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与精确性解析

合集下载

浅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

浅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

浅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一、前言在法律语言当中,确定性是其具有的铁定原则。

然而,因为受到语言自身一些原因的影响,比如立法者的主观认识具有局限性、立法语言存在着特殊性、法律规范的相关特点以及语言自身的原因等,导致法律语言具有模糊性。

虽然模糊性已经融入于司法和立法的整个过程,然而司法结果一定是确定性的结果。

所以本文除了要对法律语言的模糊性进行探讨外,还要重点探讨怎样实现法律的确定性。

二、法律语言具有模糊性的原因法律语言具有模糊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法律语言具有不确定性。

多义性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一般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虽然立法者尽力使用精确的词语,然而还是难以避免经常出现大量的多义词。

比如严重、轻微等词语是经常出现在法律文本中的概念,但是一直都难以明确的界定它们的含义。

其次,语言具有有限性。

语言作为思想交流的媒介就好像货币是商品的媒介一样。

与思想的丰富性相比较来说,语言所具有的丰富性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人们用上所有语言也难以将思想的丰富性以及复杂性完全表达出来。

所以说,世界具有无限性,然而思想却是有限的。

所谓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美好愿望,语言表达的真实写照其实是“言不尽意,言不由衷”。

再次,语言具有障碍性。

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从根本上而言,其实是思想的交流,并不是语言的交流,所以,有些时候,即使脱离语言也可以进行交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在交流的时候语言会显得十分多余。

比如“心有灵犀一点通”或者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等都表明语言具有障碍性。

语言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表达思想的唯一途径,还可以利用特定的动作、眼神以及手势等,虽然通常情况下会将这些称为肢体语言,但严格的说来,它们是一些行为,并不是语言。

最后,法律语言具有其专业性。

贝卡利亚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家,他虽然主张的是由立法者解释法律,反对法官解释法律,然而他也必须的承认法律存在着含混性。

法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依然还是存在着法律语言的职业垄断现象,对于广大处在法律职业共同体意外的群众而言,法律具有更加严重的含混性。

浅析室内设计中空间的模糊性与精确化

浅析室内设计中空间的模糊性与精确化
功能, 功能构 思在 建筑 的空 间设 计 中起决 定性作 用 。
1 2 室 内功 能模糊 性 的表现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 计 师要 在 既 定 和 非既 定 的元 素范 围 内 , 不 用 同的方 法及不 同的材 料 , 利用 各种 手段 , 其 形成 不 使
人们生活的丰富性决定 了住宅功能的多样性 ,
的模糊性和精确化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 以期 对 人们进 行 室 内设 计 有所 启 发和 帮助 。
标准 , 要达 到这样 一 种境 界 , 强室 内设 计 中的空 间 增
意识是 非常 重要 的 。
全面把 握空 间 , 在充 分研究 原 有空 间的情 况下 , 以 可 突破原 有空 间形 态 的 限制 , 造 出新 的空 间 形 态 和 创
空间形象 , 不同的室内空间组合 , 体现了不 同的使用
if r ain e o h. n o m to p c
Ke r s:i t ro e in;n e o p c f n t n; mbiui p e iin y wo d n e rd sg i tr rs a e;u c i a i i o g t r c so y;
室 内设计的精髓在 于空间总体艺术 氛围的塑 造, 赏心悦 目的空间氛 围是室 内设计所追求 的理想
在不 同 的社会 、 治 、 济 条 件 下 , 同的 居 住者 有 政 经 不 不 同的需 求 , 不 断变化 和发展 的 , 足居 住生 活 的 且 满

种方 式 , 同一 家庭 的生 活方式 也不 是 一成不 变 的 , 没
有抽象的起居会客功 能, 因此 , 对住宅功能 , 只能作 模糊 的把 握 。 功能模糊性还表现在, 功能上的变化有一定的

试论语义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相互转化

试论语义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相互转化
科:
i  ̄m I / I , 语义昀 精确性与模糊性硇相互转化
巢湖学院
[ 摘
崔海光
要] 为招揽 生意 , 把顾客称作“ 爹” , 这是 对称谓词“ 爹” 的滥用。本文试通过讨论模糊语 言学有关语 义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 互转
化 的规律 来阐释 这一称 谓词误 用的语言现 象。 [ 关键词 ] 精确性 模糊性 相 互转化
只会 让顾 客望风而逃 。 对于这种 滥用“ 爹” 作广告 宣传语招揽 顾客 的现象 , 如果从 语言学 的角度 , 该作 怎样 的解释 呢?本 文试从模 糊语 言学 有关语 义的精确性 与模 糊性 的相互转化原理 出发来探讨这 一称谓 词误 用的语言现象 。 2、 语义 的精确 性与模 糊性 根据模糊语 言学原 理 , 自然 语言具有精 确性 , 也具有模糊 性 , 二者 成 为一对矛盾统一体 , 互相依存 , 构成 了语言 的两 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 系 的 自然属 性。 “ 没有 精确性 也就无所谓模 糊性 , 反 之亦然 。由于它们 的同时存在 , 这也就 使得人们 的语言表 达能够更准 确 , 更具有 灵活性 ” ( 黎千驹 , 1 9 9 6 : 5 8 ) 。例如 , “ 春” 、 “ 夏” 、 “ 秋” 、 “ 冬” 这 四个词所 表达 的 概念 在天文学 中是有人 为的精确规定 , 但在 日常用语 中 , 它们所表达 的
都是 模糊概 念 , 因为它们之 间没有一条 泾渭分 明的界线表 明从 几月几 日到几月 几 日为 “ 春天 ” 。 “ 蔬菜 ” 和“ 粮 食” 似乎 有 明确 的界线 , 各 自表 示精 确 的语 义 , 但在 实际上 , 我国某些地 区把马铃 薯当作蔬菜 , 又用它 充 当主食 , 而在我 国另一些 地区却又把它归属于蔬菜 。 “ 大门” 既可 以表 达模 糊语义 , 意指 比较大 的门 , 又可 以表 达精确语 义 , 意指整个 建筑物 临 街 的一 道 主要 的 门 。又如 “ 尖( 锐) ” 一词 , 原 用 于表 达“ 刀( 锋) 尖 ( 锐) ” 这种与触觉有关 的精确 语义 , 但又可广泛用来 表达视觉( 眼睛尖 、 尖塔 ) 、 听觉 ( 耳朵尖 、 尖声 ) 和嗅觉 ( 鼻子 尖 ) 这种模 糊的语 义( o 0 7 年5 月2 3 日 第1 9 0 9 J  ̄ 转载 了《 信息 日报> > 2 0 0 7 年5 月 1 5日的一 则新 闻报道 。该报 道的标 题为 《 小店揽 客 出“ 怪招 ” , 宣称 “ 来 的都是爹 ” 》 , 具体 内容如 下: “ 最近, 吉林省 吉林市青岛街上 的一 家肉串店为吸引顾客 , 创造 了一 句 宣传语, 印在餐 巾纸 内页封套上 。顾客一 打开, 能看到上面写着 “ 来 的 都是 爹, 一定让爹 吃得乐 呵呵” 。5 月1 4 日, 记者来到 了这家 肉串店 。问 起“ 来 的都是 爹 ” 这句 宣传语 , 店主曹 女: 说: 每一 位顾 客都是 衣食父 母, 要把顾 客 当爹一 样对待 。吉林省社会 科学 院社 会所 副研究 员郑 沪 生说 , 顾客是上帝可 以理解 , 但变成 了爹 , 这种 叫法可能欠妥 , 不太符合 社会 规范 , 也有悖 于常识 。这样 尊重顾 客 , 是没有 找到真正 的“ 门道” ,

