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 中国古代艺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b4398835727a5e9856a61c9.png)
憎的感情
形
华丽工整
式
结构严谨
瑰丽多彩
其 具有一定的 它 技巧性和艺术性
是人们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
五、戏曲;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 2)初步形成: 3)元代:杂剧的兴盛。 4)明朝: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 常活跃。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 一时。
二、画中有诗
1、中国画的起源
2、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 (1)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画 写意画
二、画中有诗
2、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
(2)按题材分:
人物画
山水画
精 粹
花鸟画
二、画中有诗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二、画中有诗
三、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 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2、汉、唐时期的音乐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 剧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 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 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后来称为京剧。
魅力之一:服饰、脸谱与布景——工艺与舞台艺术 2.京剧的魅力
生 小生或
武生;
旦 正旦或
三、金声玉振;
古琴
古 筝
琵琶
唢呐
四、新宫石廷器舞时和代民间舞;周代-汉代 1、宫廷舞蹈夏的商发时展代历程;隋唐-宋元
萌芽、产生、发展、鼎盛、衰落;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明清
(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南北朝时 期、隋唐时期、宋代)
思考:宫廷舞蹈和民 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宫廷舞蹈
民间舞蹈
形
华丽工整
式
结构严谨
瑰丽多彩
其 具有一定的 它 技巧性和艺术性
是人们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
五、戏曲;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 2)初步形成: 3)元代:杂剧的兴盛。 4)明朝: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 常活跃。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 一时。
二、画中有诗
1、中国画的起源
2、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 (1)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画 写意画
二、画中有诗
2、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
(2)按题材分:
人物画
山水画
精 粹
花鸟画
二、画中有诗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二、画中有诗
三、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 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2、汉、唐时期的音乐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 剧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 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 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后来称为京剧。
魅力之一:服饰、脸谱与布景——工艺与舞台艺术 2.京剧的魅力
生 小生或
武生;
旦 正旦或
三、金声玉振;
古琴
古 筝
琵琶
唢呐
四、新宫石廷器舞时和代民间舞;周代-汉代 1、宫廷舞蹈夏的商发时展代历程;隋唐-宋元
萌芽、产生、发展、鼎盛、衰落;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明清
(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南北朝时 期、隋唐时期、宋代)
思考:宫廷舞蹈和民 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宫廷舞蹈
民间舞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 (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84bc154a7302768e99398e.png)
解
(3)南北朝时期:“胡舞”盛行,代表作有《西凉乐
舞》。
推新课
问 题 情 境
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兴盛原因是什么?
①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民
教 间舞蹈在形式上瑰丽多彩; 师 ②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讲 解 ③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 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专题2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图片导入
楷 书 隶 书 行 书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猜一猜:这个标题由哪些字体组合而成?
推进新课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问 题 情 境 书法艺术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
教 师 讲 解
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中国书法中主要字体有哪些?艺术特点和演变趋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推进新课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 1 )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 教 “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师 ( 2 )在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距今约 讲 解 9000 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3)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 编钟等乐器,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民间舞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 41 )隋唐时期: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 ( )先秦时代:《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 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教 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创造。 52 )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 师 ( ( )两汉时期: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 讲 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荣的局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742369f5335a8102d2206f.png)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中国古代的音乐舞蹈戏曲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3.
以上四幅图片展示的是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你能正确说 出四大行当吗? 提示 ①旦 ②生 ③净 ④丑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画中有诗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右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 2. 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 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 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什么类别?你的判断 依据是什么? 提示 文人画。从图片看出该画集多种艺术于一体,包括 了绘画、书法、篆刻等,因此属于文人画。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课标分解 1.了解我国古代书法、绘画、舞蹈、音乐、戏曲艺术的发 展成就。 2.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基本特征和发展脉 络,理解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艺术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431d4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c.png)
3.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将讨论成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4.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提炼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古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2.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如唐代绘画、宋代书法、元代戏曲等。
3.掌握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如唐代画家吴道子、宋代书法家米芾等。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古代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5.通过分析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3.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重点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4.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古代艺术的某个流派或代表作品。
2.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我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提炼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古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2.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如唐代绘画、宋代书法、元代戏曲等。
3.掌握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如唐代画家吴道子、宋代书法家米芾等。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古代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5.通过分析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3.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重点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掌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4.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异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古代艺术的某个流派或代表作品。
2.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我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经典课件(共39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经典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f3fff9960590c69fc37627.png)
云 、
行书兼有楷书
矫
和草书的优点,
若 惊 龙
既工整清晰又 飞洒活泼。
”
“颠张狂素”
张
怀
旭
素
狂
狂
草
草
“宋四书家”
苏 轼
黄 庭 坚
米 芾
蔡 襄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风度,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 清风,书韵自高。
• 米芾 •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 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 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 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 “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练一练: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由此
6、宫廷画,画学兴起,风俗画为亮点:两宋
元代黄公望的绘画力作《富春山居图》残卷。中国十大传 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 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现藏 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 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 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 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三、京剧的出现
问题一:
清朝以 前,中国戏 曲的发展历 程是怎么样 的?
