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矛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
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
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
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
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
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
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
106子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中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腐蚀》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子夜》是茅盾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发表于1933年,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这是一部企图从下面来展开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
小说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等一系列具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吴荪甫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特色和艺术才能。
作品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层次多侧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并在矛盾冲突中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吴荪甫形象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
他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兼并工厂不择手段,镇压工人冷酷无情,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铁腕人物。
作品通过吴荪甫的遭遇和命运,和最后不得不走向破产的结局的描写,说明了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在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中,托派宣扬的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了。
《子夜》的重大成就显示了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实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作品的不足之处是,由于作者对革命者和工人生活缺乏体验,因此这方面的描写显得单薄和有点概念化。
描写农民革命的部分,更是材料欠缺,在全书中显得很不匀称。
《子夜》原名《夕阳》,作于1931至1932年间,1933年正式出版,是茅盾小说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两个月里,通过主人公吴荪甫从企图发展民族工业到这一理想破灭的过程,展示了30年代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的被吞并、公债市场上惊心动魄的斗争、各色地主的行经、资本家家庭内部的矛盾,等等。
作家矛盾的资料(3篇)
第1篇一、引言矛盾(1894-1978),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文将介绍矛盾先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生平事迹1. 早年经历矛盾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0年,矛盾考入杭州第一中学,开始接触新思想。
1912年,矛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接触到各种先进思想,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2. 文学创作生涯1919年,矛盾开始发表文学作品,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1921年,矛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矛盾坚持文学创作,为宣传革命思想、鼓舞人民斗志作出了巨大贡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矛盾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发表了一系列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如《子夜》、《李家庄的变迁》等。
这些作品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展现了我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4.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矛盾继续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一批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红日》、《暴风骤雨》等。
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5. 建国后新中国成立后,矛盾担任了国家文化部门的重要职务,继续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发表了大量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作品,如《创业史》、《青春之歌》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我国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主要作品1. 长篇小说《子夜》: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李家庄的变迁》:以李家庄为背景,反映了我国农村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大变化。
《创业史》:描写了我国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
《青春之歌》:以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繁荣景象。
2. 中短篇小说《夜之交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矛盾文学作品总结
矛盾矛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7年第一篇小说《幻灭》笔名矛盾。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极具代表性社会科学家气质的作家。
建立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的文学时代。
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修养,开阔的思想生活艺术视野,开创社会剖析小说,以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并成为左翼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观念的形成来源于文学理论批评主张用自然主义之长改造旧文学的概念公式化描写,提倡泰纳关于文学的时代环境种族三成因的学说。
矛盾贡献之一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理解和分析中,适应30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对短篇小说问题作了新拓展,构思长篇巨制并延伸走向完善,提高了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各人心灵深广度。
长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蚀,子夜,是长篇艺术高峰。
吸收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精华将法国俄国的小说形式与中国固有的世态伦理小说相结合。
矛盾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并联系世界文学。
二矛盾的小说成就矛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1.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
