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危机的反思
制度之谬,还是创新之误——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
![制度之谬,还是创新之误——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5c606cf2cc58bd63186bdbc.png)
焉吧 哩 强 潭 獭— ——■■ —嘲鞠— —簟 蘩— — 鞠— ■— ● —■ — — —
生实质性效果 ,但每个美 国纳税人平均背负 超 过 2 0美 元 的 债 务事 实 上 已经 付 出 。因 30 此 ,就 斯特兰奇提 出的命题 而言 ,我们更感 兴趣 的问题是 :由美国次债 引发 、今天还在 日益扩 大的金融危机 ,是美 国 “ 场资 本t 赌 义 ”制度之 必然 ,还是美 国金 融市场名 日繁 多 的金融产 品盲 目创新之偶然? 首先 ,就 “ 制度之谬 ”的讨论 而言,从
那次惨 痛危机的倒置 。人们更感忧虑 的是 , 今 天华 尔街的债务危机和金融资产价格 下跌 是甭开始传导 到实体经济领域 。不能 忽略 的 是 ,美 国失业率 的上升 ,消费疲软等等不 利 的经济数据 ,使 人们有理 由怀疑 ,即使美 国 政府能够通 过高达7 0{ 0 0L美元以上的救市 计 划稳定金融市场 ,它也不可能彻底扭转经济 下滑趋势 ; “ 市”尽管可能使更多濒临倒 救 闭的金 融机 构 获得 生存 可 能 ,但 至少 到 目 前 ,人们还在经历着 痛苦的债务清算过程 ,
融 版 ? 目前研 究 者感 到 困惑 的是 ,如果 说 12 年大萧条 的起 因是经济活动扩张 的事实 99 停顿 ,引发资产价格快速 回落 ,从 而导致债 务连锁 反应 ,那么今天华尔街 的问题 似乎 是
对此现象 , 们相信 ,未来会有更多 的 我 金融 史、经济 史的研究者对这次美国金融 危 机 的诱 因进 行 详细 的 、有 价值 的 研究 。 今
特别是 “ 金融去杠杆化 ”过程 ( 将投资银 行 平均2 倍左右 的高杠杆率调整到普通 商业 银 5 行 的1倍左右 ),而其对应 的金融市 场反 应 0 就是 ,信 贷大幅收缩 ,拆借 利率快速 上升 , 而股票价格 依然在救市利好 中下跌 。这就 是 严酷的事实 !
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与反思
![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b224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d.png)
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与反思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这场危机的波及范围之广以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之深,使人们开始反思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对于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
本文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并提出一些反思与展望。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这次危机中,不少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传统行业遭受了重创,不少企业破产倒闭。
尤其是那些依赖金融支持的产业,如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受到了特别严重的打击。
这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体现在投资减少、产能下降、就业压力增加等方面。
许多公司降低了投资额,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从而加剧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
其次,金融危机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在危机之前,社会收入分配已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而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现象。
在危机中,一些富人通过大量投资购买低估的资产从而获得了更多利润,而一些穷人则失去了工作和财富。
这导致了社会的压力、不稳定和失衡,为社会问题的加剧埋下了种子。
此外,金融危机还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这次危机中,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多传统的金融模式和规则也暴露了其无法防范风险的弊端。
这使得人们对金融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产生了质疑,引发了对于监管制度的声音。
此次危机还暴露了金融市场的不透明性以及金融创新的风险。
因此,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回顾。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
只有更多人对金融运作机制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预防类似危机的发生。
其次,需要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加强监管制度,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化风险,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总的来说,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对这次金融危机教训的反思
![对这次金融危机教训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95f2f14650e52ea5518982f.png)
从 管理 通货膨 胀 ( 下 简 称 通胀 ) 期 角度 以 预
分析 , 期 内也 不 存 在 改 变 货 币政 策 取 向 的理 短
由 。2 0 0 9年 1 0万 亿 元 的 新 增 贷 款 确 实 带 来 了通 胀压 力 , 投 资 向 消 费 的 传 导 需 要 一 个 过 程 。 但 20 0 9年 1 1月 , P C I刚 刚 开 始 由 负 转 正 , 上 涨 了 仅 0 6个 百 分 点 , 与 4 ~5 的 通 胀 临 界 点 还 有 . 这 % %
实 体 经 济 , 是 在 化 解 风 险 , 是 在 积 累 和 制 造 不 而
风险。
性 。2 0 0 9年 成 功 “ 八 ”, 巩 固 和 增 强 经 济 回 保 但
升 向好 势 头 依 然 是 政 策 追 求 的 主 要 目标 。 为 妥 善 处 理 增 长 与 结 构 、 货 膨 胀 的 关 系 , 升 国 内 通 提 需 求 对 经 济 的 拉 动 力 , 币 政 策 不 可 能 大 幅 度 紧 货 缩 。所 以 , 期 内 改 变 货 币 政 策 取 向 的 宏 观 经 济 短
旗银行 和旅 行者保 险公 司 的合并 , 安联 集 团并 如
第 一 , 个 金 融 业 定 位 出 了 大 问 题 。 金 融 整
不 是 立 足 于 为 实 体 经 济 服 务 , 是 在 自我 循 环 。 而 这次 危 机使 我 们 发 现金 融行 业 已经偏 离 这一 行
购 德 累 斯 顿 银 行 , 后 来 都 是 分 道 扬 镳 , 自又 到 各
陈 文 辉
垮 了 整 个 AI 帝 国 。 相 反 , 些 专 注 自 己 主 业 的 G 那
金融 企 业 则 得 到 持 续 发 展 。 比如 , 国 纽 约 人 美
复盘2008金融危机教训与反思
![复盘2008金融危机教训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9a86fc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a.png)
复盘2008金融危机教训与反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无数人因此备受影响。
这场危机不仅改变了金融体系,也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探讨其中的教训与反思。
危机缘起
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房地产
泡沫、金融衍生品乱象、监管不力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崩盘。
这一事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金融稳定的认知,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教训与启示
1.风险意识至关重要
金融市场的波动无时无刻不在,唯有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2008年的危机彰显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潜在的风险。