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的优伶
元杂剧
明朝昆曲
2.京剧发展过程
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二课中国古代艺术课件 (共34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二课中国古代艺术课件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c8e249960590c69fc376dc.png)
——王维《积雨王辋川庄作》
画中有诗
中国绘画演变历程
石器时代(起源):陶画、岩画和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
先秦两汉(发展):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成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 《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3.汉字的演变
(1)脉络: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2)总体趋势:由繁到简
4.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
小篆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 黄、西皮两个系统。
生
旦
净
丑
(2)正式形成: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戏艺人 进京,并参加徽戏的演出,形成了“徽汉 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 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 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3)走向成熟:同光年间,京剧在徽戏和汉戏 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 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不断走向成熟。
2.京剧的特点:
特点
小 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隶 始于秦朝,成熟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
书 通行于汉魏时代
整齐安定。
草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
书
起源于汉初
发挥到极致,变化丰 富,奔放跃动
画中有诗
中国绘画演变历程
石器时代(起源):陶画、岩画和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
先秦两汉(发展):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成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 《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3.汉字的演变
(1)脉络: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2)总体趋势:由繁到简
4.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
小篆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 黄、西皮两个系统。
生
旦
净
丑
(2)正式形成: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戏艺人 进京,并参加徽戏的演出,形成了“徽汉 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 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 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3)走向成熟:同光年间,京剧在徽戏和汉戏 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 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不断走向成熟。
2.京剧的特点:
特点
小 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隶 始于秦朝,成熟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
书 通行于汉魏时代
整齐安定。
草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
书
起源于汉初
发挥到极致,变化丰 富,奔放跃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2.2中国古代艺术(共2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2.2中国古代艺术(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3d2614daef5ef7bb0d3c50.png)
人面鱼纹盆
汉画像石宴乐杂技图
魏晋时期的画像砖
甘肃魏晋古墓
魏晋的凸显个性
二、画中有诗
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中
国 画
按技法分:工笔与写意
分
类 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
文人画
个性、写意、体现多方面文化素养
王维——以诗入画——文人画鼻祖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三、音乐和舞蹈
1、周代的礼乐制度 2、秦汉设立乐府机构(秦王破阵乐) 3、呈现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的发展趋势
3、小篆:秦“书同文”(秦)李斯 峄山石刻
隶书:
唐
.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碑Biblioteka 》“颜体”肥硕丰润、
局
刚健雄强、显出
部
雍容大度的气派
草书
特点:结构简便,笔划纠连。书写 流畅、快速。但不易识别。
怀素《自叙帖》
张旭 《肚痛帖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
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四、京剧
1、背景
历史积淀(徽戏汉戏、昆曲秦腔)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的发展 统治者推崇
2、形成:乾隆——道光——同治、光绪 3、特点:综合性、角色多样,戏曲精华,成就高
兼具娱乐和教化的功能
生
指
一
青年男子称小生
般 男
勇武男子称武生
子
旦
指 一 般 妇 女
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中国古代艺术
起源:刻画符号
楷书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 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 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 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 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 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 史称“欧体”。欧体开创 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 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 初四大书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共49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582def50e2524de5187e79.png)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汉字的统一——小篆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篆书 秦 李斯
张
篆 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郑
板
桥
的
《
兰
竹
清初八大山
《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
人朱耷《安 晚册》之四。
图 》
《清明上河图》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一)阅读书本,了解新知: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河南舞阳: 骨笛 西安半坡遗址:陶 埙 湖北随县: 青铜编钟(伟大发现)
2、汉唐时期的音乐:
(1)秦汉:设立 乐府 机构,收集 民间 歌 曲和 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 有“ 相和歌 ”、“ 清商三调”。
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 武的国策,理学 的兴起使人们更 注重内心的修 养。画家从追求 写实变为更加注 重意境。山水画 成为画家寄托思 绪情怀的方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 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 的画家。
朝代 秦朝 东晋
唐朝
中国的古代艺术
著名书法家及特长 李斯是著名篆法家
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长草书、行书,号 称“书圣”。 1、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楷书中 的欧、颜、柳体;2、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以行 书出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共3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a33b6cf242336c1eb95eaf.png)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的方言非常多。北方人听不懂上海话 ,上海人也未 •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的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必能听懂南方话,广东话难懂,福建方言更难听懂。但是, 写出字来天南地北的人都能认识 。汉字的这种特征独一 •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备,为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无二。汉字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汉字是中华民族共同 • 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使用的文字。汉字将语音不同的人联系起来,维系了祖国 和民族的统一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②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③商 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京剧的特征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 技术与文化
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五月五,是端阳;门 插艾,香满堂;吃粽子, 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 洋。”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 文化节日,还是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同时入选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闻名世界的中华 文化瑰宝。
横平竖直中国字
笔墨丹青中国画
唱念做打中国戏
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了解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 和发展的历程。
王 羲 之 草 书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
