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总分馆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娱乐。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对推进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增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布局和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而制订的一项重要方案。
二、总体目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全方位、高效率、多层次、统一管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三、建设思路和方法1. 依托网络技术和集成信息系统,构建各级图书馆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2.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要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相结合,合理选址,均衡布局,提高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3. 支持总分馆馆藏合作、资源共享、读者互通、服务联动、管理协同,通过网络化体系获取更多、更全、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
4. 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在总分馆间强化知识资源整合和信息化管理。
5. 根据总分馆所在的不同区域和群体,注重服务产品个性化和适应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服务内容和实施计划1. 方案实施前,进行市场需求调查,调查市民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需求量、类型、倾向等,以确定总分馆建设的服务内容和布局。
2. 根据调查结果,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设置为「知识传播与利用、文化交流与体验、社会教育与公共团体教育、读者咨询与推荐、数字资源共享与使用、文化活动与庆祝」六个类别,并对其下属的细分服务进行制订。
3. 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注重高速网络、多式联运、视频会议等现代化通信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实现总分馆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和传递。
4. 对图书馆在文化遗产、学术资料、自然科学、社科、医学、企业管理等领域的馆藏资源进行堆积,不断进行更新、增量、精品化,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广大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文化交流、信息服务的重任。
总分馆制作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建设目标1.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
2.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总分馆体系。
3.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4.促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容1.总馆建设(1)硬件设施:按照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准,建设总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的总馆,包括阅览室、自习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办公室等区域。
(2)软件设施:搭建总分馆制管理平台,实现总馆与分馆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服务互动。
2.分馆建设(1)布局规划: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分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2)硬件设施:分馆建设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总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包括阅览室、自习室、电子阅览室等区域。
(3)软件设施:分馆与总馆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服务互动,提供与总馆同等的服务水平。
3.人力资源(1)培训:对总分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2)激励: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2)分析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现状,确定总分馆制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制定方案(1)明确总分馆制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时间节点等。
(2)制定总分馆制建设的详细规划,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实施建设(1)按照方案,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总分馆制建设。
(2)加强总分馆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总分馆制建设顺利进行。
4.监督评估(1)建立总分馆制建设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2)定期对总分馆制建设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建设效果。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1)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1. 引言1.1 1. 背景介绍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和知识传播中心,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总分馆制建设是指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将全市、全区乃至全国的图书馆资源整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服务网络,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总分馆制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还可以提升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参与度。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1.2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深入探讨,分析其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教育发展和满足公众阅读需求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其在提高图书馆服务覆盖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阅读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 探讨当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分馆运营模式、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挑战,为今后的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3. 通过研究公众参与和社会认知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影响,探讨如何借助社会力量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4. 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包括优化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措施,以应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2. 正文2.13.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概念与意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指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建设一个主图书馆和若干个分馆的体系,通过总分馆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服务互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覆盖面。
