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5篇)
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5篇)第一篇: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浅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其田园诗的融合及影响中文摘要:陶渊明不仅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还是隐逸诗人的最高成就者。
陶渊明把田园诗作为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归宿,把自己融入田园中,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的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陶渊明的后半生离开了黑暗腐朽的官场,诗人获得了宁静、自由、酣畅、舒怡的心境,在淳朴的田园中找到了自己人生归属。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田园风光,并且这种形式使其在诗歌写作艺术上展现出独特的视角,从而成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关键词:田园诗人隐逸情怀生存环境安贫乐道自然和谐Abstract:TaoYuanming is not only the founder of Chinese pastoral poetry, or i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the reclusive poet.Tao Yuanming put the pastoral poetry as his life ideal and goal, put themselves into the countryside, use simple word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the realm of.After the life of Tao Yuanming from the darkness and decay of the officialdom, the poet was quiet, freedom, hearty, Shu Yi's state of mind, to find their own home in the simple life in the garden.He put the pastoral scenery as the main object of poetry,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art, thus becoming the founder of Chinese pastoral poetry.Key Words:Pastoral poetThe hermit feelings The living environment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d to things spiritualNatural harmony在东晋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填充了他的理想,虽然社会黑暗,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更没有随波逐流;他归隐田园后过着和农人般的田间生活,在自己的隐居生活里写下了不少优秀的田园诗章,一首首动人的诗篇都融入了隐逸的情怀。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及特色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及特色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大部分是五言短篇,七言歌行一首也没有,七言绝句只有六首。
这在盛唐诗人中是少见的。
孟浩然的田园、隐逸诗,向来以韵致飘逸、风格恬淡见称。
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通过对农村风光和田家朋友欢聚宴饮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宾主之间纯真深厚的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农村风味。
在艺术上,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不事雕琢,毫无渲染,如叙家常,看上去极为平淡,几乎“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唐诗杂论》)。
然而,“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平淡中蕴藏着深情和诗意。
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在这首诗里,诗人用清幽的境界来表现隐居的闲逸和对友人的怀念,笔法细腻,风格淡雅。
尤其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一句,晚唐诗人皮日休认为可“与古人争胜毫厘”(《皮子文薮》卷七《郢州孟亭记》)。
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陶渊明的风格,意境恬淡闲适,语言自然朴素,诗意冲淡平和又温情脉脉,有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双重亲切感。
他的冲淡平和的风格重点表现在用口头语言入诗,组合连缀普通的山水田园农家现象,一气呵成。
不讲究堆砌辞藻,也不刻意去营造一两个名句,而是平均用力,突出全篇。
浅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土地息息相连。
走进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你会发现,描写土地、讴歌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诗独占一隅,且清幽淡雅,使人赏心悦目。
在这块土地上,先是陶渊明辛勤耕耘,首开奇葩;而后,孟浩然移花接木,悉心培养,遂使田园诗——这道独特的风景花海如潮,香飘千古。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
少时贫孤,加上当时晋室衰微,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他虽然“猛志逸四海”,但终“有志不获聘”。