2.监管需更加严密
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监管的不力往往会导致金融乱象。
从2008年的教训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应当加强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3.金融产品创新需审慎
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但也需要审慎对待。
在推出新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风险控制和市场影响,避免重蹈覆辙。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是一次宝贵的历练。
让我们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珍惜教训,不断完善金融体系,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直接唯有深刻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不断反思并改进金融体制,才能有效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可持续发展。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b7969c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8.png)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是时刻提醒我们金融市场存在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事件。
历经多次危机事件,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提高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本文将从历次金融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我国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美国发生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动荡。
虽然当时我国金融业与国际市场联系有限,但这次危机仍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系统性风险。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了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经济崩溃,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我国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较大冲击,资本外逃、股市下跌等问题凸显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存在。
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我国勉力应对了这次危机,但也增强了我们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认识。
四、我国反思与应对历次金融危机的反思使得我们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
首先,加强了金融监管,完善了金融市场的准入机制,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其次,推行金融创新,拓宽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和金融风险的分散化程度。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信息,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然而,我们仍需继续努力,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利益固化、权力垄断,增强金融市场的自律和风险防控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避免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对涉及金融安全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和追责。
此外,提高金融机构内控和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监管,加强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加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做到防范于未然。
总之,历次金融危机反思告诉我们,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
![对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0609f9ddd88d0d233d46a90.png)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90 9(0 91.4 .2 10.5 220 )2110
市场 经济 发展 的 内在 动力 是利 益 。斯 密认 为, 场经 济是 一 市 种 利益 导 向经 济, 所有 的经济活 动都 以追 求利 润为 目的。在市 场
一
、
( ) 一 道德 风 险 内涵
和 不遵 守诚 信等 原则 , 其它利 益主 体带 来伤 害和损 失 的可 能。 给 ( ) 机 的道德 风 险表 现 二 危 立在有 道德 的基础 上 , 即必 须 以利 他为 前提 。 斯密认 为道 德 活动 目标与 经济活 动的 日标在根 本上 是一致 的, 都是 为 了实现个 人利
‘ 看不 见 的手 ’ 不仅 仅因为存 在竞 争的压 力而起 作用 , 而且 也因我
导致 不理 想效 果或 负面 影响 的危 险性 。 融道 德风 险 , 质上 是 们 每个人 都有 对个 人行 为 的 自我 约束 力 而起作 用 。 当你 用 一种 金 实 道德风 险在 金融领 域 的集中 反映和 体现 , 既有道德 风险 的一般属
二、 危机 引 发对 金融伦 理 关系 的重新 审视
所 以, 果没 有道德 上 的诚信 及利他 就不 会有 长期 的经 济利益 , 如
更谈不、 人利 个
看不 见的手” 这个市 场基本 运行规 律调 节 失衡 , 不 基 础 的评级 行 为 , 到 了对次贷 危机 推波 助澜 的作用 。 足信息 然而此 次危机 “ 起 二
披露 不充分 。 资机构 把住 房抵 押贷 款打 包证券 化 , 投 并在 此基础 仅个 人私利 受 到损失而 且 整体经 济形 势遭 到沉 重打击 。 上 创造 出大量 衍生 金融产 品 , 风险转 移到投 资银行 、 把 商业 银行 、 中国人 民银行研 究生 部部 务委 员会 王 自力 副主 席 以雷 曼兄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e0e97727284b73f24250d6.png)
l
是来 自于市场经济的成就 。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如 此的 功能 , 就在 于市场经 济是符合人类本性 , 可以最大 限度 地
:
1
】
确 灵 地 源曼 程冀引资源 的流向 , 而 敏 仓 资 的缺 度 反 映 稀 指 并最
,
五坚 中 模 ’‘ 中 一 路 、持。。… ’ 和…国 。 国 式 道 。 ’ 一 一
有 0 1% ,3 . l 60年 才增长 1倍 。世界上 其他 国家
: 情况也大抵 如此 。当人 类步入 市场经 济之 后 , 那
: 步人市场经济 的国家 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I
●
j
】
{
;
j
j
1
12 9 0年这 10年 间, 8 0~19 7 人均 收 入增 长 , 国翻了 l 英 0 倍, 德国翻了 l , 国翻了 1 倍 , 5倍 美 5 日本翻了 2 5倍。而 我国改革开放最伟大 的历 史功绩 , 是中国共产 党人 领 就 导中国人民最终选择 了市场 经济 , 我们 已经取得 的成 就
} 院批准 , 我国又提 高部 分商 品 的出 口退 税率 。其
用发送 设备 、 纫机 等商 品的 出 口退税 率提 高到 缝
呒_ 家具等商 品的出 口退税 率提 高 到 1 % , 具、 5 其他
品也得 到相应提 高 。这 是 2 0 0 8年 8月 1日以来 府 为促进 出 口第七次 提高 出 口退 税 率。据悉 , 经 目 整后 , 口产品综 合退税 率将 由 目前 的 1. %上 出 24
35 , .% 退税资金大约要增加 22 5 亿元 。 日正 确 认 识 和 处 理 市 场 经 济 与 政 府 调 控 、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b9833b31126edb6f1a10be.png)
