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物理性质计算

合集下载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第一节 土的组成与结构一、 土的组成天然状态下的土的组成(一般分为三相) ⑴ 固相:土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决定 土的性质—大小 、形状、 成分、组成、排列 ⑵ 液相:水和溶解于水中物质⑶ 气相:空气及其他气体(1)干土=固体+气体(二相)(2)湿土=固体+液体+气体(三相)(3)饱和土=固体+液体(二相)二、土的固相(一)、土的矿物成分和土中的有机质。

土粒的矿物成分不同、粗细不同、形状不同、土的性质也不同矿物成分取决于(1)成土母岩的成分(2)所经受的风化作用①物理风化——原生矿物(化学成分无变化) ②化学风化——次生胯矿物(化学成分变化)次生矿物(1)三大黏土矿物①高岭石(土)②伊利石(土)③蒙脱石(土)(2)水溶盐①难溶:CaCO 3②中溶:石膏 CaSO4.2H2O③易溶:NaCl kcl CaCl2 K Na 的 SoO42- CO 32- 2.各粒组中所含的主要矿物成分土颗粒据粒组范围划分不同的粒组名称石英、长石——砾石、砂的主要矿物成分——性质稳定、强度高云母——薄片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变形粘土矿物——亲水性、粘聚性、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1) 蒙脱石——透水性小多个晶体层——结构不稳定、颗粒最小、亲水性(2) 伊利石——介于两者之间,较接近蒙脱石(3) 高岭石——颗粒相对较大——亲水性较弱晶体结构较稳定ρd 粘土中的水溶盐3.土中的有机质——亲水性强,压缩性大,强度低(二)土的粒组划分(三)土的颗粒级配1.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颗分试验方法(1)筛分法:适用60—0.075mm 的粗粒土(2)密度计法:适用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2. 颗粒级配曲线——半对数坐标系3. 级配良好与否的判别(一) 定性判别(1)坡度渐变——大小连续——连续级配(级配曲线)(2)水平段(台阶)——缺乏某些粒径——不连续级配(4) 曲线形状平缓——粒径变化范围大——不均匀——良好(5) 曲线形状较陡——变化范围小——均匀——不良(二) 定量判别 (1)不均匀系数 1060d d C u(2)曲率系数1060230d d d C c = +图 103060d d d 分别表示级配曲线上纵坐标为60% 30% 10%时对应粒径第二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性质:(1)土三相组成中各项性质(2)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工程中常用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评价土体工程性质优劣的基本指标一、 土的三相草图土的颗粒,水,气体混杂在一起,为分析问题方便常理想地将三相分别集中。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土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

本文将介绍土的物理性质及其计算说明。

1.颜色:土的颜色是由其中的有机物、氧化物和矿物质组成决定的。

常见的土壤颜色有黑色、褐色、红色、黄色等。

颜色反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状态、矿物质成分等。

2.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粒子的相对含量和颗粒大小。

根据国际土壤分类系统,土壤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细砾石、粗砾石和卵石等七个级别。

质地直接影响土壤的通透性、持水能力和肥力等。

3.密度:土壤的密度是指土壤体积单位质量,也可理解为空气和水以外的土壤物质所占的体积。

计算土壤密度需要先称量一定体积的土样,然后根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密度。

4.孔隙度:土壤中颗粒间的空隙被称为孔隙。

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容积与总体积之比。

孔隙度反映了土壤的通气性、水分保持能力等。

常见的孔隙度有总孔隙度、实际体积和饱和孔隙度等。

5.含水量:土壤中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有的水分与土壤质量的比值。

常见的表示方式有体积含水量和重量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是指一定体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体积占比,重量含水量是指一定质量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比。

6.存水量:土壤的存水量是指土壤在一定条件下能储存的水分量。

计算土壤存水量需要考虑土壤的质地、孔隙度等因素。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黏性土法、重测土法和定容法等。

7.渗透性:土壤的渗透性是指水分在土壤中传导的能力。

计算土壤的渗透性可以使用定浸方法,即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土壤层的水分量。

8.多孔介质传热:土壤是典型的多孔介质,能够通过孔隙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热传导。

