图片、资料,将抽象的水循环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四、教学过程
【牛刀小试】【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板书】【迁移应用】
【教师归纳】【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活学活用】
【板书】【教师总结】
【拓展延伸】根据你对水循环的理解,绘制一个更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
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绘图。
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
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
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1、湘江参与哪一种类型的水循环?
2、说出湘江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及河水的主要来源。
3、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湘江水真象李白所说的“奔流到海不复
回”吗?
略
1.读图P59页图2-40,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什么?
2、以下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1)播放视频:人工降雨.flv
(2)展示东江水库图片及资料:记者今天从省防指获悉,
针对湘江近日出现历史最低水位的情况,我省已经启动湘江
干旱期水资源调度方案。
通过从上游东江水库调水,湘江水
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止。
今天8时,湘江长沙站水位
25.40米,比11月10日8时创下的历史新低25.17米回升
了0.23米。
(3)展示植树造林、滥伐森林图片
略
略
1、你还能找出影响水循环的生活实例吗?
2、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地面植被覆盖能影响雨水
的下渗。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修建水库及跨流域引水,
影响水循环的部分环节。
1、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引水、人工增
雨等。
2、不利影响:滥伐森林、过度抽取地下水、围湖造田等。
案例:透水性地砖砖缝构造示例图
透水性铺装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包括改善城市热、光环境、
涵养地下水、水体净化、改善铺装地表土壤生态环境、吸声
通过学生绘图,
加强直观教学,
使学生在绘图的
过程中从图上自
主获取有关水循
环的知识,培养
学生的观察分析
能力,发展形象
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应用知
识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并
在这一过程中,
体验到地理知识
在生活中的应用
价值。
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能力、运
用知识的迁移能
力。
通过案例使学生
体验到地理知识
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