广告承诺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广告承诺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的人 都 同意 , 亿 粒 种 子 肯 定 叫 一 堆 。那 一 么 ,适 当 的界 限在 哪 里 ?我 们 能 不 能 说 ,
1 3 8 粒 种 子 不 叫一 堆 , 1 3 8 粒 就 构 255 而 256
原 理 ,正 是 广告 学 学科 基础 的复 杂性 和 的中 介地 带 哺育 成 长 起 来 的 ,这 种 中 介地
维普资讯
碰 M

AZ HA o [E Z - Z
2 0 ・2( 半 月 ) 0 71 上
广 管承诺 的 精确 住 与 糊 住
口 孙 文 清
时 , 告 也 毫 不 例 外 地 受 到 这 股 浪潮 的 影 广 响 : 告 应 当精 确 , 其 精 确 , 能达 成 准 广 唯 才 确 !其 实 , 种 认 识完 全 是 建 立 在精 确 性 这
了波 及 中国 数 省 的 虚夸 广 告 风 波 。 事端 均
杂 性 增大 时 ,我们 使 它 精确 化 的能 力将 减 少, 高精 度 与 高 复杂 性 是 不兼 容 的 。 根据 这

起 于 宝 洁 广 告 中 的 数字 。S 一Ⅱ广 告宣 称 K “ 续 使 用 2 天 , 细 纹 及 皱 纹 明 显 减 少 连 8 4 % , 肤 年 轻 1 年 ” 潘 婷 广 告 说 “ 够 7 肌 2 , 能 让 头发 十倍 坚韧 , 果 能 够 持 续 终 身 ” 舒 效 , 肤 佳 广 告 说 “ 有 效 去 除 9 %皮 肤 接 触 的 能 9
也 不 是 , 粒 也 不 是 … … 另 一 方 面 , 有 三 所
此即彼 ’ 并且 使 对 方 互 为 中 介 。 ” 正 是 广 告模 糊 性存 在 的理 论 基 石 。
“ 相 容 原 理 ” 认 为 , 一 个 系 统 复 不 也 当

精确性与模糊性 田解读

精确性与模糊性  田解读

二、模糊思维的主要原因
• 中国的概念和范畴:缺乏周密的界定,几乎都是多相的,即 一个概念由多个判断来规定。如 “易” 有三义:“易简”、 “变易”、“不易”(《周易》)使用 “亦此亦彼” 的模糊 概念思维:“道”、“气”、“理”... • 中国的推理:一般是模式型的即从某个基本模式出发,按照 一定原则把有关对象都纳入这一模式,如 “阴阳五行说” 以类比代替推理,显得模糊而不严密用整体、联系、发展的 而非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考察事物,事物的界限也不易 分清轻视以精确性为特征的数学缺乏严密的逻辑规则制约, 缺乏精确的实验和定量分析。 • 内陆农业型社会,内省内向型思维模式,模糊即可。
模糊性与精确性 Fuzzy VS. Precise


中国模糊性思维

西方精确性思维 模糊性与精确性
叁中国模糊性思维来自认识方法(模糊的概 念、判断、推理)
思 维 主 体

模糊思维
思 维 对 象
中国模糊性思维
古代中国人把宇宙看做是混沌的整体,从盘古开 天劈地,把宇宙看做是像个大鸡蛋的混沌一团。 • 一、模糊思维的含义 • 所谓模糊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的过程中,以反 映思维对象的模糊性为特征,通过使用模糊概念、模 糊判断和模糊推理等非精确性的认识方法所进行的思 维。模糊思维的内涵没有明确的界定,给人以很大的 解释空间或联想余地,模糊思维里有分析,却不以分 析为主,它讲究“悟”。
西方精确性思维
屌丝 土豪
基友 高大上
模糊用词
白富美
模 糊 性 思 维 与 汉 语 语 言 —— 网 络 语 言 的 泛 用
逗比
高富帅
矮穷挫
毁三观
土豪,网络用语。通常指乡土里有钱并非主观而显示出个人巨 额财富的人(区别于暴发户)。 20世纪80年代连环画封面指网络上无脑消费的人,也可以 引申到其他领域(网络游戏、电子设备、动漫ACG等)。如某网络 游戏中的人民币玩家被称为“土豪”,有时也会简化为“壕”。 "土豪"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土豪被中国人所 熟知,与土改和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有关。那时的 土豪,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因为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 民、破坏革命等是他们的标签。 后在网络游戏中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用于讽刺那些 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 该意义衍生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等句子。 有些人把比自己肯花钱的人都称之为“土豪”。 土豪一词被游戏玩家大量使用,有玩游戏装备厉害之意,并非 贬义。