现 在我 们要 问 的是 , 为 发 展 了几 百 年 的金 作 融 市 场 , 国 国 家 的 法律 制度 如 此 完 善 、 融 监 美 金 管 如 此 严 密 、 融 市场 如 此 成 熟 、 会 财 富 分 配 金 社 如此 公 平 、 什 么会 被 仅 为 2 0 — 0 0亿 美 元 次 为 0 0 30 级贷 款所 击溃 ?其原 因何 在 ?为什 么美 国次贷 危 机会 短 时 间 内 蔓延 全 世 界并 对 国 际金 融 市场 造 成如 此 严重 的冲击 ?还有 , 华 尔 街一 大 批 巨大 在
达 克股 市泡 沫破 灭及 美 国 “ - l 件 ” 后 , 联 9 l事 之 美 储 为 了减 少这 些事 件 对 美 国经 济 冲击 , 防止 美 国
这样 , 经过按 揭贷 款证 券化 , 银行 信贷 的 风险 已经
望 以此来 稳定 金 融 市场 ,重 建 投 资 者 的信 心 , 但 是实 际上 , 国际金 融 市 场恶 化 的形 势 并 没 有完 全
如果我 们不对 这些 问题 认真 反思 ,是无 法找 到 问
题 根源 所在 ,也是 无法 找到化 解 这次危 机 真正办 法 ,甚 至于会 用一 次新 的潜 在的更 大 的金融 危机 或 经济危机 代替 已有 的金 融危机及经 济危机 。
三个 多月 , 全球股 市 哀鸿遍 野 淡一 片。比如说 , l 0月 5日 一 1日这 一周 美 国道 琼 斯 指 数 跌 幅 创 1 历 史记 录 。 港恒 生指 数从 8 底 2 2 1 到 l 香 月 16 点 0 月 1 0日跌 到 1 7 6点 , 个 多 月下 跌 3 %以上 , 49 一 0
对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对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1f39424453610661ed9f4d9.png)
公权力和私 权利 的博 弈更 为公平 、公 正 ,
法 平 添 了一 份 迷 人 的愿 景 。
这种宪政传统 ,恐怕 只是 一种政 治传 统 ,
进而更有效地维护 了宪政正义 ,为美 国宪 而说不 上 是 宪 法传 统 。这 大 概 就是 进 入 2 世 纪之 后 ,英 国学 界 、法 律 界要 求 宪 l 综上观之 ,宪法的 “ 成文 ” 与 “ 不成 法改革的声浪不断高涨的根本 原因了。目 文”形式 ,并 非英美宪法 的根本 区别。无 论是近现代英 国的不成文宪法 ,还是美 国
法 制 出版 社 ,2 0 。 0 9
由于司法权威缺位 。不成 文宪 法主要体现 的是政治统治与 管理的需要 ,而不是公 民 出现社会 冲突 ,往往只能通过 政治途径解
决。而在美 国,司法的无理侵犯 ,
[ 】伯纳德 ・ 5 施瓦茨 :< 国最高法院史) 美 ,毕
法律出版社 ,20 。 O 6
近现代英 国不成文宪法 反倒 由于确立 了议 会主权原则 ,与这 一传统 发生决裂 ,从 而
造 成 了英 美 宪政 实 践 的 巨大 差异 。在 英 国 ,
[ ]肯尼 ・ 3 汤普森 :< 宪法的政治理论> ,张志 铭译 ,三联 书店 ,19 。 9 7
[ ]约翰 ・ 4 密尔 :《 自由> 论 ,于庆 生译,中国
求 的、 充 满 实 效 性 的 “ 着 的 ” 宪 各方往往愿意通过体制 内的法 律途径解决 活 法。 序舌 J 可见 ,与 英 国 宪 法相 比,尽管
问题 ,而不是采取体制外的方法达成 目的。
美 国宪法有 其 成 文 的 “ 范 ” 形 式 ,却 两相 比较 ,从推 动宪政正 义,促进社 会 和 规
不影 响其实效能力 ,相反 ,由于它继承 了 谐发展 的角度而 言,美 国宪法 显然更 为成 古代英 国普通法传统 中的司法独立与司法 熟 ,而近现代英 国宪法则有很 大缺陷 。事 审查原则 ,使其能有效避免英 国宪政 中立 实上 ,当一 个 国家 需 要通 过 政 治手 段 介
看金融危机观后感
![看金融危机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35be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c.png)
看金融危机观后感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中经常出现的重大事件,它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经济学爱好者,我一直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后果感到非常感兴趣。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探讨金融危机的纪录片,深受启发和触动。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金融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
纵观历史,金融危机几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常态,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危机有着不同的原因和表现,但其中的共同之处是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等。
金融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经济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成为了必然,金融危机也随之而来。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危机多数源于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比如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破裂等。
这些异常波动的原因往往与金融市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和外部变量有关。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低利率、高杠杆和金融创新等因素共同作用。
由于金融市场的杠杆过高,随着次贷违约的扩散,整个金融系统陷入了信任危机和流动性冻结。
美国次贷市场的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切感受到金融危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痛苦。
失业率的上升、企业的倒闭、家庭的破碎,这一切都成为了金融危机的后果。
人们不得不面对失去工作、收入下降以及财富缩水的困境。
同时,金融危机还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甚至战争的发生,都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延伸和加剧。
然而,金融危机也是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催生了一系列改革和监管措施,以期防范类似的风险和危机。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与反思
![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d5aa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c.png)
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与反思引言:全球金融危机是近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反思。
一、经济衰退的波及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许多经济体的衰退,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
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飙升,许多企业出现倒闭。
经济衰退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水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社会治安问题愈发突出,社会分配问题也更加突显。
二、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危机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金融市场的动荡。
股市暴跌、资产价格波动剧烈,许多人的投资资产遭受损失。
这些动荡不仅影响了个人和企业的财富,也对社会的投资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金融机构的信任也受到了严重削弱,对其负责任的管理和监督变得尤为重要。
三、国际贸易的下滑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贸易的下滑。
需求减少导致了许多产品的减产和出口的下降,尤其是原材料和制造业。
发展中国家受影响最为严重,依赖出口和外国投资的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