计算土壤的传热性质需要考虑土壤的热导率、比热容等参数。

9.弹性模量:土壤的弹性模量是指土壤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对形变进行恢复的能力。

计算土壤的弹性模量需要进行应力-应变试验,并通过斯托克斯公式进行计算。

10.力学性质:土壤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壤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承载力等。

土力学第五讲

土力学第五讲

测定emax、 emin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Dr 主要应用于填方质量的控制,对于天然土尚难应用
华北电力大学 可再生能源学院
11
现场试验法
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 63.5kg的钢锤,提升76cm,使 贯入器贯入土中30cm所需要的 锤击数N63.5--标准贯入试验(先
打入土中15cm不计数) 砂类土的密实度
2
换算关系式推导
md ( 1 + w ) r d r r s w s w r = = ? V 1 + e 1 + e ( 1 + w )
干密度计算:
md r r 1 r r s sw d d r = = = Þ = = d V1 + e1 + w 1 + ed r r sw s
孔隙比:
d ( 1 + w ) r d r r s w s w e = -1e = -1 =s-1 r r r d d
同样的e=0.35,对砂1处于最密实状态,而对砂2未达到最密实。 缺点:用一个指标e无法反映土的粒径级配的因素 华北电力大学 可再生能源学院
9
方法的评价 优点:应用方便简捷 缺点:无法反映土的粒径级配的好与坏
华北电力大学 可再生能源学院
10
相对密实度法
emax e Dr emax emin
2.分类 根据土的密实度进行划分,粉土的密实度以孔隙比为划分标准:e≥0.85为稍密; 0.7≤e<0.85为中密;e<0.7为密实。
3.工程性质 粉土的性质介于砂类土与粘性土之间。它既不具有砂土透水性大、容易 排水固结、抗剪强度较高的优点,又不具有粘性土防水性能好、不易被水
冲蚀流失、具有较大粘聚力的优点。在许多工程问题上,表现出较差的性

土力学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土力学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土体的容重与密度的关系: • 测定方法: 蜡封法、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
直接测定指标-4
• 土体的含水率: 反映土体含水的多少。等于土体在105º -110º C的温 度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份的重量或质量与土颗粒 的重量或质量之比。 W m (%) (%) Ws ms • 砂土含水少,粘性土含水多。 • 测定方法: 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电炉炒干法
间接测定指标-3
• 饱和容重:指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容重,或指饱和 土体的容重,这时土体的孔隙中全部充满水。 Ws Vv sat ( KN / m 3 ) V • 饱和密度:指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密度,或指饱和 土体的密度,这时土体的孔隙中全部充满水。 ms Vv sat ( g / cm3 ) V • 饱和容重与饱和密度的关系:
直接测定指标-1
• 土颗粒比重: 指土体在105º -110º C的温度下烘至恒量时的重量或 质量与土颗粒同体积的4º C时蒸馏水的重量或质量之比。 ms Ws Gs Gs Vs Vs
水的容重=9.81KN/m3,水的密度=1g/cm3 土颗粒的比重与土体中的水和气体无关 土颗粒比重一般介于2.65-2.75之间 • 测定方法: 比重瓶法、浮称法、虹吸筒法
间接测定指标-1
• 孔隙比: 反映土体孔隙的多少。等于土体中孔隙的体积与土 颗粒的体积之比。它是一个相对指标。
• 孔隙率: 反映土体孔隙的多少。等于土体中孔隙的体积与整 个土体的体积 之比。它是一个绝对指标。
Vv e Vs
Vv n (%) V
间接测定指标-2
• 土体的饱和度: 反映土体含水的多少,等于土体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孔隙 的体积之比 V Sr (%) Vv • 干土的饱和度为0, 饱和土的饱和度为100%, 一般土的饱和度介于0-100%之间。 • 理论上,饱和土的饱和度为100%, 但因土体中存在封闭孔隙,实际饱和度达到80%的土就 称为饱和土。

土壤物理性质测量

土壤物理性质测量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1、土壤密度=土壤比重的测定(比重瓶法)(密度=比重*1000 kg/m3)仪器设备:比重瓶(50ml或100ml),天平(感量0.001g),电炉或砂浴,滴管。

