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危机及转型升级
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与转型
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与转型一、引言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愈发激烈,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升级与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则是提升整个产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制造业产业链的概念和现状制造业的产业链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由原材料、零部件、配件、组装、加工等环节组成的生产流程。
制造业产业链上所有的环节都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而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合作、资本市场等手段,不断提高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构建比较完善,但是大多数企业只停留在生产加工环节,完全依赖于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导致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因此,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三、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方向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核心。
制造业需要不断地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迅速发展,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也将更加迅猛。
2. 渠道合作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渠道合作网络,是升级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手段。
通过渠道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利益。
在这个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渠道合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可以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延伸,推动企业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合作和发展。
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研发创新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如何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1. 加速智能化建设。
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流,企业需要加大对智能化生产设备及管理系统的投入,加速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的动因、路径和影响,并分析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一、转型与升级的动因1.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全球市场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为了在全球市场中立足,中国制造业亟需进行转型与升级。
2.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崛起,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以适应技术进步的潮流。
3.人口红利消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为了保持竞争力,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来实现转型与升级。
二、转型与升级的路径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夯实产业基础。
3.加强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加强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创新管理,促进企业内部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4.开放合作与国际化布局: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
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海外市场。
三、转型与升级的影响1.提高就业质量和技能水平:转型与升级将促进劳动力的结构性升级,提高就业质量和技能水平,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2.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转型与升级将加快创新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3.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转型与升级将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标题: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引言我国制造业一直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2.问题2.1 依赖低附加值产业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以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业链上的附加值不高,难以提升竞争力。
2.2 产业链过于集中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过于集中在少数地区或企业手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形成产业链断裂。
2.3 产品质量和安全隐患我国制造业在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安全,导致一些产品存在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信誉。
3.对策3.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应当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握,才能够在产业链上占据更高的附加值位置。
3.2 促进产业链多元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和地方企业参与产业链,减少产业链的集中度,避免产业链断裂对整个经济的冲击。
3.3 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加强质量检测和控制,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4.个人观点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相信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多元化和产品质量管理的努力,我国制造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总结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但只要我们能够正视问题、及时调整并实施对策,相信我国制造业一定能够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共同为我国制造业的繁荣做出努力。
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机遇和挑战一、中国制造业发展概述中国的制造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仅在2020年,中国国内制造业产值就达到了29.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30.4%。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重大任务和挑战。
二、机遇与挑战1. 机遇(1)技术普及和创新:目前,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都在推进“工业4.0”、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实施,中国也在加速这项战略的实施,大量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2)创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将建设制造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的制造业领导者可能会取代现有的领导者,而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发展动态并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的企业将会受益。
(3)变革的市场机制:真正的市场化机制无疑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未来,中国在市场机制上的变革也将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2. 挑战(1)优弱势市场的分析: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来自海外的竞争压力和内部市场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受益于中国低成本的优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拥有很高的竞争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制造业高成本:由于工资和物价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中国制造业高成本的问题在近年来愈发明显。
新增的工艺和技术的采用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产值,但巨大的投资和制造产业链中过早的价格战不利于保持企业的良好盈利和生长态势。
(3)政策套利和依赖过重: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依赖自我保护机制和本地市场影响力的行业。
尽管该策略一度帮助企业迅速发展和成为全球制造业巨头,但它不能再为中国的制造业带来新的机会。
除政策调整外,中国的制造业还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和全球贸易平等契约。
三、转型与升级的建议1. 技术创新与升级:技术创新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培育研发技术团队和吸引全球人才将是其中一个关键点。
此外,制造业的升级和改造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其他制造业的富有经验的发展手段,如新型材料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等。
制造业转型与升级问题与解决方案
制造业转型与升级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的变革,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升级压力。
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迈进,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制造业转型升级一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技术落后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使用过时的设备和工艺,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产能,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2.人工成本上升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竞争压力,制造业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3.环境污染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排放污染物、浪费资源严重,难以满足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企业形象,也可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风险。
4.市场需求变化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需求结构和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制造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开拓新的市场。
5.制造业服务化需求随着经济结构和消费升级,制造业不断向服务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不仅仅是生产产品。
以上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等手段进行解决。