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四、对金融监管的反思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普遍认识到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化、风险管理不善和监管漏洞等问题被揭示出来。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金融监管的问题,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
只有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才能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加强金融教育意识金融危机也显示出现代社会对金融知识的需求。
许多人在金融投资中遭受了损失,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金融教育知识所致。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金融教育的普及,提高人们的金融意识。
通过培养人们正确的金融决策和理财观念,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结论:全球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衰退、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贸易下滑等问题显而易见。
然而,我们也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和教育,以提高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75106f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4.png)
从历次金融危机反思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经济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危机屡屡发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到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都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金融风险的破坏力。
在这个背景下,深入反思历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有着相似的根源和特征。
首先,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监管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追求高收益的驱动下,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复杂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的风险往往被低估或隐藏,而监管部门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导致风险在金融体系内不断积累。
其次,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破裂也是金融危机的常见导火索。
无论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当价格脱离基本面过度上涨时,最终的泡沫破裂往往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
再者,宏观经济的失衡,如过度负债、贸易失衡等,也会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最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一旦一家或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出现问题,风险会迅速通过金融网络传播,引发系统性危机。
以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泡沫破裂,导致大量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价值暴跌。
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信用紧缩,市场流动性枯竭。
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这场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重创,也迅速蔓延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例如,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迅速扩张,其风险难以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也可能导致潜在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行业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连,房价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需要关注。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反思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185109b52acfc789ebc9ec.png)
皇 霉 ・ 兰i 国 借 无பைடு நூலகம்还 力 债 。 见 、 从外入偿能的务
昌 ’ 、
. 一~ … 一 矗
《 商场 现代 化 》2 0 0 9年 5月 ( 中旬刊 )总 第 5 5期 7
■ ' , 新 热lt 分 l t 点 _ I ●J ,| ■ l l
; 墓 ” r 上
。
茄
差 .藉 霸 ‘
篓 妻 零罂 壁 听 、 耋 耋 耄 喜 竺 苎 t
兰
时 进 公 诚 的 养 逐步督促公司注重社会责任的良好氛 资 促 了司信 培 自 一=
,
星銎 竺在 至 责 妻 : 警 i ( 府 金业 者 行效 管 任 际 的机 游 矍 要 竺 融 没 有监 . 国上 投性 曩 规 放
二 金融危机的启示与教训 4建立我们自己的经济体系。 我们在第三世界有良好的信誉 .
基 于 上 述 对 金 融 危 机 的理 解 和 认 识 ,特 别 是 对 其 产 生 原 因 我 们 的进 口原料 主 要 来 自第三 世 界 .而我 们 国 内 又有 庞 大 的生 产 的 分 析 . 们 不 难 从 过 去 和 当 前 的 金 融 危 机 中获 得 一 定 的 启 示 能 力 。这些 都 为 我 们 建立 自 己的 经济 体 系 打 下 了 良好 的基 础 。我 我
足 自” 当仅 凭 诚 信 道 德 无 法 筹不 法 履 行社 萎 以行 因此 约 量 束 商贩 会 责
.
- 玮 韶 学 林 华 关院
。 ,1 十 叩 寸 阢 I坤 , _ 、
过企 : 即业社 责 明 写兰 似 助 法律 的强 制 将业 企 的会 任确 入 诚 击 信 法 借 律 ;
,
浅谈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反思
![浅谈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8e14cb6137ee06eff9188b.png)
国 家 应 采 取 相 应 的 措 施 扩 大 内 需 ,通 过 拉 大 内需 解 决 企 业 经 济 全 球 化 加 速 了 国 际 贸易 和 国 际 投 资 的 发 展 ,也 推 动 了 生 产 要 素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的 优化 配 置 , 各 国之 间实 行 贸易 自 由化 , 遇 到 的市 场 问 题 。要 发 展 能 够 长 期 持 续 经 营 的 产 业 ,解 决 市 场 表 明 世 界 各 国 的 经 济 体制 和经 济 全 球 化 的发 展 产 生 了矛 盾 。 供 应 不平 衡 的 问题 ,提 高 市 场 资 源 的利 用 率 。 与 此 同 时 ,政 府 做 决 策 时 应 该 从 全 体 人 民 的 根 本 利 益 出 发 ,坚 持 金 融 为 经 济 服
二 、金融危机对 我国经济 的影响 我国经济 对外 依存度较高 ,我 国经 济已经深深融进 了世界
更容易 受到金融危机 的伤害 ,美 国的金融 危机给我们带 来了很 的经济体 系 中,金融危机 会影响 中国经 济的发展速度 。金融 危 多 教 训 , 笔 者 将 在 本 文 中 从 金 融 危 机 产 生 的 原 因 出 发 ,分 析 了 机 会 使 全 球 经 济 变 的 萧 条 ,这 就 会 大 大 减 少 中国 出 口 的 产 品 , 金融危机 给我国经济 带来的 问题 ,并 结合 这些 问题对 中国金融 对 我 的 经 济 发 展 产 生很 大 的 负 面 影 响 。从 美 国 金 融 危 机 来 看 ,
之前, 采 取 扩 大财 政 和 货 币 投放 的措 施 来 刺 激 经 济 发 展 。 这样 , 就 能 暂 时 保 护 好 资 不 抵 债 的 企 业 和 金 融 机 构 ,可 是 这 样 做 ,不
四 结语