这种制度改变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独立运营的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和服务优化。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获取知识、文化和信息的重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服务和规模也不断发展和提升。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是指在一个城市或地区范围内,通过建立一个总馆和多个分馆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总馆通常设在城市中心地带或重要文化中心,而分馆则布局在城市的各个区县或街道,旨在方便人民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和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建设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全面、多样的文化服务。
通过建立分馆,使馆藏的资源更加广泛、丰富,有力地满足了不同群体和地区对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需求。
大量的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文化品牌项目也可以在总分馆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其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还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总分馆制度将城市的文化资源、机构和服务聚集到一起,形成了整合、集约的效应,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在制度建设上,城市应该遵循“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类管理”的原则,充分地考虑城市的地域特点、文化需求和资源状况,提高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和管理效率。
其次,在服务和管理上,城市应该加强对分馆的支持和培训,保证分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并且建立科学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具有显著的贡献作用。
城市应该充分发挥总分馆制度的优势,加强制度建设和推进,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148作者简介:黄美珍(1975— ),女,汉族,广西桂平人。
主要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能够满足全社会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国民素质,国家对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高度重视,目前现阶段我国文化服务主要侧重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公共文化产品上,但大部分服务理念与模式同现在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同步。
随着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设立,尤其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2016年,文化部等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当下对总分馆建设工作予以推进,是有效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重要举措。
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1)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图书馆是一种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对于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当代互联网发展,信息层出不穷。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去获得信息。
但这样获取的信息方式相对杂乱,获得的知识比较片面。
同时网络上错误的信息对人们思想会产生一定的误导。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文化进步方面扮演的重要的角色。
所有的公民都可以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增长见识,促进民族素质的提升,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读书能够提高个人修养,公共图书馆的建立,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提高。
(2)促进社会的和谐。
公共图书馆在社区内能够提供安全温馨的读书空间。
如可帮助社会相关弱势群体可在社会生活中参与,减少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排斥。
而就读者而言,也不受年龄,性别,国籍的制约,均可对图书馆平等应用[1]。
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
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图书馆的设置不全。
图书馆的设置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人口密集度、聚集地情况等因素来对规模和数量确定[2-3]。
各地方级文化行政部门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共同协调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概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将一个总馆和若干个分馆组成的图书馆体系。
总分馆制建设旨在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二、建设目标1.构建健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互通。
2.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3.优化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库存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设内容1.总馆建设总馆是整个总分馆制建设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馆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内容:(1)馆舍建设:总馆需要建设符合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同时具备安全、舒适、美观、实用等特点的馆舍。
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环保、节能等因素。
(2)藏书建设:总馆需要建设一个大规模的藏书库,集中收藏各类图书、资料等。
(3)人员配置:总馆应配备专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如馆长、副馆长、编目员、借阅员、资料员等。
还需要配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育员等。
2.分馆建设分馆是总分馆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馆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内容:(1)馆址选择:分馆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区域的文化传统、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选择一个适合的馆址。
(2)馆舍建设:分馆建设的馆舍需要与总馆建设的馆舍相符合。
根据不同的需求,分馆可以有不同的规模和设施。
(3)藏书建设:分馆的藏书应与总馆的藏书协调一致,同时要考虑到分馆的实际需求,有所区别。
(4)人员配置:分馆也需要配备专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并配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育员等。
四、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制定总分馆制建设的规划方案,包括总馆和各分馆的选址、建设规模、藏书规划、人员配置等。
同时要考虑到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如财务、技术、后勤等。
2.馆舍建设总馆和分馆的馆舍建设按照规划方案中的要求进行设计,需要考虑到可行性、功能性、美观性等因素。
同时,需要确保建设过程中符合环保、节能等因素。
3.藏书建设根据总分馆制建设的规划方案,对总馆和分馆的藏书进行规划。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
