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与反思引言解决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任务。
掌握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个人和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通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准确地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寻找解决方案问题分析完毕后,我们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收集信息、调查研究以及与他人讨论等。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选择最佳方案在找到多个解决方案后,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评估,并选择其中最佳的方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权衡,以便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
四、实施解决方案在选择了最佳方案后,我们需要付诸实施。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面对挑战。
五、评估解决效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止于实施方案,我们还需要对解决效果进行评估。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和实际情境评估等,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并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总结经验和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解决问题策略,以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培养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方式,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
结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具体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纳入到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数学六年级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课本P56-58例1,“想一想”,“练一练”和P61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教学难点:从条件想起与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唤起旧知。
问: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过渡: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1)出示例1。
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里面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谁来读一读。
(2)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那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现在如果添上线就形成了表格。
比较列表整理后的信息与整理前的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小结:像刚才这样,运用列表的策略,按照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将相关联的信息一一对应地整理在表格里,使条件更有序、简洁,题意更清晰。
板书:列表(一一对应)(3)现在如果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你还想像刚才那样把所有条件都整理出来吗?为什么?电脑出示表格,口头整理。
小结:像这样,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
(4)(板书表格)现在对照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解题思路吗?同桌两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示可以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问题想起。
小结: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总棵树”。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1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在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他们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注重一种解决方法,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1,让学生观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尝试用画图、列举等方法来分析问题。
教师在旁边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策略,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1)》,本单元主要学习几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数据、问题、方法;•掌握用图表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表达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据、问题、方法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够用图表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表达;•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图片展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问题进行思考。
示例:问题:小明家里的桌子有4只腿,椅子有3只腿,现在他家里有8只腿,有几张椅子?导入问题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要素:数据、问题、方法。
通过举例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三个要素的作用。
示例:数据:小明家里的桌子有4只腿,椅子有3只腿,现在他家里有8只腿。
问题:有几张椅子?方法:通过计算桌子的腿和椅子的腿求得总共的腿数,再用总共的腿数减去桌子的腿数,就可以求得椅子的个数。
学习新知时,可以通过图表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和巩固在练习和巩固环节,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内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解决,并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实际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依靠直觉和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系统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购买这些商品需要支付的总金额?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从简单问题入手、画图、列表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从简单问题入手、画图、列表等。
2.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问题解决的策略的相关资料,如案例、文章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超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各种水果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根?”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从简单问题入手、画图、列表等方法。
4.巩固(10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第一课时。
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对照“真学课堂”的要求,精心设计了这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突。
课的开始,在学生口答完简单的只有一个未知量的题目后,出示例1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缺少一个条件,无法解答),呈现对比强烈的问题,引导学生比较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
二、充分预设,以学定教。
在教学例1环节,我的教学预案上,预设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三种思路:第一种是全部是小杯或全部是大杯,第二种是通过画图再解答,第三种是列方程解答。
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大都采用了第一种假设方法和少量的列方程解答,画图没有。
这时,我就调整教案,展示了第一种思路和方程解法,在学生讲解思路时结合画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假设的策略。
三、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和表达。
老师在抛出问题后,能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要他们急于举手回答问题,而是要求认真分析,并理清自己的思路,组织好表达的语言。