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同步,自觉的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与鲁迅平凡生活的喜剧悲剧性不同。
长篇小说蚀,创作整体实现了农村与城市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作品从五四到40年代末中国社会风貌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得到充分的艺术反映。
1942年《霜叶红于二月花》揭开五四社会的一角,张婉卿形象旧式女性的现代蜕变,表现了中共合作及共左派青年矛盾斗争的历史性背景。
1929年《虹》时代女性梅行素投身群众斗争1928年《蚀》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三部曲《幻灭》静女士幻想破灭回到个人天地,单线结构《动摇》方罗兰动摇妥协,两条并行线索《追求》中男女盲目挣扎而失败,《蚀》显示他对中国社会与革命的深刻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虹》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第7讲-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与《子夜》
二、茅盾的历史贡献
1.茅盾的主要文学贡献
❸适应经济社会趋势,将鲁迅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文体拓展 为中长篇。 ❹借鉴和译介外国文学,尤其是借鉴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 (大仲马、托尔斯泰的创作)创作理论和方法,作为中国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P192) 茅盾是一个受“五四”思想熏染的具有世界眼光的的现实主义
《子夜》
The Twilight: A Romance of China in 1930
五、《子夜》与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一)《子夜》的主要内容与赏析
《子夜》是茅盾1931年10月——1932年12月创作
的长篇小说,是茅盾善于将复杂人物置于复杂社会 背景,善于把握时代重大主题的典范之作。被翻译 成英、德、俄、日等十余种版本,在国际上产生了 重要影响。Fra bibliotek、茅盾的历史贡献
1.茅盾的主要文学贡献
❶倡导都市文学主题。 ❷创造了都市文学新模式——“社会剖析小说”模式。
两个特点: 一是重视题材的社会性、主题的重大性,创作与历史尽量同步,反映时 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管过的历史内容。 二是着重从经济生活的变动反映都市社会的演变,用阶级斗争的观念来观 察、分析、表现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典型人物,并且表现出鲜明的政治 倾向性。
四、茅盾早期的知识女性小说及其形象
●茅盾表现时代新女性的作品及形象 《蚀》及其形象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 《虹》及其形象梅行素 《子夜》及其女性形象张素素 这些人物形象虽然趋于极端、易动摇,但她们思想性格上具有反封建的
叛逆本质,通过引导她们能走上革命道路,因此,茅盾偏爱塑造这类女性形象。
茅盾轶事
1.创作背景
五、《子夜》与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子夜》赏析
《子夜》赏析《子夜》是现代著名小说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文学研究会重要成员,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此外还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茅盾的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理论的影响,他的小说用社会分析的方法来透视中国社会各阶层,《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作品全面反映了中国三十年代社会的广阔面貌,反映了社会主要的三个阶层的生活及挣扎和衰落的过程。
小说的理性很强,因此被称为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发表于1933年,原名《夕阳》,原署名“逃墨馆主”。
《子夜》所写人物众多,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
吴荪甫是1920—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
他具有民族企业家的头脑和雄才大略;具有铁的手腕和硬干的胆量。
他兼并朱吟秋的工厂不择手段,镇压工人冷酷无情。
吴荪甫受到过典型的欧洲资本主义教育,精通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做事果断;具有振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雄心。
他卖掉家乡的土地,投资办厂,希望中国人生产的商品占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他敢于冒险,敢于在中国资本主义不景气的情况下,卖地办厂,冒险与赵伯韬合作,甚至为了与赵决一雌雄,抵押工厂。
是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铁碗人物。
但他们的性格又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
从个体性格来说,他刚强、果断,但一旦遇到挫折就显示出脆弱、沮丧的另外一面。
他平素生活态度矜持、严谨,但一旦失败就流露出平庸腐朽的一面。
从社会性格来说,更是呈现出两面性,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和民族主义的豪情,和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某种程度的妥协与依赖;果敢与专断的个性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的软弱性;“实业救国”的理想与压榨工人。
《天窗》《蚀》和《子夜》赏析
《天窗》《蚀》和《子夜》赏析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他亲自参加过大革命的斗争实践,同时又从事外国文学的译介和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
这些使他足以具备开创新的小说创作模式,成为“社会剖析小说。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其创作实践的成果,以《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子夜》最具有代表性。
《蚀》三部曲由三个有内在联系的中篇小说组成,是茅盾的处女作。
它主要写现代青年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茅盾:《从枯岭到东京》,《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30页。
)《幻灭》主要描写章静女士在革命与爱情之间不断地追求,又不断地幻灭的心路历程。
小说反映了追求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缺乏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
如鲁迅所言:“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页。
)《动摇》的主人公叫方罗兰,其特点是“无往而不动摇”。
他身为县党部委员和商民部部长,却缺乏革命的坚定性,让善于伪装的土豪劣绅胡国光把持了县党部大权,导致革命失败;爱情上也心存异念,禁不住浪漫女性的诱惑。
作者既写出了大革命失败的真实原因,也说明在尖锐复杂的社会斗争中小资产阶级革命者思想性格某些本质特征。
《追求》则描写大革命失败后,张曼青、王仲昭、史循、章秋柳四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悲剧。
他们的追求国脱离时代和人民大众,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结果都归于失败,或绝望消沉,或自甘堕落。
小说浓厚的悲观色彩,实际上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对象化显现。
《蚀》开始表现出茅盾善于大规模反映时代生活和历史风貌。
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
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
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很有名的中医。
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
我10岁丧父。
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