于是产生“归园田居”的思想,最终“不为五斗米折腰”,归田不仕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致可分四类:(一)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如《归园田居》其一;(二)歌咏农业劳动,抒写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如《归园田居》其二、其三、《葵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三)反映农村的凋敝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如《归园田居》其四、《示庞主薄邓治中》、《饮酒》二十、《有会而作》、《乞食》等,在这些诗中,诗人虽然描述的是自己的人生遭遇,但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悲惨的情景;(四)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并记》。
陶渊明第一个把“俚俗”的田园生活带入“圣洁”的诗歌大雅之堂,创造性地开辟了“田园诗”这一独特的领域,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意味淳厚,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两偕的艺术境界,称其为中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是当之无愧的,其流韵遗风对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唐代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加上佛老思想广泛传播,“终南捷径”渐成风气,于是山水田园便成了文人墨客流连徘徊的地方,并成为他们吟咏的对象,田园诗再度兴起。
孟浩然便是唐代田园诗人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京举进士,不第而归。
他隐居本为出仕,但又不肯巴结权贵,因此不得不放弃做官的念头,以布衣终身。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稿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黄辉刚綦江县东溪镇福林中学,重庆綦江401434摘要:天地有大美,其美不言。
祖国处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
历代诗人的无数诗篇绘出一幅幅色彩絢丽的画卷,是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山水诗数量众多,且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历代的山水诗,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孟浩然是盛唐六家之一,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人们困惑于孟浩然是否乃真隐士,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或褒或贬。
本文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将孟诗置于历史长河与诗人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构成的经纬网中进行考察,力争公正客观地为孟浩然及其诗作给予评价。
孟浩然是盛唐第一个大量写自然山水诗的诗人。
他上承陶谢,让田园诗和山水诗走向融合;他“诗中有画”,下启王维,以“清淡”、“高旷”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仕隐思想审美评价历史地位一、人物生平及成就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卓有诗名。
仕途失意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纵情人生。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羁旅等内容。
杂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语言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意境中生活气息浓厚,感受亲切真实,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现《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其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有:《过故人庄》[1]、《春晓》[1][2][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2]《夏日南亭怀辛大》[1][4]、《宿建德江》[1][4]等。
二、孟诗艺术思想溯源对于孟诗,传统的分析方法总从“语言”这件外衣去了解“思想”,进一步者再反过来用所得的“思想”和“语言”相互应证,殊不知这“思想”本就是其借用“语言”抽象感悟而来,这样的应证实际意义是有限的。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得病 , 因此此 诗 前 四句 吸 收 、 化用 陶诗 , 自己 将
的生 活 幻 想 成 陶 渊 明 式 的 田园 生 活 而 安 慰 自 己。但 下 面咏 出 的却 是与 友人离 别 的悲哀 与两 人怀 才不 遇 的愤 懑 。 这似 乎让人 有 点 费解 : 如若 敬 慕 陶渊 明式
他本来 敬慕 陶渊 明 闲雅 的生 活 , 之 此 时 加
合 , 山郭 外 斜 。 开 筵 面 场 圃 , 酒话 桑 青 把
麻 。待 到重 阳 日, 来就 菊花 。 还
( 过故人庄》 《 )
诗 约作 于诗人 隐读 襄 阳之 时 , 是 一首 写 这
诗 人应邀 去做 客 的诗歌 。此诗 也 明显地 表示 出 孟 对 陶渊 明 田园生 活 的亲 近感 情 。“ 人 具 鸡 故
孟 浩然 十分 敬慕 陶渊 明 , 说 :我 爱 陶 家 他 “
趣, 园林无俗情” 《 氏园卧疾》 、尝读高士 (李 )“ 传, 最嘉陶征君” 《 ( 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 。 ) 终 其一 生 他都 保 持着 对 陶渊 明 的敬慕 之 念 , 但
其敬 慕 的态度 , 前 期 与后 期 之 间有 明显 的不 在 同。拙文 旨在 以孟浩 然诗 歌 中与陶 渊 明及其 诗 歌 有关 联 的 表现 为 材料 , 察孟 浩 然 从前 期 到 考
孟 浩然 对 陶 渊 明 的敬 慕 : 前 期 到 后 期 的变 化 从
[ 日本 ] 下定雅 弘
摘
要: 孟浩然一生都 保持 着对陶渊明的敬慕之念 , 但是 , 其敬慕 态度 以应试 不第为分界线有前后
不 同 的 明显 变化 。前 期 , 往 往 把 自 己比作 陶 渊 明 , 粹 地 表 达 出 对 陶 渊 明 的 亲 密感 情 , 他 纯 以及 在 陶 渊 明
孟浩然与陶渊明比较
孟浩然与陶渊明比较第一篇:孟浩然与陶渊明比较陶渊明和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名的田园诗人。
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尽管都有写田园农家的成分,但他们所表达的田园情结尽不相同。
由于社会背境、人生际遇和性格修养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上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