测定步骤:将比重瓶盛满无二氧化碳的水(煮沸5分钟后冷却的水),静置10分钟加塞,使多余的水从瓶塞毛细管中溢出,用滤纸擦干比重瓶外壁、称重(W1)。

然后将比重瓶中的水倒出一半,将通过1mm筛孔的10g风干土土样用小漏斗小心装入比重瓶中,轻轻摇动,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为了除去土和水中的空气,须将比重瓶加热煮沸1小时,在煮沸过程中经常晃动比重瓶,以驱除水及土样中的空气,使水和土更好的接触。

冷却后,用滴管加满无二氧化碳的水,在室温下再静置10min,加塞,使多余的水从瓶塞毛细管中溢出,用滤纸擦干比重瓶外壁,称量(W2)。

结果计算 d=W/(W+W1-W2)式中:d—-土壤比重,g/cm3W—-烘干土样质量,gW1—-加满水的比重瓶质量,gW2—-加有水和士样的比重瓶质量,g注:①含可溶性盐较多的土样,需用非极性液体(如汽油、媒油等)代替水,用其空抽气法排除土中空气。

②本方法中加入风干样在计算时需换算成烘干样,即需测定风干样中吸湿水含量,计算其水分换算系数(K)按下式计算、K= m/m1式中:m—-烘干样(土)质量,gm1—-风干样(土)质量,g2、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仪器设备:200cm3环刀(高5.2cm ,半径3.5cm )或其他规格的环刀、天平(感量0.0lg 及0.lg )、小刀、铁锹、烘箱、铝盒、瓷盘、滤纸等。

测定步骤:选定代表性测定地点,挖掘土壤剖面,根据剖面发生层次或机械分层,用环刀采取土样,每层土壤应不少于三个重复。

采样过程中必须保持环刀内土壤结构不受破坏,注意环刀内不要有石块或粗根侵入,如果土壤过份紧实,可垫上木板轻轻打入。

待取出环刀后,用锋利的削刀切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与环刀容积相等,最后将环刀两端用盖子盖好,分别放入塑料袋内并写好标签,带回室内备用。

土力学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土力学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土颗粒比重:
指土体在105º-110ºC的温度下烘至恒量时的重量或
质量与土颗粒同体积的4ºC时蒸馏水的重量或质量之比。
Gs
Ws
Vs
Gs
ms
Vs
水的容重=9.81KN/m3,水的密度=1g/cm3
土颗粒的比重与土体中的水和气体无关
土颗粒比重一般介于2.65-2.75之间
• 测定方法:
比重瓶法、浮称法、虹吸筒法
1) 土颗粒体积
8) 浮密度
2) 孔隙体积
9) 湿密度
3) 土颗粒质量
10) 干密度
4) 水的质量
11) 孔隙率
5) 水的体积
12) 饱和度
6) 气体体积
13) 土颗粒的容重
7) 饱和密度
14) 土体的容重
• 已知,
求解-1
• 1)由
可得,
则土颗粒体积为:
• 2)孔隙体积为:
• 3)由
可得,土颗粒质量为:
Ws Vs (KN / m3 )
V
• 浮密度:指土体淹没在水下面的有效密度,这时土颗粒 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其有效质量减小。
ms Vs (g / cm3 )
V • 浮容重与浮密度的关系:
9.81
间接测定指标-5
• 干容重:指干土的容重,这时土体的孔隙中没有水。
d
Ws V
(KN
s 9.81s
直接测定指标-3
• 土体的容重:指单位体积土体的重量。 也称湿容重、
天然容重。 W (KN / m3 )
V • 土体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也称湿密度、
天然密度。 m (g / cm3 )
V
• 土体的容重一般介于16.0-19.0KN/m3,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w
液限wl
强结合水膜最大
出现相当数量自由水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测定塑限的方法: 搓滚法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 测定液限的方法:
碟式仪法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塑限-5秒入土2mm时的含水率 17mm液限- 5秒入土17mm时的含水率
圆锥体入土深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密实度 稠度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三相间的比例关系)
表 示
土的物理状态
粗粒土的松密程度
影响
粘性土的软硬状态
力学特性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粘性土最主要的物理状态特征与含水量有关
粘性土 含水量
较硬 变软 流动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粘性土的状态转变过程
粘性16土~2:0k2N.7/2m~32.76 粉 土:2.70~2.71 砂类13土~1:8k2N.6/5m~32.69
1280~%23~k6N0/%m3

d

e
sdd11(sd1s(1ewew1)w1w)
w
e
dds

(1
d (1w)ww)