王羲之《兰亭序》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 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 性很高。以东晋王羲之、北宋苏轼、元赵孟頫、为代表。最 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材料一: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 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 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 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 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代艺术家的长 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 宝。 材料二: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 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专题二2.2中国的古代艺术 (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专题二2.2中国的古代艺术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e37638964bcf84b9d57bca.png)
D.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出现,顾 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E.隋唐五代:中国绘画的高峰,展子虔(隋)《游 春图》;阎立本(唐)《步辇图》;吴道子(唐) 《送子天王图》 F:宋代: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山水花鸟画盛行; 商品经济的发展,风俗画成为亮点,张择端《清 明上河图》 G .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最高,王冕(元) 《墨梅》;徐渭(明)《黄甲图》;郑板桥(清) 《墨竹图》
隶书
始于秦,盛于汉 特点:字体结构 平衡对称,整齐 安定
楷书
始于东汉末年,完善 于魏晋,隋唐步入盛 世。 代表:钟繇(魏)欧 阳询(初唐)颜真卿 (盛唐)柳公权(晚 唐) 特点:字形方正,笔画 详备,结构严整,具 有其他字体不可比拟 的实用价值
草书
始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张旭(草圣,唐) 怀素(唐)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 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任性,审美价值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 演变: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演变趋势:图画文字 符号 繁 简
2.书法艺术 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 ⑴篆书 ⑵隶书 ⑶楷书 ⑷草书 ⑸行书
篆书 始于秦 代表:李斯 特点:字体略长, 笔画圆匀,富于 美感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4)挑战: A.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 B.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 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 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具体: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 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艺术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艺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b7f5614693daef5ef73daa.png)
PPT学习交流
12
汉字的演变示意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呢?
甲骨文、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 路,其秘密长在于他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 了(即净化)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净化了的线条如同 音乐旋律一般,他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 灵魂。
——李泽厚《美的历程》
PPT学习交流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
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
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
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3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 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 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 前的汉字-甲骨文。 PPT学习交流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 代甲骨文是迄今所知最古 老的成熟汉字。
4
鼠
PPT学习交流
10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
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
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也称“真书”或
“正书”
PPT学习交流
1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 起源:原始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汉字 • 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
PPT学习交流
29
元赵孟頫《胆巴碑》
PPT学习交流
30
明代P文PT征学习明交流《过庭复语十节卷》
31
明代董其昌行草
PPT学习交流
32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特点
发展时期
中国的古代艺术
PPT学习交流
1
大家看一看说说它融入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哪些艺术形式或元素?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件(共46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1052e1fab069dc5022019c.png)
展示:各小组派一个发言人分别展示五种字体的创 立成熟时间及书法家(注意结合图片展示,合理安 排时间,你是最棒的!!!) 小篆——第1小组 楷书——第3小组 草书——第5小组 隶书——第2小组 行书——第4小组 书法家——第6小组
李斯书法
王羲之博采众长, 备精诸体, 优擅草书、行书, 号为“书圣”
西晋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 (局部) 西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局部)描写古代宫廷妇女
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 德”的作品
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展子虔《游春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描写释伽牟尼降 生为净饭王子的故事。
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 化的发展。唐代的画 家们创制法度,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 象。
清初八大山 人朱耷《安 《一团和气图》 晚册》之四。 明宪宗朱见深
郑 板 桥 的 《 》 兰 竹 图
二、分类
1、按创作主体分(谁画的): 文人画、民间画、宫廷画。 2、按创作题材分(画什么):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3、按表现技法分(怎么画): 工笔画、写意画。
二、分类
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 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 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任务】依据学案材料和课本内容,自主完成相关内容。 材料一:1790年高朗亭率领三庆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八十 诞辰祝寿演出,为北京观众所赞赏,就留在北京。不久,四 喜、春台和和春三个徽班也陆续来到北京,这就是十八世纪 末叶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 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 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 局面。 材料二:为了适应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中国戏曲的 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 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分为生、旦、净、 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材料三: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 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 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老师曾经说过:京剧艺术是 我们的国粹,我们应加以保护和弘扬。如果有一天京剧在中 国土地上灭绝了,那就意味着在整个地球上消失了。
李斯书法
王羲之博采众长, 备精诸体, 优擅草书、行书, 号为“书圣”
西晋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 (局部) 西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局部)描写古代宫廷妇女
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 德”的作品
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展子虔《游春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描写释伽牟尼降 生为净饭王子的故事。
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 化的发展。唐代的画 家们创制法度,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 象。
清初八大山 人朱耷《安 《一团和气图》 晚册》之四。 明宪宗朱见深
郑 板 桥 的 《 》 兰 竹 图
二、分类
1、按创作主体分(谁画的): 文人画、民间画、宫廷画。 2、按创作题材分(画什么):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3、按表现技法分(怎么画): 工笔画、写意画。
二、分类
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 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 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任务】依据学案材料和课本内容,自主完成相关内容。 材料一:1790年高朗亭率领三庆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八十 诞辰祝寿演出,为北京观众所赞赏,就留在北京。不久,四 喜、春台和和春三个徽班也陆续来到北京,这就是十八世纪 末叶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 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 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 局面。 材料二:为了适应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中国戏曲的 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 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分为生、旦、净、 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材料三: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 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 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老师曾经说过:京剧艺术是 我们的国粹,我们应加以保护和弘扬。如果有一天京剧在中 国土地上灭绝了,那就意味着在整个地球上消失了。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艺术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0b24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e.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艺术门类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价值。