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当时北京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
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
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
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
《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供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
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
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
但仍在商务编译所”。
《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1、这份自传写得最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经历与鲁迅的经历不同地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小说月报》的全新改版,表明了他在文学上的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茅盾辞职可以看出茅盾怎样的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提到的“内外夹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课文和该文说说一般写小传包括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茅盾在《小说月报》杂志社工作时的事;作者不像鲁迅一样颠沛流离,四处奔波。
《子 夜 》 介绍
《子夜》导读上世纪三十年代,茅盾的《子夜》横空出世,轰动整个文坛。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那么,《子夜》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今天,我们且来品味《子夜》。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
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
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
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
作品有: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1932年前后,又相继完成了获得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春蚕》。
1933年又接续《春蚕》的人物和故事创作了《秋收》、《残冬》,构成了广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
40年代初,写下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优秀散文。
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1年辞世。
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作品。
茅盾
又逐渐演变成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但是无论观念的变化如何,他都 紧紧结合着中国的文艺运动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来从事理论批评 工作。同时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与中国的革命取同一步调, 长期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探 索,积累了关于选材构思、谋篇布局、提炼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 言等一系列的成熟经验。茅盾一贯主张广大创作者学习世界文学中对 自身有益的东西,在革命文学领域内重视艺术规律,以促进现代文学 内容与形式的不断进步,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
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编 香港《立报· 言林》。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被推举为文协为委员长。 1940年,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抵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处讲学。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 工作委员会常委。此时,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任《大众生活》编委;开始创作《腐蚀》。 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离开香港达桂林。在桂林期间, 写下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 1945年,4月开始创作剧本《清明前后》,6月,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 二十五周年举行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赴苏联访问。 1947年,4月,归国到达上海。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炼》。 1949年,2月,达北平。7月,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0月,任中央人 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
茅盾、蚀、子夜
《蚀》三部曲包括《幻灭》, 《动摇》,《追求》,是茅盾的 处女作. 这三部曲写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 的浪潮中所经历过的三个时期
《蚀》展现的是从1926年到 1928年大革命期间(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的状况,小说以广 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 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 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 败后的社会心理..
二,《动摇》 动摇》 写的是革命斗争剧烈时期的动摇 1, 思想内容 以一个小小县城的政治风云变幻, 暗示了整个北伐革命运动主体所 潜在的内在危机.
二,《动摇》 动摇》 写的是革命斗争剧烈时期的动摇 2, 人物形象分析 ① 方罗兰 方罗兰的动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政治上和婚姻上.
二,《动摇》 动摇》 ②胡国光 这个反面人物的形象深化了作品 的主题和背景,把一个危机四伏, 犬牙交错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内在 较量的复杂斗争局面描绘得很真 实,但是对这个人物的刻划从总 体来看不如对方罗兰刻划得深刻.
三,社会剖析小说 《子夜》究竟分析出什么东西? 子夜》究竟分析出什么东西? 什么叫二次革命?就是无产阶级 先不必革命,先要发展资本主义,应 该等着资本主义成熟了,无产阶级再 搞社会主义革命.这也就是说,中国 当下应该进行资本主义革命,而不能 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当时无产阶级 革命的合理性就被取消了.共产党的 现实合理性也就被消解了.
《子夜》 子夜》
三,社会剖析小说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把认识社 会作为目的的小说.这种小说要剖析, 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趋 势,甚至力图总结历史规律.
这类小说基本上以阶级理论为武 器,揭示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 就是用阶级理论为核心去观察社会, 认识社会.
《子夜》 子夜》
三,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剖析小说,就是要实现文学的 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通常文学的作用 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在审美的基础上, 获得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但是,社会 剖析小说却把认识价值放在首位.在很 大程度上偏离了文学的主体.茅盾遭到 质疑,或者茅盾的文学地位受到否定, 关键就在这里.