二、解决方案1.深化制度改革政府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应更加公平,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同时,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2.加强科技创新政府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建立更加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应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
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以往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之一,但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
此外,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面临淘汰的危机。
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1. 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
2. 生产方式转型传统的制造业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和低成本来维持生产,但这种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未来,中国制造业需要推动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来实现转型升级。
3. 供应链优化供应链的优化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合作、优化物流等方式优化供应链。
4. 环保生产环境问题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环保生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可以通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方式实现环保生产。
5. 品牌建设品牌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建设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推广等方式建设品牌。
四、结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生产方式转型、优化供应链、实现环保生产、建设品牌等方式来实现转型升级。
希望政府、企业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然而,由于资源限制、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机遇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可以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领导者,但是大多数中国制造商仍然倚赖低成本生产,这意味着产品质量和创新受到限制。
通过加强技术和研发,制造业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并积极推动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
转型升级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基于电信、物流等信息化技术,转型升级也可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并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挑战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由于技术与设备的升级、研究与发展的成本高昂,许多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和技术方面的限制。
为了推动转型升级,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鼓励与支持措施。
另一方面,转型升级还需要面对制造业的劳动力问题。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正在逐步变化。
年轻的工人更加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服务性的工作,并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政府需要为劳动力进行再培训和转型,以迎合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挑战,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为促进绿色制造,可以发放资金补贴,优惠税收和其他激励措施。
政府的支持措施还可以包括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引进国外投资等。
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自主研发来推动转型升级。
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技术和研究资源,从而扩大自己的创新实力,实现高性能产品的生产。
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增加员工激励、推广员工培训等措施来保持人力资源的持续进步。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的挑战与机遇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的挑战与机遇制造业一直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崛起,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争相探讨的焦点。
一、挑战之一: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下,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市场萎缩、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
传统制造业往往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保持竞争力,甚至出现了部分企业关停倒闭的情况。
二、挑战之二:技术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技术工人已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这对培养新型工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企业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以满足技术升级的需要。
三、挑战之三: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对企业的考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对产品的品质、性能、价格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机遇之一:政府政策扶持为制造业转型提供动力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降低企业税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五、机遇之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活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六、机遇之三:多元化发展模式为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非局限于产品和技术层面,企业还可以通过多元化发展模式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一、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中国制造业以以低价出售为主要卖点,但现在市场逐渐趋向于高质量、先进技术的产品。
例如,很多市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产品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此时,中国制造业需要聚焦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含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加强品牌形象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人力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人力成本上升的趋势日益明显。
此时,企业可以寻求降低人力成本的路径,如提升人工效率、引进先进智能化设备等。
同时,也需要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来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
三、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
在当前工业 4.0的浪潮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多,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中国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提供个性化服务。
企业应该关注科技创新,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及设计机构的合作,开展研发合作等工作。
四、绿色制造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地开始高度关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也需要以环保为中心,加强绿色生产及再生利用的措施。
企业应该把绿色制造视为企业文化一部分,并积极推行绿色制造的生产方式及环保措施,为社会作贡献。
五、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企业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国际市场对制造业的需求,以更好地推行品牌全球化,提升世界认知度,并扩大出口规模。
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和学习也迫切需要全球同行业之间进行交流和研究,从而推动全球制造业的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发掘和努力,中国制造业在消除发展瓶颈和务实推进的基础上,有望在与世界其他制造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历程及未来变革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历程及未来变革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日益提升。
中国制造业的成功可以追溯到其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本文将回顾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变革。
一、起步阶段:初创期(1978年-1995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的初期,即1978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如纺织、服装、家具等。
这些产业形成了一个相对简单的供应链,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构成。
然而,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还受到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二、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世贸组织(1995年-2001年)199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和市场竞争压力,这促使中国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如电子产品、汽车、机械设备等。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也逐渐扩大,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组装厂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
三、巩固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2001年-2010年)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中国的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一些知名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也逐渐向上游延伸,中国的制造商开始涉足研究和设计领域,加入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端。
四、升级转型阶段: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2010年至今)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升级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更加复杂和智能化。
例如,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工艺更加高效和精确。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与对策分析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难与对策分析一、引言传统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竞争的激烈加剧和科技进步的迅速发展,许多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这些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困难分析1. 技术更新滞后: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有限,导致产品技术更新滞后于市场需求。