精确与模糊_对语言符号离散性的分析

精确与模糊_对语言符号离散性的分析

●语言符号学研究特约主持人:王铭玉 教授主持人简介:王铭玉,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

现为黑龙江大学校长助理、《外语学刊》主编、俄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其主要研究领域是语言符号学、普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外语教学论等,先后出版《现代俄语同义句》、《符号学研究》、《语言符号学》、《符号语言学》等二十多部专著、译著和教材,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

主持人话语:人是符号性动物。

离开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人将失去其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基础。

因此,语言符号不仅由能指、所指构成的,具有层级性特征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复杂性、人类中心性等标志性特征的特殊本体。

因此,要洞见语言符号的本质,要彰显语言符号的价值,要建构语言符号学,就需要多维度研究语言符号,包括对语言符号学现有理论、方法的反思和建构。

这正是本期组稿的核心理念。

马壮寰教授以离散性为基础,考察语言符号的精确性和模糊性,在精确与模糊之间洞察语言符号的本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苏晓军教授将体验性置于认知符号学视域,考察认知语言学中体验性的局限性,进而建构属于认知符号学的独特的体验性。

孙秀丽博士以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的引进与诠释为目的,从前符号态和符号象征态切入,将符号研究同主体人的研究结合起来。

如果马壮寰教授的研究属于语言符号本体研究,那么苏晓军、孙秀丽的成果则属于语言符号学的探索与引进。

中国语言符号学的建构需要多维度工作,更需要我们在国外语言符号学引进和语言符号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

精确与模糊———对语言符号离散性的分析马壮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提 要:由于具有离散性,语言显现出其特有的高效和精确,并在符号学中归类为与模拟相对的数字符号。

同时,语言又具有模糊性质。

本文指出,精确与模糊这一对看似矛盾的性质,都与离散性有着紧密关系,都可以借助离散性得到解释。

虽然二者同时存在于语言符号中,但是却体现于意义的不同层面:前者基于涵义,相当于概念的内涵;后者基于所指意义,相当于概念的外延。

新兴颜色词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初探

新兴颜色词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初探

新 兴 颜 色 词 既是 社 会 性 与个 体 性 对 立 统 一 的 反 映 , 也 而 钛 白银 和 钨 金 黑 ,使 产 品 的 外 形 既 得 体 又 不 张扬 ,这 正 是规 范 性 与 变 异 性 对 立 统 一 的 反映 , 更 是 精 确 性 与 模 糊 性 好 符合 了沉 着 、稳 重 型 的 商 务 男 士 的 优 秀 品质 。 由 于 表 达
确 性 与模 糊 性 辩证 统 一 地存 在 于新 兴 颜 色词 中。
关 键词 :新兴 颜 色词
精确性
模 糊性
近 几年 来 ,
汽 车 、服 饰 、化 妆 品 、 家 具 、手 机 等 领 界 中 存 在 的 具 体 事 物 ,利 用 这 些 事 物 本 身 的颜 色 信 息 来 修 饰 、 限定 基 本 颜 色语 素 “ 、红 、银 、 黑 ”, 就 使 词 义 具 金
语 言 应 用研 究
新 兴 凝 色目 的精 确 性 与拱 捅 性 初豫
口王彦 茹
摘 要 : 本文 对 近 几 年社 会 上 涌现 的颜 色词 汇 系统 中 的新 成 员给 予 了必要 的 关注 。首 先 ,对 新 兴 颜 色词 的 定
义做 了简要 的界定。其次 ,从三个方 面详细分析 了新兴颜 色词的特征——它兼具精确性与模 糊性 的特点,认为精
以下 几个 方 面 :

色词。

新 兴颜 色 词 的精 确 性
二 、新 兴 颜 色 词 的模糊 性
颜 色 是 光 波 作 用 于 人 眼 所 引 起 的 视 觉 经 验 。 颜 色 词
前 文 曾 经 指 出 , “ 色 是 光波 作 用 于 人 眼 所 引起 的 视 颜
就 是 表 示 由物 体 发 射 、 反 射 或 透 过 的光 波 通 过 视 觉所 产 生 觉 经 验 。颜 色 词 就 是 表 示 由物 体 发 射 、 反 射 或 透 过 的光 波 的各 种 印象 的 词 。 由颜 词 的 定义 可 知 ,颜 色 词 是 人 的视 通 过 视 觉 所 产 生 的 各 种 印象 的 词 。 ” 由于 是 “ 觉 经 验 ” 视

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应相异析

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应相异析

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应相异析
贾蕴菁
【期刊名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法律语言铁定原则是准确性,而法律语言又常用一些模糊词语而呈现模糊特性.本文通过对模糊词语和精确词语相应相异的分析,以阐明模糊词语的使用和法律语言准确性的关系.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贾蕴菁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相关文献】
1.浅析法律英语翻译的精确性与模糊性--以法律语言为视角 [J], 解连峰
2.简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消除方法 [J], 叶海燕
3.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J], 陈钟梅
4.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有时是一个虚假焦点 [J], 姜廷惠
5.简析法律语言中的模糊性及模糊性的消除方法 [J], 董光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新闻导语的模糊性与准确性