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关于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将我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x【x】2号)和省、市业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实行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旨在统筹县域公共图书资源,提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资源利用率,更好的满足农村群众读书看报及数字文化需求。
二、总体要求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室综合文化中心(文化室)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实现图书统一采编、资源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规范、绩效统一考评。
三、建设任务(一)以县图书馆为主体,打通行政层级区域划分,确保资源流动利用渠道畅通,实现县域的资源共建共享,包括场地、人员、图书、服务等资源的统筹利用。
(二)由总馆选派工作骨干对分馆的业务进行指导,分馆定期选派业务人员到总馆跟班学习。
村(社区)服务点纳入所属乡(镇)分馆统一管理。
(三)建立总馆对分馆、分馆对服务点的逐级考评机制,以及分馆、服务点对总馆的反馈机制。
通过双向考评反馈,不断完善总分馆服务,提升总分馆服务效能。
四、建设标准(一)总馆建设标准1、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2、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县编办等部门核准的编制数配齐工作人员,每馆配备不少于12人。
3、总藏书量达到15万册以上,年新增藏量不少于2000种,报刊总数不少于200种,年人均图书馆新增藏量0.03册,文献外借量不低于10万册。
4、阅览座位不少于200席,其中少儿座位不少于50席。
5、计算机数量达到30台以上,具备互联网上网条件,带宽不少于10M。
6、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适用总分馆制。
新形势下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摘要:图书馆作为文化宣传和推广的载体,需要落实工作的服务属性,合理编制新时期的服务体系建设计划。
基于此,本文当中主要介绍了目前常见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类型,并结合大部分地区图书馆开展基础服务和管理工作时遇到的难题,寻找根本原因,研究相应的处理对策,目标是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服务属性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阅读的时代,提高人均文化素养是各地政府在文化建设环节的关键着力点。
据了解,各地正在出资建设公共图书馆,为受众群体提供所需的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目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
1.常见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类型1.1纯粹型服务管理体系纯粹型的工作方案是现阶段各地公共图书馆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措施,特点是总图书馆和分馆之间存在隶属关系,要由管理人员统一给出规章制度,进行集中化、标准化的管理。
其中包括人事、经济、书籍采购和存储安全管理等一系列任务。
多个图书馆之间要保证随时可以互通信息,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图书馆可以更加自主、便捷的管理各个分馆,塑造良好的图书馆服务形象。
1.2准分型服务管理体系准分型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特点是在实际提供服务、落实管理机制时,不会影响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更不会导致图书馆的行政所属权发生变化。
在该服务体系的运作过程中,通常需要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整理图书采购清单,开展内部馆藏情况的整理工作,并要与读者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
注意要合理设置多个不同的管理岗位,为员工划分不同的工作任务,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有条不紊的完成本职任务,进而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1.3联盟型服务管理体系图书馆之间通过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模式分享图书资源,并相互借鉴服务策略、管理方案就属于联盟型的服务体系,这是目前社会反响相对较好的一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可以丰富图书馆的资源,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还能满足文化宣传、推广工作的要求。
2024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在2024年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中,我国将大力推进图书馆的全面改革和提升,以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服务。
首先,将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各分馆地点选址和建设规模,确保图书馆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
同时,加强对图书馆技术设备和数字化资源的更新和升级,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读者体验。
其次,将着力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和内容建设,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其中。
同时,加强图书馆的藏书采购和编目工作,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高读者满意度。
另外,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同时,激励图书馆员工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相信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将会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阅读环境和服务。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知识之光永远照耀我们的生活!
第 1 页共 1 页。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文化需求的增长,传统的单一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建立总分馆制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
总分馆制将各分馆之间形成合作共享的网络,打破地域限制,使读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仅是一种制度机制上的变革,更是一种服务理念上的创新。
通过建立总分馆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总分馆制建设也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居民幸福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明确总分馆制建设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总分馆制建设实施策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影响及案例分析的分析,探寻总分馆制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因素,为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加深对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为今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在于推进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和文化需求。
总分馆制建设可以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使得图书馆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城市乡村。
总分馆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总分馆制建设可以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和合作,加强城市间的文化对话,增进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公共图书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制度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公众,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本文将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1. 总分馆制的概念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将多个图书馆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化的管理体系。