现以与田园情怀相关的异同在陶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王诗《渭川田家》中作一分析。
两首诗的不同点1.思想内容上的不同: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战乱不断,政治上门阀制度森严,显赫的祖业轮到他时,家境已衰落。
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辞官归隐后,返回田园躬耕。
《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了恬美幽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归园后恬淡的愉悦心情和对污浊官场的憎恶。
全诗共二十句,前八句叙写了自己性格志向及误入尘网,最后远离官场,返回田园;接下来的八句,都是描写宁静的田园风光及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最后四句,写的是清静的生活乐趣和返朴自然的心情。
诗人以简约的二十句诗,就描绘出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出诗人归隐后喜悦之情。
王维活动在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繁荣的盛唐时期,过着一种亦仕亦隐的生活。
《渭川田家》描写的是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
这首诗写的是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写出恬静自然的田家晚归的情境。
读毕《渭》,全诗的重心自然而然就落在一个“归”字。
在诗人笔下,夕阳西下、牛羊归来、老人候人、牧童归来、麦田鸡鸣等这些农家平常随处可见的景色,显得诗情画意盎然,简直就是妙笔生花,别具一番牧歌情调。
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与诗人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之下,农夫显得更加安然、更加自由,故闲逸之情溢于诗中。
诗中前大半部分都是写那么多“归”,实际写的就是人人有得归,反衬出诗人自己无随归;人人归得亲切、安然,反衬出诗人自己归隐得太迟以及自己官场上的孤单苦闷。
浅谈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
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
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
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
从意境上讲,孟诗单纯明净、冲和闲逸,王诗含蓄空灵、富有禅趣;从语言上讲,孟诗平淡朴素、多用“兴象”,王诗讲求画意、绝冠五言;从风格上讲,孟诗孤怀散朗、高旷幽雅,王诗静穆淡泊、清幽自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既注重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次发展。
关键词:山水田园、意境、语言、风格、单纯明净、平淡朴素、禅趣、静穆淡泊、讲求画意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
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
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
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以下从意境、语言、风格特色等方面简要谈谈。
一、意境孟浩然:单纯明净、冲和闲逸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的笔墨,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单纯明净、浑然一体的意境。
如《万山潭作》:“垂钓作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无论是沐浴在夕阳清辉中的人物,还是嬉戏于水下岸边的鱼兽,都给人一种单纯的感觉,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冲和闲淡、闲适安逸、潇洒从容的意境。
王维:含蓄空灵、富有禅趣被人称为“诗佛”的王维,偏向于清、幽、空、寂的审美趣味,他的诗歌常常使用宁静、枯寂的物象,以及由淡泊之情和枯寂之景结合而成的一种空寂的诗歌意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禅趣”。
陶渊明田园诗继承发展
陶渊明田园诗继承发展
标题: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一、引言
陶渊明,字元亮,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自然为主题,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朴素。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对汉代以来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
1. 继承了古代田园诗的主题:陶渊明的田园诗继承了古代田园诗对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田野、山川、草木的赞美,以及对农民勤劳、朴实、善良品质的歌颂。
2. 继承了古代田园诗的艺术手法:陶渊明的田园诗继承了古代田园诗的写实主义手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发展
1. 发展了田园诗的主题: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表现了对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还融入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官场黑暗和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及对自由、平等、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2. 发展了田园诗的艺术手法:陶渊明的田园诗在继承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使诗歌更加深沉含蓄,富有哲理性。
四、结论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对他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映,也是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他的诗歌既有对古代田园诗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创新