也能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激起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
四、展示交流多样化。
真学课堂的要求指出: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主动交流的机会。
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组内展示、全班展示,直观展示、口答展示等形式。
在学生小组活动时,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路,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我选取不同方法的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看清楚他人的作业,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评价。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一、回顾总结不到位。
教材上安排了“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一环节,而我只是把这一环节只是流于形式了,没有启发学生从为什么假设、怎样假设、假设后怎样思考等方面展开交流,并作适时的提炼和概括,以提升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了解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优劣。
3.实践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优劣。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什么是问题?2.能否使用直观法解决问题?3.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方法1.提问法:老师提问,让学生回答。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内容和方法时间热身学生讲述自己曾经如何解决某个问题10分钟新知 1.老师提问:什么是问题?学生回答;2.老师讲解使用直观法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3.老师介绍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20分钟实践运用学生组成小组,完成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任务30分钟总结 1.学生阐述自己所使用的策略;2.老师总结讨论的结果10分钟课外拓展活动教师布置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在课外探索10分钟四、教学评估1.描述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是否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测试性评价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使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和策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在实践中未能准确地选择最优的策略进行解决问题。
因此,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将重点讲解不同策略的优劣,着重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问题。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度理解策略的应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一步:整理条件
杏树 8行 每行6棵
梨树 4行 每行5棵
探索新知
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
从 条件想起
杏树 8行 每行6棵
杏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梨树 4行 每行5棵
求差,就是杏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探索新知
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
从问题想起
杏树 8行 每行6棵
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1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第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 解决问题的策略(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 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 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 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 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 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景导入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
探索新知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 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第一步:整理条件
摘录 桃树: 3行,每行7棵 杏树: 8行,每行6棵 梨树: 4行,每行5棵
列表
桃树 3行 每行7棵
梨树 4行 每行5棵
探索新知
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 从条件想起:
桃树 3行 每行7棵
桃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求和
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案
四、总结回顾,内化策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呢?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精典题型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个
35个
40个
45个
50个
列表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学生先自主探究策略,再在小组里交流。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列式解答,再集体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
2.揭示课题。
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很多策略。
二、自主探究,体验策略
1.列表整理信息。
出示教材71页例1的场景图,指名学生读题。
仔细观察,出示图中第一个问题: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谈话: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题目中的信息这么多,怎样才能看的更清楚一些?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课型
新授
第__1__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用从已知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1、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2.能够运用三步法解决实际问题;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2.难点:灵活应用三步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1. 思维切入(5分钟)老师简单地介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解决问题为什么重要?•解决问题需要什么策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到解决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策略。
2. 新课导入(10分钟)a.分析调研问题老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黄婆婆种了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4米,如何计算这块菜地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b.提出新课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1)”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老师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策略(1)”,即三步法:理解问题、列出方程式、求解方程式。
3. 学习内容(30分钟)a.第一步:理解问题老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例如:小明家的电视坏了,他让维修工来维修,维修工发现电视机的母线漏电,把电视机接地后电视机就正常了,请问电视机有几个母线?学生理解问题后,共同讨论解决思路。
b.第二步:列出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问题转换成方程式。
例如:有15个兔脚子在草地上跳,共20只兔子,请问这些兔子有几只?学生需要列出方程式:20 x 4 - 15 x 2 = ?。
c.第三步:求解方程式学生在列出方程式后,需要进行求解。
例如:20 x 4 - 15 x 2 = 50。
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例如思维运算、手算、计算器等。