通过这种制度,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优化阅读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为便利和高效的阅读服务。
总分馆制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分馆的资源和潜力,形成合力,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总分馆制也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和互通,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益。
总分馆制还可以形成横向比较和竞争机制,促进各个分馆的发展和进步。
尽管总分馆制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各分馆之间存在行政和资源上的不平衡,导致服务质量的差异化;管理上的统一也需要较高的协调和配合,而这往往需要克服部门利益和复杂的管理机制,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公共文化服务1. 提升阅读服务水平随着人们对文化和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需不断提升。
通过总分馆制建设,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和优势,提供更多样化的阅读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图书馆阅读环境。
通过引进新书和数字资源,丰富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 丰富文化活动除了传统的阅读服务,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通过总分馆制建设,可以整合各分馆的资源,开展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3. 推动数字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加强数字化服务的建设。
通过总分馆制,可以整合更多的数字资源、建设更多的数字阅览室,向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数字化阅读服务。
也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文化展厅、数字化艺术馆等方式,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也逐渐受到重视。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知识、休闲娱乐、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在总分馆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服务机制,实现分馆资源整合、服务共享,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以总馆为核心,以分馆为支撑的服务网络,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构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二是如何实现总分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三是如何提高分馆自主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如何促进总分馆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推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围绕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展开研究,从组织架构、资源整合、自主服务、协作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一、构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是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组织架构上,总分馆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将总馆作为整个服务体系的核心,完善总分馆之间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应当建立附属关系明确、职责分工清晰的总分馆管理体系,明确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总分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应当建立总分馆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总分馆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共性问题,推动资源整合和服务共享,确保总分馆服务体系的顺畅运转。
建立和完善总分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总分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特殊形式之一,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很多城市都开始考虑实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指以一个主馆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和群众的需求,设置多个分馆,共同提供图书借阅、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集中资源的效益,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是一种较为灵活、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
1.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通过设立多个分馆,可以满足城市不同区域居民的文化需求,减少城市文化资源的集中度,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2. 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总分馆制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图书馆的规模和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3.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通过总分馆制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城市增添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4. 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在总分馆制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推进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提升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1. 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研究,明确总分馆制建设的目标和定位,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总分馆布局和分馆数量。
2. 要提高投入和资金保障,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更新改造投入,确保总分馆制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并持续发展。
3. 对于现有的公共图书馆,要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资源共享,建立起总分馆之间的协作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适应总分馆制建设带来的工作变化和挑战,确保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在总馆的统一领导下,将不同地区的分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这种制度构建了一个集中管理与分散服务相结合的体系,有助于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传统的单一图书馆往往面临着资源不均衡、服务不够便利的问题。