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创新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孟浩然与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他们都是田园诗发展脉络中重要的一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陶孟二人的田园诗在文化内涵的意义上是相通的,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田园诗的独特风貌。
本文首先从题材、语言、审美视角等方面对比陶云二人的艺术特征,进而论述陶对孟的影响以及孟对陶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陶渊明;孟浩然;田园诗;继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6-057-01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被称为第一个田园诗人,孟浩然被称为继陶渊明之后,开盛唐田园诗派风气之先的田园诗人。
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之作,带动了一大批人,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陶孟二人虽相隔300多年,但都以田园隐逸诗人著称,在很多方面有相同和相异之处。
一、陶渊明与孟浩然田园诗艺术风格比较陶孟二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时空的界限并没有阻隔丰富的情思。
可以说,亦官亦隐的陶渊明和终生布衣的孟浩然诠释了田园诗歌的真谛,把自然、平淡、真善美的感情赋予了田园诗的最高境界。
他们诗歌的精妙的艺术魅力、深邃的文化内涵广博的诗歌题材和高洁的审美趣味使二人共同漫步在远离世俗的田园之中,去细细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限惬意,默默坚守“短褐穿结,箪瓢篓空”的安贫乐道的闲适生活。
(一)诗歌题材在陶渊明以前,在诗歌中反映田园题材的并不多见,仅在《甫田》大田》、《丰年》、《良耜》、《七月》诸篇中对农事有所表现。
到了陶渊明的笔下则变成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农民生活的无限乐趣。
田园诗在陶渊明的笔下发育成为独立的诗歌题材,展现于作家笔端。
诗人在这里的自由生活宁静、纯洁,远离了市井的喧嚣,告别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必蝇营狗荀,完全随性而行,自由自在。
可以说,陶渊明为人为诗最难得的便是他与生俱来的真淳。
所谓“真”,便是自然,“淳”是朴厚。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欢迎阅读与借鉴!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1内容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
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
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精神追求;异同山水田园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
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诗歌淳朴,自然,富有韵味。
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中来,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但是他善于发掘自然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情与景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
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
他们歌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
现在就他们的诗歌去分析精神追求的异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陶渊明与孟浩然诗的比较
陶渊明与孟浩然诗的比较陶渊明与孟浩然是中国古代比较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们的诗分别代表了诗歌的两种进展方向:田园诗和山水诗。
在中国诗歌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从南北朝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以来,中国的诗坛上又多了一种新题材和新的诗歌动向,并一直延续下来。
其中以陶渊明和孟浩然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将山水田园诗演绎的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分析山水田园诗自然要以他们为范例。
这样才更见得条理清晰,使人信服。
陶诗的题材主要有五大类:田园诗,咏怀诗,行役诗,赠答诗,咏史诗。
但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田园诗。
可以说,陶渊明整整开创了一个诗歌流派,他对田园的热爱是非同一般的。
孟浩然也是一位隐逸诗人,他偏爱山水田园,写下了很多清新风格的华丽诗篇。
一、陶孟之同同样是怀才不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只向往于山清水秀田园中,同样是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怀有崇高的人生期许,并有着深深的济世情怀。
也同样都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华丽诗篇,为后世所垂范,同样的风格却是清新秀美,一泄千里,风光无限。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都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生活的简朴表现出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或春游,或饮酒,或登高,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也正是由于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豪迈情志,他才得以遨游天地之间,探寻没心深处最隐秘的情怀。
无论如何,离开田园的陶渊明是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真正的隐士的。