2.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难点
1.对古代艺术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如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自我纠错和反思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简要概括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详细讲解各个艺术门类的代表人物、作品特点及艺术成就,如王羲之的行书、顾恺之的工笔画等。
3.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如唐代绘画对后世的影响等。
4.结合实例,深入剖析古代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课后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亲身体验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对于丰富人生的重要性。
-雕塑艺术:掌握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著名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艺术门类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价值。
2.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难点
1.对古代艺术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如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自我纠错和反思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简要概括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详细讲解各个艺术门类的代表人物、作品特点及艺术成就,如王羲之的行书、顾恺之的工笔画等。
3.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如唐代绘画对后世的影响等。
4.结合实例,深入剖析古代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课后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亲身体验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对于丰富人生的重要性。
-雕塑艺术:掌握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著名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价值。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二中国的古代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e274e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c.png)
音乐作品
古代中国的音乐作品多以诗歌、歌谣等形式出现, 如《诗经》、《楚辞》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风俗人情。
古代舞蹈
舞蹈种类
古代中国的舞蹈种类繁多,如巫舞、雅舞、俗舞等,每种舞蹈都 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舞蹈服饰
古代中国的舞蹈服饰精美华丽,如汉代的霓裳羽衣,这些服饰不仅 美观,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丰富世界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艺术为世界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中国 画中的散点透视、留白等手法,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发世界艺术家创作灵感
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为世界艺术家提供 了无尽的创作灵感,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家都从中汲取了灵感。
08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古代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发展历程悠久,涵盖了绘画、雕塑、 陶瓷、书法等多个领域。
特点与风格
木雕作品以木材为原料,通过精 细的雕刻技艺表现出各种形象, 风格细腻、华丽,常用于建筑和
家具装饰。
代表作品
明清时期的木雕屏风、门窗等。
05
书法艺术
篆书
起源与特点
篆书起源于西周晚期,是古代文 字的代表之一,其特点为笔画圆 润、结构规范,整体呈现出一种
古朴典雅的气息。
代表作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等人整理 规范了文字,形成了小篆,其代表 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等。
历史地位
楷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书体之一,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书法学习和欣赏的主要书体之一。
06
音乐和舞蹈艺术
古代音乐
1 2 3
乐器种类
古代中国有多种乐器,如琴、瑟、鼓、笙等,每 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古代中国的音乐作品多以诗歌、歌谣等形式出现, 如《诗经》、《楚辞》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风俗人情。
古代舞蹈
舞蹈种类
古代中国的舞蹈种类繁多,如巫舞、雅舞、俗舞等,每种舞蹈都 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舞蹈服饰
古代中国的舞蹈服饰精美华丽,如汉代的霓裳羽衣,这些服饰不仅 美观,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丰富世界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艺术为世界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中国 画中的散点透视、留白等手法,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发世界艺术家创作灵感
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为世界艺术家提供 了无尽的创作灵感,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家都从中汲取了灵感。
08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古代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发展历程悠久,涵盖了绘画、雕塑、 陶瓷、书法等多个领域。
特点与风格
木雕作品以木材为原料,通过精 细的雕刻技艺表现出各种形象, 风格细腻、华丽,常用于建筑和
家具装饰。
代表作品
明清时期的木雕屏风、门窗等。
05
书法艺术
篆书
起源与特点
篆书起源于西周晚期,是古代文 字的代表之一,其特点为笔画圆 润、结构规范,整体呈现出一种
古朴典雅的气息。
代表作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等人整理 规范了文字,形成了小篆,其代表 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等。
历史地位
楷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书体之一,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书法学习和欣赏的主要书体之一。
06
音乐和舞蹈艺术
古代音乐
1 2 3
乐器种类
古代中国有多种乐器,如琴、瑟、鼓、笙等,每 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bc87a7876eeaeaad1f330e5.png)
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 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 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演变的过程
甲骨文 隶书
金文 草书
篆书 楷书
行书
2、含义与特点
(1)含义: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
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
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 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 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 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 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 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张 旭 草 书
怀 素 草 书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 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楷(真、 正)书
行书
草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
规
矩严整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 处,既工整清晰,又 飞洒活泼
起源于汉初, 熟于东晋
成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 发挥到极致,变化丰 富,奔放跃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演变的过程
甲骨文 隶书
金文 草书
篆书 楷书
行书
2、含义与特点
(1)含义: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
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
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 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 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 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 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 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张 旭 草 书
怀 素 草 书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 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楷(真、 正)书
行书
草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
规
矩严整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 处,既工整清晰,又 飞洒活泼
起源于汉初, 熟于东晋
成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 发挥到极致,变化丰 富,奔放跃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a8aa46da26925c52cc5bf43.png)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 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 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 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 绘得恰当生动。新石器
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 漫,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 头。
(二)、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绘 画以人物肖像为 主,画在墙壁上、 丝帛上,代表作 是战国帛画《人 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战国时期中国绘 画艺术处在从萌 芽走向成熟的关 键阶段.