而总分馆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使更多的读者受益于图书馆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有助于增加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需求,而总分馆制可以根据地区特点和需求,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项目,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分馆可以根据自身特长,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化的文化活动和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水平。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成本。
通过分散服务和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分馆结合当地实际,可以更加精准地采购图书、开展文化活动,节约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传统的单一图书馆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文化需求,而总分馆制可以通过分散服务和专业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域联动式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
鉴于以上种种优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成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分馆制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总分馆制的统一规划与分散服务相结合需要确立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和分散运营的机制,这就要求图书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总分馆制的建设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区域划分,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和需求,实现区域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2024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及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公共图书馆在满足人们对知识与文化需求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全面提升, 我们决定在2024年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高效、智能化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 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项目组织架构1.项目发起人: 公共图书馆局2.项目管理组:- 项目经理:负责统筹协调项目进展, 制定和执行项目计划。
- 技术专家: 负责对图书馆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技术评估和规划。
- 设计师: 负责总分馆建设方案的设计和规划。
- 财务专员: 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与预算控制。
- 运营专员: 负责总分馆运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市场推广专员: 负责宣传推广总分馆制建设项目。
三、项目实施步骤1.确定总分馆建设地点在市区内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总图书馆, 并根据地域特点和人口分布建设若干分馆, 确保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覆盖面广, 并能够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
2.设计总分馆建筑方案与专业设计团队合作, 制定总分馆的建筑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设施。
3.优化图书馆信息技术系统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图书馆信息系统, 实现图书的自动借还、书籍馆藏的信息化管理、在线阅读和数字资源获取等功能,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4.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通过培训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不断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依托图书馆的网络和社区资源,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为市民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交流平台。
5.加强协作机制建立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合作机制, 推动总分馆之间的协同发展。
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6.完善运营管理制定总分馆的运营管理方案, 包括图书采购、馆舍维护、活动策划和服务评估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确保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实行总分馆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实施集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丹东 地 区集 群 图 书馆 建设 要 建 立 一个 以 现代 化 网 络通 信技 术 为依 托 , 以丹 东市 图 书馆 为 中心 馆 。 带 1 服务 功 能及服 务 方式 需进 一步完 善 . 1 动和推 动地 区公共 图书馆事 业整 体 向前 发展 . 面实 全 “ 化 信 息 资源 共享 工 程 ” 文 的服 务 功 能及 方 式 急 现丹东地 区各 级 图书馆 的业务与资 源网络化 、 数字化 、 需进 一步 完善 。 及全地 区的文 化信 息资 源服 务 网络 遍 体化 . 最终 实现 全地 区 图书 的通借 通还 和文 献 资源 有待形 成 , 联 网互 动式 服务 的优势 尚未 得到发挥 。 互 共建共 享 。 1 各种 资 源 的重 复 建设 和浪 费 . 2 2 1 . 形成基 于 国家 大规模分 布式 文化 信息 0 0年 将 各 馆 在一 种 离 散 的管 理方 式 下 。 自为 政 , 各 各馆 资源 库为 主 . 本地 区独 立特 色资 源库 为辅 的信 息资 源 拥 有 的 书 目资 源 和数 字化 文 献 资源 与 信 息无 法 达 到 库 ; 成覆 盖 本地 区大部 分社 区和 农村 乡 镇 、 的基 建 村 共 享 , 成 了各 种 资源 的重 复建设 和 浪费 。 造 层 的 工作 网络 。 利用 新 的服 务 内容 、 式 、 段 服 务 方 手 1 自动化 、 字化水 平参 差不 齐 . 3 数 于广 大 的群众 。 除 市 图书 馆采用 I A I . 现 馆 内业 务 自动 化 L SI 0实 2 2 实 施模 式 . 2 管理 。 有部 分 自建 、 购 数字 资源 外 , 县 区分馆 自 并 外 各 结合 文化信息 资 源共享 工程 的实 施 . 图书 馆集 群 动化 建设 起点 很 低 。 中凤 城 、 其 宽甸 、 宝分馆 还停 留 元 管理 采用 总分馆制 模式 。 不改 变现 有行 政隶 属 和财 在 在传 统 手工操 作 阶段 . 东港 分馆 采用 易通 软件 进行 图 政 关 系的情 况 下 , 以丹 东 市 图书 馆 为 总馆 , 县 ( ) 各 区 书的采 、 、 、 管理 , 据缺 乏规 范 , 安分 馆采 用 编 藏 借 数 振 馆 为 分馆 , 照 “ 筹 采 购 、 范加 工 、 源 共 享 ” 按 统 规 资 的 IA 50振兴 分馆 采用 自行 开发 的小型数据 库软件 。 L S. , 原则 开展信 息资 源 的建设 和服 务 。 总馆 和分馆 在业 务 1 公共 图书馆 的群 体覆 盖 能力差 . 4 上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 , 同构成一个 地区 图书馆馆 群 。 共 读 者 服务 处 在一 种 分割 状态 。 公共 图 书馆 的群 体 其 业务 管理 必 须集 中于 总馆 。以保 证 数 据 资 源建 设 覆 盖 能力 差 。 区域 内 的整 体 资源 得 不到 有 效 利用 , 使 的规范 统一 。 保证 工作 流程 的统 一 和顺 畅 , 证 服 务 保 也 给文 化休 闲型读 者 的阅读 造成不 便 。 水平 和质 量 。 1 各基 层 馆缺 乏计 算机 专业 人员 . 5 2 进 展情 况 . 3 缺 乏精 通 图书馆业 务 的专业 技 术人 员 . 致各 馆 导 2o 0 7年 4月 , 图 书馆 完成 总 分馆 制 的调 研 , 市 制 信息服 务 、 自动化 、 网络化 、 字化建 设水平很难提高 。 数 定 了《 丹东 地 区公 共 图书馆 集 群管理 实施 方 案》 确 定 , 1 实 现地 区文 献 的通借 通还 . 6 采用 “nel itrb区域 图书 馆集 群 自动 化 管理 系统 ” 台 i 平 丹 东 地 区各 公 共 馆 间空 间 距离 跨 度 不 大 .尤其 将 区域 图书 馆 群 联合 起 来 , 在市 馆 ( 馆 ) 统 一 协 总 的 是 城 区内 的三 个 区属 图书馆 与 市馆 在 地 理 位置 上 构 调 下 , 成 资 源 的整 合 及 业 务 的协 作 。 过 试 运 行 , 完 经 成 了均 匀 的点状 分布 。 新城 区建 成后 。 以其 为支点 , 可 2o o 6年 8月正式启 用该平 台 . 将本 地 区所 辖 的县 区 图 南 联 东港 市 。 现大 城 区馆 与馆 间 的文献 通 借 通还 , 实 书馆 作为 分馆分批 纳 入地 区集 群管 理 。 已有 三个 分 现 现 实意 义 深远 。 馆 ( 安分馆、 城分馆 、 甸分馆 ) 入集群管理 。 振 风 宽 加 2 丹 东地 区公 共 图书馆 总 分馆 制的 实践 全 部完 成馆 藏 文献 回溯建 库 工作 , 开 通 借 阅 服务 。 并 21 总 体 目标 . 整 合后 的图书 馆群 可 为本 地 区读 者 提 供 通借 通 还 的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在提供读者阅读资料以外,也承担着文化服务、教育