论矛盾《子夜》中对现代小说的独特贡献
论矛盾《子夜》中对现代小说的独特贡献【摘要】《子夜》的出版,标志着矛盾创作的一个高峰,也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创作实绩。
《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由上海光明书店出版。
这部长篇巨作是作者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才动笔的1930年,矛盾由于患上眼病,医生嘱咐他三个月不能看书写字,他只好在上海到处走动,为了下一步的写作找素材。
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矛盾决定写一部作品来反映当时中国广阔的社会风貌。
【关键词】子夜吴荪甫艺术手法一、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
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
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
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二、作品简介1933年,一部“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子夜》出版了,几十年过去了,《子夜》里所描写的黑暗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书中留下的沉甸甸的历史却值得我们思考。
《子夜》以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这样全景式的整体建构为起价值取向,并以自觉的参与意识,探索社会政治问题。
三、结构严谨,主线突出,有条理性。
1、这部长篇巨作是作者经过充分准备才动笔的1930年,茅盾由于患上眼病,医生嘱咐他三个月不能看书写字,他只好在上海到处走动,为下一部小说收集材料。
《子夜》
研究《子夜》的重要研究成果
要点一
研究论文与专著
要点二
文化交流与影响
自《子夜》问世以来,围绕它的研究论文和专著不断涌 现。这些研究涉及文学、历史、社会学、文化等多个领 域,为深入理解《子夜》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子夜》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力,不少外国学者和 批评家也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些跨文化交 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国现代文学。
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
《子夜》中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社会意义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 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05
《子夜》的改编及影视作品评价
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的情况
改编为电影
1981年,著名导演谢铁骊将《子夜》改编为电影,由著名演员孙道临、刘琼主演 ,该电影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2023
《子夜》
汇报人:
目录
• 《子夜》简介 • 《子夜》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 《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及作用
目录
• 《子夜》的社会影响及历史价值 • 《子夜》的改编及影视作品评价 • 相关评论与研究成果
01
《子夜》简介
作者介绍
•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 、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字雁冰,因此也叫沈雁冰。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领导者 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篇小说《子夜》。
02
《子夜》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社会剖析
通过描写20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对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进行了深刻剖析。
作家茅盾简介
作家茅盾简介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
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
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
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
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1981年辞世。
茅盾生平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
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
子夜情节
《子夜》鉴赏[作者介绍]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领导人之一。
曾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了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刊物仙、说月报》。
他的处女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确立了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地位。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建国以后,茅盾曾出任作家协会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等职。
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去世,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
[内容提要]1930年,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因农民暴动、家乡资产难保和工人怠工而答应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合伙做多头。
在孙吉人、王和甫等倡议下,吴荪甫决定自己办银行。
丝厂里,吴荪甫利用屠维岳设计平息了罢工。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公债投机获得成功,新成立的益中公司一下子就吞并了八个小厂。
因为家乡双桥镇失陷,八个小厂的发展举步维艰,时局动荡,产品卖不出,资金周转困难。
无奈吴荪甫只好将厂房甚至公馆作抵押,投资公债。
罢工浪潮再次高涨,屠维岳的位俩被识破,吴荪甫再度陷入困境。