篆书 又称籀文,相 传是西周周宣王 太史籀所创,是 一种较为统一的 文字,使用起来 较为方便。
小篆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 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 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 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 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 “书同文”。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 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 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 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 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 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 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地位
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生
旦
净
丑
蓝脸的多尔礅 红脸的关公 黄脸的典韦
盗玉马
战长沙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唱脸谱》
敦 煌 壁 画
(六)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 段。为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使绘 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名 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 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北宋张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物1643人、动物2008只)
(三) 、秦汉时期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 画、帛画、木刻画、 木版画、画像石、画 像砖等,注重线条出土的壁画 《夫妇宴饮图》等.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 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 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代表作 有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 子华《北齐校书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阁远眺图
强调“意境” 讲求“以形写神”
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
王 冕
《
墨
梅
图
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 追求借物抒
》
情写意 多描写梅竹松柏 重墨轻色
文人画
郑板桥 《墨竹图》
京剧的形成
•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 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因为 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 被称为“京剧”。
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新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京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艺术家代表
文字起源
(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俯 察龟文鸟兽之象,博采众美,合 而为字,是为古文。
——王充《论衡》
原始社会后期,西安半坡遗址 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 ,被称为汉 字的雏形。
草书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 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 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 便、潦草的字体,叫 做“草书” 。草书是 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 果。“草”是潦草、 快捷的意思。主要是 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正式书体:隶书、楷书 辅助书体:草书、行书
熟于东晋
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
活跃
演变规律:具象到抽象 复杂到简单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 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总之如其人。”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曲折人生 朴素人生 刚正人生 随意人生 简约人生
欧阳询,唐初书法 家。早年他专学二王 (羲之、献之)书, 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 的长处,勤学苦练, 融会贯通,独创一派 书风,其书以“险劲 瘦硬” 著称,史称 “欧体”。欧体开创 了唐代楷书的先端, 对后世影响大,他与 虞世南、褚遂良、薛 稷并称为“唐初四大 书家”。
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 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 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 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 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第三环节:名画鉴赏 山水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第二环节:国画分类 1、按题材分: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2、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画(线条美) 写意画(意境美)
1)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 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 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 气势雄壮、意境
•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 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京剧的形成
(1)乾隆年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四大徽班(三庆、 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京。
(2)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参加徽剧的 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 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 京剧。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体肥硕丰润、点画厚重、结构 端庄雄伟、显示出雍容大度的气派。 柳体则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 谨。二人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张
怀
旭
素
草
草
书
书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 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成为我 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 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 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
京剧的特点:
•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 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 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
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第一环节:探究起源
中国画的含义: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用 毛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 上的绘画。 中国画的起源: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 距今约3000多年商代甲骨 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 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 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 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 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已
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生
指 一 般 男 子
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
旦
指
一
般
妇 女
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净
指品 貌或 性格 特异 的男
子
丑
指诙 谐或 邪恶 的男
子
又称
小花 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
脸
男子称武丑;
探究活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书同文—小篆
小篆也称秦篆,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全 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 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 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 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 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狱吏的改进—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 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 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 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 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 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 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 使用。
经运用抽象和简化的线条。
看看下面甲骨文是哪个文字
中国的古代艺术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 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 “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 《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 中的上乘之作。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 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 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快速书写的字体(一):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序》