普及和社会教育等多种角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已成为
当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一体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
总分馆制建设分别从馆藏、人员、设备、服务等方面进行规划,逐步建立信息共享,资源
共享的服务网络,打造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服务平台。
馆藏方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实现多馆藏、一联通、交流互动的目标。
不仅
为读者提供传统文献、新的网络信息资源,还根据各分馆的特点和需求,采购更具地域性、服务性和特色的资源,以满足读者真实的阅读需求。
人员方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推行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服务理念的人才培养,开发培训更普及的图书馆职业发展体系,将更多人才集聚到公共图书馆事业中,提高公共
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
设备方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完善建馆标准,提升馆舍面积、使用功能、服
务设施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更新、优化和维护各项设备和构架。
服务方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推进网上预约、借阅、查询和续借等服务的自
动化,实现办证、借还、阅读等业务的省力化和便捷化,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多元化的服务
需求。
总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图书馆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服务质量,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公共图书馆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先
进的服务理念,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民幸福、塑造良好文化生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公共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的思考
公共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总分管制是当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带动了同一区域内图书馆的共同发展与壮大,是地区间实现资源公平利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信息鸿沟的有效举措。
为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主要特征以及服务模式,从而引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
以期为相关人士提高借鉴学习。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思考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是以城市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读者需求为依据规划建设公共图书馆及其基层服务延伸的管理体系。
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可以实现本地区域内图书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终端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工作人员的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规范的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并优化图书配置,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1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四级服务网络。
但是,我国各图书馆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因资金原因图书长期得不到补充和更新;有的缺乏业务指导和配套服务标准,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有的因人员和经费的原因,无法正常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
各图书馆(室)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沟通联系,形成“信息孤岛”,没有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管及共享,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因此,实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总馆与分馆之间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文献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整合各地区文献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升藏书质量,实现财政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2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主要特征目前,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已在全国全面的展开,它是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实现总馆与分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成为了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和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1. 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可以将城市内现有的图书馆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使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在这种模式下,读者可以在不同的分馆之间共享资源,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单一库存、资源单一性的问题,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2.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通过建立总分馆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各地区图书馆资源的均等化配置,保障城市各个区域居民享有同等的文化服务权益。
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总分馆制可以让他们享受到城市中心地区的文化资源,拉近了城乡文化差距,促进了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3. 提升图书馆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可以有效增加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更加专业和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促使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图书馆的品牌形象和公众认知度。
1. 物理空间与设施设备的整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需要整合现有的图书馆资源,确保每个分馆的物理空间和设施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整合,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读者体验。
2. 内部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协同在总分馆制下,图书馆需要建立起协同的管理机制和服务制度,统一图书采购、馆藏管理、读者服务等工作,使得各个分馆之间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提高了整体文化服务水平。