4. 展示与分享(5分钟)老师选择一些学生解决的问题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5. 练习(30分钟)a.实际问题练习一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b.实际问题练习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练习。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任务分配与合作,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第9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生:欧拉有32枚邮票。
师:嗯,那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什么呢?生:可以求出米德比欧拉多了多少枚邮票。
师:你们知道怎么求吗?生:50-32=18〈枚〉。
师:我们知道米德多,并且还知道比欧拉多了18枚,现在问题要我们求什么呢?生:米德给欧拉几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师:我们知道如果把这18枚邮票单独拿出来放在一边,你会发现什么呢?生:发现两个人的邮票数就相同了。
师:是的。
所以我们怎么分配多出的18枚邮票呢?生:平均分。
师:是的,就是把这18枚邮票平均分给谁?生:平均分给米德和欧拉。
师: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列算式呢?生:18÷2=9〈枚〉。
师:所以米德给欧拉多少枚后,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
生:给9枚邮票。
师:大家都会了吗?是不是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听明白呢,其实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你们会画吗?自己动手画一下。
〈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学生汇报结果,也可以边讲边教,让学生明白画线段图,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板书:〈50-32〉÷2=9〈枚〉答:米德给欧拉9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练习四:〈7分〉卡尔搭积木,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要使两堆的积木数相等,应该从第二堆拿几块到第一堆?分析:已知第一堆搭了22块,第二堆搭了38块,这样就可以求出第二堆比第一堆多搭了38-22=16〈块〉,如果把第二堆多搭的16块积木拿出来,这样两人的积木就相同了,最后只要把这16块积木平均分给第一堆和第二堆,即:16÷2=8〈块〉。
所以应该从第二堆拿8块到第一堆,两堆的积木数相等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个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如何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学会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类型,并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各种解决策略。
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问题解决实例、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让大家意识到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2. 问题分析:我会引导大家分析这个问题,确定问题的类型。
3. 解决策略:在这个环节,我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并学习不同的解决策略。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向大家展示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就能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各种解决策略,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这就是我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节课上收获满满,真正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数学》六上
二 巩固练习
六(2)班 40人和赵老师、李老师一起去公园玩,共用220元, 成人票是儿童票的 2 倍。
想:把( )张( )票替换成( )张( 相当于买了( )张( )票。
)票,那 220 元
苏教版《数学》六上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上
把大杯假设成小杯
大杯: 803 24( 0 毫升)
苏教版《数学》六上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3
把小杯假设成大杯
6个小杯可以换成2个大杯
大杯: 720 (1 2) 24( 0 毫升) 小杯: 240 3 8( 0 毫升)
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
1 解决问题的策略(1)
苏教版《数学》六上
一 引入新课
苏教版《数学》六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苏教版《数学》六上
苏教版《数学》六上
苏教版《数学》六上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3
小杯: 720 (6 3) 8(0 毫升)
苏教版《数学》六上
苏教版《数学》六上
苏教版《数学》六上
苏教版《数学》六上
美超蛋糕店集齐10 张积分卡可以换一个小蛋糕。
苏教版《数学》六上
数学经典名题 清代康熙年间(1674年)编辑的 算书《御制数理精蕴》中的一题。
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 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1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名称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1.2 本节课涉及的章节和知识点•第一章综合练习•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1.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分析2.1 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2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3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探究法•合作学习法2.4 教学步骤•热身活动: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发言,谈谈自己看到图片的感受,共同思考如何解决对应的问题。
•复习知识点:教师呈现一道解决问题的例题,询问学生该问题的解决过程。
•引入新知: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列示基本步骤。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按照基本步骤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基本步骤的理解。
•作业布置:布置本节课的课后作业。
三、教学资源3.1 教学用具•教师用书•学生用书•课件•白板•彩色笔3.2 教学环境教室内部环境安静、整洁,有良好的教学设施。
3.3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需要50分钟。
四、教学评价4.1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方法评价•情境教学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探究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3 教学素质评价•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生动、形象、生动•教师是否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灵活处理问题•教师是否能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10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买了多少支钢笔?买了多少支圆珠笔? 10×3=30(支) 30+18=48(支)
答:买了30支钢笔,买了48支圆珠笔。
11
2.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 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算一算,填一填)
是书法组的3倍。 答案不唯一,如(1)拔河的同学有多少人? 先求出跳绳的人数,再求拔河的人数。 (2)合唱组有多少人?先求出书法组的人数,再根据 合唱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求出合唱组的人数。
少80瓶
问题①_________买__的__红__墨__水__有__多__少__瓶__?_________
解答:
25×8=200(瓶)
答:买的红水有200瓶。
问题②________买__的__蓝__墨__水__有__多__少__瓶__?___________
解答:
25×8=200(瓶) 200-80=120(瓶)
3
1 课堂探究点
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4
探究点 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问题 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
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知道“以后 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从条件开始 想起,确定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9
小试牛刀(教材P74想想做做)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5-1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四年级下册数学(含答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班级:姓名: 等级:【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小明的邮票比小华多,给了小华13张邮票后两人同样多。