交易所里,赵伯韬操纵管理机构为难吴荪甫,做“空头”的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转向“多头”,吴荪甫彻底破产。
[故事简介]第一章1930年5月的一个傍晚,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
三辆雪铁龙汽车像闪电一般驶过外白渡桥,直向戴生昌轮船局面去。
这时,上海滩声名赫赫的工业大亨吴荪甫,会同二姐吴芙芳、二姐夫——金融‘界巨头杜竹斋,前往迎接由乡下前来避难的父亲吴老太爷。
吴老太爷年轻时曾是一位满脑子“革命”思想的“维新党”,自从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就只信奉文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专念“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告诫。
若不是近来土匪实在太嚣张,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他本可以继续在老家蜗居、颐养天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夜》人物关系表及说明
政友 实业界同盟 中立或两 面派 弱小竞争者 对手金融巨头 雷参谋 王和甫大兴 煤矿公司 皖北长途汽 车公司 黄奋 孙吉人太平 洋轮船公司 刘玉英 丝厂老板朱 呤秋 尚仲礼 徐曼丽 五云丝厂陈 宜君 赵伯韬
李壮飞
李玉亭
冯云卿(公 债)
唐云山
何慎庵(公 债)
杜竹斋 杜
吴荪甫的政治与商业朋友 圈: (注:金融三巨头是 赵伯韬、尚仲礼、杜竹斋; 吴王孙杜四人又组成益中 信托公司与之竞争,后杜 退出;他们之间的竞争带 有一定政治背景;弱小竞 争者还有“红头火柴”周 仲伟等;另有股票经纪人 陆匡时倾向于吴,而韩孟 翔则倾向于赵,但二人立 场值得怀疑;秋律师则有 职业道德对吴忠诚。)
•
【书名诠释】
•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 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 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 书名,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 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 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 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 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小说结构
(二)除此主线外,作品广阔描绘了社会生活: 第9章写五卅纪念日,描写了游离于革命浪潮之外的一 群现代青年对于革命的观感,以及他们的人生观; 第6章写深闺少女吴蕙芳来自农村,在上海的苦闷和观 感; 第5、6章,写现代青年中的两种类型:屠维岳与范博 文; 第11章,写渊源有自的金融世家女刘玉英在上海的种 种行径; 第3章是对吴少奶奶林佩瑶的描写; 第8章里写了来自农村的上海寓公冯云卿及其教唆的美 人计。
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
• •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 盾”是发表《幻灭》时始用的笔名。浙江桐乡 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无 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领导人之一。 1921年1月茅盾参加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新文 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了有重大 影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1927年9月到 1928年6月,他完成了处女作《蚀》三部曲,包 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 1932年前后,又相继完成了获得巨大声誉的长 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 子》、《春蚕》。1933年又接续《春蚕》的人 物和故事创作了《秋收》、《残冬》,构成了 广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40年代初, 写下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优秀散文。 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腐蚀》和《霜叶红于 二月花》等。 建国以后,茅盾曾出任作家协会主席、第一任 文化部长等职。1981年3月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 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 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 的作家作品。
空头、空头市场
空头是投资者和股票商认为现时股价虽然较高,但对股市前景看坏, 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把借来的股票及时卖出,待股价跌至某一价 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采用这种先卖出后买进、从中赚取差 价的交易方式称为空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呈下跌趋势的股票市场 称为空头市场,空头市场股价变化的特征是一连串的大跌小涨。
结构主题
• 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国民党的内部派系之争;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 族工商业的全面破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等;同时成功地塑 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代表的鲜活形象:金融巨头、企业家、官 场政客、寄生文人、顽固的封建余孽等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主题宏大,结构宏伟严谨:力图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画面,揭示 各阶级阶层的主要矛盾冲突,并回答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 强调史诗性。在艺术表现上,小说主线和若干支线交叉发展, 既紧锣密鼓,又摇曳多姿,情节曲折、节奏紧凑,心理分析细 腻,人物形象逼真。
阅读提示
• • • • 精读章节:1、2、4、8、9、17、19章节 1、情节识记(判断正误) 2、细节提示 3、表述重点事件,把握人物特征,思想内涵
补充解释
• 公债就是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债券. 由于投资基金可以做多不可以做空,当然多头有一 定的风险,特别是蒋家的失败手中的债券就一文不 值了. 期货市场中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的行为就是做多 和做空. • 多头、空头,其实看小说中所写,可知其意义。 简言之,吸进公债者谓之多头,卖出者(其实大 多数做公债交易的人,手头并没有债券)谓之空 头,因其手头并无债券而卖出,故谓之“卖空”。 月底结帐时,他可补进以抵卖出之数。他的盈亏, 那时就见分晓。