2. 人力资源短缺:由于高新技术在许多传统制造领域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
3. 资金压力:大规模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需要巨大资金投入,但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受到资金的限制。
4. 品牌建设困难:与许多新兴产业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品牌建设上相对滞后。
三、对策提议1.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 推行开放创新模式,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促进技术创新。
- 建立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培养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和教育,并与高校建立紧密联系,引导学生选择传统制造业作为就业方向。
-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参与传统制造领域的实习和就业。
- 企业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空间来吸引人才。
3. 解决资金问题:传统制造企业可以寻找风险投资或银行贷款等方式来解决转型升级所需的巨大资金压力。
同时应注重自身盈利能力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改善。
-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产业基金、补贴等政策性资金的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寻找可能的融资途径。
4.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重视品牌建设,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品牌竞争力。
- 加强市场调研,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并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推出差异化产品。
- 营销策略创新,加强数字化营销手段,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四、总结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困难包括技术更新滞后、人力资源短缺、资金压力和品牌建设困难等方面。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一、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传统的中国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政府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文件,明确了加快转型升级的目标。
本文旨在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二、转型升级之路1.科技创新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巨大,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企业应当积极投入到自主创新和研发中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生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提高生产自动化、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开发智能生产装备,将能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节约人力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3.绿色制造如今,环保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推出相关的法规和措施,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之一就是绿色制造。
通过传统制造工艺的转变,实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目标。
4.重视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必不可少。
企业需要不断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以支持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的升级发展。
三、策略1.生产运营升级策略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生产自动化。
此外,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优化供应链生态圈,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
2.技术创新策略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企业应当重视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与研究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自主创新,并积极申请、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3.绿色制造策略企业应当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排放污染物,并选用环保材料,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此外,企业应当落实绿色能源发展与应用的政策,提高绿色能源在企业用能和生产中的占比。
4.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企业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并通过员工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向外拓展,增加与行业内的人才交流与沟通。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面临转型升级的期望主角。
中国制造2025则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计划。
本文将从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挑战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谈论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转型升级。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指导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转型升级的方向。
其中包括: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数字化制造的推广、服务经济的发展、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等。
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存量、量产向品质、智能化转变。
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升级,才能确保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位置。
首先是要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这方面包括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机构、企业的技术合作,进一步研发创新驱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综合性能;同时要大力发展高端人才,打造强大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够确保中国制造在技术上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是要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
工业基础能力包括领域内推动标准制定和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等。
要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打造强大的工业基础,让制造业的生产环境更加适合自身的需求,这样才能确保高增长、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制造过程。
其次是数字化制造的推广。
数字化制造具有自动化高效、柔性化生产、优质高效服务等优点。
数字化制造是以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支撑的新兴制造业模式,在控制质量、提高效率、提升创新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最后,是要发展服务经济。
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环境的不断调整,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重要。
在金融、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科技咨询等行业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会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帮助。
二、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挑战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易,需要面对种种挑战。
首先,是技术壁垒和投资壁垒。
当前,一些先进国家已经通过整合旧技术、新技术和创新技术,形成了天然的技术壁垒。
中国制造业的挑战与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挑战与发展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质量管理等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挑战与发展。
一、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低成本、低附加值、低质量,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高性能、高服务的需求。
因此,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同时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绿色化,增强自主创新和创新能力。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企业、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和努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和支持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制造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应用,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进和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创新和研发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和保护。
企业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建立技术研发体系、创新机制和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人才培养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等,这些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人才培养是整个制造业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中国制造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鼓励高层次的人才回国创业和发展。
企业应关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建立人才梯队和培训体系,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
四、质量管理质量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点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点与挑战第一章:引言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了许多国家和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然而,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也相当丰富和复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章:难点与挑战2.1 技术壁垒由于大多数高端技术由发达国家掌握,中国制造业在技术方面面临一定的瓶颈。
若要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需要攻克技术壁垒,提高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2 人才短缺制造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在中国,制造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也十分严重。