英语新闻导语的模糊性与准确性

英语新闻导语的模糊性与准确性作者:史航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4期作为一则消息的开头,新闻导语以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浓缩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在新闻报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导语通常位于第一个自然段,是新闻报道的精华、生命之所在。读者通过阅读导语便可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决定是否要阅读整篇新闻报道。抓住或者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由于新闻反映的是变化中的事件,有极强的时效性,英语新闻导语必须做到简洁、准确、抢眼。导语应保持高度的准确性,是不是意味着完全彻底地排斥模糊语言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准确不等于精确,准确性在某种情况下要求更大的精确性,同时则可容忍一定的模糊性。什么是语言的模糊性196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在《模糊集》一文中提出模糊理论,他认为现实世界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这是一种被称之为“模糊集”的现象。1979年,伍铁平先生在《模糊语言初探》中首次将模糊理论引入我国,为模糊语言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所谓语言的模糊性,就是指语言没有确定的外延,但有一定的内涵,它表达某些事物时是朦朦胧胧的,既指定一些事物,又不十分明确。例如“美”这个词,给人一种肯定是比较好的概念,但是多好,就没有一定的度量标准即没有明确的概念。模糊语大致有两类:一类边缘界限不分明,如描述时间的词最近(recently)、傍晚(evening)等,这些词彼此间没有绝对界限,多为名词。还有一类词所表述的意思完全没有确定范围,表达的是相对概念,如高大(tall)、许多(some)等,多为形容词。非量化的模糊语反映了客观现实中的许多过渡现象。相对于精确语言,模糊语言的主要特点就是模糊不清,即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它给人们带来感知上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机性,是精确语言无法替代的。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导语中的应用由于“新闻=准确”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往往认为新闻就必定要求精确,而忽视了模糊语言在新闻中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人们渐渐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新闻反映的又是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的状态,精确的语言并不一定就能准确地反映事件的本来面目。因此,仅仅依靠精确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复杂的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新闻报道的准确性需要报道内容的精确性,但是也不容忽略模糊性同样对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模糊语言只要运用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报道的准确性,还会与精确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作用,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为了让读者看一眼便有读下去的兴趣,英语新闻导语必须简约醒目,生动风趣,而模糊语言用于交代新闻背景或概括新闻情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模糊词在英语报刊中频繁出现,对新闻报道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分析一般说来,标题的模糊性最强;导语次之;新闻主体最后。由于新闻报刊的时间性很强以及报业间的激烈竞争,这就要求导语应用精练的文字提炼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吸引读者。高度精练的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模糊词运用的根源。导语简要概括全文的内容,它的篇幅界于标题和主体之间,它的模糊性也界于标题与主体之间。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模糊得科学合理,自然有其不可忽略的使用价值。模糊语言在新闻导语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用于软新闻导语表达知识趣味性内容。软新闻是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因而软新闻导语时常使用模糊语,向听众提供娱乐、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一般而言,读者看新闻只是想对某一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除非他对新闻的内容有特殊兴趣,否则他是不会要求了解细节的。一篇塞满各种细节的导语,虽然看上去十分精确,实则冗长累赘,这非但不会吸引读者,还会使其望而生畏。精确的语言,甚至精确的数字给予读者的精神冲击力并不一定就比形象化的描述更大。必要的模糊词语更能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精确的数据描述可以给人理性的认识,但只有感性的参与才能满足读者信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例如:Broccoli is known for its anticancer properties but it could also boost the immune system in older people and slow down the effects of ageing,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花椰菜不但可以抗癌,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延缓衰老。)China Daily,March 25,2008(中国日报,2008年3月25日)上例导语中older people,slow down,ageing都是模糊词语,导语没有必要解释多大年纪的人算是老人,并且没有明确说明通过什么样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如运用得当,模糊词非但不会造成模糊的感觉,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添报道的生动感,能起到精确语言达不到的效果。用于预测性新闻导语表达记者的分析评论。预测性的报道以现实为基础,有分析、有判断地传播信息观点。由于新闻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报道的及时性,记者对新闻事件程度的深浅、影响的强弱等一时难以作出精确的判断,因此只能采用模糊语言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评价。随着预测内容、时间的变化,而又要兼顾报道本身的准确客观,用太精确的语言显然不适宜。在导语中适当运用模糊语言对事件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模糊中求得尽量的准确。例如:The latest effort at Middle East peacemaking is getting off to a slow start.Israeli Prime Minister Ariel Sharon this week made a play for the high road,effectively ordering his troops not to shoot first,but Palestinians have not reciprocated,and the violence will continue anyway.(为中东和平作最新努力的步伐放慢。以色列总理沙龙本周命令以军不要先动武,但巴勒斯坦军并未给予回应,暴力冲突无论如何将会继续下去。)Newsweek,April 12,2003(新闻周刊,2003年4月12日)该例导语首先利用模糊词latest effort和slow start指出为中东和平作最新努力的步伐放慢,然后从巴勒斯坦军并未对以色列总理的命令给予回应这一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与评论:暴力冲突无论如何将会继续下去。this week和anyway就因其模糊性而显得较为准确,因为这毕竟只是一种预测,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不可能太精确。用于动态性新闻导语表现事件的发展变化。新闻事件常常处于不断的、永无止境的变动当中,而动态的新闻是无法预测的,这从许多新闻跟踪报道可以看到,连续报道表明随着事件的进展新闻的真实性逐渐得以确认。时效性又使得新闻报道总是受到一些限制。记者往往只能使用概括性较强的模糊词句来反映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模糊表述看上去不准确,但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是作留有余地的动态报道,反映了事物发展演变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例如:Police arrested more than a dozen people who crossed a barricade and blocked entrances at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building here yesterday,at the start of a day of protests marking the fifth anniversary of the us invasion of Iraq.(昨天示威群众穿过路障和封锁的国税部门大楼入口,抗议庆祝美国入侵伊拉克五周年纪念。警察逮捕了十几个抗议群众。)China Daily,March 20,2008(中国日报,2008年3月20日)这则导语主要反映警察与抗议群众之间的冲突事件,虽然没有任何具体数字,但是通过词语more than a dozen和start of aday把警察逮捕的人数及时间作模糊处理了。可以看出,在不方便或不需要明确表达的情况下,模糊表达仍不失为一种处理新闻报道的好手法,甚至要比那些真正精确的表述更为客观、恰当。用于特殊新闻导语表达策略性内容。除了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可以采用模糊性语言外,一些受新闻纪律约束的政治、外交、科技新闻的报道也不得不运用模糊的语言,闪烁其词。这一点在外交事务方面的新闻报道中尤为明显。读者从心理上都能接受这些模糊语言,不会因为新闻中出现了模糊语而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只有模糊其词,我们才得以维护需要维护的东西,保守必要的秘密,而精确语言却往往难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例如:Sources from Pakistan’s Defence Ministry said that during intensive discussion with the three chiefs,two countries will review their defence cooperation.(巴基斯坦国防部有消息称中巴三位首长经过秘密磋商考虑将继续两国的国防合作。)China Daily,Febrary 20,1999(中国日报,1999年2月20日)Source这个词原意为“来源”、“源泉”,现在英语新闻报道中常被用来表示提供消息来源的有关“人士”或“官员”。消息灵通人士虽作了一定的限制,但具体为何人,由于外交策略的需要,导语中没法提及。中国和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的讨论内容也没有做清楚详细的表述,intensive这一模糊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有机结合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增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新闻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都是相对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语言不可能绝对精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与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相比,语言符号是极其有限的。所以人们就必须以最少的语言符号传达最大限度的信息,用同一个词去表达各种不同的感受,这就必然导致产生语言的模糊性。新闻语言的模糊性与准确性要求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两者没有截然分割的界限,可以互相转化。例如“小明身高1.74米”和“小明身高一米七多”,前者是精确的,后者是模糊的。假如后者与“小明比较高”相比较,则又是比较精确的了。从存在的条件看,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精确语言,反过来也是如此。一方面,新闻需要借助精确语言来准确无误地说明道理;另一方面,在很多场合,只需要模糊语言就能满足交际的目的,例如“他很优秀”等。总之,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之间的对立统一和彼此的相互转化,保证了人们顺畅地用语言进行交流。正确区分新闻语言的模糊性与含糊性。强调模糊新闻语言的必要性并不表明新闻语言可以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必须把新闻语言的模糊性与含糊区分开来。模糊是人们有意识为之或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为了满足传播效果的需要或符合新闻报道的特性的;而含糊则是指本来可以说清楚且应该说清楚的内容,由于记者采访不深入、水平欠缺或写作疏忽而造成的辞不达意、语言混乱。含糊是新闻语言中的大忌,它会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不是表达不清,而是为了表现特定的内容,是一种讲求分寸、讲求量度的策略性语言。新闻报道应充分认识到模糊语言的存在价值,同时又要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该模糊处方可模糊。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综合运用相得益彰。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在不同的范畴发生作用,综合运用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既可维护新闻的真实客观,又可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介绍股市,可用“牛气冲天”、“熊市低迷”等模糊词语,也可用“2008年3月14日的股市科技股票价格暴跌,纽约交易所跌5.6%,纳斯达克跌9.67%”等精确语言。精确语言提供明晰信息,模糊语言用语简省,概括性强,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对于某些暂时难以定性和分辨的新闻事件而言,过于准确的语言反而容易导致失真,此时使用模糊语言要比精确的表述更真实更客观,在模糊中求得尽量的准确。新闻中只有模糊语言是不行的,还必须附以精确语言。如果没有精确语言的表述,模糊语言就会变成空话。模糊语言有精确语言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但同时又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模糊语言不是万能的,它既有明朗性、概括性和定向性的一面,又有空洞性、抽象性和虚化性的一面。新闻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及准确性,运用不当则会削弱新闻价值。恰当处理模糊与精确的矛盾关系,有机结合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使新闻作品既准确报道客观事实,又易于被读者接受,新闻传播就会更为立体,更为生动。参考文献:1.李国英:《新闻模糊语言初探》,《湖北社会科学人文视野》,2007(2)。2.王瑶:《谈谈模糊语言在东西方新闻写作中的应用》,《新闻记者》,2000(10)。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编校:施宇。