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5c3808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e.png)
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很多人猝不及防。
那一年,股市暴跌,银行关门,房价暴跌,全球经济一片萧条。
这场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高度复杂性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而且,这种危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关注和预防。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风险。
一、金融监管要更加严格和有效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
许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并没有受到足够的监管和限制,从而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快速扩散。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
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体系,限制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并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监管。
二、重视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全球化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机构和产品已经越来越跨国和跨境,形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金融体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这需要建立国际的金融监管机构,完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建立更加透明和稳定的金融市场。
三、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体系这场金融危机也体现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金融机构和产品过于复杂,缺乏透明度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这需要推进金融创新和发展,但同时也需要考虑金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我们需要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控制。
四、保护消费者权益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很多金融产品和服务,都存在欺诈和误导的情况,导致很多消费者遭受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和透明的金融市场,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和审查。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教育,让他们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和投资。
五、金融治理要更加民主和透明这次金融危机也引发了对金融治理的反思。
很多人质疑,金融决策是否过于集权和不民主。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民主和透明的金融治理机制,让公众能够参与金融决策和监管。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4a3ef62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2.png)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1997年,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袭击亚洲。
那场危机使许多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导致了大量资本外流和经济崩溃。
这场危机给亚洲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教训,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其一,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自由化的风险是巨大的。
危机爆发前,亚洲国家正在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由化可能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由于缺乏贷款参照利率和银行风险管理等机制,银行可以轻松放出大量贷款,导致过度借贷和过度投机。
这些泡沫最终不可避免地破裂,引发了金融危机。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推进金融自由化,制定出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金融风险。
其二,亚洲金融危机也告诉我们,政治因素在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亚洲危机前夕,泰国困境深重,政治不稳定,而印度尼西亚、韩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些政治问题的存在使得危机更加难以控制。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持政治稳定,政府可能采取不良措施从而导致经济危机。
因此,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政治稳定了,经济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三,亚洲金融危机也告诉我们,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密切的。
在危机爆发时,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波及面广,打击范围之广远超出预期。
这告诉我们,各国的经济关系不能在纯粹的自利基础上,需要更多考虑到合作和共赢的现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并且需要制定出合适的国际监管和合作机制,避免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总之,亚洲金融危机是一次教训深刻的经济大事件,给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研究和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我们要深入总结、认真反思,制定出更加合理、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经济政策,为亚洲、为全球经济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亚洲金融危机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反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亚洲金融危机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反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https://img.taocdn.com/s3/m/839206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4.png)
亚洲金融危机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反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影响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反思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起,亚洲多个国家遭受严重经济危机的事件。
这一危机不仅给亚洲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也给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敲响了警钟。