3. 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整合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数字资源和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指在一个城市或地区范围内建立一个总馆,并在各个区域内建设分馆,以提供更加便利和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
这种建设模式在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意义在于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设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对于远离市区的居民来说,图书馆的位置可能相对较为偏远,不便利于他们使用。
而通过建设总分馆制,在各个区域内都能有一个接近居民的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方便和高效的借阅服务。
总分馆制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满足他们各种不同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还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在总分馆制建设下,总馆与分馆之间可以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机制,使得各个分馆能够共享总馆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种文献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总分馆制还能促使各个分馆之间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和交流,推动文化活动的共同开展,加强馆际间的协作和联系,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还有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总分馆制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数字化服务和远程借阅,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文献资源。
总分馆制还可以建立更加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馆员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可以使公众更好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阅读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和支持,能够推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和丰富的文化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行总分馆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者:邵宏杰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02期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集群管理;总分馆制;资源共享摘要:本文通过对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以总分馆模式实施集群管理的过程及存在问题的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谨与同行交流。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0)02-0077-021 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的动因1.1 服务功能及服务方式需进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功能及方式急需进一步完善。
遍及全地区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有待形成,互联网互动式服务的优势尚未得到发挥。
1.2 各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各馆在一种离散的管理方式下,各自为政,各馆拥有的书目资源和数字化文献资源与信息无法达到共享,造成了各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1.3 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除市图书馆采用ILASII2.0实现馆内业务自动化管理,并有部分自建、外购数字资源外,各县区分馆自动化建设起点很低,其中凤城、宽甸、元宝分馆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操作阶段,东港分馆采用易通软件进行图书的采、编、藏、借管理,数据缺乏规范,振安分馆采用ILAS5.0,振兴分馆采用自行开发的小型数据库软件。
1.4 公共图书馆的群体覆盖能力差读者服务处在一种分割状态,公共图书馆的群体覆盖能力差,使区域内的整体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也给文化休闲型读者的阅读造成不便。
1.5 各基层馆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精通图书馆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各馆信息服务、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很难提高。
1.6 实现地区文献的通借通还丹东地区各公共馆间空间距离跨度不大,尤其是城区内的三个区属图书馆与市馆在地理位置上构成了均匀的点状分布。
新城区建成后,可以其为支点,南联东港市,实现大城区馆与馆间的文献通借通还,现实意义深远。
2 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2.1 总体目标丹东地区集群图书馆建设要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带动和推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整体向前发展,全面实现丹东地区各级图书馆的业务与资源网络化、数字化、一体化,最终实现全地区图书的通借通还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2010年,将形成基于国家大规模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为主,本地区独立特色资源库为辅的信息资源库;建成覆盖本地区大部分社区和农村乡镇、村的基层的工作网络。
利用新的服务内容、方式、手段服务于广大的群众。
2.2 实施模式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图书馆集群管理采用总分馆制模式。
在不改变现有行政隶属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以丹东市图书馆为总馆,各县(区)馆为分馆,按照“统筹采购、规范加工、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
总馆和分馆在业务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地区图书馆馆群,其业务管理必须集中于总馆,以保证数据资源建设的规范统一,保证工作流程的统一和顺畅,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
2.3进展情况2007年4月,市图书馆完成总分馆制的调研,制定了《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实施方案》,确定采用“interlib区域图书馆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将区域图书馆群联合起来,在市馆(总馆)的统一协调下,完成资源的整合及业务的协作。
经过试运行, 2006年8月正式启用该平台,将本地区所辖的县区图书馆作为分馆分批纳入地区集群管理。
现已有三个分馆(振安分馆、凤城分馆、宽甸分馆)加入集群管理,全部完成馆藏文献回溯建库工作,并开通借阅服务。
整合后的图书馆群可为本地区读者提供通借通还的各类型文献达52万余册,其中振安分馆已于今年5月与总馆(市馆)开通一卡通通借通还业务。
以市馆网站作为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统一门户网站,构建一整套的信息服务体系。
图书馆基础服务方面,可开展联合书目数据库查询、读者借书信息查询、读者预约借书、读者续借图书、读者荐购图书、读者借书逾期催还通知、新书通报、期刊目次报道、馆内动态消息等;延伸服务方面,可为读者提供包括网络电子图书借阅与下载、网上资源导航、各种数据库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库、自建的专题信息库、正在建设中的满学文库、音视频点播数据库等;参考咨询服务方面,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为党政机关提供决策服务;为企事业生产单位提供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网上专家咨询导航服务,如在线咨询、表单咨询、电子邮件等多种咨询方式。
3 总分馆制建设模式的实践总结3.1 一个标准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中心,全部业务集中于总馆,规范了县区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全地区馆藏文献书目数据一个标准、一个数据库,确保了书目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避免了重复采购,形成区域内各馆文献分布入藏机制。