现有人才大多只是简单的操作工或技术工人,缺乏管理、研发等高端人才。
2.3 资金紧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尚未完善,制造业企业往往面临资金紧缺的困境。
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2.4 竞争压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2.5 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业必须追求绿色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解决方案3.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我国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3.2 人才培养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应该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加强行业内人才培训,提高制造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3.3 风险投资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鼓励风险投资,支持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增加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
3.4 品牌建设针对市场竞争的问题,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一、引言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及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制造业现状及挑战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导致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制造业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获得市场份额。
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意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通过绿色发展,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向世界。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四、结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然而,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南京市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策略方法影响启示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制造业发展对于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升级。
一、制造业转型背景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融合,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也在不断革新。
中国的制造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1.低端制造业阶段是中国制造业的起步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进行对外开放,并引进了大量的外资。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厂。
2.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阶段是中国制造业进入成熟期的阶段。
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呈现出细分、专业化、区域化的趋势。
例如,广东是玩具、皮具、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浙江是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
3.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阶段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级化的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将自己的产品更新升级,优化工艺和技术,并且开始在创新方面下功夫,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制造业一体化程度加深。
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不再是低为主,现在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设计、智能制造、质量管理等方面。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而制造业一体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元素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高端制造业得到重视。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
3.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企业开始加大科技投入,替代人力作业,提升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从而保持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的面前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出发,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可以说是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之中。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制造技术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这对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另一方面,很多我国的传统制造产业仍然处于低端水平,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需要尽快进行深度调整和转型。
具体来说,现在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较大:我国的制造业规模非常庞大,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2.劳动力成本较低: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足够的优势。
3.技术人才雄厚:我国有众多的优秀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为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但是,我国制造业的不足之处也同样显而易见:1.产业结构单一:当前的我国制造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代工和加工为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产量较低。
2.环保标准低:由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我国的一些制造业产生的排放物和废弃物产生了很大问题。
3.技术水平不强:虽然我国的技术人才雄厚,但是在高精尖领域和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仍然比较欠缺。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如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将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首先,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产业的结构升级。
由于我国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以低技术含量的代工和加工为主,这样的产业结构不仅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和市场滞涨等问题,而且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因此,通过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更多的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引入到我国制造业中。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措施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措施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以低成本、低技术的生产方式为主,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领,更需要企业的自身转变和创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路径和措施。
一、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现代经济中最宝贵的财富,中国制造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
首先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对于在中国制造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和企业,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
另外,还要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
二、大力推进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企业需要积极推进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供应链、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和协同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运作效率。
同时,还需要积极研发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三、强化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只有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中国制造业才能够真正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支持,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加强技术研发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当前,中国制造业中依然存在着大量低端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这些产业需要逐步淘汰和替代。
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扶持高端制造业、绿色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五、加强环保治理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严重污染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制造业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中,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 挑战:传统制造业质量和效率低下传统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的强项之一,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老化,比如机器人的普及率低,传统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滞后于发达国家,影响了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2. 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将使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方向转型,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设备联网、流程管理和质量管控,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
3. 挑战:环保和资源约束压力随着全球环保和资源约束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制造业面临对环境影响的批评和压力,比如大量排放和能源消耗等。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和落实,也增加了传统制造业的环保成本。
4. 机遇: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的商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推进绿色制造,可以通过工艺创新、技术进步和节能环保等手段,将制造业的环保成本降低,提高企业的效益。