1
V Vs Vw Va
天然容重 g
干密度:土被烘干时的密度,
d ms / V
干容重: d dg
饱和密度:土被饱和时的密度,
sat

ms
wVv V
饱和容重:sat satg
浮容重: sat w
表示土体密度和容重的指标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Vs= ms / ρs=96.43 /2.7=35.7cm3 Vv=V-Vs=60-35.7=24.3cm3 按式(1-10),于是 e= Vv / Vs=24.3 /35.7=0.68 (4)按式(1-11) n= Vv / V=24.3 /60=40.5% (5)根据ρw的定义 Vw = mw /ρw=11.57 /1=11.57cm3 于是按式(1-12) St= Vw / Vv=11.57 /24.3=48%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公式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公式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公式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固有的一些属性,这些属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进行测量和描述。

常用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水分保持能力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指标的换算公式。

1.颗粒组成:土壤的颗粒组成可以用不同粒径的粒子百分含量来衡量,常用的粒子粒径有砂粒(粒径 > 0.05mm)、粉粒(粒径为0.05-0.002mm)、黏粒(粒径 < 0.002mm)。

颗粒组成可以通过湿筛分析法来测定,其中不同粒径的颗粒质量除以总质量即可得到百分含量。

2.容重:土壤的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的体积和质量来计算。

常用的换算公式为:容重 = 土壤的质量 / 土壤的体积。

容重的单位一般为g/cm³或kg/m³。

3.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空间的比例,可以用来衡量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性能。

孔隙度可以通过测量土壤的容重和颗粒密度来计算。

常用的换算公式为:孔隙度=(1-容重/颗粒密度)×100%。

孔隙度的单位为%。

4.饱和水分量:饱和水分量是指土壤中完全饱和状态下所含有的水分量,可以通过浸水法来测定。

常用的换算公式为:饱和水分量=(饱和土壤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饱和水分量的单位为%。

5.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在田间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有效水分量,可以通过田间试验来测定。

一种常用的换算公式为:田间持水量=(采样湿土重-干土重)/采样湿土重×100%。

田间持水量的单位为%。

6.毛管持水力:毛管持水力是指土壤中毛细管作用下能够保持的有效水分量,可以通过压汞法或毛细管法来测定。

换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而有所不同。

以上是常见的几个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换算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指标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测量仪器,具体的换算公式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测量和换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来选择相应的公式。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关系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关系
A基本指标(3个)——通过试验测定
❖天然密度:单位体积天然土样的质量(g/cm3或kg/m3)
➢计算公式:
m/V
➢测量方法: 环刀法
➢常 见 值:1.6---2.2
❖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质量之比(百分数)
➢计算公式:
w mw / ms
➢测量方法: 烘干法、燃烧法
❖土粒比重(土颗粒相对密度): 土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
100%
说明:与密度指标相对应,存在重度(容重)指标,即 天然重度、干重度、有效重度指标。
各种密度之间的比较
sat d
§2.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3.2 指标的换算
土的密度、含水量、土粒比重是通过试验测定 ,其他指标可由这三个指标换算得到。
孔隙比与孔隙率的关系
n Vv e V 1e

e wsat d s
wsat 饱和含水率
2020/4/2
9
浮密度与比重和孔隙比的关系
ms Vs w s w ds 1w
V
1 e
1 e
2020/4/2
10
的4℃时的纯水的质量之比(无量纲)
➢计算公式: d s s / w
➢测量方法: 比重瓶法
B导出指标(6个)——根据直接指标换算
❖干 密 度:单位体积土样中土颗粒的质量
➢计算公式: d ms / V
❖饱和密度:单位体积土样在饱和状态下的质量
➢计算公式:
sat
ms
wVV
V
❖有效密度(浮密度): 地下水位以下,单位体积土颗粒
e n 1 n
2020/4/2
6
干密度与湿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
m V
d
wd