数学理解——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辨证统一+

数学理解——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辨证统一+

数学理解——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辨证统一钟志华1(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色诺芬认为,我们的知识是猜测、意见——doxa, 而不是epistēmē,象他的诗句所表明的那样:神并没有从一开始就为我们把万物昭示;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通过探索,人们发现了什么是较好的东西。

可是,至于确实的真理,没有人知道过它,将来也不会有人知道它,既不知道关于众神的也不知道关于我所说的一切真理。

即使他偶尔说出终极真理,他自己也并不知道它;因为一切只不过是猜测织成的网。

——摘自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长期以来,在数学的教学中形成了一种过分追求形式化的倾向。

“形式化本是数学科学的一个特征,但是中小学数学课程如果过分追求形式化,就会走向问题的另一面;注意了概念表述‘精确’(是否真正精确,也未可知!),却忽视了其实质和实际的背景;强调了定义、定理的字斟句酌的推敲,却忽视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反映的基本事实和现象;强调了演绎推理的严密,却忽视了合情推理以及其它非形式化的思维(如直觉、联想、顿悟等)所具有的数学创造性。

调查表明,过分的形式化和严谨性成了戴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它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些在这个年龄阶段所应该具有的生动活泼的思想被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之中。

”①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2002年暑假期间,我们在组织江苏省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时曾与许多学员进行过交流,他们普遍反映对新课程中所提出的四大学习领域感到比较困惑。

他们认为,在过去的教学中一直都是强调的双基和三大能力,感到尚能把握,而现在提出的四大学习领域,特别是在新课程中出现了“…感”、“…观念”等词语,对此感到很难理解,总让人有一种虚幻的感觉。

具体表现为,教师们擅长于把握以确定性为特征的数学知识,而不擅长于把握以模糊性为特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擅长于把握以确定性为特征的证明过程,而不擅长于运用以模糊性为特征的解释过程;擅长于运用以确定性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方法,而不擅长于运用以模糊性为特征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模糊性——精确的另一半

模糊性——精确的另一半

模糊性——精确的另一半刘应明著名控制论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L.A.扎德于1965年首先提出模糊集(Fuzzy set)的概念,奠定了模糊性理论的基础。

这一理论由于在处理复杂系统特别是有人干预的系统方面的简捷与有力,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经典数学与统计数学的不足,迅速受到广泛重视。

30多年来,这个领域从理论到应用,从软技术到硬技术都取得丰硕成果,对相关领域和技术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精确和模糊有一个古老的希腊悖论,是这样说的:“一粒种子肯定不叫一堆,两粒也不是,三粒也不是……另一方面,所有的人都同意,一亿粒种子肯定叫一堆。