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推广循环经济和绿色产品等都是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路径。
5. 挑战:产业结构单一和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业一直以加工制造为主要产业链,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同时,中国制造业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仍然依赖进口,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6. 机遇:高端装备制造和人才引进的契机高端装备制造是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引进高端人才和关键材料,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和研发水平,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7. 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供应链断裂风险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供应链断裂风险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和供应链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危机及转型升级摘要制造业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以及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从全球来看,当前国际制造业正处于竞争格局和产业布局加快调整阶段。
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打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了亟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制造产业链危机转型
一、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及现状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国内制造业遭遇了的极大的挑战,出口需求明显萎缩,外贸加工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短期内看不到缓和迹象,而国内需求又严重不足,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多地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再加上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紧缺等等诸多因素,使得我国制造企业步履维艰。
但是,中国国内制造业的紧张局面并非是全国性的,涉及面最广、形势最为严峻的是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其中这些地区的中小制造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代工企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2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1%,比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和48.1%。
2012年12月,构成制造业
pmi的5个分类指数1升1平3降。
其中生产指数为52.0%,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略有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51.2%,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回升。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大。
以上是我国制造业近期的宏观数据,以下将重点分析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产业链地位。
从附加值看,产业链各环节可以用“微笑曲线”形象加以说明:其中,产品的前期设计研发、市场调研等目前基本上都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来做,而后期的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也多是由外商完成。
外商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实际上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远远比其自己制造还便宜。
中国工厂只不过进行“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等制造环节,是国际产业链分工里利润最薄的一环,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一环。
以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手机为例,2010年,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占有利润排在第二的是塑胶、金属等原物料供应国,占去了21.9%;作为屏幕、电子元件主要供应商的韩国,分得了iphone利润的4.7%;而中国内地劳工获得的仅为1.8%。
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下,像富士康这样的中国代工厂既不具备研发设计的核心能力,也很难控制品牌营销等制造之外的其他环节,外商通过对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掌控,可以轻而易举地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战,这样就使得中国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积累,进而无力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以至于他们不停地剥削我们的
劳动,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中国企业锁定在了产业链的低端。
二、我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原因
是何原因导致了我们产业链在全球分工中的低端困境?其中除了我们自身的要素资源禀赋及外贸战略定位原因之外,还因为目前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发达国家凭借着其先发优势而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一)我国的要素禀赋及外贸战略定位
传统的贸易理论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境况,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都强调了只要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进而交换,就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利。
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各发展中国家应当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其贸易战略的理论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且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根据比较优势论,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是以劳动要素和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
作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最初发起组建,并由他们主宰控制,以至于他们制定规则时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分工中利益的分配格局,而发展中国家则只能成为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在产业关键技术、核心
环节等方面的严格控制,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通过合作引进或者在短时间内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突破,以至于在很长的时期内被锁定在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
三、如何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的新形势对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如何走出产业链危机,实现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走自主创新之路
通过自主研发创新逐步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的依赖,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通过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的研发设计,势必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同步大发展,最终延伸至整个产业链。
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自然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和长期的扶持,政府应顺应形势要求,积极调整产业和外贸发展战略,通过体制创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特别是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根据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开放条件下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中国必须加紧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国家的技术安全,促进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限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滥用。
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也应主动转变观念,要把研发设计放在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视。
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调整和变动,而产业格局作为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内容,也将面
临新一轮“洗牌”。
所以我们尤其是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加大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而普遍缺乏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强合作,积极涉足政府扶持的新兴产业,在政策资金的支持下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实现产业升级。
(二)借鉴国外经验,走适合国情的产业升级之路
hobday、ernst和kim等学者先后对韩国、台湾地区等电子产业的研究发现,通过早期为美、日等国企业从事组装、加工,经过技术模仿、消化吸收到实现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沿着oem→odm→obm的路径实现了产业升级,并由追随者最终成为了领导者。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国家或地区企业实现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自从1990年代以来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及其加速发展,为其实现产业转移升级提供了机遇。
我国也同样可以利用目前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提升我国在亚洲生产产业链中的地位,促进中国区域内的产业转移。
随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将逐步加深,区域内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将不断降低。
在这种区域产业发展框架下,亚洲生产网络的产业内分工程度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也将将深入地融合到亚洲尤其是东亚生产网络中。
在区域内随着贸易规模扩的大和分工程度的加深,我国应积极地利用各国价值链分工地位转换的契机,提升在区域内分工与贸易地位,促进国内整体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三)推动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实施多样化区域竞争策略
与日、韩和台湾地区不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东西部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业链升级所需要的低端环节可以在国内区域间实现转移。
通过发挥中西部的比较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市场为基础,政府要积极调控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东部实现产业链升级,进而推动我国完整产业链的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