土力学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土力学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称为饱和土。
间接测定指标-3
? 饱和容重:指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容重,或指饱和
土体的容重,这时土体的孔隙中全部充满水。
? sat
?
Ws
? Vv??
V
(KN / m3 )
? 饱和密度:指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密度,或指饱和
土体的密度,这时土体的孔隙中全部充满水。
? sat
?
ms
? Vv ? ?
V
(g / cm3 )
密度介于1.5-1.8g/cm3之间。 ? ? 9.81?
? 土体的容重与密度的关系: ? 测定方法:
蜡封法、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
直接测定指标-4
? 土体的含水率:
反映土体含水的多少。等于土体在105o-110oC的温
度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份的重量或质量与土颗粒
的重量或质量之比。
? ? W? (%)
W ? Ws ? W?
m ? ms ? m?
重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 重量与质量的区别: 重量:是考虑地球引力影响后自重值,单位:N、KN 质量:是没有考虑地球引力影响的值,单位:g、kg 重量与质量的关系:w=9.81m
? 容重和密度的区别: ? 容重:指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KN/m3
密度:指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g/cm3 容重和密度的关系:?=9.81?
? 测定方法:
比重瓶法、浮称法、虹吸筒法
直接测定指标-2
? 土颗粒的容重:指土颗粒的重量与土颗粒的体积之比。
?sBiblioteka ?Ws Vs(KN / m3 )
? 土颗粒的密度:指土颗粒的质量与土颗粒的体积之比
?s
?
ms Vs
(g / cm3 )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

土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说明1.土的三相土是由固体颗粒(固相)、水(液相)和空气(气相)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土的三相组成的不同比例指标,反映着土的物理状态(如干燥或潮湿,疏松或紧密),是土的最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它们对于评价土的工程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土的三相物质本来是混合分布的,为了阐述和标记的方便,将三相的各部分集合起来,画出土的三相示意图,如图1-1所示。

V——土的总体积;Vs——土中固体颗粒的体积;Vv——土中孔隙的体积;Vw——土中水所占的体积;Va——土中气体所占的体积;W——土的总重量;Ws——土的固体颗粒的重量;Ww——土中水的重量;Wa——土中气体的重量(一般认为Wa=0)。

2.土的重力密度γ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是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为kN/m3,用下式表示:不同的土,重度不同,其与土的密实程度、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一般土的重度在13~22 kN/m3之间,重度大的土比较密实,强度也较高。

土的重度可用环刀法测定,即根据特制环刀所切取的土重除以环刀的容积即得。

对于不宜用环刀切取的土样或岩石,也可用排开等体积的水银或用蜡封等方法测定。

饱和重度γsat是孔隙全部被水充满时土的重度,用下式表示:式中 W′w——充满土中全部孔隙的水重;γw——水的重度,取10 kN/m3。

浮重度γ′,是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时,单位体积中土的有效重量(浮重),用下式表示:3.土粒的相对密度ds土粒重量与同体积的4℃时的水的重量之比,称为土粒的相对密度,用下式表示:一般土粒的相对密度在2.65~2.80之间,其大小决定于土的矿物成分。

砂土的相对密度约为2.65;黏土的相对密度为2.70~2.80。

土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时,土粒相对密度显著减小。

同一类土的相对密度变化幅度很小。

土的相对密度可在试验室内用比重瓶法测定。

4.土的干重度γd干重度γd,即单位体积中土粒的总重量:5.土的含水量w(%)土中水的重量与土颗粒重量的比值,称为土的含水量,以百分数表示:土的含水量表示土的湿度,含水量越大说明土越湿,一般来说,工程性质也越差。