《丧乱帖》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 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 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 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 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 (重点:东晋、唐、宋)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 篆书家
东晋 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
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 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等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頫,创立赵体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小篆 始创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 于图案美。
始于秦,成熟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
隶书 通行于汉魏
安定
楷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
强调“意境” 讲求“以形写神”
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
王 冕
《
墨
梅
图
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 追求借物抒
》
情写意 多描写梅竹松柏 重墨轻色
文人画
郑板桥 《墨竹图》
京剧的形成
•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 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因为 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 被称为“京剧”。
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新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京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艺术家代表
文字起源
(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俯 察龟文鸟兽之象,博采众美,合 而为字,是为古文。
——王充《论衡》
原始社会后期,西安半坡遗址 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 ,被称为汉 字的雏形。
草书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 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 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 便、潦草的字体,叫 做“草书” 。草书是 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 果。“草”是潦草、 快捷的意思。主要是 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正式书体:隶书、楷书 辅助书体:草书、行书
熟于东晋
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
活跃
演变规律:具象到抽象 复杂到简单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 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总之如其人。”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曲折人生 朴素人生 刚正人生 随意人生 简约人生
欧阳询,唐初书法 家。早年他专学二王 (羲之、献之)书, 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 的长处,勤学苦练, 融会贯通,独创一派 书风,其书以“险劲 瘦硬” 著称,史称 “欧体”。欧体开创 了唐代楷书的先端, 对后世影响大,他与 虞世南、褚遂良、薛 稷并称为“唐初四大 书家”。
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 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 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 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 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第三环节:名画鉴赏 山水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第二环节:国画分类 1、按题材分: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2、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画(线条美) 写意画(意境美)
1)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 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 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 气势雄壮、意境
•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 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京剧的形成
(1)乾隆年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四大徽班(三庆、 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京。
(2)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参加徽剧的 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 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 京剧。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体肥硕丰润、点画厚重、结构 端庄雄伟、显示出雍容大度的气派。 柳体则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 谨。二人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张
怀
旭
素
草
草
书
书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 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成为我 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 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 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
京剧的特点:
•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 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 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
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第一环节:探究起源
中国画的含义:中国画又称国画,它是用 毛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 上的绘画。 中国画的起源: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 距今约3000多年商代甲骨 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 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 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 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 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已
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生
指 一 般 男 子
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
旦
指
一
般
妇 女
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净
指品 貌或 性格 特异 的男
子
丑
指诙 谐或 邪恶 的男
子
又称
小花 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
脸
男子称武丑;
探究活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书同文—小篆
小篆也称秦篆,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全 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 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 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 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 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狱吏的改进—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 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 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 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 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 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 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 使用。
经运用抽象和简化的线条。
看看下面甲骨文是哪个文字
中国的古代艺术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 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 “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 《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 中的上乘之作。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 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 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快速书写的字体(一):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序》
《丧乱帖》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 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 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 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 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 (重点:东晋、唐、宋)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 篆书家
东晋 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
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 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等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頫,创立赵体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小篆 始创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 于图案美。
始于秦,成熟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
隶书 通行于汉魏
安定
楷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