那么,适当的界限在哪里?我们能不能说,123585粒种子不叫一堆而123586粒就构成一堆?”确实,“一粒”和“一堆”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但是,它们的区别是逐渐的,而不是突变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换句话说,“一堆”这个概念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

类似的概念,如年老、高个子、很大、很小、聪明、价廉物美等等,不胜枚举。

精确和模糊,是一对矛盾,根据不同情况有时要求精确,有时要求模糊。

比如打仗,指挥员下达命令:“拂晓发起总攻。

”这就乱套了。

这时,一定要求精确:“×月×日清晨六时正发起总攻。

”我们在一些旧电影还能看到各个阵地的指挥员在接受命令前对对表的镜头,生怕出个半分十秒的误差。

但是,物极必反。

如果事事要求精确,人们就简直没有办法顺利地交流思想——两人见面,问:“你好吗?”可是,什么叫“好”,又有谁能给“好”下个精确的定义?有些现象本质上就是模糊的,如果硬要使之精确,自然难以符合实际。

例如,考核学生成绩,规定满60分为合格。

但是,59分和60分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异,仅据一分之差来区别及格和不及格,其根据是很不充分的。

另一方面,有些现象是精确的,但是,适当地模糊化可能使问题得到简化,灵活性大为提高。

例如,在地里摘玉米,若要找一个最大的,那很麻烦,而且近乎迂腐。

英汉语表达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对比研究

英汉语表达的精确性与模糊性对比研究

义 成份 多而细 ,表达精确 ;汉语语 义成份则少而略 ,语义 具 有 简洁概括 ,表达模糊 的风格 。 当然 , 同的文 化使人具备不 同的视觉 与概念 结构 , 不 这 直 接影响 了不 同语言 的基本命题表达 的模糊与精确度 。 一般 说 来,对于一个 民族越 重要的概念 , 民族对它 的语 言分割 该
为严格 地说 , 蛇像虫但不是 虫。 “电视剧 ” 中的 “ U 和 “ , ” 依
照”中的 “ ”根本就 不表 义。所 以说 中国的很多汉字 的表
b 代表词汇后缀 ) 。可见 汉语的字或词都没有后缀 ,所 以英 语 中的 rn,rn ig 汉语 中的 “ ” “ brs i ” = u s u nn = 跑 , i ,br d d
二、英汉语精确性 与模 糊性之对 比
( )英汉在 词汇层面上表达 中的精确 与模 糊 一
1 .汉 语的词是 由汉字构成 的,汉语是表 意文字,具有
国人 的这 种在语 言 中的常用概 括词 的表 达方 式也是 由于 中 国人的模糊思维方 式决定的 。 4 .英汉 语词义结 构公式是不 同的,语义 结构公式分 别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模糊性 。 人们在认识客
观事物时 , 满足 于通过直觉得到一 个总体印象 。故汉语中常 用概括词 。如:笔,鸡 ,场 ,酒 ,杯,室,车等 。而 英语 中
只有具体 的词语 , 没有和 中国相对应 的这种 表达模糊 的概括 词。因为英 民族人 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 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 表 达这个坐车意 思的时候 , 没有必要说 明坐什 么样的车, 表 达 很模糊 ; 而英 民族 的人说坐车 , 定要精确 到坐什 么样 的 一
是S w=A+ ( ) 和 S A+0 ( 中 A是词根或根词 , b w= 其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二)语义场的系统性 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一个语义场 内包含若干个词语(义项),在意义领域恒定或 封闭的状态下,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大了,其他 词义的地盘势必就会缩小;一个词义占据的地盘 小了,其他词义的地盘势必就会扩大。在这种情 况下,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 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 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 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
第三节 词义的聚合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词 义有一定的系统性。一个词语的意义(义项)同 邻近的其他词义可以建立起各种关联,从而处于 互相依存、互相规定、互相制约的关系之中。 “语义场”是指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 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 的语义特征。比如“钢笔、铅笔、圆珠笔……”的 类属义素都是“书写工具”,它们就构成一个语 义场。“车、船、飞机”的类属义素都是“交通 工具”,它们也构成一个语义场。
义素分析法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 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并且义 素分析法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对包 括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在内的自然语言 的计算机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横排结构式: 哥哥[+同胞+男性+年长] 弟弟[+同胞+男性 -年长] 姐姐[+同胞 -男性+年长] 妹妹[+同胞 -男性 -年长]
(三)语义场的层次性 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 的语义场之间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 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 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
车 汽车 火车 卡车、轿车、吉普车 交通工具 船 飞机 自行车
二、同义词与反义词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词称为“等义词”。如:维 生素与维他命,演讲和讲演,番茄与西红柿。 基本意义相同而有细微差别的一组词称为“近义 词”。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 义之上,如:天气与气候,才能和才华。也可以 表现在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如结果与成果, 聪明与聪颖。

法律语言精确性和模糊性比较研究

法律语言精确性和模糊性比较研究

法律语言精确性和模糊性比较研究作者:李杰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法律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法律的载体。

精确性、模糊性是法律语言的两个重要特点,文章从语义、语用和差异分布三方面将法律语言的二属性进行比较,在语义上,由于法律语言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导致词语的表达效果和选择运用上不同,产生的表达效果(语用)也不同,从而在不同的法律中,法律语言二属性分布也不同。

关键词:法律语言;精确性;模糊性;分布法律语言是贯穿于法律的制定、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语言文字表意系统,可分为狭义和广义法律语言。

狭义的法律语言专指立法语言,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使用的语言,即成文法所用的语言。

广义的法律语言则包括立法语言、法学研究及司法实践中所使用的语言词语。

它既具有精确性,又具有模糊性。

文章以现行法律法规为语料,从语义、语用及分布情况等方面对法律语言的二属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1 法律语言二属性在语义、语用方面的比较法律规范力求准确,以方便公民遵守,使执法机关易于操作;但它要以语言为媒介将纷繁复杂客观事物、现象和社会关系之间的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法律语言具有概括性的特点,从而使法律语言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精确性和模糊性是语言的两个重要特点,也是法律语言的重要特点,二者在语义和语用方面存在着差异。