本文将详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并从中反思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1. 结构性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亚洲经济结构的问题。
一些亚洲国家长期依赖出口导向经济模式,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出口和对外投资。
这种依赖程度过高,导致了亚洲国家对外部冲击高度敏感。
2. 金融市场自由化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过高,对外资的流入没有严格监管,导致了外资的过度投机和泡沫的形成。
这种市场自由化的过度放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3. 外部冲击危机前,亚洲国家面临了一系列外部冲击,包括美国加息、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等。
这些外部冲击使得亚洲国家面临资本外流、汇率下跌等问题,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 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亚洲地区经济的崩溃。
多个亚洲国家的货币暴跌、股市崩盘,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整个亚洲地区陷入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2. 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深刻问题。
亚洲金融市场的崩溃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多个国际投资机构和银行陷入巨大的风险和亏损。
这一危机暴露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和监管不足的漏洞。
三、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反思1. 结构性改革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
全球金融体系也应反思过度依赖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模式,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控制问题。
2.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中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让我们反思
![金融危机让我们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bb2b026b4daa58da0114a9e.png)
i c l c n myo s r ain t a o o b e v to i e
小时候 ,每 当吃饭挑 食时 ,父母就会给 我们讲吃 豆角 的故 事 :说过去有 一个小孩 ,吃豆子 的时候总 是把皮 剥了 ,再嫩 的 皮 都不吃 ,父 母就把他 剥下 的皮 晒干收起 来 。后来 闹饥荒 了 ,
模 式究竟如何 ,真得让我们仔细想一想 。 历来强 大的美 国为何爆 发这场危机 ,甚至影 响到全 世界 , 有人评价说 ,是 “ 占有 ”的存在方式 发展到 了极 致 。长 期的繁
付不起 贷款 ,又 引起 更多的银行 坏账 ,银行更收 紧银根 ,恶性
循环开始了 。
其 实 ,危险一直 存在着 ,因为 资本主义 的信 用经 济是 在无
车作为职业 与生活地位标志的 象征 价值来决定的 。
人们拥有这 些所 满足的需求实 际上 不是人的真实的 需求 ,而是虚 荣的需求 。 当今在世界上普遍崇尚以消费主义为导向的生活
方式 , 这种消费主义把消费 , 特别是物质消费作为生
活宗旨。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人逐渐告别 “ 短缺”与
看来 , “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不仅 “ 拯救 ”了社会
主义 ,同时也 “ 拯救 ”了 “ 场经济” , “ 市 社会主 义市 场 经济 ”的核 心 内涵 ,是 “ 场经 济 ”赋 予 市 “ 会主 义 ”的价 值取 向 ,也 就是 说 , “ 场 经 社 市 济 ”与 “ 社会 主 义 ”的结 合不 仅仅 体现 在 “ 市场 化 ”与 “ 宏观 调控 ”的结 合 ,更体 现在 “ 场 经 市
者 )。银 行为了贷款 赚钱 ,用零首 付 、甚至做 假账 的办 法给业
主贷款 ,然后 ,银行把部 分利息 留下 ,剩下 的都打包 以机构再通 过华尔 街把这些债 务以债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与反思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299e67d7fd5360cba1adb40.png)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与反思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055-01摘要从2007年9月美联储开始降息开始、到以美林、摩根斯坦利、贝尔斯登等华尔街巨头发布巨额亏损;房地产价格快速下跌为分水岭,再到全球性的流动性收缩、实体经济受损,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演变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已经近两年的时间了。
究其产生的原因,国内外的学术界有很多看法也产生了不少争论,在此仅对其产生的原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反思一、金融危机历程第一阶段:次级按揭贷款及证券化产品(次按贷款抵押债券)危机(20072-20079)此阶段由2007年2月hsbc美国附属机构报告105亿美元的次级按揭贷款亏损伊始,一直到2007年第三季度末。
这其中包括2007年4月2日,美国当时最大的次级按揭贷款放款公司之一的newcenturyfinancials破产;2007年8月,另一个最大的美国按揭贷款机构之一的americanhomemortgage破产;以及接下来的众多的金融机构报告次按相关业务的亏损等等。
第二阶段:流动性危机(20079-20083)这一阶段从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3月17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这一阶段的市场也有三个特点:第一:投资者一般只是抛售低品质资产套现。
第二:人们仍然期望美联储的降息能够很好地缓解流动性危机,从而不至于使流动性危机发展成信用危机。
第三:央行减息政策和相关贴现窗口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似乎对市场有所帮助。
第三阶段:流动性危机合并信用危机(20083-20089)这一阶段由2008年3月17日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开始,直到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贝尔斯登的被收购,使得投资者对流动性的担心迅速转变成对流动性和信用危机的双重担心。
这一时期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流动性价差继续攀高的同时,各类信用价差也普遍大幅度攀升至历史的高位。
金融反思剖析会发言材料
![金融反思剖析会发言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12f8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e.png)
金融反思剖析会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对金融行业的一些反思和剖析。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深感金融行业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剖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我想谈谈金融行业的风险管控问题。
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然而,过去的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机构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一些漏洞。
例如,某些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和监测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
此外,某些金融机构过于依赖金融工程和创新产品,导致了风险的传导和放大。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风险管控的重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监管,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其次,我想谈谈金融行业的合规和道德问题。