于是,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强调:"闲静少言,不幕虚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屡仕屡隐之后,陶渊明终于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归隐田园,忘却故我,努力制造适合己居的山水田园生活。
在那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中,他开头便发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自以心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归隐对他来说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是一种彻底的释放,有一种历经千山万水找到家园后的归属感,安定感。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成因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成因一、孟浩然生活的时代历史背景决定了他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孟浩然就是一个终身隐居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更是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可见陶渊明对其影响之深。
二、孟浩然生平的经历决定了他对山水田园诗的取向孟浩然的生平经历比较简单,四十岁之前,他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乡——湖北襄阳鹿门山,过着悠哉游哉的田园生活。
四十岁那年,孟浩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上,于是他又回到了家乡。
在他四十六岁这一年,唐玄宗命令各地官员向朝廷举荐人才,襄州刺史韩朝宗打算推举他,便约他一同去长安。
当时孟浩然恰恰来了一个老朋友,俩人喝酒正在兴头上,有人提醒他去长安的事,他发起火来:“你没看见我们在喝酒吗?什么长安不长安的!”——就这样,他又失去了一次做官的机会。
孟浩然晚年曾在张九龄的幕府中当过几个月幕僚,很快便感到不耐烦,辞职回家了。
所以闻一多先生说:“隐居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而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因为孟浩然一生未入官场,他留给人们的是一个飘逸的隐士印象。
王维曾为他画过一张像,真本已经失传,摹本上有张洎的题记——“襄阳(指孟浩然)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李白也赞美过这位不爱轩冕爱松云的隐逸诗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其实孟浩然并不是一开始就认定要走隐逸这条路的。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一个真心想当隐士,即使有时隐居,那也是迫不得已。
官场对读书人具有无以抵御的吸引力,因为一旦做了官,便什么都有了。
只有挤不进官场,或者在官场混不下去的人,才把目光转向自然,而美其名曰“隐逸”。
魏晋陶渊明和盛唐孟浩然田园诗典例比较
学教育2。
19.0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悶魏晋陶渊明和盛唐孟浩然田园诗典例比较®杨颡斐内容摘要:田园诗作为古代诗歌中的常见题材之一,传播广泛且影响深远。
魏晋时期迫于现实的险恶,又受 到玄学思想的感染,诗人对自然便有了更加深入而细腻的情感体察,田园诗应运而生。
这一选材风向到了气象 宏阔的盛唐时期则更受青睐。
现仅从以上两个朝代的田园诗人中选取陶渊明和孟浩然二者,因其诗作的典型 性,对田园诗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其二人自身在生活和作品上的诸多相似与联系,以此来探求魏晋与盛 唐时期的田园诗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田园诗魏晋与盛唐陶渊明孟浩然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几经入 仕,最终有感于时局的黑暗和政 治的腐朽,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躬耕陇亩,老于布衣。
他守着一方 土地,不畏贫苦,辛勤耕作,如同 淳朴可爱的田园野老。
盛唐时代 的孟浩然,早年未离家乡襄阳,四十岁举进士不第,之后终身归隐,未曾出仕。
王维曾绘孟浩然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 戴”(张洎),俨然一个丰神俊朗的 高士形象。
孟浩然十分喜爱和仰 慕陶渊明,其诗歌创作一定程度 上也可看作是对陶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是拙园野老,一个是骑驴 高士,比较两人身处不同时期的 作品,也许能使我们更好地体会 田园诗歌这一典型题材。
一.时代背景与个人生活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社 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上层 贵族互相倾轧,外部势力虎视眈 眈。
由于当时盛行的门阀制度等级森严,士大夫贵族阶层做官容易,把持政权,使得如陶渊明等的一大批寒门知识分子无法凭才学人仕,实现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当社会盛行玄学,士大夫发扬“清谈”之风,大讲“玄理”之时,有的庶族士大夫选择抛弃名节,依附权贵;其他则在出仕与人仕的矛盾中,无奈退隐山林,苦闷生活,寂寂终生。
孟浩然的田园诗
孟浩然的田园诗东晋末年,陶渊明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悠闲恬静的情调写了不少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从此开了田园诗的先河,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继陶渊明之后也有继承者,但却很少有发展。
直到盛唐时期,孟浩然的出现,才使田园诗走向了一个强盛时期。
他继承并发扬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成为了田园诗的又一代表人物。
孟浩然继承和发扬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首先是因为他对陶渊明人格的推崇。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李氏园》),“尝读《高士传》,最爱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游》)。
因此孟浩然也追随陶渊明把笔触伸向恬静安谧的田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其次与孟浩然的生活经历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他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入京举进士,不第而归。