故事梗概
•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咬啮着吴荪甫的心。为了排除 心头烦闷,他疯狂地寻求着刺激。他带着交际花徐曼利, 乘坐小火轮,在长江上寻欢作乐。上岸后,他又寻访秘密 艳窟。回到家里,他仍然感到精神颓丧。突然,不速之客 赵伯韬来访,他要用吴荪甫吞并小厂的办法来吞并“益中” 公司了。 • 吴荪甫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和同人们商量决定,以适当 的价钱,将“益中”顶给西方的“洋行”和东方的“公 社”,再将办厂的资本投放公债市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 决斗。谁知在紧要关头,收买的人倒戈了。吴荪甫孤注一 掷,把住宅也押上去。交易所挂出的牌子步步下跌。这时, 如果杜竹斋能与吴荪甫合作,“空头”便全胜了。可是, 杜竹斋最终站到了赵伯韬一边。吴荪甫倾家荡产,彻底失 败了。曾经显赫一时的工业巨头,如今成了丧家之犬。他 绝望地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膛,但又立即镇静起来。他 命令少奶奶赶快叫家人收抬行装,当晚就登上了去外地避 暑的轮船。
故事梗概
• 然而好景不长。端午节后,传来了省政府的命令;为支撑双桥镇市面, 吴府在那里经营的工厂、商店不得关闭。抽回资金的计划落空了,吴 荪甫勃然大怒。但一想到“益中”即将吞进七、八个小厂,又不由回 嗔作喜,爽快地表示顺从省政府的命令。可是,新的矛盾又使他陷入 窘境:要扩充、整顿那些亏本的小厂,要资金;要搞公债投机,牟取 暴利、也要资金。吴荪甫日益感到资金兜转不灵。在这种关键时刻, 赵伯韬又堵住了吴荪甫的去路。慑于赵伯韬的压力,杜竹斋退出了 “益中”。吴荪甫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 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 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 但是,时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有消息说:阎军全线出击,四 五天内就要打进济南。公债猛跌, “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 再也沉不住气了。尽管厂里新的工潮一触即发,他仍然决定把公债投 机上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他断然下令:裁人,减工资,延长工时。 工人被激怒了,他们举行了罢工。屠维岳束手无策。被围困在厂内的 吴荪甫,也只得从后门溜走。
• 现代都市小说的开端和代表,逼真表现现代都市声光色影的快 节奏生活和人们的现代性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焦虑,体现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明与腐朽的封建 文明的对抗,及后者的脆弱与必然失败,体现出深刻的创作理 性。
矛盾冲突
• 《子夜》的矛盾主要写了三个方面:
• 一、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买办资产阶 级的矛盾; •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 三、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此外,吴荪甫 与其他民族资本家,与家庭成员的矛盾也交织其。《子夜》人物关系表及说明
领导 屠维岳 桂长林 李麻子 莫干丞 钱葆生 吴成为 曾家驹 马景山 共产党一派
普通工人
姚金凤 王金贞 阿珍 阿祥 朱桂英
薛宝珠 周二姐 钱巧林
何秀妹、张 阿新 蔡真、玛金 陈月娥、金 小妹 徐阿姨、陆 小宝 朱桂 英
裕华丝厂大致的人物关系图: (注:由于屠被任命为主管, 莫干丞与李麻子支持他,但 也相对中立;阿祥则表面支 持屠而又转而支持钱;朱桂 英开妈支持屠,后转而支持 共。) 吴荪甫的企业有多处,文中 主要围绕裕华丝厂与益中信 托来写。
空头和多头
• 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 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一般来说, 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保持上涨势头的股票市场称为多头市场。多头市 场股价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连串的大涨小跌。 • 多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买入并持有证券,如股票等,待其价格上升, 低买高卖,赚差价;空头,可以理解为借入他人的证券,在此时卖出, 并待将来其价格下跌买回此证券,还回给借你证券的人,先高卖,后 低买,也是赚了一个差价。 •
《子夜》人物关系表及说明
长辈 舅舅曾沧海 同辈 曾家驹 曾小舅子马景山 二姐芙芳 二姐夫杜竹斋 杜幼弟杜学诗 父亲吴老太爷 吴荪甫 妻子林佩瑶 姨妹林佩珊 林表哥范博文 四妹蕙芳 七弟阿萱 表妹张素素 远房侄子吴为成 远房簇弟吴芝生 杜新箨 晚辈
吴家亲戚表:
(注:本表以吴荪 甫为中心。吴府在 镇上的总管是费小 胡子费晓生,吴在 上海的仆人有王妈、 高升、李贵等人。)
吴孙甫形象(补充)
• “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 吴荪甫是《子夜》九十多个人物中性格最鲜明的,是三十年代民族工 业资本家的典型,是诠释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 性,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野心、魄力和 手段,他“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因此,他不仅在家乡双桥 镇办起了钱庄、当铺、油坊、米厂、电厂等,还在上海有一家裕华丝 厂,甚至还和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 他们幻想着“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拖鞋,走遍全 中国的穷乡僻壤!”他们高呼“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 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 • 然而,吴荪甫这位性格刚毅、强悍,极有自信力的民族资本家却处在 动荡不定、矛盾纷呈的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环境中,各种矛盾使他处处受挫。他主要面临着两组矛盾,一 是与帝国主义掮客,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生死角逐;二是与工人 阶级的尖锐对立。于是,吴荪甫性格中那种矛盾复杂性就突现出来, 在他身上,刚毅、果决;犹豫、动摇;坚韧、自信;暴躁、颓丧;强 悍、凶鸷;虚弱、无力,进步性和残酷性交织在一起。
《子夜》的矛盾冲突主线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 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