2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2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土体的孔隙率n
土中孔隙所占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空隙率用 百分数表示。即:
VV d e n 100% 1 V 1 e ds w
黏性土孔隙率30~60%,无黏性土25~45%
土体的饱和度Sr
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 比,以百分率计,即:
Vw mw d s Sr VV VV w e
砂土的相对密实度Dr
emax e Dr emax emin
e ds w
d
1
按Dr值,砂土的密实状态划分为如下, 详见P42 表2-5 Dr>2/3, 密实 2/3≥Dr>1/3,中密 0.33≥Dr>0,松散
例 题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动 力触探的一种,它利用 一定的锤击动能(锤重 63.5±0.5kg,落距 76±2cm),贯入阻抗用 贯入器贯入土中30cm的 锤击数N表示,N也称为 标贯击数
土粒相对密度ds
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时纯水的质量 之比,一般用ds表示,无量纲。即:
ms 1 s ds VS w1 w1
土体的含水量W
一般粗砂:
饱和砂土: 坚硬黏性土:
接近于0
40% <30%
饱和软黏土:
60%以上
密度ρ——环刀法
黏性土:ρ= 1.8-2.0g/cm3;
建筑地基土的分类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建筑地基土可分为碎石土、砂土、 粉土、黏性土及其它特殊类土。
碎石土是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
过全重的50%的土。详见P55,表2-16
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

土的物理质量计算公式

土的物理质量计算公式

土的物理质量计算公式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土壤的物理质量是评价土壤肥力和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物理质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物理质量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物理质量 = 土壤容重×体积含水量。

其中,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通常用 g/cm³或 kg/m³表示;体积含水量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土壤容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土壤团粒结构、颗粒密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土壤容重越大,表示土壤的孔隙度越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就越大。

土壤容重的计算公式为:土壤容重 = 干重 / (干重水重)。

其中,干重是指土壤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水重是指土壤在饱和状态下的质量。

体积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它受土壤类型、降水量、排水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体积含水量越大,表示土壤中的孔隙度越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就越小。

体积含水量的计算公式为:体积含水量 = (湿重干重) / 干重× 100%。

其中,湿重是指土壤在饱和状态下的质量,干重是指土壤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

土壤物理质量的计算公式为土壤容重乘以体积含水量,这个公式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一般来说,土壤容重越小,体积含水量越大,表示土壤的物理质量越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就越小。

因此,通过计算土壤的物理质量,可以评价土壤的适宜性和肥力。

土壤的物理质量受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质量,比如砂壤土的物理质量一般较小,而粘壤土的物理质量一般较大。

土壤结构对物理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的物理质量。

土壤水分对物理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的孔隙度就越大,物理质量就越小。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地评价土壤的物理质量对于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施肥方式、种植作物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的固体颗粒
.土的颗粒级配
⑴粒组的概念:
⑵确定各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
【校园现场观察土的特点】
【现场提问答疑】
【本次课总结】
1.土是由固体(土粒)、液体(水)和气体(空气)三相所组成;2.粒径级配曲线的特点及用途;
3.常见土的结构及构造形式。

【复习思考】
1.粘土颗粒表面哪一层水膜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为什么?2.为什么土的级配曲线用半对数坐标?
【课后作业】
土的三相图只是理想化地把土体中的三相分开,
土体三相所占的比例。

二、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中有三个基本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
依上图,将m =(1+ω)G s V s ρω和V =(1+e )V s 代入V
m =
ρ中可得: 11-)+(=
ρ
ρωω
s G e
e 已是“已知”的指标。

根据各间接指标的定义,利用三相简图ρ
G
【现场提问答疑】
【本次课小结】
1.各指标的定义;
2.利用三相图进行指标间的相互换算。

【复习思考】
1.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哪些指标是直接测定的?用何方法?2.在三相比例指标中,哪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大于1,哪些不行?
稠度界限——粘性土由某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塑限——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液限——土从液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

【学生讲台解答】
【学生讨论、互评】
【教师点评】
【提问答疑】
【本次课小结】
1.评价无粘性土的密实度有多个指标;
2.对同一种土其塑限和液限是不变的。

3.对土进行分类时,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分类;4.击实曲线所反映的土的击实特性;
5.控制含水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复习与思考】
1.判断砂土松密程度有几种方法?
2.地基土分几大类?各类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3.土的压实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何谓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4.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凭经验判断土料是否处于最优含水量附近?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