又由于性格刚直耿介,不愿委屈自己去巴结权贵,最终只能回归田园,以布衣终其一生。
简单的生活经历,使孟浩然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田园诗篇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本文转自:溧水.杨孝林的博客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惑之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是盛唐田园诗派的先导,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寄情田园,关注田园生活,并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应该说,他的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
他在诗中创造了“清”“淡”的意象群,形成了其独特的“清”“淡”之风。
本文试从其的“清”“淡”意象群的创造和“清”美风格等方面简单作了一点论述。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群“清”美作为盛唐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表现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孟独爱清淡之美。
他的诗很注重清美的意境的创造。
他在诗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清”的意象群和“淡”的意象群,善于以清淡平和之心,写清新自然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清”美的风格。
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精神追求的异同论文
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精神追求的异同论文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精神追求的异同论文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
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
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人;精神追求;异同陶渊明的诗歌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
孟浩然的山水诗善于发掘自然美,把自己的主观情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努力做到情与景相结合,努力做到情与景契合,创造出了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
他们诗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本文也就是从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一、进退两难,归隐田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
陶渊明自幼有很高的理想抱负,一生在出仕和归隐上表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
他面对黑暗现实,能谨守先师遗训,不与现实同流合污,选择隐居躬耕的人生道路。
但由于他深受儒学熏陶,使他于隐居之中,仍然关心世事。
陶渊明原为实现济世志向而出仕,然而黑暗的政治形势使他自知无力回天,欲守拙归园田,又“母老子幼,就养勤匮”,必须禄仕求生,此种身为形役的矛盾,一直不断地使内心冲突而深受折磨,直到他彻底体悟“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后,毅然弃官归田,内心始得平静。
他在《饮酒》第四首中,描写了栖栖失群之鸟对托身之所的寻找,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生归宿的追求过程:“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论孟浩然对陶渊明人格与诗歌的接受
论孟浩然对陶渊明人格与诗歌的接受苏文娟【期刊名称】《山西医学教育》【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胸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真正创始人,是中国第一位从仕途主动抉择辞官归隐,回到田园的。
他的人格魅力,提升了他的诗歌品味。
其诗歌亲切而自然,平淡而淳厚,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
后代诗人对他顶礼膜拜,竞相效仿。
或学其人格,或学其诗歌。
盛唐山水诗人孟浩然兼二有之,既学其人格又学其诗歌。
其思想和生活与陶渊明非常接近,二人都是真隐士,既有济世之志又有不屈从权贵的清高。
同时,盂学陶的田园诗歌,形成与陶相似的自然平淡之风。
但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平淡中充斥着壮选之气。
语言较陶“田家语”有文采。
从总体看,胸渊明不论人格境界还是诗歌境界都达到了后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孟对陶的学习,也只是学到其形,未能学到其神。
【总页数】4页(P58-61)【作者】苏文娟【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护理职业学院,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相关文献】1.从著名隐士到第一流诗人——从接受美学角度解读陶渊明诗歌之接受 [J], 孙友林2.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情境——兼及孟浩然诗歌与王维诗歌的比较 [J], 米卉3.孟浩然诗歌英译本比较研究--评保罗·克罗尔的《孟浩然》与大卫·辛顿的《孟浩然山水诗歌》 [J], 卢颖4.孟浩然诗歌英译本比较研究——评保罗·克罗尔的《孟浩然》与大卫·辛顿的《孟浩然山水诗歌》 [J], 卢颖;5.人格美与诗歌美的契合——从陶渊明诗歌中寻求其理想人格建构的历程 [J], 陈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田园耕作到别业樵歌--论孟浩然对陶潜田园诗文化内涵的继承与衍变
从田园耕作到别业樵歌--论孟浩然对陶潜田园诗文化内涵的继
承与衍变
张俊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孟浩然由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继承了陶诗返朴归真的文化内涵,但同时其诗在田园主题、田园景色的实质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了田园诗模式的时代转换.这种转换意味着山水田园之美与个性自由、风流洒脱的盛唐文化精神趋向有机统一.