金融行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行为和决策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过去的金融危机揭示了一些金融从业者在合规和道德方面的不端行为。
例如,某些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不顾合规和道德风险,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操作,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风控机制,加强外部监管,形成合规和道德的金融文化。
最后,我想谈谈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金融科技正在改变着金融行业的面貌。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例如,某些金融科技企业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导致其创新产品的风险暴露。
此外,某些金融科技企业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存在漏洞,并且可能会滥用用户数据。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和评估,鼓励其合理创新,同时规范其行为,确保金融科技服务的安全和可靠。
总之,金融行业是我们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和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发表时间:2010-02-06T11:45:40.310Z 来源:作者:韦耀莹[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基于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体制的比较韦耀莹(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530003)【摘要】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普遍受到了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经受这次危机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很多相似或者不同问题,即使是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肯能会遇到的,因此积极借鉴其他各国经验和教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各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所在以及与中国的比较,总结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汇率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Based on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System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Wei Yao-xin【Abstract】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general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the course of this crisis have exposed a lot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problems, even if the problem is different may also be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face, so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variou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here the problem li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China, summed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capital account; exchange rate新兴市场国家是指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法规完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已经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1金融危机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困境当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股市大幅波动、对外贸易逆差增大、外资出逃等方面。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的流动资金在危机时纷纷脱逃,返回本国救市,这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与汇率的大幅波动。
在2008年下半年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主要股市全线下跌,其中一些股指跌至近年来新低。
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股市,仅在2008年9月一个月内下跌将近30%,韩元贬值程度超过20%。
“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巴西,股市2008全年跌幅都超过40%甚至高达60%,而俄罗斯的股市则停止交易。
MSCI新兴亚洲市场指数也一路下滑,由9月12日的327点跌为10月23日的216点,下跌幅度达34% 。
金融危机还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
从2007到2008年的新兴市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对外进出口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减小,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韩国受到影响最大,颠覆以往顺差状况。
2008年上半年有5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至同年8月其逆差额达到26.8亿美元。
而印度贸易逆差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8月份逆差已达109.7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外资的出逃也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了困境。
大量的外资进入助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股市虚高。
而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担忧,这也引起了部分资本外流。
而随着通货膨胀及汇率贬值的出现,大量外资的出逃又把股市推向了低股。
比如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一改此前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的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
以中国为例,200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 (66.42亿美元)之和,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
而路透社的统计显示,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2008年9月份外汇储备锐减至24600亿美元,减少203.3亿美元。
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均有所减少,其中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缩减最多,达到129亿美元。
韩国和印度分别减少35.3亿美元和34.9亿美元。
而据花旗集团判断,从2008年初至11月,印度的投资外流总额已达到87亿美元。