1、语义方面从上表可以看出,(1)提高的法律词语、常用语使用频率,如自首、被告、减刑、监外执行等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在法律规范中有单一、固定意义,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不需要借助词语搭配和语境即可理解,使用这样的词语,可以增强法律语言的准确性;细微甄别筛选近义词,如“从轻和减轻”等,根据我国《刑法》第61-63条的相关规定:应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决定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具有规定的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具有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可以看出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在法定刑范围内。

化学中精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关系

化学中精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关系

化学中精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关系
模糊性与精确性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层面,二者形成辩证统一,影响着化学应用和发展。

在化学中,模糊性体现在过量反应、溶解变性、可用性分析等诸多领域,它具有不可估量的模糊因素的共性,包括不确定的指标、估计的实验条件和估计的实验数据等,模糊性对对照及可用系统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多变的量的模糊性也会影响到化学研究的准确性。

而精确性则体现在化学中诸多领域,如校准曲线、实验结果可靠性分析等,它具有无法忽视的准确度,而准确度和实验条件之间存在着对立的联系,仅在实验条件可精确控制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数据准确性。

如果在获得精确的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未考虑到模糊元素,则不利于化学研究Error: Argument is incorrect。

因此,将模糊性与精确性有机结合起来,以精确加以整合,而不仅仅是取其精确性,是有效提升化学研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模糊性与精确性在化学中存在着辩证统一,选择恰当的方式调整或使用具有模糊结果的信息,将有助于优化实验设计,从而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为化学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论中英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

论中英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

论中英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摘要:中英文诗歌各自的语言特点为:中文的优势在于模糊性,总体性,劣势在于缺乏精确性;而英文的优势在于精确性和具体性,劣势则是缺乏含蓄性。

关键词:诗歌;模糊性;精确性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19-01中英两种语言的特点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文化载体上,那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汉语。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诗歌是语言的精华。

就诗歌语言而论,中英既有共同性,同时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别,而这其中的差别,则类似于艺术手法写意与写实的不同。

体现在中英文诗歌各自的语言特点上:其中中文的优势在于模糊性,总体性,劣势在于缺乏精确性,有如一幅山水丹青,讲求神韵和意境;而英文的优势在于精确性和具体性,劣势则是缺乏含蓄性,恰似西洋油画,讲求立体感细腻感。

一、语言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差异而所谓语言的模糊性,也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

它的三个基本特点就是:边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以及核心区域的确定性。

反之,语言的精确性则是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确定性。

汉民族的综合和英民族的细节分析的思维方法分别表现在语言上,即产生了英汉语对用词不同的倾向。

汉语词义较概括,英语词义较具体。

例如,英语偏好用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细腻;汉语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泛指,用词概括模糊。

如表示“走”这一概念,英语中有walk,stride,march, rush,stroll,saunter,limp等等词汇。

而汉语却用慢走、大步走、快步走、快走、悠闲地走、一瘸一拐地走等等来表示。

在诗的表达方式上,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更为含蓄和简洁,英文诗歌则较直接和详尽。

二、中英诗歌例证首先以中文诗歌为例,诗人常常采用模糊修辞手段有意避实就虚,用模糊的言语去追求贴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改《船泊瓜洲》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模糊性与精确性

模糊性与精确性

英语的精确性只是相对而言, 英语语法歧义主要表现在表意形式含糊的结构,尤其是 模棱两可的修饰关系(P66) 如He loves the dog more than his wife . 他爱这只狗胜过爱他的妻子, 他比他妻子更爱这狗。
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思维里的模糊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在英汉对 比研究中,这思维特点就随着言语表现了出来。
注重逻辑和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思维过程, 包括前提和结论 前提:已知的知识或推理所依据的知识; 结论:根据前提所得到的新的知识。
上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传统观念认为,一共有两种推 理形式,演绎和归纳。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如果前提是正确的, 结论也应该是正确的,因为结论必然包含在前提之中。 所有人都有生有死。 苏格拉底是个人。 苏格拉底有生有死。
身体的紫罗兰:你 能在叶子中间找到 三个隐藏的侧面人 像吗?
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旋 吗? 【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 艺术家尼古拉斯· 韦德向我 们展示了他的弗雷泽螺旋幻 觉的变体形式。虽然图形看 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它是 一系列同心圆。
爱之花:你能看 到玫瑰花瓣中的 两个爱人吗? 【解析】瑞士艺 术家桑德罗· 戴 尔· 普瑞特创作了 这幅充满浪漫情 调的、有歧义的、 含义模棱两可的 幻觉作品
(二)模糊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 讲究 “设象喻理”、“刻意神似”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重视直觉体悟 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 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 “神” 不甚求其真、其实 不甚求其精确、清晰 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
(三)模糊思维的主要原因
隐藏的拿破仑: 你能发现站立的 拿破仑像吗?这 幅图形/背景幻 觉图出现于拿破 仑逝世后不久。 【解析】拿破仑 就藏在两树之间。 两树的内侧树干 勾勒出了站立的 拿破仑像