【总页数】3页(P49-50,73)
【作者】张俊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学院成教院,安徽,蚌埠市,23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相似的田园不同的情感──陶渊明孟浩然与王维三首田园诗的比较分析 [J], 王菊艳;
2.半生辗转归田园心静气闲乐山水--试比较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J], 曾玉玲
3.陶潜田园诗和王维田园诗比较 [J], 申东城
4.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创新 [J], 马莉英
5.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情境——兼及孟浩然诗歌与王维诗歌的比较 [J], 米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下定雅弘
【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6)003
【摘要】孟浩然一生都保持着对陶渊明的敬慕之念,但是,其敬慕态度以应试不第为分界线有前后不同的明显变化.前期,他往往把自己比作陶渊明,纯粹地表达出对陶渊明的亲密感情,以及在陶渊明式的世界中生活的怡然之情.但应试不第后,隐居故乡的生活没有了过去舒适、愉快的感觉.他明确知道了田园生活并不是自己的本怀.后期的孟浩然,在求仕的欲念与甘于隐居之间强烈动摇.为摆脱求仕不能的苦恼,他憧憬陶渊明的世界,但此世界不再是前期把自己比作陶渊明那般亲密的世界.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下定雅弘
【作者单位】日本冈山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试论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精神追求的异同 [J], 张杰
2.陶渊明与孟浩然田园诗之比较 [J], 张俊萍
3.论孟浩然对陶渊明人格与诗歌的接受 [J], 苏文娟
4.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J], 下定雅弘
5.孟浩然陶渊明田园诗审美视角之比较 [J], 宁松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孟浩然田园诗的特点
论孟浩然田园诗的特点论孟浩然田园诗的特点孟浩然是继陶渊明后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多在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身处其中的愉快。
东晋末年,陶渊明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悠闲恬静的情调写了不少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从此开了田园诗的先河,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继陶渊明之后也有继承者,但却很少有发展。
直到盛唐时期,孟浩然的出现,才使田园诗走向了一个强盛时期。
他继承并发扬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成为了田园诗的又一代表人物。
孟浩然继承和发扬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首先是因为他对陶渊明人格的推崇。
“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李氏园》),“尝读《高士传》,最爱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游》)。
因此孟浩然也追随陶渊明把笔触伸向恬静安谧的田园,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其次与孟浩然的生活经历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他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入京举进士,不第而归。
又由于性格刚直耿介,不愿委屈自己去巴结权贵,最终只能回归田园,以布衣终其一生。
简单的生活经历,使孟浩然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田园诗就是他隐居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
他的田园诗,在对陶渊明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 沉醉田园,享受美好而愉快的田园生活孟浩然对陶渊明的人格是敬仰的,在生活方式上,他也追随着陶渊明的脚步,求仕未成,回归田园,在恬淡悠然的田园生活中来寻找自己精神的栖息地。
沉醉田园,尽情去享受美好而愉快的田园生活。
《过故人庄》这样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怎样一幅充满生机,毫无负担的'农家生活图景呀!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我去做客。
田家没有山珍海味,一盘肥鸡就是待客的佳肴,何其亲切。
一路进庄,葱茏茂密的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远处连绵的青山给田园筑起一道天然的屏障。
到了老朋友家,临窗把盏,看着窗外的打谷场和翠绿的菜园,家长里短,细细碎碎,说的都是有关农家收成、年景的轻松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土地息息相连。
走进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你会发现,描写土地、讴歌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诗独占一隅,且清幽淡雅,使人赏心悦目。
在这块土地上,先是陶渊明辛勤耕耘,首开奇葩;而后,孟浩然移花接木,悉心培养,遂使田园诗——这道独特的风景花海如潮,香飘千古。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