2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2.1新兴市场国家的内忧外患: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国内状况良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并且也不存在失业和汇率波动等问题。
但是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不成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一直以来存在着其他内在和外在的隐患,这些在金融爆发后也凸显出来。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最致命的问题是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
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普遍都大范围甚至全面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这些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迎合国内主要的财团与国际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需要,因为政府本身就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比如韩国、越南。
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造成了大量国外的资本在短时间内就进入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与金融市场中,同时造成了以美元等货币计值的短期外债增加,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其次,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显现出了弊端。
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出口贸易扮演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
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造成大量贸易逆差或者出口贸易受阻,那么本国经济将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而产生紊乱。
东南亚各国(地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普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由于美元走强,使其主要对美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主要对日本的进口快速增长,以至于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失去控制,形成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如1996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分别为:泰国10.2%,马来西亚6.3%,印度尼西亚5%,菲律宾3.1%。
经济的脆弱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美元本位的汇率制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抵御危机制造了困难。
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实行的是低频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依然是以美元为中心。
由于美元本位制为美国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各种金融策略向全球转嫁危机提供了可能。
2007年到2008年,泰国、韩国和越南等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保留了过多外汇储备,致使本国国内货币市场剧烈震动,国内出现大量的破产和严重的经济衰退,并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债。
最后,对国际资本的过分依赖也是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
外债余额大幅上升,尤其是短期外债上升更快,接着就出现了外债偿付困难,再加上国际游资趁火打劫,本币迅速贬值,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国内金融危机的发生。
韩国在2008年的名义GDP为10176亿美元,外债为3990亿美元,外债占GDP的比例约为39.25%。
短期外债(一年之内到期)占总外债的比例为40.2%,约为1600亿美元,而其外汇储备只有2100亿美元,总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90% 。
这也导致韩国目前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亚洲经济体之一,2008年以来韩国的股市下跌38%,韩圆兑美元的汇价也下跌了约30%。
美元短缺已经导致韩圆的币值在2008年下跌三分之一。
2.2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中国同样也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受害者,经历了股价暴跌,出口大幅下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等问题。
主要原因是中国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一样,资本账户在逐渐开放,并且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样依靠出口来拉动,难免受到冲击。
但是得益于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以及足够的外汇储备,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
由于我国资本项目是受管制的,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外商直接投资,“异常资金”快进快出都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短期资本不能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流动,形不成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
同时中国还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中国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前暗中增加了在美国市场的股权投资。
截至2008年6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股票数额从2007年6月的290亿美元激增至995亿美元,期间增持705亿美元。
中国在2008年6月底的时候持有52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5270亿美元长期机构债,同时中国的外债规模和结构都显得比较安全,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不到20%。
2.3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虽然本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大的损害,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此时暴露出来了此类经济体的通病,再者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很难保证中国不会赴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后尘,对此中国的金融体制亦应随着经济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2.3.1资本项目的开放要继续坚持循序渐进:一个国家的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标志着本国经济已经完全与世界接轨,也标志着本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完全暴露,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因为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与经常账户开放相比,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