原来小华比小明少(______)张邮票;如果小明48张邮票,小华有(______)张邮票。
2.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90元,那么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共要付(______)元。
3.甲、乙两筐苹果共64千克,从甲筐里取出5千克放到乙筐里去,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
甲筐原有苹果(______)千克,乙筐原有苹果(______)千克。
4.玲玲家养的白兔、黑兔、灰兔只数如下图。
玲玲家养的白免有(________)只,黑兔有(________)只,灰兔有(________)只。
5.玲玲和芳芳共折了124只千纸鹤,玲玲比芳芳少折了28只,玲玲和芳芳各折了多少只?(1)在线段图上标出已知条件。
(2)如果列式(124-28)÷2,表示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列式(124+28)÷2,表示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和小刚去买东西,小明带的钱是小刚的3倍,如果小明借给小刚12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原来小明带了(____)元,小刚带了(____)元。
7.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5倍,若从乙仓库运出24吨放入甲仓库,则甲、乙两仓库存粮正好相等,原来甲仓库存粮(______)吨,乙仓库存粮(_____)吨。
二、选择题8.哥哥和弟弟各收集了一些画片,哥哥给弟弟12张后,还比弟弟多8张。
原来哥哥比弟弟多收集()张画片。
A.12 B.20 C.329.喜羊羊参加羊村运动会获奖的次数是懒洋洋的8倍。
喜羊羊和懒洋洋共为羊村获奖72次,那么()。
A.喜羊羊获奖63次,懒羊羊获奖9次B.喜羊羊获奖64次,懒羊羊获奖8次C.喜羊羊获奖9次,懒羊羊获奖63次D.喜羊羊获奖8次,懒羊羊获奖64次10.甲、乙两个粮仓各有一些大米,甲粮仓中大米的质量是乙粮仓的5倍。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主要是基于分数乘除的应用题。
我会从引入实际情景开始,比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们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这将是我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为了这节课,我已经准备好了电子幻灯片和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小道具,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乘除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实际情景,比如购物计算总价,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来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接着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理解,会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检验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上,我会把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公式和步骤写出来,然后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展示如何应用这些公式和步骤。
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让学生们运用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分数乘除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我也会根据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的应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是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我们需要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分数乘法是指将两个分数相乘,而分数除法是指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
这两个概念都涉及到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比如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以及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2.掌握“猜测、列举、系统性分类、模型、反证法、归纳法”的六种解决问题的策略;3.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习六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其思维方法和运用场景;2.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战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不同问题使用不同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把握不同策略的运用场景;2.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能够进行适当的转化,以便能够利用学到的策略解决。
四、教学内容及进程安排第一课时: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1.引入课程,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介绍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简单讲解六种主要策略的特点。
3.小结:让学生总结六种主要策略的特点,加深对策略概念的理解。
4.示例练习: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
第二课时:猜测和列举策略1.复习上一课时介绍的六种策略。
2.讲解猜测和列举策略,并分别介绍其应用场合和操作方法。
3.示例练习: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别用猜测和列举策略解决。
4.综合练习:提供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策略进行操作。
第三课时:系统性分类和模型策略1.复习上一课时的策略。
2.讲解系统性分类和模型策略,并分别介绍其应用场合和操作方法。
3.示例练习: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别用系统性分类和模型策略解决。
4.综合练习:提供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策略进行操作。
第四课时:反证法和归纳法策略1.复习上一课时的策略。
2.讲解反证法和归纳法策略,并分别介绍其应用场合和操作方法。
3.示例练习: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别用反证法和归纳法策略解决。
4.综合练习:提供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策略进行操作。
第五课时:综合应用1.以一些实际的问题为例,让学生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2.课后作业:将某个问题进行简化,并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说明如何用多种策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呈现例题,引入课题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
2、提问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二、初用策略,探寻思路
1提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后追问: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3、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说说对这个条件的理解,把比较概括的已知条件尽量说具体、说详细。
正像“蘑菇”卡通说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萝卜”卡通说的“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三天摘的个数……”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已知条件,踏上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起点。
4、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个
第二天:30+5=35(个)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教学设计
2014年月日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P71—73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5、引导思考:让学生比较上面的填表格解答和列算式解答有什么相同地方?
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进行思考。
三、类比应用,丰富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读题以后,关注并充分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3、“想想做做”第4题
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9”“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是画图的依据,根据这些已经条件画出示意图,就能看出问题的答案,想到算式怎样列
四、自主应用,提升认识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