少时贫孤,加上当时晋室衰微,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他虽然“猛志逸四海”,但终“有志不获聘”。
于是产生“归园田居”的思想,最终“不为五斗米折腰”,归田不仕了。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致可分四类:(一)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如《归园田居》其一;(二)歌咏农业劳动,抒写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如《归园田居》其二、其三、《葵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三)反映农村的凋敝和村民生活的贫困。
如《归园田居》其四、《示庞主薄邓治中》、《饮酒》二十、《有会而作》、《乞食》等,在这些诗中,诗人虽然描述的是自己的人生遭遇,但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悲惨的情景;(四)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并记》。
陶渊明第一个把“俚俗”的田园生活带入“圣洁”的诗歌大雅之堂,创造性地开辟了“田园诗”这一独特的领域,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意味淳厚,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两偕的艺术境界,称其为中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是当之无愧的,其流韵遗风对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唐代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加上佛老思想广泛传播,“终南捷径”渐成风气,于是山水田园便成了文人墨客流连徘徊的地方,并成为他们吟咏的对象,田园诗再度兴起。
孟浩然便是唐代田园诗人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京举进士,不第而归。
他隐居本为出仕,但又不肯巴结权贵,因此不得不放弃做官的念头,以布衣终身。
孟浩然一生基本上是在隐居和漫游中渡过的,因此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
如《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等都能把幽居之情融入平凡的景物之中,白描淡写,不雕不绘,而意境自呈。
沈德潜评孟诗“从静悟中得出,故语淡而味不薄”。
三、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一)孟浩然对陶诗的继承
比较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孟浩然的《夏日兰亭怀辛大》等诗,便会发现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之作,处处留有陶渊明的影子。
在诗歌内容方面,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孟浩然“还来就菊花”;陶渊明有“山气日夕佳”,孟浩然则“烟鸟初定栖”;陶渊明与农人相遇“但道桑麻长”,孟浩然与田家共饮“把酒话桑麻”;陶渊明归田“心远地自偏”,孟浩然归隐“隐者自怡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孟浩然不仅从陶诗那里得到丰富的营养,以润膏自己,而且就陶令的行为举止也极力模仿,“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俨然一个羲皇上人,魏晋名士。
就语言特色而论,陶渊明的田园诗语淡味淳,于平淡中见营造之工而不见斧痕;孟浩然诗则天然浑成而不“钩奇抉异”(皮日休语),大得陶诗之趣,且看《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虽淡淡几笔,却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如行云流水,悠远深厚,独臻妙境,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的漫不经心,一样的意味深长。
(二)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发展
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发展,主要指他拓宽了田园诗的领域,并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
陶渊明第一个闯入田园地带,他特别对田园生活流连忘返,其诗大多是对自己躬耕自资的劳动生活的记叙和自由欢快、矢志不渝的心态描述。
孟浩然隐居,更多的是流连于田园风光,或籍以派遣自己的苦闷。
孟浩然把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结合起来,将单纯的描写农民生活拓展到士大夫的田园乐趣,不但寓情于事,而且寓情于景,大大地开拓了陶渊明田园诗的范围。
孟浩然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质朴无华的风格而又有所创新,清新幽雅而冲淡平和,如《过故人庄》,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写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然和灵便了,每一个句子看似平淡,无精心锤炼之痕,实则奇崛,有嚼之不尽的意味,而所有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皮日休语)。
孟浩然用律诗的形式描写田园生活是一个创举。
律诗讲求格律,讲求音韵的和谐,极富形式美,把它和极富内容美的田园生活结合起来,当然是珠联璧合。
但茅盾的是,田园生活是浪漫而充满自由的,而律诗却有严格的限制。
孟浩然的高明处就在于用格律诗写田园生活而如行云流水,无拘无碍,达到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