辨证分析法律英语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辨证分析法律英语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Absr c :L n u g c u a y i h ie a d s u n lg lEn ls t a t a g a e a c r c st e l n o li e a g ih.Ho v r,a c r c n u zn s r o ta f we e c u a y a d f z ie sa e c nr . d eo y i au e b te itsd y sd n lg lEn ls n ly ap r o eh ri h e a r ci e f r n h it r n n t r u x s i e b i e i e a gih a d pa a ttg t e n t e lg lp a t c o mi g te
A a e tc lAn l ss o c a y a d Fu ur c n z i s n Le a ls
Z HOU Jn — h ig—z i
( o eeo oe nl gae ,Ycu nvr t, i u i gi 3 00, hn ) C l g f ri n u gs i nU iesy Y c nJ n x 36 0 C i l F g a h i h a a
助上下 文 和特 殊 的 语 境 便 可理 解 。 如 : lni 原 pa t if
性、 庄严性 、 学性 、 谨 性 、 科 严 强制 性 和 规范 性 等 显 告 ;eed n 被告 ; r a ue不可 抗 力 ;rci df at n fc mj r oe e pat e c 著特征 。而精 确 性 是 法 律 英 语 的 首 要 特 征 , 是 程序程 序规则 ;ie所有 权权证 ;e e 也 tl t d'ne答辩 书抗 at e s u n e ut r 基 本准则 。法律英 语 的精 确性 指 法 律 术语 和 语 言 辩 ;c sru 犯 罪 行 为 ;mesra犯 罪 意 图 ; l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性思维——分析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汉语:我要书
精确性思维——综合语(有形态变化) I want a book I want the book
I want the books
(二)模糊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 讲究 “设象喻理”、“刻意神似”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重视直觉体悟 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 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 “神” 不甚求其真、其实 不甚求其精确、清晰 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
(三)模糊思维的主要原因
舞者与手势:在 瑞士艺术家桑德 罗·戴尔·斯普瑞 特创作的这幅有 歧义的画中,手 和舞者都呈现出 优雅之态。
这些都是视觉上的小把戏,是知觉的错 觉。
知觉是直接接受外界的刺激输入,并对 输入的刺激进行初级的加工。而思维则 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
模糊与精确也没有绝对的界限。 汉语的模糊性与英语的精确性也是相对 而言。模糊中有精确,精确中有模糊。
崇尚科学和理性 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
确定性、规范性 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
公理化、符号化 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1.英语属综合--分析语.英汉句子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 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相同,一般地说,英
汉的排列顺序都是:主一动一宾(表)
2.英语重形合,连接词构筑的附属或从属结构小句之间 的关系。尽量用词造句遵循严格的词法和句法,造句成 章也服从某种逻辑规则,尽量少用语境,显得比较精确。
就是说,如果思维对象的量的规定或质的规定异常明晰, 十分确定,一定如此,而不能如彼;一定是这些,而不 是那些,这种思维就是精确的。
如光的速度(C=2,99,792,458m/s)
1.思维的方法和工具:精确 2.西方的概念和范畴:单相,有周密的界定
一个概念只用一个判断来规定;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明确,通常需用严格的定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模糊性
(一)模糊思维的含义
所谓模糊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的过程中,以反映思维 对象的模糊性为特征,通过使用模糊概念、模糊判断和模糊 推理等非精确性的认识方法所进行的思维。模糊思维的内涵 没有明确的界定,给人以很大的解释空间或联想余地,模糊 思维里有分析,却不以分析为主,它讲究“悟”。
3.英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有严格的规范,有时虽 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某种手段,但一般都有强制性,
如在什么情况下该用词形变化,用词的何种形式(如ed,或-ing),在什么情况下该用虚词,用什么虚词(如 “to”或“for”),如此等等,都有一定的规则,随意违
反这些规则,往往不符合表达规范。
英语的精确性只是相对而言,
爱之花:你能看 到玫瑰花瓣中的 两个爱人吗?
【解析】瑞士艺 术家桑德罗·戴 尔·普瑞特创作了 这幅充满浪漫情 调的、有歧义的、 含义模棱两可的 幻觉作品
隐藏的拿破仑: 你能发现站立的 拿破仑像吗?这 幅图形/背景幻 觉图出现于拿破 仑逝世后不久。
【解析】拿破仑 就藏在两树之间。 两树的内侧树干 勾勒出了站立的 拿破仑像
有木有发现那些知觉的错觉图都大都是是西方人的 “发现”,不管是拿破仑,印第安人还是海神尼普顿。
这只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使然,“主客二分”,典型的 理性思维,
我们来看看西方一种显性的思维方式
——精确性。
1.精确性思维的含义 2.精确性思维的特点 3.精确性思维的原因 4.精确性思维与语言
思维的精确性是指关于思维对象的类属边界及其形态的 清晰、确定的一种规定。
英语语法歧义主要表现在表意形式含糊的结构,尤其是 模棱两可的修饰关系(P66)
如He loves the dog more than his wife . 他爱这只狗胜过爱他的妻子,
他比他妻子更爱这狗。
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思维里的模糊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在英汉对 比研究中,这思维特点就随着言语表现了出来。
有些象棋手不是考古学家。
举例:前提1:所有A是B
西方有名的推理: 三段论推理 线性三段论 命题检验 概念推理
其中典型的三段论: M-P(大前提)大项 S-M(小前提)中项 ∴ S-P(结论)小项 前提2:所有B是C
结 论: 所有A是C
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
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重视数学
用整体、联系、发展的而非片面、孤立、静止的观 点 考察事物,事物的界限也不易分清
轻视以精确性为特征的数学 缺乏严密的逻辑规则制约,缺乏精确的实验和定量
分析
身体的紫罗兰:你 能在叶子中间找到 三个隐藏的侧面人 像吗?
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旋 吗?
【解析】英国视觉科学家、 艺术家尼古拉斯·韦德向我 们展示了他的弗雷泽螺旋幻 觉的变体形式。虽然图形看 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它是 一系列同心圆。
中国的概念和范畴: 缺乏周密的界定,几乎都是多相的 即一个概念由多个判断来规定 如 “易” 有三义:“易简”、“变易”、“不易”(《周 易》) 使用 “亦此亦彼” 的模糊概念思维:“道”、“气”、 “理”...
中国的推理纳入这一模式,如 “阴阳五行说” 以类比代替推理,显得模糊而不严密
上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传统观念认为,一共有两种推 理形式,演绎和归纳。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如果前提是正确的, 结论也应该是正确的,因为结论必然包含在前提之中。
所有人都有生有死。
苏格拉底是个人。
苏格拉底有生有死。
这里的考古学家都不是生物学家。 所有的生物学家都是象棋手。 结论是???
这里的考古学家都不是生物学家。 所有的生物学家都是象棋手。 结论是???
引入 3.西方的推理:一般是命题型的.即从某个初始命题
出发,按照一定规则,依次推出一系列的命题系统 4.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 “非此即彼”、“非真即假”
注重逻辑和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是一个相对独立思维过程, 包括前提和结论
前提:已知的知识或推理所依据的知识; 结论:根据前提所得到的新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