在文献的采选方针上,各馆能根据当地的主打产业项目及读者需求进行文献入藏,将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到最大效能,避免了购书经费的浪费。
3.2 一个平台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统一在一个文献借阅平台,实现一卡通借阅,读者在任一分馆办理借书证,即可在任一分馆借还文献,实现分馆间的通借通还。
丹东市图书馆与振安分馆是地跨丹东市区南北两端的图书借阅网点,开通通借通还业务后,解决了部分市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点间矛盾借还文献困难的难题,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3.3 一个门户统一图书馆网络标识,建立一个门户网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时网络在线服务。
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及网上信息优势,进一步做好深层次的信息咨询工作,建立良好的创新服务机制。
各分馆可以充分共享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核心的各类型数字资源,从而实现图书馆各类型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共享。
整合改版后的丹东市图书馆网站可为区域内读者提供图书报刊、数字文献、视音频资料、专题数据库、网上信息等多种资源服务,提供区域内图书馆的联合采编、图书的预约、续借、电子文献的全文传递、网上办证、书目联合查询等服务,形成了以市图书馆为核心,拉动各县(区)分馆在文献资源的数量、品种、质量以及服务水准上与市馆齐头并进的局面。
从而从多个角度推动了丹东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进程。
3.4 一个关键政府财力支持是关键。
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引导,开展的丹东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实践,促进了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基层图书馆整体建设的经费投入。
如凤城市图书馆、宽甸县图书馆、东港市图书馆等在自动化建设方面的经费都有所增加,从而达到了分馆必备的自动化、网络化设备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3.5 灵活指导总馆以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电话、远程维护等多种方式,对各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图书馆基础业务、读者服务、现化代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使各分馆人员队伍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
不仅提高了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同时拓展了工作思路,强化了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多功能的、开放式的共享信息资源的理念。
4 存在的问题4.1 在县(区)级图书馆层面还未全面铺开元宝区、振兴区图书馆由于多年来整体建设呈萎缩状态,不具备参与分馆建设的条件;东港市图书馆因原有的自动化系统自建数据库为非标准数据,还无法解决数据转换问题,这警示我们: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选择自动化管理系统时,应通过地区业务主管单位统一协调安排,慎重考察,避免盲目上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资源共享的障碍。
4.2 向社区、街道、乡镇纵深辐射不够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仅仅依靠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网点服务远远不够,送文化进社区、乡村,让群众感到文化时时就在自己身边,形成全民阅读氛围,从而提升国民文化素质,这方能突显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全民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丹东市城区现设有18个街道办事处及8个镇,市区面积563平方公里,人口76.88万,仅仅依靠市馆及三个区馆很难形成服务全体市民的公共服务馆网。
有必要在人口相对集中、政府机关及学校等学习氛围浓厚的场所附近建立多级分馆,为广大市民提供近在家门口式的服务。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尽馆图书馆方面一直在同有关社区、街道接触协商,但始终未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3 缺少与其他图书馆系统的联合全地区拥有高等院校2所,即辽东学院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18.6万人,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在信息资源共享的今天,高等院校图书馆向普通市民开放的呼声越来越强,一些地区高校图书馆已尝试向社会公众开放。
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高校系统图书馆能与当地公共图书馆系统形成联合图书馆群,为建立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手共进。
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解决技术环节,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等方面复杂的问题。
5 对策5.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图书馆是最基本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窗口。
一个地区公共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程度,取决于政府重视的程度,取决于政府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政府行为的模式自上而下地明确和贯彻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丹东地区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在实施分馆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问题;分馆难以进社区,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该一级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文化的漠视。
因此,只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方能解除我们在推行地区集群管理中遇到种种障碍,高效推进全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
5.2 为地区性文化发展实施方案提供法规性依据将“地区图书馆集群管理”作为一项政府工程来抓,并形成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形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形成全地区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新局面,从而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品味和精神素养。
5.3 实现人、财、物力资源的统一调配在当前人事、财政归地方,业务指导归上一级图书馆的情况下,很难建立联合文献采访机制,不利于各分馆资源最大效能地发挥作用。
只有真正完善总分馆制的协调协作机制,实现以总馆为中心,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服务、统一服务水准,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群整体的最大效能。
5.4 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利用图书馆媒体是代表政府的喉舌,应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渠道,使广大市民了解我们实施集群管理、实行总分馆制的意义,关心并利用分馆,使各级分馆真正起到惠及全体市民、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服务的作用。
5.5 将分馆建设辐射到乡镇、服务到农民身边去国家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从试点地区来看,农民非常欢迎。
然而如何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却成为当地农村的一大难题。
笔者认为,在网络及设备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如果各县区分馆能将农家书屋纳入各自的分馆管理系统,并将辖区内各农村书屋的图书轮动循环使用,既可提高图书的使用率,又可减少国家在文献资源上的投入,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